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锈冬小麦品种在甘肃陇南越夏区条锈病防控中的作用
1
作者 曹世勤 贾秋珍 +8 位作者 王万军 张文涛 白斌 李玲 张勃 孙振宇 黄瑾 张耀辉 骆惠生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6-232,246,共8页
条锈病是发生于甘肃陇南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对40个甘肃陇南小麦生产品种进行成株期抗条锈病性评价,分析1974年-2020年以‘兰天’冬小麦为主的抗条锈病品种在陇南条锈菌越夏区种植后... 条锈病是发生于甘肃陇南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对40个甘肃陇南小麦生产品种进行成株期抗条锈病性评价,分析1974年-2020年以‘兰天’冬小麦为主的抗条锈病品种在陇南条锈菌越夏区种植后主要流行小种变化情况,发现自1993年以来随着抗病品种(基因)布局的实施,主要流行小种出现间隔时间由不足2年延长到4.8年,最高出现频率由1980年的87.3%(CYR19)下降到2018年的38.5%(CYR34),抗锈冬小麦品种在陇南越夏区推广应用后对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控制效果明显。持续开展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应用,将会为持久控制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保障甘肃省及中国小麦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病 陇南越夏区 抗病品种 防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陇南不同种类花椒籽的营养成分对比研究
2
作者 张莉 古雪艳 +11 位作者 韩富军 徐国伟 张康 王磊 郭志廷 李建喜 Hanyurwumutima Egide 刘佳惠 张洺溪 陈海瑜 张景艳 王学智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4-19,共6页
文章旨在以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九月青花椒籽、红花椒籽、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为研究对象,采用凯氏定氮法、色谱法等测定花椒籽中蛋白、挥发油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评价3个不同种类花椒籽的饲用价值。结果表明,经过品种改良后,无刺嫁接花... 文章旨在以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九月青花椒籽、红花椒籽、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为研究对象,采用凯氏定氮法、色谱法等测定花椒籽中蛋白、挥发油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评价3个不同种类花椒籽的饲用价值。结果表明,经过品种改良后,无刺嫁接花椒籽中的水分、总灰分和粗纤维含量下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增加;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中粗脂肪、粗蛋白和挥发油含量显著高于九月青花椒籽和红花椒籽(P<0.05)。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中α-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顺油酸、顺亚油酸和十五烷酸中含量显著高于九月青花椒籽(P<0.05)。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中的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亮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组氨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九月青花椒籽和红花椒籽中的氨基酸含量(P<0.05)。无刺嫁接红花椒籽所含必需氨基酸中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均低于FAO/WHO的推荐值,且只在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中检测出蛋氨酸,其中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均高于FAO/WHO的推荐值。综上所述,3个不同种类的花椒籽中各组成成分种类和含量有所不同,其中无刺嫁接花椒籽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良好的饲用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 不同品种 甘肃陇南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大堡子山遗址秦动物纹金箔饰片考论
3
作者 宗椿理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3期75-82,共8页
文章以陇南大堡子山遗址秦动物纹金箔饰片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其构图形式及典型特征。从多元动物纹饰概览入手,详细列举了鸱枭纹、兽面纹、虎纹等动物形象,从纹饰状貌、形象组构、典型特征溯源等角度再现古之工匠造物中的设计智慧,用大... 文章以陇南大堡子山遗址秦动物纹金箔饰片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其构图形式及典型特征。从多元动物纹饰概览入手,详细列举了鸱枭纹、兽面纹、虎纹等动物形象,从纹饰状貌、形象组构、典型特征溯源等角度再现古之工匠造物中的设计智慧,用大历史观视角真实还原秦国工匠对草原文化元素中动物纹饰装饰母题典型特征选取及设计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大堡子山遗址 秦动物纹 金箔饰片 典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地区8个茶品种品质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史田斌 王多锋 +4 位作者 张露荷 尉秋实 张洋军 殷德怀 李学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9-317,共9页
【目的】陇南茶树的栽培历史较短,短期内广泛地引种栽培导致该地区茶树品种繁杂,优选适宜该区域的茶树品种,以提升茶叶品质。【方法】以陇南地区引进栽培的8个茶树品种为材料,通过对与茶叶品质相关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分析测定,定量研究了... 【目的】陇南茶树的栽培历史较短,短期内广泛地引种栽培导致该地区茶树品种繁杂,优选适宜该区域的茶树品种,以提升茶叶品质。【方法】以陇南地区引进栽培的8个茶树品种为材料,通过对与茶叶品质相关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分析测定,定量研究了不同品种之间茶叶品质的差异。【结果】8个品种茶叶的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和茶多糖含量分别为6.18%~13.91%、4.47%~9.23%、0.89%~3.04%、25.28%~45.14%、7.62~10.22 mg/g,品种之间水浸出物和咖啡碱的差异最为明显,具有高茶氨酸、低茶多酚的特异性品质,更适制绿茶;8个品种茶叶的平均锌含量为77.27μg/g,具有富锌的特异性品质;乌牛早水浸出物、茶多糖、茶多酚、儿茶素类等综合品质最高,生化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为1.11。【结论】陇南地区茶叶内含物丰富,生化品质安全水平高,其中乌牛早是最值得在陇南地区推广的茶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陇南地区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评估陇南山羊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克岩 刘占经 +1 位作者 白雅琴 马友记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4期8-17,共10页
该试验旨在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 SLAF-seq)分析陇南山羊群体遗传多样和群体结构,为陇南山羊后续保种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该研究对50只陇南山羊(公、母各25只)进行全基因组SNP检测;计算... 该试验旨在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 SLAF-seq)分析陇南山羊群体遗传多样和群体结构,为陇南山羊后续保种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该研究对50只陇南山羊(公、母各25只)进行全基因组SNP检测;计算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香浓维纳指数(SHI)、基因多样性指数(Nei)及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等6个指标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估。结果表明,50只陇南山羊共检测到655514个SNPs位点。陇南山羊的Ho、 He、 PIC、 SHI、 Nei及MAF指标值分别为0.193、0.286、 0.236、 0.449、 0.290、 0.200,说明该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陇南山羊群体LD值较低,衰退速度较快,说明该群体并未受到过强烈的人工选择压力。此外,PCA与系统发育树结果均表明陇南山羊群体内部出现分化,可分为2个大的亚群。陇南山羊群体平均IBS遗传距离为0.7391,结合亲缘关系G矩阵热图,表明陇南山羊群体大部分个体亲缘关系较远。50只陇南山羊个体共检测到47206个ROH,平均ROH长度37.86 Mb,基于ROH的近交系数FROH范围为0.0535~0.2574,平均FROH值为0.1472,说明陇南山羊群体存在近交风险。可见,陇南山羊内部存在分化,可分为2个大的亚群,陇南山羊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部分个体间存在较大的近交风险,可能需要采取保种措施保护陇南山羊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山羊 简化基因组测序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连续纯合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主要森林类型死可燃物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6
作者 王康锋 罗永忠 +5 位作者 逯真佳 马立鹏 张存焘 郭鹏 马婧 赵亮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138,共7页
【目的】探究陇南市主要森林类型死可燃物特征,并对森林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估,为区域森林火灾预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陇南市4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死可燃物载量、干鲜比、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差异,并采用... 【目的】探究陇南市主要森林类型死可燃物特征,并对森林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估,为区域森林火灾预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陇南市4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死可燃物载量、干鲜比、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差异,并采用隶属函数模糊评价法对不同森林类型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4种森林类型死可燃物总载量呈油松林>落叶松林>栎类林>华山松林,且油松死可燃物总载量(16.02 t/hm2)显著高于其他3种森林类型(P<0.05),死可燃物中腐殖质和枯落物1载量显著高于枯落物2和枯落物3(P<0.05)。油松枯落物1死可燃物干鲜比显著高于落叶松(P<0.05),枯落物2死可燃物干鲜比最高(58.21%~66.47%),腐殖质最低(51.29%~55.56%)。栎类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最大,落叶松最小;枯落物3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最高(16.78%~20.38%),腐殖质层最低(12.22%~13.86%);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与可燃物直径成正比。腐殖质燃点显著高于枯落物,热值则与之相反(P<0.05)。隶属函数模糊评价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中油松火灾危险性最大,其次是栎类和落叶松,华山松最低。【结论】不同森林类型和组分死可燃物载量、干鲜比、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存在差异。油松可燃物总载量最高,燃点和平衡含水率最低,导致其火灾危险性最大,因此在陇南市森林的经营和林火预防工作中,应加强对油松林可燃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市森林 死可燃物特征 危险性评价 隶属函数模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油橄榄多孔横沟象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侯宝宏 冯刚刚 +1 位作者 陈源 马永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04-108,共5页
采用昆虫诱捕网对陇南市油橄榄多孔横沟象(Pimelocerus perforates Roelofs)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并结合同期气象因子,分析影响其种群动态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陇南地区多孔横沟象一年发生2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中越冬,个别... 采用昆虫诱捕网对陇南市油橄榄多孔横沟象(Pimelocerus perforates Roelofs)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并结合同期气象因子,分析影响其种群动态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陇南地区多孔横沟象一年发生2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中越冬,个别出现成虫在枝干中越冬,始见成虫为3月中旬,5月上旬和8月中下旬为盛发期,11月中旬开始进入越冬期。统计分析表明,多孔横沟象在不同危害时期主要影响气象因子不同,3月中旬至5月上旬影响成虫数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降雨量(P<0.01),5月中旬至8月下旬成虫数量与平均最高温显著负相关(P<0.01),而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温度(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平均最低温)是该阶段影响成虫数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平均温度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多孔横沟象 种群动态 气象因子 陇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山地传统聚落及乡土建筑生成机制研究——以张坝古村为例
8
作者 卢晴宇 段威 +1 位作者 刘万珂 张守法 《住区》 2024年第2期125-132,共8页
在快速城镇化的推动下,我国传统村落地域性要素缺失、识别性差。本文从景观基因理论出发,以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构建出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研究体系,以有效保护传统村落的特色空间与建筑特征。以张坝古村为例,结合传统聚落空间模型,本文... 在快速城镇化的推动下,我国传统村落地域性要素缺失、识别性差。本文从景观基因理论出发,以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构建出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研究体系,以有效保护传统村落的特色空间与建筑特征。以张坝古村为例,结合传统聚落空间模型,本文对其控制(社会、经济、文化要素)、基底(自然背景要素)、基质(建筑等点状要素)、路径(街巷及公共空间等线状要素)、外源(可带动该区域发展的辐射性要素)五大基因进行识别,并总结五大基因的作用机制,构建张坝古村的景观基因图谱,全面总结陇南山地传统聚落及乡土建筑生成机制,综合探索“基因活化”途径。以期保护和传承张坝古村独特的地域文化,激发古村活力,也为其他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乡土建筑 景观基因 陇南 乡土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9
作者 段瑞龙 魏颖艳 《广东蚕业》 202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从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陇南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品牌建设意识,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培育创... 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从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陇南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品牌建设意识,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培育创新人才、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提高产业集聚度、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等对策建议,以期持续推动陇南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陇南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市 特色农产品 品牌建设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不同产地大红袍花椒麻味物质含量分析
10
作者 李夏莲 曹永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6期124-126,131,共4页
以陇南市花椒品种大红袍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陇南市44个花椒产地的大红袍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陇南市大红袍花椒的麻味物质含量较高,平均值为43.09 mg/g,其中:郭河乡闹院子村种植的大红袍麻味物质含量最高... 以陇南市花椒品种大红袍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陇南市44个花椒产地的大红袍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陇南市大红袍花椒的麻味物质含量较高,平均值为43.09 mg/g,其中:郭河乡闹院子村种植的大红袍麻味物质含量最高,为55.49 mg/g;石峡镇土桥村种植的大红袍麻味物质含量最低,为39.64 mg/g。相同品种(大红袍)花椒麻味物质含量存在差异,可能是生长过程中水分、光照、土壤肥力、海拔等栽培管理条件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大红袍 麻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甘肃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地区农村民房遭受汶川8.0级地震震害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强 王兰民 +1 位作者 袁中夏 张振中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24,共5页
汶川8.0级地震不仅给四川省造成严重灾害,而且对周边省区也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陇南地区紧邻四川省北部,距震中汶川最近距离仅200公里.汶川8.0级主震及系列余震对该地区农村民房、公路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该文... 汶川8.0级地震不仅给四川省造成严重灾害,而且对周边省区也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陇南地区紧邻四川省北部,距震中汶川最近距离仅200公里.汶川8.0级主震及系列余震对该地区农村民房、公路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该文基于对陇南市农村地区民房震害考察,介绍陇南地区农村民房结构类型、破坏特点、震害机制及原因,结合震害经验实例分析总结了民房震害加剧的场地影响因素,并通过构造各类型民房的震害矩阵对民房抗震性能优劣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地区 农村民房 房屋类型 震害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陇南林区粉蝶科昆虫调查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月英 罗进仓 +1 位作者 魏玉红 张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109,共4页
通过调查明确了甘肃省陇南林区粉蝶科昆虫的种类及分布,并对其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记述。
关键词 陇南林区 粉蝶科昆虫 种类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山地泥石流期、气候期与构造期的耦合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永化 张小咏 崔之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96-100,共5页
通过野外考察和室内样品分析 ,对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陇南地区第四纪泥石流沉积物及发育历史进行了研究 ,认为陇南地区第四纪泥石流活动主要集中在 2 .0~ 1.5 Ma B.P.、0 .7~ 0 .6 Ma B.P.、0 .5 Ma B.P.、0 .11~ 0 .0 8Ma B.P.、0 .0 5... 通过野外考察和室内样品分析 ,对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陇南地区第四纪泥石流沉积物及发育历史进行了研究 ,认为陇南地区第四纪泥石流活动主要集中在 2 .0~ 1.5 Ma B.P.、0 .7~ 0 .6 Ma B.P.、0 .5 Ma B.P.、0 .11~ 0 .0 8Ma B.P.、0 .0 5~ 0 .0 2 Ma B.P.以及全新世的几个阶段。泥石流活动受控于青藏高原隆起高度及区域气候环境演化 ,泥石流沉积物的化学成分及孢粉记录了该区第四纪不同时段的环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地区 泥石流 气候期 构造期 地质 耦合过程 泥石流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压敏油藏油井流入动态方程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文华 刘义坤 +1 位作者 孙娜 卢继源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108,共4页
注水开发的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和压力敏感性,使开发难度加大。当流压低于饱和压力以后,流入动态指示曲线凹向压力轴,会出现一个产量最大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平面径向拟稳态渗流规律出发,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效应对油... 注水开发的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和压力敏感性,使开发难度加大。当流压低于饱和压力以后,流入动态指示曲线凹向压力轴,会出现一个产量最大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平面径向拟稳态渗流规律出发,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效应对油藏渗流的影响,与油相和液相相对流动能力方程相结合,建立了具有最大产量点的低渗透压力敏感油藏直井流入动态方程,据此可对油藏产能进行评价预测,确定出油井最低允许流动压力和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在龙南、新站油田的应用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满足矿场工程精度要求,说明所建立的流入动态方程能有效评价预测油井产能和确定油井允许的最小流压界限,为充分发挥油井生产能力、合理高效开发低渗透压力敏感油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启动压力 流入动态方程 流动压力 龙南油田 新站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陇南石鸡坝乡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超 田运涛 张宇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3-89,共7页
依据甘肃陇南白水江流域石鸡坝乡幅地质灾害最新调查编录数据,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及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分析研究,利用Arcgis10.2软件平台全面分析了致灾因子对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影响,具体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 依据甘肃陇南白水江流域石鸡坝乡幅地质灾害最新调查编录数据,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及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分析研究,利用Arcgis10.2软件平台全面分析了致灾因子对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影响,具体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类型、河流侵蚀、植被覆盖、降雨、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等,采用信息量法进行了崩滑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评价区划,采用信息量法和定性评价方法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评价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崩滑地质灾害危险性高区域面积14.22km^2,占3.30%;危险性中等区域面积51.05km^2,占11.83%;危险性低区域面积95.32km^2,占22.09%;危险性极低区域面积270.93km^2,占62.79%。17条泥石流危险性高,59条危险性中等,1条危险性低。评价结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陇南石鸡坝乡 地质灾害 信息量法 易发性评价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的陇南市对外交通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唐相龙 李志刚 赵艳梅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5-28,共4页
基于城市研究领域已广泛应用的引力模型,以我国甘陕川交界区域陇南市为例,进行区域对外交通发展趋势分析.首先采用断裂点(Breaking Point)模式计算出了陇南市到周边10座同级相邻城市的断裂点位置,然后把断裂点连接起来,确定了陇南市中... 基于城市研究领域已广泛应用的引力模型,以我国甘陕川交界区域陇南市为例,进行区域对外交通发展趋势分析.首先采用断裂点(Breaking Point)模式计算出了陇南市到周边10座同级相邻城市的断裂点位置,然后把断裂点连接起来,确定了陇南市中心城市武都区的吸引范围.之后根据城市吸引范围与市域所辖行政范围不重叠区域的面积大小以及形状走势,明确指出了陇南市对外交通的7大出口方向;并以此着重对陇南市作为三省交界区域的对外交通空间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同时做了相应区域对外交通规划的建设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对外交通 交界区域 陇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响应——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英英 石培基 +3 位作者 刘玲 刘春雨 潘竟虎 党国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4-649,共6页
利用陇南市2003—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结构定量方法分析,计算出土地利用结构指数和生态服务价值,分析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8年陇南市土地利用结... 利用陇南市2003—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结构定量方法分析,计算出土地利用结构指数和生态服务价值,分析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8年陇南市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增加而优势度降低。林地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最大,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结构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生态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多样性 陇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武都区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及其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艳萍 何峰 +1 位作者 王力 张青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0-117,共8页
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正确核算可以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人类正确的土地利用行为,进而促进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为例,应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和生态服务价值核算模型,结合武都区1996年、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 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正确核算可以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人类正确的土地利用行为,进而促进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为例,应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和生态服务价值核算模型,结合武都区1996年、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库以及其他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状况.结果表明:该区1996~2006年10a间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增加了6.7×103万元,林地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高,达73%;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和GDP增长率之间差异明显,表明该区目前GDP的增长模式对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陇南市武都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服务功能 土地利用 耕地 陇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山地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燕芳 石培基 刘宁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137,共5页
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信息熵原理分析了陇南市1996-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演变规律及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缓慢增长期、显著下降期和快速回升期,熵值在波动中趋于降低... 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信息熵原理分析了陇南市1996-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演变规律及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缓慢增长期、显著下降期和快速回升期,熵值在波动中趋于降低,土地利用系统向低水平的有序状态发展。信息熵的区域差异显著,且变化趋势各异,除武都区与两当县的土地利用系统趋于稳定外,其余各县尚处于显著变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动态变化 信息熵 陇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武都地区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润科 庞卫花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69,共4页
以陇南嘉陵江流域武都区气象站提供的1959年-2008年的月降水资料为基础数据,分析了该区近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并应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进行了突变性检验。结果表明:武都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 以陇南嘉陵江流域武都区气象站提供的1959年-2008年的月降水资料为基础数据,分析了该区近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并应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进行了突变性检验。结果表明:武都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9.1%;降水年际变化明显,1983年的年降水量是近50年历史最高值,年平均降水量为574.25mm,1997年是降水量最低值,降水量为225.41mm,是近50年干旱较严重年份;进入21世纪后降水量波动不大,2006年以后年降水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降水变化 MANN-KENDALL 突变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