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bility analysis of linear/nonlinear switching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based MIMO continuous systems 被引量:2
1
作者 WAN Hui QI Xiaohui LI Ji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4期956-970,共15页
In this paper,a linear/nonlinear switching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SADRC)based decoupling control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deal with some difficult control problems in a class of multi-input multi-output(M... In this paper,a linear/nonlinear switching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SADRC)based decoupling control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deal with some difficult control problems in a class of 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systems such as multi-variables,disturbances,and coupling,etc.Firstly,the structure and parameter tuning method of SADRC is introduced into this paper.Followed on this,virtual control variables are adopted into the MIMO systems,making the systems decoupled.Then the SADRC controller is designed for every subsystem.After this,a stability analyzed method via the Lyapunov function is proposed for the whole system.Finally,some simulation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anti-disturbance and robustness of SADRC,and results show SADRC has a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nonlinear switching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SADRC) 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continuous system decoupling control stabilit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inforcement learning based parameter optimization of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被引量:3
2
作者 SONG Wanping CHEN Zengqiang +1 位作者 SUN Mingwei SUN Qingl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期170-179,共10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line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 method based on the Q-Learning algorithm of reinforcement learning(RL) to control the six-degree-of-freedom motion of an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 This paper proposes a line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 method based on the Q-Learning algorithm of reinforcement learning(RL) to control the six-degree-of-freedom motion of an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The number of controllers is increased to realize AUV motion decoupling.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avoid the oversize of the algorithm, combined with the controlled content, a simplified Q-learning algorithm is constructed to realize the parameter adaptation of the LADRC controller.Finally, through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the controller with fixed parameters and the controller based on the Q-learning algorithm,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implified algorithm, the effectiveness of parameter adaptation, and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the LADRC controller are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 reinforcement learning(RL) Q-LEARNING 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 motion decoupling parameter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 AOA decoupling control for aircraft based on ADRC 被引量:9
3
作者 LIU Junjie SUN Mingwei +1 位作者 CHEN Zengqiang SUN Qingl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2期393-402,共10页
In this paper, a practical decoupling control scheme for fighter aircraft is proposed to achieve high angle of attack(AOA)tracking and super maneuver action by utilizing the thrust vector technology. Firstly, a six de... In this paper, a practical decoupling control scheme for fighter aircraft is proposed to achieve high angle of attack(AOA)tracking and super maneuver action by utilizing the thrust vector technology. Firstly, a six degree-of-freedom(DOF) nonlinear model with 12 variables is given. Due to low sufficiency of the aerodynamic actuators at high AOA, a thrust vector model with rotatable engine nozzles is derived. Secondly, the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 is used to realize a three-channel decoupling control such that a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different channels can be treated as total disturbance, which is estimated by the designed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The control surface allocation is implemented by the traditional daisy chain method. Finally,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sented control strategy is demonstrated by som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angle of attack(AOA) decoupling control 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 THRUST vector technology control allo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台进气环境模拟系统固定时间自抗扰复合解耦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周浙 张和洪 +2 位作者 翟超 钱秋朦 吴林峰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47,共14页
针对高空台进气环境模拟系统(IESS)存在压力与温度双变量强耦合及发动机快速过渡态试验带来的强总和扰动问题,设计一种新型固定时间滑模控制器(FxTSMC)并结合固定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FxTESO),提出一种固定时间自抗扰复合解耦控制(FxT-AD... 针对高空台进气环境模拟系统(IESS)存在压力与温度双变量强耦合及发动机快速过渡态试验带来的强总和扰动问题,设计一种新型固定时间滑模控制器(FxTSMC)并结合固定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FxTESO),提出一种固定时间自抗扰复合解耦控制(FxT-ADRCDC)方法。具体地,采用静态解耦方法将IESS解耦为两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实现IESS温度和压力的独立控制。在总扰动估计与抑制方面,利用固定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快速准确估计系统状态与包含系统动态耦合在内的总扰动,并提出一种能够避免奇异问题且快速收敛的新型FxTSMC,将总扰动补偿到FxTSMC中,得到FxT-ADRCDC方法。设计Lyapunov函数证明了闭环控制系统的固定时间稳定性,得到不依赖于初始条件的稳定时间上限。搭建高置信度IESS仿真平台开展发动机过渡态飞行任务试验,对比了本文所提出方法与线性自抗扰解耦控制(LADRDC)方法。结果显示,FxT-ADRCDC方法控制下的进气压力、温度的绝对积分误差比LADRDC方法平均减少约70.3%和70.7%,且阀门摆动量符合实际工程要求,有效实现了进气压力、温度的高品质解耦控制,为提升IESS的快速、精确的动态模拟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台 滑模控制器 自抗扰复合解耦控制 固定时间 快速过渡态试验 进气环境模拟系统 线性自抗扰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动车组升力翼结构运动的主动控制技术
5
作者 朱彦 王成强 +3 位作者 向超群 范子寅 高世卿 王蕾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高速铁路动车组升力翼结构可以降低车辆轮轨间的摩擦阻力,减少车轮磨损。但由于高速铁路动车组的运行工况复杂多变,升力翼所承受的动态载荷在不断变化,为确保动车组安全、高效运行,同时充分发挥升力翼结构的节能减阻效能,需为升... [目的]高速铁路动车组升力翼结构可以降低车辆轮轨间的摩擦阻力,减少车轮磨损。但由于高速铁路动车组的运行工况复杂多变,升力翼所承受的动态载荷在不断变化,为确保动车组安全、高效运行,同时充分发挥升力翼结构的节能减阻效能,需为升力翼设计合适的控制方案。[方法]介绍了升力翼的整体结构组成,提出了升力翼结构运动的主动控制方案。其中,为底部旋转装置设计了基于位置跟踪的多变量耦合系统解耦控制算法;为攻角变换装置设计了基于LADRC(线性自抗扰控制)的交叉耦合协同控制算法;为翼尾伸缩装置设计了控制流程和到位停车电路方案。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底部旋转控制方案、攻角变换控制方案的控制效果。[结果及结论]升力翼结构运动的主动控制方案可以满足升力翼的功能需求,包括底部旋转装置的到位精度要求、攻角变换装置的同步控制要求及翼尾伸缩装置的匀速运动和到位停车要求。该方案弥补了既有控制方案的不足,提高了升力翼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动车组 升力翼 解耦控制 线性自抗扰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单元机组协调系统的自抗扰控制方案研究 被引量:51
6
作者 黄焕袍 武利强 +2 位作者 韩京清 高峰 林永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68-173,共6页
主要研究新型实用非线性自抗扰控制技术(ADRC)在火电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ADRC 的主要特性是对扩张状态——系统未建模动态摄动和未知外扰的总和作用量的实时估计,并在控制信号中补偿掉,这也是实现对不 确 性 强 非 线 性 对 ... 主要研究新型实用非线性自抗扰控制技术(ADRC)在火电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ADRC 的主要特性是对扩张状态——系统未建模动态摄动和未知外扰的总和作用量的实时估计,并在控制信号中补偿掉,这也是实现对不 确 性 强 非 线 性 对 象 的 实 时 动 态 反 馈 线 性 化 的 关键。对所提出的单元机组协调系统的自抗扰控制方案在克服机炉对象强非线性、不确定性、时滞、强耦合以及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方面进行了原理性分析。在电厂热工过程控制实时仿真平台 STAR-90 上的仿真结果表明 ADRC 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RC 对象 火电单元机组 自抗扰控制 实时仿真 仿真结果 未建模动态 协调控制系统 电厂 程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H桥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多变量自抗扰解耦控制 被引量:33
7
作者 于雁南 杨荣峰 +2 位作者 严继池 武健 徐殿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33-2241,共9页
提出一种dq坐标系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自抗扰解耦控制方法。首先针对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建立并设计基于自抗扰技术的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其次,为克服一般控制算法难以解决的高频振荡和滤波... 提出一种dq坐标系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自抗扰解耦控制方法。首先针对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建立并设计基于自抗扰技术的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其次,为克服一般控制算法难以解决的高频振荡和滤波效果差的问题,设计最速控制综合函数作为跟踪微分器。另外设计自抗扰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控制器,并与PI控制算法进行比较,通过Matlab仿真和样机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基于非线性自抗扰技术的多变量解耦控制算法可实现SVG输出电流在dq轴下的解耦,使系统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和较强的鲁棒性及抗干扰性,尤其具有单参数调节和无超调的优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H桥 静止无功发生器 多变量解耦控制 自抗扰线性控制 自抗扰非线性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RC姿态解耦的四旋翼飞行器鲁棒轨迹跟踪 被引量:37
8
作者 杨立本 章卫国 黄得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6-1033,共8页
针对欠驱动四旋翼飞行器的控制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ADRC)的姿态解耦控制算法,该算法可以克服传统欠驱动四旋翼控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如系统状态间耦合严重,抗干扰能力弱及系统建模误差对跟踪性能影响较大等弱点.该算法利用扩... 针对欠驱动四旋翼飞行器的控制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ADRC)的姿态解耦控制算法,该算法可以克服传统欠驱动四旋翼控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如系统状态间耦合严重,抗干扰能力弱及系统建模误差对跟踪性能影响较大等弱点.该算法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实现状态间耦合项的跟踪和估计,同时ESO也可实现对系统干扰的估计,干扰包括系统内扰和外扰.利用动态反馈线性化将非线性MIMO系统转化成线性SISO系统,然后利用非线性反馈控制律实现四旋翼姿态系统的高品质控制,在上述姿态解耦控制的基础上研究飞行器的鲁棒轨迹跟踪问题,不同情况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姿态控制算法可提高系统轨迹跟踪的鲁棒性.该算法不依赖于精确的系统模型,降低了实际应用的难度,并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抗扰控制 四旋翼 动态反馈线性化 解耦 粒子群优化 干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包锅炉单元机组协调系统的线性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24
9
作者 楼冠男 谭文 郑勤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94-100,共7页
在线性自抗扰控制技术基础上,引入解耦补偿器,提出汽包锅炉单元机组协调系统的新控制方案。该方案首先对单元机组设计解耦补偿器,进行一定程度解耦;再将其他通道耦合作为扰动,分别设计炉侧和机侧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进一步消除耦合的影响... 在线性自抗扰控制技术基础上,引入解耦补偿器,提出汽包锅炉单元机组协调系统的新控制方案。该方案首先对单元机组设计解耦补偿器,进行一定程度解耦;再将其他通道耦合作为扰动,分别设计炉侧和机侧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进一步消除耦合的影响。由于线性自抗扰控制技术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可以对扩张状态(系统未建模动态摄动和未知扰动)进行在线实时估计,因此其设计的扰动补偿可以不依赖于模型达到快速消去扰动的效果。将该方法应用于一500 MW汽包锅炉单元机组协调系统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实现良好的动静态解耦,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并且算法简单、调试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包锅炉单元机组 协调控制系统 线性自抗扰控 动态解耦 扩张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的高超再入飞行器轨迹线性化控制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惠平 余跃 王宏伦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2-858,共7页
在高超再入飞行器运动模型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全弹道3通道间的运动学耦合、惯性耦合、气动耦合和控制耦合.针对该强耦合系统的姿态跟踪问题,基于时标分离和奇异摄动原理,分别在姿态环慢回路和快回路设计了基于自抗扰的轨迹线性化控制器... 在高超再入飞行器运动模型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全弹道3通道间的运动学耦合、惯性耦合、气动耦合和控制耦合.针对该强耦合系统的姿态跟踪问题,基于时标分离和奇异摄动原理,分别在姿态环慢回路和快回路设计了基于自抗扰的轨迹线性化控制器.结合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从前馈、反馈、干扰观测与补偿等角度全面分析了自抗扰轨迹线性化控制方法的通道解耦机理.仿真结果验证了解耦机理分析的正确性,表明自抗扰轨迹线性化方法具有很好的解耦效果,适合用于强耦合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抗扰控制 轨迹线性化 解耦控制 高超再入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感应电动机精确解耦模型的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斌 马莉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7-222,共6页
为实现交流感应电动机高性能调速,快速跟踪变化的负载转矩,对静止两相坐标系中的电动机数学模型精确反馈线性化,将复杂的电动机非线性系统转换成两个完全解耦的线性转速和磁链二阶子系统.针对解耦的转速和磁链子系统设计2个结构完全相... 为实现交流感应电动机高性能调速,快速跟踪变化的负载转矩,对静止两相坐标系中的电动机数学模型精确反馈线性化,将复杂的电动机非线性系统转换成两个完全解耦的线性转速和磁链二阶子系统.针对解耦的转速和磁链子系统设计2个结构完全相同的自抗扰控制器,实现对转速和磁链的完全独立控制.实验研究表明:电动机转速和磁链分别大约在0.7 s和0.3 s时达到参考值;负载转矩的变化将引起转速7 rad·s-1范围内的变化,但磁链仍保持给定值,实现了电动机转速和转子磁链的完全解耦;当转速稳定时,电磁转矩在1 s时间内能快速跟踪变化的负载转矩,其超调量不超过20 N·m;控制系统能适应转子电阻±10%和定子电阻±10%范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感应电动机 反馈线性比 精确解耦 自抗扰控制 负载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自抗扰的PMLSM电流偏差解耦控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希梅 吴岑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1-441,共11页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PMLSM)存在电流耦合以及在运行过程中易受参数变化的影响使系统鲁棒性降低,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滑模自抗扰的电流偏差解耦控制(SADRC-CDDC)方法。从参考电流与实际电流作差处引入两轴交叉耦合支路,建立含耦合项...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PMLSM)存在电流耦合以及在运行过程中易受参数变化的影响使系统鲁棒性降低,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滑模自抗扰的电流偏差解耦控制(SADRC-CDDC)方法。从参考电流与实际电流作差处引入两轴交叉耦合支路,建立含耦合项的电流控制方程,计算出耦合量并对系统进行补偿,设计电流偏差解耦控制器(CDDC),用于削弱d、q轴电流耦合量的影响。但是当电感参数发生变化时,并不能实现解耦,为此利用滑模自抗扰控制器(SADRC)解决参数变化对系统造成的扰动,并对系统进行补偿,进而实现近似完全解耦。从理论上分析证明该控制器的渐近稳定性,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通过系统实验,验证所设计的SADRC-CDDC方案的有效性,与CDDC相比,SADRC-CDDC在受到电流耦合、参数变化时,d轴电流最大振荡幅度减小了34.88%~54.76%,q轴电流最大振荡幅度减小了47.83%~71.43%,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 电流耦合 参数变化 电流偏差解耦控制 滑模自抗扰控制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张力波动传播的自抗扰解耦控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健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10-1414,共5页
以减弱机架间张力耦合作用、减小张力波动对下游区段张力稳定的影响为目标,提出线性自抗扰解耦控制解决方案。在建立系统动态机理模型的基础上,将各机架间的动态耦合视为扰动,由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实时估计并采用状态反馈控制予以补偿,... 以减弱机架间张力耦合作用、减小张力波动对下游区段张力稳定的影响为目标,提出线性自抗扰解耦控制解决方案。在建立系统动态机理模型的基础上,将各机架间的动态耦合视为扰动,由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实时估计并采用状态反馈控制予以补偿,通过设计与静态解耦器串联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使复杂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input-multi-output,MIMO)系统解耦成多个并行的单输入单输出子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分散PID控制方法相比,该控制器不仅有效减弱了机架间张力的耦合作用,抑制了张力波动向下游段传播,而且使系统对模型失配和外部干扰等不确定因素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 解耦 线性自抗扰 状态反馈 张力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感应电动机精确解耦的自抗扰控制
14
作者 钟斌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7,共5页
为了实现交流感应电动机高性能调速,快速跟踪变化的负载转矩,对静止两相αβ坐标系中的电动机数学模型精确反馈线性化,实现转速和转子磁链系统的完全解耦。针对解耦的转速和磁链子系统的设计2个结构完全相同的自抗扰控制器,实现对转速... 为了实现交流感应电动机高性能调速,快速跟踪变化的负载转矩,对静止两相αβ坐标系中的电动机数学模型精确反馈线性化,实现转速和转子磁链系统的完全解耦。针对解耦的转速和磁链子系统的设计2个结构完全相同的自抗扰控制器,实现对转速和磁链的完全独立控制。实验研究表明:电动机转速和磁链分别大约在0.7 s和0.3 s时达到参考值;负载转矩的变化将引起转速7 rad·s^(-1)范围内的变化,但磁链仍保持给定值;当转速稳定时,电磁转矩在1 s时间内能快速跟踪变化的负载转矩,其超调量不超过20 N·m;控制系统能适应转子电阻±10%和定子电阻+10%范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感应电动机 反馈线性化 精确解耦 自抗扰控制 负载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的微网逆变器时-频电压控制策略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志华 曾江 +2 位作者 黄骏翅 冯健磊 熊陶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5-154,共10页
微网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多约束、负载扰动大的系统,传统比例-积分(PI)双环控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自抗扰技术通过补偿扰动可使微网逆变控制系统的性能显著改善。据此,文中提出了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的微网逆变器时-频电压控制... 微网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多约束、负载扰动大的系统,传统比例-积分(PI)双环控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自抗扰技术通过补偿扰动可使微网逆变控制系统的性能显著改善。据此,文中提出了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的微网逆变器时-频电压控制策略。为了提高微网逆变器的抗扰性能和动态性能,在时域上,设计和分析了dq轴解耦环节、带电容电流反馈的降维扩张状态观测器以及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律;为了提高微网逆变器在各谐波频率处的跟踪精度和抗扰性能,分析了时域LADRC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并据此设计和分析了频域上的实部/虚部解耦环节和时-频域LADRC策略。最后,针对工作在孤岛模式下的微网逆变器,对所提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PI双环控制对比,基于LADRC的微网逆变器时-频电压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解耦、抗扰、动态性能,并能精确控制谐波电压以达到抑制谐波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微电网) 逆变器 线性自抗扰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谐波电压控制 实部/虚部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DRC的四旋翼姿态解耦控制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万慧 齐晓慧 +2 位作者 朱子薇 张莹 孟丽洁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51,共4页
针对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ADRC)构建的小型四旋翼飞行器非线性姿态控制器,存在设计复杂、整定参数多、工程实现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的四旋翼飞行器姿态解耦控制方法。建立了四旋翼飞行器姿态的非线性耦合... 针对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ADRC)构建的小型四旋翼飞行器非线性姿态控制器,存在设计复杂、整定参数多、工程实现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的四旋翼飞行器姿态解耦控制方法。建立了四旋翼飞行器姿态的非线性耦合数学模型,引入LADRC,阐述了其对多变量系统的解耦抗扰控制原理及参数整定方法,并对四旋翼飞行器的姿态耦合数学模型进行了解耦;采用二阶LADRC建立了飞行器姿态控制回路,根据飞行器姿态控制中过渡时间的要求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了整定;最后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姿态控制算法不依赖于精确的数学模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且仅需对一个参数进行整定,降低了工程应用难度,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四旋翼飞行器 线性自抗扰控制器 姿态控制方法 解耦控制 参数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蜻蜓算法的快速反射镜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冯建鑫 王雅雷 +1 位作者 王强 胥彪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1-1310,共10页
为了提高天基激光武器光电跟瞄系统中快速反射镜(Fast Steering Mirror,FSM)的跟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建立了基于改进自抗扰控制器(Improved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IADRC)的FSM闭环控制系统,对系统中IADRC的参数整定方... 为了提高天基激光武器光电跟瞄系统中快速反射镜(Fast Steering Mirror,FSM)的跟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建立了基于改进自抗扰控制器(Improved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IADRC)的FSM闭环控制系统,对系统中IADRC的参数整定方法进行研究。由于试凑法整定效率低,传统优化算法整定易陷入局部最优,本文将蜻蜓算法用于IADRC参数整定,并对蜻蜓算法的惯性因子、列队因子和聚集因子的调整方式进行了改进,且在蜻蜓算法前期引入末位淘汰策略,后期引入贪婪策略,以进一步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和局部开发能力。最后,在考虑卫星平台振动的情况下用基于改进前后蜻蜓算法的IADRC、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IADRC、基于遗传算法的IADRC、基于试凑法的IADRC和PID控制器分别控制FSM。实验结果表明:在FSM跟踪高频正弦信号时,基于改进蜻蜓算法的IADRC控制的FSM,其跟踪误差的均方根值为7.596μrad,与其它5种控制器相比跟踪精度明显提升,基本满足激光武器领域中对FSM跟踪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对抗 激光武器 快速反射镜 改进自抗扰 蜻蜓算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串联系统的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向阳 哀薇 田森平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2-568,共7页
针对非线性不确定惯性串联系统的控制问题,提出了惯性串联型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使其可直接对惯性串联系统的扩张状态进行估计,同时把被控对象的极点配置到期望位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惯性串联系统的自抗... 针对非线性不确定惯性串联系统的控制问题,提出了惯性串联型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使其可直接对惯性串联系统的扩张状态进行估计,同时把被控对象的极点配置到期望位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惯性串联系统的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方法,该惯性串联型ADRC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被控对象的已有知识.论文还给出了惯性串联型ADRC和基于扰动观测器(Disturbance observer,DOB)的控制方法之间的联系,指出它们具有相同的三自由度(three-degree of freedom control,3-DOF)控制系统结构和模块功能,都能实现对系统期望模型以外的总扰动进行估计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惯性串联型ESO能实现系统总扰动的估计,惯性串联型ADRC能使系统输出能很好地跟踪系统参考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抗扰控制 惯性串联系统 扩张状态观测器 扰动观测器 自由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增强 宋莞平 +1 位作者 孙明玮 孙青林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25-1631,共7页
针对具有强非线性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的运动控制问题,本文将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运用到航行器的运动控制中。在仿真过程中为了解决航行器升沉与偏航运动之间存在的强耦合性,实现稳定下沉,通过在原线性自抗扰深度控制器的基础上增添偏航... 针对具有强非线性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的运动控制问题,本文将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运用到航行器的运动控制中。在仿真过程中为了解决航行器升沉与偏航运动之间存在的强耦合性,实现稳定下沉,通过在原线性自抗扰深度控制器的基础上增添偏航控制器,从而实时计算和消除航向偏差。将上述控制方法应用到六自由度航行器的深度控制实验中。仿真结果表明:与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方法相比,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将航行器深度控制的相对误差从3.5%减小为0.5%,改善了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且改进的双控制器的控制方法可以稳定有效地实现航行器的运动解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 动力学与运动学模型 六自由度 解耦 运动控制 自抗扰控制 线性自抗扰控制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线性/非线性切换自抗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万慧 齐晓慧 李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91-1501,共11页
针对一类连续线性标称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设计基于线性/非线性切换自抗扰控制(SADRC)的解耦控制器.介绍系统模型,并针对设计的SADRC解耦控制器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术的绝对稳定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该... 针对一类连续线性标称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设计基于线性/非线性切换自抗扰控制(SADRC)的解耦控制器.介绍系统模型,并针对设计的SADRC解耦控制器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术的绝对稳定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非线性切换自抗扰控制 多输入多输出 连续线性标称系统 解耦控制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