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翘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1
作者 汤正辉 代子闻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40,153,共10页
【目的】分析连翘Forsythia suspensa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野生连翘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良种选育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广泛的9个连翘自然居群138个野生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2条引物共得... 【目的】分析连翘Forsythia suspensa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野生连翘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良种选育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广泛的9个连翘自然居群138个野生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2条引物共得到4485个重复性好的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条带的数目为373.8条,使用POPGENE 32软件进行分析,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00%;总遗传多样性指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091,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2010;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255,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了总遗传变异的12.55%,87.45%的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部;9个自然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8~0.0214,连翘居群间的遗传距离非常小,遗传相似度很高。使用NTSYS-pc 2.10e软件,根据遗传一致度进行样本间亲缘关系的UPGMA聚类分析,138个样本可划分为5个组,各山系的样本基本能够聚为一组,各组样本又存在连翘居群彼此交叉的情形,但地理位置近的样本因遗传距离较近会分入同一个组。【结论】连翘种质资源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存在高度的遗传分化,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的个体。人为因素干扰会造成居群规模变小、遗传多样性降低的情况。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在大区域尺度上具有相关性,而较小区域的居群间二者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遗传多样性 issr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份绿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及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白重阳 朱凯波 +5 位作者 鲍红春 宗海龙 柳凇尹 薛瑞雯 赵子荣 李小雷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4-180,共7页
为分析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株高、主茎粗、主茎节数等10个表型性状及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绿豆种质资源进行变异系数、聚类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8%,变异系数最大的表型性状为单株荚数... 为分析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株高、主茎粗、主茎节数等10个表型性状及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绿豆种质资源进行变异系数、聚类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8%,变异系数最大的表型性状为单株荚数(71.23%),其次为主茎茸毛密度(35.88%)和主茎茸毛颜色(35.20%)。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五大类群。ISSR-PCR最终筛选出17条多态性有效引物,共检测274个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3.57%,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9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期望杂合度)为0.434,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22,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五大类群。供试材料表型性状分化程度高,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 绿豆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SCoT标记结合欧式距离聚类分析24份黄精种质遗传多样性
3
作者 叶夏雯 曹书禹 +2 位作者 吴延青 陈铌铍 金波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5-34,共10页
【目的】联合使用ISSR和SCoT分子标记技术,基于UPGMA和欧式距离法聚类分析,从分子水平综合分析不同产地的24份黄精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促进黄精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SSR和SCoT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我... 【目的】联合使用ISSR和SCoT分子标记技术,基于UPGMA和欧式距离法聚类分析,从分子水平综合分析不同产地的24份黄精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促进黄精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SSR和SCoT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我国11个省份的24份黄精属植物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分别从ISSR通用引物和SCoT通用引物中筛选出效果较好的15条引物,扩增后分别获得229条和210条清晰条带的标记,平均多态性百分比分别为98.40%和98.10%。与SCoT标记结果相比,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获得更多的黄精遗传多态性位点。24份黄精Nei's基因分化系数(G_(st))为0.0474,表明95.26%的遗传变异是在种内进行,基因流N_(m)>1表明种内存在明显的基因流动。其中15份P.sibiricum Red.黄精种质的G_(st)为0.0471,表明95.29%的遗传变异在种内进行,N_(m)>1表明种内基因交流较多。对于ISSR、SCoT和ISSR-SCoT组合数据经UPGMA分析表明,三类数据的聚类结果各有异同。进一步将ISSR-SCoT组合数据运用欧式距离算法进行聚类分析,与UPGMA聚类算法结果一致的是,ZJ6和HN4具有最近的遗传距离,并且将24份黄精遗传系数进行聚类热图可视化后的结果与欧式距离算法聚类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联合使用ISSR和SCoT分子标记,并综合运用UPGMA和欧式距离算法,可以获得更全面的黄精遗传多样性信息。不同产地的24份黄精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与地理位置基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issr SCoT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无性系表型性状及I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4
作者 杨艳 李永进 +5 位作者 黎蕾 吴毅 杨柳 田野 唐洁 汤玉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7,共10页
【目的】综合表型性状及分子标记多样性分析探明供试的62个杨树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为杨树进一步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地径、苗高、叶面积、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绿素、侧枝数、叶厚、单株总叶片、叶片干质量、叶片含水率... 【目的】综合表型性状及分子标记多样性分析探明供试的62个杨树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为杨树进一步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地径、苗高、叶面积、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绿素、侧枝数、叶厚、单株总叶片、叶片干质量、叶片含水率等12个表型性状和ISSR分子标记对杨树无性系个体间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opGen 32、SPSS 16.0及NTsys 2.10e等软件分别计算多样性指数、进行表型性状间的方差分析以及对各无性系进行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侧枝数、单株叶片数、叶片干质量、叶面积以及地径的变异系数均达到了10%以上,叶柄长、叶长、苗高的变异系数也达到了8%以上的水平。利用5条ISSR引物检测到62份杨树无性系多态性谱带百分率平均为89.04%,基因多样度平均为0.407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为0.5304。采用UPGMA法构建的形态和分子标记聚类图将供试材料聚成的类群均有家系内聚为一类的趋势,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表型性状聚类分析主要是根据叶片的相关性状相似度越高的被聚为一个类群;分子标记聚类主要呈现出亲缘关系越近的无性系越容易聚为一个类群的聚类规律。【结论】供试的杨树无性系间表型性状分化程度高,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为杨树种质资源的改良、种质创新及多元化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无性系 表型性状 i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标记的西藏22份葱属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王怀凤 唐懿 +2 位作者 许琳玉 王陆州 永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89,共7页
采用ISSR标记对收集自西藏多地的22份野生和地方葱属(Allium Linn.)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探讨了材料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基于筛选出的20个引物,22份葱属材料共扩增出211个条带(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08个,多态性比率达到98.6%... 采用ISSR标记对收集自西藏多地的22份野生和地方葱属(Allium Linn.)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探讨了材料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基于筛选出的20个引物,22份葱属材料共扩增出211个条带(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08个,多态性比率达到98.6%,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0.6个位点;每个位点的观测等位基因数均值为2.0,其中有效等位基因数均值为1.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37,Shannon's信息指数均值为0.54,表明供试22份葱属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供试22份葱属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3~0.87之间,遗传距离在0.14~0.84之间,其中,15号香葱(A.schoenoprasum Linn.)与18号香葱、12号青甘韭(A.przewalskianum Regel)与13号青甘韭以及13号青甘韭与14号青甘韭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35处,供试22份葱属材料可聚为6组,青甘韭和韭葱(A.porrum Linn.)与韭菜(A.tuberosum Rottler ex Spreng.)和香葱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相似系数在0.83~0.86之间,遗传距离在0.15~0.19之间;粗根韭(A.fasciculatum Rendle)与韭菜、10号香葱和大花韭(A.macranthum Baker)间的亲缘关系较远,遗传相似系数在0.64~0.68之间,遗传距离在0.39~0.44之间。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供试22份葱属材料间的变异程度较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部分材料体现出一定的来源地域一致性特征,其遗传关系基本符合传统分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属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27份菊科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秋静 申瑞雪 黄建荣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7份菊科种质进行亲缘关系和聚类分析,为种质资源的有效保存及分子鉴定奠定基础。利用NTSYS-pc 2.1软件对电泳结果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构建遗传树。结果表明:10条引物扩增出255条清晰的...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7份菊科种质进行亲缘关系和聚类分析,为种质资源的有效保存及分子鉴定奠定基础。利用NTSYS-pc 2.1软件对电泳结果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构建遗传树。结果表明:10条引物扩增出255条清晰的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数的94.80%。UPGMA聚类分析显示,27份菊科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6—1.00,在相似系数0.40处,27份菊科种质被划分为3个类群。目前搜集的27份菊科植物种质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筛选的10个ISSR引物可进一步用于后续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亲缘关系 issr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的8个羊肚菌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于海宾 鲍红春 +6 位作者 李小雷 任益芳 宗海龙 庞杰 于传宗 王燕春 张文光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5期21-28,共8页
【目的】明确羊肚菌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和多样性,为选育适宜内蒙古西部地区栽培的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A3、赵二六、羊贵妃、金秋、DY008、A芦、001、内石林8个羊肚菌菌株为试验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8个羊肚菌菌株进行... 【目的】明确羊肚菌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和多样性,为选育适宜内蒙古西部地区栽培的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A3、赵二六、羊贵妃、金秋、DY008、A芦、001、内石林8个羊肚菌菌株为试验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8个羊肚菌菌株进行聚类分析和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利用100条ISSR引物对8个羊肚菌菌株进行PCR检测,筛选出12条ISSR引物,扩增出DNA条带76条。其中,有效条带59条,多态性比率为75.83%。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066,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300。供试菌株的遗传距离变幅最大的为1.0726;在GS值约为0.38时,将菌株分为5个类群。【结论】供试羊肚菌菌株之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i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标记的广西桄榔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8
作者 杨海霞 兰秀 +5 位作者 李恒锐 梁振华 马仙花 韦婉羚 黄珍玲 陈会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0,共10页
【目的】为桄榔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试剂盒方法,选择健康、新鲜、表现良好的嫩叶,提取广西18个桄榔居群的201份样品基因组DNA,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10条清晰明亮、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对桄榔样品... 【目的】为桄榔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试剂盒方法,选择健康、新鲜、表现良好的嫩叶,提取广西18个桄榔居群的201份样品基因组DNA,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10条清晰明亮、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对桄榔样品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使用POPGENE32软件计算引物的多态性指标,用NTSYS软件中的UPGMA法构建居群间的聚类图,分析评价广西桄榔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结果】10条引物共扩增出150个位点,所有位点均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100%,等位基因数量平均值为1.5522,有效等位基因数量平均值为1.2786,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257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1681。弄岗居群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144),南宁市人民公园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低(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047)。201份供试样本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8338~0.9832,平均值为0.9162。其中,崇左市天等县居群与南宁市人民公园居群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最低,遗传差异性最大,亲缘关系最远;龙州县水口镇居群与龙州县武德乡居群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遗传差异性最小,亲缘关系最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928时,可将18个居群分成5个类群。【结论】广西桄榔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ISSR分子标记在桄榔种质间有丰富的多态性,能较好地揭示桄榔居群间的亲缘关系,适用于桄榔遗传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桄榔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香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4
9
作者 牟海飞 林贵美 +8 位作者 邹瑜 李小泉 李朝生 韦华芳 吴代东 张进忠 王趣有 潘永杰 陈忠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06-1210,共5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威廉斯B6及其选育亲本等国内外32个香蕉品种(系)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从98对通用I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64条DNA带,其中5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为79.69%,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9.1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威廉斯B6及其选育亲本等国内外32个香蕉品种(系)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从98对通用I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64条DNA带,其中5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为79.69%,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9.12条。供试香蕉品种间的遗传相异系数范围为0.0345~0.7500,平均相对遗传相异系数为0.0305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的32个香蕉品种(系)可分为四个类群,其中巴引103、野酸蕉和花蕉(观赏)分别为一类,其余29个品种(系)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ISSR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马艳明 李斯深 +3 位作者 范玉顶 孙海艳 李永祥 李瑞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17,23,共6页
选用11个ISSR引物,对黄淮麦区96个小麦推广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96个多态性位点,每个引物多态性位点数平均为8.7个,变幅为3~23个;ISSR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601~0.941,平均0.791,表明ISSR具有... 选用11个ISSR引物,对黄淮麦区96个小麦推广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96个多态性位点,每个引物多态性位点数平均为8.7个,变幅为3~23个;ISSR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601~0.941,平均0.791,表明ISSR具有较强的品种间区分能力,是研究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分子标记技术之一。96个品种(系)间,Nei’s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3~0.91,平均为0.60,品种间遗传相似性变幅较大,表明黄淮麦区不同小麦品种(系)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根据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聚类,96份材料被聚成8大类群,共14个亚类,类群与系谱和原产地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i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属16个雄性材料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刘娟 廖明安 +2 位作者 谢玥 周良强 李明章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8-623,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雄性猕猴桃16个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用于ISSR扩增,共扩增出17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0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1.4%;经POPGENE 1.32软件分析结果显示,16个雄性猕猴桃材料的遗传距离在0.15...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雄性猕猴桃16个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用于ISSR扩增,共扩增出17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0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1.4%;经POPGENE 1.32软件分析结果显示,16个雄性猕猴桃材料的遗传距离在0.1503-0.5128之间,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16,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04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4处可将供试材料分成4类,第Ⅰ类为中华和美味猕猴桃,第Ⅱ类为阔叶、毛花猕猴桃,第Ⅲ类为魁绿猕猴桃,第Ⅳ类为四萼猕猴桃。结果表明ISSR可用于雄性猕猴桃遗传多样性研究,该研究结果可为猕猴桃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雄株 issr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个油橄榄种质的ISSR分子鉴定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海云 宁德鲁 +4 位作者 李勇杰 吴涛 李瑞 毛云玲 陈少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7,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9个引种和国内选育的油橄榄(Olea euyopaea L.)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鉴定。11条筛选出的引物一共扩增出106条DNA谱带,其中有99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9.60%。根据各品种的Nei's遗传距离,运用U...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9个引种和国内选育的油橄榄(Olea euyopaea L.)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鉴定。11条筛选出的引物一共扩增出106条DNA谱带,其中有99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9.60%。根据各品种的Nei's遗传距离,运用UPGMA方法构建了所有品种的聚类图,59个油橄榄品种被聚成了4个大类。从聚类结果看,多数引种品种并没有按照地理起源而是依据引种材料来源地和主要用途进行聚类。另外,根据聚类结果对59个品种中可能存在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品种进行了分析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Olea euyopaea L )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种质资源ISSR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8
13
作者 文苗苗 李桂双 +2 位作者 张龙进 郑鹏 白成科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7,共6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个野生或栽培居群共147份黄芩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51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8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和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485条清晰的条带,其中466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个野生或栽培居群共147份黄芩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51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8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和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485条清晰的条带,其中466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6.08%,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244 4和0.388 9,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993 8和1.383 9,遗传分化指数Gst=0.122 3,遗传一致度(I)和遗传距离(D)分别为0.951 5和0.050 1,说明收集的黄芩种质资源在总体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交流,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分子聚类结果表明,同一地区的种质并没有按照收集来源完全聚类,可能与种质不同起源或民间栽培引种有关。在DNA分子水平揭示黄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将为进一步黄芩种质资源评价、保存和新品种选育等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种质资源 i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地产区金银花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韩琳娜 康玉秋 +2 位作者 郭庆梅 周凤琴 张永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对三大道地产区的金银花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道地产区种质资源利用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7个金银花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态性、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16个多态性引物,获... 【目的】对三大道地产区的金银花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道地产区种质资源利用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7个金银花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态性、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16个多态性引物,获得344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8.4%;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90之间;聚类分析表明,27个品种被分为2个类群。【结论IISSR标记可以应用于金银花样品间遗传多样性分析;道地产区的金银花种内不同地域或不同植物来源的材料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i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研究 被引量:46
15
作者 刘欢 慕平 赵桂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6-124,共9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42个有代表性的饲用燕麦品种及6个裸燕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8个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4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6.1%。由Nei’s指数(h)估测,应试皮燕麦、裸...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42个有代表性的饲用燕麦品种及6个裸燕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8个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4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6.1%。由Nei’s指数(h)估测,应试皮燕麦、裸燕麦品种平均变异分别为0.203 6和0.201 5,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估计值为0.325 9和0.305 8;48个燕麦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83 3~0.941 7,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是0.060 1~0.539 0。结果表明燕麦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皮燕麦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裸燕麦。根据ISSR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48份燕麦材料分为五大类,来源相同的品种大致聚在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皮燕麦与裸燕麦在遗传相似度0.66处被明显分为2类,与形态学及其他标记分类结果一致,由ISSR揭示的品种间遗传关系与品种实际来源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遗传多样性 issr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ISSR分子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晓明 谢碧霞 +2 位作者 李俊彬 曾慧杰 李永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18,共5页
以湖南、山东、河南的22个金银花主要栽培品种为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2个金银花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能够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的引物;这10条引物对22个金银花品种基因组DNA扩增,共... 以湖南、山东、河南的22个金银花主要栽培品种为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2个金银花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能够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的引物;这10条引物对22个金银花品种基因组DNA扩增,共扩增出10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6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8.89%;22个金银花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41~1.00,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8.利用UPGMA进行系统聚类分析,22个供试金银花品种划分为2大类,第1类为忍冬种群,第2类为灰毡毛忍冬种群,每一大类又分为北方种群与南方种群.而且主成分分析结果支持以上的聚类分析结果.可见,利用ISSR标记可有效地分析金银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金银花品种鉴别、分类、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学 金银花 i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勋 杨家强 +6 位作者 吴青君 李建洪 王少丽 郭兆将 刘雅婷 张友军 杨峰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81-987,共7页
为阐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应用ISSR技术对我国小菜蛾8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15条引物扩增出395条ISSR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89.11%,全部个体显示了各自独特的ISSR图谱。ISSR标记的遗... 为阐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应用ISSR技术对我国小菜蛾8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15条引物扩增出395条ISSR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89.11%,全部个体显示了各自独特的ISSR图谱。I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小菜蛾无论在物种水平上(P=89.11%,H=0.2706,I=0.4286),还是在种群水平上(P=88.80%,H=0.2759,I=0.4349)都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北京南口种群内遗传变异最大,海南海口和甘肃兰州种群内遗传变异最小,南方地区(云南、湖北)小菜蛾种群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北方地区(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甘肃)种群。据种群变异来源分析,有5.66%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间,94.34%的变异来源于种群内(N_m=8.3399),不同地理种群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本文有关小菜蛾不同地理种群基因流动和遗传变异的研究为小菜蛾抗药性的控制及田间种群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有价值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地理种群 遗传多样性 issr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SSR标记研究黑麦属植物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7
18
作者 尚海英 郑有良 +2 位作者 魏育明 吴卫 颜泽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对黑麦属(SecaleL.)4个种8个亚种共16份材料进行了I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被测材料间ISSR标记多态性较高。35个ISSR引物中,有7个引物(占20%)可扩增出清晰的且具多态性的条带。7个引物共扩增出269条带,其中229条(占85 1%)具有多态性,每... 对黑麦属(SecaleL.)4个种8个亚种共16份材料进行了I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被测材料间ISSR标记多态性较高。35个ISSR引物中,有7个引物(占20%)可扩增出清晰的且具多态性的条带。7个引物共扩增出269条带,其中229条(占85 1%)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7~70条多态性带,平均32 7条。ISSR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变异范围为0 478~0 935,平均值为0 732。聚类分析表明,16份材料可聚为5类,其中S.sylvestre与其它材料间的遗传分化最大,单独聚为一类。据此认为,ISSR标记可以有效地评价黑麦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并可为黑麦属系统学研究提供分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属 issr标记 遗传相似性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及邻近地区大刺鳅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杨华强 李强 +3 位作者 舒琥 岳磊 林婷婷 刘远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了解我国大刺鳅野生资源状况,研究采用ISSR技术分析了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11个地理群体262尾大刺鳅的遗传多样性。10个引物共扩增出112个位点,多态位点95个,多态位点比例为84.82%。大刺鳅总群体Nei基因多样性h=0.2126、Shan... 为了解我国大刺鳅野生资源状况,研究采用ISSR技术分析了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11个地理群体262尾大刺鳅的遗传多样性。10个引物共扩增出112个位点,多态位点95个,多态位点比例为84.82%。大刺鳅总群体Nei基因多样性h=0.2126、Shannon信息指数I=0.3358,表明大刺鳅总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各群体遗传多样性依次为恩平>红河>屯昌>英德>河池>乐昌>增城>龙岩>五华>仁化>百色。总群体遗传分化系数Gst=0.4620,显示46.2%的变异来自群体间。总群体基因流Nm=0.5823,表明大刺鳅总群体间缺乏有效的基因交流,遗传漂变是大刺鳅群体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表明,东江群体和韩江群体聚为一支,西江群体和北江群体聚为一支,大陆群体聚为一大支,然后和海南屯昌群体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刺鳅 遗传多样性 issr 遗传分化 基因流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SSR技术分析苦瓜种质资源的多态性 被引量:13
20
作者 康建坂 朱海生 +3 位作者 李大忠 李永平 汪伟裁 温庆放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97-601,共5页
运用ISSR分子标记,对48个苦瓜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96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81条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13条,多态性比率为60.3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8个苦瓜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85~0.865。
关键词 苦瓜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