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5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sualized User Interface for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被引量:2
1
作者 Li Tong, Feng Shan & Cai Jun Department of Automatic Control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 R. China Li Tong, Feng Shan & Cai Jun Visualized User Interface for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7年第3期60-64,共5页
To work efficiently with DSS, most users need assistance in representation conversion, i. e., translating the specific outcome from the DSS into the universal language of visual. In generally, it is much easier to und... To work efficiently with DSS, most users need assistance in representation conversion, i. e., translating the specific outcome from the DSS into the universal language of visual. In generally, it is much easier to understand the results from the DSS if they are translated into charts, maps, and other scientific displays, because visualization exploits human natural ability to recognize and understand visual pattern.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concept of visualization for DSS. AniGraftool, a software system, is introduced as an example of Visualized User Interface for D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IZATION user interfac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er Interface Development Based on Ontologies
2
作者 A S Kleshchev M Y Chernyakhovskaya V V Gribov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92-193,共2页
The user interface is a central component of any mo de rn application program. It determines how well end users accept, learn, and effi ciently work with the application program. The user interface is very difficult t... The user interface is a central component of any mo de rn application program. It determines how well end users accept, learn, and effi ciently work with the application program. The user interface is very difficult to design, to implement, to modify. It takes approximately 70% of the time requ ired for designing an application program. All the existing tools for user interface desig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basic c ategories-Interface Builders and Model-based Interface development tools, whic h trace their roots from user interface management systems. Interface Builders a re the most widespread and excellent to create layouts and manipulate widgets. H owever, Interface Builders have the follow demerits. An interface designed using Interface Builders can contain hundreds of procedures. Interface Builders give us no possibility to develop different pieces of the same interface separately. They do not help us in managing user tasks and can be used only by programmers. Model-based interface development tools have attracted a high degree of interes t in last few years. The basic premise of model based technology is that the interface development can be fully supported by declarative models of all user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ir presen tation, dialogue, domain of application etc, and then the user interface develop ment can be centered around such models. The high potential of this technology has not been realized yet. This fact has the following reasons. The known interface models are partial representations of interfaces. They cannot be readily modified by developers, and are not publicly available to the HCI community. The central ingredient for success in model-ba sed systems is a declarative, complete, versatile interface model that can expre ss a wide variety of interface designs. Therefore tool developers have to avoid the following disadvantages of current interface models: inflexibility, system- dependence, and incompleteness. The main idea to achieve these model character istics mention above is to use ontologies. This broadened interest in ontologies i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y provide ma chine-understandable representation of semantics for information, and a shared and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a domain that can be communicated between people and across application systems. Support in data,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exchang e becomes the key issue in current computer technology. At the moment we are on the brink of the second Web generation called Semantic Web or Knowledgeable Web. Given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line, this kind of sup port is becoming more important day by day. The main idea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to replace interface models by appropr iate ontologies. Some parts of these ontologies will b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 net; the other parts will be built by developers. As a result of the Semantic We b development we will have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ontologies formally describe d in the Internet. The terminology and content of these ontologies will be inter nationally standardized. Reusing these ontologies will bring down the cost of de 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ser interface. The parts of a user interface model are-a domain ontology model, a dialog ontol ogy model, presentation ontology model, "business- logic" variable ontology mod el and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these parts. Thus, the user interface development based on ontologies is an evolution of th e model-based approach, where appropriate ontologies are used instead of model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er interface Development Based on Ontolog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互联网信息无障碍研究综述
3
作者 刘华虓 于金艳 +1 位作者 宋申苧 张梦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8,共15页
移动互联网信息无障碍(mobile Internet information accessibility,MIIA)旨在确保移动应用内容对所有用户(包括视障人士等)都能平等、便捷、无障碍地获取和使用.系统综述移动互联网信息无障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总结移动端GUI... 移动互联网信息无障碍(mobile Internet information accessibility,MIIA)旨在确保移动应用内容对所有用户(包括视障人士等)都能平等、便捷、无障碍地获取和使用.系统综述移动互联网信息无障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总结移动端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语义表征与理解、无障碍检测以及布局修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表明,从传统启发式规则方法到深度学习驱动的自动化工具,相关技术逐渐提升了检测的精度和适应性,同时也揭示了在应对复杂动态交互和多样化用户需求方面的挑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移动互联网信息无障碍技术已显著改善了视障用户的数字体验,但仍需不断创新与优化,以实现真正普惠与包容的数字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信息无障碍 视障用户 图形用户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眼动追踪的某船用操作系统主界面触控交互优化设计
4
作者 楚东晓 许若璠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4,共14页
目的海上作业环境复杂多变,船只功能繁多冗余,传统操作系统重功能覆盖而忽视用户体验,导致交互效率低下,影响作业效果。本研究以某船用操控系统主界面的优化设计为切入点,探讨图标尺寸、图标间分割线及界面布局的合理性,旨在提升操作效... 目的海上作业环境复杂多变,船只功能繁多冗余,传统操作系统重功能覆盖而忽视用户体验,导致交互效率低下,影响作业效果。本研究以某船用操控系统主界面的优化设计为切入点,探讨图标尺寸、图标间分割线及界面布局的合理性,旨在提升操作效率和用户体验。方法采用眼动追踪技术结合生理指标和任务绩效评估,从瞳孔注视次数、注视时长、任务完成时间及正确率四个指标入手,使用量化实验方法,同时结合用户访谈与被试观察,对某船用操作系统界面的布局设计、图标分割线及图标尺寸展开系统评估。结果不同的界面布局会显著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在图标之间添加分割线以明确交互边界,可以优化人机交互体验。就本系统所使用的物理设备而言,交互区域不宜紧贴界面边缘且当图标尺寸接近10 mm时,能够有效提升交互触控效率。结论提出的优化建议对提升包括船用操控系统在内的触控式界面的人机交互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丰富、完善了复杂环境下用户界面的人机交互设计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眼动追踪 船只操控界面设计 可用性评估 用户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生活管家的应用程序用户界面设计研究
5
作者 汤娜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91-501,共11页
目的从信息社会到智能社会、从智能城市到智能社区,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打造多角度、多领域的综合类智能社区生活服务应用程序应运而生。本文探讨智慧城市框架下智能社区的智能生活管家程序用户界面设计研究。方法分析当前社区... 目的从信息社会到智能社会、从智能城市到智能社区,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打造多角度、多领域的综合类智能社区生活服务应用程序应运而生。本文探讨智慧城市框架下智能社区的智能生活管家程序用户界面设计研究。方法分析当前社区生活管家应用程序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提高社区与居民的交流效率和便捷生活的智能社区服务模式理念下,结合新时代智慧社区的责任和任务,提出智能生活管家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通过应用情感化设计、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及用户界面设计等设计原则,研究智能生活管家应用程序用户界面设计。结果设计完成智能生活管家应用程序“猫管家”APP,提高居民社区生活的便捷性。结论总结智能社区生活管家应用程序的设计理念、功能框架、用户界面设计和设计实践,为实现智能、人文、宜居的现代新型智能社区服务,进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同时,探索将智能生活管家程序与基于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其他新型互联网应用相链接,适应未来万物互联的服务产品生态模式,为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界面设计 情感化设计 数字社区 智能家居生态发展 APP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自动驾驶接管系统人机界面用户体验评价研究
6
作者 吴磊 盛芹芹 赵睿思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9-468,共10页
为解决汽车自动驾驶接管系统人机界面用户体验评价问题,针对自动驾驶接管系统人机界面开展评价指标体系和验证研究。首先,基于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通过对典型目标对象进行访谈,建立自动驾驶接管系统人机界面体验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安全... 为解决汽车自动驾驶接管系统人机界面用户体验评价问题,针对自动驾驶接管系统人机界面开展评价指标体系和验证研究。首先,基于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通过对典型目标对象进行访谈,建立自动驾驶接管系统人机界面体验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安全体验、功能体验、效能体验和感性体验4个维度,共18项指标组成,并完成自动驾驶接管系统人机界面体验评价量表。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通过采集有效问卷241份,构建自动驾驶接管系统人机界面体验评价结构方程模型,并得到评价维度和指标的权重。最后,提出汽车自动驾驶接管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策略,以某L3级自动驾驶接管系统人机界面为设计案例实践,验证了评价系统的有效性。研究结论为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界面设计和体验评价领域提供相关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自动驾驶接管系统 人机界面 用户体验评价 扎根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户视觉偏好的传统手工艺类非遗APP界面设计路径
7
作者 陈晨 何卓芬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8-236,共9页
目的系统分析用户对非遗APP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偏好因子,提出传统手工艺类非遗APP的界面设计路径,服务同类产品设计优化。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从界面美感、操作逻辑、人机交互3个维度提炼传统手工艺类的非遗APP界面设计要素并梳理... 目的系统分析用户对非遗APP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偏好因子,提出传统手工艺类非遗APP的界面设计路径,服务同类产品设计优化。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从界面美感、操作逻辑、人机交互3个维度提炼传统手工艺类的非遗APP界面设计要素并梳理其属性特征。进而将要素作为评价因子,运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制作问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用户界面视觉偏好程度进行量化分析。结论结果表明,视觉设计的简约性、风格化和用户体验的功能性、交互性设计要素,对用户的交互体验感和非遗价值感知影响最大,为增强用户黏性及非遗价值感知,提出清晰与易用协同的功能性、丰富与特色共融的交互性、认知与体验兼容的叙事性和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风格化四大设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界面设计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APP 视觉偏好 用户体验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设计中文本构型影响蒙、汉用户阅读绩效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朱何润雪 韩海燕 +3 位作者 张晶晶 李壮 齐悦廷 李娜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4-132,共9页
目的基于脑电刺激诱发与响应实验,比较蒙、汉用户对界面中不同文本构型的阅读绩效,为面向不同民族的包容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参考。方法选取蒙汉双语用户和汉族用户为被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参照Dotprobe范式,以界面中不同构... 目的基于脑电刺激诱发与响应实验,比较蒙、汉用户对界面中不同文本构型的阅读绩效,为面向不同民族的包容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参考。方法选取蒙汉双语用户和汉族用户为被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参照Dotprobe范式,以界面中不同构型文本作为靶刺激进行诱发事件相关电位实验,对行为反应时及认知资源分配量进行方差分析,比较界面中文本构型对蒙、汉用户阅读绩效的影响。结果通过P300波幅发现蒙、汉用户阅读不同构型文本时占用认知资源和阅读绩效存在差异,文本排版差异、词划分差异、行距差异条件下组间效应显著,且行距差异条件下组间存在交互效应,蒙汉双语用户在1.5行距文本构型条件下占用认知资源更小,阅读绩效更高。结论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中,P300潜伏期的时变差异可作为界面设计中文本构型条件刺激下衡量不同民族用户认知加工机制差异的观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文字 文本构型 阅读绩效 蒙汉用户 用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应用GUI测试自动生成技术综述
9
作者 王博 陈冲 +3 位作者 邓明 董震 林友芳 郝丹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13-2746,共34页
移动应用是近10年来兴起的新型计算模式,深刻地影响人民的生活方式.移动应用主要以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方式交互,而对其进行人工测试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为此,研究者提出针对移动应用GUI的测试自动生成技术... 移动应用是近10年来兴起的新型计算模式,深刻地影响人民的生活方式.移动应用主要以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方式交互,而对其进行人工测试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为此,研究者提出针对移动应用GUI的测试自动生成技术以提升测试效率并检测潜在缺陷.收集了145篇相关论文,系统地梳理、分析和总结现有工作.提出了“测试生成器-测试环境”研究框架,将该领域的研究按照所属模块进行分类.特别地,依据测试生成器所基于的方法,将现有方法大致分为基于随机、基于启发式搜索、基于模型、基于机器学习和基于测试迁移这5个类别.此外,还从缺陷类别和测试动作等其他分类维度梳理现有方法.收集了该领域中较有影响力的数据集和开源工具.最后,总结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测试 GUI测试 测试生成 移动应用测试 安卓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gma2Code:面向Figma设计稿的自动代码生成方法
10
作者 朱琳 封颖超杰 +8 位作者 朱航 王斯加 朱闽峰 喻晨昊 张钰荟 许达兴 赵德明 冯玉君 陈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29,共9页
设计类创作工具已被广泛用于提高用户界面的设计效率,然而,根据设计稿开发代码是一件耗时费力的工作.针对现有的设计稿自动转代码的方案面临的代码可用性和复现结果准确性等问题,基于Figma设计工具提出一种自动代码生成方法——Figma2Co... 设计类创作工具已被广泛用于提高用户界面的设计效率,然而,根据设计稿开发代码是一件耗时费力的工作.针对现有的设计稿自动转代码的方案面临的代码可用性和复现结果准确性等问题,基于Figma设计工具提出一种自动代码生成方法——Figma2Code.首先,通过节点和图层优化提高设计稿元数据质量;其次,采用元数据标注信息的语义理解和图像识别技术识别组件;然后构建一套通用型的中间态数据结构,表示优化后的元数据和识别后的组件属性,以支持多种代码语言的生成;最后,基于模板生成可用代码,并通过函数抽取和元素循环输出提高代码可用性.采用生成代码的复现样式准确度量化评估和基于专家经验的代码可用性定性评估,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稿转代码 逆向工程 用户界面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hMER:混合人机智能的手写数学表达式识别方法
11
作者 康文惠 黄进 +3 位作者 仝青山 付强 田丰 戴国忠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938,共24页
随着人工智能和端到端识别方法在手写数学表达式识别上的应用,数学表达式识别准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与公开数据集上的测试不同,实际应用中人的参与为识别算法引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如个性化的笔画信息、包含歧义的手写字符,以及... 随着人工智能和端到端识别方法在手写数学表达式识别上的应用,数学表达式识别准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与公开数据集上的测试不同,实际应用中人的参与为识别算法引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如个性化的笔画信息、包含歧义的手写字符,以及不确定的公式结构等,影响了识别算法的性能.为此,提出了一种混合人机智能的手写数学表达式识别方法HchMER.该方法借助手写数学公式识别算法、知识库和用户反馈,增强机器对用户输入的数学表达式的理解,从而提升手写数学表达式的编辑速度和准确率.为了验证HchMER的有效性,将其分别与MyScript Math Recognition(MyScript)算法,以及一个成熟的商用产品“Microsoft Ink Equation”(InkEquation)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HchMER在准确率上较MyScript和InkEquation分别提高了23.2%和26.51%.在平均完成时间上,HchMER比MyScript增加了44.46%(9.6 s),但是比InkEquation降低了11.48%(4.05 s).同时,被试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中对HchMER给予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混合智能 草图理解 在线手写数学表达式识别 用户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化的驾驶员吸烟检测模型
12
作者 陈新一 王晓强 +3 位作者 李少波 夏旭 陶乙豪 庄旭菲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6-632,共7页
为进一步实现在移动设备上对驾驶员吸烟的违法行为实时检测,提出一种改进的SlimYOLOv7-tiny模型。使用DSConv替换YOLOv7-tiny特征融合网络中标准3×3卷积,增加P6检测层,采用Mish激活函数,引入边框回归损失函数EIoU loss,利用Slim剪... 为进一步实现在移动设备上对驾驶员吸烟的违法行为实时检测,提出一种改进的SlimYOLOv7-tiny模型。使用DSConv替换YOLOv7-tiny特征融合网络中标准3×3卷积,增加P6检测层,采用Mish激活函数,引入边框回归损失函数EIoU loss,利用Slim剪枝算法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轻量化,使用PyQt5开发图形界面程序。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在自建驾驶员吸烟数据集上与原模型相比参数量减少60.0%,计算量减小64.39%,有利于模型进一步在移动设备及嵌入式设备上的实时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吸烟行为 目标检测 实时 激活函数 轻量化 图形界面 剪枝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戏化元素对跑步机用户运动情感体验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潘佳浩 傅蓉蓉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119,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游戏化元素如何对跑步机用户的运动情感体验产生影响,明确产生的情感倾向。方法通过整理分类跑步机界面常见的游戏化设计元素,选择其中4种典型游戏化设计元素进行实验设计。同时,以PAD情感模型为原型设计运动情感体验量表... 目的研究不同的游戏化元素如何对跑步机用户的运动情感体验产生影响,明确产生的情感倾向。方法通过整理分类跑步机界面常见的游戏化设计元素,选择其中4种典型游戏化设计元素进行实验设计。同时,以PAD情感模型为原型设计运动情感体验量表,并获得参与者在不同游戏化元素影响后的情感倾向,结合规定时间内的跑步距离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揭示跑步机界面中的不同游戏化元素的有效性。结果数据显示,沉浸式导向的元素和社会导向的元素都能够有效降低无游戏化元素带来的“悲伤”与“焦虑”的负面情绪,而进度路径维度中的既定目标进度元素虽然对用户情感的影响有限,但在提升运动效率方面表现突出。结论不同类型游戏化设计元素对跑步机用户运动过程引发的情感倾向存在显著差异。运动设备设计者应考虑引入奖励与反馈机制和具有社交属性的游戏化元素,以促进用户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提出相应设计策略,指导设计实践。此外,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运动需求,选择合适的游戏化运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设计 游戏化 用户体验 PAD情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o模型的儿童编程App用户需求分析及界面交互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柏君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7-249,共13页
目的解决小学生编程教育App易用性缺乏及用户体验欠佳的问题,系统性研究小学生、小学家长与小学教师三大用户群体对编程教育App的使用需求,提出强化编程教育App使用效能的界面交互设计策略。方法基于用户旅程图与数字化教育理论LM-GM模... 目的解决小学生编程教育App易用性缺乏及用户体验欠佳的问题,系统性研究小学生、小学家长与小学教师三大用户群体对编程教育App的使用需求,提出强化编程教育App使用效能的界面交互设计策略。方法基于用户旅程图与数字化教育理论LM-GM模型,输出编程教育App的初始功能清单。根据Kano模型分析法,创建双因素李克特量表,针对小学生、小学家长与小学教师进行调研,计算三大用户群体对各项产品功能的SI与DSI指数,形成Better-Worse四象限模型图。结果界定编程教育App的必备属性5项、期望属性8项与魅力属性12项,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研发编程教育App Wan-naBone1与WannaBone2,兼顾三大用户群体需求,涵盖40个教学任务、13个界面模块,并呈现2种界面设计模式,融合AIGC与智能教育技术,凸显多模态感官刺激、可视化编程交互与驱动式激励机制。结论基于Kano模型分析法进行编程教育App设计研究,可深入洞察目标用户群体的多维心理需求,实现用户体验良好的界面交互设计,为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创新设计思路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程教育App KANO模型 情感化设计 用户需求分析 界面交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导向的Android程序多入口测试方法
15
作者 傅洁 郭帆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6-1680,共15页
提高Android应用程序的质量是移动设备领域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活动启动作为应用程序的核心功能之一,其正确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应用质量。近期的研究表明,构建意图测试用例可有效检测与活动启动测试相关的问题,但现有方案在... 提高Android应用程序的质量是移动设备领域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活动启动作为应用程序的核心功能之一,其正确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应用质量。近期的研究表明,构建意图测试用例可有效检测与活动启动测试相关的问题,但现有方案在探索效率和发现深层崩溃方面仍存在限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个新颖的解决方案CoMuBot。分析路径约束为意图生成合适的属性值,并结合意图模糊测试技术构建模糊的活动启动上下文,从而提高路径覆盖率和测试用例的多样性。设计动态的活动推荐算法及结合最先进的探索工具APE,实现了一个自适应的多入口探索策略。引入覆盖率引导的灰盒模糊测试思想,实现了一个高效的覆盖导向的多入口测试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探索效率和活动启动准确性方面均优于工具Fax,其中方法覆盖率提升了25.63%,并以高达96.52%的准确率成功启动了62.23%的活动。同时,在独特崩溃检测方面,CoMuBot相比于Fax和DALT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应用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图形用户界面测试 组件间通信(ICC) 模糊测试 符号执行 移动应用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机制视域下的机器人手术系统界面设计迭代优化
16
作者 李赛赛 孙博文 +1 位作者 李迪嘉 潘文娟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9-478,共10页
为提升医生使用手术机器人辅助诊疗过程中的认知体验,完成机器人手术系统交互界面设计迭代优化,确保系统救治的高效性与安全性而进行系统研究分析。首先,选取肝癌消融手术机器人交互界面为研究对象,基于BERT模型形成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为提升医生使用手术机器人辅助诊疗过程中的认知体验,完成机器人手术系统交互界面设计迭代优化,确保系统救治的高效性与安全性而进行系统研究分析。首先,选取肝癌消融手术机器人交互界面为研究对象,基于BERT模型形成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完成用户口语报告关键词提取与认知关联词汇筛选与分类,并通过亲和图法归纳和完善用户需求描述;在ICE三维评分模型基础上创新性融合理想点矢量投影法获取专家对各需求项的权重赋值,并参考开发成本筛选出关键需求;结合认知机制原理与FAST模型进行需求分析,完成需求层到设计层映射转化,并对迭代前后方案分别进行可用性测试,收集主、客观评价数据验证设计合理性。然后,以认知特性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完成肝癌消融手术机器人界面设计迭代与优化。最后,通过可用性测试得出迭代后方案能够显著降低任务操作时长与无效操作频次,同时获取用户更高的体验评分。在机器人手术系统界面设计领域引入认知理论作为指导,综合运用BERT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以及ICE-理想点矢量投影相结合的需求分析法进行设计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设计方案能够提升原有界面可用性,优化操作过程认知体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为机器人手术系统界面设计提供指引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设计 手术机器人 认知机制 用户需求 设计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保护
17
作者 汪焱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1,202,共12页
脑机接口绕过了“神经-肌肉”系统的输出通路,创造出新型表达渠道,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创作范式,对现有的著作权制度构成了挑战。面对脑机接口技术的迭变,著作权理论亟须反思和重构,应从法理学层面化解在脑机接口生成内容的过程中思想与表... 脑机接口绕过了“神经-肌肉”系统的输出通路,创造出新型表达渠道,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创作范式,对现有的著作权制度构成了挑战。面对脑机接口技术的迭变,著作权理论亟须反思和重构,应从法理学层面化解在脑机接口生成内容的过程中思想与表达在物理层面上的混淆问题、脑机接口技术对作者主体身份的冲击问题以及创作成本降低导致的独创性表达稀缺性减弱的问题。脑机接口生成内容不仅满足了表达的要求,还同时兼具独创性和可感知性,因此,脑机接口生成内容具备作品属性。在此基础上,其权利归属应寻求专有权利与公有领域的平衡。从工具论的视角出发,脑机接口生成内容的著作权最终应归属于使用者,而在合同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作为私权的著作权归属应坚持意思自治优先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生成内容 著作权 思想表达二分 使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红外小目标检测系统虚拟实验平台设计
18
作者 樊香所 李婷婷 +1 位作者 覃文琳 陈华金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3-210,共8页
基于MATLAB的APP Designer开发的空间小目标检测系统虚拟实验平台,具有检测与跟踪空天背景下弱小目标的卓越功能。构建该平台时,针对红外背景下弱小目标检测难题提出新的算法,包括改进的各向异性滤波背景建模算法、基于运动估计的能量... 基于MATLAB的APP Designer开发的空间小目标检测系统虚拟实验平台,具有检测与跟踪空天背景下弱小目标的卓越功能。构建该平台时,针对红外背景下弱小目标检测难题提出新的算法,包括改进的各向异性滤波背景建模算法、基于运动估计的能量增强算法及基于多方向能量估计的目标检测算法。凭借这三种核心算法可稳定准确完成弱小目标检测任务。此外,为直观感受算法对比效果,平台引入多种背景建模、能量增强及目标检测方法。用户可根据不同的空天场景特性灵活选择算法,还可自行设置起始序列号、阈值等关键参数。借助此虚拟仿真平台,用户可直观感知不同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大量实验结果充分验证了该空间小目标检测系统在理论与实际应用中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小目标 检测与跟踪 图形用户界面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O/AHP/AD范式下的车载人机交互界面适老化设计研究
19
作者 薛遥 柴晶 江月亭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2-192,共11页
目的准确获取用户需求,提升老年驾驶员在使用汽车人机交互界面时的用户体验。方法构建一种集成KANO模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以及公理设计(Axiomatic Design,AD)的研究范式。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初步... 目的准确获取用户需求,提升老年驾驶员在使用汽车人机交互界面时的用户体验。方法构建一种集成KANO模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以及公理设计(Axiomatic Design,AD)的研究范式。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初步确立用户需求,运用KANO模型划分用户需求属性;其次,介入AHP建立层次分析模型,通过构建判断矩阵确定每一类属性下的需求权重;然后,结合AD理论完成需求-功能-设计的转译,形成产品设计要素;最后,指导设计出一款满足老年用户需求的车载人机交互界面。结果设计方案的SUS系统可用性评分为80.9,评级为A,表明该设计方案整体用户满意度较好,具备较高的可用性。结论该研究范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一模型研究的不足,能够为适老化人机交互界面的决策提供更深入、全面的需求分析和决策支持,使其能够更科学地制定设计方案,也为适老化设计与同类型产品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老化设计 车载人机交互界面 用户需求 KANO AHP AD 系统可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ML模型的用户界面自动生成
20
作者 董泽华 蒋建民 +2 位作者 李朝江 何清 马国栋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8-1218,共11页
为解决传统低代码平台无法全自动生成用户界面的缺陷,保证生成用户界面过程中的一致性、正确性、完整性,提出一种基于UML模型的用户界面自动生成方法。将领域概念模型和用例模型作为系统需求,结合形式化方法,开发用户界面自动生成算法... 为解决传统低代码平台无法全自动生成用户界面的缺陷,保证生成用户界面过程中的一致性、正确性、完整性,提出一种基于UML模型的用户界面自动生成方法。将领域概念模型和用例模型作为系统需求,结合形式化方法,开发用户界面自动生成算法。为保证系统需求与用户界面之间的一致性,满足高可信软件的要求,提出一致性分析与检测方法。不同于传统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拖、拉、拽操作方式,只需要建立软件系统领域概念模型和用例模型,即可全自动生成用户界面。以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L模型 用户界面 形式化方法 低代码开发平台 模型驱动工程 一致性 高可信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