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2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ep learning model based on PET/CT and combination with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for predicting progression of lung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after surgery
1
作者 LI Yingci WU Dongbo GONG Feifei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4-1198,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deep learning(DL)model based on PET/CT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for predicting progressive disease(PD)of lung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within 5 years 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deep learning(DL)model based on PET/CT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for predicting progressive disease(PD)of lung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within 5 years after surgery.Methods The clinical,PET/CT and 5-year follow-up data of 250 patients with lung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ccording to PD or not,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PD group(n=71)and non-PD group(n=179).The basic data and PET/CT findings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among which the quantitative variables being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groups were transformed to categorical variables using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 and corresponding cut-off value.Multivariant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was used to select independent predicting factors of PD of lung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within 5 years after surgery.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raining,validation and test sets at the ratio of 6∶2∶2,and PET/CT data in training set and validation set were used to train model and tuning parameters to build the PET/CT DL model,and the combination model was built in serial connection of DL model and the predictive factors.In test set,the efficacy of each model for predicting PD of lung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within 5 years after surgery was assessed and compared using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Results Patients'gender and smoking status,as well as the long diameter,SUV max and SUV mean of lesions measured on PET images,the long diameter,short diameter and type of lesions showed on CT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groups(all P<0.05).Smoking(HR=1.787[1.053,3.031],P=0.031)and lesion SUV max>4.15(HR=5.249[1.062,25.945],P=0.042)were both predictors of PD of lung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within 5 years after surgery.In test set,the AUC of PET/CT DL model for predicting PD was 0.847,of the combination model was 0.890,of the latter was higher than of the former(P=0.036).Conclusion DL model based on PET/CT had high efficacy for predicting PD of lung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within 5 years after surgery.Combining with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could further improve its predicting effic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enocarcinoma of lung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deep learning disease prog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多期增强双能量成像对肺癌及肺炎性结节/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2
作者 李洁 刘婷 +4 位作者 郭开灿 谢非 邹庆 张仕勇 马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98,103,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多期增强双能量成像在鉴别肺癌与肺炎性结节/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肺结节或肿块患者行双能量平扫及肺动脉期(PP)、主动脉期(AP)、静脉期(VP)及延迟期(DP)增强扫描。测量感兴趣区的平扫CT值、PP、AP、VP及DP的标... 目的:探讨双源CT多期增强双能量成像在鉴别肺癌与肺炎性结节/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肺结节或肿块患者行双能量平扫及肺动脉期(PP)、主动脉期(AP)、静脉期(VP)及延迟期(DP)增强扫描。测量感兴趣区的平扫CT值、PP、AP、VP及DP的标准化碘浓度(NIC)及40 keV、100 keV图像CT值,计算PP、AP、VP及DP的40 keV图像净增CT值(d_(CT))和40~100 keV区间的能谱曲线斜率(λ_(HU))。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通过临床诊治过程明确诊断,肺癌组22例、炎性组20例。PP、AP、VP及DP的NIC值、CT值40 ke V、CT值100 ke V炎性组均高于肺癌组;AP、VP及DP的d_(CT)值及λ_(HU)炎性组高于肺癌组,PP的d_(CT)值及λ_(HU)炎性组略低于肺癌组;炎性组与肺癌组比较,VP及DP的NIC值、d_(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期增强双能量成像对肺癌与肺炎性结节/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和钼靶X线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观察
3
作者 尚新芳 孟令雷 +2 位作者 任少辉 李少腾 高凤霄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和钼靶X线表现,并与病理进行比较,以提高MSCT和钼靶X线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率。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16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1周内进行MSCT和钼靶X...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和钼靶X线表现,并与病理进行比较,以提高MSCT和钼靶X线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率。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16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1周内进行MSCT和钼靶X线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在MSCT和钼靶X线中的影像学特征,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MSCT和钼靶X线均可较好地显示良恶性乳腺肿块的特征;160例乳腺肿块患者,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共62例良性肿块和98例恶性肿块;采用MSCT检查诊断为恶性肿块86例,良性肿块74例;采用钼靶X线检查诊断为恶性肿块78例,良性肿块82例;MSCT检查诊断乳腺癌、纤维腺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MSCT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83.67%)、特异度(93.55%)、阳性预测值(95.35%)、阴性预测值(78.38%)以及准确率(87.50%)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MSCT和钼靶X线均可用于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但MSCT相比于钼靶X线诊断价值更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有效的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乳房X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肺腺癌合并肺内软骨瘤
4
作者 靳云凤 崔梦秋 +4 位作者 于平年 任守君 毕麟 孙永雷 王丽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1-352,共2页
病例1,男,60岁,3个月前体检发现右肺上叶尖段磨玻璃结节及前段实性结节、近1个月前者增大,患者无明显症状;既往体健。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平扫+增强CT:右肺上叶尖段0.8 cm磨玻璃结节(图1A),右肺上叶前段0.8 cm实性结... 病例1,男,60岁,3个月前体检发现右肺上叶尖段磨玻璃结节及前段实性结节、近1个月前者增大,患者无明显症状;既往体健。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平扫+增强CT:右肺上叶尖段0.8 cm磨玻璃结节(图1A),右肺上叶前段0.8 cm实性结节平扫CT值43 HU、边界清晰(图1B),增强后均未见明显强化。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尖段、前段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右肺上叶尖段结节内见略大、核及细胞质深染的异型性细胞沿肺泡壁生长(图1C);右肺上叶前段结节由无异型性、细胞量较少的透明软骨组织构成,具有完整纤维包膜(图1D)。病理诊断:右肺上叶尖段附壁型腺癌,右肺上叶前段肺内软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瘤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定量参数预测同时多原发肺腺癌与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的癌灶浸润性和淋巴管生成
5
作者 马泽腾 刘乐 +1 位作者 吕元基 赵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0-555,共6页
目的:探讨CT定量参数在预测同时多原发肺腺癌与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的癌灶浸润性和淋巴管生成的价值,为肺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接受CT检查并确诊为肺腺癌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肺... 目的:探讨CT定量参数在预测同时多原发肺腺癌与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的癌灶浸润性和淋巴管生成的价值,为肺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接受CT检查并确诊为肺腺癌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肺腺癌的分布情况分为同时多原发肺腺癌组(原发组50例)和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组(转移组48例)。通过CT检查和图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主病灶与伴随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差异,并进行病理学组织评价和淋巴管生成的评估。结果:研究发现原发组与转移组在影像学定性特征和定量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包括有磨玻璃成分、毛刺、胸膜牵拉、贴邻胸膜、平均CT值和病灶大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像学特征中有磨玻璃成分、平均CT值以及病灶大小均是肺腺癌浸润性的风险因素。ROC曲线结果表明有磨玻璃成分、平均CT值以及病灶大小的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95%CI 0.573~0.796)、0.813(95%CI 0.726~0.901)以及0.893(95%CI 0.834~0.953)。此外,患者的CT征象具有棘突征、毛刺征以及分叶征的情况时肺腺癌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数量显著高于无棘突征、毛刺征以及分叶征的患者,并且平均CT值>-550HU的患者的LMVD的数量也显著高于平均CT值<-550HU的患者(P<0.05)。结论:CT定量参数可以作为预测肺腺癌浸润性和淋巴管生成的潜在影像学标志物,有助于鉴别同时多原发肺腺癌与肺腺癌伴肺内转移,对肺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小结节电视胸腔镜术前辅助定位技术中国专家共识
6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 张致远 +2 位作者 苏天昊 金龙 邹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237,共5页
术前辅助定位肺小结节可有效提高电视胸腔镜切除术(VATS)的安全性及成功率,但相关技术选择尚存在争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从事肺恶性肿瘤治疗相关的介入放射学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提出针对肺小结节... 术前辅助定位肺小结节可有效提高电视胸腔镜切除术(VATS)的安全性及成功率,但相关技术选择尚存在争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从事肺恶性肿瘤治疗相关的介入放射学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提出针对肺小结节VATS术前辅助定位技术的中国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腔镜 胸外科手术 电视辅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组织学分级
7
作者 石琴 张依凡 +2 位作者 杨易 潘博 倪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6,178,共7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分类中组织学分级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3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PET/CT资料。根据WHO(202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分类中组织学分级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3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PET/CT资料。根据WHO(2021)分级进行三级肿瘤分级。比较3种分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糖酵解总量和CT表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3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性能。结果较高的肿瘤分级与男性患者(χ^(2)=11.803,P=0.003)、吸烟史(χ^(2)=7.702,P=0.021)、肿瘤最大径(H=20.548,P=0.002)、淋巴结转移(P<0.001)、脉管癌栓(χ^(2)=33.270,P<0.001)、胸膜侵犯(χ^(2)=15.116,P=0.001)及气道播散有关(χ^(2)=17.867,P<0.001)。随着肿瘤级别提高,SUVmax(H=71.488,P<0.001)、糖酵解总量(H=30.658,P<0.001)和CT纯实性表现比例(χ^(2)=28.872,P<0.001)显著增加。SUVmax增高(OR=1.234,95%CI 1.141~1.334,P<0.001)和CT纯实性表现(OR=2.205,95%CI 1.166~4.171,P=0.015)是3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子。SUVmax、CT实性表现及两者联合预测3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641、0.804,其中最佳截断SUVmax为6.08。结论SUVmax和CT实性表现是3级浸润性肺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前^(18)F-FDG PET/CT可辅助评估肺腺癌分级,有助于改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国际疾病分类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病理学 外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浸润性肺腺癌气腔播散的临床、病理及CT特征分析
8
作者 徐凤 李琦 +2 位作者 李娴 霍继文 吴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2-859,共8页
目的:探讨早期浸润性肺腺癌(ILADC)的临床及CT特征在预测气腔播散(STAS)中的价值,旨在寻找一种术前预测STAS的无创性方法,同时探明与STAS高度相关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69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Ⅱ期ILADC患者,根据STAS状态分为... 目的:探讨早期浸润性肺腺癌(ILADC)的临床及CT特征在预测气腔播散(STAS)中的价值,旨在寻找一种术前预测STAS的无创性方法,同时探明与STAS高度相关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69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Ⅱ期ILADC患者,根据STAS状态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及CT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TAS阳性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一步比较两组的病理特征。结果:临床特征比较:癌胚抗原升高多见于STAS阳性患者(P<0.05)。CT特征比较:STAS阳性组肿瘤更大,实性密度、肿瘤实性成分占比(CTR)>50%、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瘤周纤维化及卫星结节的发生率更高,而STAS阴性组肿瘤以上叶多见且充气支气管征发生率更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临床及CT特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下叶分布、实性密度、CTR>50%、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瘤周纤维化及卫星结节为STAS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7、74.8%、74.8%及70.3%。病理特征比较:STAS阳性组含实体或微乳头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为Ⅱ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STAS状态的早期ILADC具有不同的临床、CT及病理特征,熟悉这些特征的差异有助于STAS术前无创预测,从而辅助临床选择最优治疗决策,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气腔播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定量参数在评估肺腺癌病理分级中的价值
9
作者 崔世玉 宋洪政 +2 位作者 娄和南 张亮 段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评估肺腺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2020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病理分级标准将其分为低级别组(G1级和G2级)和高级别组(G3级)。测量病灶动脉期及静...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评估肺腺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2020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病理分级标准将其分为低级别组(G1级和G2级)和高级别组(G3级)。测量病灶动脉期及静脉期的能谱CT定量参数,包括70 keV、40 keV下单能量CT值、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K)。比较两组间临床、CT特征及能谱CT定量参数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评估肺腺癌病理分级的诊断模型(临床模型、参数模型及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的肿瘤直径、结节密度、动静脉期K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临床模型、参数模型及联合模型的AUC分别为0.692、0.697和0.752,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临床模型和参数模型。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对评估肺腺癌病理分级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基于CT特征与定量参数的联合模型有助于术前区分肺腺癌病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胸腺癌的CT特征对比分析
10
作者 郑钊文 段晓蓓 +3 位作者 林茵 陈小娟 聂中新 陈相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前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胸腺癌的CT特征,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09年4月—2023年2月经手术切除/穿刺活检且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前纵隔DLBCL和胸腺癌的患者共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17~8... 目的:对比分析前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胸腺癌的CT特征,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09年4月—2023年2月经手术切除/穿刺活检且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前纵隔DLBCL和胸腺癌的患者共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17~81岁,中位年龄53.0岁(Q1:36.0;Q3:61.8)。所有病例在病理确诊前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阅读CT征象包括病灶部位、形态、边缘、密度、强化程度、周围侵犯、坏死区域面积和交界面等。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对比分析两者的CT征象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前纵隔DLBCL患者18例,男4例,女14例;年龄17~81岁,中位年龄35.5岁(Q1:29.0;Q3:50.3),胸腺癌患者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9~71岁,中位年龄57.0岁(Q1:51.5;Q3:64.5)。两组在跨越中线、病灶形态、侵犯周围结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0.215;P=0.582);包绕纵隔大血管、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11;P=0.017)。76.7%(23/30)胸腺癌和88.9%(16/18)DLBCL表现为不均匀强化(P=0.294);胸腺癌内部钙化、明显强化的数量高于DLBCL(P=0.005;P<0.001)。两组在内部坏死、坏死区域占比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P=0.063);50%(8/16)DLBCL坏死区交界面清晰呈“假性囊腔征”,明显高于胸腺癌组13.6%(3/22)(P=0.012)。结论:前纵隔DLBCL与胸腺癌在MSCT上具有特征性表现。DLBCL较多出现跨区生长、血管包绕和“假性囊腔征”,胸腺癌经常发生胸膜侵犯、内部钙化和明显强化,上述胸部MSCT征象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胸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探讨CT形态学参数对高级别肺腺癌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程保国 李卫星 +2 位作者 栗鸿宝 李鹏政 秦栓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3,共6页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探讨CT形态学参数对高级别肺腺癌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已确诊为肺腺癌且行肺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187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级别肺腺癌组(n=73)和非高级别肺腺癌组(n=114)。记...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探讨CT形态学参数对高级别肺腺癌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已确诊为肺腺癌且行肺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187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级别肺腺癌组(n=73)和非高级别肺腺癌组(n=114)。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以及CT形态学参数(包括病灶长径/短径、平均CT值、分叶、毛刺、空泡、形状、密度、支气管充气征和胸膜牵拉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级别肺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ROC曲线评估CT形态学参数诊断高级别肺腺癌的价值。结果:高级别肺腺癌组与非高级别肺腺癌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主要组织学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肺腺癌组病灶长径/短径、平均CT值均大于非高级别肺腺癌组;高级别肺腺癌组出现分叶、毛刺、不规则形状、实性结节、胸膜牵拉征的频率高于非高级别肺腺癌组(P<0.05);两组出现空泡和支气管充气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长径/短径、平均CT值、分叶、毛刺、形状、密度、胸膜牵拉征是高级别肺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CT形态学参数预测高级别肺腺癌的AUC分别为0.714、0.622、0.703、0.705、0.612、0.664、0.594,联合预测的AUC为0.944,高于单独预测的AUC。结论:CT形态学参数对高级别肺腺癌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定量参数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孟锦 张冰凌 +2 位作者 孙兴智 李卫星 田晓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6月于我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0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110例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病例均行能谱CT增强扫描,测量能谱CT定量参数(包括...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6月于我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0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110例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病例均行能谱CT增强扫描,测量能谱CT定量参数(包括能谱曲线斜率(s-SHC)、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AP)、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V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能谱CT定量参数对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能谱CT定量参数NICAP、NICVP、s-SHC均高于对照组(P<0.05)。腺癌、淋巴转移、T3~T4期浸润深度肺癌患者能谱CT定量参数NICAP、NICVP、s-SHC均高于鳞癌、无淋巴转移、T1~T2期浸润深度肺癌患者(P<0.05)。T1~T2期、T3~T4期肺癌患者2年预后不良例数分别为10例(16.67%)、24例(5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14,P<0.05)。2年预后不良肺癌患者能谱CT定量参数NICAP、NICVP、s-SHC均高于2年预后良好肺癌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ICAP、NICVP、s-SHC及联合预测肺癌患者2年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30(95%CI:0.780~0.880)、0.845(95%CI:0.795~0.895)、0.866(95%CI:0.816~0.916)、0.911(95%CI:0.861~0.961)。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转移(HR=2.098)、T3~T4期浸润深度(HR=2.707)、NICAP≥0.25(HR=3.080)、NICVP≥0.52(HR=4.267)、s-SHC≥1.74(HR=3.611)均为影响肺癌患者2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NICAP、NICVP、s-SHC在肺癌患者中升高,且与病理特征、预后密切相关,其对肺癌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软件的CT鉴别诊断肺亚厘米实性结节初步研究
13
作者 李佳琦 谢召勇 +1 位作者 陈颖 李笑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AI软件提供的多项参数对三类肺亚厘米实性结节(转移性结节、炎性结节、尘肺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薄层CT数据,按照入组标准筛选三类结节共计386个,记录AI系统提供的长径、短径、CT最大值、CT最小值、平均值、偏... 目的:探讨AI软件提供的多项参数对三类肺亚厘米实性结节(转移性结节、炎性结节、尘肺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薄层CT数据,按照入组标准筛选三类结节共计386个,记录AI系统提供的长径、短径、CT最大值、CT最小值、平均值、偏度、峰度、容积占比、体积,并计算长短径比值,对比转移性结节组与炎性结节-尘肺结节组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回归模型有意义的变量绘制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三类结节组间对比,长径、短径、CT最小值、容积占比、体积、长短径比值间具有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45.509、66.204、3.345、7.452、25.309、6.833,P值分别为<0.001、<0.001、0.036、<0.001、<0.001、0.001)。转移性结节与炎性结节对比,长径、短径、体积、长短径比值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1;转移性结节与尘肺结节对比,长径、短径、容积占比、体积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1;转移性结节与尘肺结节及炎性结节与尘肺结节对比,各参数间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短径是亚厘米转移性结节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偏度、峰度在判断亚厘米结节是否为转移性结节方面的能力有限,可通过临床特征结合有无原发肿瘤病史来提高肺亚厘米实性结节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动态增强CT特征与病灶组织TTF-1、CK5/6表达的关系
14
作者 孟锦 张冰凌 +1 位作者 马啸天 李卫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动态增强CT检查特征与病灶组织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5/6(CK5/6)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38例NSCLC患者开展临床研究,分别对比不同TTF-1、CK...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动态增强CT检查特征与病灶组织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5/6(CK5/6)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38例NSCLC患者开展临床研究,分别对比不同TTF-1、CK5/6蛋白表达水平患者的动态增强CT特征及扫描参数。结果:138例NSCLC患者,其中TTF-1蛋白阳性表达92例(66.70%)、CK5/6蛋白阳性表达73例(52.90%);CK5/6蛋白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的毛刺征阳性率、血管集束征检出率、胸膜侵犯率、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高于CK5/6蛋白阴性表达的NSCLC患者(P<0.05);CK5/6蛋白阳性患者灌注值、强化峰值(PH)值均高于CK5/6蛋白阴性患者(P<0.05)。结论:TTF-1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动态增强CT特征及参数关系不明显,CK5/6蛋白在NSCLC疾病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与患者动态增强CT特征及参数相关,临床上可以作为判断辅助手段帮助评估肿瘤发展程度及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CT肺血管穿行征对肺磨玻璃结节进展的风险评估
15
作者 陈芳 赵红 +1 位作者 梁静静 吴宗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GN)中伴血管穿行是否为肺结节进展的危险因素,为GGN的随访策略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3年11月于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行胸部高分辨CT并诊断为含有持续GGN(初始直径≤10 mm)患者256... 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GN)中伴血管穿行是否为肺结节进展的危险因素,为GGN的随访策略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3年11月于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行胸部高分辨CT并诊断为含有持续GGN(初始直径≤10 mm)患者256例。根据胸部高分辨CT图像上GGN内部是否出现肺血管穿行现象,将结节分为肺血管穿行组(A组)和无肺血管穿行组(B组)。通过评估GGN大小、密度等影像特征变化判断其进展情况,比较两组结节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256例患者中,A组155例共196个GGN,B组101例共106个GGN,随访时间14~80个月,31个结节有进展,GGN进展率为10.3%(31/302)。两组结节随访1年无进展生存率相同,随访2~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出现平缓下降,但两组结节不同随访时间节点(36、60、80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80,P=0.090;χ^(2)=1.683,P=0.194;χ^(2)=2.630,P=0.105)。结论 GGN中出现肺血管穿行是一种常见表现,并非结节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能作为判断结节恶变风险和手术干预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肺肿瘤 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肿瘤脉管浸润及浸润转移的CT征象研究
16
作者 张杰 王凤丹 +1 位作者 吕维富 鲁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脉管浸润及浸润转移的CT征象。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肺癌患者116例,其中脉管浸润组患者61例、非脉管浸润组患者55例,浸润转移组患者57例、非浸润转移组患者59例。比较脉管浸润组与非脉管浸润组患者CT征象、浸润转移组...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脉管浸润及浸润转移的CT征象。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肺癌患者116例,其中脉管浸润组患者61例、非脉管浸润组患者55例,浸润转移组患者57例、非浸润转移组患者59例。比较脉管浸润组与非脉管浸润组患者CT征象、浸润转移组与非浸润转移组患者CT征象,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T征象与肿瘤脉管浸润及浸润转移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CT检查对肺癌患者肿瘤脉管浸润及浸润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脉管浸润组的肿瘤大小、边缘、边界、邻近结构、胸膜凹陷等CT征象与非脉管浸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转移组的肿瘤大小、边缘、边界、邻近结构、胸膜凹陷等CT征象与非浸润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管浸润组及浸润转移组肿瘤体积较大,边缘模糊,周围组织结构紊乱,常伴有明显的血管影。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征象中肿瘤边缘、邻近结构、与胸膜的关系与肿瘤脉管浸润及浸润转移呈负相关(P<0.05),肿瘤大小、病灶与胸膜间最小距离与肿瘤脉管浸润及浸润转移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征象中肿瘤边缘、邻近结构、与胸膜的关系、胸膜凹陷、肿瘤大小、病灶与胸膜间最小距离对肿瘤脉管浸润及浸润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714、0.746、0.639、0.772、0.925、0.955以及0.665、0.681、0.645、0.9、0.835、0.873(P<0.05)。结论:CT检查在肺癌肿瘤脉管浸润及浸润转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特定的CT征象,如肿瘤边缘不规则、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和胸膜牵拉征等可作为评估肿瘤脉管浸润和浸润转移的有效指标,有助于临床医生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作出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脏层胸膜侵犯的CT胸膜特征研究进展
17
作者 仇芳芳 高晨 +2 位作者 娄新璟 韩子清 许茂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609,共4页
随着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不断上升,脏层胸膜侵犯逐渐被认为是淋巴结阴性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不利因素。胸膜相关CT特征在术前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胸膜侵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总结了胸膜凹陷征、胸膜增厚及胸膜接触面的大小等胸膜相关CT... 随着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不断上升,脏层胸膜侵犯逐渐被认为是淋巴结阴性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不利因素。胸膜相关CT特征在术前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胸膜侵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总结了胸膜凹陷征、胸膜增厚及胸膜接触面的大小等胸膜相关CT图像特征与非小细胞肺癌脏层胸膜侵犯的相关性,以期为今后肺癌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癌 脏层胸膜侵犯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ta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评估EGFR-TKI治疗肺腺癌的疗效
18
作者 王慧慧 魏正琦 +2 位作者 潘犇 杨鑫淼 梁长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Delta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对肺腺癌患者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20年1月-2023年6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并经过EGFR-TKI药物治疗的14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并按... 目的:探讨Delta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对肺腺癌患者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20年1月-2023年6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并经过EGFR-TKI药物治疗的14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并按照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搜集每例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肿瘤位置、肿瘤最大直径、分期和EGFR突变方式等11项临床资料。从治疗前及治疗6~12周后的动脉期CT图像中提取肺部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计算特征的净变化获得Delta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Delta影像组学模型、治疗前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组学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各模型对EGFR-TKI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11项临床资料中仅EGFR突变方式是评估EGFR-TKI治疗效果的独立预测因素。具有15个Delta影像组学特征的组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843和0.823,结合临床资料构建的联合模型显示出更好的预测效能,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838和0.864,且具有较好的校准能力。DCA显示,联合模型的净获益在阈值为0.38~0.80时优于治疗前影像组学模型。结论:Delta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有助于评估肺腺癌对EGFR-TKI的治疗效果,并有助于制定后续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影像组学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噪-重建联合算法BM3D-GAMP在欠采样LDCT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成明峰 孙希子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5-402,共8页
目的:针对少视角的低剂量CT图像重建问题,提出一种BM3D-GAMP稀疏重建算法,并探究其在低剂量肺癌筛查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98例发现结节的常规剂量CT平扫病例的DICOM资料和投影数据,选取各例最大结节最大横径对应层面的投... 目的:针对少视角的低剂量CT图像重建问题,提出一种BM3D-GAMP稀疏重建算法,并探究其在低剂量肺癌筛查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98例发现结节的常规剂量CT平扫病例的DICOM资料和投影数据,选取各例最大结节最大横径对应层面的投影数据。以0.1的压缩比例均匀选取投影角度以模拟稀疏均匀采样策略对压缩的投影数据进行重建,并使用Matlab实现算法。通过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提出的压缩重建算法与另两种算法的重建性能,并将重建图像与原始图像质量进行对比。3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3种不同算法重建出的最大结节层面的图像进行评分。结果:客观指标和3名医生得到的统一临床评价均表明提出的联合算法在模拟肺癌筛查LDCT欠采样图像的去噪重建中性能最优(P<0.001)。亚组分析表明这种图像重建质量的优越性仅在对实性结节的重建中不再显著(BM3D-IT vs.BM3D-GAMP,P=0.808),且这种差异在小结节(5~<15 mm)上更显著。结论:去噪-重建联合算法在少角度采样的肺癌筛查LDCT图像重建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去噪 压缩重建 低剂量CT 肺肿瘤 肺癌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T重建参数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李晶晶 谢兴武 夏青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究在不同CT重建参数下对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于我院2021年6月—2023年7月发现肺部结节,且拟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CT平扫或增强成像、不同的辐射剂量以及不同的图像重... 目的:探究在不同CT重建参数下对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于我院2021年6月—2023年7月发现肺部结节,且拟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CT平扫或增强成像、不同的辐射剂量以及不同的图像重建算法生成4组重建图像:组1(增强扫描+50%ASiR-V+常规剂量)、组2(增强扫描+50%ASiR-V+低剂量)、组3(平扫+50%ASiR-V+常规剂量)和组4(增强扫描+FBP+常规剂量)。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对4组重建图像进行分析,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准确率,并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CT重建参数下对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效能。采用Delong法对不同重建参数的AUC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对153例肺结节患者行病理组织活检,共发现病灶数量234个,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88个)和良性组(146个),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现,相较于良性组,恶性组患者的结节数量更多,最大直径更大(P<0.05)。采用组1重建参数诊断出恶性肺结节140个,良性肺结节94个;采用组2重建参数诊断出恶性肺结节115个,良性肺结节119个;采用组3重建参数诊断出恶性肺结节123个,良性肺结节111个;采用组4重建参数诊断出恶性肺结节125个,良性肺结节109个。不同的重建算法、对比剂、辐射剂量下对肺结节诊断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2、组3和组4对肺结节病变的AUC分别为0.758、0.762和0.721,组1的AUC为0.808,高于组2、组3和组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4%、81.98%,Delong检验显示组1与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3,P=0.047)。结论:CT增强扫描及重建算法会影响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