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载地波雷达海杂波自适应LPR空时联合抑制方法
1
作者 边书雯 王祎鸣 纪永刚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812,共15页
船载地波雷达的平台运动会导致一阶海杂波发生展宽,增加了海杂波抑制的难度,进而降低了目标探测性能。针对船载地波雷达展宽海杂波抑制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局部处理域(Localized Processing Region,LPR)的降维空时联合方法... 船载地波雷达的平台运动会导致一阶海杂波发生展宽,增加了海杂波抑制的难度,进而降低了目标探测性能。针对船载地波雷达展宽海杂波抑制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局部处理域(Localized Processing Region,LPR)的降维空时联合方法,以抑制海杂波。该方法首先结合输出信杂噪比(Signal-to-Clutter-plus-Noise Ratio,SCNR)自适应地选择LPR,构造降维转化矩阵对时域数据进行降维,使其适用于更多场景;随后进行协方差矩阵估计,计算最优权重,以提高目标SCNR,从而实现展宽海杂波的抑制;最后通过仿真和实测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各种情况下均优于传统海杂波抑制方法,目标多普勒检测精度显著提升,SCNR平均增高约30 dB,提高了船载地波雷达的海杂波抑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载地波雷达 海杂波抑制 降维空时联合 l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湖群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2
作者 蔡永久 姜加虎 +2 位作者 张路 陈宇炜 龚志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985-4999,共15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其中面积大于10 km2的湖泊总面积占相同级别中国淡水湖泊总面积的51.3%。目前对本地区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研究主要是关于单个湖泊或几个湖泊之间的比较,将区域内湖泊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其中面积大于10 km2的湖泊总面积占相同级别中国淡水湖泊总面积的51.3%。目前对本地区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研究主要是关于单个湖泊或几个湖泊之间的比较,将区域内湖泊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研究较少。为揭示现阶段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08年和2009年夏季对本地区5个湖群69个湖泊大型底栖动物和水化学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区域过程和局域环境条件在决定该地区底栖群落结构中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水体矿化度、电导率及氮磷指标在不同湖群间具有显著差异,而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及营养状态指数无显著差异。密度方面,以寡毛类和摇蚊幼虫为优势类群的湖泊共46个,占总数量的66.7%,以螺类为优势类群之一的湖泊16个,占总数量的23.2%;生物量方面,以螺类为优势的湖泊数量最多(33个),占总数量的46.4%,但以寡毛类和摇蚊幼虫占优势的湖泊亦有27个,占总数量的39.1%,双壳类仅在9个湖泊占据优势。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是局域环境条件和区域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两类因子共解释了33.9%的底栖动物群落变异,其中局域环境因子占被解释量的48.1%,空间变量占35.4%。空间变量较高的解释量表明对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而言,区域过程对底栖动物的分布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湖群 浅水湖泊 局域和区域过程 大型底栖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作物多光谱图像精准分割与叶绿素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倩 孙红 +2 位作者 李民赞 宋媛媛 张彦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8-183,共6页
为了快速获取大田玉米作物长势信息,基于多光谱图像开展了大田玉米叶绿素指标的非破坏性诊断研究。应用自主开发的2-CCD多光谱图像感知系统,在田间采集玉米冠层可见光[Blue(B),Green(G),Red(R);400~700nm]和近红外(Near-infrared... 为了快速获取大田玉米作物长势信息,基于多光谱图像开展了大田玉米叶绿素指标的非破坏性诊断研究。应用自主开发的2-CCD多光谱图像感知系统,在田间采集玉米冠层可见光[Blue(B),Green(G),Red(R);400~700nm]和近红外(Near-infrared:NIR,760~1 000nm)图像,并使用SPAD同步测量样本叶绿素指标。采集后图像经自适应平滑滤波处理后,进行图像玉米植株提取。为了选择最优算法实现玉米植株与杂草、土壤背景的分割,首先比较了最大类间方差(OTSU)分割算法和局部阈值处理分割算法,选取了基于局部统计的可变阈值处理方法对玉米NIR图像进行初步分割,进而采用区域标记算法进行精细分割,分割准确率达95.59%。将分割结果应用于玉米植株可见光图像R,G,B各通道,从而实现了玉米植株多光谱图像中可见光图像的整体分割。基于分割后R,G,B和NIR四个通道的玉米冠层图像,提取了各通道图像灰度均值(ANIR,ARed,AGreen和ABlue)并计算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和绿色归一化植被指数(NDGI)作为光谱特征参数,建立了玉米冠层叶绿素指标诊断的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建模R^2达0.596 0,预测R^2达0.568 5,该方法通过玉米多光谱图像特征参数评估叶片叶绿素含量,可为大田玉米长势监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图像 局部阈值处理 区域标记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远参考大地电磁测深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陈清礼 胡文宝 +1 位作者 苏朱刘 严良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远参考大地电磁测深法(MT)能明显地改善常规MT观测资料的质量,已见报道的远参考MT的参考点设在距离常规MT观测点4.8km处。短距离的远参考不便于进行大面积的MT勘探。为了了解长距离远参考MT方法的可行性,文中利用V5-2000仪器系统进行... 远参考大地电磁测深法(MT)能明显地改善常规MT观测资料的质量,已见报道的远参考MT的参考点设在距离常规MT观测点4.8km处。短距离的远参考不便于进行大面积的MT勘探。为了了解长距离远参考MT方法的可行性,文中利用V5-2000仪器系统进行了一次长距离远参考试验;同时还进行了距离仅2km的近参考和距离达1000km的长距离远参考观测,并分别利用近距离和远距离参考资料对常规MT测点资料进行了参考处理。 处理结果表明,长距离远参考能有效地压制常规MT观测点的局部噪声。利用近距离和长距离参考点的磁场对常规MT测点进行远参考处理获得的视电阻率资料一致性很好,说明了远参考点可以设置在相当大的区域范围内,而且与纬度差没有关系。因此在进行大面积勘探或在利用近距离参考无法压制区域性噪声时,可将参考点设在1000km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远参考大地电磁测深 局部噪声 区域性噪声 视电阻率 参考处理 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微宇宙法研究温带森林土壤真菌群落构建的驱动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毳 马转转 +2 位作者 乔沙沙 刘晋仙 柴宝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1-817,共7页
群落构建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区域过程与局域过程对群落构建的相对重要性是微生物群落构建研究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为了研究温带森林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设计了原位微宇宙试验,将区域土壤微生物作为"源群落&qu... 群落构建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区域过程与局域过程对群落构建的相对重要性是微生物群落构建研究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为了研究温带森林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设计了原位微宇宙试验,将区域土壤微生物作为"源群落",置于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内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青杄(Picea wilsonii)林、白杄(Picea meyeri)林、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以及桦树(Betula platyphylla)林土壤中进行1年期培养,分析真菌群落结构与土壤因子、植被和群落历史的相关性。Mantel分析和偏Mantel分析结果均显示,无论是样地土壤真菌群落还是微宇宙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土壤因子都是主要的驱动力(R=0.465 4,R=0.464;R_m=0.493 6;Rm=0.486 2,P<0.01),其中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最强(R_m=0.590 8,R_m=0.476;R=0.629 2,R=0.613,P=0.001)。此外,土壤含水量和植被优势度对样地土壤真菌群落具有显著影响。与样地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相比,微宇宙土壤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显著提高(P<0.05),而β多样性减小(P<0.05),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趋同效应。源群落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对微宇宙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产生显著影响。总之,在局域尺度下环境选择对温带森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动态发挥主导作用,扩散限制对群落结构的差异具有显著的影响,即局域过程和区域过程决定局域森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且前者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森林 土壤真菌群落 局域过程 区域过程 微宇宙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值切割法在南海重力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万荣胜 张伙带 陈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5-183,共9页
重力数据处理是进行重力反演和解译的必要环节,其中将区域场和局部场分离对于重力勘探有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其他算法,插值切割法是一个优良的算法,算法中切割半径是一个重要的参数。通过计算比较局部异常和区域异常与原始数据及地形... 重力数据处理是进行重力反演和解译的必要环节,其中将区域场和局部场分离对于重力勘探有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其他算法,插值切割法是一个优良的算法,算法中切割半径是一个重要的参数。通过计算比较局部异常和区域异常与原始数据及地形数据的相关性,认为可以通过相关性确定最佳切割半径,应用于南海的重力异常数据分离,并取得良好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数据处理 插值切割法 局部场 区域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渡像素的视频图像文本检测与定位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高波 吴潇 +1 位作者 张兆扬 朱宁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74,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过渡像素的视频流人工文本检测与定位算法.该算法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提取过渡像素点,生成过渡图.通过块滤波器抑制背景的过渡像素,采用基于密度的快速区域生长算法形成候选文本区域;再利用改进的局部二进制模型(LBP)验证候... 提出一种基于过渡像素的视频流人工文本检测与定位算法.该算法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提取过渡像素点,生成过渡图.通过块滤波器抑制背景的过渡像素,采用基于密度的快速区域生长算法形成候选文本区域;再利用改进的局部二进制模型(LBP)验证候选文本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改进算法相对于Kim算法,字符定位的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处理 视频流 视频文本检测 过渡图 区域生长 局部二进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趋势混沌预测模型预测硫化矿石堆自热升温过程 被引量:2
8
作者 潘伟 吴超 +1 位作者 李孜军 李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1-907,共7页
为准确预测硫化矿石堆自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根据硫化矿石堆的氧化升温特征建立温度趋势预测模型,在对趋势预测结果的差值序列进行混沌识别后,采用加权一阶局域法建立混沌预测模型。再将两者叠加构成趋势-混沌组合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 为准确预测硫化矿石堆自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根据硫化矿石堆的氧化升温特征建立温度趋势预测模型,在对趋势预测结果的差值序列进行混沌识别后,采用加权一阶局域法建立混沌预测模型。再将两者叠加构成趋势-混沌组合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模拟矿石堆温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矿石堆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符合指数模型特征,利用此模型可对矿石堆温度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趋势预测差值序列的关联维数为分数,Kolmogorov熵大于0,表明趋势预测差值序列中含有混沌项,可对其进行混沌预测;预测结果证实趋势-混沌组合预测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能够很好地适用于硫化矿石堆自燃火灾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矿石堆 自热过程 混沌 加权一阶局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域种库对云南干热河谷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方炎 高成杰 +1 位作者 冯德枫 李昆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72,共9页
干热河谷植被是我国极为特殊的一种干旱植被类型。种库假说(species pool hypothesis)是生物多样性理论的重要发展,对揭示干热河谷植物群落构建、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种库假说的理论和方法,对... 干热河谷植被是我国极为特殊的一种干旱植被类型。种库假说(species pool hypothesis)是生物多样性理论的重要发展,对揭示干热河谷植物群落构建、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种库假说的理论和方法,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地段——元谋坝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实际种库和局域种库的组成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局域种库中,种子植物属和种的数目最多的3个科均为禾本科、蝶形花科和菊科,热带分布的属占绝对优势;在实际种库中,大多数人工恢复植物群落在属和种的组成特征上均以单个科的植物(禾本科或蝶形花科)占绝对优势,受到局域过程,如竞争、捕食和环境变动(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更加明显;天然次生植物群落和极少量人工恢复植物群落,在属和种的组成特征上呈现更加多元化的特点,除禾本科、蝶形花科和大戟科等植物占明显优势以外,唇形科、菊科和莎草科等植物也较为丰富,受到局域种库的显著影响;所有植物群落的实际种库在植物区系特征上均与局域种库呈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群落的实际种库与局域种库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但实际种库的大小主要还是由局域种库决定的;因此,实现区域内退化植物群落的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准确估算局域种库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种库假说 生态位 局域过程 区域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泵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燕菲 何应高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84,共3页
通过某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实践,从原材料、强度、施工配合比、技术措施等方面分析总结了泵送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分析了地区性机制砂在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提出配制泵送混凝土时,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山砂中粉末含量等影响... 通过某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实践,从原材料、强度、施工配合比、技术措施等方面分析总结了泵送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分析了地区性机制砂在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提出配制泵送混凝土时,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山砂中粉末含量等影响因素,宜结合地方标准综合考虑的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送混凝土 现场质量控制 施工配合比 地区性机制砂 地方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W-PCA检测遮挡区域的人脸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蕊 李靖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0-277,共8页
针对人脸识别中存在遮挡而影响识别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快速加权主成分分析(FW-PCA),检测遮挡区域的鲁棒人脸识别算法。利用FW-PCA检测输入图像的遮挡区域,将其与图库图像的遮挡区域进行比较;利用局部二值模式匹配确定最优权重系... 针对人脸识别中存在遮挡而影响识别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快速加权主成分分析(FW-PCA),检测遮挡区域的鲁棒人脸识别算法。利用FW-PCA检测输入图像的遮挡区域,将其与图库图像的遮挡区域进行比较;利用局部二值模式匹配确定最优权重系数,利用相位相关算法匹配确定遮挡掩码;计算每个测试图像的匹配得分,并利用最近邻分类器完成人脸识别。在FRGC2和UND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的识别率可高达99.6%,相比其他几种较新的人脸识别算法,取得了更好的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人脸识别 遮挡区域检测 快速加权PCA 相位相关算法 局部二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能见度下红外机场区域识别新方法
12
作者 胡谋法 陈尚锋 +1 位作者 肖山竹 张志勇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87-1690,共4页
针对低能见度下红外图像背景复杂、目标对比度低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感兴趣区提取和区域生长的红外机场区域识别方法。首先,采用自适应Wiener滤波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削弱图像的背景杂波并增强机场区域的信噪比;然后,利用机场区... 针对低能见度下红外图像背景复杂、目标对比度低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感兴趣区提取和区域生长的红外机场区域识别方法。首先,采用自适应Wiener滤波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削弱图像的背景杂波并增强机场区域的信噪比;然后,利用机场区域和背景的灰度分布特性的差异,在图像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自适应双阈值分割和自适应局部极差阈值分割相融合的方法实现机场区域的初步分割;其次,利用机场区域的形状约束和长宽比特征,采用形态学处理和连通域标记实现感兴趣区域的提取;最后利用有限约束的区域生长实现机场区域的识别。该方法结合了感兴趣区域提取和区域生长的优势,能够以较少的计算代价实现机场区域较完整的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识别机场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处理 目标识别 阈值分割 感兴趣区域 区域生长 局部极差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区域公差约束的叶片几何形状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泽鹏 陈志同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S2期157-160,共4页
机床误差与加工误差易造成叶片型面位置整体偏离叶片基准,若采用基于叶片基准测量的传统六点定位法会造成叶片实际测量截面线不同于理论截面线,同时带来法矢补偿误差。因此在六点定位基础上提出基于叶片特征线测量的精确定位方法以得到... 机床误差与加工误差易造成叶片型面位置整体偏离叶片基准,若采用基于叶片基准测量的传统六点定位法会造成叶片实际测量截面线不同于理论截面线,同时带来法矢补偿误差。因此在六点定位基础上提出基于叶片特征线测量的精确定位方法以得到较优的测量基准,以此基准进行叶片测量并将所得数据再近似转化为原始六点定位坐标系下的数据用于叶片评价。考虑叶片叶身与边缘区域设计公差不一致,运用奇异值分解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进行最优化匹配求解以使超差点数最小,最终得到叶片各参数用于几何形状评价。利用测量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定位 数据处理 区域公差 遗传算法 几何形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内窥镜图像的高光移除算法
14
作者 池月 李正平 +1 位作者 徐超 冯博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78-1283,共6页
现有的内窥镜图像高光移除算法往往存在移除结构不合理、颜色失真等情况,而这会导致病灶识别算法和图像增强算法产生错误的结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高光定位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暗区域内生长和Scharr滤波结合的相对高光定位方法;在高... 现有的内窥镜图像高光移除算法往往存在移除结构不合理、颜色失真等情况,而这会导致病灶识别算法和图像增强算法产生错误的结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高光定位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暗区域内生长和Scharr滤波结合的相对高光定位方法;在高光填充方面,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rinminisi算法。首先,通过统计大量数据,限定搜索范围,从而提高填充效率;其次,改进优先权统计范围,以避免重复的无意义的计算;最后,针对不同区域的自适应模板,合理重建纹理。在选取不同人体组织的内窥镜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相较于基于双色反射模型的方法、自适应鲁棒主成分分析(RPCA)方法、基于热扩散的方法和原始Criminisi算法,所提算法的自然图像质量评估(NIQE)值均为最小;相较于RPCA方法、基于热扩散的方法和原始Crimnisi算法,所提算法的运行时间也均为最少。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不仅比其他算法具有更好的客观图像指标,而且相较于原始Criminisi算法在效率上有近百倍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图像处理 高光定位 高光填充 区域分割 Criminisi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随机过程影响百山祖局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
15
作者 秦丹 骆争荣 +4 位作者 陈德良 许大明 苏立蕾 陈贤兴 丁炳扬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2,共8页
为探讨从区域到局域的变化过程中的主导影响机制,通过整理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的历次植物调查资料,并详细调查5 hm2的样地群落,对保护区整个区域和样地群落物种组成的差异和功能性状的组成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区域种库和局域群落... 为探讨从区域到局域的变化过程中的主导影响机制,通过整理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的历次植物调查资料,并详细调查5 hm2的样地群落,对保护区整个区域和样地群落物种组成的差异和功能性状的组成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区域种库和局域群落之间的物种组成差异明显,在区域和局域物种数量排名前10的科和属中只有5科和5属是共有的;相较于区域中的属,样地中温带分布的属明显增多,而热带分布的属较少。功能性状方面,与区域相比,样地中草本植物比例减少而木本植物比例增加;单叶植物比例增加,复叶植物比例下降;两性花比例下降,雌雄异株比例上升;肉质果比例上升,而干果比例下降。这些结果表明从区域到局域群落构建过程中生态位分化机制等非随机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分化 非随机过程 区域种库 局域群落 功能特征 区系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R-Vine Copula选择及其在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南 李绍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3-452,共10页
在化工过程监控领域,Vine Copula模型为描述高维复杂变量之间相依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在不降维的基础上直接刻画变量之间复杂的相关关系。传统的Copula函数模型选择方法是基于赤池信息准则(Akaikeinformation criterion,AIC),但是... 在化工过程监控领域,Vine Copula模型为描述高维复杂变量之间相依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在不降维的基础上直接刻画变量之间复杂的相关关系。传统的Copula函数模型选择方法是基于赤池信息准则(Akaikeinformation criterion,AIC),但是在利用AIC准则时不仅要计算Copula的密度函数,而且边缘分布的拟合效果也直接影响了AIC的取值。本文提出了基于核密度估计的R-Vine Copula (kernel estimation-based R-vine Copula, KRVC)选择方法,并将其应用在化工过程监控领域。通过核密度选择原理得到R-Vine模型,然后利用高密度区域(HDR)与密度分位数表等理论,构建非高斯态广义局部概率指标(GLP)。该方法在TE(TennesseeEastman)过程中以及醋酸脱水过程中的应用验证了KRVC方法在过程监控中的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监控 核密度估计 非线性非高斯 R-VineCopula 广义贝叶斯推断概率指标 高密度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