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15逆转六味地黄汤冻干粉对慢性应激海马细胞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徐碧云 薛岱榆 杨志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42-145,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LW)冻干粉对皮质酮诱导损伤的HT22海马细胞的保护作用及G15的逆转作用。方法利用皮质酮构建慢性应激损伤HT22神经元细胞体外模型,将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W(320 mg·L^(-1))组、LW+G15低剂量组(10μmol·...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LW)冻干粉对皮质酮诱导损伤的HT22海马细胞的保护作用及G15的逆转作用。方法利用皮质酮构建慢性应激损伤HT22神经元细胞体外模型,将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W(320 mg·L^(-1))组、LW+G15低剂量组(10μmol·L^(-1))和LW+G15高剂量组(30μmol·L^(-1)),并进行相应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T22细胞的存活率。采用TUN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RT诱导损伤的模型组细胞OD值显著下降和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LW可明显增加海马细胞OD值和降低凋亡细胞(P<0.05)。与LW组比较,LW+G15高剂量组可降低海马细胞OD值和增加凋亡细胞(P<0.05)。结论G1530μmol·L^(-1)可逆转LW冻干粉对皮质酮损伤小鼠HT22海马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 皮质酮 海马细胞 雌激素 G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态靶辨证在湿毒瘀阻型肠上皮化生中的运用——肠化消瘀汤加六味地黄丸大蜜丸 被引量:4
2
作者 顾成娟 杨才佳 +1 位作者 王涵 吴学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6-8,共3页
湿毒瘀阻型是肠上皮化生的常见类型,多因饮食不调,久食膏粱厚味,日久酿生湿热,内蕴脾胃而引起,亦可因感受湿热交阻于中焦而致病。基于"态靶结合"辨证组方思想治疗本病当以"湿毒瘀阻"为态,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为靶。治... 湿毒瘀阻型是肠上皮化生的常见类型,多因饮食不调,久食膏粱厚味,日久酿生湿热,内蕴脾胃而引起,亦可因感受湿热交阻于中焦而致病。基于"态靶结合"辨证组方思想治疗本病当以"湿毒瘀阻"为态,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为靶。治疗要点概括如下:胃喜润恶燥,治疗要点一为改善胃内湿热或者虚寒的环境,改善黏膜生存状态,使其滋润;其二为保护消化道黏膜,不局限于胃黏膜;其三是仍需要继续寻找针对某一靶点的特效药。仝小林院士以肠化消瘀汤配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本病,肠化消瘀汤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切断来路;六味地黄丸蜜丸保护胃黏膜,并能改善肠上皮化生,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思路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化生 态靶辨证 仝小林 肠化消瘀 六味地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滋阴补肾论”中药方六味地黄汤对细菌性阴道炎(阴虚内热型)疗效、阴道菌群、免疫功能影响探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廖朝青 钟海英 +2 位作者 邹芳芳 肖孝凤 夏淑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8-251,共4页
目的 观察细菌性阴道炎(阴虚内热型)采取从“滋阴补肾论”中药方六味地黄汤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细菌性阴道炎(阴虚内热型)患者107例(2019年5月—2021年7月收治),将纳入的107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治疗组,参照组53例患者,采... 目的 观察细菌性阴道炎(阴虚内热型)采取从“滋阴补肾论”中药方六味地黄汤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细菌性阴道炎(阴虚内热型)患者107例(2019年5月—2021年7月收治),将纳入的107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治疗组,参照组53例患者,采取甲硝唑片+苯扎溴铵溶液外阴清洗治疗,治疗组54例患者甲硝唑片+苯扎溴铵溶液外阴清洗+中药方六味地黄汤治疗,数据观察:疗效、细菌学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阴道灼感、白带量少、外阴瘙痒、心烦易怒、头晕眼花、口干尿赤等)变化、症状消失时间(白带减少、外阴瘙痒、阴道疼痛等)、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阴道微生态情况及阴道菌群分布情况、阴道免疫细胞功能变化、性生活质量(FSFI)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52/54),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02%(44/53)(P<0.05)。治疗组患者细菌清除率(96.30%,52/54)高于参照组(83.02%,44/53),细菌再感染率(0.00%)低于参照组(7.55%,4/53)(P<0.05)。治疗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白带减少、外阴瘙痒、阴道疼痛等)均比参照组短(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阴道灼感、白带量少、外阴瘙痒、心烦易怒、头晕眼花、口干尿赤等)、CRP及IL-4、IL-6水平、阴道微生态情况及阴道菌群分布情况、阴道免疫细胞功能指标、FSFI评分等指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阴道灼感、白带量少、外阴瘙痒、心烦易怒、头晕眼花、口干尿赤等)、CRP及IL-4、IL-6水平、阴道微生态情况及阴道菌群分布情况、阴道免疫细胞功能指标、FSFI评分等指标均改善,与参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阴道灼感、白带量少、外阴瘙痒、心烦易怒、头晕眼花、口干尿赤等)、CRP及IL-4、IL-6水平、阴道微生态情况及阴道菌群分布情况、阴道免疫细胞功能指标、FSFI评分等指标更佳(P<0.05)。治疗组见1例恶心,参照组见1例头晕,1例呕吐(P<0.05)。结论 细菌性阴道炎(阴虚内热型)采取从“滋阴补肾论”中药方六味地黄汤治疗效果佳,安全可靠,患者阴道菌群情况及阴道免疫功能改善,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补肾论 六味地黄 阴虚内热 细菌性阴道炎 阴道菌群 阴道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证型分布及其治疗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存蓉 史晓伟 罗向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43,共4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常引起终末期肾病,最终演变为肾衰竭,危及生命。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汤,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古典医籍记载及现代医学均已证实此方对糖尿病具有较好的疗...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常引起终末期肾病,最终演变为肾衰竭,危及生命。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汤,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古典医籍记载及现代医学均已证实此方对糖尿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补气活血通络,故常用来治疗气虚血瘀证。该文收集查阅相关医家文献资料,统计分析得出DN发生率最高的证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文章从中医理论、西医机制研究等方面,阐述六味地黄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早期DN的理论研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证型 六味地黄 补阳还五 中医 现代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