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脷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被引量:15
1
作者 谭建宁 杜成智 +1 位作者 梁臣艳 何翠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5-649,共5页
【目的】建立龙脷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为龙脷叶药材质量控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谷氨酸为对照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龙脷叶总游离氨基酸的提取条件,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龙脷叶总... 【目的】建立龙脷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为龙脷叶药材质量控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谷氨酸为对照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龙脷叶总游离氨基酸的提取条件,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龙脷叶总游离氨基酸最佳提取条件为:龙脷叶粉碎过20目筛、液料比25.0∶1、提取时间1.5 h,其中粉碎度和提取时间对龙脷叶总游离氨基酸提取效果的影响显著(P<0.05)。568 nm是龙脷叶供试品溶液和谷氨酸对照品溶液的检测波长;谷氨酸在20.0~60.1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1)。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测得6批龙脷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以谷氨酸计)在2.82%~6.77%,平均含量为4.50%。【结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龙脷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龙脷叶总游离氨基酸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脷叶 总游离氨基酸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正交试验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脷叶茎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丘琴 陈明伟 +1 位作者 甄汉深 黄培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30-1334,共5页
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为大戟科守宫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和广东等地,为广西常用壮药,具有润肺止咳、通便之功效,在民间使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龙脷叶具有较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全草均可入药,为国家药典... 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为大戟科守宫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和广东等地,为广西常用壮药,具有润肺止咳、通便之功效,在民间使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龙脷叶具有较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全草均可入药,为国家药典收载品种。但其鉴别方法尚未完全建立,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其叶与根的显微鉴别已有报道,而茎的鉴别未见有相关报道,因此有必要对龙脷叶茎的鉴别方法进行研究。该研究采用生药学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龙脷叶的茎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龙脷叶茎的主要显微特征为木栓层有7~12列细胞,皮层中含有较多淀粉粒,并含有纤维束,韧皮部窄,木质部宽,射线明显,髓部大;粉末可见螺纹、网纹及梯纹导管,伴有草酸钙簇晶,淀粉粒较小,有纤维。薄层色谱采用对照药材进行对照,发现样品斑点与对照药材斑点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上述特征可作为鉴别和制定龙脷叶茎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该研究结果为建立龙脷叶茎的鉴别方法以及进一步建立其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脷叶 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鉴别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药龙脷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继华 曹阳 蔡时可 《园艺与种苗》 CAS 2018年第1期59-62,共4页
龙脷叶是一种极具有岭南民族特色的南药和壮药,也是优良的室内观赏植物。该文对其生药学、药理学、化学与毒理学以及利用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龙脷叶利用和发展的趋势,旨在为今后科学利用龙俐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龙脷叶 产业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脷叶转录组分析及黄酮类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 被引量:9
4
作者 徐世强 梅瑜 +3 位作者 曹阳 黄志娜 蔡时可 王继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7期36-44,共9页
【目的】获得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转录组学信息特征及黄酮类生物合成通路基因。【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TM 4000对龙脷叶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Trinity软件de novo组装获得unigene,并基于序列同源性对... 【目的】获得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转录组学信息特征及黄酮类生物合成通路基因。【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TM 4000对龙脷叶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Trinity软件de novo组装获得unigene,并基于序列同源性对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测序数据经过质控后共获得88396692个高质量的reads,通过de novo组装获得46600个unigene,N50长度为1441 bp,平均长度877 bp。其中34188个(73.36%)unigene在NR、SwissProt、KOG、GO、KEGG数据库中得到注释。其中KEGG数据库注释到6902个unigene,涉及132条代谢通路。在龙脷叶中我们共鉴定到56个unigene涉及类黄酮生物合成、9个unigene参与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2个unigene参与异黄酮生物合成。同时还鉴定到1256个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s)和3842个植物抗性基因(R基因)。MISA分析发现46600个unigene包含3356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获得了龙脷叶的转录组信息特征,为后期开展功能基因鉴定、解析黄酮类化合物次生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脷叶 高通量测序 单一序列 黄酮类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的龙利叶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秦威 丘琴 +4 位作者 庾丽峰 刘媛媛 叶梅芳 史俊豪 甄汉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1-204,共4页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对龙利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采用Thermo Fisher Hypersil GOLD色谱柱(50 mm×2.1 mm),以1%甲酸溶液-甲醇作为流...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对龙利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采用Thermo Fisher Hypersil GOLD色谱柱(50 mm×2.1 mm),以1%甲酸溶液-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质谱采用正、负离子监测模式,以及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功能,分析鉴定龙利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结果结合高分辨质谱提供的二级碎片信息、精准分子量、谱库匹对和相关文献,共鉴定出12个化学成分,包括4个苯丙素类成分,3个生物碱类成分,2个有机酸类成分,3个其他类成分。结论该方法可以快速鉴定龙利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为龙利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利叶 化学成分 乙酸乙酯部位 U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脷叶的质量分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梁柏照 李中尧 何英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1期110-112,共3页
从龙脷叶的质量分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三个方面着手,对记载龙脷叶的相关书籍、近年来的文献报道进行系统地归纳、分析和总结,以期对珍贵的龙脷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及利用提供进一步参考,为相关新型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龙脷叶 质量分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脷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陆秋娜 李兆叠 +4 位作者 郑鸿娟 黄春阳 齐梁煜 黄月维 黄锁义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89-90,94,共3页
通过采用清除DPPH·和Fe3+还原力的不同体外抗氧化模型,根据试验结果评价龙脷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龙脷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DPPH·均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半数... 通过采用清除DPPH·和Fe3+还原力的不同体外抗氧化模型,根据试验结果评价龙脷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龙脷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DPPH·均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387 mg/m L,乙醇提取物的IC_(50)为0.349 mg/m L。提取物均对Fe3+有还原能力,且随着提取液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脷叶 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LC-ESI-Orbitrap-MS法分析龙脷叶化学成分 被引量:4
8
作者 蔡梦婷 杨亚玲 +3 位作者 李锡涛 吴妙梨 黄宇虹 黎锦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06-1913,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ESI-Orbitrap-MS)法分析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化学成分。方法该植物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YMC-Pack ODS-AQ色谱柱(150 mm×2.0 mm,3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ESI-Orbitrap-MS)法分析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化学成分。方法该植物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YMC-Pack ODS-AQ色谱柱(150 mm×2.0 mm,3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5℃;电喷雾负离子模式。根据各成分高分辨数据结合对照品对所得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并对11批样品进行小分子化合物分布表征。结果从中鉴定了35个化合物,包括有机酸15个,苷类11个,酯类7个,其他2个,其特征性成分为咖啡酰葡糖酸、12-氧代亚油酸、14,16-二羟基-12-氧代油酸、阿魏酰葡糖酸。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为龙脷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脷叶 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药龙脷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关基敏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235-238,共4页
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是一种南方地区传统中药,常见于药圃、公园、家庭阳台,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等功效,因此备受关注。总结和归纳了龙脷叶的生物学特征、质量分析、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研究情况和趋势,为... 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是一种南方地区传统中药,常见于药圃、公园、家庭阳台,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等功效,因此备受关注。总结和归纳了龙脷叶的生物学特征、质量分析、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研究情况和趋势,为龙脷叶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开发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 生物学特征 化学鉴定 药理作用 质量分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