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1表型的小胶质细胞外泌体对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蒋雯 邓琼花 梅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研究M1表型的小胶质细胞外泌体(M1 microglia-derived exosome,M1-exo)对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来源的... 目的:研究M1表型的小胶质细胞外泌体(M1 microglia-derived exosome,M1-exo)对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来源的细胞系BV2细胞,流式技术检测其向M1型极化情况,分离提取外泌体。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b.End3细胞与原代培养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构建体外BBB模型,随机分为3组:b.End3细胞正常培养组(b.End3组)、b.End3细胞+25µg/mL正常BV2细胞来源外泌体(BV2-derived exosome,BV2-exo)组(b.End3+BV2-exo组)、b.End3细胞+25µg/mL M1表型的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组(b.End3+M1-exo组)。按实验分组将不同来源外泌体与BBB模型共培养,检测各组的跨膜电阻(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荧光黄通过率,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紧密连接复合物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及JAM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成功,其细胞标志物CD16/32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23);②与M1-exo共培养后,体外BBB模型的TEER明显下降(P=0.000),对荧光黄的透过率明显增加(P=0.000);③与b.End3组和b.End3+BV2-exo组相比,b.End3+M1-exo组的Claudin-1、Occludin及ZO-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M1-exo可以破坏BBB的完整性,影响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1表型的小胶质细胞 外泌体 体外血脑屏障模型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lec-E影响小白菊内酯靶向MAPK/NF-κB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 被引量:2
2
作者 付文莹 王鹏博 +3 位作者 唐翔宇 冯力元 黄钰婷 李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1-660,共10页
目的探讨唾液酸结合样凝集素E(sialic acid binding lectin E,Siglec-E)对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M1极化作用的影响。方法①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 目的探讨唾液酸结合样凝集素E(sialic acid binding lectin E,Siglec-E)对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M1极化作用的影响。方法①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取Siglece相关小鼠脑组织单细胞测序数据,分为野生型组(WT,n=3)和敲除型组(Siglece^(-/-),n=4)。从中筛选出小胶质细胞并分析相关差异基因及通路富集。通过shRNA干扰技术构建BV2细胞株模型,得到NC-shRNA BV2和Siglece-shRNA BV2细胞并检测Siglec-E(Siglece)表达水平。②将NC-shRNA和Siglece-shRNA细胞分别分为Control组、LPS组、PTL组和PTL+LPS组(n=3),采用RT-qPCR检测小胶质细胞M1极化标志物iNOS、IL-1β和IL-6的mRNA水平。将Siglece^(fl/fl)和Cx3cr1^(cre)小鼠交配,获得小胶质细胞特异性Siglec-E缺失(Siglece^(fl/fl)×Cx3cr1^(cre))小鼠,并建立LPS诱导的神经炎症模型。③将出生4 d的各9只WT和Siglece^(fl/fl)×Cx3cr1^(cre)雄鼠分成Control组、LPS组和PTL+LPS组(n=3)。采用RT-qPCR、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验证敲除效果以及极化相关通路,研究Siglec-E影响PTL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的机制。结果与NC-shRNA组比较,Siglece-shRNA组中Siglec-E表达显著降低(P<0.01),说明SiglecE敲除细胞模型建立成功。在LPS刺激的条件下,与Control组比较,NC-shRNA细胞和Siglece-shRNA细胞的iNOS、IL-1β和IL-6的mRNA水平均显著上调(P<0.01)。PTL与LPS共同作用下,NC-shRNA细胞中上述M1极化的标志物均明显下降(P<0.05)。而对于Siglece-shRNA细胞,上述M1极化的标志物无显著下调。PTL对BV2细胞JNK、IκB蛋白的磷酸化具有抑制作用(P<0.01),也可抑制NF-κB核转位,而下调Siglec-E则会减弱该作用。与WT组小鼠比较,Siglece^(fl/fl)×Cx3cr1^(cre)小鼠小胶质细胞Siglec-E表达显著降低(P<0.01),PTL对Siglece^(fl/fl)×Cx3cr1^(cre)小鼠小胶质细胞NF-κB磷酸化水平的抑制作用也降低。结论小胶质细胞Siglec-E缺失会减弱PTL靶向MAPK/NF-κB通路对其M1极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结合样凝集素E 小胶质细胞 小白菊内酯 m1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促进RAW264.7源性M1巨噬细胞向替代激活M2表型极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方圆 袁祖贻 +3 位作者 周娟 王欢 薛丽 郭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7-262,共6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极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6.25、12.5、25μmol/L)干预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12h,同时再加入20μmol/L GW9662与25μmol/L姜黄素共同干预LPS和IFNγ...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极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6.25、12.5、25μmol/L)干预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12h,同时再加入20μmol/L GW9662与25μmol/L姜黄素共同干预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12h,采用Real-time PCR、ELISA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1β、IL-6和M2表型标志分子KLF4、FIZZ1、MGL1、PPARγ的表达,及阻断PPARγ后KLF4和FIZZ1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姜黄素均能上调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的M2标志分子的表达,并且抑制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分泌;阻断PPARγ后,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M1表型巨噬细胞表达M2标志分子下调。结论姜黄素通过活化PPARγ促进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向M2表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RAW264.7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 m1/m2表型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y(PPARy) 脂多糖 y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通过调控M1/M2小胶质细胞极化减轻神经炎症改善癫痫大鼠认知功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永格 周舒 +3 位作者 刘庆春 未小明 张冬 马凤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0-556,共7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难治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氯化锂-皮罗卡品建立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8只)与VNS组(15只),另外设对照组(20只)。对照组与模型组只分离迷走...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难治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氯化锂-皮罗卡品建立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8只)与VNS组(15只),另外设对照组(20只)。对照组与模型组只分离迷走神经并植入刺激器,但不给予刺激;VNS组采取连续4周迷走神经电刺激。观察大鼠癫痫发作情况;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TNF-ɑ、IL-6和IL-10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与Western-blot分别检测大鼠海马组织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NOS)和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Arg1)相对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癫痫发作等级及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增加(P<0.05);通过VNS连续干预4周后,大鼠癫痫发作等级及发作持续时间明显降低(P<0.05)。②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通过VNS连续干预4周后,癫痫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而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5)。③对照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严重,数量明显减少(P<0.05);VNS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相比模型组明显减轻,数量明显增加(P<0.05)。④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TNF-ɑ、IL-6相对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10相对表达明显降低(P<0.05);通过VNS连续干预4周后,癫痫大鼠海马组织TNF-ɑ、IL-6相对表达明显降低,而IL-10相对表达明显增加(P<0.05)。⑤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iNOS相对表达明显增加,而Arg1相对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VNS组大鼠海马组织iNOS相对表达明显减少,而Arg1相对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VNS具有改善难治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减轻中枢炎性反应,保护海马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难治性癫痫 m1/m2型小胶质细胞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酸转移酶ST3GAL1促进胶质瘤恶性进展
5
作者 赵自豪 郑文静 +2 位作者 张玲玲 宋文杰 王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8-317,共10页
目的探讨ST3β-半乳糖苷α-2,3-唾液酸转移酶1(ST3GAL1)与胶质瘤的临床相关性和诊疗价值,证实ST3GAL1对胶质瘤恶性表型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ST3GAL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评估其... 目的探讨ST3β-半乳糖苷α-2,3-唾液酸转移酶1(ST3GAL1)与胶质瘤的临床相关性和诊疗价值,证实ST3GAL1对胶质瘤恶性表型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ST3GAL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评估其诊断及判断预后价值;通过敲降ST3GAL1验证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和侵袭等恶性表型的影响。结果胶质瘤组织中ST3GAL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脑组织,且与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生存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表明,ST3GAL1可作为胶质瘤可行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ST3GAL1敲低后可降低胶质瘤细胞系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同时导致肿瘤细胞在G1期细胞周期停滞。结论ST3GAL1能够促进胶质瘤恶性表型,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可作为胶质瘤诊疗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基因组图谱 ST3β-半乳糖苷α-2 3-唾液酸转移酶1(ST3GAL1) 胶质 肿瘤细胞恶性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莪术醇对RAW264.7巨噬细胞M1/M2表型分化以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洋 王佳慧 +2 位作者 赵铁建 汪磊 罗淑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7-80,I0030,共5页
目的 探究莪术醇对巨噬细胞M1/M2表型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 264.7)巨噬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常规处理细胞),模型组(加入1000 ng/L脂多糖),莪术醇低浓度组(加入1000 ng/L脂多糖和12.5 mg/L... 目的 探究莪术醇对巨噬细胞M1/M2表型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 264.7)巨噬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常规处理细胞),模型组(加入1000 ng/L脂多糖),莪术醇低浓度组(加入1000 ng/L脂多糖和12.5 mg/L的莪术醇),莪术醇中浓度组(加入1000 ng/L脂多糖和25 mg/L的莪术醇),莪术醇高浓度组(加入1000 ng/L脂多糖和50 mg/L的莪术醇)。免疫荧光检测巨噬细胞表型标志物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甘露糖受体(CD206)的表达;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RT-PCR检测iNOS、CD206、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NLRP3)mRNA表达;WB检测NF-κB和NLRP3蛋白表达。结果 ELISA实验表明,莪术醇可以抑制活化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这种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相比这些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实验表明,莪术醇可以抑制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的表达,促进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的表达,这种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相比这种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RT-PCR实验表明,莪术醇抑制iNOS、NF-κB和NLRP3的表达,促进CD206的表达,这种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相比这种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WB实验表明,莪术醇抑制NF-κB和NLRP3蛋白的表达,这种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相比这种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莪术醇通过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从而抑制巨噬细胞向M1表型分化,并且促进其向M2表型进行分化,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的转换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巨噬细胞 m1/m2表型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0nm弱激光作用下巨噬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孙嘉锴 张家玮 +5 位作者 李鲲 郑峤 宋基伟 梁卓文 胡学昱 王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目的 :探讨810nm弱激光作用下巨噬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s,CSPG)分泌的影响。方法:构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动物模型,设立脊髓损伤(SCI)组和脊髓损伤后弱激光治疗(... 目的 :探讨810nm弱激光作用下巨噬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s,CSPG)分泌的影响。方法:构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动物模型,设立脊髓损伤(SCI)组和脊髓损伤后弱激光治疗(low level laser therapy,LLLT)组,免疫荧光检测脊髓损伤区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CSPG的表达情况;建立体外巨噬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模型,分为Ctrl组(空白对照),M1组(采用M1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星形胶质细胞);M1+LLLT组(采用M1条件培养基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同时进行弱激光照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经典通路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3)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CSPG的核心蛋白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和多功能蛋白聚糖(versican)的表达情况。结果 :体内实验发现,LLLT组小鼠脊髓损伤区GFAP和CSPG表达较SCI组均减少(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LLLT后巨噬细胞i NOS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Ctrl组相比,M1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明显升高(P <0.05),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相较于M1组,M1+LLLT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5),pSTAT3/STAT3的表达明显抑制(P<0.05)。RT-q PCR及ELISA结果显示,M1组星形胶质细胞aggrecan、versican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比Ctrl组均显著增强(P<0.05);M1+LLLT组相较于M1组,aggrecan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P<0.05),versican的蛋白表达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LLT可抑制小鼠脊髓损伤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减少CSPG的表达,且这种作用可通过弱激光作用下的巨噬细胞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弱激光治疗 m1型巨噬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转运miR-1260b促进胶质母细胞瘤迁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衡 陈倩倩 +3 位作者 桂艳萍 黄敏 郭雅冰 赵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6,共12页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肿瘤组织并促进胶质母细胞瘤进展,但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探究M2巨噬细胞通过分泌外泌体影响胶质母细胞瘤迁移能力的机制为目的。采用超高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采用RNA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数...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肿瘤组织并促进胶质母细胞瘤进展,但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探究M2巨噬细胞通过分泌外泌体影响胶质母细胞瘤迁移能力的机制为目的。采用超高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采用RNA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数据库靶点预测miRNA可能的靶蛋白;采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NA与靶基因的相互作用;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主要是M2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能够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其机制与转运miR-1260b且靶向调控AJAP1影响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有关,提示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通过转运miR-1260b,从而影响胶质母细胞瘤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 m2巨噬细胞 外泌体 miR-1260b AJ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菔硫烷通过下调MAPK/NF-κB信号通路逆转Aβ纤维介导的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神经炎症介导的神经干细胞程序性坏死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嘉发 杨灿洪 +8 位作者 张淑芬 曹婷婷 彭瑞 郭蔚泓 严予苹 谢淑婷 彭晓佳 吕田明 黄添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32-2138,共7页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SFN)和Aβ25-35纤维(fAβ25-35)对BV-2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及其通过下调MAPK/NF-κB信号通路逆转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逆转神经炎症介导的C17.2神经干细胞程序性坏死。方法以不同浓度Aβ25-35和SFN对BV-2细胞作用后用C...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SFN)和Aβ25-35纤维(fAβ25-35)对BV-2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及其通过下调MAPK/NF-κB信号通路逆转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逆转神经炎症介导的C17.2神经干细胞程序性坏死。方法以不同浓度Aβ25-35和SFN对BV-2细胞作用后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实验分组:溶媒对照组、Aβ组、Aβ+SFN组、Aβ+SB203580组。对BV-2细胞进行IL-6及TNF-αmRNA检测,对细胞上清进行IL-6及TNF-αElisa检测,对BV-2细胞进行CD16/32和CD206标记的流式细胞检测,提取BV-2蛋白后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p-p38和p-p65蛋白表达;BV-2与C17.2共培养24 h后提取C17.2蛋白进行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p-mlkl蛋白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溶媒对照组相比,6.25μmol/L浓度fAβ25-35导致BV-2细胞活力增加(P<0.01),≥50μmol/L浓度fAβ25-35BV-2细胞活力降低(P<0.0001)。SFN在0~10μmol/L范围内,对BV-2细胞作用24 h后无明显差异(P>0.05)。RT-qPCR、ELISA、流式细胞术以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BV-2细胞中,Aβ组与其他三组相比,IL-6和TNF-αmRNA表达升高(P<0.001)、上清中IL-6和TNF-α浓度升高(P<0.001)、CD16/32表达升高(P<0.05)、CD206表达降低(P<0.05)以及p-p38和p-p65表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C17.2细胞中,Aβ组与其他三组相比p-mlkl表达升高(P<0.05)。结论SFN通过在fAβ25-35激活的BV-2细胞中下调MAPK/NF-κB信号通路逆转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逆转神经炎症介导的C17.2神经干细胞程序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菔硫烷 阿尔兹海默病 小胶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淀粉样蛋白β mAPK NF-κB m1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AO大鼠皮质小胶质细胞极化的研究及脑泰方Ⅱ号的干预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秀丽 雷昌 +6 位作者 刘洋 葛金文 张君宇 任永镇 资冬 王婧 朱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98-1303,共6页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皮质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极化的变化规律,揭示脑泰方Ⅱ号调节MG极化的方式与特点。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米诺环素组、脑泰方Ⅱ号...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皮质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极化的变化规律,揭示脑泰方Ⅱ号调节MG极化的方式与特点。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米诺环素组、脑泰方Ⅱ号组,于造模后d 1、3、5、7激光共聚焦观察MG形态;Real time-PCR法检测M1/M2型表面标记分子表达。结果 MCAO模型组MG胞体胀大,突触变粗、短,分支减少;脑泰方Ⅱ号可明显促进突触分支与MG增殖。模型组M1/M2型标志分子随时间被不同程度活化;脑泰方Ⅱ号自d 3后(米诺环素自d 1后)可逐步明显抑制M1型标记分子,促进M2型标记分子表达(P <0.05或P <0.01);脑泰方Ⅱ号对M1/M2型标记分子的调节作用均在d 5后明显优于米诺环素(P <0.05或P <0.01)。结论 MCAO大鼠皮质MG极化具有时序性;脑泰方Ⅱ号可抑制MG M1型极化,促进其M2型极化,其调节作用较米诺环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显示出良好的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皮质 小胶质细胞极化 m1型标志分子 m2型标志分子 脑泰方Ⅱ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退素D1通过甲酰肽受体2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玉莲 巫芳华 +3 位作者 杨开令 周颖 高宇容 刘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1-797,共7页
目的探讨消退素D1(resolvin D1,RvD1)是否通过甲酰肽受体2(formyl peptide receptor 2,FPR2)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损伤。方法运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CAO),RvD... 目的探讨消退素D1(resolvin D1,RvD1)是否通过甲酰肽受体2(formyl peptide receptor 2,FPR2)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损伤。方法运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CAO),RvD1组和RvD1联合FPR2抑制剂Boc-2(RvD1+Boc-2)组,另设假手术(Sham)对照组。脑缺血后24 h,运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免疫荧光双染法进行标记FPR2/Iba-1、CD16/Iba-1和CD206/Iba-1的表达,RT-qPCR法检测M1型释放的TNF-α、iNOS、IL-1β和M2型释放的Arg-1、TGF-β1、IL-10 mRNA的表达。结果RvD1明显减少脑梗死体积和MPO的表达,并且其受体FPR2在小胶质细胞上表达。RvD1降低M1型CD16+/Iba-1+细胞数和TNF-α、IL-1β、iNOS mRNA的表达,增加M2型CD206+/Iba-1+细胞数和TGF-β1、IL-10、Arg-1 mRNA的表达,联合使用FPR2抑制剂Boc-2后RvD1的这些作用都受到抑制。结论RvD1通过FPR2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损伤,其作用与调控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从M1型向M2型方向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退素D1 甲酰肽受体2 脑缺血/再灌注 小胶质细胞 m1/m2表型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I1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调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祥瑞 梅健 +8 位作者 王朝思 欧琅琳 张立新 王晓颖 和思燏 白君娥 管晓宇 袁昊 马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6-1022,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家族锌指1(GLI1)对缺氧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发生M1表型转化的作用机制及对肺动脉高压(PH)进展的影响。方法:将1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PH模型组和缺氧PH加GANT61给药处理组,...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家族锌指1(GLI1)对缺氧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发生M1表型转化的作用机制及对肺动脉高压(PH)进展的影响。方法:将1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PH模型组和缺氧PH加GANT61给药处理组,每组5只。小动物超声、右心导管实验检测大鼠PH相关指标,确定GLI1特异性抑制剂GANT61对PH进程的影响。HE染色检测肺动脉壁厚度。免疫组化检测α-SMA及M1型极化标志物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M1型极化标志物CD86及TNF-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GLI1及NF-κB蛋白表达。qRT-PCR检测M1型极化标志物iNOS、CD86、TNF-α、IL-1β及IL-12 mRNA表达。CHIP-PCR验证GLI1调控NF-κB启动子活性。ELISA检测IL-12含量。CCK-8检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结果:GLI1抑制剂GANT61可缓解缺氧大鼠PH(P<0.05)。与缺氧组相比,抑制GLI1可降低大鼠肺组织TNF-α和IL-1β表达(P<0.05)。细胞实验中,缺氧通过上调GLI1激活NF-κB通路诱导NR8383 M1型极化,GLI1过表达促进M1型巨噬细胞相关标志物iNOS、CD86、TNF-α、IL-1β及IL-12表达(P<0.05)。NR8383培养上清可刺激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P<0.05),参与PH。结论:缺氧通过上调GLI1激活NF-κB通路诱导巨噬细胞发生M1型极化参与PH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家族锌指1 缺氧 巨噬细胞 m1型极化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Plecstrin同源域家族A成员1表达与胶质瘤恶性表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俊 陈铭 +1 位作者 陶帮宝 张卿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9-154,共6页
目的研究人Plecstrin同源域家族A成员1(Pleckstrin homology like domain family A member 1,PHLDA1)与胶质瘤恶性表型关系。方法收集马鞍山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和上海新华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65例原发脑胶质瘤的速冻标本... 目的研究人Plecstrin同源域家族A成员1(Pleckstrin homology like domain family A member 1,PHLDA1)与胶质瘤恶性表型关系。方法收集马鞍山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和上海新华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65例原发脑胶质瘤的速冻标本。从接受尸检的非胶质瘤患者中收集了5份脑组织样本作为对照。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样品中的PHLDA1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集落形成法、体外细胞迁移侵袭法对成人胶质瘤U87细胞系和U251细胞系进行胶质瘤表型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着胶质瘤WHO分级的增加,PHLDA1染色强度增加(x^(2)趋势=24.145,P<0.01)。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MTT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干扰组相比,当SiRNA干扰敲低PHLDA1后,U87和U251培养48 h后的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PHLDA1干扰后,U87和U251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1),G0-G1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而S期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transwell试验显示,PHLDA1干扰组的U87和U251迁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HLDA1在胶质瘤中过表达。功能分析显示PHLDA1在胶质瘤的迁移和侵袭中起重要作用。PHLDA1可能成为胶质瘤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Plecstrin同源域家族A成员1 胶质 细胞增值 迁移 细胞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通过上调Rap1a诱导小鼠小胶质细胞炎性极化
14
作者 韦爱君 贺杜鹃 张梅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42-2250,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BV2小鼠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Ras相关蛋白1a(Ras-related protein 1a,Rap1a)在Hcy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用Hcy...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BV2小鼠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Ras相关蛋白1a(Ras-related protein 1a,Rap1a)在Hcy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用Hcy干预,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细胞模型,将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50μmol/L Hcy组、100μmol/L Hcy组和150μmol/L Hcy组,采用RT-qPCR法检测BV2细胞M1型极化标志物、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及Rap1a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BV2细胞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Rap1a的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利用慢病毒转染过表达和敲减Rap1a对其功能加以验证。结果:100μmol/L以上浓度Hcy干预下,BV2细胞发生炎性极化,M1型极化标志物CD80和CD86 mRNA表达升高(P<0.05);IL-6、IL-1β和TNF-α等炎症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Rap1a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Rap1a mRNA水平与CD80 mRNA及IL-1β和TNF-α含量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过表达Rap1a和敲减Rap1a慢病毒的感染复数均为80,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达有效转染率,过表达Rap1a加剧了Hcy诱导的BV2细胞炎性极化(P<0.05);敲减Rap1a可抑制Hcy诱导的BV2细胞炎性极化(P<0.05)。结论:Hcy可促进BV2小鼠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介导炎症反应。Rap1a可能是Hcy诱导BV2细胞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Ras相关蛋白1a 小胶质细胞 m1型极化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射病小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宫 刘军 +7 位作者 何根林 杨举 李萍 张晓亮 李文晶 罗珍 申婷婷 杨学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研究热射病小鼠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小胶质细胞在热射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动物环境模拟舱建立温度(41.2±0.5)℃,相对湿度(60±2)%的热暴露损伤模型,将57只BALB/c雄性小鼠分为正常组和热射... 目的研究热射病小鼠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小胶质细胞在热射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动物环境模拟舱建立温度(41.2±0.5)℃,相对湿度(60±2)%的热暴露损伤模型,将57只BALB/c雄性小鼠分为正常组和热射病1、6、24 h组。Real-time PCR检测大脑皮层M1型极化标志物TNF-α、CD45和CD11b的表达,以及M2型极化标志物Arg1、FIZZ和CD20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脑皮层CD45、CD11b、FIZZ和CD206的表达。免疫组织荧光技术检测CD45和CD206的分布和共定位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M1型极化标志物TNF-α、CD45和CD11b在热损伤后1 h达高峰,而M2型极化标志物Arg1、FIZZ和CD206在热损伤后24 h达高峰(P<0.01)。Western blot检测M1型极化标志物CD45及CD11b的蛋白表达量,在1 h后显著升高,随后逐渐下降,24 h后最低;M2型极化标志物FIZZ与CD206的表达趋势并不完全一致,但二者均在24 h后显著升高并达峰值(P<0.01)。免疫组织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D45和CD206共定位表达于热射病小鼠大脑皮层,且分别在热损伤后1 h和24 h荧光光密度增强。结论热射病后小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出现明显活化,其活化的规律表现为热射病后1 h主要为M1型极化,而在热射病后24 h则主要表现为M2型极化,这种变化形式可能与热射病后出现的中枢神经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大脑皮层 小胶质细胞 m1型极化标志物 m2型极化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椴苷对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极化及神经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申小年 王俐君 +2 位作者 王星禹 张宗奇 徐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06-3812,共7页
目的银椴苷(Tiliroside,Tle)是一种天然产物,存在于结香花(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金英(Galphimiagracilis)、和Phlomoidesspectabilis等生物体中。本文主要探讨Tle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的M1... 目的银椴苷(Tiliroside,Tle)是一种天然产物,存在于结香花(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金英(Galphimiagracilis)、和Phlomoidesspectabilis等生物体中。本文主要探讨Tle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的M1/M2极化的转化作用及其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MTT检测各浓度Tle对LPS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Griess试剂检测LPS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产物生成量的影响;ELISA法检测Tle对LPS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蛋白水平的影响;qRT-PCR检测Tle对LPS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的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growth factor-1,IGF-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Tle(0-80μmol·L^(-1))对LPS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影响;Tle显著降低LPS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亚硝酸盐的含量,并对炎症因子IL-6、TNF-α蛋白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显著提高抗炎因子Arg-1和IGF-1的mRNA水平。结论Tle能够通过促进LPS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M1型向M2型转化从而抑制神经炎症反应,因此Tle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椴苷 小胶质细胞 m1/m2极化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瘤素M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作用及AG490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青娟 邢玲玲 +3 位作者 刘淑霞 郝军 曹延萍 段惠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40-1643,共4页
目的探讨炎症介质的特异性阻断剂AG490在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s),随机分为对照组、OSM(10μg.L-1)组、OSM(10μg.L-1)+AG490(10μmol.L-1)。于处理... 目的探讨炎症介质的特异性阻断剂AG490在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s),随机分为对照组、OSM(10μg.L-1)组、OSM(10μg.L-1)+AG490(10μmol.L-1)。于处理后72h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18)、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 actin,α-SMA)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FN和ColⅠ的浓度。结果 OSM能促使人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蛋白的合成增加,同时促使HKC分泌FN和ColⅠ增多,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标志物CK-18在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逐渐减少;AG490干预能减弱OSM对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蛋白的诱导及细胞外基质FN和ColⅠ的分泌作用,同时使CK-18的表达逐渐回升。结论炎症因子OSM能诱导HKC表型转分化并促使细胞外基质的分泌,而炎症特异性阻断剂AG490能部分阻断OSM的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瘤素m 肾小管上皮细胞 表型转分化 AG490 小管间质纤维化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海燕 莫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97-1000,共4页
小胶质细胞参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是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发生的共同标志。小胶质细胞可以被不同的外部刺激因素激活,细胞极化为功能状态和表面标志物不同的两种表型。经典激活途径产生M1型小胶质细胞,主要发... 小胶质细胞参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是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发生的共同标志。小胶质细胞可以被不同的外部刺激因素激活,细胞极化为功能状态和表面标志物不同的两种表型。经典激活途径产生M1型小胶质细胞,主要发挥促炎和神经毒性作用;选择性激活途径产生M2型小胶质细胞,主要发挥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精准地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是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极具潜力的方法。本文对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 小胶质细胞极化 m1型小胶质细胞 m2型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巨噬/小胶质细胞极化方向的改变
19
作者 柳霞 刘益善 刘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后修复的新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获得CD29+CD90+CD45-的大鼠BMSC,并将BMSC移植到重度夹伤的大鼠脊髓中。通过BBB行为学评分,检测BMSC移植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经免疫组化和W...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后修复的新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获得CD29+CD90+CD45-的大鼠BMSC,并将BMSC移植到重度夹伤的大鼠脊髓中。通过BBB行为学评分,检测BMSC移植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进一步检测巨噬/小胶质细胞的极化标志性分子iNOS(M1型细胞)及Arg1(M2型细胞)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经BMSC移植治疗的大鼠,其脊髓损伤面积明显减小,同时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较好;BMSC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区域中iNOS+细胞数量减少,Arg1+细胞数量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给予BMSC处理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各时间点上,M1型巨噬/小胶质细胞标志分子iNOS蛋白水平逐渐降低,而M2型巨噬/小胶质细胞标志分子Arg1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结论:脊髓损伤后,移植BMSC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区中的巨噬/小胶质细胞向M2型细胞方向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 巨噬 小胶质细胞 骨髓间质干细胞 m1 m2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极化及在脑卒中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20
作者 朱婷 孙桂波 +3 位作者 孟祥宝 董东霞 赵立宇 孙晓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46-1050,共5页
传统上,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激活在缺血性脑卒中修复中被认为起有害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激活对于减轻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发生和促进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目前研究认为,炎症微环境会极大地影响... 传统上,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激活在缺血性脑卒中修复中被认为起有害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激活对于减轻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发生和促进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目前研究认为,炎症微环境会极大地影响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表型变化,从而使同一脑组织在受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模式和生物功能。该文就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的机制及可能的潜在疗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 脑卒中 极化 m1/m2表型 炎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