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苓桂术甘汤干预高脂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彭红艳 张文龙 +1 位作者 郭露琴 王靓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240-1253,共14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体内外实验研究苓桂术甘汤(LGZGD)干预高脂诱导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LGZGD的有效成分及靶点,获取心肌纤维化和代谢性心肌病的靶点,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体内外实验研究苓桂术甘汤(LGZGD)干预高脂诱导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LGZGD的有效成分及靶点,获取心肌纤维化和代谢性心肌病的靶点,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建立交集靶点的PPI网络和有效成分-核心靶点关联网络。构建高脂喂养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予LGZGD干预后,采用H&E染色和Sirius red染色观察心肌损伤和胶原纤维沉积,RT-qPCR检测观察心肌组织MMP9、TGF-β、SMAD3、SMAD7mRNA表达水平,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达水平;构建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大鼠H9C2心肌损伤细胞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RT-qPCR检测,探究LGZGD含药血清对凋亡水平以及MMP9、TGF-β、SMAD3、SMAD7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共筛选出LGZGD 103个活性成分和886个核心靶点,与疾病相关的核心靶点有12个,与代谢性心肌病引起的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的富集通路有245条等。动物实验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纤维部分断裂及间质纤维化等病理变化,心肌组织CollagenⅠ、CollagenⅢ含量及CollagenⅠ/CollagenⅢ比值显著升高,TGF-β、SMAD3、MMP9 mRNA表达显著升高,而SMAD7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LGZGD干预8周后,心脏损伤有明显改善,使心肌组织CollagenⅠ、CollagenⅢ含量及CollagenⅠ/CollagenⅢ比值,TGF-β、SMAD3、MMP9 mRNA表达下调,SMAD7 mRNA表达上调(P<0.05)。细胞实验显示,与正常组比较,PA组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升高,且H9C2心肌细胞TGF-β、SMAD3、MMP9 mRNA表达显著升高,而SMAD7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PA组比较,LGZGD干预后,H9C2心肌细胞TGF-β、SMAD3、MMP9 mRNA表达下调,SMAD7 mRNA表达上调以及细胞凋亡水平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LGZGD可通过干预心肌组织TGF-β/SMAD通路,从而抑制高脂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网络药理学 心肌纤维化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药效学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赵传志 丁慧敏 +4 位作者 胡紫晴 都永勤 周兰 周鹏 王靓 《海南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目的:通过体内动物实验探究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效果,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喂养20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 目的:通过体内动物实验探究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效果,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喂养20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4 mg/kg)、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2.1 g/kg)、苓桂术甘汤中剂量组(4.2 g/kg)、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8.4 g/kg),观察苓桂术甘汤干预后的HE染色及油红O染色的肝脏形态学变化,酶标仪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脂四项水平。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筛选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潜在作用机制及靶点。结果:苓桂术甘汤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P<0.05);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显示苓桂术甘汤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的肝脏脂质沉积;苓桂术甘汤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脂四项水平(P<0.05);网络药理学筛选出关键靶点10个,关键信号通路5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前20活性成分均对前十靶点有良好结合能力。结论:表明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调节血脂及改善肝组织病变作用,并初步验证了苓桂术甘汤对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苓桂术甘汤 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应激及其相关凋亡蛋白研究苓桂术甘汤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曾蕾 席晓荣 +1 位作者 孙承霞 李雪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4,I0009-I0012,共9页
目的 基于氧化应激及其相关凋亡蛋白探讨苓桂术甘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45只SPF级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苓桂术甘汤预处理组[IR+LGZG(0.68 g/kg)... 目的 基于氧化应激及其相关凋亡蛋白探讨苓桂术甘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45只SPF级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苓桂术甘汤预处理组[IR+LGZG(0.68 g/kg)组],每组15只。依据组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预处理,1次/d,连续7 d。第8天通过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igating the anterior descending, LAD),心肌缺血30 min后,进行缺血再灌注24 h, Sham组只做穿线处理不结扎,建立MIR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取各组大鼠的腹主动脉血清和心脏组织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通过心电图观察心功能变化,通过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通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采用生化和ELISA法检测心肌酶损标志物Tn-T、CK-MB、LDH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SOD、MDA、GSH-Px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凋亡蛋白Bax、Caspase-3、Bcl-2含量。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的心电图ST段向上拱起明显,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发生改变,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Tn-T、CK-MB、LDH浓度显著升高(P<0.01),SOD表达显著降低(P<0.01),MDA表达显著升高(P<0.01),心肌细胞中Caspase-3、Bax蛋白表达上调(P<0.01),Bcl-2表达下调(P<0.01);与IR组相比,IR+LGZG组可以减少MIRI所致心脏损伤(P<0.05),升高SOD的表达(P>0.05),降低MDA的表达(P<0.01),减少MIRI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P<0.05)。结论 苓桂术甘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作用佳,其作用机制部分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随后的心肌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调控miR-140-5p/TLR4/NF-κB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及免疫平衡的影响
4
作者 朱阳阳 李倩 +4 位作者 刘萌 徐青霞 唐晓燕 蒲金凤 唐学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6-1094,共9页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调控miR-140-5p/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肠黏膜屏障及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用2,4,6-...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调控miR-140-5p/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肠黏膜屏障及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 solution,TNBS)诱导建立UC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NC-miR-140-5p(miR-140-5p阴性对照)组、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miR-140-5p antagomir(miR-140-5p抑制剂)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作对照组,分组干预后检测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ic mucosal injury index,CMDI)评分与结肠长度;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屏障超微结构;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Treg、Th17细胞比例及Treg/Th17比值;ELISA检测大鼠血清免疫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7、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采用实时荧光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iR-140-5p/TLR4/NF-κB信号相关因子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屏障超微结构损伤严重,CMDI、Th17细胞比例、血清IL-6与IL-17水平、结肠黏膜组织TLR4 mRNA、蛋白表达与p-NF-κB p65/NF-κB p65显著升高(P<0.05),结肠长度、Treg细胞比例、Treg/Th17比值、血清IL-10与TGF-β1水平、结肠黏膜组织claudin-1、claudin-4蛋白表达与miR-140-5p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大鼠结肠黏膜屏障超微结构损伤均减轻,CMDI、Th17细胞比例、血清IL-6与IL-17水平、结肠黏膜组织TLR4 mRNA、蛋白表达与p-NF-κB p65/NF-κB p65均降低(P<0.05),结肠长度、Treg细胞比例、Treg/Th17比值、血清IL-10与TGF-β1水平、结肠黏膜组织claudin-1、claudin-4蛋白表达与miR-140-5p表达均升高(P<0.05);NC-miR-140-5p组大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苓桂术甘汤作用更强。下调miR-140-5p可减弱高剂量苓桂术甘汤对UC模型大鼠各指标的作用。结论:苓桂术甘汤可通过上调miR-140-5p而抑制TLR4/NF-κB信号激活,进而促使Treg/Th17免疫平衡向Treg偏移,抑制免疫炎症,减轻UC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miR-140-5p/TLR4/NF-κB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屏障 免疫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合三甲散联合脐贴治疗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 被引量:24
5
作者 郭敏 郑华 +1 位作者 刘光伟 冀爱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82-2486,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苓桂术甘汤合三甲散(茯苓,桂枝,白术等)联合中药脐贴(甘遂、芫花、莱菔子)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57例乙肝后肝硬化证属脾阳虚的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空白组为西医基础治疗组,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复方甘草酸苷... 目的通过分析苓桂术甘汤合三甲散(茯苓,桂枝,白术等)联合中药脐贴(甘遂、芫花、莱菔子)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57例乙肝后肝硬化证属脾阳虚的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空白组为西医基础治疗组,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复方甘草酸苷针,呋塞米片,螺内酯片,人血白蛋白)上口服苓桂术甘汤合三甲散联合中药脐贴,阳性组为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淀粉脐贴。观察3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腹围、彩超指导下腹水量、白蛋白用量、远期疗效、腹水复发等方面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苓桂术甘汤合三甲散联合脐贴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腹胀、乏力、食欲、下肢水肿等;促进肝功能恢复;减少腹围,减轻体质量,减少腹水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人血白蛋白、呋塞米、螺内酯用量,可改善门脉血管流速,延迟再发腹水的时间,不良反应少。结论苓桂术甘汤合三甲散联合中药脐贴可显著缩短腹水消退时间,其作用可能与减轻门静脉压力,改善门静脉血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脐贴 三甲散 苓桂术甘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肾气汤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脾肾阳虚)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石亚杰 楼雅芳 +3 位作者 丁旭春 傅骞 朱黎红 许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66-2668,共3页
目的:比较金匮肾气汤联合苓桂术甘汤与单纯金匮肾气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脾肾阳虚)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来我科就诊的临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脾肾阳虚)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金匮... 目的:比较金匮肾气汤联合苓桂术甘汤与单纯金匮肾气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脾肾阳虚)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来我科就诊的临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脾肾阳虚)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金匮肾气汤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组与单纯金匮肾气汤治疗组,每组3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得分及中医症候总积分、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咳嗽、咳痰、胸闷、气促得分及总积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咳嗽、咳痰、气促得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2%,两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3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生理、心理、日常活动、社交娱乐、运动、工作学习及家庭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生活及治疗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汤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脾肾阳虚)的临床效果显著,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汤 苓桂术甘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脐贴联合苓桂术甘汤化载内服辨治脾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7
作者 奥敦托娅 赵海珍 刘瑞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2050-2053,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脐贴(芫花、甘遂、莱菔子)联合苓桂术甘汤化载内服辨治脾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乙肝后肝硬化证属脾阳虚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治疗组组和阳性组各30例,空白... 目的:研究中药脐贴(芫花、甘遂、莱菔子)联合苓桂术甘汤化载内服辨治脾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乙肝后肝硬化证属脾阳虚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治疗组组和阳性组各30例,空白组采取常规的西医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呋塞米片、人血白蛋白、复方甘草酸苷针、螺内酯片;治疗组采取口服苓桂术甘汤联合中药脐贴再合并西医基础治疗;阳性组采取淀粉脐贴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同时观察3组患者的肝功能、症状、彩超指导下腹水、体征、腹围、远期疗效、白蛋白、腹水复发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人数为28人,空白组总有效人数为22人,阳性组总有效人数为18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9.144 4;P=0.010)。治疗组治疗后有2人仍然乏力,空白组有9人,阳性组有4人;治疗组治疗后有2人仍然纳差,空白组有9人,阳性组有3人;治疗组治疗后有1人仍然下肢肿,空白组有8人,阳性组有5人;3组患者乏力、纳差、下肢肿人数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240,P=0.044;χ2=7.274,P=0.026;χ2=6.260,P=0.044)。结论:中药脐贴联合苓桂术甘汤化载内服辨治脾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可以显著缩短腹水消退时间,使门静脉压力减轻,改善门脉血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脐贴 苓桂术甘汤 肝硬化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及对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麦丽莎 何耀东 蒋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761-1763,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配合艾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常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苓桂术甘汤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治疗2个...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配合艾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常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苓桂术甘汤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为7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治疗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苓桂术甘汤加艾灸神阙穴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苓桂术甘汤 艾灸 神阙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慢性心衰大鼠模型的苓桂术甘汤和肾气丸“同病异治”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路琼琼 韩军 +6 位作者 曾百惠 李耘州 石少华 许宗颖 于瀚 邓慧芳 钟相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和肾气丸对慢性心衰(CHF)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是否有差异,探讨"同病异治"的内涵。方法:取30只健康SD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CHF大鼠模型,另取10只行假手术。2周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苓桂术甘汤组、肾气丸...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和肾气丸对慢性心衰(CHF)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是否有差异,探讨"同病异治"的内涵。方法:取30只健康SD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CHF大鼠模型,另取10只行假手术。2周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苓桂术甘汤组、肾气丸组、模型组,并开始给予中药灌胃,持续4周,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以纯净水灌胃。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动脉血气、肺功能、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VC、FEV_1/FVC均降低(P<0.05),动脉血PaO_2、pH、SaO_2均降低(P<0.05),PaCO_2升高(P<0.05),+dp/dtmax、HR明显降低(P<0.05),LVEDP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气丸组、苓桂术甘汤组大鼠FVC均升高(P<0.05),动脉血pH、PaO_2、SaO_2均升高(P<0.05),PaCO_2降低(P<0.05)苓桂术甘汤组+dp/dtmax、HR明显升高(P<0.05),LVEDP明显降低(P<0.05);肾气丸组LVSP、HR、+dp/dtmax明显升高(P<0.05)。苓桂术甘汤组与肾气丸组大鼠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参数、肺功能比较(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和肾气丸均可改善CHF模型大鼠的心功能,且两方效果差异不显著,即"同病-同证-异治"这一"同病异治"的内涵是可能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病异治 肾气丸 苓桂术甘汤 慢性心衰 肺功能 血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随机对照盲态评价临床研究方案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阳 付静 +6 位作者 陆芳 李博 赵迎盼 李睿 李庆娜 曹唯仪 高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1362-1366,共5页
目的:评价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盲态评价、等效性临床研究设计方法,拟将28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配方颗粒剂组和传统饮片水煎剂组,通过16周的治疗,观察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 目的:评价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盲态评价、等效性临床研究设计方法,拟将28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配方颗粒剂组和传统饮片水煎剂组,通过16周的治疗,观察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代谢综合征指标组分及安全性指标等在组间的分布差异,评价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相同。结论: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盲态评价、等效性设计的方法,同时规范合并用药与饮食锻炼的要求,能够较好的控制患者个体因素和不同医生诊疗差异的影响,提高临床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性,验证配方颗粒的疗效及安全性,为配方颗粒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配方颗粒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煎煮模式对苓桂术甘汤有效成分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单国顺 蔡永潮 +5 位作者 赵玥 臧彬如 李昆 吕彤彤 徐立飞 贾天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目的对比传统"散煎"和现代"包煎"模式下苓桂术甘汤中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情况,为中药汤剂煎制系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苓桂术甘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包煎"及"散煎"... 目的对比传统"散煎"和现代"包煎"模式下苓桂术甘汤中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情况,为中药汤剂煎制系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苓桂术甘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包煎"及"散煎"两种煎煮模式对苓桂术甘汤全方及单味药在浸泡和煎煮过程中肉桂醛、肉桂酸、甘草苷及甘草酸含量的影响。色谱条件:色谱柱:Accucore C18(4.6 mm×150 mm,2.6μm),流动相为乙腈-0.2%乙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检测波长为237 nm,290 nm,柱温为30℃。结果在浸泡和煎煮过程中,"散煎"模式下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包煎"。同时,两种煎煮模式下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还与饮片的质地疏密、体积大小以及有效成分的溶解性有关。结论传统"散煎"模式的煎煮效率要高于现代"包煎"的方式,更适合应用于中药煎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散煎 包煎 煎出率 煎药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复方制剂的研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玲 季光 +1 位作者 张彤 肖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65-3172,共8页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温阳化饮法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用于中阳不足之痰饮,证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温阳化饮法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用于中阳不足之痰饮,证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之第19首,《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之第1首。为了满足临床需要,课题组前期依据《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和《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的要求,将苓桂术甘汤开发为现代制剂苓桂术甘颗粒,是首个按照中药注册分类3.1类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申请上市的品种,于2022年12月27日首个获批。本研究探讨苓桂术甘颗粒研发过程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以期为其他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颗粒 经典名方 复方制剂 研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的苓桂术甘汤治疗脂质代谢紊乱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信用 王群 +3 位作者 刘璐 郑思成 陈文娜 张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3-187,I0026,共6页
目前中药方剂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但其只是建立在"药物-疾病"或"药物-证型"的研究之上,对于从微观角度探讨方剂中药物化学成分对疾病靶标、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甚少。目的通过探究苓桂术甘汤各中药活性成分... 目前中药方剂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但其只是建立在"药物-疾病"或"药物-证型"的研究之上,对于从微观角度探讨方剂中药物化学成分对疾病靶标、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甚少。目的通过探究苓桂术甘汤各中药活性成分与脂质代谢紊乱的相关靶标与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从微观角度阐释苓桂术甘汤治疗脂质代谢紊乱疾病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该研究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v1.0网络分析软件,构建苓桂术甘汤治疗脂质代谢紊乱疾病"中药方剂-中药材-化学成分-核心靶标-关键通路"多维网络。通过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预测苓桂术甘汤各中药成分对疾病靶标、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从分析结果中发现,苓桂术甘汤各中药成分可通过神经系统及相关变性疾病、多种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信号通路达到对脂质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结论苓桂术甘汤治疗脂质代谢紊乱可能与人体能量代谢有较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分子机制 整合药理学 脂质代谢紊乱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BNIP3通路探讨苓桂术甘汤改善心肌梗死诱导大鼠心力衰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翔 莫佳佳 +2 位作者 汤同娟 周鹏 黄金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90-2397,共8页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Linggui Zhugan Decotion,LGZGD)抑制心室重构防治心梗后心衰的作用是否与调节Nrf2/BNIP3通路有关。方法冠脉结扎制备大鼠心梗后心衰模型,造模14 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苓桂术甘汤组、卡托普利组,另设假手术组,灌胃28...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Linggui Zhugan Decotion,LGZGD)抑制心室重构防治心梗后心衰的作用是否与调节Nrf2/BNIP3通路有关。方法冠脉结扎制备大鼠心梗后心衰模型,造模14 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苓桂术甘汤组、卡托普利组,另设假手术组,灌胃28 d,每天1次。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BNP、NT-ProBNP含量;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胶原纤维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ROS的含量,微量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SOD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CytC(线粒体、细胞质)、Nrf2(细胞质、细胞核)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Nrf2、BNIP3蛋白的表达。结果苓桂术甘汤可以显著改善心梗后心衰大鼠的心功能,降低BNP、NT-ProBNP的含量,抑制心肌间质胶原的过度沉积,降低ROS,提高SOD的含量,改善线粒体结构损伤,并可上调Nrf2的表达及核移位,降低BNIP3的表达。结论苓桂术甘汤可有效抑制心梗后的心室重构阻抑心衰的发生发展,且其药效作用的发挥与调节Nrf2/BNIP3通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线粒体,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心室重构 氧化应激 线粒体 凋亡 Nrf2/BNIP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苓桂术甘汤中五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谦锋 申士富 +2 位作者 石银龙 王一 周春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26-130,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苓桂术甘汤中肉桂酸、桂皮醛、甘草酸、白术内酯Ⅲ、茯苓酸的量。方法:采用XBridge TM(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 m 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苓桂术甘汤中肉桂酸、桂皮醛、甘草酸、白术内酯Ⅲ、茯苓酸的量。方法:采用XBridge TM(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 m 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结果:肉桂酸、桂皮醛、甘草酸、白术内酯Ⅲ、茯苓酸5种成分在100 min内被完全分离;峰面积与其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6)为99.39%~100.06%(RSD=0.22%~2.19%)。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中的5种成分,此方法简单可靠,精密度好,可较好地用于苓桂术甘汤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苓桂术甘汤 定量测定 肉桂酸 桂皮醛 甘草酸 白术内酯Ⅲ 茯苓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8
16
作者 杨潮 李雪萍 +1 位作者 魏蜀君 刘云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联合西医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慢性心力衰...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联合西医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治疗2周末,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心功能、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中医症状、心功能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淋巴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患者炎症反应、改善细胞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苓桂术甘汤 炎性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苓桂术甘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程新 胡江平 +1 位作者 罗方 于国俊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472-1476,共5页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苓桂术甘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口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MHD口渴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苓桂术甘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口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MHD口渴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学、唾液生化、分泌功能、神经肽、相关评分、刺激唾液量及疗效变化。结果:1)治疗后2组尿素氮、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尿素下降率、尿素清除指数、标准化蛋白分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酸碱度(pH)、唾液流率指数、Na^(+)/K^(+)、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刺激唾液量比值较治疗前均升高,Na^(+)、K^(+)、瘦素(Leptin)、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口渴强度评分、口腔干燥评分、口渴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痊愈率、临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苓桂术甘汤能改善MHD患者唾液分泌功能,提高神经肽,从而改善口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口渴 针刺 苓桂术甘汤 神经肽 唾液分泌功能 唾液生化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祥武运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经验 被引量:23
18
作者 周健翔 黄蔚 黄江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9-202,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临床常见的肝损伤之一,其起病和发展非常隐秘,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体征,常合并各种代谢性疾病,晚期易转化为肝硬化,预后不良。黄祥武主任医师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饮食、运动作息失调,致痰湿等邪蕴于中焦,脾虚湿盛...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临床常见的肝损伤之一,其起病和发展非常隐秘,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体征,常合并各种代谢性疾病,晚期易转化为肝硬化,预后不良。黄祥武主任医师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饮食、运动作息失调,致痰湿等邪蕴于中焦,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气血瘀滞而致,应以健脾祛湿泄浊化瘀为治,并自拟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同时强调药食并用,改善生活习惯,并配合运动,临床中运用疗效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加味苓桂术甘汤 代谢性疾病 临床经验 黄祥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苓桂术甘汤中妙用桂枝治慢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17
19
作者 曾蕾 樊明媛 +4 位作者 龙静 王丹鹏 席晓荣 芮思艳 李雪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56-3962,共7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使心室射血功能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中医主要是运用整体观、辨证施治、病证结合的思想诊治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机关键为阳虚不化,内停水饮、痰浊瘀阻。温阳利水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使心室射血功能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中医主要是运用整体观、辨证施治、病证结合的思想诊治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机关键为阳虚不化,内停水饮、痰浊瘀阻。温阳利水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法之一,苓桂术甘汤是温阳蠲饮的代表方剂。我们课题组前期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笔者认为方中应以桂枝为君,其灵活巧妙的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起关键性作用。方中桂枝辛温发散、振奋阳气,温心阳以制肾水、助心阳以降冲逆、通心阳以消阴翳,促进阳气化生,气化湿亦化。本文引经据典,浅谈桂枝之妙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苓桂术甘汤 桂枝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运化并举干预β淀粉样蛋白代谢研究思路刍议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莉兰 周春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90-796,共7页
脑内过多的β淀粉样蛋白(Aβ)清除主要通过自噬-溶酶体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蛋白酶、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进行降解清除,还可通过血脑屏障和/或脑淋巴引流系统转运排出,脾主运化功能在Aβ降解和转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实验证据... 脑内过多的β淀粉样蛋白(Aβ)清除主要通过自噬-溶酶体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蛋白酶、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进行降解清除,还可通过血脑屏障和/或脑淋巴引流系统转运排出,脾主运化功能在Aβ降解和转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实验证据表明,温脾化饮法的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可能影响Aβ代谢途径的关键结构和功能。在阐述Aβ代谢途径相关机制及分析苓桂术甘汤药理作用的基础上,探讨苓桂术甘汤“运化并举”实现Aβ清除的科学内涵,以期开拓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主运化 Β淀粉样蛋白 苓桂术甘汤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