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_S 7.0地震灾害特点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志强 侯建盛 +5 位作者 李洋 苏桂武 姜立新 孙柏涛 袁一凡 林均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8-410,共13页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0km,造成了196人死亡,中国地震局启动地震应急一级响应。在芦山地震中,人员伤亡损失远低于同等规模但人口远少于芦山的玉树地震。全部地震灾区都处于汶川地震的老震...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0km,造成了196人死亡,中国地震局启动地震应急一级响应。在芦山地震中,人员伤亡损失远低于同等规模但人口远少于芦山的玉树地震。全部地震灾区都处于汶川地震的老震区,汶川地震震后受损房屋多数采取了加固或拆除措施,新建农村民居普遍采用多种抗震措施,当地新建房屋比例很高,很好地提高了房屋的抗震性能。在地震中,新建民居极少完全倒塌,这是此次地震伤亡较少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新建民居多数没有严格按照汶川地震后国家下发的抗震设防民居建设要求进行建设,因此破坏依然十分严重。芦山地震人员伤亡少是防震减灾第1阶段减少人员伤亡目标的体现。然而,芦山地震中抗震措施不达标的农居破坏十分严重,防震减灾实现减轻人民财产损失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震害 应急科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灾害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志强 姜立新 +5 位作者 李亦纲 余世舟 卢宁 李锰 袁志祥 苏永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3-603,共11页
2013年7月22日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地区(34.5°N,104.2°E)发生M S6.6地震,造成95人死亡,中国地震局启动地震应急Ⅱ级响应。根据现场调查,这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Ⅷ度。震区建筑90%以上为土木结构和木结构,且多为老旧房屋... 2013年7月22日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地区(34.5°N,104.2°E)发生M S6.6地震,造成95人死亡,中国地震局启动地震应急Ⅱ级响应。根据现场调查,这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Ⅷ度。震区建筑90%以上为土木结构和木结构,且多为老旧房屋,抗震性能差。加之震前灾区持续降雨,造成房屋地基和生土墙体支撑强度降低。与其他地震区相比,相同烈度下土木结构和木结构破坏比例偏大,砖结构和砖混结构破坏明显偏轻。降雨加上巨厚的黄土沉积,导致地震滑坡比较严重。由于这些原因,Ⅷ度区范围偏大,Ⅵ区也相对较大。甘肃定西是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土木结构和抗震性能较差的木结构房屋比例过大。震后重建中,建议以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为主重建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MS6.6地震 震害 应急科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抗震救灾工作进程及其阶段性特点的初步探讨——以芦山7.0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龚宇 江小林 易桂喜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3-187,共5页
通过对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应对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工作进程的解读,分析了抗震救灾工作进程,将抗震救灾工作划分为应急启动、紧急处置、后续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四个阶段,给出了抗震救灾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同时认为抗震救灾阶段... 通过对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应对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工作进程的解读,分析了抗震救灾工作进程,将抗震救灾工作划分为应急启动、紧急处置、后续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四个阶段,给出了抗震救灾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同时认为抗震救灾阶段的演化主要体现在救灾决策角度、关注重点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7 0级地震 抗震救灾 应急响应 阶段划分 阶段性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