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走神经刺激通过调控M1/M2小胶质细胞极化减轻神经炎症改善癫痫大鼠认知功能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永格 周舒 +3 位作者 刘庆春 未小明 张冬 马凤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0-556,共7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难治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氯化锂-皮罗卡品建立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8只)与VNS组(15只),另外设对照组(20只)。对照组与模型组只分离迷走...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难治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氯化锂-皮罗卡品建立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8只)与VNS组(15只),另外设对照组(20只)。对照组与模型组只分离迷走神经并植入刺激器,但不给予刺激;VNS组采取连续4周迷走神经电刺激。观察大鼠癫痫发作情况;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TNF-ɑ、IL-6和IL-10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与Western-blot分别检测大鼠海马组织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NOS)和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Arg1)相对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癫痫发作等级及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增加(P<0.05);通过VNS连续干预4周后,大鼠癫痫发作等级及发作持续时间明显降低(P<0.05)。②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通过VNS连续干预4周后,癫痫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而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5)。③对照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严重,数量明显减少(P<0.05);VNS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相比模型组明显减轻,数量明显增加(P<0.05)。④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TNF-ɑ、IL-6相对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10相对表达明显降低(P<0.05);通过VNS连续干预4周后,癫痫大鼠海马组织TNF-ɑ、IL-6相对表达明显降低,而IL-10相对表达明显增加(P<0.05)。⑤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iNOS相对表达明显增加,而Arg1相对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VNS组大鼠海马组织iNOS相对表达明显减少,而Arg1相对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VNS具有改善难治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减轻中枢炎性反应,保护海马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难治性癫痫 m1/m2小胶质细胞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海燕 莫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97-1000,共4页
小胶质细胞参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是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发生的共同标志。小胶质细胞可以被不同的外部刺激因素激活,细胞极化为功能状态和表面标志物不同的两种表型。经典激活途径产生M1型小胶质细胞,主要发... 小胶质细胞参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是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发生的共同标志。小胶质细胞可以被不同的外部刺激因素激活,细胞极化为功能状态和表面标志物不同的两种表型。经典激活途径产生M1型小胶质细胞,主要发挥促炎和神经毒性作用;选择性激活途径产生M2型小胶质细胞,主要发挥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精准地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是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极具潜力的方法。本文对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 小胶质细胞极化 m1型小胶质细胞 m2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