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对Pb^(2+)的电化学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莹 初红涛 张庆合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2-1229,共8页
室温下以硝酸钬为金属源,均苯三甲酸为有机配体,通过--步共混法制备出形貌均一的棒状稀土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Ho-MOF),在玻碳电极基底上,采用两步滴涂法制备Ho-MOF-NIP复合修饰电极,成功构建了用于检测Pb^(2+)的电化学传感器(Ho-MOF-NIP... 室温下以硝酸钬为金属源,均苯三甲酸为有机配体,通过--步共混法制备出形貌均一的棒状稀土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Ho-MOF),在玻碳电极基底上,采用两步滴涂法制备Ho-MOF-NIP复合修饰电极,成功构建了用于检测Pb^(2+)的电化学传感器(Ho-MOF-NIP/GCE)。采用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DPASV)研究了Pb^(2+)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对Pb2的检测灵敏度显著提升,在0.1~1 mmol.LI范围内,氧化峰电流值与Pb^(2+)的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7 pumol.L'(S/N=3),该方法可用于水样中Pb^(2+)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基金属有机框架 离子印迹技术 铅离子 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镓的电化学行为及稀土-荧光镓络合吸附波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南强 贺维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7-191,共5页
本文研究了荧光镓在pH 2~10底液中的伏安行为。证实其偶氮基首先还原为氢化偶氮,然后通过氢化偶氮的歧化反应或二电子还原生成相应的胺化物。荧光镓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Frumkin等温式。在pH 9.5的氨性底液中可获得稀土-荧光镓的络合... 本文研究了荧光镓在pH 2~10底液中的伏安行为。证实其偶氮基首先还原为氢化偶氮,然后通过氢化偶氮的歧化反应或二电子还原生成相应的胺化物。荧光镓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Frumkin等温式。在pH 9.5的氨性底液中可获得稀土-荧光镓的络合吸附波。对重稀土的检测限为1.0×10^(-8)mol/L。测定了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及发光材料BaFCl:Ho中钬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镓 稀土 伏安法 络合吸附波 络合物 电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和Tafel曲线对稀土掺杂Ti/SnO_2-Sb电极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冯玉杰 丁海洋 张文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8-280,284,共4页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稀土Dy、Nd、Eu及Gd掺杂Ti/SnO2-Sb电极,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研究了所制备电极降解有机物的性能.在500 mg/L苯酚溶液中进行了所制备电催化电极的循环伏安(CV)特性分析,研究发现4种稀土(Dy、Nd、Eu和Gd)掺杂电极中苯酚...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稀土Dy、Nd、Eu及Gd掺杂Ti/SnO2-Sb电极,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研究了所制备电极降解有机物的性能.在500 mg/L苯酚溶液中进行了所制备电催化电极的循环伏安(CV)特性分析,研究发现4种稀土(Dy、Nd、Eu和Gd)掺杂电极中苯酚在Nd掺杂Ti/SnO2-Sb(Ti/SnO2-Sb-Nd)电极上的直接氧化的峰电流最高,为4.46 mA/cm2.在0.5 mol/L的H2SO4溶液中进行了Tafel曲线测试,4种稀土掺杂Ti/SnO2-Sb电极的析氧电位分别为2.293、2.313、2.277、2.263 V(vs.Ag/AgCl).结果表明,所制备的4种稀土掺杂电极降解苯酚的性能与采用CV和Tafel曲线方法分析的结果一致,可以采用电化学方法评价电极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SnO2电极 循环伏安 Tafel曲线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对DNA作用的循环伏安法和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沈鹤柏 康玉专 +2 位作者 杨海峰 郁林 章宗穰 《电化学》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00-405,共6页
运用循环伏安法,紫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方法研究了Eu3+、Ce3+、Er3+、Sm3+、Tb3+、La3+、Nd3+等稀土金属离子与DNA(小牛胸腺)的相互作用.Ce3+与DNA作用后,Ce3+的CV曲线的峰电流密度明... 运用循环伏安法,紫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方法研究了Eu3+、Ce3+、Er3+、Sm3+、Tb3+、La3+、Nd3+等稀土金属离子与DNA(小牛胸腺)的相互作用.Ce3+与DNA作用后,Ce3+的CV曲线的峰电流密度明显降低,且氧化峰降低的程度大于还原峰;Ce3+的差示UV曲线呈减色效应,且在272nm处出现新峰;DNA的差示UV曲线呈增色效应;DNA的拉曼谱线中814cm-1处的峰消失,表明铈离子对DNA的磷酸二酯键具有切断作用.Eu3+和DNA作用后,Eu3+的CV曲线的峰电流密度仅略有减少,氧化峰和还原峰电流密度降低程度相近,且DNA的差示UV曲线呈减色效应.可能是Eu3+和DNA磷酸基之间的静电作用使碱基面进一步堆积所致.Er3+、Sm3+、Tb3+、La3+、Nd3+也都能与DNA发生作用,但是,与DNA作用的能力不同.其中Ce3+离子对DNA作用最强,且对DNA主链磷酸二酯键具有切断功能,Ce3+离子有可能成为催化水解切断DNA的“分子剪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稀土金属离子 铈离子 水解 切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探针Sm^(3+)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分子光谱及电化学表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蕾 李勋 +1 位作者 戚琦 罗国添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7,共4页
研究了稀土Sm3+ 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固体配合物合成方法 ,对其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Sm3+ 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羟基的氧和胺基或酰胺基的氮形成强烈的配位配合物。紫外光谱分析表明 ,Sm3+ 与BSA作用时直接与酪氨酸残基作用。在模拟生... 研究了稀土Sm3+ 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固体配合物合成方法 ,对其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Sm3+ 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羟基的氧和胺基或酰胺基的氮形成强烈的配位配合物。紫外光谱分析表明 ,Sm3+ 与BSA作用时直接与酪氨酸残基作用。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Sm3+ 与BSA的结合性质 ,荧光光谱分析表明Sm3+ 与BSA形成 2 5∶1的配合物 ,表观络合常数为lgK =11 0 0。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H条件对S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作用 分子光谱 电化学行为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掺杂对TiO_2薄膜结构和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牛微 毕孝国 +1 位作者 王刚 孙旭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8-111,共4页
以钛酸四丁酯和硝酸钐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m掺杂TiO2薄膜。Sm掺杂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2%,5%,10%和20%。采用XRD和TG-DTA表征了薄膜的结构和热重特性,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薄膜的电致变色... 以钛酸四丁酯和硝酸钐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m掺杂TiO2薄膜。Sm掺杂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2%,5%,10%和20%。采用XRD和TG-DTA表征了薄膜的结构和热重特性,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Sm掺杂使得TiO2薄膜具有更高的无定形程度。250℃热处理的Sm掺杂TiO2薄膜具有较高的电荷存储能力和循环可逆性。Sm掺杂量为5%时,薄膜的峰值电流最大,电荷存储能力最强,注入电荷密度为13.35mC/cm2,循环可逆性K值为0.92。Sm掺杂TiO2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光学透明度,透光率在70%~80%。适于用作电致变色器件的离子存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 TIO2薄膜 循环伏安 稀土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伏安行为及其稀土络合物极谱催化氢波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南强 陈建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89-494,共6页
在乙醇量小于5%的水溶液中,于pH1.5至4.5,4.2至9.5分别得到槲皮素的两个还原波,均为羰基两电子还原.前者为其分子的强吸附波,后者为一价阴离子的波.在pH6.1附近的醋酸盐缓冲底液中,可获得槲皮素与Tb(Ⅲ)、Dy(Ⅲ)、Ho... 在乙醇量小于5%的水溶液中,于pH1.5至4.5,4.2至9.5分别得到槲皮素的两个还原波,均为羰基两电子还原.前者为其分子的强吸附波,后者为一价阴离子的波.在pH6.1附近的醋酸盐缓冲底液中,可获得槲皮素与Tb(Ⅲ)、Dy(Ⅲ)、Ho(Ⅲ)、Er(Ⅲ)、Tm(Ⅲ)、Yb(Ⅲ)、Lu(Ⅲ)和Y(Ⅲ)等重稀土离子络合物的双重表面催化氢波.络合物被诱导吸附,组成为(REL2)L吸.Sc(Ⅲ)与槲皮素形成单一表面催化氢波,其组成为(ScL)L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伏安法 稀土金属 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夫碱稀土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1 位作者 杨声 朱元成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73-880,共8页
以糠醛和对氨基苯磺酸反应合成席夫碱配体,与稀土离子配位制得相应的稀土配合物,并运用光谱法研究配合物与DNA之间的作用机制,为新型抗癌药物的设计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性质进行表征测试,确定其化学组成... 以糠醛和对氨基苯磺酸反应合成席夫碱配体,与稀土离子配位制得相应的稀土配合物,并运用光谱法研究配合物与DNA之间的作用机制,为新型抗癌药物的设计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性质进行表征测试,确定其化学组成为REL(OH),RE为La^(3+)、Nd^(3+)、Eu^(3+),L为去质子形式的希夫碱配体。此外,运用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REL(OH)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方式。配合物在加入DNA后,特征吸收峰强度发生明显的减色效应,但峰位红移不明显。配合物能够猝灭中性红-DNA体系的荧光。Fe(CN)_6^(3-)/^(4-)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在配合物加入后减小,式量电位有正移趋势,表明配合物、Fe(CN)_6^(3-)/^(4-)与DNA的作用存在竞争。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席夫碱稀土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均属于嵌插,且含有不同稀土离子的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强弱不同,作用大小次序为Eu配合物>La配合物>Nd配合物>席夫碱,这可能与DNA和配合物中的稀土离子所发生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稀土 DNA 循环伏安法 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m(富铈稀土)薄膜电极在KOH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文魁 杨晓光 +2 位作者 王云刚 余厉阳 马淳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9-572,共4页
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Pd/Mm(Mischmetal)混合稀土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AFM及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谱等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Pd/Mm稀土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其在KOH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Pd/Mm薄膜表面的Pd层由纳米级的孤岛... 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Pd/Mm(Mischmetal)混合稀土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AFM及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谱等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Pd/Mm稀土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其在KOH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Pd/Mm薄膜表面的Pd层由纳米级的孤岛状颗粒构成,颗粒大小为100~200nm.循环伏安法研究表明,氢的电化学氧化和还原均通过表面Pd金属层进行.Pd/Mm稀土薄膜电极的交流阻抗图由两个容抗弧组成,低频区的容抗弧对应氢在电极中的固态扩散过程,而高频段的容抗弧对应氢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其中氢在薄膜电极内部的扩散是速率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m 富铈稀土 薄膜电极 KOH溶液 电化学行为 循环伏安 交流阻抗 稀土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丁和稀土-芦丁络合物伏安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南强 王荣晖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38-445,共8页
在乙醇量小于5%的水溶液中,于pH2.0~5.2和5.0~10.0分别得到芦丁的两个还原波。前者为芦丁分子的吸附波,后者为其一价阴离子的还原波,均为羰基的两电子还原过程。在pH8的氨性底液中,稀土离子和芦丁形成非电活... 在乙醇量小于5%的水溶液中,于pH2.0~5.2和5.0~10.0分别得到芦丁的两个还原波。前者为芦丁分子的吸附波,后者为其一价阴离子的还原波,均为羰基的两电子还原过程。在pH8的氨性底液中,稀土离子和芦丁形成非电活性络合物,使芦丁还原波降低。在适宜条件下,可检测10^(-7)mol/L重稀土离子。测得络合物组成为RE(Ⅲ):Rutin=1:2。由稀土离子与桑色素、槲皮素和芦丁三种多羟基黄酮试剂络合物的伏安行为的不同,讨论了不同配位位置对络合物伏安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伏安法 络合物 芦丁-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茜素络合剂-乙二胺体系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南强 吕瑞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06-710,共5页
在pH 10.6的乙二胺底液中,可获得稀土-茜素络合剂的络合吸附波。可用于测定发光材料BaCl F:Gd中的钆含量。测得电活性络合物为RE(Ⅲ):ALC=1:2的单核络合物。
关键词 稀土 茜素络合物 单扫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和稀土的二乙基二硫代甲酸盐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
12
作者 曹学静 傅清红 +2 位作者 张恒彬 李树家 张广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4-98,共5页
研究了N,N-二乙基二硫代甲酸根(dtc)作配体的双核配位化合物[Mo(dtc)4][Ln(dtc)4](Ln=La,Pr,Nd,Sm,Eu,Gd,Tb,Dy,Ho和Er)的氧化还原性质及其在电极过程中的电化学特性.
关键词 电化学 稀土 二硫代甲酸盐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钐配合物[Et_4N][Sm(S_2CNEt_2)_4]的合成和表征
13
作者 王彩霞 黄启军 +3 位作者 刘晓勋 张恒彬 竺亚斌 孙春亭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17-119,共3页
用含水稀土钐氯化物SmCl_3·6H_2O和NaS_2CNEt_2·3H_2O反应,然后加入溴化四乙基铵,生成钐配合物[Et_4N][Sm(S_2CNEt_2)_4]黄色晶体。对该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固体反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氧化还原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 红外光谱 钐络合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丙酮稀土四苯基卟啉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恒彬 孙树清 +1 位作者 刘国发 李树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1830-1833,共4页
通过循环伏安测量研究了乙酰丙酮-5,10,15,20-四对氯苯基卟啉稀土配合物在二氯甲烷、水中的氧化还原性质,并同乙酰丙酮-5,10,15,20-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稀土配合物的性质作了比较。
关键词 乙酰丙酮 卟啉 络合物 电化学性质 稀土族
全文增补中
磁场凝固处理对铅锑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贺小红 唐有根 +1 位作者 陈美洁 杨习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04-1007,共4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电镜扫描观察Pb-Sb-Ce合金的微观组织形态,研究磁场作用下凝固处理对含Ce稀土的铅锑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循环伏安法研究磁场作用下凝固处理的Pb-Sb-Ce合金电极在1.285g/cm3硫酸溶液中和-1.4~1.8V(vs.Hg/Hg2SO4)电位范...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电镜扫描观察Pb-Sb-Ce合金的微观组织形态,研究磁场作用下凝固处理对含Ce稀土的铅锑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循环伏安法研究磁场作用下凝固处理的Pb-Sb-Ce合金电极在1.285g/cm3硫酸溶液中和-1.4~1.8V(vs.Hg/Hg2SO4)电位范围内的电化学特性,并应用阴极极化曲线研究上述合金在相同溶液中的析氢性能。结果表明,磁场作用下凝固处理Pb-Sb-Ce合金可以有效地消除宏观偏析,碎断枝晶,使晶粒细化,晶粒数目增加;提高合金的深循环性能,减缓了早期容量的衰减,降低电池工作时的析氢量,减少电解液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铅合金 循环伏安 阴极极化 磁场 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