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能离子束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尹若春 吴丽芳 +1 位作者 吴李君 余增亮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2-35,共4页
低能离子束注入对细胞的刻蚀作用提供了外源遗传物质进入细胞的途径。离子束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已在水稻、小麦、烟草、棉花等多种植物上取得成功。对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的原理和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遗传转化 转基因 水稻 小麦 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蛹虫草选育高效富硒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陶 李文 +2 位作者 陈宏伟 李同祥 赵天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36-140,共5页
为了更好地开发蛹虫草资源,对蛹虫草菌株富集微量元素硒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最佳参数的低能离子束注入蛹虫草,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注入前后菌丝体中硒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蛹虫草发酵富硒的最优培养条件为蛋白胨质量浓... 为了更好地开发蛹虫草资源,对蛹虫草菌株富集微量元素硒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最佳参数的低能离子束注入蛹虫草,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注入前后菌丝体中硒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蛹虫草发酵富硒的最优培养条件为蛋白胨质量浓度3 g/100 mL、葡萄糖质量浓度3 g/100 mL、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8?g/mL、pH值为7,此时,富硒率为21.58%。离子束最佳注入参数为:注入离子为N+,注入能量10 keV,注入剂量1.82×1015 ions/cm2,选育出富集微量元素硒较高的10株菌株,最高富硒率为30.97%,比出发菌株提高了近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低能离子束 富集 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红 吴丽芳 余增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9-206,共8页
为研究影响低能离子束介导水稻遗传转化效率的各种因素 ,以粳稻 0 2 42 8、花培 94 鉴 0 9、籼稻明恢 63这 3个水稻品种为实验材料 ,分析了离子的种类、能量、剂量、剂量率等参数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建立了有利于遗传转化的组织培养条件... 为研究影响低能离子束介导水稻遗传转化效率的各种因素 ,以粳稻 0 2 42 8、花培 94 鉴 0 9、籼稻明恢 63这 3个水稻品种为实验材料 ,分析了离子的种类、能量、剂量、剂量率等参数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建立了有利于遗传转化的组织培养条件和筛选程序。分子生物学检测证明 ,外源GUS报告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3个水稻品种获得抗性愈伤组织的转化率分别为 1 1 %、1 1 4%和 7 1 % ,获得再生试管苗的转化率分别为 1 5 2 %、1 87%和 1 1 3 %。为应用离子束介导法进行其它对农杆菌不敏感的禾谷类作物转基因提供了方法学的参照 ,并为深入研究离子束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机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水稻 遗传转化 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表面改性对聚碳酸酯(PC)润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伍建华 张官理 +3 位作者 王旭迪 颜悦 望咏林 温培刚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0-373,共4页
本文利用氩氧混合低能离子束对双酚A型聚碳酸酯(PC)透明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主要研究了改性前后表面润湿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后的PC表面润湿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经XPS分析发现,改性后的PC表面生成了大量的含氧极性基团,使得表面含... 本文利用氩氧混合低能离子束对双酚A型聚碳酸酯(PC)透明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主要研究了改性前后表面润湿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后的PC表面润湿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经XPS分析发现,改性后的PC表面生成了大量的含氧极性基团,使得表面含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子力显微镜(AFM)的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PC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聚碳酸酯 表面改性 接触角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辐照番茄种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梁秋霞 王付转 +3 位作者 刘磊安 苏明杰 应芳卿 秦广雍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0-42,共3页
研究表明,低能离子束辐照番茄干种子,对番茄农艺学性状有一定影响。在M_0N^+处理发芽率随着剂量升高(能量不变)有所下降,但不明显,出苗时间随剂量增加逐渐推迟1~2d,但Ar^+处理株高多数比对照增高,长势比对照强,果形、果面有变异。不同... 研究表明,低能离子束辐照番茄干种子,对番茄农艺学性状有一定影响。在M_0N^+处理发芽率随着剂量升高(能量不变)有所下降,但不明显,出苗时间随剂量增加逐渐推迟1~2d,但Ar^+处理株高多数比对照增高,长势比对照强,果形、果面有变异。不同低能离子束处理得到结果不太一致。M_1叶形、果形有明显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番茄 种子辐照 农艺性状 发芽率 出苗时间 长势 剂量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洛芬立体拆分菌株的筛选与离子束诱变选育 被引量:4
6
作者 谈重芳 吴健 +3 位作者 史贤明 刘宏民 秦广雍 霍裕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在从土壤中分离到的 15 4个菌株中 ,通过筛选及旋光度的测定得到立体选择性水解布洛芬乙酯生成S 布洛芬的菌株CandidasorboxylosaT2P。用低能离子束诱变的方法得到了几株布洛芬乙酯水解活性提高的突变菌株 ,用 4× 10 5ion/cm2 剂... 在从土壤中分离到的 15 4个菌株中 ,通过筛选及旋光度的测定得到立体选择性水解布洛芬乙酯生成S 布洛芬的菌株CandidasorboxylosaT2P。用低能离子束诱变的方法得到了几株布洛芬乙酯水解活性提高的突变菌株 ,用 4× 10 5ion/cm2 剂量的低能离子束诱变菌株CandidasorboxylosaT2P可提高S 布洛芬的产量2 0 %左右。用菌株CandidasorboxylosaT2P的培养物催化水解布洛芬乙酯所得产品的外观、熔点、旋光度和红外光谱等各项检测指标与Sigma公司的标准品S 布洛芬基本一致 ,这表明该菌株具有提高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 选育 S-布洛芬 立体选择性水解 CANDIDA sorbaxylosa 低能离子束 非断体抗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亚麻酸产生菌的低能离子束诱变选育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胜男 王亚洲 +2 位作者 石林霞 李市场 古绍彬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80,85,共6页
为了得到γ-亚麻酸(GLA)高产菌株,以深黄被孢霉As3.3410为出发菌株,利用氮离子(N+)注入诱变,并采用马来酰肼抗性筛选和红四氮唑(TTC)法相结合对突变株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当能量为10 ke V时,最佳氮离子诱变剂量为1.56×1015cm-2... 为了得到γ-亚麻酸(GLA)高产菌株,以深黄被孢霉As3.3410为出发菌株,利用氮离子(N+)注入诱变,并采用马来酰肼抗性筛选和红四氮唑(TTC)法相结合对突变株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当能量为10 ke V时,最佳氮离子诱变剂量为1.56×1015cm-2;当马来酰肼的添加量为40 mg/L时,出发菌株的抑制率为100%;TTC法酶活测定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5℃、p H为8.4、TTC浓度为8 g/L、反应时间为1 h,以此作为摇瓶初筛的条件。经过反复诱变筛选获得一株遗传稳定的高产突变株F312,其γ-亚麻酸产量为1 236 mg/L,比出发菌株(480 mg/L)提高了1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黄被孢霉 Γ-亚麻酸 低能离子束 马来酰肼 红四氮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注入胸腺嘧啶的剂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谷运红 卞坡 +2 位作者 秦广雍 苏明杰 王卫东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1999年第2期44-46,共3页
本文报道了30keV低能氮离子和氩离子在0~2×1016/cm2N+(Ar+)注入剂量范围内辐照胸腺嘧啶存活率的变化,二者均出现不同于射线等辐照时的线性或肩型曲线,而呈现一种新的变化趋势———“马鞍型”曲线.分... 本文报道了30keV低能氮离子和氩离子在0~2×1016/cm2N+(Ar+)注入剂量范围内辐照胸腺嘧啶存活率的变化,二者均出现不同于射线等辐照时的线性或肩型曲线,而呈现一种新的变化趋势———“马鞍型”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参与结构的质量沉积效应并不足以解释“马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胸腺嘧啶 “马鞍型”曲线 质量沉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表面改性对聚碳酸酯(PC)粘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官理 伍建华 +3 位作者 张振 望咏林 张洪峰 温培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2-44,共3页
利用氩氧混合低能离子束对双酚A型聚碳酸酯(PC)透明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并用自制丙烯酸酯胶黏剂表征了改性前后的粘接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PC与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压剪强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经分析,粘接性能的改善是由于低能离子束表面... 利用氩氧混合低能离子束对双酚A型聚碳酸酯(PC)透明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并用自制丙烯酸酯胶黏剂表征了改性前后的粘接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PC与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压剪强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经分析,粘接性能的改善是由于低能离子束表面改性后的PC表面润湿性能的改善、表面活性的提高、表面弱电层的剥蚀和表面微交联层的生成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聚碳酸酯 表面改性 粘接性能 压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诱变选育大豆疫霉高效拮抗菌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方新 齐永霞 丁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73-1879,共7页
为获得生防效果更佳的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菌株,本试验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对DDGJ05、DDGJ01和DDEN01菌株进行诱变,并结合平板对峙培养法对N+离子注入诱变后的菌株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只有DDGJ05有正突变菌株的出现,正突变菌株的... 为获得生防效果更佳的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菌株,本试验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对DDGJ05、DDGJ01和DDEN01菌株进行诱变,并结合平板对峙培养法对N+离子注入诱变后的菌株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只有DDGJ05有正突变菌株的出现,正突变菌株的编号分别为DDGJ05-20-8、DDGJ05-40-8、DDGJ05-40-10。平板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DDGJ05-20-8、DDGJ05-40-8、DDGJ05-40-10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1.12%、93.52%和94.00%,均高于对照亲本菌株DDGJ05。继代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正突变菌株DDGJ05-40-8和DDGJ05-40-10对大豆疫霉的拮抗作用能够稳定遗传。采用盆栽法研究了DDGJ05和3个正突变菌株对大豆疫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大豆种子经DDGJ05菌株及其3个正突变菌株处理后,对大豆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发病严重程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其中,经DDGJ05-40-10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为63.43%。本研究结果为芽孢杆菌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大豆疫霉 拮抗作用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对同源四倍体水稻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群策 彭建军 李玉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7,共4页
选用不同倍性的水稻进行低能氮离子束注入试验,研究离子注入后的效果与染色体组倍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比二倍体水稻对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更敏感;在同源四倍体水稻群体中所出现的变异频率比在二倍体水稻群体中出现的... 选用不同倍性的水稻进行低能氮离子束注入试验,研究离子注入后的效果与染色体组倍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比二倍体水稻对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更敏感;在同源四倍体水稻群体中所出现的变异频率比在二倍体水稻群体中出现的变异频率高;在经过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的同源四倍体后代群体中,分别筛选到结实率高达90.16%的单株和具有双胚苗性状的单株,同源四倍体水稻的高结实率特性和双胚苗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可遗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四倍体水稻 低能氮离子束 诱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种子过程中的温度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胜合 苏明杰 +2 位作者 秦广雍 吴玉萍 赵海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9-311,共3页
本文用玉米干种子作为实验材料,设打印纸覆盖、铝箔覆盖和不覆盖3个处理,研究了在低能离子注入种子的过程中,温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个处理中不能传递热量的打印纸覆盖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不覆盖的种子的发芽率其次,而可... 本文用玉米干种子作为实验材料,设打印纸覆盖、铝箔覆盖和不覆盖3个处理,研究了在低能离子注入种子的过程中,温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个处理中不能传递热量的打印纸覆盖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不覆盖的种子的发芽率其次,而可以传递热量的铝箔覆盖的种子发芽率最低。温度能够显著影响注入后种子的发芽,靶室内的高温总体上降低了种子的生活力。文中对离子注入时的温度效应做了校正,并给出了校正后的种子发芽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低能离子 种子发芽率 低能离子注入 温度效应 子过程 干种子 实验材料 注入种子 打印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N^+离子束辐照甜叶菊种子的当代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闵笛 陈达伟 +2 位作者 苏婷婷 汤其坤 王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1-44,共4页
用不同剂量低能N+离子注入甜叶菊种子后,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率、幼苗和移栽植株性状及糖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的氮离子束能促进甜叶菊发芽,高剂量则抑制其发芽;随着辐照剂量的增高,移栽植株株高、糖苷含量等主要指标出现了先下... 用不同剂量低能N+离子注入甜叶菊种子后,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率、幼苗和移栽植株性状及糖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的氮离子束能促进甜叶菊发芽,高剂量则抑制其发芽;随着辐照剂量的增高,移栽植株株高、糖苷含量等主要指标出现了先下降后升高的"马鞍型"曲线;经辐照后出现了植株高、叶片多、叶面积大、糖苷含量高的有益变异,为进一步品种选育和诱变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低能N+离子束 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注入器离子源控制系统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姜子运 郭玉辉 +6 位作者 刘海涛 武启 余泽民 马鸿义 于春蕾 胡建军 何源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6-279,共4页
强流质子源及低能传输线是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项目注入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其工作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实验物理及工业控制系统(EPICS)架构的远程控制系统。根据被控设备硬件接口的特点及控制需求分别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 强流质子源及低能传输线是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项目注入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其工作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实验物理及工业控制系统(EPICS)架构的远程控制系统。根据被控设备硬件接口的特点及控制需求分别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和串口服务器等作为控制部件,在主控机中使用LabVIEW编程实现了对系统内所有设备的监控,并借助于DSC模块把设备状态和参数等以过程变量的形式进行网络发布。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特点,已经在系统调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离子源和低能传输线 实验物理及工业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低能离子束将抗菌肽ShivaA基因导入恢复系明恢63的研究(简报) 被引量:11
15
作者 倪大虎 向太和 +4 位作者 张盘娣 吴家道 杨剑波 贾士荣 余增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4期408-409,419,共3页
利用低能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法于 1993年首次获得成功 ,本研究通过这一技术将抗菌肽ShivaA基因导入水稻恢复系明恢6 3成熟胚中 ,经过诱导愈伤和绿苗分化 ,并再生植株 ,经PCR检测分析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再生植株基因组中。
关键词 水稻育种 低能离子束介导法 抗茵肽ShivaA 明恢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半导体Gd_xSi_(1-x)的XPS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志凯 周剑平 +4 位作者 柴春林 杨少延 宋书林 李艳丽 陈诺夫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4-156,共3页
采用离子束技术 ,在n型硅基片上注入稀土元素钆 ,制备了磁性 /非磁性p n结。本文中使用的XPS对制备的样品进行测试 ,利用Origin 7 0提供的PFM工具进行研究 ,O1s束缚能介于金属氧化物和SiO2 中O1s的束缚能之间 ,Si2p的XPS谱分裂为两个峰 ... 采用离子束技术 ,在n型硅基片上注入稀土元素钆 ,制备了磁性 /非磁性p n结。本文中使用的XPS对制备的样品进行测试 ,利用Origin 7 0提供的PFM工具进行研究 ,O1s束缚能介于金属氧化物和SiO2 中O1s的束缚能之间 ,Si2p的XPS谱分裂为两个峰 ,其中一个是单质Si的 ,另一个介于单质Si和硅化物之间 ,Gd4d的束缚能介于金属钆和氧化钆中的Gd4d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半导体 GdxSi1-x XPS 离子束技术 非磁性p-n结 束缚能 无定形结构 x射线 光电子频谱 离子注入 硅化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诱变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浩 解继红 +2 位作者 于林清 镡建国 贾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425-1426,共2页
自发现离子束生物效应以来,离子注入技术已被应用于生物改良、环境辐射生物学效应等研究领域。其中,在植物遗传育种、创造新种质资源方面的成果非常突出。但是,由于低能离子的能量低,理论射程很短,关于低能离子生物效应和诱变的机理尚... 自发现离子束生物效应以来,离子注入技术已被应用于生物改良、环境辐射生物学效应等研究领域。其中,在植物遗传育种、创造新种质资源方面的成果非常突出。但是,由于低能离子的能量低,理论射程很短,关于低能离子生物效应和诱变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该研究重点综述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机理研究 远程诱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诱导Ag表面纳米金字塔微结构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智利 刘卫国 +1 位作者 张锦 王蒙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6,共5页
利用离子柬溅射诱导实验方法,在单晶Si(100)基底上辅助沉积银膜,研究了低能Ar+离子束30。入射时,不同离子束能量和束流密度以及基底温度对Ag纳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基底温度下(32~100℃)辅助沉积银膜,膜层表面会呈... 利用离子柬溅射诱导实验方法,在单晶Si(100)基底上辅助沉积银膜,研究了低能Ar+离子束30。入射时,不同离子束能量和束流密度以及基底温度对Ag纳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基底温度下(32~100℃)辅助沉积银膜,膜层表面会呈现排列紧密、晶粒尺寸一致的金字塔状纳米结构.当温度升高时(32~200℃),纳米微结构横向尺寸λ2迅速增加,而粗糙度先减小(32~100℃)后迅速增大(100~200℃);当离子束能量1400eV、束流密度15~45uA/cm2时,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离子束束流密度的增大,纳米晶粒横向尺寸基本不变,粗糙度略有增加;当离子柬流密度为15μA/cm2、能量1000~1800eV时,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离子束能量的增加,银纳米结构尺寸增加,而表面粗糙度先增加,然后缓慢减小.自组织纳米结构的转变是溅射粗糙化和表面驰豫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制造技术 低能离子束刻蚀 自组装纳米结构 离子束辅助 银金字塔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福 梁正伟 王志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61,共3页
介绍了低能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的原理,比较了离子束介导法与其他遗传转化方法的优缺点,重点对离子束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同时提出了问题和展望。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遗传转化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强流离子束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瑞刚 李康宁 +5 位作者 崔宝群 姜冲 李立强 马鹰俊 唐兵 李爱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1-464,共4页
为实现低能强流离子束装置自动化,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稳定度,研究开发了低能强流离子束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300PLC,下位机使用STEP7 V5组态软件进行编程,控制界面用Lab Windows/CVI 6.0编制,控制位于3个不同电位... 为实现低能强流离子束装置自动化,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稳定度,研究开发了低能强流离子束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300PLC,下位机使用STEP7 V5组态软件进行编程,控制界面用Lab Windows/CVI 6.0编制,控制位于3个不同电位的离子束系统。文章描述了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硬件选取和软件实现的功能,讨论了系统在调试过程中抑制干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强流离子束系统 计算机控制 连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