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酰胺的三齿羧酸Zn(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1
作者 赵红昆 王倩 +3 位作者 王修光 杨翰文 郑朝阳 李来仪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2,31,共5页
为了探究含酰胺的羧酸配体Zn(Ⅱ)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以3,3′,3″-[1,3,5-苯三基三(羰基亚氨基)]三苯甲酸(H3BTCTB)、六水合硝酸锌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金属配合物{[Zn6(μ_(3)-OH)_(2)(BTCTB)_(4)]... 为了探究含酰胺的羧酸配体Zn(Ⅱ)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以3,3′,3″-[1,3,5-苯三基三(羰基亚氨基)]三苯甲酸(H3BTCTB)、六水合硝酸锌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金属配合物{[Zn6(μ_(3)-OH)_(2)(BTCTB)_(4)]·3DMF}_(n),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和荧光光谱法探究其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①Zn(Ⅱ)离子以五配位的配位模式使配合物呈现扭曲的四面体构型,形成具有μ_(3)-OH桥连的[Zn_(3)(COO)_(6)]次级结构单元的(3,6)-连接的二维双层结构,之后通过π…π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②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配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可作为良好的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羧酸配体 Zn()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N,N′-二(亚水杨基)-1,2-乙二胺]Pt(Ⅱ)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欣 孟烜宇 +2 位作者 李明霞 潘清江 张红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39-1242,共4页
化合物[N,N′-二(亚水杨基)-1,2-乙二胺]Pt(Ⅱ)(1)在OLED材料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我们利用密度泛函(DFT/Lanl2dz)方法计算了它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计算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最低能吸收和三态磷光发射均来自... 化合物[N,N′-二(亚水杨基)-1,2-乙二胺]Pt(Ⅱ)(1)在OLED材料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我们利用密度泛函(DFT/Lanl2dz)方法计算了它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计算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最低能吸收和三态磷光发射均来自于[L(Phenoxide lone pair)→π*(imine)](LLCT:ligand-to-ligand charge transfer)和[Pt(5d)→π*(Schiff base)](MLCT:metal-to-ligand charge transfer)的混合电荷跃迁.另外,计算得到了该配合物在气态中的激发态几何结构.通过在不同的溶液中计算吸收和发射光谱,发现该化合物没有明显的溶剂化显色效应,说明溶液极性对光谱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pt()配合物 电荷转移 激发态 从头算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吡啶Pt(Ⅱ)配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欣 潘清江 +2 位作者 李明霞 张红星 唐敖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0-903,共4页
为了探究取代基对三联吡啶Pt(Ⅱ)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影响,采用MP2和CIS方法分别对配合物[Pt(trpy)C≡CC6H4R]+[trpy=2,2′,6′,2″-Terpyridine;R=NO2(1),Cl(2),H(3),CH3(4)]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通过TDDFT/B3LYP方法得到... 为了探究取代基对三联吡啶Pt(Ⅱ)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影响,采用MP2和CIS方法分别对配合物[Pt(trpy)C≡CC6H4R]+[trpy=2,2′,6′,2″-Terpyridine;R=NO2(1),Cl(2),H(3),CH3(4)]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通过TDDFT/B3LYP方法得到了这些化合物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磷光发射光谱以及它们的跃迁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NO2的强吸引作用以及在C≡CC6H4NO2部分可能存在的电子共振结构,化合物1的最低发射可以指认为Pt—C≡C→trpy(3MLCT/3LLCT)的跃迁,并且还有很大的一部分来自于π→π*(C6H4NO2)跃迁的贡献,而化合物3和化合物4由于含有给电子基团,因此其最低发射仅仅是来自于3MLCT/3LLCT的跃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取代基为吸电子基团时都能有类似的π→π*跃迁性质.对于化合物2,Cl是仅次于NO2的吸电子取代基,但是由于缺少电子共振的贡献,它的跃迁性质却与化合物3和4相同.另外,激发态几何相对于基态几何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与实验上所观察到的较小斯托克斯频移现象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吡啶pt()配合物 电荷转移 激发态 从头算 含时密度泛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不同二硫醇盐的Pt(Ⅱ)吡啶-三嗪配合物的二阶NLO性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岷 李作盛 +1 位作者 张元 王璐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1-335,共5页
采用量子化学DFT B3LYP/LanL2DZ+6-31G*方法,研究不同二硫醇盐的Pt(Ⅱ)吡啶-三嗪配合物的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配位原子间的距离与S C共轭链长度密切相关;在4种配合物中,吡啶和三嗪部分表现出给电子特性,二硫醇盐... 采用量子化学DFT B3LYP/LanL2DZ+6-31G*方法,研究不同二硫醇盐的Pt(Ⅱ)吡啶-三嗪配合物的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配位原子间的距离与S C共轭链长度密切相关;在4种配合物中,吡啶和三嗪部分表现出给电子特性,二硫醇盐部分具有吸电子作用;金属Pt(Ⅱ)可作为给电子的共轭桥,4种配合物的偶极矩μ和极化率α成正比.NLO效应研究表明,4种配合物均具有较大的βtot值,可以作为潜在的NLO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配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DFT) 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环素-Pt(Ⅱ)与DNA作用的吸收光谱及电化学研究
5
作者 文美琼 高云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7-519,共3页
The interaction of tetracyline-Pt(Ⅱ)complex with DNA was studied.The studies on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electrochemistry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tetracyline with DNA is not obvious.After tetracycline interac... The interaction of tetracyline-Pt(Ⅱ)complex with DNA was studied.The studies on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electrochemistry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tetracyline with DNA is not obvious.After tetracycline interact with Pt(Ⅱ)to form complex,the complex can interact with calf thymus DNA by way of intercalation.And the formation of tetracyline-Pt(Ⅱ)complex could be affected by the pH value of the sul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 四环素(TC) 配合物 DNA 嵌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二叔丁基苯基膦)二卤化Pt(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测试 被引量:2
6
作者 巨少英 李雪 +4 位作者 高安丽 姜婧 余娟 陈力 刘伟平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2-66,共5页
采用铂替代钯合成了以二叔丁基苯基膦[(t-Bu)_(2)PPh]和卤素(Cl、Br)为配体的Pt(Ⅱ)配合物。以氯化铂(PtCl_(2))和溴化铂(PtBr_(2))为起始原料,二甲亚砜(DMSO)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与二叔丁基苯基膦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表明,Pt[(t-... 采用铂替代钯合成了以二叔丁基苯基膦[(t-Bu)_(2)PPh]和卤素(Cl、Br)为配体的Pt(Ⅱ)配合物。以氯化铂(PtCl_(2))和溴化铂(PtBr_(2))为起始原料,二甲亚砜(DMSO)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与二叔丁基苯基膦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表明,Pt[(t-Bu)_(2)PPh]_(2)Cl_(2)产率为96.9%,Pt[(t-Bu)_(2)PPh]_(2)Br_(2)产率为94.1%,2种化合物的纯度均大于99%。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NMR)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XRD)分析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显示,配合物均为trans-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配合物,Pt(Ⅱ)处于配位平面的中心,分别与2个Cl或者Br和P键合,形成4配位的平面四边形的结构,2个卤素原子和膦配体处于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pt()配合物 二叔丁基苯基膦 偶联反应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共轭炔基的发光Pt(Ⅱ)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舒鑫 周欣 +3 位作者 潘清江 李明霞 张红星 孙家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71-976,共6页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DFT)和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研究了一系列配合物Pt(ppy)(C≡C)nPh(ppy=6-phenyl-2,2′-bipyridinen=1~6)的基态和激发态的电子结构和发射光谱。计算揭示,当(C≡C)n链长n=1~3时,配合物1~3的磷光发射被指认为是3[...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DFT)和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研究了一系列配合物Pt(ppy)(C≡C)nPh(ppy=6-phenyl-2,2′-bipyridinen=1~6)的基态和激发态的电子结构和发射光谱。计算揭示,当(C≡C)n链长n=1~3时,配合物1~3的磷光发射被指认为是3[π*(ppy)→Pt(5d),π((C≡C)nPh)](3LMCT/3LLCT)的混合电荷跃迁。而当n=4~6时,配合物4~6的磷光发射主要是来自于(C≡C)nPh配体内部3ππ*跃迁(3ILCT)和少部分的3LLCT微扰跃迁。通过分析前线轨道成份,可以预测当炔基链长n趋于∞时,电荷跃迁将完全发生在炔基链的π轨道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金属pt()配合物 激发态 发光 密度泛函 含时密度泛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吡啶及其Pt(Ⅱ)配合物与i-motif 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慧青 任雳君 魏春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3-1047,共5页
本文通过荧光滴定、紫外可见吸收滴定、紫外熔点实验以及CD光谱研究了三联吡啶衍生物L1-L3及其Pt(Ⅱ)配合物1-3和人端粒i-motif 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体和配合物均能与i-motif DNA相互作用,结合常数约为105M-1,而且配合物的亲和... 本文通过荧光滴定、紫外可见吸收滴定、紫外熔点实验以及CD光谱研究了三联吡啶衍生物L1-L3及其Pt(Ⅱ)配合物1-3和人端粒i-motif 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体和配合物均能与i-motif DNA相互作用,结合常数约为105M-1,而且配合物的亲和作用强于配体。配合物的结合导致i-motif DNA的熔点温度降低并对其构象产生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OTIF 光谱 三联吡啶 pt()配合物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3-吡啶基)-1H-吡唑-苯羧酸的三种镉(Ⅱ)配合物晶体结构、荧光表征和Hirshfeld表面分析
9
作者 张力杨 杨冬冬 +2 位作者 李宁 杨元宇 马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43-1952,共10页
基于2⁃(3⁃吡啶基)⁃1H⁃吡唑-苯羧酸(Hppb)配体,成功合成3种溴离子参与配位的不同Cd(Ⅱ)配合物[Cd(Hppb)_(2)Br_(2)](1)、[Cd_(2)(ppb)_(2)Br_(2)](2)和[Cd(Hppb)Br_(2)]n(3),并确定了其结构特征。在3种配合物中,Cd(Ⅱ)离子、配体、溴离... 基于2⁃(3⁃吡啶基)⁃1H⁃吡唑-苯羧酸(Hppb)配体,成功合成3种溴离子参与配位的不同Cd(Ⅱ)配合物[Cd(Hppb)_(2)Br_(2)](1)、[Cd_(2)(ppb)_(2)Br_(2)](2)和[Cd(Hppb)Br_(2)]n(3),并确定了其结构特征。在3种配合物中,Cd(Ⅱ)离子、配体、溴离子的比例分别为1∶2∶2、1∶1∶1、1∶1∶2,最终得到单核(0D)、双核(0D)、一维骨架的不同结构。配合物1中的Cd(Ⅱ)配位环境为轻微扭曲的八面体几何结构,而配合物2和3的中心离子则显示出扭曲的四方锥几何结构。3个配合物的ppb-或Hppb配体的连接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在配合物1中,2个Hppb配体为μ_(1)⁃κN,N'配位模式。而在配合物2中,2个ppb-配体为μ_(2)⁃κN,N'∶κO配位模式,并且作为2个μ1,1桥连接2个Cd(Ⅱ)离子形成双核结构单元,2个Cd离子之间的距离为0.4091(4)nm。在3中,中性Hppb配体为μ_(2)⁃κN,N'∶κO配位模式,并通过μ1,6桥连接Cd(Ⅱ)离子,沿b轴形成一维无限延长的链。利用Hirshfeld表面分析和二维指纹图对这3种配合物进行了研究。此外,配合物1~3的光致发光特性表明,配位阴离子Br-对Cd(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吡啶基)⁃1H⁃吡唑-苯羧酸 Cd()配合物 发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发光铂(Ⅱ)配合物对硝基芳烃的高效发光检测
10
作者 操青松 曾欣 +7 位作者 王晓理 刘佳铭 闫国胜 王光辉 张宇豪 狄玲 邢杨 凌江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73,共10页
合成了一例三苯胺基团修饰的铂(Ⅱ)配合物PtppyTPA,并详细地表征了其结构及光物理性质。研究表明,三苯胺基团可有效激活PtppyTPA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能,使其在含水量为50%的乙腈中呈现显著的发光增强。以AIE活性的PtppyTPA为发光探针... 合成了一例三苯胺基团修饰的铂(Ⅱ)配合物PtppyTPA,并详细地表征了其结构及光物理性质。研究表明,三苯胺基团可有效激活PtppyTPA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能,使其在含水量为50%的乙腈中呈现显著的发光增强。以AIE活性的PtppyTPA为发光探针实现了对4种硝基芳烃包括硝苯地平(Nifedipine,NFD)、5-氯-2-硝基三氟甲苯(5-chloro-2-nitrotrifluorotoluene,ClNTFT)、4-溴-1-氟-2-硝基苯(4-bromo-1-fluoro-2-nitrobenzene,BrFNBz)及3-硝基三氟甲苯(3-nitrotrifluorotoluene, NTFT)的发光检测,利用Stern-Volmer方程拟合检测数据并计算了检测效率及检测限。PtppyTPA对上述硝基芳烃的检测效率分别为11.12,0.27,0.25,0.21 L/mmol;检测限分别为7.1,291.0,314.3,374.2μmol/L。PtppyTPA对NFD具有最高的检测效率和最低的检测限。前线轨道能级及光谱交叠实验表明,PtppyTPA对NFD、ClNTFT、BrFNBz及NTFT的检测机理为电子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配合物 聚集诱导发光 硝苯地平 发光猝灭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维Ni(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对水中Fe^(3+)、CrO_(4)^(2-)与Cr_(2)O_(7)^(2-)的检测
11
作者 安航宜 黄艳嬉 +3 位作者 王爱荣 王晓丽 李家明 史忠丰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9-1607,共9页
本文以3,5-吡啶二甲酸(简称3,5-H_(2)pdc)、1,4-双(1-咪唑基)苯(简称bib)及Ni(NO_(3))_(2)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出了一种新型Ni(Ⅱ)配位聚合物[Ni(pdc)(bib)(H_(2)O)]_(n)(简称Ni-CP),并对其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 本文以3,5-吡啶二甲酸(简称3,5-H_(2)pdc)、1,4-双(1-咪唑基)苯(简称bib)及Ni(NO_(3))_(2)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出了一种新型Ni(Ⅱ)配位聚合物[Ni(pdc)(bib)(H_(2)O)]_(n)(简称Ni-CP),并对其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红外光谱、荧光性能等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Ni-CP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其不对称单元包含1个Ni(Ⅱ)、2个1/2的bib配体、1个完全去质子化的3,5-pdc^(2-)配体和1个配位水分子。中心Ni(Ⅱ)采用六配位的方式形成NiO_(3)N_(3)的不规则八面体。bib配体和3,5-pdc^(2-)配体分别通过双齿配位模式μ_(2)-η^(1)∶η^(1)桥联和三齿配位模式μ_(3)-η^(1)∶η^(1)∶η^(1)桥联Ni(Ⅱ)形成三维金属有机框架。从拓扑的角度来看,其二维框架结构可以简化为3-连接的Schlafli符号为(4·8~2)拓扑结构。假如将3,5-pdc^(2-)配体和Ni(Ⅱ)作为节点,bib配体视为连接器,三维结构可以简化为3,5-连接双节点的(4·6·8)(4·6~2·8~7)拓扑结构,孔隙率为17.4%。Ni-CP能够选择性检测出Fe^(3+)、CrO_(4)^(2-)与Cr_(2)O_(7)^(2-),其检测限分别为4.275×10^(-5)、2.681×10^(-5)和2.681×10^(-5)mol/L,有较高的猝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配合物 溶剂热法 晶体结构 拓扑结构 荧光性质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rdination equilibrium between cyclometalated Pt(Ⅱ)complexs[Pt(κ^(3)-N^C^N′)(CNXyl)]Cl and[Pt(κ^(2)-N^C^N′)(CNXyl)Cl]
12
作者 ZHANG Huahong ZHAO Yang +2 位作者 NING Rui WU Shuixing ZHANG Xiaopeng 《无机化学学报》 2025年第9期1840-1850,共11页
Reaction of the non-substituted/substituted unsymmetric pinene-derived complex[Pt(N^C^N')Cl]with the aryl isocyanide 2,6-dimethylphenyl isocyanide(CNXyl)afforded a mixture of two isomeric species:the ionic complex... Reaction of the non-substituted/substituted unsymmetric pinene-derived complex[Pt(N^C^N')Cl]with the aryl isocyanide 2,6-dimethylphenyl isocyanide(CNXyl)afforded a mixture of two isomeric species:the ionic complex[Pt(κ^(3)-N^C^N')(CNXyl)]Cl([A]Cl)and the molecular complex[Pt(κ^(2)-N^C^N')(CNXyl)Cl](B).Isomer B was almost the dominating product.The structures of the isomer B derivatives bearing-CF_(3)and-Cl substituents on the pyridine ring of the pinene moiety(5B and 7B,respectively)have been confirm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revealing a slightly distorted square planar geometry with trans-N_(N^C^N'),CNR configuration(The terminal N atom of theκ^(2)-N^C^N'ligand is trans to the isocyanide ligand CNXyl.).Isomer B is thermodynamically more stable,as confirmed by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CCDC:2416415,5B;2416414,7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rdination equilibrium cyclometalated pt()complex isocyanide pinene grou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氧乙酸及咪唑构筑的锌(Ⅱ)和铜(Ⅱ)配合物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伟琦 封霞 +1 位作者 冯云龙 温一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3-879,共7页
通过水热的方法合成得到2个由萘氧乙酸及咪唑配体构筑的配合物Zn(2-naph)2(imi)2(1)和2Cu(2-naph)2(imi)2(H2O)·Cu(2-naph)2(imi)2(H2O)(2)(2-naph=2-naphthoxyacetate,imi=imidazole),它们的结构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红外光谱和元... 通过水热的方法合成得到2个由萘氧乙酸及咪唑配体构筑的配合物Zn(2-naph)2(imi)2(1)和2Cu(2-naph)2(imi)2(H2O)·Cu(2-naph)2(imi)2(H2O)(2)(2-naph=2-naphthoxyacetate,imi=imidazole),它们的结构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得到确定。在配合物1中,锌原子与来自不同2-萘氧乙酸配体中的2个羧酸氧原子和不同的咪唑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形成了变形的四面体的几何构型。单个分子通过N-H…O氢键连接形成了一维链,然后在C-H…π弱作用下形成了三维结构。配合物2有2个独立的铜中心,它们有几乎相同的配位环境。每个铜中心都是变形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来自不同的2-萘氧乙酸配体中的2个羧酸氧原子和不同的咪唑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形成了一个相对规则的四方锥赤道平面,配位水分子位于平面上方。配合物2的分子通过N-H…O和O-H…O氢键连接形成了二维结构。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和固体荧光性质在本文中也得到了研究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配合物 铜()配合物 2-萘氧乙酸 咪唑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Salamo型四肟配体构筑的锌(Ⅱ)配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玉华 郝静 +2 位作者 董银娟 王刚 董文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0-1292,共13页
通过二水乙酸锌(Ⅱ)和双Salamo型四肟配体6,6′-二乙氧基-双(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四酚(H4L)的配位反应,合成了2种锌(Ⅱ)配合物即:[Zn_3(L)(OAc)2(H_2O)](1)和[Zn3(L)(OAc)2(H2O)]·[Zn3(L)(OAc)2(CH_3OH)(H_2O)]·3CH_3... 通过二水乙酸锌(Ⅱ)和双Salamo型四肟配体6,6′-二乙氧基-双(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四酚(H4L)的配位反应,合成了2种锌(Ⅱ)配合物即:[Zn_3(L)(OAc)2(H_2O)](1)和[Zn3(L)(OAc)2(H2O)]·[Zn3(L)(OAc)2(CH_3OH)(H_2O)]·3CH_3OH·H_2O(2)。该类配合物含有2个Salamo型L4-配体和3个锌(Ⅱ)离子,其中2个锌(Ⅱ)原子位于Salamo型螯合单元的N2O2空腔内。[Zn(L)]螯合物中桥联的酚氧原子进一步和中心的锌(Ⅱ)原子配位。这类结构能通过2个桥联的乙酸根配体稳定,从而使配合物1和2达到电荷平衡。配合物有2种不同的几何构型即扭曲的三角双锥和四方锥(配合物1)或三角双锥和八面体(配合物2)。另外,配合物1和2在激发波长为340和337 nm时能发出强的绿光,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31和53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Salamo型四肟配体 锌()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网状Pb(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龙 吴亚盘 +2 位作者 付峰 魏清渤 刘启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87-2290,共4页
利用4-吡啶-3-苯甲酸(4,3-pybz)和醋酸铅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金属配合物[Pb(4,3-pybz)2]n(1),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为正交晶系,Pccn空间群,a=1.07074(7)nm,b=2.13803(13)nm,c=... 利用4-吡啶-3-苯甲酸(4,3-pybz)和醋酸铅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金属配合物[Pb(4,3-pybz)2]n(1),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为正交晶系,Pccn空间群,a=1.07074(7)nm,b=2.13803(13)nm,c=0.865 65(5)nm,V=1.981 7(2)nm3,Z=4,Dc=2.023 Mg.m-3,F(000)=1 152,GOF=1.050,μ=8.549 mm-1,残差因子R1=0.013 9,wR2=0.032 4。该配合物展现了一个具有(4,4)拓扑二维波浪状网络结构,进而通过弱的π-π相互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体系。此外,室温下配合物1展现了弱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配合物 4-吡啶-3-苯甲酸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三核钴(Ⅱ)Salamo型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溶剂效应和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莉 康全鹏 +3 位作者 郝静 张阳 白杨 董文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5-533,共9页
通过四水乙酸钴(Ⅱ)和Salamo型双肟配体4,4′-二硝基-2,2′-(1,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2L)在不同溶剂中的配位反应,合成了2种不同溶剂参与配位的三核钴(Ⅱ)配合物,即[Co_3L(OAc)_2(CH_3CH_2OH)_2]·2CH_3CH_2OH·2CHCl_3(1... 通过四水乙酸钴(Ⅱ)和Salamo型双肟配体4,4′-二硝基-2,2′-(1,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2L)在不同溶剂中的配位反应,合成了2种不同溶剂参与配位的三核钴(Ⅱ)配合物,即[Co_3L(OAc)_2(CH_3CH_2OH)_2]·2CH_3CH_2OH·2CHCl_3(1)和[Co_3L(OAc)_2(C_3H_7OH)_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了性质表征。在配合物1和2中,存在2个配体单元(提供N_2O_2配位原子),2个乙酸根离子,2个配位的乙醇或正丙醇分子。虽然2个配合物是在不同溶剂中合成的,但配合物中的钴(Ⅱ)离子均采用稍微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结果表明,溶剂效应在配合物的配位环境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另外,配合物1和2在激发波长为450 nm时能表现出强烈的光致发光,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68和56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amo型双肟配体 钴()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取代大环多胺铜(Ⅱ)-铂(Ⅱ)异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俊 吴子怡 +3 位作者 贾默 李一志 王晓勇 郭子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69-1674,共6页
本文以1-[N-2′-(2″-吡啶基)乙基]甲氨酰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为配体合成了一种铜(Ⅱ)-铂(Ⅱ)异核配合物,并用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铜(Ⅱ)以五配位方式形成变形四... 本文以1-[N-2′-(2″-吡啶基)乙基]甲氨酰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为配体合成了一种铜(Ⅱ)-铂(Ⅱ)异核配合物,并用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铜(Ⅱ)以五配位方式形成变形四方锥构型,铂(Ⅱ)以四配位方式形成平面四方构型。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证明配合物既能结合DNA,也能在还原剂存在下切割DNA。圆二色光谱表明配合物与DNA以非嵌入方式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铂异核配合物 四氮杂环十二烷 晶体结构 DNA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Ⅱ)磺基水杨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刚 王小锋 +1 位作者 韦昊 俞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2-386,共5页
配体2,2′-联吡啶(bipy)、磺基水杨酸(H2hssal)和镉盐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d(hssal)(bipy)(H2O)2]·H2O(1),用单晶X-射线和元素分析对生成的晶体进行了表征,结构研究发现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Cd(Ⅱ)采取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 配体2,2′-联吡啶(bipy)、磺基水杨酸(H2hssal)和镉盐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d(hssal)(bipy)(H2O)2]·H2O(1),用单晶X-射线和元素分析对生成的晶体进行了表征,结构研究发现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Cd(Ⅱ)采取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磺基水杨酸作为二齿桥联配体连结不同的Cd(Ⅱ)原子形成一维链结构,一维链被O-H…O氢键连接形成二维层,再进一步由O-H…O氢键将二维层联结在一起形成三维结构。研究了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CCDC:7727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配合物 2 2′-联吡啶 磺基水杨酸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羧基苯氧乙酸构筑的Cd(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竹青 李红晋 顾金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55-2659,共5页
通过水热方法 ,采用3-羧基苯氧乙酸(3-H2CPOA=3-carboxyphenoxyacetatic acid)和phen(phen=1,10-phenanthroline)与Cd(OAc)2.2H2O反应,合成了一个具有一维双链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d(3-CPOA)(phen)]n(1),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通过水热方法 ,采用3-羧基苯氧乙酸(3-H2CPOA=3-carboxyphenoxyacetatic acid)和phen(phen=1,10-phenanthroline)与Cd(OAc)2.2H2O反应,合成了一个具有一维双链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d(3-CPOA)(phen)]n(1),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空间群。2个镉(Ⅱ)离子、2个3-CPOA2-配体和2个phen配体形成了1个[Cd2(3-CPOA)2(phen)2]环,这些环通过镉(Ⅱ)离子与3-CPOA2-配体的配位作用形成了1个一维双链结构。链与链之间又通过C-H…O氢键作用形成了1个三维的配位框架。研究表明,该聚合物在室温下能发出很强的蓝色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镉()配合物 氢键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氯苯氧乙酸构筑的三核锌(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分析(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颖群 陈志敏 匡云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5-189,共5页
以2,4-二氯苯氧乙酸(HL)和2,2'-联吡啶(2,2'-bipy)为配体合成了一个三核锌(Ⅱ)配合物[Zn3L6(2,2'-bipy)d。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07385(6)nm,b=1.32958(7)nm,c=1.51580(10)nm,a... 以2,4-二氯苯氧乙酸(HL)和2,2'-联吡啶(2,2'-bipy)为配体合成了一个三核锌(Ⅱ)配合物[Zn3L6(2,2'-bipy)d。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07385(6)nm,b=1.32958(7)nm,c=1.51580(10)nm,a=66.961000)°,β=69.3870(10)°,γ=72.992O(10)°V=1.83377(19)nm°,Dc=1.656g·cm^-3 Z=1,μ(Mo Kα)=1.483mm-1,F(000)=920,最终偏离因子R1=0.0306,wR2=0.0757。由于2,4-二氯苯氧乙酸根的桥联配位作用,配合物形成了三核结构。在该配合物的分子中。位于中间位置的锌(Ⅱ)离子的配位数是6,处于八面体配位环境中,而位于端位的2个锌(Ⅱ)离子的配位数都是5,处于三角双锥配位环境中。本工作还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磁性、荧光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28~300K范围内,配合物有抗磁性;当激发波长为664nm时.配合物在660nm附近有1个强的荧光发射峰:在循环伏安过程中配合物的电子转移是准可逆的.对应的电极反应是Zn(H)/Z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核锌()配合物 2 4-二氯苯氧乙酸 晶体结构 磁性 荧光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