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滚动轴承寿命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献锋 陈科 +1 位作者 赖俊贤 王金钧 《轴承》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6-40,共5页
介绍滚动轴承寿命理论发展历程的若干阶段 ,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指出相应阶段的理论适用性 ,着重阐述当代轴承寿命理论 (Tallian理论 )
关键词 滚动轴承寿命理论 Tallian理论 l-p寿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型空间上的ε算子族与Littlewood-Paley理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彤彤 常心怡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1-17,共7页
本文定义了齐型空间上的ε算子族,给出了广义Littlewood-Paleyg函数在P次可积函数空间上的有界性。
关键词 ε算子族 齐型空间 l-p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规齐型空间上的ε算子族与Litlewood-paley理论
3
作者 李富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3-17,共5页
讨论了齐型空间上的ε算子族.去掉定义中含有的零因子ρ(x,y)/μ(B(x,t+ρ(x,y))),得到了改进的ε算子族定义,同时也获得了在新的ε算子族定义下正规齐型空间X上的广义Litlewood-Paleyg-函数。
关键词 ε算子族 正规齐型空间 l-p理论 齐型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和仿真计算的轴箱轴承结构参数优化
4
作者 李治桦 黄志辉 +2 位作者 唐嘉诚 彭越阳 陈丙硕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4,共9页
为了提高某1 435/1 520 mm变轨距转向架车轴左侧轴箱轴承在宽轨运行时的疲劳寿命,在不改变原有轴箱轴承安装接口尺寸的条件下,研究轴承不同结构参数交互作用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并优化其结构参数。考虑轴承实际工作情况,通过Romax建立轴承... 为了提高某1 435/1 520 mm变轨距转向架车轴左侧轴箱轴承在宽轨运行时的疲劳寿命,在不改变原有轴箱轴承安装接口尺寸的条件下,研究轴承不同结构参数交互作用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并优化其结构参数。考虑轴承实际工作情况,通过Romax建立轴承仿真模型获取滚子与内、外滚道间的接触载荷,采用Lundberg-Palmgren理论计算不同轨距车轴左右两侧轴箱轴承的疲劳寿命,基于Design-Expert对宽轨时车轴左侧轴箱轴承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其疲劳寿命。建立了疲劳寿命与结构参数间的响应面模型,分析各结构参数交互作用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获得轴承疲劳寿命最长时的结构参数。提高了轴承疲劳寿命的安全冗余,可为变轨距转向架轴箱轴承结构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轨距转向架 轴箱轴承 lundberg-palmgren理论 疲劳寿命 结构参数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分扭传动直齿轮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丁晟 刘少军 胡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5-140,共6页
为得到直升机主减速器分扭传动系统中关于直齿轮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在Lundberg-Palmgren疲劳寿命理论(L-P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主动轮单齿疲劳寿命评估模型。该模型所需参数主要与轮齿啮合时的最大Hertz接触应力相关。为... 为得到直升机主减速器分扭传动系统中关于直齿轮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在Lundberg-Palmgren疲劳寿命理论(L-P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主动轮单齿疲劳寿命评估模型。该模型所需参数主要与轮齿啮合时的最大Hertz接触应力相关。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求解此应力,确定主动轮单齿在啮合区的各啮合界点,并推导啮合区上的载荷分布规律,得到基于载荷谱多工况作用下主动轮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并针对某直升机在单工况作用下的直齿轮给出疲劳寿命评估算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疲劳寿命估算值比试验值更加保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疲劳寿命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齿轮 疲劳寿命 lundberg-palmgren理论(l-p理论) HERTZ接触理论 载荷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变道概率条件下高速公路立交最小净距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崔洪军 贾俊波 +2 位作者 李霞 李霖 马新卫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84,共6页
为探究安全变道概率条件下高速公路立交最小净距,将相邻立交净间距分为向内侧变道段、标志识别段和向外侧变道段3部分。结合动力学和速度一致性原理,分析安全变道时的临界车头间距;运用概率论和交通流理论研究车辆变道概率组合特性。综... 为探究安全变道概率条件下高速公路立交最小净距,将相邻立交净间距分为向内侧变道段、标志识别段和向外侧变道段3部分。结合动力学和速度一致性原理,分析安全变道时的临界车头间距;运用概率论和交通流理论研究车辆变道概率组合特性。综合考虑车道数、服务交通量、设计速度和限制速度等条件,建立高速公路立交净距与安全变道概率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安全变道概率阈值为0.95时,一级服务水平下不同车道数和设计速度的高速公路立交最小安全净距分别为:1 800 m(2,3车道,100 km/h)、2 200 m(2,3车道,120 km/h)、2 350 m(4车道,120 km/h),安全变道概率随立交净距的增大而呈阶梯型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交最小净距 概率论 交通流理论 l-p模型 安全变道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