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全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史尉冉 黄莹 +1 位作者 孙玛骥 袁峰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59-1866,共8页
目的创新性设计一种透明全可视化工作通道,探讨透明全可视化工作通道应用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接受PEID... 目的创新性设计一种透明全可视化工作通道,探讨透明全可视化工作通道应用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接受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透明全可视化工作通道的使用情况分为透明通道组69例及金属通道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透明通道组的手术时间少于金属通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通道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与金属通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通道组术后发生1例下肢感觉异常;金属通道组术后发生7例下肢感觉异常,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工作通道放置时、探查神经时候肌电图电生理警报例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减压时可视化组肌电图电生理警报数8例少于金属通道组2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较两组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全可视化工作通道应用于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PEID)可获得金属工作通道相同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减少神经根的刺激;透明工作通道镜下视野明显优于金属工作通道,可扩大视野,有利于有效观察并保护神经,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工作通道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孙玛骥 杲春玖 +3 位作者 潘彬 程琳 孙阳 袁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接受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1例患者的病历资... 目的:探讨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接受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可视化工作通道的使用情况分为可视组68例(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48.0±15.9岁),在PTED中应用透明可视化工作通道;传统组73例(男性46例,女性27例,年龄47.6±16.9岁),在PTED中应用传统金属工作通道。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痛的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可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组(71.06±8.97min vs 75.16±9.47min,14.19±2.66mL vs 15.58±2.81mL,2.16±0.96d vs2.54±1.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较两组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可视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较传统组均有所改善[1.18±0.39分vs 1.27±0.45分,(3.97±1.67)%vs(4.54±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可视组优53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95.6%;传统组优52例、良1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1.8%。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传统组术后发生4例神经激惹征,2例术后发生复发;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可视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以及并发症发生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可视工作通道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76
3
作者 聂鸿飞 曾建成 +5 位作者 宋跃明 王贤帝 陈果 李柱海 蒋虎山 孔清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5-232,共8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比较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PEID组与PETD组,各30例,分别采用PEID与PET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突出类型、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效果。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残障指数(ODI)评定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突出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的手术时间为65.0±14.9min,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为3.0±1.1次,术后卧床时间为6.5±1.1h,住院时间为4.8±1.1d;PETD组分别为86.0±15.4min,37.5±7.5次,5.0±1.1h,4.6±1.2d,PEI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均明显低于PETD组(P〈0.01),两组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术后并发神经根痛2例,复发1例;PETD组术后并发神经根痛1例,无复发病例;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随访27.2±3.7个月,PETD组随访28.2±3.9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术前VAS、ODI分别为7.90±1.42分、(59.0±16.0)%,末次随访分别为2.20±1.37分、(20.4±7.7)%;PETD组术前VAS、ODI分别为7.60±1.40分、(60.1±13.7)%,末次随访分别为2.30±1.02分、(22.0±9.1)%。每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术前、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PEID组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PETD组优20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0.0%,两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期疗效与PETD相当,但PEID具有穿刺定位快、手术时间短、术中放射线暴露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椎板间入路 经皮椎间孔入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91
4
作者 李长青 周跃 +4 位作者 王建 初同伟 张正丰 郑文杰 罗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问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23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44例.女93例;平均年龄44.8岁,均存在明显腰腿痛,并经CT及MRI... 目的:探讨经皮椎问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23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44例.女93例;平均年龄44.8岁,均存在明显腰腿痛,并经CT及MRI检查证实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在局麻及影像学监视下行靶向穿刺,逐级扩张软组织,切除部分上关节突腹侧缘,安放工作通道,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完成髓核摘除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评分等评定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3min,平均出血量20ml,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3h即可在硬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212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8±3.6分,术后12个月为1.8±1.1分,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ODI为(53.2+13.5)%,术后12个月为(17.3+6.4)%,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2个月MacNab评分优167例,良36例,中9例,优良率为95.8%。5例患者术后7~20个月复发,复发率为2.4%,均行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翻修术后恢复。结论: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 靶向穿刺 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4
5
作者 姜宇 袁磊 +7 位作者 郭昭庆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曾岩 孙垂国 钟沃权 孙卓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46例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行TLIF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次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31例(PETD组),初次行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5例(PEID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PETD组翻修术中出血量(239.7±91.8)ml,PEID组(235.3±47.9)ml;PETD组翻修术后引流量(483.4±248.0)ml,PEID组(342.7±99.0)ml。翻修手术时5例发生脑脊液漏,均发生在PETD组。PETD组7例(22.6%)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加重,PEID组仅2例(13.3%)。46例术后随访(34.8±9.2)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复发和再次翻修手术,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PEID、PETD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93.5%(29/31)。结论TLIF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翻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3
6
作者 刘海平 郝定均 +3 位作者 王晓东 郭华 赵勤鹏 董晓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38-442,共5页
目的:分析评估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 目的:分析评估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LDH病人92例,其中经PTED治疗的病人48例,MED治疗的病人44例,统计两组间围手术期参数、术前、术后腰背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评定标准来评估手术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手术时间PTED组明显高于MED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3 d,PTED组腰背痛VAS评分低于MED组(P<0.05);术后1年Nalai疗效评级、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和SF-36量表分析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治疗中,PTED和MED可取得相似的手术疗效,其远期手术效果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长期观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盘镜 微创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54
7
作者 刘昊楠 林欣 +3 位作者 潘海涛 闫家智 崔维 艾依热提.买买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827-832,共6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5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患者平均...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5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患者平均年龄39.5岁(20岁~67岁),平均病程11个月(3个月~6年)。所有患者均为单间隙突出,突出间隙:L3/4 3例,L4/5 26例,L5/S1 13例。手术效果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Association Scores)、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0 min(55~120min),术中出血量5~15 mL。术后3例患者出现下肢神经感觉异常;3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缓解,出院后症状加重;1例患者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正常或症状好转。无患者出现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和硬脊膜破裂等合并症。术后随访时间9个月。腰痛、腿痛VAS评分由术前(5.8±1.4)分、(7.4±2.2)分减少到术后9个月时的(1.6±0.9)分、(1.4±0.2)分,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JOA评分由术前(12.1±3.7)分升高至术后9个月时的(22.5±2.1)分,ODI由术前(68.83±14.18)%下降至术后9个月时(21.02±11.34)%。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术后末次随访时优12例(28.6%),良25例(59.5%),可4例(9.5%),差l例(2.4%),优良率88.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 内窥镜 微创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腰椎间孔成形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8
作者 李振宙 吴闻文 +1 位作者 侯树勋 商卫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52-756,I0001,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腰椎间孔成形、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07年7月收治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其中L3/44例,L4/512例,L5/S110例。应用自制椎间孔成形器械行经皮腰... 目的:观察经皮腰椎间孔成形、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07年7月收治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其中L3/44例,L4/512例,L5/S110例。应用自制椎间孔成形器械行经皮腰椎间孔扩大成形、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9个月时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术后9个月时采用MacNab功能评分判断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量20~50ml,平均35ml。2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突出,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9个月,腰痛VAS评分术前6.3±2.5分,术后1d2.1±1.3分,术后3个月1.8±1.6分,术后9个月1.5±1.1分;腿痛VAS评分术前8.6±2.1分,术后1d1.1±0.7分,术后3个月0.5±0.6分,术后9个月0.3±0.1分;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按照MacNab评分标准,术后9个月随访时优18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结论:经皮腰椎间孔成形、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创伤小、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治疗 椎间孔成形 经椎间孔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9
9
作者 吴小程 周跃 李长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43-846,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显微内窥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术前确诊...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显微内窥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术前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PTED组和MED组,各30例。手术效果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病例的椎间盘突出类型、手术时间、术后随访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但PTED组平均手术失血(7±2)ml,术后卧床1d。MED组平均手术失血(48±13)ml,术后卧床3~5d(平均4.2d)。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0%和9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TED组和MED组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PTED和MED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均满意。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PTED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微创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经皮椎间孔镜 显微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建 周跃 +3 位作者 初同伟 王卫东 张正丰 李长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ME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5月15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MED治疗,术后9~61个月8例患者出现同节段典型的神经根损害症状和体征,MRI和CT证...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ME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5月15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MED治疗,术后9~61个月8例患者出现同节段典型的神经根损害症状和体征,MRI和CT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男5例,女3例,年龄25~47岁,平均35.6岁。均再次行单侧MED手术,其入路和经过与常规MED相似。结果:8例患者的神经根显露和减压良好,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68min,平均失血量45ml,平均住院12.7d。1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无其它并发症。随访5~46个月,平均20.8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5例,良3例。结论:对于首次ME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再次行MED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性 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伴有钙化的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11
作者 袁天阳 张郡 刘钦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伴有钙化的腰5骶1(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15例伴有钙化的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EID结合内镜下可变向动力系统进行治疗。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d...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伴有钙化的腰5骶1(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15例伴有钙化的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EID结合内镜下可变向动力系统进行治疗。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6个月应用改良Macnab评分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术后1d、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患者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改良Macnab评分显示优良率为86.67%;术后复查影像学可见术前患者的椎间盘钙化区域均被有效地清除,神经根减压良好,无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PEID结合内镜下可变向动力系统能够有效治疗伴有钙化的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康复时间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 内镜 微创治疗 钙化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绍波 楼娅妮 +4 位作者 杨蕴华 金家琰 张钰扬 吴辛娜 占恭豪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75-679,共5页
目的:对比经皮脊柱内镜术中是否进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40例在我科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病人,其中62例进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transforaminal percutane... 目的:对比经皮脊柱内镜术中是否进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40例在我科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病人,其中62例进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with foraminoplasty group, PELF组)、78例未进行椎间孔成形(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without foraminoplasty, PELD组,即"漂移组")。记录病人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等。所有病人术后随访2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分别评估病人术前、术后1天、术后7天、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和术后2年腰痛、下肢痛和生活质量,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病人术后2年手术疗效。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构成、疼痛持续时间、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均无显著差异(P> 0.05)。PELF和PELD组病人术后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1),但各时间点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PELF组中2例病人发生硬膜囊撕裂,PELD组中1例病人发生神经根损伤,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PELF组中6例、PELD组中3例病人失访,共有131例病人完成Macnab评估,两组病人手术满意率分别为87.5%和90.7%(P> 0.05)。结论:经皮脊柱内镜术中采用椎体扩大成形术和"漂移"穿刺法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内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成形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术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嘉敏 张海龙 +3 位作者 顾昕 丁悦 顾广飞 贺石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7-312,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术(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及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由两位作者独立检索1997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1日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Central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 目的:探讨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术(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及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由两位作者独立检索1997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1日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Central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成人腰椎单节段微创椎间盘切除术和开放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语种不限。两位作者独立评估各研究的质量,且将各研究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中失血量等提取整理为电子基线表,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man 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与综合。结果:共有6篇研究符合标准,共计773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微创椎间盘切除术与开放椎间盘切除术比较:前者术中神经损伤与硬膜撕裂[OR=1.53,95%CI(0.79,2.96)]、术后椎间盘再次突出[OR=1.70,95%CI(0.77,3.79)]、术后脑脊液漏[OR=1.00,95%CI(0.38,2.68)]的发生率略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者术后感染[OR=0.32,95%CI(0.07,1.35)]的发生率略高于前者,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后者[MD=18.03,95%CI(5.84,30.22)],术中失血量少于后者[MD=-62.65,95%CI(-102.56,-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腰椎间盘切除术比较,微创椎间盘切除术失血更少,但是手术耗时更长;两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术 微创手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BEIS技术与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被引量:19
14
作者 丁寅 赵国辉 +2 位作者 陈孜 张云坤 徐南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1-725,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广泛-简单-直接”技术(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BEIS)与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8年8月89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微创手术的患者资料,其中BEIS手术55...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广泛-简单-直接”技术(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BEIS)与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8年8月89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微创手术的患者资料,其中BEIS手术55例,微创通道手术3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术后1年以及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腰腿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术后1年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采用腰椎正侧位片及动力位片评估术前、术后1年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以及腰椎稳定性。结果BEIS组手术时间[(123.0±50.6)min]明显长于微创通道组[(56.5±19.1)min](t=8.791,P=0.000)。术后2组各个时间点VAS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术后3天BEIS组明显优于微创通道组(P<0.05),其他时点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BEIS组MacNab优良率为90.9%(50/55),微创通道组为88.2%(30/34),差异无显著性(χ^2=0.002,P=0.964)。2组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2组下降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术后1年腰椎不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孔镜BEIS技术和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相对于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术,BEIS手术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但术后短时间内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摘除 椎间孔镜 BEIS技术 微创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年疗效随访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睿娴 田心毅 +3 位作者 占恭豪 李军 许峰 吴彬彬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腰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名在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接受PELD... 目的:探讨经皮腰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名在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接受PELD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病人120例。通过电话随访方式对他们术后跟踪1年,主要记录病人术前、术后1d、7d、30d、90d、180d和术后1年病人腰部疼痛情况,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在最后一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对病人进行评估、并记录并发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例数。结果:共纳入12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病人,有女性病人47例、男性病人73例。有14例病人在术后30天至术后180天期间失访,因此共有106名病人完成1年随访。病人术后各时点NRS评分和ODI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1年Macnab评估结果为69例"优"、31例"良"、4例"可"、2例"差",其中有1例病人术中发生神经根损伤、2例发生硬膜囊撕裂。有2例病人在此次住院期间接受第二次PEL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例数为2。结论:PELD可有效降低LDH病人术后疼痛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治疗LDH的有效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 微创 疗效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治疗中青年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8
16
作者 越雷 王月田 +5 位作者 白纯碧 陈浩 付豪永 于峥嵘 李淳德 孙浩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4-739,共6页
目的:比较针对中青年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单节段责任病灶切除与双节段病灶全部切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应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中青年双节... 目的:比较针对中青年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单节段责任病灶切除与双节段病灶全部切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应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中青年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节段责任病灶治疗组(单节段组)18例,双节段病灶治疗组(双节段组)14例。临床评价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转归,同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患者术后总体满意度;影像学参数包括X线片的腰椎前凸角、病灶节段椎间高度、病灶节段终板角,以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分级和T2序列上椎间盘退变程度的Pfirrmann分级;围手术期参数包括手术医师、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最终纳入患者平均随访(26.78±10.64)个月,两组之间随访时间和基线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评估方面,双节段组在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ODI相比于单节段组明显更低(P<0.05),同时双节段组末次随访ODI相较于术前缓解强于单节段组(P<0.05);影像学方面,术前两组X线和MRI影像学参数在主要病灶和次要病灶上均无明显差异。两组主要病灶的MSU突出分级在术后分别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次要病灶的MSU突出分级双节段组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单节段组次要病灶MSU突出分级术后较术前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参数方面,单节段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节段组(P<0.001),两组均未发现围手术期并发症,但单节段组术后随访期间内3例患者接受了二次腰椎手术治疗。结论:对于中青年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双节段病灶同期切除在中长期可能有更好的功能改善而不增加相关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双节段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微球置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杜薇 丁宇 +5 位作者 崔洪鹏 付本升 李雯 钟毓贤 卢正操 蒋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1-1006,共6页
目的:分析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凝胶微球置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 目的:分析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凝胶微球置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9~68岁(47.8±13.5岁),病程3~48个月(18.4±12.5个月);病变节段:L3/44例,L4/59例,L5/S17例;行PELD、PRP凝胶微球置入;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7~62岁(45.9±10.5岁),病程5~54个月(21.9±13.4个月);病变节段:L3/43例,L4/511例,L5/S16例;行PELD。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X线片上测量手术椎间隙高度,MRI上评估手术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27个月(24.2±1.9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JOA评分、ODI和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对照组椎间隙高度降低大于观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PELD联合PRP凝胶微球置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椎间盘退变,促进椎间盘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富血小板血浆微球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覃梁圣 黄珩 +4 位作者 潘才成 陈媛媛 肖侃侃 贺庆 卓祥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4-439,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odifie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M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2月-2021年5月我院对12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 目的:探讨改良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odifie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M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2月-2021年5月我院对12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PEID治疗,其中男65例,女58例;年龄16-83岁(44.43±12.67岁).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5.96±21.87min,术中出血量为5.93±3.15ml.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6.5%.复发3例,复发率为2.4%.术后随访时间为6-35个月(16.49±7.30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5.29±1.71、2.89±0.75和0.59±0.72(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ODI分别为(61.14±13.93)%、(7.47±10.46)%,末次随访ODI改善明显(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100例,良2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7.6%(120/123).结论:M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能够保留黄韧带,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改良椎板间隙入路 黄韧带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彭柏华 林振 +3 位作者 杨裕豪 查丁胜 黄捷 吴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6-492,共7页
目的:比较经皮侧路椎间孔镜(PEL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手术治疗的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PELD组16例,UBE组31例。对比两种内镜技术的手术时长、... 目的:比较经皮侧路椎间孔镜(PEL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手术治疗的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PELD组16例,UBE组31例。对比两种内镜技术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透视次数等指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标准进行手术疗效评估。结果:PELD组术中透视次数较UBE组更多(P<0.05),但手术时间少于UBE组(P<0.05);两组的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5个月,末次随访时,PELD组腰腿痛恢复水平与UBE组相近,两组间VAS评分与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末次随访时Macnab疗效优良率比PEL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与UBE均明显缓解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但UBE可以更彻底地摘除脱出游离的髓核,其优良率比PELD高,但其手术时间多于PELD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 单侧双通道内镜 微创 脱出游离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与纤维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20
作者 徐峰 李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目的 :比较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可视化经皮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visualiz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VPTE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侧隐窝狭... 目的 :比较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可视化经皮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visualiz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VPTE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49例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21例接受VPTED治疗,28例接受MED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手术疗效,应用Oswestry功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末次随访行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男女比例、随访时间、腰痛症状、肌力减退、感觉障碍及腱反射、突出节段(L3/4、L4/5、L5/S1)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术后与术前VAS、ODI评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VAS、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VPTED组手术切口长度(0.78±0.06cm)较MED组(1.95±0.12cm)小,手术时间(87.51±30.46min)较MED组(47.53±13.61min)长,透视次数(15.86±2.66)较MED组(2.18±0.38)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疗效,VPTED组优1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4%;MED组优2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近期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椎间盘镜 微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