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东淀蓄滞洪区洪水演进复盘分析
1
作者 吴滨滨 马奉泉 +6 位作者 胡珊珊 张丽伟 赵英虎 宋文龙 何秉顺 刘宏洁 喻海军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105,共10页
针对极端降水引起的洪涝灾害频率和强度改变,进而导致蓄滞洪区启用概率与风险增大的问题,构建了东淀蓄滞洪区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利用遥感及水文测站监测数据和洪痕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并全面复盘了海河“23·7”流域... 针对极端降水引起的洪涝灾害频率和强度改变,进而导致蓄滞洪区启用概率与风险增大的问题,构建了东淀蓄滞洪区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利用遥感及水文测站监测数据和洪痕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并全面复盘了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过程中东淀蓄滞洪区洪水演进过程和淹没特征。结果表明:模拟淹没范围与遥感监测成果吻合良好,模拟结果中各水文、水位站最大水位误差均小于20 cm,洪峰流量误差均小于5%,峰现时间误差均在2 h之内;洪痕淹没水深误差均小于30 cm,其中86%的点位误差小于20 cm,模型模拟效果较好;新盖房分洪洪峰在分洪道、东淀蓄滞洪区中传播时间分别为11 h和7.3 d,洪峰衰减分别为12%和40%;淀区内洪水演进缓慢,淹没水深大,淹没历时长,约65%的区域流速小于0.2 m/s,淹没水深大于2 m,且淹没历时超过30 d,其中包括38%的村庄、67%的耕地和96%的温室大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蓄滞洪区 水动力学模型 灾害复盘 洪水演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流域蓄滞洪区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乐 要威 +2 位作者 蒋磊 刘佳明 卢程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8,62,共10页
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功能不可替代。随着流域雨情、水情、工情、社情等发生显著变化,蓄滞洪区布局优化的需求愈发凸显,但目前有关系统分析布局优化方法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研究构建了流域超额洪量计算模型,... 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功能不可替代。随着流域雨情、水情、工情、社情等发生显著变化,蓄滞洪区布局优化的需求愈发凸显,但目前有关系统分析布局优化方法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研究构建了流域超额洪量计算模型,提出了变化环境下流域蓄滞洪区布局优化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以滁河流域为例,定量分析了流域洪水蓄泄演进规律变化情况和超额洪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展了滁河流域蓄滞洪区现状布局合理性和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滁河流域现状蓄滞洪区布局在遭遇暴雨中心位于上游地区的类似2020年洪水时,难以有效解决晋集—赤镇河段0.77亿m 3超额洪量;在研究提出的布局优化方法指导下,通过局部河段河道疏浚、防洪控制水位适当抬高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了超额洪量时空分布,并从分洪能力、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综合比选得到了蓄滞洪区布局优化方案,系统解决了滁河流域超额洪量与蓄洪容积分布极不匹配的矛盾。研究成果可为滁河流域防洪规划修编或防洪治理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也可为其他流域蓄滞洪区布局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变化环境 超额洪量 布局优化 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标准洪水下鄱阳湖单退圩和蓄滞洪区联合分洪运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邹佳宇 温天福 +5 位作者 顾平 李港 雷声 王志超 刘鑫 鄢煜川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2,68,共10页
为合理启用单退圩和蓄滞洪区,有效降低鄱阳湖的洪水水位,基于MIKE21建立鄱阳湖及五河尾闾二维水动力模型,采用同频率法放大2020年鄱阳湖大洪水得到超标准洪水,通过设置单退圩和蓄滞洪区的启用水位形成9种组合方案并模拟其分洪运用过程,... 为合理启用单退圩和蓄滞洪区,有效降低鄱阳湖的洪水水位,基于MIKE21建立鄱阳湖及五河尾闾二维水动力模型,采用同频率法放大2020年鄱阳湖大洪水得到超标准洪水,通过设置单退圩和蓄滞洪区的启用水位形成9种组合方案并模拟其分洪运用过程,分析得出优选方案及其经济损失情况。结果表明:单退圩启用水位为21.50 m(保护面积万亩以下)、22.30 m(保护面积万亩以上),蓄滞洪区启用水位为22.50 m时,单退圩和蓄滞洪区分洪量分别为26.17亿m^(3)和25.69亿m^(3),最大24 h降低水位为0.37 m和0.25 m,对鄱阳湖的分洪效果最佳;启用48 h后,单退圩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为2.09亿元,蓄滞洪区损失为4.17亿元,其中康山蓄滞洪区损失为1.54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退圩 蓄滞洪区 降低水位 洪水损失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 FLOOD模型的潖江蓄滞洪区调度运用方案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艾小榆 刘霞 +1 位作者 徐辉荣 梁海涛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5-131,共7页
为保障潖江蓄滞洪区的合理调度运用,保证北江中下游防洪安全,进行了调度方案的研究。基于MIKE FLOOD平台,建立了潖江蓄滞洪区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拟定的五个调度运用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方案下石角站洪峰流量及自... 为保障潖江蓄滞洪区的合理调度运用,保证北江中下游防洪安全,进行了调度方案的研究。基于MIKE FLOOD平台,建立了潖江蓄滞洪区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拟定的五个调度运用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方案下石角站洪峰流量及自身淹没范围的情况。对比结果表明,适当延迟蓄滞洪区的启用时机,对削减石角站洪峰流量、减少区内淹没损失的效果更为明显。据此确定"当江口圩水位达到22.2 m时,一次启用蓄滞洪区"的方案最优。该方案下,发生P=0.3%、P=0.5%和P=1%洪水时,石角站洪峰流量可分别削减1 150 m^3/s、1 407 m^3/s和1 017 m^3/s,最大淹没面积为86.1 km^2。相关成果可供潖江蓄滞洪区的管理决策参考,也可为其他蓄滞洪区的调度运用方案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 flood模型 潖江蓄滞洪区 调度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滞洪区韧性发展水平评估与实证研究——以大浸畈蓄滞洪区为例
5
作者 乔海娟 杨伊妮 +2 位作者 刘勇 金斌斌 张丛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3,共9页
蓄滞洪区在防洪、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其韧性发展水平对防洪减灾至关重要。为科学评估蓄滞洪区韧性发展水平,从安全、经济、社会、生态、政策5个方面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模糊评价法建立了蓄滞洪区... 蓄滞洪区在防洪、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其韧性发展水平对防洪减灾至关重要。为科学评估蓄滞洪区韧性发展水平,从安全、经济、社会、生态、政策5个方面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模糊评价法建立了蓄滞洪区韧性发展水平评估模型,并对浙江省曹娥江流域大浸畈蓄滞洪区韧性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蓄滞洪区韧性发展水平的总分为78.21;生态性和经济性得分较高,表明该蓄滞洪区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表现较佳;安全性和政策性得分较低,反映了在人员安全、政策支持、移民保障及补偿、社会参与及反馈等方面的建设仍需加强。因此,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效能,完善政策支持和促进公众参与,以全面提升该蓄滞洪区韧性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韧性发展水平 AHP-模糊评价法 大浸畈蓄滞洪区 曹娥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CA循环的蓄滞洪区防洪-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模式
6
作者 姬金雪 王乐 +2 位作者 要威 刘勇 王宇晖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6,103,共7页
蓄滞洪区的建设管理事关流域防洪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化建设。在分析我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PDCA循环改进策略(规划、实施、评估、改进)为理论基础,分别从防洪、经济、生态3个方面,针对目前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建... 蓄滞洪区的建设管理事关流域防洪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化建设。在分析我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PDCA循环改进策略(规划、实施、评估、改进)为理论基础,分别从防洪、经济、生态3个方面,针对目前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建设滞后、补偿机制不完善、生态化建设较少等问题展开研究,并结合蓄滞洪区协调发展的需求,提出蓄滞洪区防洪-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改进方案。以东大圩蓄滞洪区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建立的蓄滞洪区防洪-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PDCA循环改进后东大圩防洪-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从防洪、经济、生态3个方面提出了东大圩协调发展的综合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蓄滞洪区 协调发展 东大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滞洪区建设对生态敏感区的生态影响及对策——以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为例
7
作者 王成林 徐宁 +5 位作者 宋芬 熊斌梅 彭乾乾 王修文 唐尧 张三峰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4期5-12,共8页
蓄滞洪区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重点地区防洪安全,减轻洪水灾害的有效措施。作为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组成部分,华阳河蓄滞洪区对缓解长江中、下游严峻防洪形势及减少洪水灾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快华阳河蓄... 蓄滞洪区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重点地区防洪安全,减轻洪水灾害的有效措施。作为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组成部分,华阳河蓄滞洪区对缓解长江中、下游严峻防洪形势及减少洪水灾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快华阳河蓄滞洪区防洪工程的建设十分重要。蓄滞洪区建设工程难免穿越生态敏感区,施工容易带来生态系统干扰、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占用与破坏、自然景观破坏等生态影响。基于此,以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为例,通过数据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调查并结合专家咨询意见等,分析湖堤工程对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提出避免、消减、恢复与补偿、管理等生态保护措施,以减少工程实施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生态敏感区 生态影响 保护措施 龙感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涿州市“23.7”洪水模拟反演分析及思考 被引量:8
8
作者 丁志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河北涿州“23.7”洪水影响大、损失重。为分析其原因,以及为灾后的恢复重建与今后的防洪治理等提供参考思路,建立了涿州市相关区域二维洪水数值仿真模型,对涿州市“23.7”洪水进行模拟反演及淹没影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极端暴雨引发... 河北涿州“23.7”洪水影响大、损失重。为分析其原因,以及为灾后的恢复重建与今后的防洪治理等提供参考思路,建立了涿州市相关区域二维洪水数值仿真模型,对涿州市“23.7”洪水进行模拟反演及淹没影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极端暴雨引发的洪水量级大外,涿州市特殊的地理位置,防洪工程薄弱,蓄滞洪区内建设用地大量增加,是本次洪水影响大、损失重的主要原因。涿州市今后的防洪治理及其蓄滞洪区内的土地开发建设,除参考相关区域的开发经验外,更应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完善洪水防御体系、加强蓄滞洪区的建设与管理,强化洪水风险分析及实时预报预警,提高公众的洪水风险防范意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涿州市 “23.7”洪水 模拟反演分析 蓄滞洪区 洪水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洞庭湖团洲垸溃堤过程及洪水演进模拟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鑫 官学文 +3 位作者 张俊 罗兴 张馨月 童冰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4,共8页
蓄滞洪区是长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研究蓄滞洪区溃堤洪水演进模拟,对于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收集了2024年洞庭湖团洲垸溃堤时实测口门宽度及流量数据,分析计算了溃口流量过程,采用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溃口过程中... 蓄滞洪区是长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研究蓄滞洪区溃堤洪水演进模拟,对于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收集了2024年洞庭湖团洲垸溃堤时实测口门宽度及流量数据,分析计算了溃口流量过程,采用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溃口过程中团洲垸内的洪水演进过程,分析了垸内淹没水深、流速等致灾要素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溃口发展包括下挫冲槽、横向展宽和稳定泄流3个阶段,基于流量过程推求了进入团洲垸的总水量为2.53亿m^(3),与基于库容曲线反算的水量(2.63亿m^(3))基本相当;②验证了溃口附近流量和水位过程与实测过程基本相符,团洲垸内最高水位为31.955 m,与实测水位(31.960 m)基本一致;③模型计算的淹没范围与基于遥感影像提取的范围基本一致,在计算时段末,92.7%的区域处于重度淹没状态(淹没水深超过1.5 m),最大淹没水深约为8.2 m,垸内流速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各时刻(t=4 h、t=10 h、t=15 h和t=20 h)平均流速分别为0.37,0.43,0.22 m/s和0.05 m/s。研究成果可为溃堤洪水风险评估、堤防守护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坝溃决 洪水演进 水动力学模型 团洲垸 洞庭湖 蓄滞洪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湖-蓄滞洪区聚合调洪演算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瑜彬 张涛 +1 位作者 童冰星 许银山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65,70,共7页
为提高纳入蓄滞洪区的河道洪水模拟精度和效率,更大限度发挥蓄滞洪区的综合利用效益,建立了以大湖模型为基础的江-湖-蓄滞洪区聚合调洪演算模型,提出考虑蓄滞洪区运用影响的洪水模拟方案。以鄱阳湖区2020年实际来水作为边界条件,以2020... 为提高纳入蓄滞洪区的河道洪水模拟精度和效率,更大限度发挥蓄滞洪区的综合利用效益,建立了以大湖模型为基础的江-湖-蓄滞洪区聚合调洪演算模型,提出考虑蓄滞洪区运用影响的洪水模拟方案。以鄱阳湖区2020年实际来水作为边界条件,以2020年7月1日为起始时刻开展单退圩堤启用与否工况下的洪水实时调度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构建的江-湖-蓄滞洪区聚合调洪演算模型可以合理快速地模拟蓄滞洪区启用时的鄱阳湖水位变化过程。鄱阳湖区单退圩堤启用分洪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湖区水位0.2~0.3 m,模拟结果与实际过程相近,如不分洪,湖口站最高水位将超过保证水位。研究成果可为蓄滞洪区调度和水旱灾害防御提供更精确的水文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单退圩堤 调洪演算 大湖演算模型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1870年特大洪水防御推演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兴亚 徐照明 +3 位作者 要威 李安强 徐学军 任玉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3,共9页
1870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枝城站洪峰流量重现期超1000 a一遇,造成极为严重的洪灾损失。为强化特大洪水风险防范,有效提升极端洪水灾害的应对能力,在分析1870年特大洪水雨水灾情特征、流域水文地理演变和防洪体系建设情况的基础上,... 1870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枝城站洪峰流量重现期超1000 a一遇,造成极为严重的洪灾损失。为强化特大洪水风险防范,有效提升极端洪水灾害的应对能力,在分析1870年特大洪水雨水灾情特征、流域水文地理演变和防洪体系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对1870年特大洪水在现状防洪体系调度运用条件下的发生、发展、演进过程进行了推演模拟。结果表明:当前再遇1870年特大洪水,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可妥善应对并大幅减少洪灾损失,按调度规程发挥以三峡水库为主的水库群洪水拦蓄作用,并运用荆江分洪区等13处蓄滞洪区分洪、200多处洲滩民垸行洪后,长江防洪重点区域防洪安全总体可控,但洪水防御仍面临堤防长时间高水位运行存在安全隐患、蓄滞洪区与洲滩民垸行蓄洪运用困难、大量人员转移安置压力大等突出问题。根据1870年洪水推演成果,结合近年来长江流域防汛实践,从加强特大洪水风险机理研究、加快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强化风险研判和优化调度、做好应急转移和救灾安置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特大洪水防御能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70年洪水 防洪减灾 联合调度 蓄滞洪区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蓄滞洪区的极端降水过程影响评估方法研究——以河北省“23·7”暴雨过程为例
12
作者 陈笑娟 李婷 +1 位作者 魏军 徐艺芙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9-429,共11页
利用河北省1978~2020年暴雨过程,结合直接经济损失与受灾人口的损失数据,筛选出了持续日数、过程降水量、平均降水量和最大日降水量4个与损失呈极显著相关的致灾因子指标,方法更具客观性和实用性。通过对比4种赋权法构建了致灾强度指数... 利用河北省1978~2020年暴雨过程,结合直接经济损失与受灾人口的损失数据,筛选出了持续日数、过程降水量、平均降水量和最大日降水量4个与损失呈极显著相关的致灾因子指标,方法更具客观性和实用性。通过对比4种赋权法构建了致灾强度指数,改良相关系数法赋予权重分别为0.188、0.312、0.208和0.292,结果更符合主观认知。采用地形和水系因子构建孕灾环境敏感度指数,评估出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河北省暴雨过程(简称“23·7”极端降水过程)的危险度呈中部高、北部和东部低的特征,保定和雄安新区最高。考虑蓄滞洪区是否启用,基于距蓄滞洪区远近计算了蓄滞洪区的影响指数,评估因素较以往研究更为全面。结合承灾体暴露度及脆弱性,对“23·7”极端降水过程开展了影响评估。结果表明:“23·7”极端降水过程对邢台中部、保定中东部、石家庄中西部、廊坊中部及北部、衡水与沧州交界处的影响最重。将是否考虑蓄滞洪区影响的两种结果与实际灾情对比验证,结果显示考虑蓄滞洪区影响的评估命中率为76.93%,较不考虑蓄滞洪区影响命中率高9.41%,该方法评估过程可操作性强,结果更符合实际,适用于河北省极端降水过程影响评估,可应用于过程前的灾害影响预估,过程中的跟踪分析以及结束后的快速评估业务,提高气象服务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极端降水 蓄滞洪区 致灾因子 危险度评估 暴露度和脆弱性 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对洞庭湖水情的影响格局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60
13
作者 赖锡军 姜加虎 黄群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8-184,共7页
三峡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汛末蓄水将使坝下河湖水情发生变化,长江中下游秋季来水减少成为常态.为客观分析三峡蓄水对洞庭湖水情的影响分量、空间格局及其作用机制,选取三峡工程典型的蓄水过程,运用长江中游江湖耦合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了... 三峡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汛末蓄水将使坝下河湖水情发生变化,长江中下游秋季来水减少成为常态.为客观分析三峡蓄水对洞庭湖水情的影响分量、空间格局及其作用机制,选取三峡工程典型的蓄水过程,运用长江中游江湖耦合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因上游来水变化引起的洞庭湖水情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三峡汛末蓄水对洞庭湖水位影响具有明显的"北高南低,东强西弱"的格局,即东洞庭湖最为显著、南洞庭湖东部和西洞庭湖北部次之,南洞庭湖西部和西洞庭湖南部最小.2)洲滩湿地受蓄水影响最明显的主要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湖泊洪道两侧的条带状洲滩.3)三峡蓄水对洞庭湖水位的影响机制有二:长江干流水位快速消落加速湖泊水体下泄以及削减长江三口分流补给湖泊的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蓄水 水情 淹水历时 水动力学模型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下渗的河道与蓄滞洪区洪水演进过程模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滨滨 喻海军 +2 位作者 穆杰 马建明 石亮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75,共8页
基于霍顿(Horton)下渗和有限体积法,建立了考虑动态下渗的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并选择海河流域漳卫河系与大名泛区联合防洪体系作为典型应用区域,利用典型场次洪水对河道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同时探讨了下渗对于河道行洪、蓄滞洪区... 基于霍顿(Horton)下渗和有限体积法,建立了考虑动态下渗的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并选择海河流域漳卫河系与大名泛区联合防洪体系作为典型应用区域,利用典型场次洪水对河道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同时探讨了下渗对于河道行洪、蓄滞洪区分洪以及洪水演进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动态下渗的河道模型具有较高模拟精度,3场典型洪水洪峰误差都在10%以内;河道下渗会明显推迟蓄滞洪区的启用时间,并减小分洪流量和洪水总量;蓄滞洪区下渗对分洪过程影响较小,但会加快蓄滞洪区的退水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模拟 一二维耦合 蓄滞洪区 下渗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反演技术的鄱阳湖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绘制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小笑 雷声 傅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0-172,175,共4页
洪水风险图绘制是防洪减灾工程措施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不但可以有效地减轻洪水带来的灾害损失,而且可以为及时掌握洪水灾情提供预测。运用GIS反演技术,建立水力学洪水演进模型进行洪水风险分析,对蓄滞洪区进行危险程度分区,并计算不同运... 洪水风险图绘制是防洪减灾工程措施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不但可以有效地减轻洪水带来的灾害损失,而且可以为及时掌握洪水灾情提供预测。运用GIS反演技术,建立水力学洪水演进模型进行洪水风险分析,对蓄滞洪区进行危险程度分区,并计算不同运用情况下的洪水淹没范围,经过渲染后的图层叠加获得鄱阳湖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鄱阳湖蓄滞洪区风险图的绘制将为各级水利防汛指挥机构的抗洪抢险救灾行动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合理地制定和实施蓄滞洪区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风险图 决策 GIS 淹没范围 鄱阳湖蓄滞洪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模拟及堤防溃决损失评估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蒋水华 黄中发 +2 位作者 黄劲松 张颖 江先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1期131-139,145,共10页
堤防蓄滞洪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数量增长与防洪矛盾日益凸显,开展蓄滞洪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风险评估的关键一步是估算堤防溃决损失。为了准确估算堤防溃决造成的生命、经济、生态环境损失,发展了基于MIKE21 F... 堤防蓄滞洪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数量增长与防洪矛盾日益凸显,开展蓄滞洪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风险评估的关键一步是估算堤防溃决损失。为了准确估算堤防溃决造成的生命、经济、生态环境损失,发展了基于MIKE21 FM模型的洪水演进模拟方法,建立了基于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淹没数据的损失评估方法。以鄱阳湖康山大堤蓄滞洪区为例,模拟获得了历史最高水位下蓄滞洪区洪水演进过程,得到了切合工程实际的淹没数据(淹没面积、水深、流速)。在此基础上,划分了灾区内受灾等级,并将洪水演进与损失计算有机结合估算得到了蓄滞洪区的生命、经济和生态环境损失。研究成果为堤防溃决风险定量评估奠定基础,为蓄滞洪区防汛抢险决策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溃决 蓄滞洪区 洪水演进 损失评估 防洪抢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河洪水资源化蓄滞洪区蓄水量计算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学平 于丽丽 +2 位作者 果有娜 董立新 郭青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7-39,共3页
针对永定河的具体情况 ,利用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数值模型 ,计算了通过调节分洪口门的运行方式可达到的最大蓄水量。分洪口门的调度考虑了上游洪水过程、下游潮位变化引起的海水上溯以及蓄滞洪区的最大蓄水量等问题。
关键词 洪水资源化 蓄滞洪区 蓄水量 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三洼洪水演进数值模拟及洪水风险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大鸣 罗珊 +2 位作者 范丽虹 张弘强 熊明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8-86,共9页
为模拟西三洼蓄滞洪区洪水演进,对其洪水风险进行分析,以一、二维非恒定流控制方程为基本理论,采用有限体积法,结合西三洼地形资料及大清河流域水文资料,建立一、二维耦合的洪水演进数学模型。采用63·8洪水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 为模拟西三洼蓄滞洪区洪水演进,对其洪水风险进行分析,以一、二维非恒定流控制方程为基本理论,采用有限体积法,结合西三洼地形资料及大清河流域水文资料,建立一、二维耦合的洪水演进数学模型。采用63·8洪水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基本吻合。对不同工况及重现期下的设计洪水进行洪水演进模拟计算并绘制洪水风险图。研究表明:该模型可模拟西三洼蓄滞洪区各分洪口门开扒时间、各时刻淹没面积、淹没水深及滞洪量等水情信息及其变化过程;规划情况(增加安全区)的滞洪总量大于现状情况滞洪总量;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时,西三洼蓄滞洪区77%地区都遭受洪水侵害,其中57%区域为危险区,11%区域为重灾区,5%区域为中灾区。研究成果可为防汛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洪减灾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三洼蓄滞洪区 洪水演进 一、二维耦合模型 有限体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峡江水库防洪库容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詹寿根 汤志贤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4,共4页
根据赣江中下游防洪工程的总体规划,从峡江水库防洪库容与泉港分蓄洪容积的组合出发,拟定了两种洪水调度方案:①水库和分蓄洪区同时承担防洪任务;②水库为主、分蓄洪区仅分蓄坝址以下洪水。通过对8个年型整体防洪设计洪水的调洪演算,得... 根据赣江中下游防洪工程的总体规划,从峡江水库防洪库容与泉港分蓄洪容积的组合出发,拟定了两种洪水调度方案:①水库和分蓄洪区同时承担防洪任务;②水库为主、分蓄洪区仅分蓄坝址以下洪水。通过对8个年型整体防洪设计洪水的调洪演算,得到两个方案所需的防洪库容和分蓄洪容积。经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方案1作为设计峡江水库防洪库容的采用方案。此方案既充分利用现有的分蓄洪工程,又能在不增加工程投资前提下减少新增的淹没区域,且能满足工程为下游防洪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调度 防洪库容 分蓄洪容积 防洪效果 峡江水利枢纽 泉港分蓄洪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洪水及其出路问题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涛 郝振纯 刘晓群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4年第1期7-9,14,共4页
分析洞庭湖的洪水成因、湖区防洪能力、长江与洞庭湖关系的变化等问题,提出以抬高洞庭湖分洪控制水位和使用蓄洪区方式增加洞庭湖区蓄洪能力,解决洞庭湖洪水问题.
关键词 设计洪水 分洪控制水位 蓄洪区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