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海域MASNUM海浪模式在台风“达维”“海葵”及“布拉万”过程的波浪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欢 汪一航 +3 位作者 滕涌 江兴杰 孙宝楠 梅秋莹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利用MASNUM海浪模式、ECMWF高分辨率风场对2012年8月份台风过程下的浙江海域的海浪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近岸观测站的风、浪资料进行了对比检验和误差分析,最后针对8月份"达维""海葵"及"布拉万"3个台风... 利用MASNUM海浪模式、ECMWF高分辨率风场对2012年8月份台风过程下的浙江海域的海浪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近岸观测站的风、浪资料进行了对比检验和误差分析,最后针对8月份"达维""海葵"及"布拉万"3个台风过程对浙江海域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风速验证结果显示2个站点ECMWF风速和观测风速的偏差分别为0.18、-0.34 m/s,平均绝对误差则为2.57、1.96m/s,均方根误差为3.40、2.65 m/s,与观测风速有较好的一致性.海浪验证结果显示8月份有效波高的相关系数在0.84以上;8月份发生的"达维""海葵"及"布拉万"3个台风期间的有效波高、波周期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介于0.19~0.37 m、0.88~1.28 s,波向的平均绝对误差介于19.39°~37.65°,表明MASNUM海浪模式能够较好的再现浙江海域台风期间的海浪状况,能够较好模拟出浙江近海的最大波高.在数值模拟和实际观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表明:"海葵"台风期间,浙江外海有效波高的最大值达7.6 m,而"达维"和"布拉万"台风期间,数值显示最大有效波高分别为4.4、5.4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高分辨率风场 masnum海浪模式 台风过程 有效波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NUM海浪模式对波数离散角度的敏感性数值实验 被引量:2
2
作者 滕涌 韩磊 +3 位作者 杨永增 乔方利 孙宝楠 芦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95,共14页
本研究基于MASNUM 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 利用2005 年太平洋区域17 个浮标的有效波高数据做检验, 对海浪模式波向在12、24、36 和48 四种离散划分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 在太平洋区域中纬度和太平洋东部地区, 36 个角度划分是较好的选... 本研究基于MASNUM 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 利用2005 年太平洋区域17 个浮标的有效波高数据做检验, 对海浪模式波向在12、24、36 和48 四种离散划分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 在太平洋区域中纬度和太平洋东部地区, 36 个角度划分是较好的选择, 而在太平洋低纬度, 24 个波向划分是较好的选择; 冬、夏季数值模拟与检验对比表明, 较好的角度划分数分别是24 和36; 有效波高在2.0-4.0m 时, 较好的波向划分数是24; 有效波高小于2.0m 时, 24 与36 个波向划分数值模拟结果非常相近.而在高海况下, 36 个角度划分是较好的选择.上述结果均比采取波向离散12 的结果有明显改进.文章认为, 应使用高于12 的波数离散数划分, 24 或36 个波数角度离散划分是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num 海浪 波浪模式 波数离散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NUM海浪模式的性能特点分析与并行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志远 周宇峰 +1 位作者 刘利 杨广文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1-860,共10页
海浪模式MASNUM(marine science and numerical modeling)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浪数值模式,该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运输、军事活动保障等方面的海浪预报中.随着提升业务预报精度和气候研究需求的不断增长,高分辨率... 海浪模式MASNUM(marine science and numerical modeling)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浪数值模式,该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运输、军事活动保障等方面的海浪预报中.随着提升业务预报精度和气候研究需求的不断增长,高分辨率成为海浪模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高性能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为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但当前很多并行数值模式效率还不高,无法获得更高并行加速比,无法提高模式并行效率并缩短运行墙钟时间.结合现代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特点,深入分析MASNUM模式的性能瓶颈,继而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并行优化,明显地提升了通信性能、I/O性能和二维剖分负载平衡性,进而提升了MASNUM模式整体并行效率和可扩展规模.这里以串行性能为基准,当扩展规模达到960个CPU核时,改进后版本加速比可达431.5.该研究也为其他数值模式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并行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模式 大规模数值并行计算 性能分析 并行优化 二维剖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NUM海浪模式的代码现代化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晓丹 宋振亚 +2 位作者 周姗 刘海行 尹训强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3-482,共10页
海洋数值模式当前已经成为海洋研究和预测的核心工具,其高分辨率。多物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对数值模式计算速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使得海洋数值模式更好的适应计算机基础架构,充分发挥现代化计算机体系的计算特点,提高计算效率,... 海洋数值模式当前已经成为海洋研究和预测的核心工具,其高分辨率。多物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对数值模式计算速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使得海洋数值模式更好的适应计算机基础架构,充分发挥现代化计算机体系的计算特点,提高计算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代码现代化优化方案,并以MASNUM海浪模式为例进行了测试。首先利用诊断工具Intel Vtune Amplifier XE和Intel Trace Analyzer Collector,对模式的性能和负载均衡性进行了分析;之后,针对热点函数,在单节点上制定了4个优化步骤,包括编译器选项优化,串行和标量优化,向量化和OpenMP并行优化。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单节点内模式的计算速度可以提高1.95倍,多节点的模式强扩展性呈线性。这表明本文提出的代码现代化方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分析工具 代码现代化优化 海洋数值模式 海浪模式 高性能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坐标系下MASNUM海浪数值模式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52
5
作者 杨永增 乔方利 +2 位作者 赵伟 滕涌 袁业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共7页
为开展海浪对海洋上混合层的搅拌混合作用及其对海气界面通量的影响等研究,在LAGFD WAM区域海浪数值模式基础上建立了球坐标系下的全球海浪数值模式.重点导出了球坐标系下的海浪能量谱平衡方程及其复杂特征线方程,该组方程包含了背景流... 为开展海浪对海洋上混合层的搅拌混合作用及其对海气界面通量的影响等研究,在LAGFD WAM区域海浪数值模式基础上建立了球坐标系下的全球海浪数值模式.重点导出了球坐标系下的海浪能量谱平衡方程及其复杂特征线方程,该组方程包含了背景流场对波动传播的调整、波动沿大圆传播的折射等.数值积分则采用复杂特征线嵌入计算格式.初步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海浪全球数值模式能够较为精确地刻画海浪的动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数值模式 球坐标 特征线计算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NUM海浪数值模式业务化预报与检验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玉娟 乔方利 +2 位作者 王关锁 尹训强 杨永增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1-294,共14页
介绍了MASNUM(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Science and Numerical Modeling)海浪数值预报系统,并利用全球和西北太平洋的Jason-1卫星数据和NDBC浮标数据中的海浪波高观测,对该预报系统进行了自2007年8月1日-2007年12月31日5个月的24,48和... 介绍了MASNUM(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Science and Numerical Modeling)海浪数值预报系统,并利用全球和西北太平洋的Jason-1卫星数据和NDBC浮标数据中的海浪波高观测,对该预报系统进行了自2007年8月1日-2007年12月31日5个月的24,48和72 h预报结果的比较检验。模式校验结果表明,有效波高预报与观测的绝均差在0.5 m左右,从夏季到冬季,预报精度不断提高,与风场冬季预报精度较高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数值模式 预报系统 业务化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SNUM海浪预报系统的北印度洋波浪特征模拟与预报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永增 孙玉娟 +2 位作者 王关锁 滕涌 乔方利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MASNUM海浪数值预报系统的全球10 a后报数据库资料,分析了北印度洋区域波浪分布特征。由于该地区受季风控制显著,夏季波浪大于冬季;在空间分布上,西部比东部风大、浪大,在亚丁湾、索马里外海波浪最大。基于Janson-1卫星高度计有效... 基于MASNUM海浪数值预报系统的全球10 a后报数据库资料,分析了北印度洋区域波浪分布特征。由于该地区受季风控制显著,夏季波浪大于冬季;在空间分布上,西部比东部风大、浪大,在亚丁湾、索马里外海波浪最大。基于Janson-1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观测资料,对MASNUM海浪预报系统的预报性能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预报波高均方根误差在0.5 m左右,短期的24 h预报效果好于48 h和72 h,冬季好于夏季。另外,对预报误差进行了相应的概率分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num海浪预报系统 北印度洋 Janson-1卫星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GFD-WAM海浪数值模式——Ⅰ:基本物理模型 被引量:39
8
作者 袁业立 潘增弟 +1 位作者 华锋 孙乐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7,共7页
LAGFD-WAM型海浪数值模式是一种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该模式的物理模型,给出了能谱平衡方程、复杂特征线方程、各种源函数,以及物理空间和相空间的边界条件。
关键词 海浪 数值模式 能谱 源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中尺度大气-海浪耦合模式及其对该区一次强台风过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关皓 周林 +1 位作者 王汉杰 宋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2-350,共9页
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式MM5(V3)和第3代海浪模式WWATCH建立考虑大气-海浪相互作用的风浪耦合模式。在耦合模式中引入考虑波浪影响的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大气模式分量提供海面10m风场驱动海浪模式分量运行,并利用海浪模式分量反馈的波龄参... 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式MM5(V3)和第3代海浪模式WWATCH建立考虑大气-海浪相互作用的风浪耦合模式。在耦合模式中引入考虑波浪影响的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大气模式分量提供海面10m风场驱动海浪模式分量运行,并利用海浪模式分量反馈的波龄参数计算海表粗糙度。利用耦合模式模拟南海的一次台风过程,通过3组对比试验,检验耦合模式对台风过程的模拟效果并研究大气-海浪相互作用对台风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南海的台风过程,与非耦合大气模式相比,其模拟的台风强度略有增强,路径变化不大;耦合模式对台风过程中海表热通量及降水影响显著,在台风充分发展过程中,耦合模式模拟的海表热通量增强,台风螺旋雨带上尤其是台风路径的右侧,耦合模式模拟的降水强于非耦合模式;耦合模式较好地模拟了台风过程海浪场的分布和演变,与非耦合模式相比,其模拟的海浪场增强,与实际更为接近;考虑了海表粗糙度对波浪的依赖关系后,海浪场同时影响海表的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从本次个例看,在台风发展初期,海浪对海表动力作用影响显著,其反馈作用使台风系统减弱,但在台风充分发展后,耦合系统中海表热通量增加,热力作用显著增强,海浪的反馈作用有利于台风系统的发展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模式 海浪模式 耦合模式 台风 海表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I的LAGFD-WAM海浪数值模式并行算法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关锁 乔方利 杨永增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1-407,共7页
在LAGFD-WAM海浪串行数值模式基础上,利用MPI信息传递机制实现其并行化。通过对模拟区域合理划分,对数据采取分块加载,实现了各个节点的负载平衡;通过对算法的改进实现了粗粒度计算,大幅度减少了通信量,从而提高了程序的执行效率。对串... 在LAGFD-WAM海浪串行数值模式基础上,利用MPI信息传递机制实现其并行化。通过对模拟区域合理划分,对数据采取分块加载,实现了各个节点的负载平衡;通过对算法的改进实现了粗粒度计算,大幅度减少了通信量,从而提高了程序的执行效率。对串行计算和并行计算的效率比较表明,本文建立的方法能够得到较高的加速比。对全球海浪模式,加速比和CPU数目大致呈线性关系。对高分辨率的区域海浪模式,在128 CPU条件下加速比可以达到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计算 加速比 海浪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GFD-Ⅱ区域性海浪数值模式及其应用 Ⅱ.特征线嵌入网格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潘增弟 孙乐涛 +1 位作者 华锋 袁业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59-467,共9页
给出了LAGFD-Ⅱ区域性海浪数值预报模式的数值计算格式和特征线嵌入网格计算方法,并给出了与WAM模式对比的计算结果和渤海寒潮浪模拟与实测数据的比较,结果是相当一致的。
关键词 海浪 数值模式 LAGFD-Ⅱ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W-SWP海浪数值预报模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尹宝树 王涛 范顺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3-300,共8页
YW-SWP海浪数值预报模式考虑了地形引起的折射效应和波波间非线性能量转移,采用了新的风输入源函数和文氏理论风浪谱,使模式不仅适合深浅水,且有更适合我国海区的特色;另外,计算中对风场采取了一种加权平均的处理技术。应用于渤海... YW-SWP海浪数值预报模式考虑了地形引起的折射效应和波波间非线性能量转移,采用了新的风输入源函数和文氏理论风浪谱,使模式不仅适合深浅水,且有更适合我国海区的特色;另外,计算中对风场采取了一种加权平均的处理技术。应用于渤海个例检验及对温坨子站的后报结果表明,本模式有相当好的可靠和准确性。折射效应在20m以上水深影响不明显,但在大约10m水深的浅水区影响达3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 数值预报模式 折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GFD-Ⅱ区域性海浪数值模式及其应用Ⅰ.海浪数值模式 被引量:6
13
作者 潘增弟 孙乐涛 +1 位作者 华锋 袁业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43-349,共7页
给出了LAGFD-Ⅱ区域性海浪数值模式,详细地导出了波数空间中的复杂特征线方程。在模式中除了含有一般的各项源函数项之外,我们还给出了波、流相互作用源函数,并对非线性相互作用源函数作了一种简化处理,模式的数值计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 给出了LAGFD-Ⅱ区域性海浪数值模式,详细地导出了波数空间中的复杂特征线方程。在模式中除了含有一般的各项源函数项之外,我们还给出了波、流相互作用源函数,并对非线性相互作用源函数作了一种简化处理,模式的数值计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 数值模式 LAGFD-Ⅱ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海浪模式在中国东海台风浪模拟中的应用——数值模拟及物理过程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希 沙文钰 +1 位作者 周芦燕 闵锦忠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6,共8页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于能量平衡方程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 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及其包含的物理过程(风生浪、底摩擦、白浪耗散、深度诱导波破碎、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等)。并利用该模式对影响杭州湾—长江口沿岸海...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于能量平衡方程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 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及其包含的物理过程(风生浪、底摩擦、白浪耗散、深度诱导波破碎、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等)。并利用该模式对影响杭州湾—长江口沿岸海域的一次台风浪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式所需风场由藤田台风风场模型嵌入对应台风特征等压线,并对相应时段的 NCAR/NCEPT 资料、单站资料进行同化后提供;利用自嵌套的方式提供波谱边界条件;模式模拟的结果与实际海浪观测资料相符较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底摩擦、深度诱导波破碎、三波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联合对近岸台风浪的影响,初步认识了它们在近岸台风浪生成、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浪 台风风场 第三代近岸海浪模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WATCH模式模拟南海海浪场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66
15
作者 齐义泉 朱伯承 +2 位作者 施平 毛庆文 范辰五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共9页
利用美国NOAA/NCEP环境模拟中心海洋模拟小组近年新开发的一个准业务化的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 Ⅲ(以下简称WWATCH),以每天4次的NOAA/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为输入,模拟了1996年的南海海域的海面风浪场,通过分析TOPEX/Poseidon(以下简称T... 利用美国NOAA/NCEP环境模拟中心海洋模拟小组近年新开发的一个准业务化的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 Ⅲ(以下简称WWATCH),以每天4次的NOAA/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为输入,模拟了1996年的南海海域的海面风浪场,通过分析TOPEX/Poseidon(以下简称T/P)高度计的上升和下降轨道在南海海域的交叉点位置处的风、浪观测资料与NCEP风场和WWATCH模式模拟的有效波高大小,可以看出,NCEP风场基本与T/P高度计的风速观测结果一致,相应的模式模拟的有效波高也基本与卫星高度计的有效波高观测结果相一致,但从空间上看,在计算区域中心附近海域的结果一致性较好,靠近计算边界附近海域的结果相对较差,但这种因边界而影响模拟结果的范围很有限;从时间上看,冬季风期间的结果一致性较好,而夏季风期间的结果偏小的趋势明显,并且这种偏小主要出现在夏季风期间的极小风速值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WATCH模式 南海 海浪 高度计 风浪观测资料 有效波高 数值模拟 海洋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网格下的SWAN模式对黄渤海海浪模拟比较 被引量:20
16
作者 史剑 王璞 +1 位作者 钟中 张军 《海洋预报》 2011年第4期48-57,共10页
采用NCEP再分析风场作为驱动海浪模式的强迫场,在考虑相同物理过程和分辨率基础上,SWAN海浪模式分别采用矩形网格和非结构三角网格对2000年12月黄渤海海域波浪场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的有效波高与海洋浮标观测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WA... 采用NCEP再分析风场作为驱动海浪模式的强迫场,在考虑相同物理过程和分辨率基础上,SWAN海浪模式分别采用矩形网格和非结构三角网格对2000年12月黄渤海海域波浪场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的有效波高与海洋浮标观测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WAN模式运用两种网格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模拟结果,相对矩形网格,非结构三角网格模拟有效波高效果较好,且能够较好的刻画复杂地形。最后,采用局部加密的非结构三角网格对黄渤海波浪场进行模拟验证,分析表明非结构三角网格的局部加密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加密区域的有效波高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N海浪模式 非结构网格 有效波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N近岸海浪模式在辽东湾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道龙 华锋 江志辉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5-291,共7页
介绍了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SWAN,并使用SWAN对辽东湾海浪进行了模拟。辽东湾平缓的淤泥质海岸为研究海浪底摩擦耗散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SWAN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辽东湾近岸水域海浪。在8月南风过程中,底摩擦耗... 介绍了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SWAN,并使用SWAN对辽东湾海浪进行了模拟。辽东湾平缓的淤泥质海岸为研究海浪底摩擦耗散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SWAN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辽东湾近岸水域海浪。在8月南风过程中,底摩擦耗散起作用的范围主要集中于辽东湾北部10m等深线以浅水深变化平缓的地区。耗散强度随水深变浅而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SWAN 海浪模式 底摩擦 辽东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AVEWATCH-Ⅲ模式的一次冷空气过程海浪场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姚琪 郑崇伟 +3 位作者 苏勤 王健 梁新友 李云波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9-54,共6页
以具有高精度和较高分辨率的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驱动第三代海浪模式WW3(WAVEWATCH-III),对2009年1月12日前后的一次冷空气所致的中国海海浪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在国内首次利用来自朝鲜半岛的观测资料对模拟数据的... 以具有高精度和较高分辨率的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驱动第三代海浪模式WW3(WAVEWATCH-III),对2009年1月12日前后的一次冷空气所致的中国海海浪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在国内首次利用来自朝鲜半岛的观测资料对模拟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以CCMP风场驱动WW3海浪模式,可以整体上较好的刻画出此次中国海范围由冷空气造成的海浪场,模拟的有效波高(SWH——Significant Wave Height)精度接近高度计的观测精度,系统上稍大于高度计反演的SWH,模拟的SWH和观测值相比略有滞后的现象,观测数据跳跃较为明显,而模拟数据的走势则更为平缓;(2)此次冷空气过程中,第一岛链以内的海域的海浪场与风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第一岛链以外的大洋中,海浪场与海表风场的对应关系明显不如第一岛链以内,以菲律宾以东的洋面最为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MP风场 WW3模式 中国海 海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下海浪数值模式的特征线计算格式 被引量:4
19
作者 华锋 王道龙 +1 位作者 袁业立 王海燕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2-280,共9页
LAGFD-WAM海浪数值模式是一种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通过求解波数谱平衡方程,并考虑风输入、波浪破碎耗散、底摩擦耗散、波波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波流相互作用等源函数,模拟波数空间下的海浪方向谱,并依此获得海浪的波高、周期和平均波向。... LAGFD-WAM海浪数值模式是一种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通过求解波数谱平衡方程,并考虑风输入、波浪破碎耗散、底摩擦耗散、波波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波流相互作用等源函数,模拟波数空间下的海浪方向谱,并依此获得海浪的波高、周期和平均波向。该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采用特征线嵌入格式求解海浪的传播。在进行浅水区域的海浪模拟时,特征线嵌入格式的数值计算方案是否合理对海浪数值模拟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LAGFD-WAM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线混合数值计算格式,并应用于浅水海浪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该计算方法,能够使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很好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海浪数值模式 特征线 嵌入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区域大气-海浪耦合模式的建立及海表粗糙度参数化试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关皓 周林 +1 位作者 王汉杰 景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8,共9页
利用LINUX操作系统下的进程通讯(IPC)技术将中尺度大气模式MM5(V3)与第三代海浪模式WW3进行双向耦合,建立考虑大气-海浪相互作用的风浪耦合模式,在耦合模式中引入3种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通过对一次热带气旋过程的模拟,研究大气-海浪... 利用LINUX操作系统下的进程通讯(IPC)技术将中尺度大气模式MM5(V3)与第三代海浪模式WW3进行双向耦合,建立考虑大气-海浪相互作用的风浪耦合模式,在耦合模式中引入3种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通过对一次热带气旋过程的模拟,研究大气-海浪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系统的影响及耦合模式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LINUX系统下的进程通讯技术可以方便有效地实现大气和海浪模式的双向耦合,模式运行稳定;耦合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热带气旋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其影响下海浪场的分布和演变,模拟结果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较敏感;海浪的反馈作用同时影响了海气间的动力和热力作用过程,不同的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下,海浪对两种作用过程不同的影响程度决定了其对气旋系统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程通讯 大气-海浪耦合模式 热带气旋 海表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