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河南省夏玉米产量波动对大气环流的响应 |
田宏伟
闵俊杰
黄进
张方敏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
2
|
El Nio期间移动性海温场与大气环流相互关系的复奇异值分解 |
肖天贵
缪锦海
|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
3
|
自由表面海洋环流模式的正、斜压模分解算法 |
张荣华
|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2
|
|
|
4
|
“热力环流的形成”图形分解法教学 |
鲍文艳
|
《地理教学》
|
2012 |
1
|
|
|
5
|
环流分解及其在沉积地层旋回分析中的应用 |
张光前
刘承祚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4
|
|
|
6
|
基于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新定义 |
王庆万
胡淑娟
贾蓓
周冰倩
高晨斌
|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
7
|
近50年广西大范围暴雨的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
覃卫坚
李栋梁
王慧
覃志年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2
|
|
|
8
|
基于Lorenz系统提取数值模式可预报分量的初步试验 |
王启光
封国林
郑志海
支蓉
丑纪范
|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
9
|
1960—2009年中国夏季极端降水事件与气温的变化及其环流特征 |
陈金明
陆桂华
吴志勇
顾世祥
何海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0
|
|
|
10
|
东亚低纬地区局地Hadley环流特征及其与大气臭氧的关系 |
郭世昌
李琼
刘煜
吕达仁
苏锦兰
段雪梅
李慧晶
|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
11
|
华北汛期旱涝与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 |
赵声蓉
宋正山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65
|
|
|
12
|
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Ⅲ——正压环流的数值模拟 |
刘桂梅
孙文心
雷坤
江文胜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9
|
|
|
13
|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全球大气环流变化 Ⅱ.冬季风异常对全球热带海温变化的影响 |
陈隽
孙淑清
|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23
|
|
|
14
|
内蒙古夏季降水变率的优势模态及其环流特征 |
李妍
布和朝鲁
林大伟
谢作威
|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4
|
|
|
15
|
东亚地区春冬季与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相互关系的研究 |
孙力
安刚
|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5
|
|
|
16
|
应用湿Q矢量分解方法诊断分析“圣帕”(2007)台风暴雨 |
傅灵艳
岳彩军
黄亿
寿绍文
|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
17
|
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Ⅱ潮及潮致环流数值模拟 |
孙文心
刘桂梅
雷坤
江文胜
张平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0
|
|
|
18
|
南半球环流异常与我国夏季旱涝分布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
何敏
孙林海
艾秀
|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
19
|
春季川渝地区气温与500hPa高度场的奇异值分解 |
李跃清
李崇银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4
|
|
|
20
|
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IV——斜压环流的诊断计算 |
雷坤
孙文心
刘桂梅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