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北部断裂岩特征与变形行为研究
1
作者 白明坤 李海兵 +4 位作者 郑勇 吴琼 CHEVALIER Marie-Luce 潘家伟 任治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98-4019,共22页
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陆内活动性最强、强震频率最高的活动断裂之一,断裂岩以及大地测量学研究发现该断裂带可能具有广泛的蠕滑变形。研究该断裂带几何结构和变形行为有助于认识蠕滑与粘滑机制,并为评估其强震危险性提供关键科学依据。本... 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陆内活动性最强、强震频率最高的活动断裂之一,断裂岩以及大地测量学研究发现该断裂带可能具有广泛的蠕滑变形。研究该断裂带几何结构和变形行为有助于认识蠕滑与粘滑机制,并为评估其强震危险性提供关键科学依据。本文以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北部断层剖面及其中的断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构造观察、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等方法,对断裂带的几何结构、断裂岩物理特征与矿物组成等开展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炉霍段北部的最新主断面位于断裂变形带东部边界,走向N110°,倾向北东,倾角约50°,具有左行走滑兼正断的运动学特征;主断面附近的断层泥相对发育,上盘以棕色为主,宽约3cm,下盘以黑色为主,宽约20~30cm,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和石英。靠近主断面强矿物含量达70%以上,矿物颗粒均以棱角状、长条状为主,存在矿物颗粒被截切形成平直截切面的现象,指示其应以粘滑变形行为为主;断裂带内的断层泥透镜体则显示,粘土矿物含量极高(>60%),定向明显且面理发育,Al和K元素富集等现象,指示可能存在前期蠕滑变形行为。上述结果指示,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可能经历了从蠕滑到粘滑变形行为的转变。以上研究结果与鲜水河断裂带以高角度左行走滑,广泛存在蠕滑变形的认识不同,表明断裂带变形行为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不一致的特征,除了围岩性质和流体作用以外,断裂的空间几何结构也是重要的控制因素。新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更深入了解大型走滑断裂带变形行为、孕震机制以及未来强震危险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 断裂几何结构 变形行为 蠕滑/粘滑 断层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年来蠕变和短基线观测反映的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冠中 马瑾 +3 位作者 张鸿旭 王建军 杨永林 王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8-891,共14页
利用鲜水河断裂带1990年1月—2009年12月的蠕变与短基线数据,采用小波变换与断层运动学分析方法,获取构造活动产生的断层形变速率.结合近场断层形变测量与GPS资料,分析了该断裂带的分段活动特征及时空演化.结果显示:(1)不同段落断层活... 利用鲜水河断裂带1990年1月—2009年12月的蠕变与短基线数据,采用小波变换与断层运动学分析方法,获取构造活动产生的断层形变速率.结合近场断层形变测量与GPS资料,分析了该断裂带的分段活动特征及时空演化.结果显示:(1)不同段落断层活动方式存在差异性.鲜水河断裂带分段活动现象显著,以道孚县为界,以北的炉霍、道孚断层走滑量相对较大且活动方式稳定,显示张性和左行走滑;以南的乾宁、折多塘断层活动微弱,走滑量小,且滑动状态复杂,其中,乾宁断层为压性和左行走滑,折多塘断层为微弱的右行走滑.这种分段活动特征可能与断层几何及巴颜喀拉块体内部次级块体的差异运动有关.(2)不同时期断层走滑方式存在交替性.鲜水河断裂带虽以左行走滑为主,但在汶川地震前一些断层段出现过逆向走滑现象.汶川地震前2年,炉霍、道孚断层左行走滑减弱,乾宁、折多塘断层在2007年出现过逆向走滑,至2009年底,逆向走滑区域保持扩展态势.(3)不同测点间距得到的断层错动速率和变形带空间分布特征不同.不同测量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不同段落和跨距宽度的走滑速率有所不同:测点间距18.7~65.1m的蠕滑速率为0.01~0.78mm/a;测点间距72~288m的短基线测量为0.02~2.46mm/a,点距十几至几十公里的GPS观测为6~11mm/a;地质滑动速率5~15mm/a.随测点间距的增加,平行断层的位移速率按对数函数增长,视剪应变率按幂函数衰减.我们推测,大间距测点的数据中既包含了跨断层的错动,也包含了断层两侧块体的分布变形;现今的断层形变测量与地质调查之间的差异,说明断层错动速率在时间上不是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蠕变 短基线 分段活动 逆向走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7.9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明辉 王东辉 +1 位作者 高延超 白永健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1,共5页
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现今活动强烈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局部具挤压性质,具有规模大、活动性强、地震频度高、强度大且往复迁移等特点。鲜水河断裂带发生的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尤其是1973年炉霍7.9级地震。在基于前... 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现今活动强烈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局部具挤压性质,具有规模大、活动性强、地震频度高、强度大且往复迁移等特点。鲜水河断裂带发生的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尤其是1973年炉霍7.9级地震。在基于前人资料之上,结合现场调查,对炉霍7.9级地震诱发滑坡的类型、规模、分布规律、运动特征,地震滑坡与地层岩性、地形坡度的敏感性以及滑坡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2008年汶川地震滑坡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今后该地区地震滑坡灾害的防治减灾提供必要的的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炉霍7 9级地震 地震滑坡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利用多种地壳形变观测资料计算鲜水河断裂带现今滑动速率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铁明 祝意青 +6 位作者 杨永林 徐云马 安艳芬 张瀛 冯胜涛 槐岩珂 杨九元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23-1335,共13页
本文首先沿走向将鲜水河断裂带划分为炉霍、道孚、乾宁、康定和磨西五个断裂段,利用沿断裂带布设的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场地测量资料计算了近场的断层活动参数,利用覆盖断裂带相对较大区域的重力、GPS观测资料计算了重力场动态变化、GP... 本文首先沿走向将鲜水河断裂带划分为炉霍、道孚、乾宁、康定和磨西五个断裂段,利用沿断裂带布设的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场地测量资料计算了近场的断层活动参数,利用覆盖断裂带相对较大区域的重力、GPS观测资料计算了重力场动态变化、GPS速度场.基于重力场动态变化和GPS速度场采用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具有全局优化的优势)分别反演计算了五个断裂段断层活动参数,将结果中的走滑分量作为五个断裂段的现今走滑速率.通过对以上三类现今走滑速率及五个断裂段的地质平均滑动速率进行融合与对比分析,将重力资料反演计算结果作为断裂带整体走滑速率,与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测量计算的断层滑动速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判定了各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场地所跨断裂的性质,最终给出了五个断裂段的现今整体左旋走滑速率和部分分支断裂左旋走滑速率,结果为:(1)炉霍段为9.13mm·a^(-1),虾拉沱区域西支断裂为2.46mm·a^(-1),东支断裂为5.84mm·a^(-1).(2)道孚段为8.57mm·a^(-1),东南段沟普区域西支断裂为1.78mm·a^(-1),东支断裂为6.79mm·a^(-1).(3)乾宁段为7.67mm·a^(-1).(4)康定段为6.14mm·a^(-1).(5)磨西段为4.41mm·a^(-1).本文还定性讨论了断裂带两侧重力、GPS测点覆盖范围内活动地块的三维弹塑性变形和古地震、历史地震造成的永久位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地壳形变测量 分段 反演计算 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4月10日四川炉霍Ms 5.3级地震强震记录与震害特点 被引量:6
5
作者 周荣军 赖敏 +4 位作者 李大虎 梁明剑 龙锋 黎小刚 龚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7-224,共8页
四川数字强震台网中的9个台站获取了2011年4月10日四川炉霍Ms5.3级地震完整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高频成分丰富,频谱主要成分集中在0.1~0.3s之间,最大加速度值为炉霍台EW向405.8cm/s2。震后的地震宏观考察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的极震区地震... 四川数字强震台网中的9个台站获取了2011年4月10日四川炉霍Ms5.3级地震完整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高频成分丰富,频谱主要成分集中在0.1~0.3s之间,最大加速度值为炉霍台EW向405.8cm/s2。震后的地震宏观考察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的极震区地震烈度达Ⅶ度,等震线沿鲜水河断裂呈NW-SE向的不规则椭圆形,NW部的面积明显大于SE部。综合分析认为,震区建筑物自振周期与本次地震加速度反应谱的高频成分高度吻合是震害偏重的主要原因,"崩科"藏式建筑抗震性能较差亦加重了震害。联系到本次地震P波向NW方向传播速度明显快于SE方向、等震线形态以及余震稀少等事实,推测这次地震系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的远程触发,导致鲜水河断裂上应力调整而产生弹性回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记录 震害 炉霍Ms 5 3级地震 鲜水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西北段的断层泥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主恩 郭芳 +1 位作者 李铁明 吕弋培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1-28,共8页
对鲜水河断裂的断层泥样品进行原样的结构、构造和碎砾的显微构造、刻蚀形貌结构的观测统计,断层泥的粒度分析和分形研究,认为,断裂处于强烈的定向应力场作用之下,其运动方式是以粘滑运动为主,且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时期断裂仍有活动... 对鲜水河断裂的断层泥样品进行原样的结构、构造和碎砾的显微构造、刻蚀形貌结构的观测统计,断层泥的粒度分析和分形研究,认为,断裂处于强烈的定向应力场作用之下,其运动方式是以粘滑运动为主,且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时期断裂仍有活动。从断层泥的粒度分布和分形分析可将断层分为:甘孜-格篓、格篓-恰叫、恰叫-乾宁3段,这与前人的地形变分析的分段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断层泥 显微构造 地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南段深部变形的重复地震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乐 陈棋福 +1 位作者 钮凤林 苏金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38-4148,共11页
利用2000—2013年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和水库台网的波形资料以及川西流动台阵的事件波形,通过辨识发生在同一断层位置上的重复地震来定量研究鲜水河断裂带南段的深部变形.针对研究区台站分布稀疏的客观情况,应用了子采样条件下基于S-P相对... 利用2000—2013年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和水库台网的波形资料以及川西流动台阵的事件波形,通过辨识发生在同一断层位置上的重复地震来定量研究鲜水河断裂带南段的深部变形.针对研究区台站分布稀疏的客观情况,应用了子采样条件下基于S-P相对到时差来约束震源位置一致性的方法,在鲜水河断裂带识别出11组重复地震,并利用连续波形资料进行了重复地震完整性的初步测试,同时运用结合波形互相关资料的双差法来完成研究区背景地震和重复地震位置的精确定位.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展示研究区中上地壳存在明显缺震层,其与壳内的低速低阻层相吻合.利用重复地震的地震矩和重复间隔,估算出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孕震深部的滑动速率为3.0~10.2mm·a^-1,显示研究区不同地震构造区的深部滑动速率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南段 重复地震 深部滑动速率 地震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古地震事件与大震复发行为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东雨 陈立春 +4 位作者 梁明剑 高帅坡 曾蒂 王虎 李彦宝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3-643,共21页
鲜水河断裂带是巴颜喀拉和川滇2个强烈活动次级块体的边界带,为全球近代最活跃的断裂带之一,近300a就记录有9次7级以上大地震。2008年以来,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龙门山断裂带上相继发生了2008年汶川M_S8和2013年芦山M_S7大地震,南边界带... 鲜水河断裂带是巴颜喀拉和川滇2个强烈活动次级块体的边界带,为全球近代最活跃的断裂带之一,近300a就记录有9次7级以上大地震。2008年以来,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龙门山断裂带上相继发生了2008年汶川M_S8和2013年芦山M_S7大地震,南边界带西段玉树-甘孜断裂带上发生了2010年玉树M_S7.1地震,东段鲜水河断裂带上发生了2014年康定M_S6.3地震。研究其晚第四纪地表变形和大震复发行为是认识鲜水河断裂带乃至川西地区未来7级以上大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工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文中通过地质地貌调查,在离逝时间相对较长的乾宁段上选择龙灯地点进行了组合探槽开挖,获得了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距今约9 000a以来的5次(古)地震事件序列:8070—6395BC、5445—5125BC、4355—4180BC、625—1240AD和1893年乾宁地震,其大震复发行为并不遵循准周期复发模式,早期复发间隔1000~2000a,至4355—4180BC事件后,有过5 000a左右时长的平静期,之后又进入活跃期,1 000a BP左右以来发生了2次地表破裂型大地震。1893年乾宁地震在探槽地点一带的同震左旋位错量约2.9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乾宁段 古地震 地震复发行为 巴颜喀拉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东辉 田凯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2-299,共8页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具有极强的活动性,一旦发生地震,极有可能引发大量的滑坡等地质灾害。研究区发育1973年地震滑坡179个(通过现场调查识别出43个),1973年以前地震滑坡62个。本文研究数据基于1973年179个及1973年以前62个地震滑坡...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具有极强的活动性,一旦发生地震,极有可能引发大量的滑坡等地质灾害。研究区发育1973年地震滑坡179个(通过现场调查识别出43个),1973年以前地震滑坡62个。本文研究数据基于1973年179个及1973年以前62个地震滑坡,共计241个地震滑坡。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1973年179个地震滑坡分布与烈度及震中距的关系,分析了241个地震滑坡发育的滑动方向、地层岩性、地形坡度、相对高程及在断裂不同位置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炉霍断裂地震滑坡规模以小型为主;(2)集中于Ⅸ~Ⅹ度烈度区内;(3)距震中0~5km及10~15km范围内密度最大;(4)滑动方向多与断裂斜交,交角介于35&#176;~75&#176;;(5)断裂南东段滑坡数量多于北西段,北东盘多于南西盘,北西段的北东盘滑坡个体面积较大;(6)滑坡多发育于T2-3 r地层中;(7)主要分布于斜坡的中下部,相对高程主要介于30~60m;(8)发育坡度多介于30&#176;~45&#176;,具有规模越大,坡度越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炉霍 地震滑坡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现今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杨永林 苏琴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27,共6页
利用鲜水河断裂带多个跨断层形变场地20余年的测量资料,分析了该断层的活动特征;结合沿断裂带强震破裂的时空信息,对不同断裂部位的现今构造活动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该断裂带现今形变活动的空间分段性显著:北西段为偏张性左旋走滑... 利用鲜水河断裂带多个跨断层形变场地20余年的测量资料,分析了该断层的活动特征;结合沿断裂带强震破裂的时空信息,对不同断裂部位的现今构造活动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该断裂带现今形变活动的空间分段性显著:北西段为偏张性左旋走滑运动,中段为偏压性左旋走滑运动,南东段则以张性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各场地的断层活动量随时间推移逐步减小,反映出断裂带正向闭锁的趋势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跨断层形变测量 断层活动分段性 应变积累 强震危险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时间可预报复发行为与断裂带分段发震概率估计 被引量:10
11
作者 闻学泽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89-300,共12页
把不确定性引入“时间可预报模式”,可将一次地震之后的平静时间表示成与这次地震位错量大小呈正相关的随机变量。称这种带有不确定性的地震原地复发行为为“准时间可预报行为”。对于历史地震资料,准时间可预报复发行为可由地震后平静... 把不确定性引入“时间可预报模式”,可将一次地震之后的平静时间表示成与这次地震位错量大小呈正相关的随机变量。称这种带有不确定性的地震原地复发行为为“准时间可预报行为”。对于历史地震资料,准时间可预报复发行为可由地震后平静时间的对数与地震烈度的回归方程描述。文中给出了估计一条大型断裂带不同段落以上一次地震烈度值为背景的平均复发时间间隔的方法,以及可用于对未来地震潜势进行不确定评价的实时概率模型,并以鲜水河断裂带为例对发展的方法作了初步应用。本文是利用准时间可预报模式将历史地震资料、沿断裂带的地震破裂分段、复发时间概率分布结合起来对各断裂段的中—长期地震潜势进行实时概率分析的初步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断裂带 发震 概率模型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的鲜水河断裂带蠕滑型滑坡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筱怡 杨志华 +2 位作者 郭长宝 申维 宿方睿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5-977,共13页
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部川滇地块的一条重要边界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断裂带沿线岩土体结构破碎强烈,在断裂活动诱发地震、断裂蠕滑和强降雨等因素作用下,断裂带沿线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大,危害严重。在前人研究的... 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部川滇地块的一条重要边界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断裂带沿线岩土体结构破碎强烈,在断裂活动诱发地震、断裂蠕滑和强降雨等因素作用下,断裂带沿线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大,危害严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短基线集(SBAS-InSAR)的方法,基于日本对地观测卫星(ALOS-1)所获得的2007—2011年期间15景PALSAR数据,对鲜水河断裂带道孚至炉霍段的活动速率进行分析计算,获取了该段断裂带内蠕滑型滑坡5年间的时间序列形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道孚至炉霍段近年来以蠕滑滑动为主,蠕滑速率为(9.4±0.78)mm/a,断裂的蠕滑作用对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断裂带内滑坡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表现为距离鲜水河断裂带越近,影像间相干性越强,稳定的相干点越多,干涉效果越好,滑坡滑动累计位移越大。沿鲜水河断裂道孚至炉霍段,共识别出98个蠕滑型滑坡,沿鲜水河断裂带两侧呈线性展布,并分析了典型蠕滑型滑坡的地表形变特征。基于SBAS-InSAR的雷达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地表的缓慢变形以及区域性蠕滑型滑坡的发育发展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于鲜水河断裂带沿线防灾减灾及类似构造活动地区的地质灾害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基线集 鲜水河断裂 蠕滑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蠕滑变形及局部粘滑变形的岩石学记录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琼 李海兵 +5 位作者 CHEVALIER Marie-Luce 潘家伟 米桂龙 葛成隆 赵中宝 李亚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97-3816,共20页
鲜水河断裂带作为控制青藏高原物质大规模向东侧向挤出的北部边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大陆内部强震活动最频繁的断裂带之一,但大地测量学研究表明它具有广泛的浅部蠕滑变形行为。认识断裂带蠕滑与粘滑兼具的变形行为及其控制因素是评估鲜... 鲜水河断裂带作为控制青藏高原物质大规模向东侧向挤出的北部边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大陆内部强震活动最频繁的断裂带之一,但大地测量学研究表明它具有广泛的浅部蠕滑变形行为。认识断裂带蠕滑与粘滑兼具的变形行为及其控制因素是评估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性的关键。本文以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在四川甘孜州龙灯乡出露的宽约800m的岩石-构造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和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方法,对断层岩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性质开展详细研究。研究剖面由约100m宽的砂岩破碎带和约700m宽断层岩组成,广泛发育断层角砾岩和薄层且呈弥散式分布的断层泥,断层岩内普遍具有压溶构造,但局部断层岩具有快速滑动结构特征,表明断裂带在蠕滑变形过程中存在局部地震粘滑变形行为。断裂带内流体作用使断层岩中长石和白云母蚀变成以伊利石为主的粘土矿物(含量5%~11%),新生的粘土矿物在密集的面理中定向排列,促进了断层的弱化和在浅部(4km以上深度)的蠕滑变形。而在断裂带局部裂隙较为发育的位置,流体的注入导致了大量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12%~33%)的沉淀和Ca元素的富集,使断层岩内强矿物(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增多,造成了蠕滑断层的局部强化,促进了断层浅部变形行为由非震蠕滑向地震粘滑的转变。该认识可更好地了解蠕滑断层的地震行为并为区域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岩 变形行为(蠕滑/粘滑) 矿物组成 流体作用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色拉哈段中谷村一带的最新地表破裂讨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明明 陈立春 +5 位作者 曾蒂 李彦宝 梁明剑 高帅坡 王冬兵 罗亮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9-980,共12页
鲜水河断裂带色拉哈段是2014年康定M_(S) 6.3地震的发震断裂段,其最新一次地表破裂事件(1725年康定7级地震)的离逝时间较长,是最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表破裂型大震的危险地段之一。获得色拉哈段最新地震地表破裂的展布范围对确定断裂带的... 鲜水河断裂带色拉哈段是2014年康定M_(S) 6.3地震的发震断裂段,其最新一次地表破裂事件(1725年康定7级地震)的离逝时间较长,是最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表破裂型大震的危险地段之一。获得色拉哈段最新地震地表破裂的展布范围对确定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历史、评估断裂带的未来地震危险性以及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迄今色拉哈段最新地表破裂的北西端位置仍存有较大争议。对此,在以往资料认为没有同震地表破裂的中谷村一带开挖了探槽组,获得了这一带的破裂历史,其最新一次事件(E6)的限定年代为A.D.746±51之后。综合探槽剖面证据和附近的断错地貌特征以及历史地震资料,探槽揭露的最新事件E6可能对应1725年康定7级地震,色拉哈段的地表破裂北西端至少已延伸到中谷村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色拉哈段 地震地表破裂 探槽 2014年康定6.3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折多塘断裂西北段全新世活动的地质地貌依据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骏 周本刚 +1 位作者 王明明 安力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1-1038,共18页
NW向的鲜水河断裂带乾宁—康定段由3条分支断裂组成,自东向西分别为雅拉河断裂、色拉哈断裂和折多塘断裂,这3条断裂自全新世以来均有明显的活动。雅拉河断裂、色拉哈断裂和折多塘断裂南段分别发生过1700年7级、1725年7级和1955年7.5级... NW向的鲜水河断裂带乾宁—康定段由3条分支断裂组成,自东向西分别为雅拉河断裂、色拉哈断裂和折多塘断裂,这3条断裂自全新世以来均有明显的活动。雅拉河断裂、色拉哈断裂和折多塘断裂南段分别发生过1700年7级、1725年7级和1955年7.5级地震。1︰50000的鲜水河活动断裂带地质图(1995)及现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折多塘断裂全新世活动段南起折多塘村附近,向N至康定机场附近,全长约30km,该段也是1955年7.5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展布的位置,而康定机场以北的西北段没有全新世活动的报道。文中通过影像解译,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折多塘断裂西北段全新世活动的新证据。经实地调查与探槽开挖等工作核实,该活动段自SE起于康定机场北侧,向NW延伸到多日阿嘎莫村,呈NW向展布,NW端邻近色拉哈断裂北段。文中结果表明折多塘断裂在全新世的活动范围较前人的研究成果向NW延伸了15km。该发现为完善鲜水河断裂带乾宁—康定段的折多塘断裂、色拉哈断裂以及雅拉河断裂这3支活动断裂的平面几何图像提供了一些依据,对深入认识鲜水河断裂带康定段在各分支断裂上的应变分配、强震破裂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康定段 折多塘断裂西北段 断裂活动性 古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的水平运动及地震的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天袑 杜其方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1-42,共12页
本文讨论了鲜水河活动断裂带炉霍段的水平断错、古地震遗迹与地震重复间隔等问题。晚更新世以来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为13毫米/年。全新世中期以来大震的重复间隔时间小于600年。
关键词 鲜水河 炉霍段 水平断错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康定城南新榆林探槽组揭露的破裂特征与地震复发行为
17
作者 高帅坡 陈立春 +5 位作者 梁明剑 王栋 李彦宝 韩明明 冯嘉辉 卢丽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61,共9页
(古)地震破裂行为是地震危险性评估与重大工程建设抗减震设计的基础资料。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平均30余年就有一次7级以上的地震发生。拟建川藏铁路必经的康定城区一带是鲜水河断裂带古地震研究相... (古)地震破裂行为是地震危险性评估与重大工程建设抗减震设计的基础资料。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平均30余年就有一次7级以上的地震发生。拟建川藏铁路必经的康定城区一带是鲜水河断裂带古地震研究相对较弱的段落。为获得更为翔实的破裂特征与复发行为,选取康定新城南侧的新榆林一处断陷塘进行探槽组开挖,探槽共计2个,垂直于断陷塘布设,相距约6 m,长度均为18 m,深约3 m。探槽组揭露出宽约5 m的破裂带与构造楔等古地震破裂遗迹。根据断陷塘沉积序列及断层与沉积层的关系,探槽共识别出6次破裂事件,结合探槽20个^(14)C样品AMS测年结果与历史地震记录,事件年代限定为8714BC之前、8304—6316BC、6135—734BC、118BC—27AD、810—1230AD,以及1786年磨西73/4级地震事件。事件序列显示:新榆林一带,早期大震复发间隔较长,约3000 a左右;自约公元元年以来,活动加剧,复发间隔缩短至700~1000 a左右,与鲜水河断裂带北段的大震复发行为基本一致。对比和综合前人研究成果,鲜水河断裂带康定城区以南新榆林至二台子一带,大多事件都是同时破裂,但可能存在个别事件,只破裂了二台子一带。1893年以来,鲜水河断裂带再次进入显著的活跃期,鲜水河断裂带北段均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康定以南段自1786年磨西地震后一直趋于平静,未来存在发生地表破裂型强震的可能,在川藏铁路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大震监测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古地震 磨西段 康定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