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节能减排效率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与驱动因素——基于非径向加权Russell DDF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 被引量:10
1
作者 汪克亮 史利娟 +1 位作者 刘悦 杨宝臣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61,共9页
文章基于非径向加权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系统考察了2006-2015年间中国节能减排效率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与驱动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节能减排效率较低,地区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 文章基于非径向加权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系统考察了2006-2015年间中国节能减排效率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与驱动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节能减排效率较低,地区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无论是节能效率、减排效率还是节能减排效率的提升都是完全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技术效率低下抑制了中国节能减排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东部地区节能减排效率高且提升速度快,中西部地区节能减排效率低且提升速度慢,地区之间节能减排效率演化呈现出典型的"马太效应"特征,三大地区节能减排效率之间的差距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本文结论可以为中国不同地区制定与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效率 动态演进 驱动因素 非径向加权Russell方向距离函数 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enberger-Hicks-Moorsteen指标的福建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许标文 陈雪丽 +1 位作者 段园园 林国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260,共8页
【目的】测算福建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并判断其变动趋势,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方法】利用Luenberger-Hicks-Moorsteen(LHM)指标具备加性完备条件,基于自由处置壳(Free... 【目的】测算福建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并判断其变动趋势,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方法】利用Luenberger-Hicks-Moorsteen(LHM)指标具备加性完备条件,基于自由处置壳(Free disposal hull,FDH)模型构造LHM TFP指标,将县域划分为一般县(市)、贫困县和发达市(区),测度2003—2018年福建省全省及县域的农业TFP,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分析其收敛性特征。【结果】2003—2018年福建省农业TFP整体上呈增长趋势,2018年达0.840,年均增长率为5.731%;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31%、2.032%和4.930%,表明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技术效率变化拉低TFP增长。从福建省一般县(市)、贫困县、发达市(区)的划分来看,各区域农业TFP及其分解指标与全省层面表现基本一致。福建省全省及一般县(市)、贫困县农业TFP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发达市(区)农业TFP不存在收敛趋势。TFP低的县(市)有追赶效应,城镇化、工业化对福建省全省及一般县(市)农业TFP收敛过程有促进作用,但工业化对贫困县农业TFP收敛具有抑制作用。【建议】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园区集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各县域应因地制宜,发达市(区)发挥技术引领与辐射作用,一般县(市)着重提升技术效率级规模效率,贫困县则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加快形成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优势,实现农业劳均产出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enberger-Hicks-Moorsteen(LHM)指标 FDH模型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收敛分析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贸易提高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少华 蒋伟杰 《南方经济》 CSSCI 2014年第11期1-24,共24页
为系统考察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的影响,本文依托中国30个省份2000-2009年的数据测算出考虑坏产出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对加工贸易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展开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 为系统考察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的影响,本文依托中国30个省份2000-2009年的数据测算出考虑坏产出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对加工贸易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展开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倒U形关系,当加工贸易占货物贸易的比重超过0.35时,加工贸易将对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效应。与此同时,出口和进口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中有着完全相反的作用。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调整外贸模式、完善产业政策、协调区域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贸易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良贷款约束下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Luenberger指数的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姜永宏 蒋伟杰 《南方经济》 CSSCI 2014年第4期62-79,共18页
借助Luenberger指数法,本文测度了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1年间考虑不良贷款约束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不考虑坏产出约束时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高估问题。与以往结论不同,我们发现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退步了3... 借助Luenberger指数法,本文测度了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1年间考虑不良贷款约束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不考虑坏产出约束时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高估问题。与以往结论不同,我们发现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退步了3.00%,7年间累积退步18.01%。从分类角度看,国有银行对不良贷款管理效率较差,但应对冲击能力强;股份制银行机制灵活,能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的扩张;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区域优势,可对贷款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本研究对中国银行业监管与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enberger指数 全要素生产率 商业银行 系统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基于Sequential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分解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程云鹤 齐晓安 +1 位作者 汪克亮 杨力 《技术经济》 CSSCI 2012年第9期51-58,共8页
在全要素框架下运用基于连续前沿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增长指数方法,估算了1987—2009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对中国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然后,... 在全要素框架下运用基于连续前沿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增长指数方法,估算了1987—2009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对中国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对累积相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累积相对技术进步和累积相对效率改善做分布动态演进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整体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趋于上升,但上升幅度逐渐减小;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呈东高西低的增长格局;东、中部地区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共同推进的结果;西部地区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仅靠技术进步驱动,效率改善存在退步迹象;省际间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呈一定程度的"俱乐部收敛"特征,技术进步有明显的"追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碳减排 低碳发展 低碳经济 连续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全要素生产率 核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约束下长三角经济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段海啸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130,共3页
本文首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对长三角的环境效率进行测度,发现导致环境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排放。在此基础上,用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长三角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果显示长三角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城市为无锡、绍兴... 本文首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对长三角的环境效率进行测度,发现导致环境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排放。在此基础上,用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长三角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果显示长三角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城市为无锡、绍兴和南通,样本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无约束条件下均低于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测算出的值,主要原因是生产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效率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水分生产率指标的时空变异与相关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操信春 吴普特 +3 位作者 王玉宝 赵西宁 王自奎 田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9-194,共6页
选择灌溉系统中的不同灌水量作为投入,建立毛灌溉水分生产率(Pg)、渠系灌溉水分生产率(Pc)及净灌溉水分生产率(Pn)指标;收集全国443个主要灌区1998年、2005年及2010年的数据资料,分析了中国灌溉水分生产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指标间的相关关... 选择灌溉系统中的不同灌水量作为投入,建立毛灌溉水分生产率(Pg)、渠系灌溉水分生产率(Pc)及净灌溉水分生产率(Pn)指标;收集全国443个主要灌区1998年、2005年及2010年的数据资料,分析了中国灌溉水分生产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3个指标的全国均值分别为1.361、2.532及2.989 kg/m3;各省区的3个指标均随时间呈增加态势,直辖市的增幅较大而长江流域粮食主产区较小;代表年各灌溉水分生产率指标在空间上均表现为明显的聚集现象,高值省区以黄淮海平原为核心集中分布,华南、西北及东北则密集了低值省区;Pg、Pc及Pn两两之间均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决定系数均大于0.90。3个指标中的任一指标均可代表省区灌溉水分生产率在全国的排序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 水分生产率 灌水量 时空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以水分生产率作为节水灌溉指标的认识 被引量:29
8
作者 沈荣开 杨路华 王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11,共3页
用水分生产率值衡量农田所消耗水分的有效利用程度已被广泛地利用 ,由于以何值作为计算农田水分的消耗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因而极易产生误解。介绍目前国内外文献引用最多的几种水分生产效率的确定方法 ,以及如何理解其含义并正确加... 用水分生产率值衡量农田所消耗水分的有效利用程度已被广泛地利用 ,由于以何值作为计算农田水分的消耗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因而极易产生误解。介绍目前国内外文献引用最多的几种水分生产效率的确定方法 ,以及如何理解其含义并正确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生产率 节水灌溉 指标 储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生产率指标的时空差异及相关关系 被引量:21
9
作者 操信春 吴普特 +1 位作者 王玉宝 赵西宁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8-274,共7页
为从不同视角揭示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分析了中国灌区毛入流量水分生产率(Pwg)、毛灌水量水分生产率(PwI)、蒸散量水分生产率(PwET)及广义水资源利用量水分生产率(Pwu)的时空差异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全国4个指标分... 为从不同视角揭示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分析了中国灌区毛入流量水分生产率(Pwg)、毛灌水量水分生产率(PwI)、蒸散量水分生产率(PwET)及广义水资源利用量水分生产率(Pwu)的时空差异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全国4个指标分别为0.694 kg/m3、1.361 kg/m3、1.314 kg/m3及0.860 kg/m3,各省灌区水分生产率总体上均呈增大趋势;不同年份各指标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相似,均表现为黄淮海平原及其周边省区较大,东北、长江以南和西北部分省区较小;省际水分生产率差距有扩大迹象,各指标空间差异程度大小关系为PwI>PwET>Pwu>Pwg;两两指标间显著线性相关,Pwu与其他指标的相关系数大于0.950。4个指标在科学内涵和数值表现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均可用于表征省级尺度粮食水分生产率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生产率 指标 粮食 灌溉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演进及其影响机制——基于胡焕庸线的实证分析
10
作者 吴旭晓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共9页
提升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是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运用NCSE-EBM与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相结合的模型测度和分析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区域动态演进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方法探讨区域碳排放全要... 提升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是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运用NCSE-EBM与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相结合的模型测度和分析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区域动态演进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方法探讨区域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演变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上表现为胡焕庸线西北和东南区域高、沿线区域低的“V”型分布态势;三大区域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均不存在严格收敛;效率改善指数是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内在主导性因素;产业结构是我国三大区域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技术创新与胡焕庸线西北区域和东南区域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度最低,而数字化与胡焕庸线沿线区域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关联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 EBM-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模型 灰色综合关联度 胡焕庸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钢铁企业生产率指标实证分析
11
作者 程继川 杜立辉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0年第10期93-95,共3页
本文介绍了现代生产率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即M指数方法,运用该方法进行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率指标实证分析,并给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率指标 钢铁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生产率指标不能用百分比表示
12
作者 孙锋刚 《理论探索》 1988年第3期80-81,共2页
最近,笔者在翻阅国民经济管理有关教材时,发现有些书中介绍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标计算公式的表示是错误的,这些书籍所列的公式为: 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总产值或国民收入/社会劳动或物质生产劳动者年平均人数×100% (见山东人民出版... 最近,笔者在翻阅国民经济管理有关教材时,发现有些书中介绍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标计算公式的表示是错误的,这些书籍所列的公式为: 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总产值或国民收入/社会劳动或物质生产劳动者年平均人数×100% (见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再版的《国民经济管理学》第475页;鹭江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原理与案例》第59;页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原理》第271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指标 国民经济管理学 社会劳动生产率 管理原理 社会总产值 计算公式 山东人民出版社 物质生产 价值指标 劳动消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何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效应的机理与检验 被引量:66
13
作者 蔡湘杰 贺正楚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共14页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标志。基于此,以“量的积累、质的提升、新的拓展”三维向度为目标层,以“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为准则层,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标志。基于此,以“量的积累、质的提升、新的拓展”三维向度为目标层,以“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为准则层,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门限效应模型,探讨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差异性科技创新能力之下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形成非线性正“U型”关系,即促进作用来源于高水平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形成中介效应及门限效应;区域层面,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力的影响呈现明显异质性特征。据此,从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为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评价指标体系 全要素生产率 科技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各省份农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9
14
作者 王兵 杨华 朱宁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26,共15页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中国31个省份1995-2008年的农业效率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影响农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的农业无效率水平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产出无...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中国31个省份1995-2008年的农业效率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影响农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的农业无效率水平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产出无效率、役畜投入无效率和播种面积无效率是中国农业无效率的主要来源;1995-2008年中国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5.58%,主要体现于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化,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农业从业人员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农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机械化的普及有利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效率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SBM方向性距离函数 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公共支出与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0
15
作者 胡建辉 李博 冯春阳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40,共12页
本文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方法测度了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30个省份2005—2013年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就公共支出政策在城镇化作用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的影响效应与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 本文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方法测度了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30个省份2005—2013年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就公共支出政策在城镇化作用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的影响效应与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单纯依靠规模化形式的城镇化发展对增进东西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不明显,但对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却有积极作用;仅仅依靠扩大政府干预程度和规模对三大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无益处,而从结构安排上看,提高福利性公共支出占比对增进东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却明显有利于西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增加投资性领域的公共支出对增进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更为显著;在城镇化作用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东西部地区的公共支出结构产生了显著的"援助"效应,而中部地区的公共支出结构却扮演了不明显的"攫取"角色;除中部地区以外,东西部地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不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经济结构和人口年龄结构对三大区域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公共支出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许标文 沈智扬 林国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3-622,共10页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指标,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绿色TFP尤为关键。现有文献在测算省域绿色要素生产率时忽视了各省份之间的异质性,生产率指数基于以自身为参照的距离函数,导致结果不能相互比较,无法为决...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指标,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绿色TFP尤为关键。现有文献在测算省域绿色要素生产率时忽视了各省份之间的异质性,生产率指数基于以自身为参照的距离函数,导致结果不能相互比较,无法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政策建议。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测算各省份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对提升全国绿色TFP贡献率的新方法,主要基于稳健型整体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整体Luenberger绿色生产率指标,将中国整体作为统一的方向衡量各省份对全国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使得各省份的效率值具有可比性。通过分析中国31个省份2001—2016年畜牧业绿色TFP的增长变化,研究发现:1)从整体上看,样本期我国畜牧业绿色TFP的年均增长率为5.01%,其中经济效率对畜牧业绿色TFP的贡献率达88.83%;技术进步对绿色TF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8.65%。2)从区域上看,我国畜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和中部地区畜牧业发展快于西部地区。3)我国畜牧业绿色TFP增长存在改进空间,且环境效率改进空间大于经济效率,东部地区经济效率改进空间趋小,畜牧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出现弱脱钩状态;中部地区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均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西部地区经济效率及碳减排还有一定改进空间。因此,为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畜牧业绿色TFP应加快由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向注重环境改善转变,加强绿色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同时要突破城乡及区域要素流动制度障碍,提高人均畜牧产值来推动畜牧业区域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整体方向性距离函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 By-productio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生产率指标试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启成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4年第3期79-82,46,共5页
工业企业要进行物质产品的生产。必须具备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的要素。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资本论》第二卷)。这段话正说明任何社会形式的生产,都离不开劳动者... 工业企业要进行物质产品的生产。必须具备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的要素。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资本论》第二卷)。这段话正说明任何社会形式的生产,都离不开劳动者,只有劳动者才是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创造者,它是生产过程中最基本并具有决定性的要素。要劳动就要支付工资,但工资在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实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商品,工资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却被歪曲为劳动报酬的形态,造成劳动都有报酬的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劳动者 工业企业 经济效益 劳动效率 劳动力 经济发展 经济指标 劳动工具 社会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劳动生产率的各项指标 被引量:2
18
作者 И.费多托夫 П.霍洛德科夫 俞纯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83年第S1期65-72,共8页
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技术进步引起的工业生产中组织技术上的变化影响到某些经济指标,使它们失去了客观地反映经济过程某些方面的能力。根据企业以可比批发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产值和工人总人数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工人平均产量)就是一例。... 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技术进步引起的工业生产中组织技术上的变化影响到某些经济指标,使它们失去了客观地反映经济过程某些方面的能力。根据企业以可比批发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产值和工人总人数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工人平均产量)就是一例。劳动生产率问题,不论在实际工作方面还是在理论方面都得到了重视。有关劳动生产率的理论,以及劳动生产率的计量、计划、和刺激增长的方法问题一直是经济科学界注意的中心。但是,目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多数苏联经济学家一致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 劳动消耗 科学技术进步 计划工作 基本生产工人 外部因素 经济学家 产值指标 工业生产 五年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条件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 被引量:99
19
作者 李谷成 陈宁陆 闵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3-160,共8页
采用单元调查评估法对中国农业分省污染排放量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应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78-2008年环境规制条件下省际农业TFP增长及其源泉进行实证分析,将农业增长、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纳入... 采用单元调查评估法对中国农业分省污染排放量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应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78-2008年环境规制条件下省际农业TFP增长及其源泉进行实证分析,将农业增长、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纳入到一个统一框架。研究发现:①环境规制条件下农业TFP取得了一定增长,主要由前沿技术进步贡献,环境技术效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时间趋势上大致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②从资源、环境与增长的统筹兼顾来看,农业TFP及其增长模式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要优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则可能处于失衡状态;③以三大直辖市为代表的东部省区和西部青海、贵州和宁夏等边远省份直接主导着"农业环境技术创新";④是否考虑环境污染成本,对农业生产率核算会产生较大影响,并可能导致政策偏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 方向性距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管制与中国区域生产率增长 被引量:41
20
作者 吴军 笪凤媛 张建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9,共7页
本文将环境因素纳入TFP测算框架,测算并比较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三大区域在是否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TFP、生产效率与技术进步指数。结果发现:在控制SO2和COD排放时全国TFP增长率不到传统TFP增长率的1/3,并且TFP增长均完全源于前... 本文将环境因素纳入TFP测算框架,测算并比较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三大区域在是否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TFP、生产效率与技术进步指数。结果发现:在控制SO2和COD排放时全国TFP增长率不到传统TFP增长率的1/3,并且TFP增长均完全源于前沿技术进步。环境管制下TFP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西、东、中部,而在未考虑环境因素时为东、中、西部。样本期间西部地区环境技术进步率一直快于传统技术进步率;东部地区则正好相反,但其在两种情形下皆为引领技术革新的主要区域;中部地区2001-2005年环境技术进步率快于传统技术进步率,但2005年后出现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管制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