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氯异噁草酮与3种封闭除草剂混用对多花黑麦草的协同作用
1
作者 吴仁海 义珊池 +4 位作者 徐洪乐 孙兰兰 苏旺苍 薛飞 鲁传涛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7-303,共7页
为寻找多花黑麦草高效防治药剂,室内研究了二氯异噁草酮与吡氟酰草胺、砜吡草唑、氰草津混用对多花黑麦草的协同作用。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二氯异噁草酮、吡氟酰草胺、砜吡草唑、氰草津对多花黑麦草的GR 50分别为25.80、63.80、2.00、... 为寻找多花黑麦草高效防治药剂,室内研究了二氯异噁草酮与吡氟酰草胺、砜吡草唑、氰草津混用对多花黑麦草的协同作用。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二氯异噁草酮、吡氟酰草胺、砜吡草唑、氰草津对多花黑麦草的GR 50分别为25.80、63.80、2.00、291.75 g/hm^(2),GR 90分别为101.84、1065.95、10.78、1007.19 g/hm^(2)。二氯异噁草酮与吡氟酰草胺混配比例为1∶0.6、1∶0.8、1∶1、1∶1.2、1∶1.4时,其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22.19、133.69、103.15、144.74、179.43,表现出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以1∶1.4的比例混配对防治多花黑麦草的增效作用最优;砜吡草唑和二氯异噁草酮混配比例为1∶0.6、1∶0.8、1∶1、1∶1.2、1∶1.4时,其CTC分别为115.22、156.62、127.14、157.41、183.64,表现出增效或相加作用,其中以1∶1.4的比例混配对防治多花黑麦草的增效作用最优;二氯异噁草酮与氰草津混配比例为1∶1、1∶1.5、1∶2、1∶3、1∶4时,其CTC分别为28.23、25.67、27.70、27.63、30.58,表现出拮抗作用。以上结果表明,二氯异噁草酮与吡氟酰草胺或砜吡草唑合适比例混用具有增效作用,应用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封闭除草剂 二氯异噁草酮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黑麦草乙酰乳酸合酶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在检测其他杂草上的应用
2
作者 刘宇 高海涛 +1 位作者 董立尧 冯致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4-261,共8页
农田杂草抗性不断加剧,除草剂靶标蛋白积累水平检测对于解析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机制非常重要。为检测除草剂靶标酶乙酰乳酸合酶(acetolactate synthase, ALS),丰富对该酶的研究手段,本研究将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的ALS基... 农田杂草抗性不断加剧,除草剂靶标蛋白积累水平检测对于解析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机制非常重要。为检测除草剂靶标酶乙酰乳酸合酶(acetolactate synthase, ALS),丰富对该酶的研究手段,本研究将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的ALS基因片段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2TK上,转化导入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并纯化获得重组融合蛋白GST-LmALS,通过免疫小鼠获得抗ALS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多克隆抗体的效价,结果显示,该抗体的效价可达到1∶256 000。采用Western blot方法进一步对ALS抗体的特异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抗ALS多克隆抗体可以检测到多花黑麦草ALS,并且还可以用于其他多种杂草的ALS检测;该抗体的成功制备将为后续除草剂靶标酶ALS的生化特性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除草剂靶标酶 乙酰乳酸合酶ALS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融乐与除草剂混用对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效果研究
3
作者 左娇 胡荣娟 +5 位作者 夏爱萍 高飞 董艳明 魏佳峰 李春林 张瑞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133-135,共3页
为评价安融乐与除草剂混用对小麦田恶性杂草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效果,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安融乐可以提高除草剂的速效性。药后15 d, 5%唑啉草酯乳油用量减少300 mL/hm^(2)后,加入安融乐使多花黑麦草达到5级药害症状的比例增加55.56%... 为评价安融乐与除草剂混用对小麦田恶性杂草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效果,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安融乐可以提高除草剂的速效性。药后15 d, 5%唑啉草酯乳油用量减少300 mL/hm^(2)后,加入安融乐使多花黑麦草达到5级药害症状的比例增加55.56%~61.69%;安融乐与5%唑啉草酯乳油+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8%氟唑磺隆·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混用达到5级药害症状的杂草比例比除草剂单用增加125.35%~141.95%;安融乐与5%唑啉草酯乳油+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8%氟唑磺隆·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混用达到5级药害症状的杂草比例比除草剂单用增加21.42%~35.82%。药后45 d,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到最高。安融乐能有效提高除草剂对多花黑麦草的作用速度及防除效果,可以进一步示范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融乐(3%卵磷脂·维生素E) 除草剂 多花黑麦草 防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黑麦草品种(系)间杂交及其杂种后代SRAP遗传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季杨 张新全 +3 位作者 马啸 初秀娟 李芳 蒙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0-265,共6页
以多花黑麦草12个杂交组合的亲本与后代共70个材料,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杂种与双亲之间的扩增谱带多态性,以甄别真假杂种。结果表明,1)用10对引物组合共得到多态性条带101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0.1条多态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 以多花黑麦草12个杂交组合的亲本与后代共70个材料,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杂种与双亲之间的扩增谱带多态性,以甄别真假杂种。结果表明,1)用10对引物组合共得到多态性条带101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0.1条多态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1%。表明供试材料在DNA水平上多态性较高,能够很好的揭示材料间的差异,利用SRAP进行品种和杂种鉴定是可行的。2)所鉴定的62个后代中SRAP扩增电泳带型表现出同父、同母、综合和不同于亲本的新带型等多种类型。结合多对引物综合分析所鉴定的62个后代中,有48个后代具有父本的特征带,这48个后代可以鉴定为真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杂交育种 SRAP 杂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基追比对多花黑麦草碳氮转运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周琴 赵超鹏 +2 位作者 曹春信 江巧君 江海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53,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多花黑麦草为材料,研究了在总施氮量相同情况下,不同基追比对黑麦草群体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基肥的施用比例可提高返青期茎蘖数,促进越冬期和返青期干物质积累。提高拔节肥比例能有效提高... 在大田条件下,以多花黑麦草为材料,研究了在总施氮量相同情况下,不同基追比对黑麦草群体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基肥的施用比例可提高返青期茎蘖数,促进越冬期和返青期干物质积累。提高拔节肥比例能有效提高拔节期群体茎蘖数,促进群体干物质积累。适当使用穗肥能有效提高茎孽成穗率,提高多花黑麦草籽粒产量,施用穗肥处理(N6-N10)的成穗率、穗粒数、穗数和理论产量均高于不施穗肥(N1-N5)的处理。多花黑麦草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种子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r=0.9617**),而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0.9215**)。适当施用穗肥可提高多花黑麦草开花至成熟期间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促进氮素的输出,进而提高产量。但穗肥比例过高,则生长过旺,抑制有机物质输出,干物质积累增加,而氮素输出量和氮素转运率下降,产量也下降。本试验中最适宜的氮肥基追比为基肥:拔节肥:穗肥=4:5:1,其处理的多花黑麦草种子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氮肥运筹 产量构成因素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补播多花黑麦草对扁穗牛鞭草草地产量、质量和植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杨春华 李向林 +2 位作者 张新全 刘芳 刘伟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80-86,共7页
本试验研究秋季补播多花黑麦草对扁穗牛鞭草草地产量、质量和植物组成的影响,为川西南丘陵山区及类似地区冬春季增加青绿饲料的供应提供最佳方案。结果表明,补播能显著增加产草量(P<0.05),补播时间显著影响牧草产量(P<0.05),早期... 本试验研究秋季补播多花黑麦草对扁穗牛鞭草草地产量、质量和植物组成的影响,为川西南丘陵山区及类似地区冬春季增加青绿饲料的供应提供最佳方案。结果表明,补播能显著增加产草量(P<0.05),补播时间显著影响牧草产量(P<0.05),早期补播(10月10日)牧草总产量达13254.6kg/hm2DM,利用时间比其他补播时间提前2周。多花黑麦草补播量为22kg/hm2时,牧草产量最高(13080.7kg/hm2DM),粗蛋白产量比不补播处理增加750.9kg/hm2DM。补播改变了'广益'扁穗牛鞭草草地中的优势植物种类,在冬春季以多花黑麦草为主(占56%),并能有效抑制杂草。由此建议,在生产中采用22kg/hm2的补播量,于10月10日前后播种,可提高'广益'扁穗牛鞭草草地全年牧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播时间 补播量 多花黑麦草 扁穗牛鞭草 产量 植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刈割期对多花黑麦草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0
7
作者 丁成龙 顾洪如 +1 位作者 许能祥 程云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6-194,共9页
为探讨不同刈割时间对多花黑麦草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自选品系和育成品种为材料,采用2种不同的刈割方案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的饲草产量,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以及干物质体外消化率... 为探讨不同刈割时间对多花黑麦草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自选品系和育成品种为材料,采用2种不同的刈割方案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的饲草产量,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以及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结果表明,同4月1日开始刈割相比较,4月16日开始刈割单位面积饲草总产量极显著增加(P<0.01),不同品种单位面积干物质产量提高16.0%~50.2%。相同刈割茬次的饲草品质相比较,饲草中粗蛋白含量以早刈割高于晚刈割,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存在品种差异;WSC、ADF、NDF的含量均以早刈割的低于晚刈割。饲草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总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第1次刈割>第2次刈割>第3次刈割。在不同刈割方案中以4月1日开始刈割的各刈割茬次饲草IVDMD均高于4月16日开始刈割。综合考虑饲草产量和品质,适当推迟首次刈割时间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饲草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刈割方案 饲草产量 饲草品质 体外可消化干物质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分布与生长特征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贤伟 张健 +2 位作者 陈文德 范冰 董慧霞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73-78,共6页
对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分布与生长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直径 0~1和1~2 mm细根生物量在垂直分布上存在差异.直径0~1 mm细根在上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下层(40 cm以下)生物量分... 对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分布与生长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直径 0~1和1~2 mm细根生物量在垂直分布上存在差异.直径0~1 mm细根在上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下层(40 cm以下)生物量分别为0.240 6, 0.325 0和0.241 0 t/hm2;而直径 1~2 mm细根在整个年生长过程中,其上、中和下层生物量分别为0.150 0, 0.125 0和0.027 0 t/hm2,说明直径 0~1 mm细根对根系生物量积累的贡献高于 1~2 mm.黑麦草草根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0~20 cm层生物量高达0.986 0 t/hm2,20 cm以下层生物量仅有0.117 0 t/hm2,呈现典型的'T'型分布规律.三倍体毛白杨直径 0~1和1~2 mm细根、细根总生物量和黑麦草草根在一个年生长周期均呈单峰型特征.树根和草根0~20 cm层生长在时间动态规律上同步增大或同步减小,但0~20 cm层草根生物量占上层总生物量的68.68%,高于细根生物量;20 cm以下层则细根生物量占下层总生物量的87.68%,高于草根生物量.因此,三倍体毛白杨幼林与黑麦草复合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空间生物量积累的种间利用关系表现互利优势,适宜性强,在四川盆地西缘退耕还林工程中是较为适宜的推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毛白杨 黑麦草 细根 草根 生物量 退耕还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在川西南地区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绍飞 罗永聪 +3 位作者 张新全 黄琳凯 马啸 刘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94,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对14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在川西南区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品系YA03和YA08的冬季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与剑宝、阿伯德差异显著(P〈0.05),具有明显的冬季生长优势。产草量方面,新品系YA17表现最好,长江2号... 通过田间试验对14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在川西南区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品系YA03和YA08的冬季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与剑宝、阿伯德差异显著(P〈0.05),具有明显的冬季生长优势。产草量方面,新品系YA17表现最好,长江2号次之。而新品系YA03前3茬产量优势明显,2011-2013两年度平均干草产量可达12994kg/hm2,比对照增产11.50%-15.66%;两年度平均鲜草产量为98973kg/hm2,比对照增产9.47%-12.82%。茎叶比方面,阿伯德叶片含量最高(茎叶比为1∶1.86),其次为新品系YA03(茎叶比为1∶1.68)。而在物候期、营养成分等方面,各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差异不显著。综合得知,新品系YA17和YA03具有产量较高,叶片含量丰富,较适合川西南区冬闲田稻草轮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产草量 生长速度 茎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豆素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化感作用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姚丹丹 王婧怡 +3 位作者 周倩 汤前 赵国琦 邬彩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为探明化感物质香豆素的化感抑草作用机理,采用实验室培养皿生物监测法研究香豆素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主要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观察了种子和幼苗茎秆的超微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香豆素显著降低了... 为探明化感物质香豆素的化感抑草作用机理,采用实验室培养皿生物监测法研究香豆素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主要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观察了种子和幼苗茎秆的超微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香豆素显著降低了多花黑麦草种子的发芽势、根长、根干重、茎长和茎叶干重等生长指标(P<0.05);香豆素处理显著降低了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和叶绿素含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P<0.05),以及4和6d种子的蛋白质浓度(P<0.05);且在前期促进了多花黑麦草幼苗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而后CAT降低,POD先升高后降低(P<0.05),淀粉含量升高。100μg/mL的香豆素水溶液只能在多花黑麦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初期可以很大限度的起到抑制作用,但不足以使其致死。香豆素抑制种子胚乳养分的分解与供应,破坏胚乳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壁,同时可能使细胞失水而导致质壁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多花黑麦草 化感 机理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砜吡草唑与氟噻草胺协同作用防治多花黑麦草及其对小麦的安全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洪乐 李慧龙 +4 位作者 张彬 孙兰兰 苏旺苍 薛飞 吴仁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6-352,共7页
多花黑麦草是近来危害严重,抗药性发生普遍的一种恶性杂草,对我国小麦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筛选对多花黑麦草有效的防除药剂,本文采用盆栽法进行了除草剂室内配方配比筛选试验,并对筛选的配方进行了室内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麦... 多花黑麦草是近来危害严重,抗药性发生普遍的一种恶性杂草,对我国小麦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筛选对多花黑麦草有效的防除药剂,本文采用盆栽法进行了除草剂室内配方配比筛选试验,并对筛选的配方进行了室内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麦田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氟唑磺隆对多花黑麦草防除效果均不理想,多花黑麦草对其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而土壤处理除草剂中砜吡草唑和氟噻草胺对多花黑麦草防除效果较好。进一步通过室内配方配比筛选试验,得出砜吡草唑和氟噻草胺1∶1.2混合对多花黑麦草的ED_(50)为3.46 g/hm^(2),共毒系数(CTC)为137.40,表明二者1∶1.2混配对多花黑麦草防除有增效作用。安全性试验表明,砜吡草唑和氟噻草胺1∶1.2混配下对小麦的ED_(10)为381.98 g/hm^(2),对多花黑麦草和小麦的选择性指数为56.93,表明砜吡草唑和氟噻草胺混配选择性最高,能有效防除多花黑麦草且对小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花黑麦草 协同作用 防除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麦草对复合污染河道疏浚底泥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蕾 李红霞 +1 位作者 马伟芳 赵新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采用室温盆栽试验,研究了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am)对排污河道疏浚底泥中的重金属(Zn、Pb、Cu、Cd、Ni)-有机物复合污染的修复情况。结果表明,第2次收获(剪切)的黑麦草地上部分积累的重金属Zn、Pb、Cu、Cd的数量均小于第1次收获(剪... 采用室温盆栽试验,研究了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am)对排污河道疏浚底泥中的重金属(Zn、Pb、Cu、Cd、Ni)-有机物复合污染的修复情况。结果表明,第2次收获(剪切)的黑麦草地上部分积累的重金属Zn、Pb、Cu、Cd的数量均小于第1次收获(剪切),且第2次连根收获发现黑麦草的根部积累了大量的重金属;两次收获地上部分积累的重金属数量和重金属的离子交换态数量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与底泥中重金属总量的相关性较差;种植黑麦草后的底泥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晶格结构发生了变化。黑麦草对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有很好的修复作用;在两次收获后的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率达到72.6%,大部分有机物被炭化为CO2和H2O,其中部分难降解的大分子量有机污染物也被植物降解为小分子量的易于被植物吸收的形态,种植黑麦草后底泥的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均得到提高。证明黑麦草是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良好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排污河道疏浚底泥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 黑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T培多花黑麦草净化罗非鱼养殖循环废水 被引量:14
13
作者 泮进明 邵志鹏 +1 位作者 苗香雯 崔绍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8-150,共3页
采用室内养殖方法,进行了利用NFT培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am)净化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养殖废水并回流循环利用的研究。为期30d的试验表明,(1)养殖池水质参数除TP(总磷)超标外,其余指标均满足淡水渔业水质标准;(2... 采用室内养殖方法,进行了利用NFT培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am)净化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养殖废水并回流循环利用的研究。为期30d的试验表明,(1)养殖池水质参数除TP(总磷)超标外,其余指标均满足淡水渔业水质标准;(2)草生长增加的净化能力不足以净化鱼生长增加的污染物,水质总体上呈现恶化趋势;(3)NFT培多花黑麦草的生物量和品质与土培多花黑麦草基本一致;(4)仅利用多花黑麦草净化废水不能实现高密度养殖,必须采用其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T 多花黑麦草 净化 罗非鱼 循环废水 室内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对苏丹草和黑麦草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婧怡 姚丹丹 +4 位作者 赵国琦 邬彩霞 马钱波 徐军 唐晨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5-92,共8页
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具有化感除草作用,为了进一步开展黄花草木樨化感抑草的研究,阐明黄花草木樨中所含化感物质的化感抑制机理,本实验采用生物检测法以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处理多花黑麦草和苏丹草种子,并对其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的重要... 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具有化感除草作用,为了进一步开展黄花草木樨化感抑草的研究,阐明黄花草木樨中所含化感物质的化感抑制机理,本实验采用生物检测法以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处理多花黑麦草和苏丹草种子,并对其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能显著降低多花黑麦草和苏丹草种子的发芽率、根长、根干重、茎长和茎叶干重等生长指标(P<0.05);能显著降低多花黑麦草和苏丹草的叶绿素含量(P<0.05),显著提高多花黑麦草和苏丹草的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P<0.05);显著提高苏丹草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黑麦草可溶性糖含量(P<0.05);苏丹草和黑麦草在4和6d处理组的CAT活性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8d时恢复至对照水平;苏丹草处理组和黑麦草处理组的POD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 苏丹草 多花黑麦草 化感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黑麦草在生长肉兔上的营养价值评定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宋中齐 干友民 +5 位作者 田刚 金华 薄正熙 王秋爽 符佩斌 王永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2-358,共7页
本试验旨在评定初花期多花黑麦草在生长肉兔上的营养价值。试验选取60日龄平均体重(2.20±0.32)kg的健康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饲粮采用套算法进行配制,多花黑麦草的替代比例为20%;试验采用全收... 本试验旨在评定初花期多花黑麦草在生长肉兔上的营养价值。试验选取60日龄平均体重(2.20±0.32)kg的健康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饲粮采用套算法进行配制,多花黑麦草的替代比例为20%;试验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预试期和正试期各7d。结果表明:1)多花黑麦草中总能、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总磷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6.78MJ/kg、92.24%、10.20%、1.64%、26.09%、51.80%、31.35%、7.72%、0.66%、0.28%和46.59%;2)多花黑麦草在生长肉兔中的表观消化能为7.21MJ/kg,生长肉兔对多花黑麦草中总能、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总磷和无氮浸出物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3.45%、48.36%、44.18%、84.45%、25.91%、22.73%、22.25%、26.10%、62.87%、13.94%和61.42%。由结果可知:初花期多花黑麦草中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相对较高,总磷含量相对较低;生长肉兔对初花期多花黑麦草中不同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粗脂肪、粗纤维、钙、无氮浸出物的表观消化率较高,总磷的表观消化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营养成分 消化能 消化率 生长肉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噻草胺与氟唑磺隆混配协同作用及在小麦田杂草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仁海 孙慧慧 +4 位作者 苏旺苍 徐洪乐 鲁传涛 魏红梅 薛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9-214,共6页
本文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了氟噻草胺与氟唑磺隆对小麦及多花黑麦草的活性,田间试验测定了二者混配对阔叶杂草的防效及对小麦分蘖数的影响。室内水培法测定结果表明,氟噻草胺、氟唑磺隆对多花黑麦草有效抑制中剂量(ED50)分别为0.37mg/L... 本文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了氟噻草胺与氟唑磺隆对小麦及多花黑麦草的活性,田间试验测定了二者混配对阔叶杂草的防效及对小麦分蘖数的影响。室内水培法测定结果表明,氟噻草胺、氟唑磺隆对多花黑麦草有效抑制中剂量(ED50)分别为0.37mg/L和105.91mg/L,氟噻草胺与氟唑磺隆混配比例为8∶2、12∶2、16∶2、20∶2时,共毒系数(CTC)分别为94.3、239.7、198.1、156.5,表明氟噻草胺与氟唑磺隆混用具有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以12∶2、16∶2比例混配对多花黑麦草防治增效最为显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苗前以12∶2和16∶2比例土壤封闭喷施对小麦与多花黑麦草的选择性指数为1.51和1.43;苗后3d及苗后15d茎叶喷施对多花黑麦草与小麦选择性较差,选择性指数低于1。田间测定结果表明,氟噻草胺与氟唑磺隆混配对阔叶杂草荠菜、播娘蒿、婆婆纳防效优于氟噻草胺单独使用,混配条件下株防效为85.45%~100%,鲜重防效为89.57%~100%,对小麦分蘖数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噻草胺 氟唑磺隆 协同作用 小麦 多花黑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胁迫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志刚 张红蕊 +1 位作者 周晓红 张珂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7-210,共4页
以多花黑麦草为试材,通过水培试验,研究铝浓度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10~50 mg/L铝浓度对黑麦草种子发芽指数和发芽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铝浓度介于100~500 mg/L时,与对照相比,黑麦草种子发芽指数和... 以多花黑麦草为试材,通过水培试验,研究铝浓度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10~50 mg/L铝浓度对黑麦草种子发芽指数和发芽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铝浓度介于100~500 mg/L时,与对照相比,黑麦草种子发芽指数和发芽率显著降低(p<0.05);(2)铝浓度介于10~500 mg/L时,显著抑制黑麦草幼苗株高及其根的生长(p<0.05),且随着铝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强,当铝浓度介于100~500 mg/L时,黑麦草根系停止生长;(3)铝浓度显著影响了黑麦草的质膜透性,与对照相比,10 mg/L铝浓度显著降低了其质膜透性(p<0.05);而50~500 mg/L铝浓度则使黑麦草质膜透性显著增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种子萌发 质膜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麦草高效丛生芽的发生及离体开花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姜素云 胡孝瑞 +1 位作者 晁相蓉 杨爱芳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100-106,共7页
以一年生和多年生黑麦草优良品种为材料,取无菌种子苗的茎尖生长点部分在加有不同浓度的2,4-D和6-BA的MS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发生,然后在加有不同浓度6-BA的增殖培养基上产生大量丛生芽,并长期继代培养。从丛生芽块上剥取单芽转移到... 以一年生和多年生黑麦草优良品种为材料,取无菌种子苗的茎尖生长点部分在加有不同浓度的2,4-D和6-BA的MS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发生,然后在加有不同浓度6-BA的增殖培养基上产生大量丛生芽,并长期继代培养。从丛生芽块上剥取单芽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诱导根的发生,生根植株移栽成活率达100%。本试验建立了一种诱导频率高、增殖速度快、试验周期短的黑麦草丛生芽离体培养体系。在附加适宜浓度6-BA和ABA的培养基上丛生芽可直接分化出大量花序,40 d后产生花序的芽块频率最高为81%。进而研究了光照、激素和继代培养时间等因素对黑麦草离体开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生黑麦草 多年生黑麦草 丛生芽 离体开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天堂黑麦草的NaN_3诱变及其RAPD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杰勤 王丽华 +3 位作者 詹秋文 董海峰 刘井良 李万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6-281,共6页
本研究利用叠氮化钠(NaN3)对黑麦草品种蓝天堂进行诱变处理。经过M2筛选和M3鉴定,得到农艺性状发生明显变异的突变体60株,并从中选择了2个穗部突变体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M2代株系中,共有60株具有稳定的变异性状,其中穗部性状发生... 本研究利用叠氮化钠(NaN3)对黑麦草品种蓝天堂进行诱变处理。经过M2筛选和M3鉴定,得到农艺性状发生明显变异的突变体60株,并从中选择了2个穗部突变体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M2代株系中,共有60株具有稳定的变异性状,其中穗部性状发生变异的植株最多,共21株。在M3代株系中,比较2个穗部突变体与对照的表型发现:对照只有1个顶端穗,但经诱变剂处理后,有2个突变体出现多个顶端穗,其中1个突变体有5个二级分枝。对照和2个突变体在100个引物中有45个引物能扩增出带,其中3个引物能够区分对照与突变体1和2。因此,对照蓝天堂黑麦草和2个M3突变体之间在DNA水平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化学诱变 突变体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黑麦草草地对奶牛场沼液养分消纳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尹亚丽 邢学峰 +4 位作者 唐华 李智燕 刘明秀 徐恢仲 郭彦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3-338,共6页
集约化奶牛养殖厂产生的大量沼液如不加以合理利用,将对养殖场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本试验采用沟施方式,设置5个沼液施肥水平,即0,1.2×105,2.4×105,3.6×105,4.8×105 kg/hm2,研究了黑麦草草地对奶牛场沼液... 集约化奶牛养殖厂产生的大量沼液如不加以合理利用,将对养殖场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本试验采用沟施方式,设置5个沼液施肥水平,即0,1.2×105,2.4×105,3.6×105,4.8×105 kg/hm2,研究了黑麦草草地对奶牛场沼液养分的消纳能力。结果表明,随施肥梯度的增加,黑麦草干物质收获量显著增加,地上部植株N,P,K三元素的含量增加,当施用量超过3.6×105 kg/hm2时干物质增加幅度变缓,养分含量增幅下降。当沼液施用浓度低于3.6×105 kg/hm2时,土壤中N,P,K三元素累积量在不同施肥梯度间差异不显著;当沼液浓度为4.8×105kg/hm2时,土壤中三元素累积量均大幅度上升。综合分析认为,沟施沼液条件下,沼液用量不超过3.6×105kg/hm2,即可满足黑麦草生长的需要,且对环境负荷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奶牛场 多花黑麦草 养分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