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冰雹微物理过程影响对流云降水的数值模拟个例研究 |
李喆
陈小敏
刘奇俊
马占山
江源
黄丽萍
|
《气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WRF模式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海南岛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
毛志远
黄彦彬
付丹红
曾敏
邢峰华
敖杰
王雨
|
《气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冰晶核化对雷暴云微物理过程和起电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谭涌波
杨忆
师正
周博文
张冬冬
廖义慧
|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4
|
MM5中新显式云物理方案的建立和数值模拟 |
赵震
雷恒池
吴玉霞
|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3
|
|
5
|
云凝结核浓度对WRF模式模拟飑线降水的影响: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对比研究 |
董昊
徐海明
罗亚丽
|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0
|
|
6
|
三相云显式降水方案和高原东部“96.1”暴雪成因的中尺度数值模拟 |
邓远平
程麟生
张小玲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87
|
|
7
|
超强台风“威马逊”(2014)云微物理特征的模拟与对比分析 |
邓琳
端义宏
高文华
张兴海
|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6
|
|
8
|
2013年“菲特”台风暴雨数值模拟中微物理方案的对比试验 |
刘瑞
翟国庆
朱佩君
李靓靓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9
|
华北层状云系人工增雨个例数值研究 |
高茜
王广河
史月琴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4
|
|
10
|
“98.5”华南前汛期暴雨云微物理场数值模拟分析 |
文莉娟
程麟生
左洪超
吕世华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11
|
北京一次短时局地大暴雨过程的特征及对云物理方案的敏感性数值模拟试验 |
陈赛男
郭学良
付丹红
|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12
|
基于不同微物理过程的广西沿海南风型暖区暴雨的数值模拟研究 |
智协飞
董甫
张玲
吉璐莹
朱寿鹏
|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7
|
|
13
|
用WRF模式中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华南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性能分析 |
朱格利
林万涛
曹艳华
|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56
|
|
14
|
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辽宁一次暴雪的数值模拟差异分析 |
滕方达
李得勤
蒋大凯
杨森
王寒
陆井龙
聂安祺
|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15
|
GRAPES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的改进和云降水个例模拟研究:GRAPES_SCM对热带对流云个例的模拟研究 |
李喆
马占山
刘奇俊
杨军丽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16
|
WSM6云微物理方案对华北地区一次降雪预报偏强的原因分析 |
马占山
刘奇俊
孙健
孔期
李喆
沈学顺
赵传峰
代刊
陶法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7
|
初始场与云微物理参数方案在飑线数值模拟中的对比研究 |
张弛
王咏青
廖玥
沈新勇
李小凡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18
|
GRAPES全球模式云方案的诊断研究 |
陈雪娇
刘奇俊
马占山
|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19
|
一次江淮暴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中云微物理方案敏感性分析 |
孟泽华
高彦青
马旭林
周勃旸
|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7
|
|
20
|
云凝结核浓度对一次梅雨锋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
鹿翔
王春明
陈浩伟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