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芦山7.0级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解析
被引量:
46
1
作者
张璇
张元生
+3 位作者
魏从信
田秀丰
汤倩
高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2-277,共6页
以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E亮温资料为数据源,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对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进行震例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震前热异常具有明显时空特征,2013年3月底震中及其北部区域出现热红外异常,异常区范围随时间逐渐...
以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E亮温资料为数据源,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对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进行震例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震前热异常具有明显时空特征,2013年3月底震中及其北部区域出现热红外异常,异常区范围随时间逐渐扩大、幅度陡增;4月13日左右异常面积达到最大,随后缓慢收缩,异常持续时间近一个月,异常幅度最大值达到9倍多,最大值后3天发震。该次地震热红外异常特征显著,易于识别,进一步验证了卫星热红外异常在地震预判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芦山7
0级地震
静止卫星
热红外遥感
相对功率谱
亮温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芦山地震、鲁甸地震、康定地震前后三岔口地区地壳形变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苏琴
祝意青
+4 位作者
徐锐
马伶俐
郑兵
李菲菲
王双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8-574,共7页
利用三岔口地区GPS、重力、跨断层观测资料,分析2013年芦山7.0级地震、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及康定6.3级地震前后四川地壳形变异常分布及动态图像特征。结果显示:1)2013~2014年三岔口地区几次强震前,四川地壳形变资料先后不同程度地出现...
利用三岔口地区GPS、重力、跨断层观测资料,分析2013年芦山7.0级地震、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及康定6.3级地震前后四川地壳形变异常分布及动态图像特征。结果显示:1)2013~2014年三岔口地区几次强震前,四川地壳形变资料先后不同程度地出现群体性中、短期前兆异常,其中跨断层形变以直接前兆的形式显现出短期异常,地震发生在异常结束后的1个月内,对强震发生时间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2)短期异常突出点分布在距震中200km左右,异常点与强震发生地点属于同一活动构造体系;3)强震相继发生在相对重力异常区内、与跨断层中等异常幅值平行的其他断层附近以及有异常断层交汇部位,对强震发生地点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几次中强震的发生表明,2013~2014年巴颜喀拉块体向南东的带动作用使三岔口地区敏感断层活动加速,在加速的过程中其高应力积累区"失稳"并发生错动,导致脆性岩层产生破裂,从而以强震的形式释放长期积累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鲁甸地震
康定地震
三岔口地区
地壳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丽江与芦山两次M_(S)7.0地震震例回溯研究及亚失稳特征探讨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腊月
尹海权
+2 位作者
马伶俐
李智蓉
张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1-472,共12页
基于川滇地区的跨断层观测资料,采用多种形变分析方法,针对川滇地区监测状况较好的1996年丽江、2013年芦山两次M_(S)7.0地震开展震例回溯研究,并以亚失稳理论及实验室结果为指导,归纳总结跨断层观测获得的断层运动在亚失稳阶段的时空变...
基于川滇地区的跨断层观测资料,采用多种形变分析方法,针对川滇地区监测状况较好的1996年丽江、2013年芦山两次M_(S)7.0地震开展震例回溯研究,并以亚失稳理论及实验室结果为指导,归纳总结跨断层观测获得的断层运动在亚失稳阶段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可能的表现形式,寻找区域范围内断层运动协同化现象,探索地震进入亚失稳状态的跨断层识别标志。结果表明:两次地震前,震源区在震前数年主要表现为弱变形的状态,可能是孕震晚期发震断层闭锁、断层近场应力应变积累趋于极限的表现。震源区边缘附近300 km范围内在震前数月至3年出现显著的断层形变异常,断层活动具有协同化现象,但仅个别跨断层场地观测到了与实验室岩石破裂失稳过程类似的图像,大多数场地仅仅观测到了稳态(线性阶段)、亚稳态(偏离线性阶段)特征,亚失稳态特征并不清晰,分析可能与跨断层场地所处的构造位置及观测周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M_(S)7.0地震
芦山M_(S)7.0地震
跨断层观测
震例回溯
亚失稳特征
川滇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芦山7.0级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解析
被引量:
46
1
作者
张璇
张元生
魏从信
田秀丰
汤倩
高见
机构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创新基地
出处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2-277,共6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青年基金(2011Q0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K19B04)
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2013Y04)
文摘
以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E亮温资料为数据源,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对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进行震例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震前热异常具有明显时空特征,2013年3月底震中及其北部区域出现热红外异常,异常区范围随时间逐渐扩大、幅度陡增;4月13日左右异常面积达到最大,随后缓慢收缩,异常持续时间近一个月,异常幅度最大值达到9倍多,最大值后3天发震。该次地震热红外异常特征显著,易于识别,进一步验证了卫星热红外异常在地震预判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四川芦山7
0级地震
静止卫星
热红外遥感
相对功率谱
亮温变化
Keywords
lushan ms7.0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in
frared remote sens
in
g
Relative power spectrum
Brightness temperature change
分类号
P315.7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芦山地震、鲁甸地震、康定地震前后三岔口地区地壳形变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苏琴
祝意青
徐锐
马伶俐
郑兵
李菲菲
王双洪
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测绘工程院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四川省地震局减灾救助研究所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8-574,共7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15037SX)
中国地震局地震定向跟踪课题(2016020205)~~
文摘
利用三岔口地区GPS、重力、跨断层观测资料,分析2013年芦山7.0级地震、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及康定6.3级地震前后四川地壳形变异常分布及动态图像特征。结果显示:1)2013~2014年三岔口地区几次强震前,四川地壳形变资料先后不同程度地出现群体性中、短期前兆异常,其中跨断层形变以直接前兆的形式显现出短期异常,地震发生在异常结束后的1个月内,对强震发生时间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2)短期异常突出点分布在距震中200km左右,异常点与强震发生地点属于同一活动构造体系;3)强震相继发生在相对重力异常区内、与跨断层中等异常幅值平行的其他断层附近以及有异常断层交汇部位,对强震发生地点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几次中强震的发生表明,2013~2014年巴颜喀拉块体向南东的带动作用使三岔口地区敏感断层活动加速,在加速的过程中其高应力积累区"失稳"并发生错动,导致脆性岩层产生破裂,从而以强震的形式释放长期积累的能量。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鲁甸地震
康定地震
三岔口地区
地壳形变
Keywords
lushan
earthquake
Ludian
earthquake
Kangd
in
g
earthquake
divergence area
in
sichuan
province
crust deformation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P313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丽江与芦山两次M_(S)7.0地震震例回溯研究及亚失稳特征探讨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腊月
尹海权
马伶俐
李智蓉
张超
机构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四川省地震局地壳形变观测中心
云南省地震局
出处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1-472,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330506)
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课题(2020010223,2022010209).
文摘
基于川滇地区的跨断层观测资料,采用多种形变分析方法,针对川滇地区监测状况较好的1996年丽江、2013年芦山两次M_(S)7.0地震开展震例回溯研究,并以亚失稳理论及实验室结果为指导,归纳总结跨断层观测获得的断层运动在亚失稳阶段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可能的表现形式,寻找区域范围内断层运动协同化现象,探索地震进入亚失稳状态的跨断层识别标志。结果表明:两次地震前,震源区在震前数年主要表现为弱变形的状态,可能是孕震晚期发震断层闭锁、断层近场应力应变积累趋于极限的表现。震源区边缘附近300 km范围内在震前数月至3年出现显著的断层形变异常,断层活动具有协同化现象,但仅个别跨断层场地观测到了与实验室岩石破裂失稳过程类似的图像,大多数场地仅仅观测到了稳态(线性阶段)、亚稳态(偏离线性阶段)特征,亚失稳态特征并不清晰,分析可能与跨断层场地所处的构造位置及观测周期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丽江M_(S)7.0地震
芦山M_(S)7.0地震
跨断层观测
震例回溯
亚失稳特征
川滇地区
Keywords
the Lijiang M_(S)7.0
earthquake
the
lushan
M_(S)7.0
earthquake
cross-fault observation
earthquake
-case review
meta-
in
stable characteristics
sichuan
-Yunnan area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芦山7.0级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解析
张璇
张元生
魏从信
田秀丰
汤倩
高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芦山地震、鲁甸地震、康定地震前后三岔口地区地壳形变异常特征分析
苏琴
祝意青
徐锐
马伶俐
郑兵
李菲菲
王双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丽江与芦山两次M_(S)7.0地震震例回溯研究及亚失稳特征探讨
李腊月
尹海权
马伶俐
李智蓉
张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