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重力下热线法测量高温熔体的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陈珂 李会东 +4 位作者 陶冶 潘秀红 曹成成 杨莉萍 刘杰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0-46,共7页
为提高微重力条件下热线法对熔体导热系数的测量精度,探究电压引线位置、热丝温升变化和样品物性变化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热丝在腔体内的传热过程,研究陶瓷管内导线发热对热丝端部的影响,分析热丝电阻变化和熔体导... 为提高微重力条件下热线法对熔体导热系数的测量精度,探究电压引线位置、热丝温升变化和样品物性变化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热丝在腔体内的传热过程,研究陶瓷管内导线发热对热丝端部的影响,分析热丝电阻变化和熔体导热系数增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热系数越大,陶瓷管内导线对端部的传热影响越小;通过比较各监测点温度的一致性,确定电压引线可接在距离端部5~7 mm的位置;热丝温升在4 K以内时,热丝电阻变化引起的导热系数偏差在2%以内;针对所研究的样品,加热功率在8 W以下时,样品导热系数改变对结果的影响在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 导热系数 瞬态热线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态热线法的橡胶粉导热系数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成杰 任冬云 +2 位作者 张立群 史金炜 林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8-122,共5页
基于瞬态热线法,通过自主设计的松密度-导热系数实验台,能准确测量导热系数与其松密度之间的关系。文中分别测量了松密度大小对普通胶粉、具有相同含量的松焦油、煤焦油的胶粉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粉体的导热系数大小与松密度呈线... 基于瞬态热线法,通过自主设计的松密度-导热系数实验台,能准确测量导热系数与其松密度之间的关系。文中分别测量了松密度大小对普通胶粉、具有相同含量的松焦油、煤焦油的胶粉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粉体的导热系数大小与松密度呈线性关系:随着粉体材料的松密度增加,其导热系数线性增强。比较发现,含煤焦油和松焦油的胶粉的导热系数高于普通胶粉导热系数;相同松密度下,含煤焦油的胶粉导热系数高于含松焦油的胶粉导热系数,普通胶粉导热系数最低。通过分析表明,这种胶粉导热性能的差异与颗粒之间接触面积、空气含量及颗粒表面不同含油层的厚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线法 导热系数 胶粉 松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潘江 林娜 +1 位作者 王玉刚 徐旭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388,共5页
为克服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中实验数据处理一般方法的弊端,将数值模拟引入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并通过比较理论计算曲线与实验曲线的符合程度来获得最终的实验结果。通过不同方法对实验数据处理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所使用的方法可以... 为克服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中实验数据处理一般方法的弊端,将数值模拟引入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并通过比较理论计算曲线与实验曲线的符合程度来获得最终的实验结果。通过不同方法对实验数据处理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所使用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处理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数据,同时,与传统方法相比,采用较少的数据点即可得到正确的结果。研究结果不仅可以改进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而且对实验系统的设计与搭建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导热系数 瞬态热线法 数据处理 数值模拟 有限容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热导率试验 被引量:9
4
作者 彭小飞 俞小莉 +1 位作者 钟勋 袁庆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77-1180,1185,共5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瞬态热线装置,测试了不同种类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分析研究了粒子体积分数、粒径、温度、分散剂等因素对纳米流体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体积分数纳米流体的热导率比基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最大可达40%左右;纳米流体的热... 采用自行设计的瞬态热线装置,测试了不同种类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分析研究了粒子体积分数、粒径、温度、分散剂等因素对纳米流体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体积分数纳米流体的热导率比基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最大可达40%左右;纳米流体的热导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粒子体积分数的增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分散效果越好的纳米流体热导率越大.试验热导率值大于常规固液混合物的H-C模型预测值,表明纳米流体具有不同于一般固液混合物的独特的优良导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瞬态热线法 热导率 H-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导热系数的双线式瞬态热线测试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强 宣益民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78-680,701,共4页
为了消除端部效应,采用双线式结构设计,研制了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瞬态热线装置,详细分析了系统测量误差。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测量装置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可以用来测量液体的导热系数。
关键词 液体 导热系数 瞬态热线法 双线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熊毛纤维的导热系数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青利 谢慧丽 何吉欢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9-64,共6页
利用瞬态热线法固体导热系数仪测定了北极熊毛纤维的导热系数,测量精度为±3%。用推荐物质硼硅玻璃和不锈钢对该测量仪器在283~353 K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检验,得到的结果与硼硅玻璃和不锈钢导热系数推荐值的绝对平均偏差分别为0.78%... 利用瞬态热线法固体导热系数仪测定了北极熊毛纤维的导热系数,测量精度为±3%。用推荐物质硼硅玻璃和不锈钢对该测量仪器在283~353 K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检验,得到的结果与硼硅玻璃和不锈钢导热系数推荐值的绝对平均偏差分别为0.78%和0.91%。用该仪器分别测量了北极熊毛纤维在温度区间为230~313 K、自然状态和加压状态下垂直纤维轴向和任意方向的导热系数,并将实验数据拟合成关于温度和压力的导热系数方程,实验数据与拟合方程计算值在垂直轴向和任意方向的最大偏差分别为0.132 300%和0.139 936%,绝对平均偏差分别为0.059 312%和0.052 8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熊毛纤维 瞬态热线法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纳米流体的导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寿青云 陈汝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7-119,共3页
采用瞬态热线法测量了4种不同种类、不同体积份额配比的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分析了纳米颗粒属性、体积分数、悬浮稳定性及温度等因素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流体中加入纳米颗粒将显著提高流体的导热系数。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导热系数 瞬态热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导热系数测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倩 李彦伟 谢来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由于沥青混合料为多相体,其热物理特性参数的测试较为困难.随着对抗车辙等沥青混合料高温特性研究的深入,发现针对沥青混合料导热系数等热物理参数测试方法相关研究很少.基于瞬态热线法,采用TC3000导热系数仪,针对四种典型沥青混合料进... 由于沥青混合料为多相体,其热物理特性参数的测试较为困难.随着对抗车辙等沥青混合料高温特性研究的深入,发现针对沥青混合料导热系数等热物理参数测试方法相关研究很少.基于瞬态热线法,采用TC3000导热系数仪,针对四种典型沥青混合料进行导热系数测试.试验结果分析发现就内部组成因素而言,沥青混合料导热系数随着空隙率增大而减小,随4.75 mm以下细集料通过率增大而减小,随沥青用量增大而减小,但其减小不显著.另一方面,在外部环境变化时,混合料导热系数随温度增加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浸水时较干燥时导热系数也提高,压力水平变化对导热系数测试结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导热系数 瞬态热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饱和液相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玉刚 吴江涛 刘志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26-1029,1034,共5页
研制了高精度瞬态双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及数据采集系统,整个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小于±1%.用液相甲苯标定213~363 K温度区间的饱和液相导热系数,并与标准值进行了比较,测量的平均偏差为0.37%,最大偏差为0.73%.用此装置对245~38... 研制了高精度瞬态双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及数据采集系统,整个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小于±1%.用液相甲苯标定213~363 K温度区间的饱和液相导热系数,并与标准值进行了比较,测量的平均偏差为0.37%,最大偏差为0.73%.用此装置对245~385 K温度区间的二甲醚饱和液相导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测量得到的饱和液相导热系数数据,拟合了二甲醚饱和液相的导热系数方程,该方程的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平均偏差为0.32%,最大偏差为0.85%,为二甲醚作为替代制冷剂和替代燃料等研究提供了急需的热物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系数 瞬态双热线法 二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1,2-二氯乙烷、醇+环己酮二元体系热导率的测定和推算 被引量:1
10
作者 尉小明 雷群芳 +1 位作者 刘刚强 林瑞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78-1082,共5页
采用瞬态热丝法液体热导率测量装置测定 10种醇 (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和异戊醇 )分别与 1,2 -二氯乙烷、环己酮组成的 2 0个二元体系在常压、 30℃和不同组成时的热导率 ,测量误差±... 采用瞬态热丝法液体热导率测量装置测定 10种醇 (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和异戊醇 )分别与 1,2 -二氯乙烷、环己酮组成的 2 0个二元体系在常压、 30℃和不同组成时的热导率 ,测量误差± 0 .7% .用文献中 5种热导率方程对所测液体的热导率做了推算 ,将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做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导率 瞬态热丝法 二元体系 液体混合物 实验测定 推算 热力学性质 1 2-二氯乙烷 环已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双热线液体导热系数测试装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钦波 徐言生 《中国测试》 CAS 2009年第5期112-114,共3页
采用双热线瞬态热线法研制出一套瞬态双热线液体导热系数测试装置,在阐述该测试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就该仪器对乙醇、乙二醇、甘油和去离子水进行测试的实验情况及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装置的最大不确定度为2.... 采用双热线瞬态热线法研制出一套瞬态双热线液体导热系数测试装置,在阐述该测试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就该仪器对乙醇、乙二醇、甘油和去离子水进行测试的实验情况及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装置的最大不确定度为2.18%,此装置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精度,可以在科研及工业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双热线法 液体 导热系数 测试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叔丁基醚饱和液相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王玉刚 薛征欣 +1 位作者 吴江涛 刘志刚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7-49,62,共4页
利用瞬态双热线法测量了243—403 K温度范围内饱和液相甲基叔丁基醚的导热系数,并将实验数据拟合为温度的关联式。实验数据与导热系数关联式计算结果的标准偏差和最大偏差分别为0.30%和0.89%,导热系数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小于±1.0%... 利用瞬态双热线法测量了243—403 K温度范围内饱和液相甲基叔丁基醚的导热系数,并将实验数据拟合为温度的关联式。实验数据与导热系数关联式计算结果的标准偏差和最大偏差分别为0.30%和0.89%,导热系数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小于±1.0%。甲基叔丁基醚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为正在进行的甲基叔丁基醚替代物筛选提供急需的基础热物性数据,对改进汽油、柴油质量,提高油品的环境友好性及推广使用清洁燃料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双热线法 导热系数 饱和液相 甲基叔丁基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己二酸二乙酯热导率
13
作者 李晓静 吴江涛 刘志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73-1077,共5页
己二酸二乙酯是有机合成重要的溶剂和中间体,也在日用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如香料、增塑剂等方面应用广泛。近年来,含氧燃料如己二酸二乙酯可以改善油品性能和降低柴油机排放,被认为是良好的柴油添加剂和替代燃料。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己... 己二酸二乙酯是有机合成重要的溶剂和中间体,也在日用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如香料、增塑剂等方面应用广泛。近年来,含氧燃料如己二酸二乙酯可以改善油品性能和降低柴油机排放,被认为是良好的柴油添加剂和替代燃料。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己二酸二乙酯的热物性研究相对不足。利用钽丝作为热线的瞬态双热线系统对温度区间为283~383K、压力区间为0.1~30MPa的液相己二酸二乙酯热导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将实验数据拟合为温度和压力的关联式。实验数据与热导率关联式计算结果的标准偏差和最大偏差分别为0.14%和0.43%,热导率的标准合成不确定度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双热线法 热导率 己二酸二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酮肟-丁酮、丁酮肟-正己烷体系导热系数的测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明 何潮洪 +4 位作者 黄志尧 孟振振 周俊超 车圆圆 金伟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7-553,共7页
导热系数是重要的化工基础数据。研究者新建了一套瞬态热线法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装置,该装置由热导池、恒温系统、电路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组成,经标定有效铂丝长度后,实验值与文献值平均偏差在1%以内。为了给丁酮肟合成及丁酮肟下游产... 导热系数是重要的化工基础数据。研究者新建了一套瞬态热线法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装置,该装置由热导池、恒温系统、电路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组成,经标定有效铂丝长度后,实验值与文献值平均偏差在1%以内。为了给丁酮肟合成及丁酮肟下游产品开发提供基础数据,使用该装置测定了丁酮肟-丁酮、丁酮肟-正己烷体系在常压、288~328 K下的导热系数,并将实验数据拟合成关于组成和温度的方程,拟合相对平均偏差分别为0.13%、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系数 瞬态热线法 丁酮肟 丁酮 正己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二乙酯液相导热系数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琳丰 吴江涛 刘志刚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3-187,共5页
为了给可替代清洁燃料的研究提供急需的基础物性数据,利用瞬态单热线法对温度区间为250~390K、压力区间为0.1~30MPa的碳酸二乙酯(DEC)的导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将实验数据拟合成关于温度和压力的导热系数方程,并分析了碳酸二乙酯导... 为了给可替代清洁燃料的研究提供急需的基础物性数据,利用瞬态单热线法对温度区间为250~390K、压力区间为0.1~30MPa的碳酸二乙酯(DEC)的导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将实验数据拟合成关于温度和压力的导热系数方程,并分析了碳酸二乙酯导热系数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方程采用完全三次多项式形式。结果表明,碳酸二乙酯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实验数据与拟合方程计算值的最大偏差为-1.94%,绝对平均偏差为0.84%。另外,文中对改进的瞬态单热线测量导热系数实验装置以及所采用的测量系统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系数 瞬态热线法 碳酸二乙酯 清洁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液相热导率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琳丰 吴江涛 刘志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1-556,共6页
利用瞬态单热线法重新研制了一套可耐高压的热导率测量装置,热导率测量的不确定度为±2%。用推荐物质甲苯对该装置在286~350K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检验,得到的结果与甲苯热导率推荐值的绝对平均偏差为0.48%。用该装置对温度区间为290... 利用瞬态单热线法重新研制了一套可耐高压的热导率测量装置,热导率测量的不确定度为±2%。用推荐物质甲苯对该装置在286~350K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检验,得到的结果与甲苯热导率推荐值的绝对平均偏差为0.48%。用该装置对温度区间为290~390K、压力区间为0.1~30MPa的碳酸二甲酯(DMC)的热导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将实验数据拟合成关于温度和压力的热导率方程,实验数据与拟合方程计算值的最大偏差为-1.97%,绝对平均偏差为0.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导率 瞬态热线法 碳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微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国根 杨晓西 +1 位作者 丁静 杨建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3,共5页
采用一步化学法制备了石墨微流体,并采用瞬态热线法测试了石墨微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研究了石墨含量、超声处理时间、微波处理时间及基液种类对石墨微流体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液中加入石墨后形成的石墨微流体的有效导... 采用一步化学法制备了石墨微流体,并采用瞬态热线法测试了石墨微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研究了石墨含量、超声处理时间、微波处理时间及基液种类对石墨微流体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液中加入石墨后形成的石墨微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均显著增大,且石墨含量越高有效导热系数越大;石墨含量为1.0%时,以去离子水、乙二醇以及二甲基硅油为基液的石墨微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提高幅度分别为102.09%、93.17%、225.69%;石墨含量、超声处理时间及微波处理时间相同时,以二甲基硅油为基液的石墨微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增幅最大,乙二醇次之,去离子水最小;随着超声处理时间和微波处理时间的延长,石墨微流体有效导热系数的增幅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微流体 有效导热系数 一步化学法 瞬态热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供暖用新型流体制备及导热性能测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佳琦 齐典伟 +1 位作者 徐凤 李亚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73-2578,共6页
严寒、寒冷地区液体型集热器应用时需考虑防冻性能,工程常使用乙二醇型防冻液作为循环工质。但其导热系数仅为水的60%,集热循环过程中防冻液与太阳能集热器基板传热不充分导致基板过热和集热热损过大。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乙二醇型防冻... 严寒、寒冷地区液体型集热器应用时需考虑防冻性能,工程常使用乙二醇型防冻液作为循环工质。但其导热系数仅为水的60%,集热循环过程中防冻液与太阳能集热器基板传热不充分导致基板过热和集热热损过大。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乙二醇型防冻液及相变材料配制不同浓度的传热蓄热流体(heat transfer and heat storage fluid, HTHSF),在考虑防冻的基础上,以增加HTHSF综合导热系数为目的,通过瞬态热线法实验研究HTHSF相变过程中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或浓度减小时载流体导热系数增大。配制的HTHSF呈水基溶液的特性,在单一相时导热系数与温度呈正比关系,相变使得导热系数有所减小。寒地太阳能供暖用新型HTHSF 10%、冰点-20℃时性能较好,此外拟合公式与实测数据误差在0.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供暖 综合导热系数 瞬态热线法 热功能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山遗址陶器导热性能初探
19
作者 温睿 胡芃 +4 位作者 赵晓军 刘歆益 毛振伟 陈则韶 王昌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3-646,共4页
用瞬态热丝法对西山遗址出土的泥质陶和搀砂陶进行了导热系数测试 .结果表明 ,搀砂陶的导热系数明显高于泥质陶 ,并且同种陶片内部的导热系数相差较小 .从而说明其时的制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制陶工艺稳定并且古人已经有意识的根据陶器... 用瞬态热丝法对西山遗址出土的泥质陶和搀砂陶进行了导热系数测试 .结果表明 ,搀砂陶的导热系数明显高于泥质陶 ,并且同种陶片内部的导热系数相差较小 .从而说明其时的制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制陶工艺稳定并且古人已经有意识的根据陶器的不同用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遗址 陶器 导热系数 瞬态热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试中的自然对流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书伟 刘瑞见 +2 位作者 梁坤峰 王莫然 李亚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3,38,共6页
基于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试原理,试验测量了微细金属丝(Φ=0.06 mm)水平、垂直放置时的空气加热过程,获得了不同加热功率下的空气导热系数。采用了考虑自然对流影响的空气导热系数估算法,对估算法与瞬态热线法计算的导热系数进行对比... 基于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试原理,试验测量了微细金属丝(Φ=0.06 mm)水平、垂直放置时的空气加热过程,获得了不同加热功率下的空气导热系数。采用了考虑自然对流影响的空气导热系数估算法,对估算法与瞬态热线法计算的导热系数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金属丝水平放置时两种方法的计算值吻合度好,但与空气导热系数的标准值差别较大。当加热功率较小,垂直放置时两种方法的计算值偏差稍大,基于瞬态热线法计算的空气导热系数准确度较高;而加热功率较大时,两种方法的计算值偏差较小,基于瞬态热线法计算的空气导热系数准确度较低。通过微细金属丝表面自然对流换热强度的理论分析,认为随着金属丝表面温度的升高,水平加热普遍大于垂直加热时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瞬态热线法计算导热系数时,会受到微细金属丝加热表面自然对流换热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导热系数 瞬态热线法 自然对流 加热功率 微细金属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