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的情报观到系统的安全观:兵家情报思想探赜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畅 张力伟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4,共6页
[研究目的]中国传统情报思想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但传统的情报思想究竟折射出何种情报观,并且其背后蕴含何种国家安全意蕴,还需要系统梳理。全景把握古代情报思想,能够为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建设提供启示。[研究方法]以中国古代兵家为研究... [研究目的]中国传统情报思想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但传统的情报思想究竟折射出何种情报观,并且其背后蕴含何种国家安全意蕴,还需要系统梳理。全景把握古代情报思想,能够为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建设提供启示。[研究方法]以中国古代兵家为研究对象,选取《孙子兵法》《六韬》《吴子》三个代表性的兵家著作为具体分析文本,系统提炼兵家的情报观,并从“情报—反情报”“情报—决策—安全”两个维度剖析古代情报观及其背后蕴含的安全观。[研究结论]兵家的情报思想体现出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情报工作体系,包含了“情报工作周期”的各个要素,并构建了情报与安全之间相关关系。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情报史仍具有良好的现代价值,在提升国家安全工作效能方面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史 兵家情报思想 情报观 安全观 国家安全 情报工作 《孙子兵法》 《六韬》 《吴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非“自传” 被引量:6
2
作者 邵明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87,共6页
《五柳先生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多被人们看成为陶渊明的自传,并影响了后人对陶渊明的认识,但实际上,《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况文”,是其综合历代贤人而创造出来的一个理想人物。认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更真实地把握陶渊明的形象特性。
关键词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自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清末民初的陶瓷专论力作——《陶雅》内容价值评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宁 罗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25,共4页
本文从鉴藏学、文献学、哲学和历史学方面对《陶雅》进行价值评析,认为《陶雅》一书虽然体例芜杂,讹漏较多,但是仍不失为一部清末民初重要的陶瓷研究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陶雅》 陈浏 内容价值 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轼对《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韩湖初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6,共8页
我国古代早在韩愈之前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道观:一是重道轻文的儒家文道观,它所说的道只局限于儒家之道;另一是刘勰《文心雕龙》的文道观,它对道的理解不囿于儒家之见,指的是自然之道,并重视文的能动作用及其审美特点。到了宋代,苏... 我国古代早在韩愈之前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道观:一是重道轻文的儒家文道观,它所说的道只局限于儒家之道;另一是刘勰《文心雕龙》的文道观,它对道的理解不囿于儒家之见,指的是自然之道,并重视文的能动作用及其审美特点。到了宋代,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文心雕龙》的文道观,并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对文艺的规律和审美特点作了深入系统的阐述和探索,贡献巨大,应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刘勰 文道 自然 苏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人社二次“别会”与晚明浙中王学讲会之分合——兼论黄宗羲并非刘门“左右师席者”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天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7-31,共15页
证人社是晚明浙中最为重要的王学讲会,然因为主持者刘宗周与陶奭龄的学术分歧而曾有过二次“别会”,也即崇祯四年的“白马别会”与崇祯十一年的“古小学别会”,学界则多有将之混淆误解。十多年间,两派弟子的讲学与论辩,既有分歧又有交融... 证人社是晚明浙中最为重要的王学讲会,然因为主持者刘宗周与陶奭龄的学术分歧而曾有过二次“别会”,也即崇祯四年的“白马别会”与崇祯十一年的“古小学别会”,学界则多有将之混淆误解。十多年间,两派弟子的讲学与论辩,既有分歧又有交融,使得浙中的王学讲会在明清之际繁荣一时,发展出蕺山、姚江两大心学学派。其中陶奭龄对讲会活动较为积极,而刘宗周及其弟子则因为学术多有发明而影响深远。黄宗羲后来对蕺山学作出过重要贡献,但他关于“白马别会”的记载多半有误,就证人社讲会而言则参与极少,且并非刘门“左右师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证人社 浙中王学讲会 刘宗周 陶奭龄 黄宗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不为刘勰重视的原因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合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7-60,共4页
陶渊明在生前与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得名未盛 ,有诗学的原因 ,更有文化的原因。陶渊明以其独创之“新自然说”为基本立场 ,与流行之佛教及其学说发生抵触 ,学术上之未能“预流”,导致主流文化对他的漠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陶渊明不... 陶渊明在生前与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得名未盛 ,有诗学的原因 ,更有文化的原因。陶渊明以其独创之“新自然说”为基本立场 ,与流行之佛教及其学说发生抵触 ,学术上之未能“预流”,导致主流文化对他的漠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陶渊明不提只字 ,反映了他代表主流文化同时又身为佛门信徒的双重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刘勰 玄学 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务去陈言”与“归本大中”——论韩柳古文“明道”方式的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83,共7页
韩愈与柳宗元古文的“明道”方式存在明显差异,韩文追求以不落陈俗、特立无匹的精神艺术个性来发明儒道,其所标举的“陈言务去”,并非仅仅体现于语言的创新,而是反映了其古文创作追求鲜明艺术个性的基本旨趣;柳宗元的古文并不刻意追求... 韩愈与柳宗元古文的“明道”方式存在明显差异,韩文追求以不落陈俗、特立无匹的精神艺术个性来发明儒道,其所标举的“陈言务去”,并非仅仅体现于语言的创新,而是反映了其古文创作追求鲜明艺术个性的基本旨趣;柳宗元的古文并不刻意追求自异于众的艺术个性,而是以兼容众长、归本大中的旨趣发明儒道。“明道”方式的差异使韩柳在如何学习前代艺术,如何对待骈俪之文等问题上,表现出不同的态度。韩柳的分歧源于其“道”论的差异,韩愈着力从开启主体道德自觉与智慧的角度发明儒道,他深刻地继承了孔子仁学注重主体之开启的理论追求,柳宗元则更多地关注对儒道之普遍性原则的探索。明道方式的差异在韩柳的古文艺术中有丰富的呈现,韩文善于以丰富的情事和生动独创的语言与艺术手法发明儒家的人伦之道,较少在义理上探幽入微;柳文则更富于思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柳宗元 明道 个性化 大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与经学关联视野中韩愈文道观的本体论内涵及意义——兼与刘勰、朱熹文道观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宁俊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7,共7页
韩愈在汉代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的背景下从形而上的角度探讨儒"道",具有探求本体的意义。通过与刘勰、朱熹等人文道观的比较可以看出,韩愈"修其辞以明其道"的论述中,道与文依附于"君子"这个实体真正形成... 韩愈在汉代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的背景下从形而上的角度探讨儒"道",具有探求本体的意义。通过与刘勰、朱熹等人文道观的比较可以看出,韩愈"修其辞以明其道"的论述中,道与文依附于"君子"这个实体真正形成了本末、体用关系,"道"是君子对人生、社会的理想和精神追求,"文"则是对这种追求的表达,形成了真正的文学本体论。这样的文学本体观念不仅使韩愈等人散文创作获得成功,也在后世乃至当代得到延续,为我们认识和继承古代散文的传统、更好地把握散文发展的古今演变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散文 经学 文道论 本体论 刘勰 朱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主义散文作家群落创作论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谷海慧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回顾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创作,在史铁生终极的人间关怀、周涛不泯的英雄梦想、张承志极端的刺客精神,以及张炜与刘亮程的“故地”情结中,一个颇具阵势的理想主义散文作家群落形成了。因创作主体强烈的鼓呼意识,他们的散文不适合仅作为纯... 回顾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创作,在史铁生终极的人间关怀、周涛不泯的英雄梦想、张承志极端的刺客精神,以及张炜与刘亮程的“故地”情结中,一个颇具阵势的理想主义散文作家群落形成了。因创作主体强烈的鼓呼意识,他们的散文不适合仅作为纯文学文本来赏析,而更适合被置于当下文化语境中去解读,并在这种语境中尤见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主义 史铁生 周涛 张承志 张炜 刘亮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论“文”的构成论意义
10
作者 李天道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81-86,共6页
刘勰吸收先秦道家美学“道”论所提出的“道”为原初构成域的思想,指出,“文”是与与天地同构并生的。换句话说,“文”是构成的,其发生构成是自然而然的,基于“天道”“自然之道”。这类自然而然、发生构成的“文”,即他所谓的“天文”... 刘勰吸收先秦道家美学“道”论所提出的“道”为原初构成域的思想,指出,“文”是与与天地同构并生的。换句话说,“文”是构成的,其发生构成是自然而然的,基于“天道”“自然之道”。这类自然而然、发生构成的“文”,即他所谓的“天文”“地文”“人文”“万物之文”,也即“道之文”,作为“道”之构成的“文”,是变化无穷的,此即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发生构成 自然而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道行志:刘勰文学本原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雷恩海 苏利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共10页
《文心雕龙》是贯注着刘勰哲学性思考的文学纲领。刘勰志在经世,以撰著入道见志之子书的态度、注经的严谨与诚挚,写成《文心雕龙》一书,力探文学本原,在文学场阈实践其体道成圣、行志济世的理想,并且将这一思想,始终贯穿全书,将形而上... 《文心雕龙》是贯注着刘勰哲学性思考的文学纲领。刘勰志在经世,以撰著入道见志之子书的态度、注经的严谨与诚挚,写成《文心雕龙》一书,力探文学本原,在文学场阈实践其体道成圣、行志济世的理想,并且将这一思想,始终贯穿全书,将形而上的高远追求与形而下的表现方式相结合,形成了体大虑周的巨著,为后世揭示了伟大文学应具备的基本因素,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有其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体道行志 文学本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对幼建鲤生长性能、脂肪代谢、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4
12
作者 黄鑫玮 杨莎莎 +4 位作者 刘毅 范涛 明伟 林荣楠 温安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06-2114,共9页
为探究壳寡糖对幼建鲤生长性能、脂肪代谢、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8.78±0.38)g的健康幼建鲤22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分别饲喂壳寡糖添加量为0(对照组)、0.30%、0.60%、0.... 为探究壳寡糖对幼建鲤生长性能、脂肪代谢、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8.78±0.38)g的健康幼建鲤22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分别饲喂壳寡糖添加量为0(对照组)、0.30%、0.60%、0.90%和1.50%的饲料8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壳寡糖添加组幼建鲤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有所升高(P〉0.05);0.6%组血浆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而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壳寡糖添加组血浆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6%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壳寡糖添加组白细胞吞噬率、肠道皱襞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6%和0.9%组肠壁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各壳寡糖添加组肠道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6%和0.9%组肠道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结果可知,壳寡糖可增强幼建鲤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脂肪代谢;通过回归曲线的X极值分析得出,当饲料中壳寡糖的添加量在0.86%-1.09%之间时,对幼建鲤的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健康的保护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幼建鲤 生长 脂肪代谢 免疫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宗元政治伦理思想探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丕红 李建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9-34,共6页
基于"天人相分",柳宗元指出政制滥觞于圣人解救"生人之患"以"聚众立国","大中之道"和"生人之意"是政制和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权力运行的基本伦理依循,其中,"大中之道... 基于"天人相分",柳宗元指出政制滥觞于圣人解救"生人之患"以"聚众立国","大中之道"和"生人之意"是政制和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权力运行的基本伦理依循,其中,"大中之道"是政治权力运行的价值觇标和方法圭臬,而"生人之意"则是政治权力运行的主体诉求。官员为政,其关键在于确立"吏为民役"的角色定位,行"大中之道"以实现"生人之意",践履"梓人之道"以"佐天子相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天人相分 大中之道 生人之意 吏为民役 政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质论的两种形式与刘勰的立文之道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佳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0-220,共11页
在早期二元对立思维影响下,汉儒偏重观察文质的历时意义,将文质应用于政治,打造文质循环、损益救弊之说,以质为先,长期影响着文质论的表述形式。魏晋之际,二元思维在玄学清谈和佛教义解中出现新变。佛经翻译使形而上的文质论和形而下的... 在早期二元对立思维影响下,汉儒偏重观察文质的历时意义,将文质应用于政治,打造文质循环、损益救弊之说,以质为先,长期影响着文质论的表述形式。魏晋之际,二元思维在玄学清谈和佛教义解中出现新变。佛经翻译使形而上的文质论和形而下的翻译行动发生联结,揭示出以旧文质观观照文学的问题所在,使文质在共时层面的和谐成为当务之急。在《文心雕龙》中,文质论历时、共时两种形式交融。刘勰更加明晰了文、质两端与“情”在共时层面的联系,以“情文”为“立文之道”,并从质体文用的角度,提出了对“情”的价值判断,在肯定文华的同时折衷了质派,丰富了文学文质论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论 刘勰 立文之道 “情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杜牧李商隐之不相得——为董乃斌先生文献一证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旭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5-147,共3页
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两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有两首赠诗给杜牧,但杜牧没有回应。董乃斌先生撰文,从对党争的态度不同、文学观的不同、个性不同和两首诗本身四个方面分析比较,论述李杜二人交谊。董文侧重于对"李赠而杜不答"这一... 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两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有两首赠诗给杜牧,但杜牧没有回应。董乃斌先生撰文,从对党争的态度不同、文学观的不同、个性不同和两首诗本身四个方面分析比较,论述李杜二人交谊。董文侧重于对"李赠而杜不答"这一现象展开分析,中肯而有见;而对两首诗本身进行细读,并补刘蕡一例,或可为董文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蕡 交谊 士志于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