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移植患者术中酸碱和电解质的变化与ASA分级关系及麻醉处理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多辉 雷志礼 +2 位作者 韩曙君 董兰 曾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1-713,共3页
目的观察肝移植患者术中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变化与ASA分级的关系,并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选择89例行原位肝移植(OLT)的患者,其中ASA分级Ⅲ级27例、Ⅳ级46例、Ⅴ级16例,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T1)、复灌前10min(T2)、复灌后10min(T3)... 目的观察肝移植患者术中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变化与ASA分级的关系,并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选择89例行原位肝移植(OLT)的患者,其中ASA分级Ⅲ级27例、Ⅳ级46例、Ⅴ级16例,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T1)、复灌前10min(T2)、复灌后10min(T3)监测动脉血中pH、PaO2、PaCO2、HCO3-、BE、K+、Ca2+、Na+和血糖的变化,并对不同ASA分级患者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T0、T1、T2、T3时段ASAⅤ级患者的pH和BE值明显低于其他患者;在T3时段ASAⅤ级患者的HCO3-低于其他患者;在T0、T1、T2时段ASAⅤ级患者的PCO2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在T2、T3时段ASAⅤ级患者的Na+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在T0、T1时段,ASAⅣ和Ⅴ级患者的血糖值高于ASAⅢ级患者。pH、PaO2、PaCO2、HCO3-、BE和血糖水平在手术的不同时段差异明显。pH、BE和HCO3-在T2和T3明显下降,血糖的水平从T1到T3逐渐升高。结论ASA高分级的患者在复灌时更容易出现酸碱和电解质紊乱,发生心血管虚脱的风险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麻醉 全身 血气分析 电解质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机体组织氧代谢指标和血糖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胡百奇 石学银 +3 位作者 李盈科 徐振东 刘刚 徐海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机体组织氧代谢指标和血糖浓度的变化。方法:5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手术,于麻醉诱导前、无肝期前30 min、无肝期5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5 min、新肝期30 min以及术毕共7个时间点监测患者混合静脉血氧...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机体组织氧代谢指标和血糖浓度的变化。方法:5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手术,于麻醉诱导前、无肝期前30 min、无肝期5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5 min、新肝期30 min以及术毕共7个时间点监测患者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O2ER)和动脉血糖浓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无肝期前心指数(CI)、SvO2、DO2、VO2、O2ER与麻醉诱导前无显著差异。CI在无肝早期显著下降(P<0.05),而在新肝期则较无肝期显著上升(P<0.05);SvO2在无肝期30 min和新肝期5 min持续升高(P<0.05),至术毕时己开始下降;DO2在无肝早期降低,而在新肝期则增大(P<0.05);VO2在无肝期降低,而在新肝期显著增强(P<0.05);无肝期O2ER开始下降,而在新肝期30 min后则上升(P<0.05)。无肝期前,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并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无肝期,血糖较无肝期前进一步升高(P<0.05);新肝期,随着移植肝循环开放,血糖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无肝期前水平(P<0.05)。结论:肝移植手术无肝期和新肝早期氧代谢障碍最显著。血糖从无肝期前逐渐升高,无肝期升至峰值,新肝期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气分析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猪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围术期血气及电解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永权 金孝岠 +3 位作者 柳兆芳 鲁美静 陈晓鹏 李家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7-808,共2页
目的:探讨幼猪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中血气、电解质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健康良种幼猪20头,每窝内配成10对,经口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建立一种新的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模型。手术中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并于手术开始(T0)、切肝前30min... 目的:探讨幼猪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中血气、电解质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健康良种幼猪20头,每窝内配成10对,经口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建立一种新的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模型。手术中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并于手术开始(T0)、切肝前30min(T1)、切肝期30min(T2)、再灌注后15min(T3)、再灌注后60min(T4)、手术结束(T5)各时点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气及电解质的变化。结果:切肝期前,各观察指标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切肝期及再灌注期随手术时间延长,动脉血pH逐渐降低,BE负值加大(P<0.05或P<0.01);血Ca2+浓度降低(P<0.05或P<0.01);移植肝循环开放,血K+浓度突然明显升高(P<0.05),但随后呈下降趋势(P>0.05);血Na+浓度在各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中血气和电解质变化较大,应及时监测及处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气分析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马小型猪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苏乔 余振宇 +9 位作者 李雯雯 叶林森 代天星 梁荣朴 刘荣强 林国桢 赵广银 李武国 汪国营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建立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巴马小型猪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选用12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供体组(n=6)和受体组(n=6),行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术中缩短无肝期的时间、维持无肝期血压稳定以及加强术中麻醉与体液管理。观察并... 目的建立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巴马小型猪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选用12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供体组(n=6)和受体组(n=6),行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术中缩短无肝期的时间、维持无肝期血压稳定以及加强术中麻醉与体液管理。观察并记录受体的手术时间、无肝期、存活情况,监测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改变,检测围手术期肝功能情况。结果 6只巴马小型猪中,1只术中死亡移植失败,其余5只的手术时间为(247±27)min,无肝期为(46±4)min,其中3只存活2周以上。与无肝前期相比,无肝期动物心率明显加快,MAP明显降低至(46±6)mmHg,血液pH值、剩余碱(BE)、HCO3-均下降,血清K+升高(均为P<0.05)。新肝期巴马小型猪MAP上升,心率变慢,血液pH值、BE、HCO3-升高,血清K+降低(均为P<0.05)。关腹时MAP及血气各指标及血清K+基本恢复至无肝前期水平。与术前相比,术毕时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均为P<0.05),AST升高变化最明显,术后第2日开始逐渐下降。γ-谷氨酰转移酶(GGT)无升高变化,总胆红素(TB)术后第5日急剧升高。与术前相比,术毕时总蛋白(TP)、白蛋白(ALB)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术后第1日开始逐渐回升。结论非静脉转流巴马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便捷、重复性高、存活率高,可以作为标准化的肝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非静脉转流 动物模型 巴马小型猪 无肝期 新肝期 动脉血气分析 平均动脉压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对胃黏膜pH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景桂霞 温健 +2 位作者 赵鸽 朱宇麟 王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497,509,共4页
目的 探讨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对胃黏膜pH(gastricintraumucosalpH ,pHi)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 0例行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 ,采用胃管法 ,分别于入室、无肝期前 2 0min、无肝期 30min、新肝期 30min、术后 2、2 4h抽取胃液 3~ 5m... 目的 探讨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对胃黏膜pH(gastricintraumucosalpH ,pHi)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 0例行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 ,采用胃管法 ,分别于入室、无肝期前 2 0min、无肝期 30min、新肝期 30min、术后 2、2 4h抽取胃液 3~ 5mL ,分析胃液的PCO2 ,同时在以上各时点监测动脉血PaCO2 、PaO2 、pH、HCO3 -和BE ,并代入Henderson Hasselbach公式计算pHi。结果 pHi在无肝期 30min、新肝期 30min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 (P <0 .0 1) ,且新肝期 30minpHi为最低点。术后 2h虽较术前有所回升 ,但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移植阻断下腔静脉后胃黏膜有明显的缺血低灌注现象。随着阻断时间延长 ,胃黏膜低灌注、酸中毒的症状加重。提示术前选用抗酸药物治疗 ,术中减少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尽量缩短无肝期的时间对提高pHi、保护胃黏膜、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胃黏膜PH 胃黏膜PCO2 动脉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血型不合活体肝移植术后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强 罗芳标 +2 位作者 阎雄 罗诗樵 杜成友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1-26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ABO血型不合活体肝移植(ABO-I LDLT)术后的疗效,并与ABO血型相合活体肝移植(ABO-C LDLT)相比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收集关于ABO-I LDLT及ABO-C LDLT疗效对比的文献。根据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 目的系统评价ABO血型不合活体肝移植(ABO-I LDLT)术后的疗效,并与ABO血型相合活体肝移植(ABO-C LDLT)相比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收集关于ABO-I LDLT及ABO-C LDLT疗效对比的文献。根据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应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文献432篇,按纳入标准筛选共纳入6篇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ABO-I LDLT组与ABO-C LDLT组的受体及移植物术后1、3、5年存活率和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O-I LDLT组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和肝动脉栓塞发生率均高于ABO-C LDL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2.08,95%可信区间(CI)1.25~3.45,P=0.005;OR=2.24,95%CI 1.03~4.89,P=0.04)。结论与ABO-C LDLT相比,ABO-I LDLT疗效稍差,但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活体供体 血型不合 ABO血型系统 META分析 排斥反应 胆道并发症 肝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生化变化及麻醉管理
7
作者 杨远东 景桂霞 +2 位作者 严军 朱耀民 李小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及其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 择期肝移植患者 11例 ,对其无肝前期 6 0min、无肝期 2 0min、4 0min、新肝灌流恢复期 2 0min、4 0min所采血样行血气 (pH、BE、HCO3 -)、电解质 (K + 、Ca2 + )、血糖、...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及其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 择期肝移植患者 11例 ,对其无肝前期 6 0min、无肝期 2 0min、4 0min、新肝灌流恢复期 2 0min、4 0min所采血样行血气 (pH、BE、HCO3 -)、电解质 (K + 、Ca2 + )、血糖、凝血三项 (PT、FIB、APTT)检测。结果 与无肝前期 6 0min相比 ,无肝期 2 0min、4 0minpH、BE值显著下降 ,血K + 、Ca2 + 水平显著降低 ,PT、APTT显著延长 ,FIB显著降低 ,体温显著下降 ,而血糖水平未发生显著性改变 ;新肝灌流恢复期 2 0min、4 0min与无肝期 2 0min、4 0min比较pH、BE、HCO3 -显著升高 ,血K + 、Ca2 + 水平显著升高 ,血糖水平亦显著升高 ,PT、APTT及FIB无明显变化。结论 无肝期较无肝前期及新肝灌流恢复期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术 围术期 麻醉管理 代谢指标 血流动力学 体温 凝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肝炎与非重症肝炎原位肝移植术中机体内环境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駽鸣 陈杰 +2 位作者 应隽 赵延华 王祥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6期1757-1759,共3页
目的:比较重症肝炎与非重症肝炎在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气、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26例晚期肝病患者,ASAⅢ~Ⅳ级,据病史、临床表现、肝功能等指标分成非重肝组(I,n=15)和重症肝炎组(Ⅱ,n=11),分别在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30、60min、新肝... 目的:比较重症肝炎与非重症肝炎在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气、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26例晚期肝病患者,ASAⅢ~Ⅳ级,据病史、临床表现、肝功能等指标分成非重肝组(I,n=15)和重症肝炎组(Ⅱ,n=11),分别在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30、60min、新肝再灌注期5、30min、术毕抽取右侧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pH、BE、血Na+、K+、Cl-、Ca2+、葡萄糖、乳酸和HCO3-浓度,并记录患者术中碳酸氢钠、CaCl2、胰岛素的用量。结果:I组pH、BE、HCO3-从无肝期始明显降低,至再灌注5min时为最低,以后逐渐回升;K+浓度从无肝期始升高,至再灌注5min时为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血糖、乳酸水平随手术的进行呈升高趋势,术毕时乳酸有所下降。Ⅱ组pH、BE、HCO3-从无肝期始明显降低,新肝期30min时逐渐回升;K+浓度从无肝期始升高,至再灌注30min时逐渐下降;血糖、乳酸水平随手术的进行呈升高趋势。组间比较,II组术前pH、BE、HCO3-明显高于I组,无肝期30min明显低于I组,无肝期60min、新肝再灌注期5min时pH、BE、HCO3-又明显高于I组;Ⅱ组血K+在再灌注期5min时明显高于I组。Ⅱ组血Ca2+在再灌注期5min时明显低于I组。术中Ⅱ组NaHCO3、CaCl2、RI的用量明显大于Ⅰ组。结论:Ⅱ组患者术中血生化指标变化明显大于I组,因此,根据血气变化予积极处理,是保障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炎 原位肝移植术 机体内环境 对比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