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膜表皮葡萄球菌LuxS/AI-2型密度感应系统AI-2的活性及苦参碱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雪 何芳 +2 位作者 卢金霞 管翠萍 周学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67,共7页
【目的】研究产膜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菌和液相浮游菌LuxS/AI-2型密度感应系统中AI-2信号分子的活性及苦参碱对其的影响。【方法】绘制产膜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液相浮游菌及生物被膜菌的生长曲线;利用哈维氏弧菌BB170(Vibrio harveyi... 【目的】研究产膜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菌和液相浮游菌LuxS/AI-2型密度感应系统中AI-2信号分子的活性及苦参碱对其的影响。【方法】绘制产膜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液相浮游菌及生物被膜菌的生长曲线;利用哈维氏弧菌BB170(Vibrio harveyi BB170)作为报告菌株检测表皮葡萄球菌AI-2信号分子的活性;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uxS基因的转录水平;用苦参碱对产膜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进行处理,检测其AI-2信号分子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在产膜表皮葡萄球菌液相浮游菌生长过程中,AI-2信号分子与lux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都是在对数生长期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降低,与液相浮游菌生长曲线基本一致。在产膜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菌生长过程中,AI-2信号分子活性曲线与其生物被膜生长曲线变化趋势一致,但lux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曲线与生物被膜生长曲线变化趋势相反。中药苦参碱对产膜表皮葡萄球菌液相浮游菌和生物被膜菌AI-2信号分子活性有抑制作用,并且对液相浮游菌AI-2信号分子活性的抑制作用强于生物被膜菌。【结论】AI-2信号分子活性和lux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产膜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菌及其液相浮游菌的生长相关;苦参碱能够显著下调产膜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菌和液相浮游菌的AI-2信号分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表皮葡萄球菌 luxs/ai-2型密度感应系统 ai-2信号分子 lux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LuxS/AI-2型密度感应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瑜欣 汪洋 +1 位作者 易力 陆承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230,共8页
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在细菌中普遍存在,能够通过一种或多种信号分子来影响多个基因的转录表达,从而协调多种细菌病原体的群体反应。该系统存在多种类型,其中LuxS/AI-2型是研究最热的系统之一,luxS作为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 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在细菌中普遍存在,能够通过一种或多种信号分子来影响多个基因的转录表达,从而协调多种细菌病原体的群体反应。该系统存在多种类型,其中LuxS/AI-2型是研究最热的系统之一,luxS作为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参与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细菌的生长和毒力等多种生命活动,使其适应不同的环境。LuxS蛋白分解形成同型半胱氨酸和4,5-二羟基-2,3-戊二酮(4,5-dihydroxy-2,3-pentanedione,DPD),DPD通过自环化形成自诱导分子autoinducer 2(AI-2)。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研究其LuxS/AI-2型密度感应系统,利用LuxS/AI-2系统对猪链球菌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从SS的QS系统一般机制以及LuxS/AI-2系统的发现、结构、代谢作用、表达调控等方面对该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感应系统 luxs/ai-2系统 猪链球菌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在乳酸菌细菌素合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满丽莉 向殿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20,共7页
乳酸菌细菌素具有抑菌谱广、稳定性高、安全性高等优势,作为新型生物防腐剂备受青睐,但目前工业化应用的细菌素数量有限,合成量低是其应用受限的重要原因。国内外研究显示与特定的微生物共培养是提高乳酸菌细菌素合成量的有效方法,该过... 乳酸菌细菌素具有抑菌谱广、稳定性高、安全性高等优势,作为新型生物防腐剂备受青睐,但目前工业化应用的细菌素数量有限,合成量低是其应用受限的重要原因。国内外研究显示与特定的微生物共培养是提高乳酸菌细菌素合成量的有效方法,该过程受到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文章从乳酸菌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的组成及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在乳酸菌细菌素合成中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乳酸菌细菌素合成量的提高和工业化应用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 乳酸菌 细菌素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x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蕾 桂萌 +1 位作者 武瑞赟 李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54-262,共9页
生物被膜是大多数细菌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种生长方式,使菌体具有浮游态时不具有的优势。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该系统是细菌依赖于群体密度而调控其生理行为的一种机制。其中Lux S/2型自诱导物(autoinducer 2,AI-2)群体... 生物被膜是大多数细菌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种生长方式,使菌体具有浮游态时不具有的优势。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该系统是细菌依赖于群体密度而调控其生理行为的一种机制。其中Lux S/2型自诱导物(autoinducer 2,AI-2)群体感应系统又称种间群体感应系统,广泛存在于G^(+)及G^-菌中。其信号分子AI-2被认为是种间通用的信号分子,参与调控多种细菌的生物被膜。此外,目前已发现多种Lux 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它们可以影响许多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目前研究人员已开始致力于揭示Lux 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这对于进一步理解Lux 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与生物被膜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 2自诱导物 群体感应抑制剂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2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细菌生物膜感染的潜在新药 被引量:3
5
作者 夏培元 史惠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502-2507,共6页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粘附于非生物或生物表面后将其包裹在自身分泌的多聚物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细胞群落,是细菌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相对应的存在形式。临床上80%的感染都和生物膜相关。细菌粘附于人体内自身...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粘附于非生物或生物表面后将其包裹在自身分泌的多聚物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细胞群落,是细菌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相对应的存在形式。临床上80%的感染都和生物膜相关。细菌粘附于人体内自身组织或植入人体的医疗装置表面,如导管、隐形眼镜及心脏起搏器并形成生物膜时,由于生物膜的屏障作用及生物膜内细菌低代谢的特点,形成生物膜的细菌具有高度的耐药性并能逃避免疫系统攻击,使感染易慢性化并难于控制[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群体感应系统 luxs/ai-2 细菌耐药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密度感应缺陷株中LuxS的表达及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6
作者 王倩 白桦 黄正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在大肠杆菌密度感应缺陷株中表达LuxS蛋白对于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在大肠杆菌密度感应缺陷株MDA12中表达LuxS蛋白,继而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菌株间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野生株中生物膜形成相... 目的:研究在大肠杆菌密度感应缺陷株中表达LuxS蛋白对于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在大肠杆菌密度感应缺陷株MDA12中表达LuxS蛋白,继而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菌株间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野生株中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motA、motB表达量约为MDA12的2~5倍,而表达了LuxS蛋白的MDA12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则为6-8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杆菌密度感应缺陷株内表达LuxS,可以恢复其密度感应系统继而恢复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感应 生物膜 luxs蛋白 ai-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感应系统对弗氏志贺菌生长竞争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徐苹 杨晶 +4 位作者 陆丽兰 冯尔玲 王恒樑 卢瑛 朱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7-493,共7页
密度感应系统调节细菌应答反应的发生,这些应答反应与细胞密度有关。通过对比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志贺氏菌(Shigella spp.)的序列发现,志贺菌属密度感应系统操纵子普遍存在丢失或突变。为研究其密度感应系统的功能,文章利用哈... 密度感应系统调节细菌应答反应的发生,这些应答反应与细胞密度有关。通过对比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志贺氏菌(Shigella spp.)的序列发现,志贺菌属密度感应系统操纵子普遍存在丢失或突变。为研究其密度感应系统的功能,文章利用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BB170作为指示菌,检测弗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密度感应系统信号分子AI-2,证明其可以分泌有活性的AI-2;其次,采用Golden Gate克隆法将大肠杆菌MG1655的密度感应系统基因克隆至弗氏志贺菌301中,获得密度感应系统回复株301。通过菌落计数表明,在混合培养条件下,密度感应系统基因回复株301比野生株301存在生长优势;通过双向电泳初步比较分析表明,密度感应系统基因可以在志贺菌中表达,并鉴定到了其他一些与应激反应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如Hsp60、Gro EL、So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氏志贺菌 密度感应系统 信号分子ai-2 比较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