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强度再生纤维素纳滤膜制备及其对溶剂回收性能的研究
1
作者 郑文秋 马英翔 +4 位作者 杨晓刚 王小宇 程春祖 张国炎 许凤 《中国造纸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7,共10页
为解决传统纳滤膜机械强度低、不可降解等问题,首先通过相转化工艺得到作为支撑层的再生纤维素膜(RCMs),再利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超高强度再生纤维素纳滤膜(RC-NFs),并用于离子液体(ILs)溶剂回收。通过优化反溶剂种类、分析RCNFs... 为解决传统纳滤膜机械强度低、不可降解等问题,首先通过相转化工艺得到作为支撑层的再生纤维素膜(RCMs),再利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超高强度再生纤维素纳滤膜(RC-NFs),并用于离子液体(ILs)溶剂回收。通过优化反溶剂种类、分析RCNFs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润湿性能和机械强度,并调控无水哌嗪(PIP)和1,3,5-均苯三甲酰氯(TMC)质量分数、聚合时间等界面聚合条件,评估了RC-NFs对ILs的回收性能。结果表明,RC-NFs具有亲水性和高热稳定性,拉伸强度(128 MPa)优异;随着PIP和TMC质量分数、聚合时间增加,RC-NFs的水通量均逐渐降低,ILs截留率总体上均有所增加。当PIP和TM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0%和0.30%、聚合时间为3 min时,制得RC-NF-6对ILs具有较好的回收性能,截留率可达26.18%,水通量为4.30 L/(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 纳滤膜 离子液体回收 超高强度 界面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薄膜型LNG船疲劳强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玉奎 郑文青 +3 位作者 高明星 陈倩 陈莹 俞佳妮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15,共7页
以某17.5×10^(4)m^(3)LNG船的结构设计为例,采用谱分析法对全船典型结构进行疲劳强度分析。针对LNG船的满载和压载2种常用航行载况,分别建立全船有限元模型和水动力模型。利用三维水动力软件计算在多个浪向、波浪频率的规则波上的... 以某17.5×10^(4)m^(3)LNG船的结构设计为例,采用谱分析法对全船典型结构进行疲劳强度分析。针对LNG船的满载和压载2种常用航行载况,分别建立全船有限元模型和水动力模型。利用三维水动力软件计算在多个浪向、波浪频率的规则波上的波浪载荷,进一步求得结构的应力传递函数。根据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选用北大西洋波浪散布图和适当的S-N曲线,计算结构的疲劳损伤。除了计算波浪诱导的高周疲劳损伤,还通过简化算法计算装货/卸货诱导的低周疲劳损伤。评估结果表明,部分结构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结构尺寸和优化结构型式以满足NA40年的设计要求,但也有少量位置需要打磨。基于实船的设计过程,通过和船东、船级社紧密沟通,对建造需求和规范条文有较深入的理解,对大型LNG船设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船 薄膜型 疲劳强度 谱分析法 简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膜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沛妍 褚莹 +2 位作者 吴子生 严忠 康万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0-324,共5页
利用单滴法对三种表面活性剂的液膜体系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载体的影响,讨论了介质与表面活性剂,介质与载体,载体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并根据膜强度数据,给出了液膜稳定的条件。
关键词 液膜 载体 膜强度 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液膜分离技术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俊九 褚立强 +1 位作者 范广宇 金美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87-191,共5页
本文综述了支撑液膜的渗透机理、不稳定的解释、解决不稳定的方法 ,最后对支撑液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液膜 支撑液膜 稳定性膜 分离技术 乳化型 S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液膜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杜军 周堃 陶长元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支撑液膜技术是高选择性膜分离技术 ,本文对支撑液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 ,详述了用于金属离子分离的支撑液膜所采用的载体、影响支撑液膜稳定性的原因以及改善途径 ,并对支撑液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支撑液膜技术 膜分离技术 载体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状液膜用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万印华 王向德 张秀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1998年第5期12-23,共12页
综述了液膜用表面活性剂筛选、研制及其性能研究进展,进一步强调了研制性能优良的液膜专用表面活性剂对液膜技术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乳状液膜 液膜 稳定性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二氧化碳分离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赵薇 贺高红 +2 位作者 刘红晶 李凤华 张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92-3298,3308,共8页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在较大跨膜压差(0.25~0.3MPa)下的稳定性较差,具有较好稳定性的聚离子液体膜和离子液体-聚合物共混膜等逐渐被关注。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聚离子液体膜、离子液体?聚合物共混膜等离子液体膜CO2分离性能、...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在较大跨膜压差(0.25~0.3MPa)下的稳定性较差,具有较好稳定性的聚离子液体膜和离子液体-聚合物共混膜等逐渐被关注。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聚离子液体膜、离子液体?聚合物共混膜等离子液体膜CO2分离性能、分离机理及稳定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无机颗粒-离子液体-聚合物共混膜的研究现状。指出离子液体膜的高 CO2渗透通量与高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共混膜结构调控难等问题是其工业化应用的主要障碍,提出开发新的膜材料、改进制膜工艺以减小膜厚、优化膜结构是提高膜的 CO2渗透和分离性能,并保持膜稳定性的有效途径。无机颗粒-离子液体-聚合物共混膜兼有较高的CO2分离性能和较好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其制备方法、结构、性能及CO2分离机理的研究将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二氧化碳捕集 稳定性 支撑液膜 聚离子液体 共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醚W/O乳状液及其液膜稳定性 被引量:27
8
作者 林畅 贺高红 +1 位作者 陈国华 涂正环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4-230,共7页
以破乳率为衡量标准,借助显微镜直接观察,探讨了乳状液含水量、表面活性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强度等因素对石油醚W/O型乳状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乳状液含水量的提高及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存在较优... 以破乳率为衡量标准,借助显微镜直接观察,探讨了乳状液含水量、表面活性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强度等因素对石油醚W/O型乳状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乳状液含水量的提高及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存在较优的乳化时间20min和乳化强度4000rmin-1。选取脂肪烃、芳香烃、混合烃共6种不同油相制备乳状液,对比其稳定性的差异。此外,还初步考察了石油醚W/O/W液膜溶胀和泄漏问题,结果表明该乳状液膜泄漏率低于3.5%,表观溶胀率约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乳状液 破乳 稳定性 W/O/W乳状液膜 溶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膜接触法处理含铜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谢少雄 黄功浩 陈晓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5-68,共4页
探讨以P2 0 4为流动载体的液体表面活性剂膜从酸性水溶液中分离二价铜离子的过程 ,并对影响二价铜离子透过液膜的重要变量进行分析 ,这些变量主要是外部水相中的起始铜浓度、外相溶液中的起始pH值、液膜流动载体浓度、乳水比、内相酸浓... 探讨以P2 0 4为流动载体的液体表面活性剂膜从酸性水溶液中分离二价铜离子的过程 ,并对影响二价铜离子透过液膜的重要变量进行分析 ,这些变量主要是外部水相中的起始铜浓度、外相溶液中的起始pH值、液膜流动载体浓度、乳水比、内相酸浓度等 .实验结果表明 :较佳膜相组成的液膜能把废水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从 10 0mg/L降到 0 .9mg/L ;铜萃取率大于9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接触法 含铜废水处理 实验研究 乳液膜 铜离子 载体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力轴承瞬态启动油膜热不稳定性的线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俞炳丰 王志刚 +2 位作者 蒋立军 高强 朱均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3-155,共3页
以简化推力轴承为对象 ,理论上证明了推力轴承运行时存在热不稳定性 ,采用小扰动分析法得到了油膜温度的扰动方程 ,应用简正模态分析法推导了无量纲热不稳定性准则数以及推力轴承运行的热不稳定性准则 .
关键词 热不稳定性 推力轴承 油膜 线性分析 运行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化载体促进传递膜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美芳 王俊九 +4 位作者 周谨 杨丹 贺高红 张卫 虞星炬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10,共6页
合成了两种侧链液晶高分子 (PSC -Ⅱ ) ,得到具有冠醚和液晶的双重功能的载体 .用核磁共振光谱 (1HNMR)和红外光谱 (IR)证实了它们的结构 .示差扫描热分析 (DSC)实验证明了它们都具有热致液晶性 .用聚丙烯膜 (Celgard 2 4 0 0 )作支撑... 合成了两种侧链液晶高分子 (PSC -Ⅱ ) ,得到具有冠醚和液晶的双重功能的载体 .用核磁共振光谱 (1HNMR)和红外光谱 (IR)证实了它们的结构 .示差扫描热分析 (DSC)实验证明了它们都具有热致液晶性 .用聚丙烯膜 (Celgard 2 4 0 0 )作支撑体 ,侧链液晶高分子作载体 ,采用不同的制膜方法 ,研究了Na+ 、K+ 离子选择性渗透通过膜的传递性能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指出了选择合理的成膜方法对传递性能影响是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化载体 传递膜 支撑液膜 侧链液晶高分子 冠醚 液晶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非离子型乳化液膜体系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龚福忠 白永庆 +2 位作者 阮恒 周立亚 李仲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制备了一种新的非离子型乳化液膜体系OP-4/D2EHPA/液体石蜡/煤油/盐酸,通过测定乳液电导率、破损率、溶胀率、乳滴粒径大小等,研究了乳化剂浓度、油内比、D2EHPA皂化度、内相盐酸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与以液膜传统... 制备了一种新的非离子型乳化液膜体系OP-4/D2EHPA/液体石蜡/煤油/盐酸,通过测定乳液电导率、破损率、溶胀率、乳滴粒径大小等,研究了乳化剂浓度、油内比、D2EHPA皂化度、内相盐酸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与以液膜传统专用乳化剂Span80、ENJ-3029、兰-113A所制得的W/O型乳液进行了加热破乳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乳液体系表现出两个异常的稳定特性:(1)随着OP-4浓度的增加,乳液稳定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现象,OP-4在油相中的浓度为3%~5%(wt)时,乳液的稳定性较好。(2)当温度低于45℃时乳液表现出相当好的稳定性,温度超过50℃后乳液稳定性急剧下降。加热破乳对比实验表明,该乳液在60℃加热破乳10min,破乳率达100%,而分别以专用乳化剂Span80、ENJ-3029、兰-113A制备的乳液在60℃下加热60min仍不能破乳。通过控制适当条件,可以制备常温稳定性好而加热条件下容易破乳的乳化液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乳化液膜 稳定性 破乳 溶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液膜萃取过程的乳液溶胀(Ⅰ)——载体对乳液溶胀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子镐 傅举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研究了载体对乳液溶胀的影响。发现膜相中存在载体时使界面张力降低,说明载体能吸附于界面。表面活性剂和载体在界面的竞争吸附是影响乳液溶胀的关键因素。本研究表明,液膜的夹带溶胀随膜相中载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渗透溶胀则随之而... 研究了载体对乳液溶胀的影响。发现膜相中存在载体时使界面张力降低,说明载体能吸附于界面。表面活性剂和载体在界面的竞争吸附是影响乳液溶胀的关键因素。本研究表明,液膜的夹带溶胀随膜相中载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渗透溶胀则随之而加剧。提出了估算溶胀率的修正方程,用修正方程对膜相存在载体时的乳液夹带溶胀率进行了估算,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液膜 溶胀 载体 界面 分离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离子液体/PVDF共混离子传导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青格乐图 刘平 +2 位作者 范永生 徐冬清 王保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1-506,共6页
以研究高电导率、高稳定性的新型离子传导膜为目标,为电池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通过选用同时具有双键和离子交换基团的离子液体单体,能够制备聚离子液体的新型离子传导膜材料。采用溶剂法将聚偏氟乙烯(PVDF)和离子液体(ILS)共混,在加温... 以研究高电导率、高稳定性的新型离子传导膜为目标,为电池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通过选用同时具有双键和离子交换基团的离子液体单体,能够制备聚离子液体的新型离子传导膜材料。采用溶剂法将聚偏氟乙烯(PVDF)和离子液体(ILS)共混,在加温条件下使离子液体单体之间发生聚合反应,制得高分子互穿网络结构的离子传导膜。系统研究了制膜过程的成膜温度、离子液体浓度等条件对膜电导率、拉伸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ILs/PVDF共混膜具有较高电导率和拉伸强度,离子液体含量对膜性能有显著影响。当膜中PILs和PVDF的质量比为0.6时,膜电导率为3.0×10-3 S·cm-1,拉伸强度为17.38 N·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离子液体 聚偏氟乙烯 离子传导膜 面电阻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状液膜法萃取氨基酸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占林 严忠 张河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9-373,共5页
本文以TOMAC为载体.ECA4360J为表面活性剂.内外相Cl^-浓度梯度为推动力,研究了L-苯丙氨酸在乳状液膜体系中的传输,并对影响液膜萃取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确定了此体系的最佳膜相组成和实验条件,实现了L- 苯丙氨酸的提取和浓缩.
关键词 乳状液膜法 表面活性剂 氨基酸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氮取代冠醚对碱金属苦味酸盐的液膜传输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淑兰 黄贵海 +3 位作者 农雪影 朱文祥 刘迎春 张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3,共4页
合成了3个含取代苯酚双侧臂的二氮杂18 冠 6衍生配体L1,L2和L3,以这3个配体为离子载体,二氯甲烷 为有机液膜,研究了它们对碱金属苦味酸盐的液膜传输性能.结果表明:当大环配体上给体原子数相同时,侧臂取代基的 配位能力和空间位阻的... 合成了3个含取代苯酚双侧臂的二氮杂18 冠 6衍生配体L1,L2和L3,以这3个配体为离子载体,二氯甲烷 为有机液膜,研究了它们对碱金属苦味酸盐的液膜传输性能.结果表明:当大环配体上给体原子数相同时,侧臂取代基的 配位能力和空间位阻的大小是影响传输速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氮杂冠醚 液膜传输 苦味酸盐 离子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液膜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彩玲 张立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49-956,共8页
分析了导致支撑液膜不稳定的因素及其机理。主要提出了近年来各国学者在改进支撑液膜稳定性方面所作的努力,包括对支撑液膜的结构、液膜相组成和制备工艺、膜支撑体以及膜组件改进等方面的工作。最后对支撑液膜的工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支撑液膜 复合支撑液膜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液态氢化物可逆储放氢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进富 蔡卫权 俞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8-532,共5页
以甲基环己烷 甲苯 氢 (MTH系统 )与环己烷 苯 氢 (CBH系统 )为例介绍了有机物可逆储放氢技术的特点与研究现状。研究表明 ,该技术作为大规模、长期性的氢能储存和运输手段 ,作为随车脱氢为汽车提供氢燃料或为氢燃料电池提供氢源 ,... 以甲基环己烷 甲苯 氢 (MTH系统 )与环己烷 苯 氢 (CBH系统 )为例介绍了有机物可逆储放氢技术的特点与研究现状。研究表明 ,该技术作为大规模、长期性的氢能储存和运输手段 ,作为随车脱氢为汽车提供氢燃料或为氢燃料电池提供氢源 ,以及用于化学热泵等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高过程的释氢效率 ,特别是低温下的释氢效率。开发低温高效脱氢催化剂和采用膜催化反应分离技术是提高释氢过程效率的可行方法。水电解—有机氢载体电化学加氢—氢载体膜催化脱氢技术路线有望改善系统储氢效能 ,实现氢的高能量密度储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液态氢化物 可逆储放氢技术 现状 远景 氢能储存 膜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醚改性聚甲基硅氧烷液膜离子传输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龚淑玲 张宝莲 +1 位作者 卢雪然 陈远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1437-1440,共4页
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冠醚改性聚甲基硅氧烷,研究了它们作为液膜离子传输载体对离子的传输性能,并考察了膜的稳定性。
关键词 冠醚 聚硅氧烷 离子载体 液膜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0
20
作者 孙宏伟 陈建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共15页
化工过程强化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化学工业"高能耗、高污染和高物耗"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可望从根本上变革化学工业的面貌。经过多年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我国在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本文综述了我国在... 化工过程强化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化学工业"高能耗、高污染和高物耗"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可望从根本上变革化学工业的面貌。经过多年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我国在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本文综述了我国在超重力技术、膜过程耦合技术、微化工技术、磁稳定床技术、等离子体技术、离子液体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微波辐射技术等典型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过程强化 超重力 膜过程耦合 微化工 磁稳定床 等离子体 离子液体 超临界流体 微波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