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河南省夏玉米产量波动对大气环流的响应 被引量:4
1
作者 田宏伟 闵俊杰 +1 位作者 黄进 张方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6-182,共7页
[目的]探究河南省夏玉米产量波动对大气环流的响应,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托河南省17个市1988—2017年夏玉米产量数据及15种大尺度大气环流指数资料,评估研究区夏玉米产量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①基于主成分分析结... [目的]探究河南省夏玉米产量波动对大气环流的响应,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托河南省17个市1988—2017年夏玉米产量数据及15种大尺度大气环流指数资料,评估研究区夏玉米产量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①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河南省可以划分为4个呈现不同产量演变特征的子区域,分别为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②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研究区产量序列存在着准2.5~3.3,5~6,7.5~10 a的周期性振荡,且各分区2004年后产量的短期波动趋于缓和;③各分区产量的周期性振荡均与环流指数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④基于前期环流指数与年份的线性模型对产量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6%~9.3%;⑤河南省东南部和中部的产量波动对环流指数更为敏感,其中10,11月份较高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是来年产量减少的关键前兆性信号。[结论]前期环流异常对研究区夏玉米产量波动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它可以有效用于产量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波动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 Nio期间移动性海温场与大气环流相互关系的复奇异值分解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天贵 缪锦海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8-427,共10页
利用 1 982~ 1 983年北太平洋海温场、OLR场、TBB场和 50 0 h Pa高度场的月均资料及复奇异值分解方法 ( CSVD)初步研究了移动性海温场与大气环流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 1 )在1 982~ 1 983年 ,海温变化有很大的空间尺度 ,但各海区海... 利用 1 982~ 1 983年北太平洋海温场、OLR场、TBB场和 50 0 h Pa高度场的月均资料及复奇异值分解方法 ( CSVD)初步研究了移动性海温场与大气环流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 1 )在1 982~ 1 983年 ,海温变化有很大的空间尺度 ,但各海区海温振荡的变化方向及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赤道中太平洋有持续的增暖过程 ,并有东传趋势 ,赤道太平洋地区存在海温场传播的“源”和“汇”;( 2 ) OLR场和 TBB场在低纬地区与 SST场有密切联系 ,对流的加强基本和海温增暖变化相一致 ,热带对流活动在海气相互作用中有重要影响 ,但 OLR场和 TBB场所表现的振荡特征、移动特征和“源”“汇”特征是有差异的 ;( 3) 50 0 h Pa高度场的振幅和位相空间场中 ,振幅分布和位相梯度的指向说明了副热带高压南北进退的重要影响 ;( 4 )由奇异值的大小揭示的海气相互关系中 ,高度场与海温场的关系比 OL R场、TBB场与海温场的关系更紧密 ;( 5)在研究两个移动场的相互关系中 ,CSVD分解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征浓缩性 ,具有诊断提取要素场中强信号及优势信号的能力 ,这说明 CSVD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海温场 大气环流 复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表面海洋环流模式的正、斜压模分解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荣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大气物理研究所海洋环流模式(IAPOGCM)特点之一是消除“刚盖”近似,引入海面起伏作为模式的预报变量。为此,是设计有效的时间积分方案,以克服模式中所保留的表面重力被对时间步长的苛刻限制.本文绘出了适应过程中流场正压和斜压... 大气物理研究所海洋环流模式(IAPOGCM)特点之一是消除“刚盖”近似,引入海面起伏作为模式的预报变量。为此,是设计有效的时间积分方案,以克服模式中所保留的表面重力被对时间步长的苛刻限制.本文绘出了适应过程中流场正压和斜压模分解算法。研究表明,把海洋模式适应过程进一步分解为与海面起伏相联系的正压模和与密度不均匀分布相联系的斜压模,用不同的时间步长数值来解,计算效率可提高数倍以上.文中用四层IAPOGCM在北太平洋区域定量地比较了节省计算时间的有效性,并给出数值计算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环流模式 正压模 分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环流的形成”图形分解法教学 被引量:1
4
作者 鲍文艳 《地理教学》 2012年第21期44-47,共4页
"图"是地理学科不可或缺的肌体,析图、解图成为学习地理的基本过程和技能,地图教学成为地理教学的主要过程和手段。图形分解法是一种具体的地图教学方法,是指从一幅要素众多、形式复杂的图中,提炼出地理特征、规律及要素间的联系,然... "图"是地理学科不可或缺的肌体,析图、解图成为学习地理的基本过程和技能,地图教学成为地理教学的主要过程和手段。图形分解法是一种具体的地图教学方法,是指从一幅要素众多、形式复杂的图中,提炼出地理特征、规律及要素间的联系,然后按要素类别分解成单要素图,从而使图形简洁易懂,使问题容易解决。图形分解法的原则是,既化整为零,又注意整体性;既要注意特殊性,也要注意规律性。笔者在"热力环流的形成"教学中尝试了图形分解法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热力环流 分解 图形 地理学科 地图教学 教学方法 地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流分解及其在沉积地层旋回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光前 刘承祚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88-296,共9页
本文应用马尔柯夫链进行地层序列分析。当一个地层序列形成一个具有马尔柯夫性质和极限概率分布的马尔柯夫链时,它的转移概率矩阵可分解为细致平衡部分和环流部分。根据环流矩阵可确定该序列中的主要沉积旋回趋势,为地层序列分析提供重... 本文应用马尔柯夫链进行地层序列分析。当一个地层序列形成一个具有马尔柯夫性质和极限概率分布的马尔柯夫链时,它的转移概率矩阵可分解为细致平衡部分和环流部分。根据环流矩阵可确定该序列中的主要沉积旋回趋势,为地层序列分析提供重要依据。本文给出了两个研究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分解 沉积旋回 地层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新定义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庆万 胡淑娟 +2 位作者 贾蓓 周冰倩 高晨斌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5-636,共12页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活动规律及其变异的动力学机理问题一直是我国气象学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现有研究和预测中常用的高度场指数不能全面、准确刻画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副高演变特征的缺陷,利用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模型中的...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活动规律及其变异的动力学机理问题一直是我国气象学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现有研究和预测中常用的高度场指数不能全面、准确刻画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副高演变特征的缺陷,利用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模型中的流函数能够等价描述副高三维空间几何图像的优势,以500 hPa水平型环流流函数的零等值线为客观标准,给出了副高面积、强度、脊线及西伸脊点指数的新定义,并以2018年夏季副高的短期结构演变特征及其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之间的关系研究为例,验证了本文新定义副高指数的客观性与合理性。本文利用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模型中的水平型环流流函数新定义的副高指数,不仅从形态上准确刻画了副高的大尺度涡旋环流特征,而且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的动力学、热力学方程组为进一步利用新指数开展副高异常演变的机理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大气环流的三型分解 水平型环流 流函数 副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广西大范围暴雨的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覃卫坚 李栋梁 +1 位作者 王慧 覃志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5-521,共7页
利用1961-2010年广西9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Lorenz环流分解方法分析了近50年广西大范围暴雨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广西发生大范围暴雨过程和平均暴雨日数均呈增多趋势。不同天气系统造... 利用1961-2010年广西9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Lorenz环流分解方法分析了近50年广西大范围暴雨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广西发生大范围暴雨过程和平均暴雨日数均呈增多趋势。不同天气系统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环流形势主要表现在副热带高压所处位置和强度的不同。从长时间统计来看,广西大范围暴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北冰洋(130°E- 140°W,70°N-90°N)区域的纬偏成正相关关系,与格陵兰岛北部、赤道印度洋中西部和哈萨克斯坦东北部的纬偏值成反相关关系。北半球高纬度地区(75°N-85°N)和低纬度地区(20°N-30°N)定常波强度增强,中纬度地区(40°N-70°N)定常波强度减弱,低纬度10°N-30°N和中纬度35°N-55°N定常波不平稳度增强,可能是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日数增多的原因之一。在广西大范围暴雨过程中,北极附近区域为定常波最不平稳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lorenz环流分解 大气环流异常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renz系统提取数值模式可预报分量的初步试验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启光 封国林 +2 位作者 郑志海 支蓉 丑纪范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9-550,共12页
针对数值预报模式中存在的非线性混沌特性,从提取可预报分量的思路出发,阐述了在数值模式中提取可预报分量的方法,并利用Lorenz系统进行了相关数值试验。研究发现,Lorenz系统初始误差在相空间中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某些方向的误差增长... 针对数值预报模式中存在的非线性混沌特性,从提取可预报分量的思路出发,阐述了在数值模式中提取可预报分量的方法,并利用Lorenz系统进行了相关数值试验。研究发现,Lorenz系统初始误差在相空间中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某些方向的误差增长速度较慢,即存在对初值扰动不敏感、相对稳定的可预报分量。根据数值模式切线性误差算子的特征值演化规律,提取出数值模式的可预报分量,并将模式变量在其基底上进行投影变换,建立了可预报分量数值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Lorenz系统的混沌状态、模式参数误差及外部随机噪声对提取可预报分量的影响,发现基于可预报分量的数值模式,具有更好的预报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 可预报分量 奇异值分解 lorenz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09年中国夏季极端降水事件与气温的变化及其环流特征 被引量:30
9
作者 陈金明 陆桂华 +2 位作者 吴志勇 顾世祥 何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5-684,共10页
使用1960—2009年中国61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研究了近50年中国夏季平均气温与极端降水事件频数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了两者变化相应的大气环流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的西北和长江以南地区极端降... 使用1960—2009年中国61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研究了近50年中国夏季平均气温与极端降水事件频数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了两者变化相应的大气环流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的西北和长江以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频数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而东北—西南走向一带为负相关关系。夏季气温和极端降水事件均在1992年左右发生突变。突变前850hPa风场存在一个中心位于内蒙古的异常大陆气旋环流,而突变后变为异常大陆反气旋环流,这个异常气旋(反气旋)会增强(削弱)冷空气南侵入我国,从而导致我国气温突变后高于突变前。突变前,西部和长江以南地区分别为异常西风水汽输送和异常西南水汽输送,水汽均为异常辐散,极端降水事件偏少;东北—西南一带为异常西南水汽输送,水汽异常辐合,极端降水事件偏多;突变后,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事件 大气环流 奇异值分解 平均气温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低纬地区局地Hadley环流特征及其与大气臭氧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世昌 李琼 +4 位作者 刘煜 吕达仁 苏锦兰 段雪梅 李慧晶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8-486,共9页
利用1975—2008年NCEP/NCAR的逐月平均风场资料及1975—2001年ECMWF的逐月多层臭氧质量混合比资料,用大气环流三维分解方法研究了东亚低纬度地区之局地Hadley环流的结构及年代际演变特征,分析了该区域局地Hadley环流异常时对应大气臭氧... 利用1975—2008年NCEP/NCAR的逐月平均风场资料及1975—2001年ECMWF的逐月多层臭氧质量混合比资料,用大气环流三维分解方法研究了东亚低纬度地区之局地Hadley环流的结构及年代际演变特征,分析了该区域局地Hadley环流异常时对应大气臭氧的空间距平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东亚低纬度地区局地Hadley环流既与纬圈平均Hadley环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又具有明显区别于纬圈平均Hadley环流的自身结构特征:除冬季存在明显向南、向北输送的两闭合环流圈外,局地Hadley环流在其余季节均以向南输送为主;(2)该局地Hadley环流具有不同于纬圈平均Hadley环流的年代际演变特征,在整个研究时段上以振荡变化为主,并没有表现出象纬圈平均值那样明显的增强趋势;(3)区域赤道上空平流层20~50 hPa大气臭氧的正负距平异常中包含有局地Hadley环流的异常信息:当局地Hadley环流异常强时,区域赤道上空20~50 hPa大气臭氧有一显著负距平异常中心,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Hadley环流 纬圈平均Hadley环流 臭氧质量混合比 大气环流三维分解 东亚低纬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汛期旱涝与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 被引量:65
11
作者 赵声蓉 宋正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35-540,共6页
利用1980 ~1994 年NCEP/NCAR 月平均高度场和我国测站降水量资料,通过奇异值分解方法探讨了华北汛期降水与500 ,200 hPa 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得到与华北汛期旱涝有关的两类异常环流型。
关键词 旱涝 异常环流 奇异值分解 大气环流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Ⅲ——正压环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桂梅 孙文心 +1 位作者 雷坤 江文胜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共8页
依据黄、东海环流的的动力学模型 ,运用“流速分解法”对黄、东海正压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冬季黄海正压环流主要受风应力影响 ,基本形态为黄海暖流由济州岛西南进入南黄海中部 ,其东西两侧分别为两支向南流动的沿岸流 ;夏... 依据黄、东海环流的的动力学模型 ,运用“流速分解法”对黄、东海正压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冬季黄海正压环流主要受风应力影响 ,基本形态为黄海暖流由济州岛西南进入南黄海中部 ,其东西两侧分别为两支向南流动的沿岸流 ;夏季主要受到潮致体力的影响 ,为一逆时针涡旋。东海环流主要是边界力作用驱动的结果 ,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较稳定。冬季风应力对东海环流表层流场有消弱作用 ,在夏季则有一定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正压环流 数值模拟 流速分解 黄海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全球大气环流变化 Ⅱ.冬季风异常对全球热带海温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陈隽 孙淑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6-295,共10页
作为冬季风研究系列中的第Ⅱ部分,首先对第Ⅰ部分中的强弱冬季风个例所对应的海温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然后,利用中国气象局的46年历史资料挑选出多个强弱冬季风个例进行合成分析,以进一步探讨个例分析中的一些主要结果。最后,引用... 作为冬季风研究系列中的第Ⅱ部分,首先对第Ⅰ部分中的强弱冬季风个例所对应的海温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然后,利用中国气象局的46年历史资料挑选出多个强弱冬季风个例进行合成分析,以进一步探讨个例分析中的一些主要结果。最后,引用奇异值分解方法来诊断分析冬季风异常对海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风异常不但造成了同期大尺度环流形势的差异,而且对后期环流和天气状况也有较大的影响;环流异常的持续性与海温异常的持续性密切相关,海温可能是维持这种持续异常的中介,它在冬夏季环流的隔手相关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冬季风 海表温度 奇异值分解分析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夏季降水变率的优势模态及其环流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妍 布和朝鲁 +1 位作者 林大伟 谢作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6-776,共21页
本文基于1961-2013年的中国气象局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针对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和合成分析法,考察了年际尺度上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分布的不同类型,并分析其前两个模态的典型环流形势以... 本文基于1961-2013年的中国气象局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针对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和合成分析法,考察了年际尺度上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分布的不同类型,并分析其前两个模态的典型环流形势以及相关的春夏季节转换特征。内蒙古夏季降水在年际尺度上主要分为整体一致型和东西反向型。整体一致型模态以贝加尔湖北侧和南侧对流层中上层环流的反位相变化、源于伊朗北部一中亚地区的中纬度遥相关型波列以及东亚地区“东高西低”或“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为主要特征。而东西反向型模态以东欧平原一乌拉尔山东侧一内蒙古东部及东北地区为异常中心的波状环流以及东亚沿岸中高纬地区偶极子环流异常(“北高南低”或“北低南高”)为主要特征。这两种夏季降水模态的正负位相分别对应着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提前和滞后的情形。这些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及其典型环流特征,从而为其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夏季降水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环流异常 春夏季节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地区春冬季与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孙力 安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0-661,共12页
利用 1 95 1~ 2 0 0 0年共 5 0年的北半球 5 0 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资料和奇异值分解技术 (SVD) ,重点对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 ,并且这种... 利用 1 95 1~ 2 0 0 0年共 5 0年的北半球 5 0 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资料和奇异值分解技术 (SVD) ,重点对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 ,并且这种明显的非同步联系具有时空相关显著的特点 ,尤其是夏季大气环流异常与其前冬和前春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更为密切。当前冬和前春北半球东亚大槽和北美大槽及蒙古高压偏强 (或偏弱 ) ,极涡偏弱 (或偏强 ) ,中高纬度盛行经向环流 (或纬向环流 ) ,以及低纬和热带地区高度正距平 (或负距平 )明显时 ,则对应于夏季东亚地区西太平洋副高和鄂霍次克海阻高强度偏强 (或偏弱 ) ,位置偏南 (或偏北 ) ,贝加尔湖阻高强度也偏强 (或偏弱 ) ,但位置偏西 (或偏东 )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出现。当春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具有上述特点以及夏季鄂霍次克海阻高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 (或偏弱 ) ,位置偏南 (或偏北 ) ,且极涡较弱 (较强 )时 ,则东亚地区秋季大气环流对应于蒙古高压加强 (或较弱 ) ,西太平洋副高减弱 (或加强 ) ,并向南和向东移动 (或移动较慢 ) ,极涡向南扩散 (或扩散减弱 ) ,大气环流向冬季过渡加快 (或减慢 )。另外 ,大气环流异常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地区 冬季 春季 大气环流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湿Q矢量分解方法诊断分析“圣帕”(2007)台风暴雨 被引量:5
16
作者 傅灵艳 岳彩军 +1 位作者 黄亿 寿绍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8-605,共8页
利用WRF中尺度模式模拟了台风"圣帕"(2007)登陆后,减弱成热带低压造成湘赣地区大暴雨的过程,并借助非地转湿Q矢量(Q*)及其分解对这次暴雨过程做了详细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800 hPa的Q*矢量散度场的辐合区范围及其辐合强度对... 利用WRF中尺度模式模拟了台风"圣帕"(2007)登陆后,减弱成热带低压造成湘赣地区大暴雨的过程,并借助非地转湿Q矢量(Q*)及其分解对这次暴雨过程做了详细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800 hPa的Q*矢量散度场的辐合区范围及其辐合强度对降水落区位置及降水强度有非常好的指示作用。将"总"Q*矢量分解成平行和垂直于等位温线两部分后,揭示出了不同尺度的Q矢量散度辐合强迫的不同作用:在暴雨强盛时期,大气以中尺度运动为主,在暴雨发生前、后时期,大气以大尺度运动为主。此外,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强迫产生的次级环流也有助于本次暴雨发展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台风暴雨 湿Q矢量分解 诊断分析 次级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Ⅱ潮及潮致环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文心 刘桂梅 +2 位作者 雷坤 江文胜 张平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7-304,共8页
该文中数值模拟了黄、东海陆架区的四大天文潮及其潮致拉格朗日环流。运用“流速分解法”将线性三维分潮波问题化为一个分潮潮位及深度平均流的二维问题和一个流速垂向剖面问题求解。其二维问题的底摩擦系数由三维模式导出 ,所导得的线... 该文中数值模拟了黄、东海陆架区的四大天文潮及其潮致拉格朗日环流。运用“流速分解法”将线性三维分潮波问题化为一个分潮潮位及深度平均流的二维问题和一个流速垂向剖面问题求解。其二维问题的底摩擦系数由三维模式导出 ,所导得的线性底摩擦力公式更符合物理意义 ,且避免一般二维模式中底摩擦力的经验假定。结果表明 ,三维模式完全可以通过准二维方法求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分潮波 流速分解 底摩擦力 准二维计算 潮致Lagrange环流 黄海 东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半球环流异常与我国夏季旱涝分布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何敏 孙林海 艾秀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4-402,共9页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风场和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及全国160站降水量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6—8月南半球500 hPa高度、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异常(Δu850-Δu200)与我国夏季旱涝分布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风场和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及全国160站降水量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6—8月南半球500 hPa高度、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异常(Δu850-Δu200)与我国夏季旱涝分布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500 hPa澳大利亚高压脊偏强及西南太平洋热带地区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为负值时,来自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偏弱,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热带季风偏弱,我国夏季雨带偏南。反之,当澳大利亚高压脊偏弱及西南太平洋热带地区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为正值时,我国北方降水偏多。同时,定义了澳大利亚冬季风指数,指出澳大利亚冬季风强年和弱年影响我国夏季旱涝分布异常的水汽输送型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半球环流 夏季降水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川渝地区气温与500hPa高度场的奇异值分解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跃清 李崇银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应用奇异值分解 (SVD)技术研究了北半球 5 0 0hPa高度场与春季川渝地区气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 :前期 10月和同期春季 5 0 0hPa高度场与川渝地区气温场具有密切的同步及非同步时空相关 ,其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 ;当前期 1... 应用奇异值分解 (SVD)技术研究了北半球 5 0 0hPa高度场与春季川渝地区气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 :前期 10月和同期春季 5 0 0hPa高度场与川渝地区气温场具有密切的同步及非同步时空相关 ,其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 ;当前期 10月 (15 0°~ 180°E ,6 0°~ 70°N)范围 5 0 0hPa高度场降低 (升高 ) ,同期春季青藏高原、川渝地区到我国东部 5 0 0hPa高度场升高 (降低 ) ,相应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升高 (降低 ) ;大气环流的异常演变 ,通过影响区域天气气候 ,是造成川渝地区春季冷暖异常及气候变冷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前期 10月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川渝地区 500hPa高度 奇异值分解 大气环流 气温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IV——斜压环流的诊断计算 被引量:2
20
作者 雷坤 孙文心 刘桂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37-941,共5页
基于黄、东海Lagrange环流数值模型 ,对黄、东海Lagrange斜压环流进行了诊断计算。采用流速分解法将La grange流速分解为梯度流、风海流、潮致余流、热盐环流、零阶环流耦合流 5种分量 ,实现三维计算的准二维化。计算结果较成功地模拟... 基于黄、东海Lagrange环流数值模型 ,对黄、东海Lagrange斜压环流进行了诊断计算。采用流速分解法将La grange流速分解为梯度流、风海流、潮致余流、热盐环流、零阶环流耦合流 5种分量 ,实现三维计算的准二维化。计算结果较成功地模拟了冬夏两季黄、东海Lagrange环流 ,表明密度环流在冬、夏季均是东海环流的重要分量 ,可显著增强了东海黑潮、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 ;在夏季还是黄海环流的主要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拉格朗日环流 斜压环流 流速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