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种群Lotka-Volterra混合系统的全局渐进稳定性
1
作者 李玉洁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32-1534,1538,共4页
文章考虑周期系数的四种群Lotka-Volterra模型,种群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得到该系统正周期解的存在性及全局渐进稳定性的条件。
关键词 lotka-volterra混合系统 捕食 竞争 周期解 全局渐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网型和构网型变流器混合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冠淇 裴玮 +1 位作者 熊佳旺 李毅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7,I0003,共14页
为改善以跟网型变流器(grid-following,GFL)为主体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频率支撑力不足的情况,目前主流的研究趋势是在系统中引入构网型变流器(grid-forming,GFM),构建GFL-GFM混合系统来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支撑能力,以保障系统的安全... 为改善以跟网型变流器(grid-following,GFL)为主体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频率支撑力不足的情况,目前主流的研究趋势是在系统中引入构网型变流器(grid-forming,GFM),构建GFL-GFM混合系统来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支撑能力,以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由于跟网型变流器和构网型变流器的控制策略及外特性具有较大差异,且各变流器间存在相互耦合的现象,混合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将更为复杂。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一种类变流器的稳定性分析,未深入定量研究GFL-GFM混合系统的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推导GFL-GFM混合系统稳定的关键条件,定义表征混合系统稳定性及强弱的关键量,并进一步揭示变流器参数及容量配比对混合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推导出混合系统的稳定条件;其次,基于稳定条件,定义“混合系统支撑量”来表征混合系统的稳定性,进一步推导“改进短路比”来表征混合系统的强弱;然后,分析变流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定量获得变流器的临界容量占比;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流器 跟网型变流器 GFL-GFM混合系统 混合系统支撑量 改进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FC/MGT混合动力系统性能分析及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3
作者 霍海波 朱鸿翔 +3 位作者 徐胜 曹正良 许竞翔 李曦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8,共10页
为高效利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高温废热和提升系统的热电效率,提出一款以甲烷为燃料的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SOFC/MGT)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在传统混合系统的基础上增设燃料旁通阀和加热器,以满足SOFC电堆入口... 为高效利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高温废热和提升系统的热电效率,提出一款以甲烷为燃料的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SOFC/MGT)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在传统混合系统的基础上增设燃料旁通阀和加热器,以满足SOFC电堆入口温度的需求,并最大化利用其废热。为满足频繁波动的负载功率需求并确保透平具有合适的入口温度,首先基于所建混合动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变工况条件下各组件的温度、输出功率等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混合动力系统的温度、功率协同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当负载功率需求频繁变化时,所设计控制系统的输出功率能实时跟踪外部功率需求变化并将透平入口温度控制到目标值,说明所设计的控制方案是有效的。此外,当负载功率需求变化时,就透平入口温度主动控制对混合动力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对透平入口温度进行主动控制有利于系统功率跟踪和安全运行,并有效提高混合系统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燃气轮机 混合系统 温度控制 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光伏跟踪装置的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优化与评价
4
作者 徐姝影 张哲 +3 位作者 袁佳伟 李平 丁德 徐象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1,共9页
从技术、经济、环境3个维度选取8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构建一个综合评价框架,利用该综合评价框架对浙江省建德市某城市居民社区的实例进行研究,分析评估不同跟踪装置对城市社区级离网型光伏-风力机-蓄电池混合可再... 从技术、经济、环境3个维度选取8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构建一个综合评价框架,利用该综合评价框架对浙江省建德市某城市居民社区的实例进行研究,分析评估不同跟踪装置对城市社区级离网型光伏-风力机-蓄电池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光伏组件出力和系统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案例中采用双轴跟踪装置(TA)的系统光伏组件出力最大,无跟踪装置(NT)的系统综合评价得分最高,说明从技术、经济、环境3个角度综合考虑,该案例中宜采用无跟踪装置的光伏发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系统 可再生能源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跟踪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sionChain:基于以太坊的UTXO-Account混合区块链系统
5
作者 马元一 周桐 +2 位作者 赵赫 王硕 李京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6-402,共7页
区块链按照记账模型可分为账户模型和UTXO模型.账户模型由于智能合约串行导致吞吐量低下.尽管尝试对合约进行并行处理,也会由于合约模型本身存在的状态冲突问题,导致并行度有限.相对而言,UTXO模型凭借其无状态的特性,可以并行处理交易,... 区块链按照记账模型可分为账户模型和UTXO模型.账户模型由于智能合约串行导致吞吐量低下.尽管尝试对合约进行并行处理,也会由于合约模型本身存在的状态冲突问题,导致并行度有限.相对而言,UTXO模型凭借其无状态的特性,可以并行处理交易,然而UTXO模型的功能性相对较弱.本文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系统,尝试整合以上两种记账模型,通过扩展以太坊的账户、交易及智能合约的操作方法,建立UTXO-Account混合区块链系统FusionChain,充分利用两种模型的优点,同时避免它们的缺点.在此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的代币交易实现方法.通过对以太坊历史数据的理论分析,本系统的区块内交易冲突率显著低于以太坊.同时与其它基于UTXO模型的代币交易实现方式相比,基于本系统构建的代币交易具有更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以太坊 ERC20合约 UTXO 交易并行 混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收获项和双时滞及Allee效应影响的Lotka-Volterra捕食-食饵系统的Hopf分支分析
6
作者 衣薪燃 吕堂红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30,共10页
针对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对环境变化或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无法做出即时反应的问题.通过引入两个时滞作为分支参数,分析相应的特征方程,并讨论系统在各平衡点处的局部稳定性和Hopf分支的存在性.首先,在两个时滞都等于τ时,用中心流形定理和规... 针对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对环境变化或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无法做出即时反应的问题.通过引入两个时滞作为分支参数,分析相应的特征方程,并讨论系统在各平衡点处的局部稳定性和Hopf分支的存在性.首先,在两个时滞都等于τ时,用中心流形定理和规范型理论,得到决定Hopf分支方向及周期解稳定性的显式公式;其次,通过数值模拟验证理论分析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时滞超出临界值时,系统的稳定性发生改变并产生Hopf分支.在生物模型中引入时滞有助于进行更准确地预测种群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时滞 ALLEE效应 lotka-volterra捕食-食饵系统 HOPF分支 周期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移动环境的Lotka-Volterra合作系统周期强迫波的存在性
7
作者 王国正 史振霞 《数学物理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9-492,共14页
该文主要研究具有移动环境的Lotka-Volterra合作系统在二维格上的周期强迫波的存在性.首先,证明Lotka-Volterra系统的初值问题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并建立了比较原理.其次,构造Lotka-Volterra合作系统的一对上下解,通过单调迭代技巧并结... 该文主要研究具有移动环境的Lotka-Volterra合作系统在二维格上的周期强迫波的存在性.首先,证明Lotka-Volterra系统的初值问题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并建立了比较原理.其次,构造Lotka-Volterra合作系统的一对上下解,通过单调迭代技巧并结合上、下解方法证明了与栖息地移动速度相一致的周期强迫波的存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性 周期强迫波 lotka-volterra合作系统 单调迭代技巧 上下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制氢/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系统控制策略 被引量:68
8
作者 蔡国伟 陈冲 +1 位作者 孔令国 彭龙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84-94,共11页
风能的波动性及间歇性致使传统风力机出力不可控,即出力曲线与负荷调度曲线不一致。本文构造了一种风电/制氢/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耦合于直流母线的结构。针对风电/制氢/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系统10种运行模式,提出了一种能量管理策... 风能的波动性及间歇性致使传统风力机出力不可控,即出力曲线与负荷调度曲线不一致。本文构造了一种风电/制氢/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耦合于直流母线的结构。针对风电/制氢/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系统10种运行模式,提出了一种能量管理策略,确保在各个控制单元的作用下,能量协调流动于混合系统各子单元之间。此能量管理策略不仅使混合系统出力可控,而且提高了风能利用率,平抑了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平滑了上网功率。PSCAD/EMTDC仿真结果验证了风电/制氢/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系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系统 模型 能量管理 控制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DS的交直流混合系统实际故障再现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贾旭东 李庚银 +3 位作者 赵成勇 肖湘宁 韩伟强 郭琦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4-58,共5页
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针对实际的交直流混合电网,搭建了仿真模型,并将RTDS与实际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装置连接,建立了一个交直流混合系统实时仿真实验平台。介绍了仿真建模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RTDS元件模型的选择原则。在此基础上,对... 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针对实际的交直流混合电网,搭建了仿真模型,并将RTDS与实际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装置连接,建立了一个交直流混合系统实时仿真实验平台。介绍了仿真建模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RTDS元件模型的选择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南方电网中实际发生的2种典型故障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仿真实验成功再现了实际故障过程,并分析得出了故障发生的真实原因,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建议。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际录波的对比,证明所建电网模型是准确、可信的,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实际系统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仿真 交直流混合系统 RTDS 实际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广交直流混合系统输电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荆勇 任震 +1 位作者 李柏青 马世英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2-55,共4页
对我国第一个交直流混合系统天广交直流混合系统的输电能力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天广直流输电工程投产后,提高了南方电网的稳定性。由于直流系统的调制功能对交直流并联运行的作用明显强于对交直流分列运行的作用,故交直流并联运行的输... 对我国第一个交直流混合系统天广交直流混合系统的输电能力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天广直流输电工程投产后,提高了南方电网的稳定性。由于直流系统的调制功能对交直流并联运行的作用明显强于对交直流分列运行的作用,故交直流并联运行的输电能力也相对较高。同时电网运行条件的变化对天广交直流输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明显影响,增强电网动态无功支持能力对提高天广交直流混合系统输电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系统 输电能力 混合输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鲁棒的风-氢混合系统氢储能容量优化配置 被引量:67
11
作者 司杨 陈来军 +3 位作者 陈晓弢 高梦宇 麻林瑞 梅生伟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0,共8页
氢储能系统受地理、气候条件限制较小,在构建面向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风-储混合系统中极具发展潜力。然而,由于风电场的出力具有不确定性,氢储能系统需要在储能、释能、热备用等工况下频繁切换,内部热能供需平衡也呈现出不确定性,进... 氢储能系统受地理、气候条件限制较小,在构建面向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风-储混合系统中极具发展潜力。然而,由于风电场的出力具有不确定性,氢储能系统需要在储能、释能、热备用等工况下频繁切换,内部热能供需平衡也呈现出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其响应速度甚至实际可用容量。为此,设计了考虑热平衡的风-氢混合系统,构建了考虑电解槽、燃料电池间歇工作模式热平衡的氢储能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风电场功率的不确定性和氢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提出了考虑热平衡不确定性的风-氢混合系统氢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采用分布鲁棒方法对风电场功率的不确定性进行建模,并将其转化为一组线性风险机会约束进行求解。基于实际风电场数据构建算例,对所提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氢储能系统中电解槽和燃料电池的散热系数对系统实际可用容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风-氢混合系统的氢储能容量配置中考虑热平衡约束可以有效提升氢储能系统的实际可用容量和混合系统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储能 风-氢混合系统 容量配置 分布鲁棒 热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的混合系统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55
12
作者 王云 刘东 陆一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64-1470,共7页
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是随着工业信息化发展而提出的新理念,强调在生产中物理过程与信息处理的紧密融合。电网正向智能化发展,是典型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建立CPS模型有助于更好分析、控制日益复杂、灵活的电网运行... 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是随着工业信息化发展而提出的新理念,强调在生产中物理过程与信息处理的紧密融合。电网正向智能化发展,是典型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建立CPS模型有助于更好分析、控制日益复杂、灵活的电网运行,该文结合电网特点、需求,分析了电网CPS模型的构成和形式,提出了基于混合系统的电网CPS建模方法及其控制方案;并根据上述方法和步骤,建立柔性负荷和源储协调控制的混合系统模型,提出基于该模型的优化控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信息物理系统 信息物理融合模型 混合系统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系统的形式验证方法 被引量:16
13
作者 方敏 张雅顺 李辉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921-2924,2928,共5页
在介绍混合系统形式验证概念的基础上,从可达集表示和可达集计算方法的角度比较了混合系统的各种形式验证方法和验证工具。重点介绍了模型检验方法中的收敛近似方法和过近似方法,通过一个化工过程系统的验证实例详细介绍了验证工具Check... 在介绍混合系统形式验证概念的基础上,从可达集表示和可达集计算方法的角度比较了混合系统的各种形式验证方法和验证工具。重点介绍了模型检验方法中的收敛近似方法和过近似方法,通过一个化工过程系统的验证实例详细介绍了验证工具CheckMate的验证算法。最后分析了混合系统形式验证的难点问题和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系统 形式验证 过近似 可达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系统受端电网暂态电压稳定分析 被引量:38
14
作者 廖民传 蔡广林 张勇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18,共5页
随着南方电网西电东送规模的日益扩大,受端电网的暂态电压稳定问题日益凸显。深入探讨了南方电网的受端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问题出现的机理和影响因素,通过对失稳故障的分析表明交流线路、直流换流站的无功需求会逐步恶化受端系统的稳定... 随着南方电网西电东送规模的日益扩大,受端电网的暂态电压稳定问题日益凸显。深入探讨了南方电网的受端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问题出现的机理和影响因素,通过对失稳故障的分析表明交流线路、直流换流站的无功需求会逐步恶化受端系统的稳定性,最终由局部地区的负荷失稳导致整个区域发生电压崩溃。针对失稳故障分析比较了相应的稳定措施,其中动态无功补偿措施能够有效地抑制异步电动机诱发的电压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系统 暂态电压稳定 受端电网 电压崩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VSC-HVDC的交直流混合系统状态估计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孙国强 李育燕 +1 位作者 卫志农 叶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12,23,共8页
针对以电压源换流器(VSC)为基础的新一代高压直流输电(HVDC),对含VSC-HVDC的交直流混合系统进行静态状态估计。介绍了VSC-HVDC的稳态模型,通过确定交直流混合系统的量测函数、状态变量和雅可比矩阵,建立了含VSC-HVDC的交直流混合系统的... 针对以电压源换流器(VSC)为基础的新一代高压直流输电(HVDC),对含VSC-HVDC的交直流混合系统进行静态状态估计。介绍了VSC-HVDC的稳态模型,通过确定交直流混合系统的量测函数、状态变量和雅可比矩阵,建立了含VSC-HVDC的交直流混合系统的状态估计模型;在基本加权最小二乘状态估计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含VSC-HVDC的交直流混合状态估计同时迭代求解法;对经过修改的IEEE 14、IEEE30、IEEE 57节点系统算例进行仿真,从算法的估计误差、迭代次数和计算速度等方面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电压源换流器 VSC-HVDC 静态状态估计 交直流混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系统控制方式对大扰动后交直流混合系统电压和功率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5
16
作者 张建设 张尧 +1 位作者 张志朝 武志刚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0-24,共5页
使用电力系统暂态安全评估工具 TSAT 基于南方电网2005 年规划数据研究了直流控制方式和低压限流器参数对大扰动后交直流混合系统电压和功率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的整流侧定电流、逆变侧定直流电压控制比整流侧定功率、逆变侧定熄... 使用电力系统暂态安全评估工具 TSAT 基于南方电网2005 年规划数据研究了直流控制方式和低压限流器参数对大扰动后交直流混合系统电压和功率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的整流侧定电流、逆变侧定直流电压控制比整流侧定功率、逆变侧定熄弧角控制有利于大扰动后交流换流母线电压的恢复;为缓解大扰动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失衡的问题,低压限流器参数的大小应取折中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直流输电系统 控制方式 交直流混合系统 电压恢复 功率恢复 时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系统的概率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丁明 黄凯 李生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1-16,共6页
提出了一种考虑复杂故障模式的概率稳定性计算方法,并采用非序贯蒙特卡罗仿真实现之, 重点模拟了多种交直流稳定控制措施,完善了系统和节点的风险指标,并以修改后的EPRI-36系统为例进行了分析计算;将各种稳定控制措施、发电机模型、负... 提出了一种考虑复杂故障模式的概率稳定性计算方法,并采用非序贯蒙特卡罗仿真实现之, 重点模拟了多种交直流稳定控制措施,完善了系统和节点的风险指标,并以修改后的EPRI-36系统为例进行了分析计算;将各种稳定控制措施、发电机模型、负荷模型和保护系统整定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统计比较,验证了机组模型精度、保护动作时间和直流控制对系统稳定性的显著影响,证明了该文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是可行的、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系统 概念 稳定性分析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系统模型预测控制的列车自动驾驶策略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龙生 徐洪泽 +1 位作者 张梦楠 段宏伟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3-60,共8页
本文研究多优化目标和多约束条件下的动车组列车自动驾驶ATO控制问题。通过分段线性化列车运行阻力,引入列车运行状态整数变量,建立了动车组混合整数列车运行模型。提出基于混合系统模型预测控制HMPC的列车自动驾驶策略,并应用输入分块... 本文研究多优化目标和多约束条件下的动车组列车自动驾驶ATO控制问题。通过分段线性化列车运行阻力,引入列车运行状态整数变量,建立了动车组混合整数列车运行模型。提出基于混合系统模型预测控制HMPC的列车自动驾驶策略,并应用输入分块化技术和显式模型预测控制,降低算法的计算量,以提高硬件实现的可行性。前者通过固定一定时间段内的控制量,对输入序列进行分块化,降低控制器的自由度;后者通过离线设计和在线综合的方法减少算法的在线计算时间。最后利用Matlab仿真软件环境下的MPT 3.0扩展工具箱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在列车运行安全约束下,合理分配动车组各车厢的牵引力和制动力,保障列车准时及节能高效地运行,同时所提出的改进算法能有效降低计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自动驾驶ATO 模型预测控制 分段仿射系统 混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点法的交直流混合系统可用输电能力计算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国庆 姚少伟 陈厚合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39,45,共6页
提出并建立了交直流混合系统可用输电能力优化计算模型,该模型中的混合系统可以包含两端直流系统或多种结构的多端直流系统,模型通用性强。运用非线性原—对偶内点法求解模型,在求解过程中,对简约修正矩阵进行行列变换,形成了一种便于... 提出并建立了交直流混合系统可用输电能力优化计算模型,该模型中的混合系统可以包含两端直流系统或多种结构的多端直流系统,模型通用性强。运用非线性原—对偶内点法求解模型,在求解过程中,对简约修正矩阵进行行列变换,形成了一种便于存储和编程的数据结构,提高了计算效率。以修改的IEEE30节点混合系统为算例进行验证,仿真计算表明在换流站进行无功补偿对提高可用输电能力有明显作用,同时也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用输电能力 交直流混合系统 内点法 简约修正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性能指标的交直流混合系统直流调制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吴华坚 王渝红 +1 位作者 李兴源 魏巍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8-73,共6页
通常的直流调制研究,只考虑其对系统功率振荡阻尼的改善。直流调制改变系统功率振荡阻尼同时,对频率特性和功角特性也会有影响。把频率偏差连同功角和功率偏差一起作为综合性能指标,在直流调制研究时,对功率响应进行Prony分析,选灵敏度... 通常的直流调制研究,只考虑其对系统功率振荡阻尼的改善。直流调制改变系统功率振荡阻尼同时,对频率特性和功角特性也会有影响。把频率偏差连同功角和功率偏差一起作为综合性能指标,在直流调制研究时,对功率响应进行Prony分析,选灵敏度最高的备选交流线路作为调制信号。以综合性能指标作为衡量标准,用分层寻优方法对反馈增益进行优化;并与未考虑频率偏差的指标作为标准的优化增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前者对频率稳定更为有利。最后以四川电网为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系统 直流调制 综合性能指标 低频振荡 频率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