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7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liquid water content on wind turbine blade icing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1
作者 LI Yan SUN Ce +4 位作者 JIANG Yu YI Xian GUO Wenfeng WANG Shaolong FENG Fang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3-520,共8页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liquid water content ( LWC ) on blade icing of wind turbine,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blade icing was establish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based on low speed viscous...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liquid water content ( LWC ) on blade icing of wind turbine,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blade icing was establish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based on low speed viscous N-S equation. The trajectory equation of water droplets was established by Lagrangian method. The mass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equations of the water droplets impacting on the surface of the blade were solved based on control body theory. Three sections along blade span wise of a 1.5 MW wind turbine were decided to simulate icing. Five kinds of LWC were selected for simulation including 0.2,0.4,0.6,0.8 and 1.0 g/m^3 under two ambient temperatures of -10 ℃ and -20 ℃. The medium volume droplet diameter ( MVD ) was 30μm. The simulations included icing shape on blade surface, dimensionless icing area and dimensionless maximum stagnation thickness. Furthermore, the flow fields around both the iced blade airfoil and the original one we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typical icing characteristics of icing shape, icing area and thickness wer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 of LWC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antiicing and deicing of wind turbine bl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TURBINE ICING AIRFOIL NUMERICAL simulation liquid water CONT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NITROGEN-CONTAINING SOLVENTS ON VAPOR-LIQUID EQUILIBRIUM OF WATER-ACETIC ACID SYSTEM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兴兰 周荣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7-338,共2页
关键词 含氮类萃取剂 水-醋酸 汽液平衡 分离 N-甲基乙酰胺 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OF FILLED AND EMPTY CAGE-LIKE WATER CLUSTERS IN LIQUID WATER AND THEIR SIGNIFICANCE TO GAS HYDRATE FORMATION MECHANISMS
3
作者 GUO Guangjun,ZHANG Yigang and ZHAO Yajua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Chinese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62-66,共5页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observe the evolutions of 512 and 51262 cage-like water clusters filled with or without a methane molecule immersed in bulk liquid water at 250 K and 230 K. The lifetim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observe the evolutions of 512 and 51262 cage-like water clusters filled with or without a methane molecule immersed in bulk liquid water at 250 K and 230 K. The lifetimes of these clusters a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ir Lindemann index δ (t) using the criteria of δ≥0.07. For both the filled and empty clusters, we find the dynamics of bulk water determines the lifetimes of cage-like water clusters, and that the lifetime of 512 62 cage-like cluster is the same as that of 512 cage-like cluster. Although the methane molecule indeed makes the filled cage-like cluster more stable than the empty one, the empty cage-like cluster still has chance to be long-lived compared with the filled clusters. These observations support the labile cluster hypothesis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gas hyd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ke in time that wer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OF FILLED AND EMPTY CAGE-LIKE water CLUSTERS IN liquid water AND THEIR SIGNIFICANCE TO GAS HYDRAT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cage G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大功率供液系统的现状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继云 曹超 +4 位作者 王浩 泮延召 黄笛 韩静 苗运江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6-693,共18页
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供液系统为液压支架提供高压大流量液压动力,其性能和可靠性是综采成套装备安全智能高效工作的关键。为进一步保障采煤工作面支护安全,保证液压支架跟机速度,总结供液系统发展现状、提炼智能供液关键技术需求和发展... 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供液系统为液压支架提供高压大流量液压动力,其性能和可靠性是综采成套装备安全智能高效工作的关键。为进一步保障采煤工作面支护安全,保证液压支架跟机速度,总结供液系统发展现状、提炼智能供液关键技术需求和发展方向是实现大功率供液系统性能跃升的首要环节。以当前液压支架供液系统大功率化、智能化发展为背景,系统地归纳分析了液压支架大功率供液系统的构型和工作原理,论述并比较了多种泵控和阀控构型的稳压控制方法;着眼于大功率供液系统压力和流量连续控制需求,分析对比了相关研究中高压大流量高水基比例卸载阀和比例流量阀的先导驱动、结构原理、工作参数等方面的特点,指出了高压大流量高水基连续控制阀研发的重点难点;针对支撑按需供液精准控制的长管路动力传递环节建模和稳压控制方法,论述了液压支架长管路非恒定流动力学建模方法的现实意义,总结比较了面向液压支架周期复合动作的强时变供液系统稳压控制策略和方法;围绕系统安全可靠性保障需求,综述了包含监测和诊断的供液系统智能运维技术研究现状。聚焦综采工作面可靠高效应用需求和高水基液压系统智能化技术前沿,分析了限制供液系统控制性能突破的理论瓶颈,全面地总结了目前大功率供液系统关键技术研发的不足;论述了从元件和系统层面提升控制性能及其可靠性以支撑大功率液压支架供液系统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液压支架供液系统的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大功率 高水基 供液系统 稳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液体地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郝一男 王任飞 +3 位作者 张国 郑晶茹 王硕 姚利宏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6,共6页
以废弃文冠果壳为原料制备液体地膜并考察其保水及保温性能。结果表明:液体地膜的—OH和—COOH基团可被土壤微生物所降解,埋入土壤12 d后,液体地膜表面呈现出的孔洞和收缩现象,距土壤表面8 cm处温度升高3.5℃左右。通过含水率对比试验... 以废弃文冠果壳为原料制备液体地膜并考察其保水及保温性能。结果表明:液体地膜的—OH和—COOH基团可被土壤微生物所降解,埋入土壤12 d后,液体地膜表面呈现出的孔洞和收缩现象,距土壤表面8 cm处温度升高3.5℃左右。通过含水率对比试验时发现,液体地膜的覆盖可显著提高土壤的含水率。液体地膜的表面接触角为47.6°,抗拉强度为16.69 MPa,黏度为35.6 mPa·s,12 d后降解率达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地膜 文冠果壳 可降解性能 保水性能 保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垮塌堆积储集体底水驱开发效果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杨德彬 于腾飞 +2 位作者 郭川 钟伟 赵渊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469,共5页
针对缝洞型油藏垮塌堆积储集体底水驱开发过程中流体运移规律不清、驱替效率预测难的问题,采用基于相似性准则的多模型物理模拟,结合油藏储集体特性、流体运移模式及条件,建立了2种垮塌堆积储集体概念模型,并开展了不同介质充填状态、... 针对缝洞型油藏垮塌堆积储集体底水驱开发过程中流体运移规律不清、驱替效率预测难的问题,采用基于相似性准则的多模型物理模拟,结合油藏储集体特性、流体运移模式及条件,建立了2种垮塌堆积储集体概念模型,并开展了不同介质充填状态、流速、原始含油量等因素下的物理模拟实验,探究了不同模型不同影响因素下产液速度、见水时间、含水率和采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产液速度曲线可用于判断见水时间,见水时间主要受制于原始含油量和流速;含水率在见水后通常经历急剧上升并上下波动的变化过程;采收率与流速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垮塌堆积储集体 底水驱 物理模拟 产液速度 见水时间 含水率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生活饮用水中17种新烟碱及其代谢物
7
作者 朱盼 邓靖 +9 位作者 钟秀华 苏广宁 鲁琳 何昌云 陈秋霞 连晓文 郭凌川 龙朝阳 李敬光 余胜兵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79-2091,共13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1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代谢物(NEOs)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生活饮用水经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甲醇洗脱后富集浓缩,使用Waters ACQ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 建立了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1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代谢物(NEOs)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生活饮用水经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甲醇洗脱后富集浓缩,使用Waters ACQ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m)进行分离,电喷雾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7种NEOs在相应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r均大于0.9986),方法检出限(MDL)为0.01—0.03 ng·L^(−1),方法定量限为0.03—0.10 ng·L^(−1).在0.1、1.0、5.0、10.0 ng·L^(−1)的加标浓度下,回收率为60.3%—120.8%,精密度为0.7%—13.0%,将本方法应用于广东省西江流域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测定.结果显示,西江流域噻虫胺(CLO)、噻虫嗪(THM)、呋虫胺(DIN)、吡虫啉(IMI)、啶虫脒(ACE)等均有检出,几何平均含量分别为27.90、16.26、12.13、4.64、2.21 ng·L^(−1),均呈现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的特点.其他化合物检出浓度相对较低.NEOs的代谢物也应引起关注.该方法实现了NEOs在水中的快速富集和净化,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势,可用于生活饮用水中痕量NEOs的快速检测,为饮用水水质安全监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农药及其代谢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生活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源水和饮用水中50种药品和个人护理品及其代谢物的含量
8
作者 刘小红 罗苹 +3 位作者 孔芳 唐琳 闻胜 李永刚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1-979,共9页
为降低水样及有机试剂用量、简化前处理流程,采用题示方法测定水源水和饮用水中50种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及其代谢物的含量。采集水样,每升水样加入30 mg抗坏血酸,分取20 mL过0.22μm聚四氟乙烯滤膜,收集滤液,用甲酸调节其酸度至p H ... 为降低水样及有机试剂用量、简化前处理流程,采用题示方法测定水源水和饮用水中50种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及其代谢物的含量。采集水样,每升水样加入30 mg抗坏血酸,分取20 mL过0.22μm聚四氟乙烯滤膜,收集滤液,用甲酸调节其酸度至p H 2~3,加入100μg·L^(-1)混合内标溶液10μL,分取5 mL进入在线双固相萃取系统,在XBridge C18在线固相萃取柱上进行净化和富集,然后通过阀切换将所得溶液引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50种目标物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上以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甲醇体系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和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50种目标物的质量浓度均在一定范围内和目标物与内标的定量离子峰面积比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1.00 ng·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61.9%~13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不大于25%。方法用于46份水样的分析,检出了磺胺氯哒嗪、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吡啶、磺胺甲噁唑、1,7-二甲基黄嘌呤、对乙酰氨基酚、卡马西平,检出量为1.99~66.20 n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及其代谢物 水源水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水提工艺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9
作者 张桂清 梁志豪 +6 位作者 刘青 吴小平 罗海凌 姚俊新 刘斌 林占熺 江书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2,共17页
为探究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水提工艺及其质量标准,以浸膏得率和浸膏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浸泡时间对浸膏得率和浸膏多糖含量的影响;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和国标检测复方... 为探究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水提工艺及其质量标准,以浸膏得率和浸膏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浸泡时间对浸膏得率和浸膏多糖含量的影响;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和国标检测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粒度、水分含量、干燥失重、装量差异、可溶性、微生物限量和重金属含量;通过薄层色谱法对复方菌草灵芝颗粒中的菌草灵芝、紫苏和富硒茶原材料进行鉴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菌草灵芝颗粒中单糖和茶多酚含量。结果表明: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提取温度80℃、超声时间2.5 h、料液比(g/mL)1∶25、提取次数2次、浸泡时间6 h;其颗粒粒度、水分含量、干燥失重、装量差异和可溶性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要求,微生物限量和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标要求,其中硒平均质量分数为0.0583 mg/kg;得到的菌草灵芝、紫苏和富硒茶的薄层色谱条带清晰,分离效果好,阴性对照对其测定无干扰;复方菌草灵芝颗粒中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310、1.166、8.708、1.265、0.824、5.79、2.58、1.72和1.67 mg/g。以上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复方菌草灵芝颗粒水提工艺稳定可靠,颗粒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要求,建立的复方菌草灵芝颗粒水提工艺质量标准科学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灵芝 水提工艺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甲酯-甲醇-三乙胺-水的分离工艺与经济评价
10
作者 杨德明 代志先 张宇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0-1925,共6页
针对乙酸甲酯-甲醇-三乙胺-水四元共沸物系的分离,鉴于乙酸甲酯-甲醇共沸组成随压力变化较为敏感及三乙胺与水的互溶度随温度变化也较为敏感这些特性,提出了变压热集成精馏耦合分相分离工艺及与带中间再沸器的完全MVR热泵精馏耦合液-液... 针对乙酸甲酯-甲醇-三乙胺-水四元共沸物系的分离,鉴于乙酸甲酯-甲醇共沸组成随压力变化较为敏感及三乙胺与水的互溶度随温度变化也较为敏感这些特性,提出了变压热集成精馏耦合分相分离工艺及与带中间再沸器的完全MVR热泵精馏耦合液-液分相工艺。选用NRTL热力学计算模型,以能耗、年总费用及热力学效率等作为工艺评价指标,利用ASPEN软件对以上提出的分离工艺进行了模拟与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能耗还是综合经济效益,带中间再沸器的分级MVR热泵精馏耦合分相工艺较变压热集成精馏耦合分相工艺,其能耗降低了31.7%,ATC节省了27.8%,热力学效率提高了4.91%;高温可明显降三乙胺和水的互溶度,于131.6℃时分相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三乙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甲酯-甲醇-三乙胺-水 变压精馏 MVR热泵精馏 液-液分相 年总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酸性离子液体原位取代反应的泡腾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HPLC法测定地表水中双酚类化合物
11
作者 陈瑾 卓晓聪 +2 位作者 傅飞霞 富利祥 徐峰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1,共8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酸性离子液体(AIL)原位取代反应的泡腾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地表水中痕量双酚类化合物。泡腾反应产生的大量CO_(2)气泡促进了萃取剂的分散,AIL发挥萃取剂和泡腾反应酸源的双重作用,避免了分散剂... 建立了一种基于酸性离子液体(AIL)原位取代反应的泡腾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地表水中痕量双酚类化合物。泡腾反应产生的大量CO_(2)气泡促进了萃取剂的分散,AIL发挥萃取剂和泡腾反应酸源的双重作用,避免了分散剂和额外酸源的使用。最优萃取条件为(10 mL样品):选用400 mg[BMIM][HSO_(4)]为萃取剂和酸源,150 mg Na_(2)CO_(3)为碱源,400 mg Li[NTf_(2)]为阴离子交换剂,1.5 mL丙酮为洗脱剂,NaCl含量400 mg,离子液体分离离心时间4 min。回归方程的R^(2)为0.9923~0.9991,双酚A、双酚B和双酚AF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0~500.00μg/L、0.93~500.00μg/L和1.03~500.00μg/L,检出限分别为0.15μg/L、0.28μg/L和0.31μg/L,实际地表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4.1%~104.6%,相对标准偏差为2.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离子液体 泡腾辅助微萃取 原位取代反应 双酚类化合物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WGAN模型的柱塞-泡排复合排采系统预测控制方法
12
作者 赖欣 钱中程 +3 位作者 杨肖 刘永辉 叶长青 王强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0,共10页
高效的生产过程和智能化管理是天然气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实际生产中页岩气开采仍然面临着井底积液造成气井产能下降的问题。为提高天然气井的产能和排水效率,充分利用泡沫排水采气和柱塞气举的优点,设计了一套“双元合一”的柱塞-... 高效的生产过程和智能化管理是天然气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实际生产中页岩气开采仍然面临着井底积液造成气井产能下降的问题。为提高天然气井的产能和排水效率,充分利用泡沫排水采气和柱塞气举的优点,设计了一套“双元合一”的柱塞-泡排复合排采装置,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WGAN)的复合排采LSTM-WGAN预测控制方法。利用基于密度的抗噪聚类算法(DBSCAN)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避免异常数据对模型预测的影响。通过生成器和判别器相互对抗并更新各自梯度方向的权重,不断优化使油套压差、水气比预测值逼近真值,从而准确预测下一时刻的油套压差和水气比。通过柱塞-泡排复合排采智能管理系统,实施预测的柱塞泡排投放策略。实验结果表明,LSTMWGAN模型的误差最小,与LSTM模型相比,LSTM-WGAN模型的油套压差和水气比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2.64%、5.13%、11.75%和8.81%、8.07%、6.60%。LSTM-WGAN预测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油套压差和水气比,指导柱塞-泡排复合排采系统发出正确的投放泡排球和柱塞指令,实现了泡排-柱塞的全智能化投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排采 预测控制 LSTM-WGAN 油套压差 水气比 井底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V波任意角斜射下山岭-含水谷场地地震动分析
13
作者 杨永斌 刘鹏 +1 位作者 周泽洋 张雄飞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902,共14页
山岭-含水谷地形作为一种常见的复合场地,其对地震动响应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为此,通过理论推导实现了有限域内的土水耦合,并结合有限/无限元法对P波和SV波任意角斜射下山岭-含水谷复合场地进行了二维地震分析,探讨了山岭和含水谷的相... 山岭-含水谷地形作为一种常见的复合场地,其对地震动响应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为此,通过理论推导实现了有限域内的土水耦合,并结合有限/无限元法对P波和SV波任意角斜射下山岭-含水谷复合场地进行了二维地震分析,探讨了山岭和含水谷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场地二维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P波或SV波斜射时,位于含水谷地震波入射前侧的山岭能抑制含水谷对地震波入射近端处地表最大水平加速度的放大作用;②当SV波跨临界角入射且山岭位于含水谷地震波入射前侧时,地表最大水平加速度在复合地形的地震波入射远端反而被放大;③山岭-含水谷相对位置、入射波类型和临界角对于复合地形两端位移频谱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含水谷 无限元 土-水耦合 地震动响应 跨临界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极阵列的湿天然气含水率测量方法
14
作者 贾惠芹 孔玮娜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4-1011,共8页
针对现有的湿天然气含水率测量仪器易受介质流型以及安装环境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波法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该方法以电极阵列各端口的散射参数为基础,反演得出湿天然气的含水率。首先分析了基于电极阵列的湿天然气含水率测量原理,... 针对现有的湿天然气含水率测量仪器易受介质流型以及安装环境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波法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该方法以电极阵列各端口的散射参数为基础,反演得出湿天然气的含水率。首先分析了基于电极阵列的湿天然气含水率测量原理,其次设计了一种由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微波传感器,可缠绕在管道外实现湿天然气含水率的非接触式测量。利用HFSS电磁软件设计了湿天然气含水率测量传感器,结合最小二乘法验证了含水率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实验室模拟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微波传感器可用于湿天然气含水率的测量,含水率在0%~5%范围内变化时的平均引用误差为3.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含水率 湿天然气 电极阵列 微波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环境水体中痕量新污染物双酚F
15
作者 刁春鹏 陈阳 姬晓宇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7-490,共4页
以固相萃取为预处理技术,建立了一种灵敏、高效检测环境水体中痕量双酚F(BPF)的方法。该方法以C18固相萃取柱吸附水样中BPF,水样体积为1.0 L。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所建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5μg/L,线性范围为0.01~20μg/L,相关系数r^(2)... 以固相萃取为预处理技术,建立了一种灵敏、高效检测环境水体中痕量双酚F(BPF)的方法。该方法以C18固相萃取柱吸附水样中BPF,水样体积为1.0 L。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所建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5μg/L,线性范围为0.01~20μg/L,相关系数r^(2)=0.9991,加标回收率为97.3%~107.2%。将该方法用于实际环境水样的分析,33个采集点位的66个地表水样中,BPF的春季检出率为42.4%,平均检出浓度为0.134μg/L,均高于秋季的24.2%和0.057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F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环境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相渗曲线探索递减率随含水率变化呈现的规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培申 孙宜丽 +5 位作者 舒政 谭夜强 余强 张薇 吴长虎 齐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5,123,共7页
为探究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同含水率阶段产量递减率的变化情况。基于相渗曲线,研究了递减率、含水上升率、含水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注采平衡的条件下递减率与含水率的关系,最后针对厚层油藏Z和多层油藏S进行实例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究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同含水率阶段产量递减率的变化情况。基于相渗曲线,研究了递减率、含水上升率、含水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注采平衡的条件下递减率与含水率的关系,最后针对厚层油藏Z和多层油藏S进行实例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注采平衡的理想条件下,某一含水率阶段递减率受采液速度、束缚水饱和度的共同影响。递减率随着含水率的上升呈抛物线式变化,且递减率与采液速度成正比关系。在油藏确定的条件下,产量递减率大小主要由采液速度的大小决定,可通过调整井网密度、注采井数比等影响采液速度的参数控制产量递减。通过建立递减率与含水率的变化关系,明确产量递减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为减缓产量递减对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减率 相渗曲线 含水率 含水上升率 采液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新型低能耗少水吸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燕洁 方梦祥 +2 位作者 刘可亮 许利华 施耀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6-998,I0015,共14页
双碳目标驱动下,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作为最具有大规模应用前景的碳捕集技术被寄予厚望。但吸收剂的高能耗特性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型少水吸收剂由于其在降低能耗方面的巨大潜力引起广泛关注。该文以吸收剂主剂作为分类基... 双碳目标驱动下,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作为最具有大规模应用前景的碳捕集技术被寄予厚望。但吸收剂的高能耗特性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型少水吸收剂由于其在降低能耗方面的巨大潜力引起广泛关注。该文以吸收剂主剂作为分类基准,介绍3大类少水吸收剂(包括均相有机胺类少水吸收剂、两相吸收剂、离子液体、氨基硅油类少水吸收剂以及有机液体吸收剂)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少水吸收剂关键性能结果如热力学性能、动力学性能、物理特性等,并对不同类少水吸收剂性能进行了横向对比。结果表明,少水吸收剂具有相比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MEA)吸收剂更低的再生能耗(平均能耗:2.3 GJ/t CO_(2))。尽管少水吸收剂拥有相比MEA吸收剂更高的富液粘度,但其中均相少水吸收剂相平均粘度仅为10.3 m Pa·S,与目前混合胺吸收剂粘度相当,能够适配现有碳捕集系统中的换热系统,可达到理想换热效果,无需对贫富液换热器等进行额外改造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少水吸收剂 两相吸收剂 离子液体 氨基硅油 有机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汗为心之液”谈汗法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小雨 郝校鹏 +1 位作者 黄璐琦 董国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197,共4页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高、预后差,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慢性病。在本病进程中,终末期顽固性水钠潴留和利尿剂抵抗是目前亟须攻克的重点和难点。“汗为心之液”理论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指出了汗与心脏的密切关系,不仅...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高、预后差,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慢性病。在本病进程中,终末期顽固性水钠潴留和利尿剂抵抗是目前亟须攻克的重点和难点。“汗为心之液”理论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指出了汗与心脏的密切关系,不仅解释了心力衰竭患者多伴汗出异常的临床现象,也为水钠潴留的患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阐述“汗为心之液”的理论内涵,溯源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理及中、西医学的临床应用,以期为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为心之液 心力衰竭 心水病 汗法 水钠潴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水中5种砷形态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署东 谢继安 +2 位作者 丁刚 许娴 李卫东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4,共7页
为给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和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性和降砷效果评价中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检测数据,实现对现有生活饮用水国家检测标准方法GB/T 5750.6—2023中仅对总砷检测的有益补充,建立了水中5种砷形态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 为给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和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性和降砷效果评价中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检测数据,实现对现有生活饮用水国家检测标准方法GB/T 5750.6—2023中仅对总砷检测的有益补充,建立了水中5种砷形态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快速检测方法(HPLC-ICP-MS)。应用PrinCen As色谱柱,以硝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对水中砷甜菜碱(AsB)、二甲基砷(DMA)、三价砷[As(Ⅲ)]、一甲基砷(MMA)和五价砷[As(Ⅴ)]等5种砷形态进行分离,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进行测定,砷质量浓度在0~50μg/L,5种砷形态在8 min之内得到了有效的分离,且各砷形态线性关系良好,拟合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选取4份实际水样开展方法精密度实验,5种砷形态检测的批内RSD为0.70%~4.1%;对实际水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砷回收率在87.4%~104%;取16份实际水砷样品,将5种砷形态检测含量总和与其总砷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一致性良好,表明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因此适合用于实际水样中砷形态的快速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砷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HPLC-ICP-MS) 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正丙胺-水部分互溶体系汽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
20
作者 刘家欣 彭阳峰 +1 位作者 赵红亮 童天中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7,共5页
二正丙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和中间体,二正丙胺-水二元部分互溶体系汽液相平衡数据是分离提纯二正丙胺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采用浊度法测定了二正丙胺-水体系在303.15—360.85 K液液相平衡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从303.15 K到360.85... 二正丙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和中间体,二正丙胺-水二元部分互溶体系汽液相平衡数据是分离提纯二正丙胺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采用浊度法测定了二正丙胺-水体系在303.15—360.85 K液液相平衡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从303.15 K到360.85 K,二正丙胺在100 g水中的溶解度仅为0.4335—3.275 g,而水在100 g二正丙胺中的溶解度为10.47—40.96 g,该体系是互溶度较小的体系。采用改进的Partt釜测定了恒压下(101.3 kPa)二正丙胺-水二元部分互溶体系的汽液相平衡数据,并经Herrington热力学一致性检验表明,所测得的汽液平衡数据是可靠的。通过Aspen用NRTL活度系数模型关联了该体系汽液相平衡数据,回归得到模型参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与实验数据相比较,用NRTL模型预测的汽相组成摩尔分数相对平均偏差为8.2%,温度平均偏差为0.22 K,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正丙胺 液液平衡 汽液平衡 NRT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