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血竭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对不同TGF-β单核苷酸多态性瘢痕疙瘩患者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韩伟强 李丽莎 +2 位作者 陈云 聂蕴韬 陈誉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龙血竭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对不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单核苷酸多态性瘢痕疙瘩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7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240例,根据TGF-β单核苷酸多态分为野生组(野... 目的探讨龙血竭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对不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单核苷酸多态性瘢痕疙瘩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7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240例,根据TGF-β单核苷酸多态分为野生组(野生型TGF-β)、突变组(突变型TGF-β),并将突变组分为亚组:rs747857组(rs747857型TGF-β)、rs1800469组(rs1800469型TGF-β)、rs2241716组(rs2241716型TGF-β)。使用氟尿嘧啶注射液单药治疗或血竭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5组患者。5组患者治疗前和首次治疗后12个月通过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ic quality of life index,DLQI)量表进行评分。结果与野生组比较,突变组、rs747857组、rs1800469组、rs2241716组TGF-βmRNA的表达水平均上升(P<0.05)。与野生组相比,单药治疗下突变组、rs1800469组和rs2241716组患者在治疗后VSS总评分、POSAS总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而与单药治疗相比,联合治疗下突变组、rs1800469组和rs2241716组患者在治疗后VSS总评分、POSAS总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野生组相比,rs2241716组患者在治疗后的DLQI量表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而与单药治疗相比,联合治疗下rs2241716组患者在治疗后的DLQI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野生组相比,rs1800469组和rs2241716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有效率显著下降(P<0.05);而与单药治疗相比,联合治疗下rs1800469组和rs2241716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有效率显著上升(P<0.05)。与野生组相比,突变组、rs1800469组和rs2241716组患者的首次显效及达到首次显效时氟尿嘧啶次数均延后(P<0.05);而与单药治疗相比,联合治疗下突变组、rs1800469组和rs2241716组患者的首次显效及达到首次显效时氟尿嘧啶次数均提前(P<0.05)。与单药治疗相比,联合治疗下野生组、突变组、rs747857组、rs1800469组、rs2241716组的总不良反应更少(P<0.05)。结论龙血竭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对不同TGF-β单核苷酸多态性瘢痕疙瘩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较少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竭 氟尿嘧啶 TGF-Β 单核苷酸多态性 瘢痕疙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龙血竭基原植物柬埔寨龙血树的分类学考证
2
作者 辛雅萱 谭运洪 +4 位作者 辛培尧 李海涛 张淑红 唐军荣 郁文彬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2-581,共10页
“龙血竭”是龙血树属(Dracaena)植物树干产生的红色树脂,被称为“云南红药”。国药批准的国产“龙血竭”基原植物为天门冬科的柬埔寨龙血树(D.cambodianaPierre ex Gagnep.)和剑叶龙血树(D.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由于文献... “龙血竭”是龙血树属(Dracaena)植物树干产生的红色树脂,被称为“云南红药”。国药批准的国产“龙血竭”基原植物为天门冬科的柬埔寨龙血树(D.cambodianaPierre ex Gagnep.)和剑叶龙血树(D.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由于文献对两种龙血树的界定不清,在其名称上存在混淆使用。本研究对两种龙血树及其混淆种进行原始文献和模式标本考证,并利用龙血树属19种33个质体基因组数据开展系统发育重建。结果显示,19种龙血树可分成3个分支,其中,产龙血竭的物种位于分支Ⅰ和分支Ⅲ,柬埔寨龙血树样品分成两个独立的分支,即海南分支和云南分支。基于原始文献和模式标本考证,确认剑叶龙血树的形态与长花龙血树(D.angustifolia(Medik.)Roxb.)基本一致,可能是长花龙血树的一个新异名。本文结合龙血树质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和形态证据,明确了柬埔寨龙血树是蔡希陶等最早发现的国产龙血竭的基原植物,并确认岩棕(D.saposchnikowii Regel)和广西龙血树(未知种2)也是国产龙血竭的资源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竭 质体基因组 分子鉴定 基原考证 形态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国产血竭与进口血竭快速鉴别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杰 杨瑶珺 +4 位作者 王文祎 雷诚世 李梦 吕晓娜 戴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583-585,589,共4页
目的:鉴别进口血竭与国产血竭。方法:通过电子鼻检测国产血竭和进口血竭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并采用判别因子(Discriminant Factorial Analysis,DFA)进行分析。结果:进口血竭和国产血竭气味差异明显。结论:电子鼻技术对进口血竭和国... 目的:鉴别进口血竭与国产血竭。方法:通过电子鼻检测国产血竭和进口血竭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并采用判别因子(Discriminant Factorial Analysis,DFA)进行分析。结果:进口血竭和国产血竭气味差异明显。结论:电子鼻技术对进口血竭和国产血竭气味的判别与传统经验鉴别一致,电子鼻技术结合数学模型可以作为中药质量快速鉴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血竭 国产血竭 电子鼻 快速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实验优化龙血竭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10
4
作者 郝吉福 王建筑 +3 位作者 郭丰广 孔志峰 李菲 彭新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13-1718,共6页
目的基于Box-Behnken实验设计探讨影响龙血竭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因素以优化最佳处方。方法以龙血竭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利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实验设计,考察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X1),泊洛... 目的基于Box-Behnken实验设计探讨影响龙血竭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因素以优化最佳处方。方法以龙血竭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利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实验设计,考察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X1),泊洛沙姆188的用量(X2)以及药物的比例(X3)对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Y1)、浊度(Y2)和载药量(Y3)的影响,通过建立相应的二项式数学模型优化处方。结果最优处方为固体脂质纳米粒中脂质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为5%,5.39%的poloxmer 188作为乳化剂,含药物量为15%。结论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可用于龙血竭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优化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竭 BOX-BEHNKEN设计 固体脂质纳米粒 效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国产血竭中龙血素A和B的含量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胜利 宓鹤鸣 娄子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66-1368,共3页
目的 :测定 6种品牌国产血竭原料药和胶囊剂中龙血素 A和 B的含量 ,为探讨新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乙腈 -冰醋酸 (1→ 90 ) (40∶ 6 0 )为流动相 ,流速 :1.0 m l/ min;U V检测波长 :2 70 nm ;柱... 目的 :测定 6种品牌国产血竭原料药和胶囊剂中龙血素 A和 B的含量 ,为探讨新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乙腈 -冰醋酸 (1→ 90 ) (40∶ 6 0 )为流动相 ,流速 :1.0 m l/ min;U V检测波长 :2 70 nm ;柱温 :室温。结果 :龙血素 A在浓度 4~ 2 4 μg/ ml范围内和峰面积呈线性相关 ,回归方程 Y=85 5 .8+80 37.1X (r=0 .9999) ;龙血素 B在 2 0~ 12 0 μg/ m l范围内和峰面积呈线性相关 ,回归方程为 Y=2 19.3+80 81.8X(r=0 .9999)。结论 :所测 6种国产血竭样品中龙血素 B含量均未达到部颁标准的规定 ,样品中龙血素 A的含量明显高于龙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国产血竭 龙血素A 龙血素B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血竭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宜航 宋美芳 +1 位作者 吕亚娜 李光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6期608-611,共4页
目的观察龙血竭对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雌性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50只复制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龙血竭大、中、小剂量组,桂枝茯苓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龙血竭大、中、小... 目的观察龙血竭对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雌性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50只复制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龙血竭大、中、小剂量组,桂枝茯苓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龙血竭大、中、小剂量组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龙血竭混悬液(0.50,0.25,0.12 g·kg^(-1)·d^(-1)),桂枝茯苓组给予桂枝茯苓胶囊(0.25 g·kg^(-1)·d^(-1)),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5%羧甲纤维素钠溶液。给药3周,处死大鼠,计量异位组织体积、质量,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液黏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孕酮水平,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异位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结果大、中、小剂量龙血竭明显减少异位组织的体积和质量,抑制异位组织中MMP-2mRNA表达;大、中剂量龙血竭可以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浆中切和低切黏度,但龙血竭对于血清中雌二醇和孕酮的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龙血竭降低血液黏度,抑制异位组织MMP-2表达,可以用于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竭 血瘀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生态微晶法制备纳米龙血竭微胶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洪宗国 童惠娟 钟益声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6年第10期40-41,共2页
利用固体龙血竭溶于乙醇而不溶于水的性质,将龙血竭乙醇溶液滴入溶有囊材明胶的水溶液中,当产生初生态微晶时立刻进行包裹,制备纳米龙血竭微胶囊。平均囊径100 nm,其水溶液为红色透明液体,丁达尔散射现象明显。
关键词 龙血竭 纳米微型胶囊 初生态微晶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褶合变换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用于鉴别中药材血竭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培英 肖杰 +2 位作者 钟蕾 王洪 娄子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41-1343,共3页
目的:建立可视化褶合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中药材血竭的新方法。方法:采集傅立叶红外光谱图、采用聚类分析法和可视化褶合变换光谱变换软件以及相关系数判别定性鉴别不同产地的血竭药材。结果:16个样品的可视化褶合变换红外光谱图显示,国... 目的:建立可视化褶合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中药材血竭的新方法。方法:采集傅立叶红外光谱图、采用聚类分析法和可视化褶合变换光谱变换软件以及相关系数判别定性鉴别不同产地的血竭药材。结果:16个样品的可视化褶合变换红外光谱图显示,国产、进口血竭、草血竭差异显著,与红外光谱、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该法可以有效地鉴别不同来源血竭药材,与经典的形态分类学鉴别方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低耗的新型分析技术,可用于血竭中药材的定性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褶合变换 傅立叶红外光谱法 鉴别 中药材 血竭 树脂类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真菌共代谢转化龙血树木质形成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兴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15,共5页
利用龙血树产脂部位获得的真菌菌株和细菌菌株共同转化龙血树白木质,形成了木质成分中原来没有的黄酮类化合物,表明龙血树体内存在着一类能被转化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前体物质,龙血树这种独特的抗性机制,可能与血竭形成有关。
关键词 龙血树 黄酮类化合物 血竭 真菌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龙血竭游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晓惠 吕敬慈 雍克岚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215,共4页
根据血竭中游离黄酮存在着酸性差异,采用溶剂除杂,转溶于乙醚,再用pH梯度萃取得到不同酸性的黄酮,进而对弱酸性组分分离纯化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通过考察不同提取部位对-αD-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变化,发现弱酸性成分的活性较强,比血竭... 根据血竭中游离黄酮存在着酸性差异,采用溶剂除杂,转溶于乙醚,再用pH梯度萃取得到不同酸性的黄酮,进而对弱酸性组分分离纯化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通过考察不同提取部位对-αD-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变化,发现弱酸性成分的活性较强,比血竭全粉提高45.5%,为研究龙血竭中黄酮类化合物对-αD-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竭 游离黄酮 α-D-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掺龙血竭的血竭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明童 刘志荣 +3 位作者 李冬华 马潇 宋平顺 晋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67-1271,共5页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血竭样品进行定性鉴别筛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固定波长)和定性鉴别(全波长扫描)。血竭和龙血竭的薄层色谱图、高效液相色谱图和紫外光谱差异显著,可明显区分血竭和掺龙血竭的血竭。27批血竭中发现掺龙血...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血竭样品进行定性鉴别筛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固定波长)和定性鉴别(全波长扫描)。血竭和龙血竭的薄层色谱图、高效液相色谱图和紫外光谱差异显著,可明显区分血竭和掺龙血竭的血竭。27批血竭中发现掺龙血竭的血竭有15批,掺假率为55.6%,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竭 龙血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叶龙血树叶源血竭及其诱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春燕 李志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B12期90-93,105,共5页
龙血树叶片上经常出现红色物质,为了确定这些红色物质是否是血竭,从而寻找血竭新的来源,解决血竭资源日益紧张的问题。通过TLC分析,测定黄酮类成分,分析龙血素a和b的含量,以及测定抗菌、抗氧化活性以及在叶片上接种诱导真菌确定... 龙血树叶片上经常出现红色物质,为了确定这些红色物质是否是血竭,从而寻找血竭新的来源,解决血竭资源日益紧张的问题。通过TLC分析,测定黄酮类成分,分析龙血素a和b的含量,以及测定抗菌、抗氧化活性以及在叶片上接种诱导真菌确定人工诱导叶片产脂效果。发现叶片上的红色物质无论在成分种类上,还是活性方面都和天然血竭很类似,但低极性成分偏少。结果表明:叶片上的红色物质是一种血竭类似物,真菌同样可以诱导树叶产生这种红色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叶龙血树 血竭 替代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血竭制剂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星言 邵镜颐 吕建洲 《园艺与种苗》 CAS 2016年第7期86-8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龙血竭制剂对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探究和创制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水培试验,分别设定10~50 mg/kg5组不同浓度的龙血竭制剂处理,测定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外在表现。[结果...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龙血竭制剂对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探究和创制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水培试验,分别设定10~50 mg/kg5组不同浓度的龙血竭制剂处理,测定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外在表现。[结果]数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龙血竭制剂处理过的绿豆种子,其发芽势、发芽率、叶长、叶宽等均有提高,其中以50 mg/kg处理的种苗发芽势、发芽率最高;播种后第14天时测定结果显示,以50 mg/kg处理的幼苗鲜重、干重等最高。[结论]龙血竭制剂能促进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竭制剂 绿豆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七厘散中血竭的含量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玉琴 白五龙 +1 位作者 姜振国 刘继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15,共2页
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七厘散中血竭的含量,以此控制七厘散的内在质量,该法不经分离提纯,即可消除其它组分的干扰。
关键词 七里散 血竭 二阶导数光谱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