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_(3)(VO_(4))_(2):xDy^(3+)黄色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辉霞 吴同华 +1 位作者 孙芳 贾相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37,共5页
以氧化锌和五氧化二钒为原料,氧化镝为掺杂离子,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的掺杂稀土镝的钒酸锌黄色荧光粉。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都保持了矾酸锌的结构,并且荧光粉的发射光是VO_(4)^(3+)基团和Dy所致。当激... 以氧化锌和五氧化二钒为原料,氧化镝为掺杂离子,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的掺杂稀土镝的钒酸锌黄色荧光粉。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都保持了矾酸锌的结构,并且荧光粉的发射光是VO_(4)^(3+)基团和Dy所致。当激发波长为350 nm时,其发射峰是位于510~595 nm的宽带状光谱,主峰位于563 nm处。研究了合成温度和Dy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合成温度为800℃和Dy掺杂摩尔分数为6%时,Dy^(3+)能很好地进入到矾酸锌的晶格中,减小了荧光材料光学带隙,增强了光的吸收性能。暗室环境下封装后的荧光粉LED芯片具有良好的黄色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镝 光学带隙 发光性能 黄色荧光粉 钒酸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Gd_(4)Ga_(2)O_(9):Dy^(3+)白光发射荧光粉及其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官春艳 郑启泾 +1 位作者 万正环 杨锦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88,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白光发射的Gd_(4)Ga_(2)O_(9):x%Dy^(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等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组分和光学性能进行研究...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白光发射的Gd_(4)Ga_(2)O_(9):x%Dy^(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等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组分和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了Dy^(3+)掺杂量对样品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Dy^(3+)掺杂的Gd_(4)Ga_(2)O_(9)单斜晶体和少量Ga_(2)O_(3)杂质相的混合物。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结果表明制备的Dy^(3+)掺杂Gd_(4)Ga_(2)O_(9)晶体是一种光学带隙为5.29 eV的直接带隙半导体。荧光检测结果表明Dy^(3+)掺杂Gd_(4)Ga_(2)O_(9)荧光粉可被属于Gd^(3+)激发带的275 nm紫外光有效激发,并在490 nm和575 nm附近分别发射出属于Dy^(3+)的^(4)F_(9/2)→^(6)H_(15/2)和^(4)F_(9/2)→^(6)H_(13/2)跃迁的蓝色和黄色的强烈光,证实在Gd_(4)Ga_(2)O_(9):Dy^(3+)样品中存在显著的由Gd^(3+)到Dy^(3+)的能量传递发光现象。同时,对其发光机制进行了讨论。样品的发光强度随着Dy^(3+)掺杂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影响着样品的发光颜色,Dy^(3+)掺杂量为1.5%和2%时制备的荧光粉可在紫外光激发下分别发射出CIE色坐标为(0.3362,0.3512)和(0.3381,0.3523)、相关色温为5340 K和5263 K的白色光。研究结果表明Gd_(4)Ga_(2)O_(9):Dy^(3+)是一种潜在的紫外光激发白光发射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_(4)Ga_(2)o_(9) Dy^(3+)掺杂 白光发射 荧光性能 能量传递 直接带隙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Al_(2)O_(4):Mn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3
作者 吕莉 刘琳 +2 位作者 韩梅杏 杨慧君 刘会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3-1121,共9页
以共沉淀法与煅烧法联用,成功制备了一系列ZnAl_(2)O_(4):xMn样品。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研究了样品的形貌和物相特征,结果表明尖晶石结构的ZnAl_(2)O_(4)中[AlO_(6)]的八面体位可以有效被Mn^(4+)替代。通过荧光激发和发射... 以共沉淀法与煅烧法联用,成功制备了一系列ZnAl_(2)O_(4):xMn样品。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研究了样品的形貌和物相特征,结果表明尖晶石结构的ZnAl_(2)O_(4)中[AlO_(6)]的八面体位可以有效被Mn^(4+)替代。通过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了样品的发光性能,发现Mn^(4+)在ZnAl_(2)O_(4)体系中掺杂可以显示出明亮的红色发光(发射峰值位于680 nm处)。比较不同Mn^(4+)浓度(Mn与Al的物质的量之比)掺杂样品的发光强度时发现,Mn4+最佳掺杂浓度为0.06%。通过德克斯特公式分析了发光强度与浓度关系,探究浓度猝灭机制,结果表明最邻近离子之间能量传递造成Mn4+浓度猝灭的发生。为了提高Mn4+的发光强度,选择了7种金属离子(Li^(+)、Na^(+)、K^(+)、Ca^(2+)、Sr^(2+)、Sn^(2+)和Ga^(3+))与Mn^(4+)共掺杂进入ZnAl_(2)O_(4)基质中,其中效果较突出的为Li^(+)和Ga^(3+),其共掺杂使Mn^(4+)发光强度分别增强0.6倍和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煅烧 ZnAl_(2)o_(4):Mn 红光发射 共掺杂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黄色长余辉材料γ-SrGa_(2)O_(4):Bi^(3+)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王亚杰 王忠志 王育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42-1551,共10页
长余辉材料中的深陷阱具有优异的能量存储和释放性能,因此在光学信息存储方面有很大应用优势。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新型黄色长余辉材料γ⁃SrGa_(2)O_(4)∶Bi^(3+),其发射光谱是以565 nm为中心、范围为400~800 nm的宽带发射,该发射... 长余辉材料中的深陷阱具有优异的能量存储和释放性能,因此在光学信息存储方面有很大应用优势。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新型黄色长余辉材料γ⁃SrGa_(2)O_(4)∶Bi^(3+),其发射光谱是以565 nm为中心、范围为400~800 nm的宽带发射,该发射归属于Bi^(3+)离子的3P_(1)→1S_(0)跃迁。在紫外灯照射后,观察到γ⁃SrGa_(2)O_(4)∶Bi^(3+)样品明亮的黄色长余辉发光。通过热释光谱分析可知γ⁃SrGa_(2)O_(4)∶Bi^(3+)中主要有三种陷阱,其深度分别为0.678,0.838,0.978 eV。深度为0.678 eV的浅陷阱是该材料产生长余辉现象的主要原因,而深度为0.838 eV的深陷阱对应的热释峰强度在12 h后仅下降18.6%,这说明深陷阱中电子释放缓慢。基于材料的深陷阱性能,设计了字母图案并对其进行光学信息存储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在信息存储方面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存储 γ-SrGa_(2)o_(4)∶Bi^(3+) 黄色长余辉 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Al_(2)O_(4)/CaAl_(12)O_(19)∶Mn^(4+)荧光粉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林贵 罗琦 +2 位作者 陈茜 刘燕婷 蒙丽丽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6-544,共9页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xZnAl_(2)O_(4)/CaAl_(12)O_(19)∶Mn^(4+)(xZAO/CAO∶Mn^(4+))混合相红光荧光粉,研究了ZnAl_(2)O_(4)掺杂对CaAl_(12)O_(19)∶Mn^(4+)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表明,在1723 K下煅烧6 ...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xZnAl_(2)O_(4)/CaAl_(12)O_(19)∶Mn^(4+)(xZAO/CAO∶Mn^(4+))混合相红光荧光粉,研究了ZnAl_(2)O_(4)掺杂对CaAl_(12)O_(19)∶Mn^(4+)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表明,在1723 K下煅烧6 h成功合成了xZAO/CAO∶Mn^(4+)混合相荧光粉,随着ZnAl_(2)O_(4)掺杂量的增加依然保持两相共存。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当x=1时,ZAO/CAO∶Mn^(4+)具有最大的荧光强度,其值比CaAl_(12)O_(19)∶Mn^(4+)的荧光强度提高了203%。相对于CaAl_(12)O_(19)∶Mn^(4+)荧光粉,ZAO/CAO∶Mn^(4+)荧光粉具有更长的荧光寿命,其内量子效率提高了211%。在298~418 K温度范围内,ZAO/CAO∶Mn^(4+)荧光粉的绝对灵敏度(S_(a))为4.32×10^(-3) K^(-1);在418 K时,最大相对灵敏度(S_(r))为3.65×10^(-3) K^(-1)。该荧光粉在光学测温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光学测温 发光性能 Mn^(4+) ZnAl_(2)o_(4)/CaAl_(12)o_(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8 nm/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CaSc_(2)O_(4):Er,Nd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崔文豪 彭亚茹 +2 位作者 李静 黄宇欣 陈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9-297,共9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CaSc_(2)O_(4):Er^(3+),Nd^(3+)纳米晶。随着Nd^(3+)浓度和激发波长的变化,详细研究了CaSc_(2)O_(4):Er^(3+),Nd^(3+)氧化物在可见光和近红外(NIR)区域的发光特性。在808 nm激发下,Er^(3+)离子的发光强度随着Nd^(...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CaSc_(2)O_(4):Er^(3+),Nd^(3+)纳米晶。随着Nd^(3+)浓度和激发波长的变化,详细研究了CaSc_(2)O_(4):Er^(3+),Nd^(3+)氧化物在可见光和近红外(NIR)区域的发光特性。在808 nm激发下,Er^(3+)离子的发光强度随着Nd^(3+)离子浓度的增加出现增强。相对的红色强度也有轻微的增强。在980 nm激发下,Nd^(3+)离子几乎不吸收980 nm的光子,只有Er^(3+)离子的吸收和发射被发现。相对的红色强度没有变化。此外,在近红外光谱中,只观察到Er^(3+)离子的发射,这与可见光光谱一致。详细的研究揭示了新型CaSc_(2)O_(4):Er^(3+),Nd^(3+)纳米晶在808 nm和980 nm近红外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UCL)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Nd^(3+)离子 Er^(3+)离子 CaSc_(2)o_(4)纳米晶 近红外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Ga_(2)O_(4)∶Cr^(3+),Al^(3+)近红外发光长余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7
作者 孙雪峰 赵天骐 +3 位作者 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杨倩婷 杨通胜 茹鲜古丽·艾外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7-101,107,共6页
利用乙二醇辅助共沉淀法,制备了小尺寸近红外发光Al^(3+)共掺杂镓酸镁(MgGa_(2)O_(4))∶0.3%Cr^(3+)(MGO∶0.3%Cr^(3+),Al^(3+))长余辉发光纳米粒子(PLNP),考察了Al^(3+)掺杂对MGO∶0.3%Cr^(3+)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乙二醇辅助共沉淀法,制备了小尺寸近红外发光Al^(3+)共掺杂镓酸镁(MgGa_(2)O_(4))∶0.3%Cr^(3+)(MGO∶0.3%Cr^(3+),Al^(3+))长余辉发光纳米粒子(PLNP),考察了Al^(3+)掺杂对MGO∶0.3%Cr^(3+)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3+)掺杂对MGO∶0.3%Cr^(3+)的晶体结构无影响,但能提高MGO∶0.3%Cr^(3+)的发光强度。当Al^(3+)掺杂量为0.4%(摩尔分数)时,MGO∶0.3%Cr^(3+),0.4%Al^(3+)(Al^(3+)、Cr^(3+)相对于Ga^(3+)的物质的量比,摩尔分数)PLNP发光强度最强,余辉平均发光寿命从46.98s(MGO∶0.3%Cr^(3+))增大至78.75s(MGO∶0.3%Cr^(3+),0.4%Al^(3+)),平均粒径为(6.53±1.79)nm。本研究为制备小尺寸和高发光强度的PLNP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此外,高发光强度和长余辉寿命的MGO∶0.3%Cr^(3+),0.4%Al^(3+) PLNP为光学传感、成像和治疗等提供了材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3+)共掺杂 共沉淀法 小尺寸 长余辉发光纳米粒子 镓酸镁(MgGa_(2)o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