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围压和冲击速度下锚注加固单裂隙红砂岩动态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大方 陈舒凯 +2 位作者 李佳赛 冯文林 高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80-2190,共11页
随着地下工程领域的持续拓展与深化,以冲击地压为典型代表的动力灾害问题日益凸显,对工程安全与稳定构成了严峻挑战。鉴于巷道周边岩体在开采活动前即已承受复杂的三向应力状态,深入探索并揭示其三维动态力学行为特性,对于有效预防与减... 随着地下工程领域的持续拓展与深化,以冲击地压为典型代表的动力灾害问题日益凸显,对工程安全与稳定构成了严峻挑战。鉴于巷道周边岩体在开采活动前即已承受复杂的三向应力状态,深入探索并揭示其三维动态力学行为特性,对于有效预防与减轻冲击灾害具有很大价值。锚注联合支护是地下工程裂隙围岩动力灾害防控的常用支护方式,但锚注支护设计多以经验为主,亟须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锚注加固裂隙岩体抗冲特性,为破裂围岩冲击地压巷道锚注加固抗冲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采用SHPB冲击试验系统,考虑应力和应变率的影响,对锚注加固单裂隙红砂岩试样进行不同围压和冲击速度加载条件下的动态力学特性研究工作。在此过程中,详细讨论了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动强度表现、动变形行为、耗能特性以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围压和冲击速度加载条件下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具有明显的应变硬化和塑性流动,随着围压和冲击速度的增大,试样动峰值强度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动峰值应变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减小,动割线模量则与之相反;通过三维曲面拟合描述耗散率随围压以及冲击速度的变化特征,得到近似满足带常数项的三维曲面预测模型,为预测和控制岩体的能量耗散过程提供有力的数值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压 冲击荷载 动态力学特性 锚注加固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浆输送中隔膜泵动态特性及阀滞后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韩世昌 申哲 +1 位作者 李妍 解天华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8-564,共7页
为了分析隔膜泵的动态特性,在矿浆管道输送背景下,以GEHO TZPM 1600隔膜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隔膜泵机械-液压联合仿真模型,并分析了不同转速对隔膜泵动态特性的影响.同时,针对曲柄转速、曲柄长度和泵入口压力等参数对吸、排液阀启闭滞... 为了分析隔膜泵的动态特性,在矿浆管道输送背景下,以GEHO TZPM 1600隔膜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隔膜泵机械-液压联合仿真模型,并分析了不同转速对隔膜泵动态特性的影响.同时,针对曲柄转速、曲柄长度和泵入口压力等参数对吸、排液阀启闭滞后时间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排液阀动态特性受曲柄转速变化的影响更大,曲柄转速从10 r/min增加到30 r/min时,排液阀开启速度最大增加了9.449 m/s,关闭速度最大增加了0.945 m/s,阀口流量脉冲增加的最大值为17220.0 L/min,回流流量增加的最大值为1071.5 L/min.吸、排液阀启闭滞后时间主要与曲柄转速、曲柄长度和泵入口压力有关.吸液阀开启滞后时间受转速影响更大,增加转速后开启滞后时间降低了0.117 s,关闭滞后时间更易受曲柄长度和泵入口压力的影响,随曲柄长度增加滞后时间增加了0.261 s.曲柄转速、曲柄长度、泵入口压力改变主要影响排液阀开启滞后时间.研究结果为矿浆输送中隔膜泵的技术改进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浆输送 隔膜泵 联合仿真 动态特性 滞后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立式圆柱储罐动态特性分析方法研究
3
作者 沈睿 陈孟 +1 位作者 陶宏新 黄庆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基于HOUSNER理论和流固耦合相互作用理论对大型立式圆柱储罐的动态特性展开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Fluid80单元建立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并采用Reduced法进行模态分析,对典型低矮型和细高型锚固储罐在1/4、1/2、3/4和设计装液量H下的... 基于HOUSNER理论和流固耦合相互作用理论对大型立式圆柱储罐的动态特性展开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Fluid80单元建立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并采用Reduced法进行模态分析,对典型低矮型和细高型锚固储罐在1/4、1/2、3/4和设计装液量H下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并对两种模型得出的液面第一阶晃动频率和储罐系统第一阶主振形频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基于HOUSNER理论的模型和流固耦合模型的计算结果,对HOUSNER理论公式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HOUSNER理论的修正模型与流固耦合模型计算结果更加接近,本文提出的HOUSENER理论修正模型所预测的储罐第一阶主振形频率最大误差比HOUSENER理论模型降低7.41%,改进了HOUSNER理论公式的不保守性,为核电厂大型储罐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圆柱储罐 模态分析 流固耦合 动态特性 核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4
作者 卢绪祥 刘雨菲 +2 位作者 徐航 程波 宋权斌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5-1051,1062,共8页
为研究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储能阶段和释能阶段的动态特性,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分别建立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储能阶段和释能阶段的动态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储气罐和蓄水罐进行仿真,得到了其温度和压力随着时间... 为研究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储能阶段和释能阶段的动态特性,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分别建立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储能阶段和释能阶段的动态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储气罐和蓄水罐进行仿真,得到了其温度和压力随着时间变化的规律;然后根据各模块的传递函数建立了一次调频仿真模型,在系统中先后加入10%、8%、6%的阶跃负荷扰动和10%、8%、6%3种连续负荷扰动,分别进行了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阶跃负荷扰动下,一次调频阶段越大的扰动量会导致系统频率恢复速度更快;在连续负荷扰动下,会产生超调量,且超调量随着扰动量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动态特性 仿真模型 负荷扰动 matlab/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O_(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启停控制策略及动态特性研究
5
作者 王超 张宝瑞 +5 位作者 郭亚龙 刘斌 全向 白文刚 王利民 车得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9-1009,I0016,共12页
为使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发电系统启停兼具安全性与快速性,该文针对600 MW S-CO_(2)再压缩循环发电系统,提出一种两段式的热态启停控制策略。两阶段分别利用阀门联合库存控制负荷策略和改变透平入口... 为使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发电系统启停兼具安全性与快速性,该文针对600 MW S-CO_(2)再压缩循环发电系统,提出一种两段式的热态启停控制策略。两阶段分别利用阀门联合库存控制负荷策略和改变透平入口温度控制负荷策略来实现。并提出系统各设备依次冷态启停的实施方案。利用该文提出的启停控制策略,实现600 MW S-CO_(2)再压缩循环发电系统的启停过程。对系统启停过程的安全指标:压缩机喘振裕度、加热器最低流量、管壁温变化速率、工质高低压进行检验,所有安全指标均可得到满足。停机过程所花时间为1.11 h;启动过程所花时间为1.09 h,与文献相比,启动时长缩短0.57 h,停机时长缩短0.83 h,证明该文所设计启停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发电系统 启停过程 动态特性 库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恒速剪切下砂岩粗糙结构面的力学行为及嗣后渗流特性
6
作者 蔚立元 武东阳 +2 位作者 苏海健 袁紫宸 鞠明和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108,共17页
为了探究岩石粗糙结构面的动态剪切力学响应以及损伤结构面的渗流特性:首先,采用动态恒速剪切系统对砂岩粗糙结构面开展不同剪切速率条件下的剪切力学试验,分析了剪切速率以及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对峰值抗剪强度以及滑移特征的影响;随后,... 为了探究岩石粗糙结构面的动态剪切力学响应以及损伤结构面的渗流特性:首先,采用动态恒速剪切系统对砂岩粗糙结构面开展不同剪切速率条件下的剪切力学试验,分析了剪切速率以及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对峰值抗剪强度以及滑移特征的影响;随后,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得动态剪切前后粗糙结构面的损伤特征,并开展不同围压条件下的损伤结构面渗流试验,探究动态剪切作用后损伤结构面的嗣后渗流特性。动态剪切试验结果表明,砂岩结构面的动态峰值抗剪强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剪切速率对剪切刚度的影响规律不明显。随着剪切速率由50 mm/s增加至210 mm/s,粗糙度系数为12.43的砂岩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由8.49 MPa下降至6.88 MPa。此外,在相同剪切速度条件下,砂岩结构面的动态峰值抗剪强度随着结构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损伤砂岩结构面高程分布频率均随着剪切速度的增加而下降。相同粗糙度条件下,结构面损伤程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导致裂隙开度降低,进而影响结构面的渗透性能。渗流试验结果表明,动态剪切作用后的损伤砂岩结构面水力梯度和体积流量关系符合Forchheimer方程。此外,在相同的围压条件下,损伤结构面的渗透系数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而随着粗糙度系数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恒速剪切 砂岩粗糙结构面 剪切速率 峰值抗剪强度 损伤特征 渗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驾驶宽体自卸车线控液压转向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7
作者 张志峰 马宁 +1 位作者 郑闻豪 姚运仕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1,共8页
智慧矿山建设促使无人驾驶电驱矿车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而转向控制技术的优劣直接决定无人驾驶矿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使全液压转向系统可以在无人驾驶场景下实现主动转向,以国内某135型电驱矿车的全液压转向系统为研究对象,... 智慧矿山建设促使无人驾驶电驱矿车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而转向控制技术的优劣直接决定无人驾驶矿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使全液压转向系统可以在无人驾驶场景下实现主动转向,以国内某135型电驱矿车的全液压转向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线控液压转向系统模型,然后开展AMESim-Adams联合仿真分析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动态优先阀可以通过输入信号调节流量;转向油缸作为转向系统执行机构,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转向任务;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输入信号控制转向器的转向和停止,实际转角和输入转角基本吻合。该转向系统模型能够反映样车转向系统的动态特性,可为研究无人驾驶场景下线控转向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驱矿车 线控液压转向系统 动态特性 无人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8
作者 徐肖肖 何智梅 +2 位作者 郝云樱 张申 骆名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4-922,共9页
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热泵循环系统由两个耦合子循环组成,具有高度非线性特性,且喷射器对工况变化敏感,独特的热力学行为导致该系统动态响应较为复杂.针对上述问题,建立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的动态模型,模型中换热器采用有... 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热泵循环系统由两个耦合子循环组成,具有高度非线性特性,且喷射器对工况变化敏感,独特的热力学行为导致该系统动态响应较为复杂.针对上述问题,建立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的动态模型,模型中换热器采用有限体积法构建空间离散化模型,喷射器采用基于实际气体的计算模型.并对该动态模型进行了验证,稳定后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其误差小于5%.通过MATLAB/Simulink求解计算,研究了内部参数(蒸发温度)及外部参数(冷却水流量)阶跃变化扰动下的系统各参数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相较于外部参数变化引起的动态响应,系统对内部参数的变化更为敏感,且响应初期系统压力出现逆向响应现象.当内部参数蒸发温度降低时喷射系数快速降低后达到稳定,升压比在蒸发温度较低时波动较大,随着蒸发温度提高,波动较小.蒸发温度从-0.45℃降至-4.80℃,喷射系数较初始工况降幅可达45.95%.而外部参数(冷却水流量)阶跃变化扰动对系统的制热系数(COPh)影响更为明显,当外部参数(冷却水流量)增加时,系统压力均下降,喷射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系统制热系数增加.冷却水流量从3.3 L/min增至4.6 L/min时,系统制热系数增幅达13.86%.系统各部分耦合作用强烈,在相同操作工况下模型趋于稳定后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趋势一致,为改进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控制策略、增强系统稳定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器 CO_(2) 跨临界热泵循环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柔性输送带混合悬浮系统动态特性
9
作者 胡坤 蒋浩 +3 位作者 许刚 牛国立 王储 孙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41-2755,共15页
为研究柔性输送带混合悬浮系统的动态特性,首先,采用多体传递矩阵法对系统进行离散化处理,考虑悬浮系统及输送带连接关系,基于输送带动态弹性变量与悬浮系统支承点协同等条件,提出一种基于质量-梁-阻尼弹簧组合的混合特征多刚柔体系统... 为研究柔性输送带混合悬浮系统的动态特性,首先,采用多体传递矩阵法对系统进行离散化处理,考虑悬浮系统及输送带连接关系,基于输送带动态弹性变量与悬浮系统支承点协同等条件,提出一种基于质量-梁-阻尼弹簧组合的混合特征多刚柔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其次,分析系统多点协同、轨道约束、支承布局等因素对整机动态特性的影响;最后,提出改进型美洲狮优化算法(puma optimizer,PO),利用改进PO算法对实际工况下动力学模型进行辨识。研究结果表明:协同点增多、轨道刚度增加、支承间距减小都有利于提高整机的稳定性;基于改进PO算法的参数辨识精度较高,在仿真条件下,模型参数最小误差可达0.099;在四点悬浮实验工况下,模型具有较高的响应精度,稳态与干扰响应平均误差低于15%,验证了该模型在复杂刚柔耦合系统中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磁悬浮 动态特性 多体传递矩阵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de相关断裂准则的Ti-6Al-4V钛合金Taylor杆动态失效特性研究
10
作者 吴帅涛 肖新科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2-279,共8页
目的深入理解Ti-6Al-4V钛合金的冲击断裂行为。方法利用一级轻气炮在177.7~298.7 m/s的速度下开展Taylor杆撞击实验,获取Ti-6Al-4V钛合金Taylor杆在不同撞击速度下的失效行为;基于修正的MJC塑性模型和Lode参数相关的Modified Mohr-Coulo... 目的深入理解Ti-6Al-4V钛合金的冲击断裂行为。方法利用一级轻气炮在177.7~298.7 m/s的速度下开展Taylor杆撞击实验,获取Ti-6Al-4V钛合金Taylor杆在不同撞击速度下的失效行为;基于修正的MJC塑性模型和Lode参数相关的Modified Mohr-Coulomb(MMC)断裂准则建立撞击实验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Ti-6Al-4V钛合金Taylor杆的冲击断裂行为进行预报和分析。结果随着撞击速度的提高,Ti-6Al-4V钛合金Taylor杆依次发生镦粗、剪切开裂和破碎3种变形和断裂模式;采用Lode相关的MMC断裂准则可以合理预报Ti-6Al-4V钛合金Taylor杆的塑性变形和断裂行为。结论尽管具有明显的单元尺寸敏感性,采用Lode相关的MMC断裂准则仍可合理预报Ti-6Al-4V钛合金在Taylor撞击中的冲击失效行为,压-剪应力状态在Ti-6Al-4V钛合金Taylor杆的失效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断裂 Taylor杆 动态变形特性 数值模拟 Lode相关断裂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研究
11
作者 张婷婷 陈兆荣 茹沛泽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8-161,171,共5页
为增强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混凝土材料使用寿命,研究改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采用碳纤维作为改性材料,将0.2%、0.4%、0.6%、0.8%的碳纤维添加到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中,制成4种改性混凝土试件,并选取1组未添加... 为增强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混凝土材料使用寿命,研究改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采用碳纤维作为改性材料,将0.2%、0.4%、0.6%、0.8%的碳纤维添加到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中,制成4种改性混凝土试件,并选取1组未添加碳纤维的混凝土材料作为对比试件,通过透水性能、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冻融循环测试等多种测试方法,评估不同试件的力学特性。经试验测试可知:未添加碳纤维改性的试件具有较低的孔隙率和渗透系数,且抗压、抗折强度较低,在冻融循环测试下抗压强度损失率较大;当添加碳纤维改性后,试件的抗压、抗折、劈裂强度以及弯拉强度均保持较高水平,其中,添加0.4%碳纤维的混凝土试件的透水性最佳,且该组试件在较长龄期下干燥收缩范围最小;在此基础上,确保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弯强度,在冻融循环之后,抗压强度的损失率不会超过10%;添加0.4%碳纤维的混凝土试件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冻融循环 透水混凝土 动态力学特性 抗折强度 劈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高背压改造机组动态特性的厂级负荷分配
12
作者 章艳 李佳丽 +4 位作者 张莹 苏子航 陈筑 韩旭 吕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3-652,共10页
探讨湿冷高背压改造机组热网质-量并调时的动态电热运行特性,并将其应用于热电厂优化运行.利用Eb-silon对亚临界高背压供热改造机组进行仿真建模.通过变工况计算,分析纯背压、抽背2种典型工况下主蒸汽质量流量、抽汽质量流量对电-热关... 探讨湿冷高背压改造机组热网质-量并调时的动态电热运行特性,并将其应用于热电厂优化运行.利用Eb-silon对亚临界高背压供热改造机组进行仿真建模.通过变工况计算,分析纯背压、抽背2种典型工况下主蒸汽质量流量、抽汽质量流量对电-热关系的影响,从而明确机组电-热可行运行区间.针对机组实际运行时主要采用纯背压工况运行的现状,探究并量化热网质-量并调时的循环水质量流量与循环水入口温度变化对电-热关系斜率以及电热运行范围的影响,为电厂的精细化运行提供模型工具.基于实际热电厂运行数据校验上述模型的可靠性,并探讨考虑机组动态特性对厂级负荷分配的节煤效果.算例结果表明,当湿冷高背压机组协同抽凝机组共同参与厂级负荷分配时,考虑动态特性的可行域模型相比于传统线性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映射实际机组的电热关系,350MW机组在相同供热功率下,发电功率的变化范围扩大约2.37~4.24MW,负荷分配结果的经济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厂级负荷分配 高背压改造机组 动态电热特性 可行运行区间 精细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放大器增益动态特性与自适应优化控制
13
作者 胡元闯 陈醒基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5-220,共6页
提升激光放大器的信号放大效能关键在于优化其增益动态特性。鉴于激光放大器机制的复杂性及传统优化方法的低效,结合自适应控制与哈里斯鹰优化算法,提出激光放大器增益动态特性与自适应优化控制方法。剖析其工作原理,构建了精确的稳态... 提升激光放大器的信号放大效能关键在于优化其增益动态特性。鉴于激光放大器机制的复杂性及传统优化方法的低效,结合自适应控制与哈里斯鹰优化算法,提出激光放大器增益动态特性与自适应优化控制方法。剖析其工作原理,构建了精确的稳态与功率耦合方程,以量化增益与平坦度,得到增益动态特性。以最大化输出增益并最小化增益平坦度为目标,采用哈里斯鹰算法,凭借其高效的搜索机制,迅速找到最优参数配置,实现了对增益动态特性的精准调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输出增益检测精度高,误差小于0.05%。优化后输出增益达23 dB,增益平坦度低于2 dB,信号光功率提升2.7倍,具有良好的增益动态特性优化与信号放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放大器 输出增益 增益平坦度 增益动态特性 哈里斯鹰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机行星齿轮啮合冲击激励及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14
作者 何泽银 伍宏健 +2 位作者 杨震 易锋 裴世丰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7,共15页
为揭示太阳轮-行星轮间啮入冲击诱发行星轮系内、外啮合状态演变规律,建立盾构机行星齿轮内、外啮合齿轮副线外啮入冲击激励解析计算模型,与齿轮副有限元显式动态接触模型对比,验证解析模型合理性;进而,搭建啮入冲击诱发行星轮-齿圈、... 为揭示太阳轮-行星轮间啮入冲击诱发行星轮系内、外啮合状态演变规律,建立盾构机行星齿轮内、外啮合齿轮副线外啮入冲击激励解析计算模型,与齿轮副有限元显式动态接触模型对比,验证解析模型合理性;进而,搭建啮入冲击诱发行星轮-齿圈、行星轮-太阳轮线内冲击机理模型,研究外啮合齿轮副啮入冲击对行星轮-齿圈内啮合状态、太阳轮-行星轮外啮合状态的影响规律,阐明太阳轮-行星轮-齿圈多点冲击激励变化规律;而后,建立盾构机行星齿轮系统集中质量模型,计算不同冲击激励下内、外齿轮副间啮合力,阐明冲击激励与齿轮副啮合力间动态演化规律;最后,搭建行星轮系统显示动力学模型,提取外、内啮合齿轮副啮合力与接触力,与理论解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理论模型合理性。结果表明:内、外啮合冲击力数值与解析解吻合良好,相对误差为4.09%;行星轮系统线外啮入冲击将诱发内、外啮合齿轮副线内冲击;行星轮系冲击激励呈周期性变化,将诱发行星轮系内、外啮合齿轮副间啮合力改变,啮入冲击激励会使齿轮副间动态啮合力减小,而诱发的线内冲击激励会使齿轮副动态啮合力增大,导致行星轮系统振动加剧;行星轮系统有限元仿真数值解与解析解对比,外、内啮合啮入冲击相对误差分别为3.21%、6.40%,平均啮合力误差分别为6.93%,3.80%,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合冲击 解析模型 动态特性 行星齿轮 盾构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磁通密度边缘及趋肤效应的高频正弦激励下软磁铁氧体动态磁滞特性建模
15
作者 赵志刚 巩业超 +1 位作者 姬俊安 李德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102,共11页
准确预测软磁铁氧体动态磁滞特性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磁芯结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电磁场理论出发,提出改进的磁场分离理论,建立考虑磁通密度边缘及趋肤效应影响的动态磁滞特性、材料静态磁滞特性以及涡流效应之间的数学关系... 准确预测软磁铁氧体动态磁滞特性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磁芯结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电磁场理论出发,提出改进的磁场分离理论,建立考虑磁通密度边缘及趋肤效应影响的动态磁滞特性、材料静态磁滞特性以及涡流效应之间的数学关系,以克服经典磁场分离理论仅适用于软磁带材动态磁滞特性建模的问题;其次基于R-L分数阶导数理论,提出一种改进静态磁滞特性预测方法;最后基于磁场分离理论,建立考虑磁通密度边缘效应和趋肤效应的软磁铁氧体动态磁滞特性预测模型。通过对比高频激励下软磁铁氧体实测动态磁滞回线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磁滞特性 软磁铁氧体 边缘效应 趋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式电液伺服阀流场动态特性研究
16
作者 姜志宏 张晓阳 +1 位作者 余志坚 郭河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基于对典型阀口形状的流场动态特性的研究,提出一种旋转式电液伺服阀,为分析伺服阀旋转过程中阀口流场的分布特性,设计三种不同几何形状的典型阀口。首先阐述电液伺服阀的机理,分别建立三种阀口过流面积数学模型;借助Fluent流体仿真软件... 基于对典型阀口形状的流场动态特性的研究,提出一种旋转式电液伺服阀,为分析伺服阀旋转过程中阀口流场的分布特性,设计三种不同几何形状的典型阀口。首先阐述电液伺服阀的机理,分别建立三种阀口过流面积数学模型;借助Fluent流体仿真软件,通过滑移网格方法(MRF)对电液伺服阀进行流场动态特性模拟分析,得出不同压差和阀口开度下的压力、压力波动、流量、流量系数、射流角的动态曲线;通过流量系数和压力波动来衡量伺服阀的动态特性和阀芯的稳定性,得出B型伺服阀的动态特性优于其他两种;最后对电液伺服阀的流量动态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证明伺服阀阀流量曲线近似为正弦波,流量的最大仿真值与实验值误差小于6.73%,表明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芯旋转式电液伺服阀 典型阀口 动态特性 滑移网格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口压差扰动下螺旋槽动压止推轴承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17
作者 董志强 白苗岑 于根亮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29,共6页
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与轴承参数的数值关联一直是空气轴承设计的基础,大扰动下轴承系统稳定性的非线性行为极难数值表征和量化分析。基于气动力学方程仿真,合理引入人工入口压差扰动,研究螺旋槽止推轴承的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随扰动强... 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与轴承参数的数值关联一直是空气轴承设计的基础,大扰动下轴承系统稳定性的非线性行为极难数值表征和量化分析。基于气动力学方程仿真,合理引入人工入口压差扰动,研究螺旋槽止推轴承的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随扰动强度增加,人工扰动的输入和轴承气动承载力的动态响应出现函数形式差异,这是不稳定出现的分叉点;通过更改轴承螺旋槽槽型,可以有效改善动态响应的差异,从而有效削除不稳定性行为。研究结果为轴承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槽止推轴承 动态响应特性 槽型 稳定性 扰动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输送机动态张力分布获取与接触特性研究
18
作者 张宏 杨璐 +2 位作者 宋扬 高然航 冯乾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2,407,共9页
为提高综掘装备用短距摆动式刮板输送机的运行可靠性,首先,基于悬链线理论建立刮板链张紧补偿位移与链节间张力的理论模型,推导出刮板链在输送槽弯道区域的摩擦阻力、链节间张力以及侧向挤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构建短距摆动式刮板输送机... 为提高综掘装备用短距摆动式刮板输送机的运行可靠性,首先,基于悬链线理论建立刮板链张紧补偿位移与链节间张力的理论模型,推导出刮板链在输送槽弯道区域的摩擦阻力、链节间张力以及侧向挤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构建短距摆动式刮板输送机刚柔耦合多体接触动力学模型;其次,结合输送机尾横摆现场试验,利用压力-速度数据,调试设定刚柔耦合仿真模拟试验参数;最后,提出在不同横摆角度、输送机仰角和刮板链链速多种工况条件下短距摆动式掘进刮板输送机周期循环动态张力分布获取方法,探究空载摆动工况周期闭环运行下刮板链-弹簧板-尾部输送槽相互作用的刚柔接触特性,以及输送系统动态张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整个运行过程中刮板链张力和侧向挤压力与输送机仰角、机尾横摆角度及链速呈正相关,且机头驱动链轮啮合处会出现张力剧增;刮板链由“直”变“曲”的过程中链节间扭矩增大,造成刮板与弹簧板间短时刻刮卡,运行轨迹呈“内密外疏”的排布方式;实测了输送机摆动有杆腔压力,经过数值与仿真获取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输送机 刚柔耦合 悬链线方程 多体接触特性 动态张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解槽动态效率特性的电-氢混合储能优化运行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宇歌 任洲洋 +2 位作者 程欢 董朝阳 吴秋莉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3-541,I0040-I0043,共13页
针对电-氢混合储能系统未充分考虑电解槽动态效率运行特性的问题,提出计及电-氢混合储能运行特性的区域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方法。首先,构建考虑法拉第效率损失的电解槽动态运行模型,并线性化其数学模型;在分析电-氢混合储能协调运行机理... 针对电-氢混合储能系统未充分考虑电解槽动态效率运行特性的问题,提出计及电-氢混合储能运行特性的区域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方法。首先,构建考虑法拉第效率损失的电解槽动态运行模型,并线性化其数学模型;在分析电-氢混合储能协调运行机理的基础上,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计及电-氢混合储能运行特性的区域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模型,并基于改进的IEEE-118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提高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和电解槽利用率,充分发挥电-氢储能互补优势,促进新能源高效经济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拉第效率 电-氢混合储能 电解槽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特性分析的三种中心架对比选择
20
作者 张娟 《河北农机》 2025年第13期22-24,共3页
针对某品牌斜床身数控车床中常见的三种中心架(KX 63-SY10001型、KX 63-SY10002型和KX 63-H10001型),通过模态试验分析和有限元模态分析,系统对比了其动态特性。试验采用力锤激励与三向加速度传感器移动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不同切... 针对某品牌斜床身数控车床中常见的三种中心架(KX 63-SY10001型、KX 63-SY10002型和KX 63-H10001型),通过模态试验分析和有限元模态分析,系统对比了其动态特性。试验采用力锤激励与三向加速度传感器移动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不同切削条件下各测点的振动数据及模态频率;同时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完成了三种中心架的有限元建模、边界条件设置及模态仿真。结果表明,KX63-SY10001型中心架在切削过程中振幅显著低于其他两种型号,且其前六阶模态频率(试验与仿真结果一致)普遍更高,表现出更优的抗振性能。该结果为数控车床中心架的选型与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床身数控车床 动态特性 中心架 模态试验分析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