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Cl处理下两种补血草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性的比较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颖丽 张超强 +3 位作者 李科文 王莱 范小峰 孙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8,共6页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研究其种子萌发和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这两种植物的耐盐性。结果表明,NaCl处理抑制两种补血草种子的萌发,此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低浓度的N...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研究其种子萌发和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这两种植物的耐盐性。结果表明,NaCl处理抑制两种补血草种子的萌发,此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低浓度的NaCl促进黄花补血草根和大叶补血草茎叶的生长,高浓度的NaCl抑制两种补血草幼苗的生长;与对照比,50、150和300 mmol.L-1NaCl处理后,两种补血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量均减少,而H2O2和MDA含量却增加;低浓度的NaCl处理使两种补血草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而高浓度的NaCl处理使其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此外,相同浓度的NaCl处理对大叶补血草种子萌发、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黄花补血草,且其MDA产生明显强于黄花补血草,这些表明黄花补血草可能比大叶补血草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 黄花补血草 大叶补血草 可溶性蛋白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补血草属植物幼苗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超强 杨颖丽 +3 位作者 王莱 张赛娜 马旭君 孙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45-2250,共6页
以盐生植物大叶补血草和黄花补血草为实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对其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等的影响,探讨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与补血草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50mmol/LNaCl胁迫均使大叶补血草和黄花补血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 以盐生植物大叶补血草和黄花补血草为实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对其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等的影响,探讨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与补血草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50mmol/LNaCl胁迫均使大叶补血草和黄花补血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量降低,而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且这种胁迫效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相同胁迫时间段,大叶补血草各指标的减少或增加幅度明显大于黄花补血草;NaCl胁迫使大叶补血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却使黄花补血草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表明,NaCl胁迫对大叶补血草的伤害更大,黄花补血草的耐盐性可能强于大叶补血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大叶补血草 黄花补血草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处理下黄花补血草幼苗生理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尤佳 张菁 +4 位作者 王文瑞 卢金 贾鹏翔 缪建顺 杨颖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0,共6页
以荒漠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inn.)Hill)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渗透调节物含量、活性氧产生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NaCl处理诱导黄花补血草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和H2O2含量升高及超氧阴离子(O.2-)产生... 以荒漠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inn.)Hill)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渗透调节物含量、活性氧产生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NaCl处理诱导黄花补血草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和H2O2含量升高及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增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在25和50 mmol·L-1NaCl处理时低于对照,而100和150 mmol·L-1NaCl处理时显著增加;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黄花补血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比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但均低于对照。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在盐胁迫下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和提高SOD、APX活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从而增强对盐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黄花补血草 渗透调节物 活性氧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血草愈伤组织中渗透调节物对NaCl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赛娜 马旭君 +2 位作者 李科文 刘军梅 杨颖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43-1348,共6页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愈伤组织,研究其中H2O2、MDA及渗透性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从细胞水平分析比较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对盐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的H...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愈伤组织,研究其中H2O2、MDA及渗透性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从细胞水平分析比较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对盐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的H2O2和MDA含量逐渐显著增加;愈伤组织中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在75和150mmol/LNaCl下明显表现为黄花补血草大于大叶补血草,而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程度于相同NaCl浓度下明显呈现出黄花补血草小于大叶补血草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黄花补血草中随NaCl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但在大叶补血草中却表现为低浓度(75mmol/L)比对照升高,而高浓度(150和300mmol/L)比对照明显减少的趋势.研究发现,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这些有机渗透性调节物质对盐胁迫的反应特性存在差异,并与其耐盐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大叶补血草 黄花补血草 愈伤组织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补血草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11
5
作者 范小峰 杨颖丽 +2 位作者 刘军梅 王莱 李科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7-261,共5页
以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Hill.)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条件下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无菌苗叶片、叶柄和幼根均可作为离体培养的外植体,但叶片和叶柄的诱导率明显高于幼根.将外植... 以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Hill.)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条件下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无菌苗叶片、叶柄和幼根均可作为离体培养的外植体,但叶片和叶柄的诱导率明显高于幼根.将外植体接种于分别添加0.5 mg/L NAA或1.0 mg/L 2,4-D或0.3-0.5 mg/L 6-BA+0.5-2.0 mg/L NAA的MS培养基上,经过14-28 d培养后,可脱分化产生乳白色、红色或浅绿色颗粒状或致密愈伤组织,频率达到70%以上.在MS+0.3 mg/L 6-BA+1.0 mg/L NAA培养基上,红色和绿色颗粒状愈伤组织经过1-2次继代后,均可分化产生不定芽,进而形成丛生芽,分化率达到100%.将高约3 cm的丛生芽切下,接种于分别添加0.5 mg/L IAA或0.5 mg/L IBA的1/2 MS培养基上可产生不定根,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补血草 愈伤组织 诱导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3
6
作者 尤佳 王文瑞 +3 位作者 卢金 贾鹏翔 缪建顺 杨颖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25-3833,共9页
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东北西部以及华北北部,对改良盐碱土壤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以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Hill)为材料,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的抑制效应及作用机制。... 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东北西部以及华北北部,对改良盐碱土壤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以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Hill)为材料,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的抑制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25 mmol/L和50 mmol/L)处理不影响黄花补血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25 mmol/L NaCl甚至促进了根生长,而高浓度NaCl(100 mmol/L和150 mmol/L)处理明显抑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利用荧光探针的检测结果表明,NaCl处理的幼苗根中过氧化氢(H2O2)和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水平。碘化丙啶(PI)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及检测相对电导率结果显示,高浓度NaCl处理抑制了幼苗根尖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生长,增加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对根细胞造成了明显的伤害。此外,高浓度NaCl处理诱导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以上结果说明,黄花补血草对低浓度的盐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但高浓度盐降低了种子的萌发率,使幼苗根中H2O2产生增加,抑制根尖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生长,对根、叶造成明显氧化损伤,从而抑制黄花补血草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黄花补血草 过氧化氢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补血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宇 张应鹏 +2 位作者 张海霞 杨云裳 苏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001-1004,共4页
为了研究黄花补血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了水蒸气蒸馏法从黄花补血草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研究,鉴定出70种化合物,其峰面积... 为了研究黄花补血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了水蒸气蒸馏法从黄花补血草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研究,鉴定出70种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82.12%。黄花补血草挥发油的主要组分为2-硝基乙醇(59.63%)、正二十四烷(3.71%)、二苯胺(2.31%)、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79%)、正二十一烷(1.57%)、丙二醇(1.40%)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补血草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补血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应鹏 刘宇 +1 位作者 杨云裳 苏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B11期400-401,共2页
采用硅胶柱对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Hill.)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北美圣草素(eriodictyol,1),柚皮素(narigenin,2),槲皮素(quercetin,3),β-谷甾醇(β-... 采用硅胶柱对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Hill.)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北美圣草素(eriodictyol,1),柚皮素(narigenin,2),槲皮素(quercetin,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6,8-二羟基色原酮(6,8-dihydroxy—chromone,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化合物4—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补血草 Β-谷甾醇 6 8-二羟基色原酮 胡萝卜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花补血草中总黄酮的含量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宇 张应鹏 +3 位作者 梁剑平 华兰英 王学红 尚若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639-10640,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测定黄花补血草中总黄酮含量,以期为黄花补血草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370nm处测定黄花补血草总黄酮含量。[结果]槲皮素在2.5~12.5μg/ml...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测定黄花补血草中总黄酮含量,以期为黄花补血草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370nm处测定黄花补血草总黄酮含量。[结果]槲皮素在2.5~12.5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99.46%,黄花补血草中总黄酮含量为1.63%。[结论]该测定方法稳定、快速、简便,测定结果良好,为黄花补血草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补血草 分光光度法 总黄酮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补血草属植物愈伤组织诱导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颖丽 范小峰 +3 位作者 马旭君 张赛娜 王莱 孙坤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9-32,38,共5页
以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配比诱导愈伤组织,并分化获得不定芽,以建立两种补血草无性系,为植株快繁和细胞悬浮培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补血草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可实现补... 以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配比诱导愈伤组织,并分化获得不定芽,以建立两种补血草无性系,为植株快繁和细胞悬浮培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补血草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可实现补血草快速繁殖,黄花补血草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较大叶补血草的容易.黄花补血草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 BA(0.3~0.5mg/L)+NAA(1.0~2.0mg/L),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6-BA(0.3~1.0mg/L)+NAA(0.5~1.0 mg/L);大叶补血草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0.3~0.5mg/L)+NAA 2.0mg/L,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补血草 大叶补血草 愈伤组织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补血草总黄酮亚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宇 曾豪杰 +6 位作者 尚若锋 郝宝成 杨珍 郭文柱 程富胜 王学红 梁剑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35-2142,共8页
试验旨在评价黄花补血草总黄酮的安全性,为今后系统研究其药理作用和作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选取80只1日龄、体重接近的大白鼠,随机分为2大组(Ⅰ、Ⅱ组),其中每大组分成黄花补血草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药物组按... 试验旨在评价黄花补血草总黄酮的安全性,为今后系统研究其药理作用和作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选取80只1日龄、体重接近的大白鼠,随机分为2大组(Ⅰ、Ⅱ组),其中每大组分成黄花补血草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药物组按照15、10、5g/kg的剂量灌胃给药,对照组不给药,在给药10(Ⅰ组)、21d(Ⅱ组)后采血测定试验指标。结果显示,Ⅰ组中、低剂量组的大白鼠体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剂量组体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低剂量组的大白鼠体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中、高剂量组体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大白鼠的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病理解剖过程中发现,随着剂量组浓度的增大,黄花补血草总黄酮对主要器官有一定的病理性损伤,21d中、高剂量组的肺部组织出现白色肿块,肝脏出现红色出血点。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总黄酮毒性低,可以安全用于动物,但其剂量不宜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补血草总黄酮 亚急性毒性试验 大鼠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补血草醇提物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宇 尚若锋 +4 位作者 蒲秀瑛 王学红 程富胜 梁剑平 郝宝成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4年第4期58-59,共2页
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黄花补血草醇提物对小鼠腹腔注射的急性毒性试验,评价其安全性。实验组小鼠灌服不同浓度的黄花补血草醇提物,观察给药后小鼠的临床表现与死亡情况。结果黄花补血草醇提物最大剂量一次性给8 g/kg,1周后未见明显中毒症... 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黄花补血草醇提物对小鼠腹腔注射的急性毒性试验,评价其安全性。实验组小鼠灌服不同浓度的黄花补血草醇提物,观察给药后小鼠的临床表现与死亡情况。结果黄花补血草醇提物最大剂量一次性给8 g/kg,1周后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并测得最大耐受量(MTD)试验值为15 g/kg(>10 g/kg)。结果提示,黄花补血草醇提物的毒性较低,临床用药安全可靠,为黄花补血草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提供安全的实验数据,并进一步了解了黄花补血草的生物学活性,为将其更好地应用于制药业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补血草 小鼠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补血草核型分析
13
作者 张超强 郑秀芳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6年第1期46-48,共3页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黄花补血草体细胞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体细胞染色体数2 n=16,为二倍体植物;黄花补血草的8对染色体中有4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型),4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型);核型公式为2 n=2 x=16=8 m+8 ...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黄花补血草体细胞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体细胞染色体数2 n=16,为二倍体植物;黄花补血草的8对染色体中有4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型),4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型);核型公式为2 n=2 x=16=8 m+8 sm,属2B类核型;染色体绝对长度变化范围为2.5-5.1μm,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7.88%~18.29%,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2.32,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补血草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矶松良种选育研究
14
作者 贾巧霞 郭晓婧 王娅丽 《宁夏农林科技》 2019年第11期22-25,共4页
在对黄花矶松外部形态特征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黄花矶松良种选育研究。通过单株选优法,初选出黄花矶松优良单株,并进行子代测定,采用花茎组织培养方法建立良种快繁体系。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初选出的16株优良单株中,适合做鲜切花的有6株,适... 在对黄花矶松外部形态特征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黄花矶松良种选育研究。通过单株选优法,初选出黄花矶松优良单株,并进行子代测定,采用花茎组织培养方法建立良种快繁体系。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初选出的16株优良单株中,适合做鲜切花的有6株,适合做园林地被植物的有10株,并建立了优良单株子代测定试验圃;试验成功采用花茎为外植体进行了黄花矶松组织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矶松 鲜切花 地被植物 良种选育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