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TRA3基因对脉络膜新生血管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1
作者 肇莉莉 王萍 +3 位作者 孙连义 马为梅 张乐 喻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5-281,共7页
目的 探讨HtrA丝氨酸肽酶3(HTRA3)基因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30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wAMD组)和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组)的空腹静脉血,通过qRT-PCR检测血清HTRA3 mRNA水平。将RF/6... 目的 探讨HtrA丝氨酸肽酶3(HTRA3)基因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30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wAMD组)和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组)的空腹静脉血,通过qRT-PCR检测血清HTRA3 mRNA水平。将RF/6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C-sh组和HTRA3-sh组,使用Lipofectamine2000将NC-shRNA和HTRA3-shRNA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到NC-sh组和HTRA3-sh组RF/6A细胞中,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TRA3的转染情况。将RF/6A细胞随机分为N组、H组、H+NC-sh组和H+HTRA3-sh组,细胞转染后,N组RF/6A细胞在完全RPMI 1640培养基中进行常氧培养,其他组细胞在添加200 mmol·L^(-1)氯化钴(CoCl_(2))的RPMI 1640培养基中进行低氧培养,使用Matrigel测定小管形成。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NV组、CNV+NC-sh组和CNV+HTRA3-sh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为未建模的小鼠,其他组为激光诱导的CNV模型小鼠。向CNV+NC-sh组和CNV+HTRA3-sh组小鼠玻璃体内分别注射1μL滴度为1×10^(11)TU·mL^(-1)的NC-shRNA和HTRA3-shRNA慢病毒载体。对照组和CNV组小鼠注射PBS。注射后7 d,对小鼠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测和眼球苏木精伊红(HE)染色。通过qRT-PCR检测RF/6A细胞或各组小鼠脉络膜组织中HTRA3、类几丁质酶3样蛋白3(Ym-1)、精氨酸酶1(Ar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F/6A细胞或脉络膜组织中HTRA3、VEGF和细胞核核因子κB(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wAMD组患者的血清HTRA3 mRNA水平升高(t=11.804,P<0.001)。与对照组和NC-sh组比较,HTRA3-sh组RF/6A细胞的HTRA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N组比较,H组RF/6A细胞的闭合管腔数量、HTRA3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均为P<0.05)。与H+NC-sh组比较,H+HTRA3-sh组RF/6A细胞的闭合管腔数量、HTRA3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减少(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CNV组小鼠的HTRA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CNV相对荧光强度升高,Ym-1和Arg-1 mRNA水平升高,iNOS和COX-2 mRNA水平降低,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与CNV+NC-sh组比较,CNV+HTRA3-sh组小鼠的HTRA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减少,CNV相对荧光强度降低,Ym-1和Arg-1 mRNA水平降低,iNOS和COX-2 mRNA水平升高,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结论 下调HTRA3可抑制CNV形成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HTRA3可能是防治wAMD的重要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HtrA丝氨酸肽酶3 m2型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1类清道夫受体通过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增加脂肪组织产热能力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天天 李金杰 +3 位作者 柏雪雅 柏惠 陈琪 朱旭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33-1341,共9页
目的:探讨A1类清道夫受体(macrophage scavenger receptor 1,MSR1)在低温刺激诱导白色脂肪产热进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正常饮食(common diet,CD)的野生型小鼠(MSR1^(+/+))和MSR1缺失表达小鼠(MSR1^(-/-))分别给予低温刺激1 d或者1... 目的:探讨A1类清道夫受体(macrophage scavenger receptor 1,MSR1)在低温刺激诱导白色脂肪产热进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正常饮食(common diet,CD)的野生型小鼠(MSR1^(+/+))和MSR1缺失表达小鼠(MSR1^(-/-))分别给予低温刺激1 d或者14 d后,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皮下白色脂肪组织(subcutaneous white adipose tissue,scWAT)和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中脂肪产热能力标志物(UCP1、Cidea和Cox8b)的表达。q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饮食的MSR1^(+/+)和MSR1^(-/-)小鼠给予低温刺激14 d后,小鼠scWAT中巨噬细胞极化情况。建立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诱导的小鼠肥胖模型,监测CD和HFD 12周的MSR1^(+/+)和MSR1^(-/-)小鼠体重变化,并使用代谢笼监测小鼠耗氧量和产热量变化;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FD 12周的小鼠给予低温刺激7 d后,小鼠scWAT和BAT中产热基因表达。体外实验应用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刺激小鼠前脂肪细胞分化,待分化成熟后应用qRT-PCR检测产热基因表达。结果:慢性低温刺激下,与MSR1^(+/+)小鼠相比,MSR1^(-/-)小鼠脂肪组织产热基因表达明显降低。进一步,MSR1^(-/-)小鼠scWAT中M2型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减少。HFD喂养12周后,MSR1^(-/-)小鼠体重增加更为明显,并且耗氧量和产热量明显降低。低温刺激下,与MSR1^(+/+)HFD小鼠相比,MSR1^(-/-)HFD小鼠脂肪产热能力明显降低。体外细胞研究发现,与MSR1^(+/+)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的成熟脂肪细胞相比,MSR1^(-/-)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的成熟脂肪细胞产热基因表达明显降低。结论:低温刺激下,MSR1通过增加M2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小鼠脂肪组织产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类清道夫受体 低温刺激 脂肪产热 细胞m2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地那非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缓解慢性盆腔疼痛大鼠痛觉和炎症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梅珠 罗琳 田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20-1624,1633,共6页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对巨噬细胞极化介导的慢性盆腔疼痛痛觉和炎症的机制。方法:32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组、Sildenafil^(+)EAP组、MET^(+)Sildenafil^(+)EAP组,每...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对巨噬细胞极化介导的慢性盆腔疼痛痛觉和炎症的机制。方法:32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组、Sildenafil^(+)EAP组、MET^(+)Sildenafil^(+)EAP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前列腺抗原(PAg)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EAP模型,Sha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西地那非治疗EAP大鼠,另外,Sildenafil^(+)EAP处理基础上注射巨噬细胞M2型极化抑制剂二甲双胍。HE染色分析前列腺组织病理变化;von Frey纤维法检测大鼠盆腔痛觉反应率;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0和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iNOS^(+)和CD16/32^(+)巨噬细胞数量及CD206^(+)、CD10^(+)巨噬细胞数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EAP组前列腺腹侧腺体组织出现明显局灶性或多灶性炎症,盆腔痛觉反应率、血清炎症因子TNF-α水平、巨噬细胞M1型极化特征iNOS^(+)和CD16/32^(+)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而巨噬细胞M2型极化特征IL-10水平和CD206^(+)、CD10^(+)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均P<0.05)。与EAP组相比,Sildenafil^(+)EAP组盆腔痛觉反应率、TNF-α水平、iNOS^(+)和CD16/32^(+)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均P<0.05),而IL-10水平和CD206^(+)、CD10^(+)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与Sildenafil^(+)EAP组相比,MET^(+)Sildenafil^(+)EAP组盆腔痛觉反应率、TNF-α水平、iNOS^(+)和CD16/32^(+)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而IL-10水平和CD206^(+)与CD10^(+)巨噬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通过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阻断慢性盆腔疼痛和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 西地那非 细胞m2极化 慢性盆腔疼痛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脾酪氨酸激酶表达增高对肿瘤微环境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袁辉 林泽龙 +4 位作者 胡敏 蒋煜川 刘珂 曲辰 洪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1-968,共8页
目的:研究脾酪氨酸激酶(SYK)在大鼠和小鼠胆管癌演变进程和人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对肿瘤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大鼠和小鼠的胆管癌模型(SD大鼠:日常饮用水中加入硫代乙酰胺;BALB/c小鼠:左中位胆管结扎... 目的:研究脾酪氨酸激酶(SYK)在大鼠和小鼠胆管癌演变进程和人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对肿瘤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大鼠和小鼠的胆管癌模型(SD大鼠:日常饮用水中加入硫代乙酰胺;BALB/c小鼠:左中位胆管结扎联合二乙基亚硝胺给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胆管癌演变进程中肝脏胆管病变组织和人胆管癌标本的SYK表达及M2型巨噬细胞(CD163)的浸润情况,并分析相关性;将10只持续24周饮用含硫代乙酰胺饮用水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SYK抑制剂组(n=5),治疗4周后处死大鼠,观察SYK抑制剂对肿瘤生长及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大鼠和小鼠发生肝脏胆管增生、胆管异型增生(或胆管瘤)和胆管癌病变的时间窗不同(大鼠分别于第9、12和24周时出现;小鼠分别于第12、16和28周时出现)。在大鼠和小鼠的肝脏胆管病变组织中,均随着胆管癌的演变进展,SYK表达逐渐升高(P<0. 01),伴有M2型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增多,而M1型巨噬细胞数量减少(P<0. 01);在人胆管癌组织中,SYK表达与CD163阳性细胞数(M2型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均显著升高(P<0. 01),二者呈正相关(r=0. 57,P<0. 01)。在大鼠胆管癌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SYK抑制剂组肿瘤数量减少(P<0. 01),M2型巨噬细胞数量减少(P<0. 01)。结论:大/小鼠胆管癌模型中SYK异常表达随着胆管癌的发生发展逐渐升高,可能通过影响巨噬细胞M2型极化促进肿瘤进展;SYK抑制剂可以抑制大鼠胆管癌的肿瘤生长和巨噬细胞M2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脾酪氨酸激酶 m2型巨噬细胞极化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Ⅱ型固有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瑶 袁星星 +1 位作者 田春燕 李竹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6期1201-1206,1212,共7页
目的:观察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数量和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构建哮喘小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平喘颗粒或IL⁃33中和抗体进行干预,分别通过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 目的:观察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数量和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构建哮喘小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平喘颗粒或IL⁃33中和抗体进行干预,分别通过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分别以ELISA和qRT⁃PCR法检测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中IL⁃4、IL⁃5、IL⁃13和IL⁃33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Ⅱ型固有淋巴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ST⁃2、FIZZ1和Arg⁃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PAS评分和胶原染色面积明显增加,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IL⁃4、IL⁃5、IL⁃13和IL⁃33的表达明显增加,肺组织中ILC2和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ST⁃2、FIZZ1和Arg⁃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平喘颗粒能够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PAS评分和胶原染色面积,下调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IL⁃4、IL⁃5、IL⁃13和IL⁃33的表达,降低肺组织中ILC2和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ST⁃2、FIZZ1和Arg⁃1蛋白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喘颗粒通过抑制ILC2介导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从而改善哮喘气道重塑,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喘颗粒 支气管哮喘 固有淋巴细胞 细胞m2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少火生气理论探讨肾气丸促巨噬细胞M2型极化影响成骨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颜先伟 招文华 +14 位作者 张堂堂 伍子贤 尚奇 周泽霖 沈耿杨 陈弘林 陈桂锋 陈星达 甘延池 张友 谭日威 张学来 梁德 任辉 江晓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46-1353,共8页
目的基于少火生气理论探讨肾气丸原组方(SQW)和肾气丸去除桂枝、附子(SQQ)诱导巨噬细胞M2型极化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骨分化作用的效果差异。方法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SQW、SQQ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确定药物干预的安... 目的基于少火生气理论探讨肾气丸原组方(SQW)和肾气丸去除桂枝、附子(SQQ)诱导巨噬细胞M2型极化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骨分化作用的效果差异。方法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SQW、SQQ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确定药物干预的安全作用浓度。将RAW264.7细胞分为CON组、IL-4组、IL-4+SQW组、IL-4+SQQ组。将不同药物组诱导巨噬细胞M2型极化后分泌的细胞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培养BMSC,评估BMSC成骨分化的能力。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ALP)及茜素红染色法(ARS)检测各组BMSC成骨分化能力;使用免疫荧光技术(IF)检测BMSC成骨标志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骨保护素(OPG)的分布和表达;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的精氨酸酶1(ARG1)、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以及BMSC成骨相关的BMP4、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结果与IL-4+SQQ组相比,IL-4+SQW组更加显著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ARG1、IL-10上调(P<0.01),且其条件培养基培养的BMSC的ALP及ARS染色增强,成骨蛋白BMP4、OPG、RUNX2表达升高(P<0.05)。结论肾气丸原组方与肾气丸去除桂枝、附子两味药相比,具备更强的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与增强BMSC成骨分化能力,为少火生气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火生气 肾气丸 细胞m2极化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小鼠巨噬细胞M1/M2亚型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邢亦明 胡泽平 +2 位作者 王邦宁 周青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9-992,997,共5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小鼠巨噬细胞M1/M2亚型极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脂多糖(LPS)联合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诱导小鼠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极化结果。在M1型巨噬细胞中分别加入0.1、1、10μmol/L替米沙坦,同...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小鼠巨噬细胞M1/M2亚型极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脂多糖(LPS)联合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诱导小鼠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极化结果。在M1型巨噬细胞中分别加入0.1、1、10μmol/L替米沙坦,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亚型标志物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 OS)和精氨酸酶Ⅰ(ArgⅠ)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上清中IL-6、IL-10表达情况。结果在LPS+IFN-γ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 OS、IL-6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替米沙坦干预后,各干预组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 OS、IL-6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随着替米沙坦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代表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的ArgⅠ和IL-10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以抑制LPS+IFN-γ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M1型极化,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细胞m1/m2极化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miR-10b通过调控巨噬细胞M2极化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的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
8
作者 袁燕 郭利敏 郭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35-842,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转移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先天免疫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在肿瘤转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外泌体在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间的通讯非常重要,因此本研究探讨肺腺癌A549细胞外泌体中的miR-10b对其细胞生长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 背景与目的肺癌转移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先天免疫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在肿瘤转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外泌体在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间的通讯非常重要,因此本研究探讨肺腺癌A549细胞外泌体中的miR-10b对其细胞生长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从A549细胞中分离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及蛋白质印迹法对外泌体进行鉴定。采用CCK-8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的增殖和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以及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549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miR-10b在非小细胞肺癌(A549、NCI-H1650和NCI-H1299)中表达上调,miR-10b inhibitor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同时,外泌体miR-10b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进而促进A549细胞的侵袭和EMT。结论外泌体miR-10b通过M2巨噬细胞极化促进A549细胞的侵袭和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549 m2型巨噬细胞极化 外泌体 mIR-10B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通过下调CCL2抑制舌鳞状细胞癌肿瘤微环境中M2巨噬细胞的极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显帅 邹军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6-803,共8页
目的:探究单磷酸腺苷激酶(AMPK)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的作用及与肿瘤微环境(TME)巨噬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AMPK在舌癌组织的磷酸化水平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多重免疫荧光检测AMPK的磷酸化水平与肿瘤微环境巨噬细胞极化... 目的:探究单磷酸腺苷激酶(AMPK)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的作用及与肿瘤微环境(TME)巨噬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AMPK在舌癌组织的磷酸化水平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多重免疫荧光检测AMPK的磷酸化水平与肿瘤微环境巨噬细胞极化的关系。通过条件性共培养,观察AMPK激活后,对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发现,在舌癌组织中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多重免疫荧光显示AMPK的磷酸化水平与M1型巨噬细胞浸润呈正相关,与M2型巨噬细胞浸润呈负相关。ELISA及体外条件性共培养实验提示肿瘤细胞AMPK激活后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CCL2)的表达下降,促进巨噬细胞向M1极化,抑制M2极化。结论:AMPK可以通过下调舌癌细胞的CCL2的表达抑制TME中巨噬细胞的M2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磷酸腺苷激酶 肿瘤微环境 m2型巨噬细胞极化 C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氢氧化物负载si-NEAT1通过miR-133b/PD-L1轴调控乳腺癌紫杉醇耐药及巨噬细胞极化
10
作者 张兆君 吴琼 +6 位作者 谢苗苗 叶洳吟 耿晨晨 石纪雯 杨清玲 王文锐 石玉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8期1718-1731,共14页
目的研究层状双氢氧化物(LDH)负载si-NEAT1对乳腺癌紫杉醇耐药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q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乳腺癌亲本细胞(SKBR3)和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SKBR3-PR)中LncRNA NEAT1、miR-133b和PD-L1的表... 目的研究层状双氢氧化物(LDH)负载si-NEAT1对乳腺癌紫杉醇耐药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q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乳腺癌亲本细胞(SKBR3)和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SKBR3-PR)中LncRNA NEAT1、miR-133b和PD-L1的表达;设置实验分组Control、si-NEAT1、miR-133b mimics,q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SKBR3-PR中MRP、BCRP和PD-L1的表达,划痕、Transwell检测增殖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si-NEAT1和miR-133b inhibitor进行Rescue实验;肿瘤细胞上清(CM)与巨噬细胞共培养,设置实验分组PBS、IL-4、PBS+SKBR3 CM、PBS+SKBR3-PR CM、IL-4+PR si-N CM,qRT-PCR检测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CD163、IL-10与miR-133b、PD-L1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CD163与CD206;构建LDH@si-NEAT1纳米载体转染肿瘤细胞,设置分组Control、LDH、游离si-NEAT1、LDH@si-NEAT1,q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检测MRP、BCRP和PD-L1的表达,划痕、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LDH@si-NEAT1 CM与巨噬细胞共培养,设置实验分组PBS、IL-4、IL-4+PR@CM,qRT-PCR、免疫荧光检测Arg-1、CD163、IL-10及miR-133b和PD-L1的表达。结果相较于亲本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中NEAT1表达上调、miR-133b下调和PD-L1上调(P<0.05);si-NEAT1和miR-133b mimics处理分别抑制了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的活性,促进了细胞凋亡(P<0.01),MRP、BCRP表达下调(P<0.05);敲低NEAT1,miR-133b表达上调,PD-L1表达下调(P<0.01),MRP、BCRP表达下调(P<0.001);巨噬细胞M2型极化标志物Arg-1、CD163、IL-10在SKBR3-PR CM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后表达上调(P<0.05),而si-NEAT1 CM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后下调(P<0.05);LDH@si-NEAT1作用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下调,凋亡增加(P<0.01),MRP和BCRP以及PD-L1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LDH@si-NEAT1CM作用巨噬细胞Arg-1、CD163、IL-10表达下调,miR-133b上调,PD-L1下调(P<0.01)。结论LDH@si-NEAT1通过靶向miR-133b/PD-L1轴,调控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与巨噬细胞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紫杉醇耐药 乳腺癌 LncRNA NEAT1 miR-133b PD-L1 层状双氢氧化物 m2型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房棘球蚴诱导小鼠枯否氏细胞极化相关ceRNA调控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艳萍 刘婷丽 +4 位作者 李红 陈国梁 王立群 郭小腊 骆学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10-4418,共9页
多房棘球蚴(Em)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为探索非编码RNA在多房棘球蚴感染诱导小鼠肝枯否氏细胞(KCs)极化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用多房棘球蚴原头蚴感染BALB/c小鼠,分离感染2月小鼠肝KCs,通过RNA测序分析,构建与多房棘球蚴感染... 多房棘球蚴(Em)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为探索非编码RNA在多房棘球蚴感染诱导小鼠肝枯否氏细胞(KCs)极化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用多房棘球蚴原头蚴感染BALB/c小鼠,分离感染2月小鼠肝KCs,通过RNA测序分析,构建与多房棘球蚴感染引起的KCs M2型极化相关的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ceRNA)调控网络,并通过qPCR和miRNA过表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2月后,KCs M1型标志分子均显著下调,而M2型标志分子均显著上调。5个circRNA和9个miRNA参与M2型标志分子IL10、IL13、Arg1基因的表达调控,而且其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及circRNA-miRNA-mRNA调节关系基本一致。另外,miR-466c-5p过表达导致了circ_0000372和IL13的表达下调,说明可能存在circ_0000372-miR-466c-5p-IL13轴的调节关系,并在多房棘球蚴感染诱导小鼠肝KCs极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多房棘球蚴调控宿主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 m2型巨噬细胞极化 ceRNA 调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