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笼法在蝶类监测中对样线法的补充作用分析
1
作者 闻欣 黎碧月 +3 位作者 姚凯平 张哲海 孙洁梅 周延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73-178,共6页
该文旨在分析诱笼法在中国蝶类监测应用中对样线法的补充作用,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为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保护提供参考。使用样线法和诱笼法在江苏省句容市陈庄开展蝶类多样性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物种数量、个体数量、优... 该文旨在分析诱笼法在中国蝶类监测应用中对样线法的补充作用,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为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保护提供参考。使用样线法和诱笼法在江苏省句容市陈庄开展蝶类多样性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物种数量、个体数量、优势种、代表蝶种黄钩蛱蝶(Polygonia c-aureum)个体数量等方面进行比较。样线法所记录的物种和个体数量均比诱笼法高,对各科蝶类都有所兼顾,样线法各个季节所记录的优势种以粉蝶为主。诱笼法对蛱蝶科蝶类的诱捕效果较好(占蝶类总数的98.4%),对其他科蝶类记录较少,如凤蝶科甚至没有记录。两种方法所记录的黄钩蛱蝶个体数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在5-7月较低,在8月份的下半月达到最高,9月份黄钩蛱蝶数量下降。诱笼法具有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对样线法的调查结果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但至少在中国中纬度地区,诱笼法仍不能完全替代样线法。在对蝶类群落进行全面普查时,应优先选用样线法,诱笼法则作为补充手段;而如果要对某些种类(如蛱蝶科)的动态进行深入研究,则选用诱笼法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类 样线法 诱笼法 生物多样性 农业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8年六盘山中部崆峒山区域夏季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东辉 李建亮 +3 位作者 刘威 卢梦洁 包新康 伊剑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88-1394,共7页
崆峒山区域紧邻鸟类动物地理区系南北分界线,对该区域鸟类进行长期观测有助于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鸟类的北扩趋势。分别于2016—2018年4和5月下旬采用固定样线法对崆峒山区域鸟类种类及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崆峒山区域紧邻鸟类动物地理区系南北分界线,对该区域鸟类进行长期观测有助于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鸟类的北扩趋势。分别于2016—2018年4和5月下旬采用固定样线法对崆峒山区域鸟类种类及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共记录鸟种108种,2016—2018年分别记录82、78和85种,其中以雀形目为主,有72种,占66.67%;繁殖鸟类以留鸟为主,有51种,占47.22%。(2)落叶阔叶林生境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村庄生境最低。(3)鸟类区系组成主要为广布种,有73种,占67.59%,古北界23种,占21.30%,东洋界10种,占9.26%。崆峒山夏季鸟类组成与周边区域存在较大差异,广布种鸟类种类最多,表明该区域生态环境较为稳定,鸟类年际间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生物多样性 崆峒山 样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湾水鸟的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格局
3
作者 吴福星 周冰 +3 位作者 赵翔宇 戴宇飞 金楠 陈鹏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0-645,共16页
厦门湾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是许多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了解该区域鸟类的数量和分布对野生鸟类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2023年采用样线法对厦门湾的25个观测点每月至少开展1次的鸟类多样性调查工作,本研究共记录... 厦门湾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是许多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了解该区域鸟类的数量和分布对野生鸟类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2023年采用样线法对厦门湾的25个观测点每月至少开展1次的鸟类多样性调查工作,本研究共记录水鸟7目15科93种,占我国水鸟物种总数的31.4%。记录的93种水鸟中,有16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查记录水鸟的居留型以冬候鸟为主,冬候鸟、夏候鸟、旅鸟、留鸟、迷鸟分别记录了54、9、16、12、2种。每个季节开展了3次常规调查,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记录的水鸟物种数分别为79、45、61、65种,记录水鸟的数量分别为28714、4701、12001、55784只次,表明厦门湾具有冬季和春季水鸟数量较多、夏季水鸟数量较少、秋季水鸟数量介于夏季和春季之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在空间分布上,七星礁、马銮湾、下后滨和张埭桥等地点是厦门湾重要的水鸟栖息地。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和公开的鸟类数据库,统计出了厦门湾水鸟共计9目23科174种。本研究结果可为厦门湾野生鸟类的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鸟类多样性 水鸟 样线法 分布 季节变化 厦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与调查
4
作者 夏中荣 蔡进华 +4 位作者 孙晗嘉 张标 俞国中 付贺宁 罗健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77-82,104,共7页
[目的]掌握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建立大数据智能化的海龟栖息地科学保护管理体系。[方法]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22年3—10月采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观测法对区内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了... [目的]掌握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建立大数据智能化的海龟栖息地科学保护管理体系。[方法]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22年3—10月采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观测法对区内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了长时间、多方位的多样性监测调查,其中划分样区13个、布设样线13条,投放红外相机20台。[结果]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陆栖野生脊椎动物68种,分属4纲17目38科55属。分别有哺乳纲2目2科2属2种;爬行纲2目8科10属12种;鸟纲12目23科36属46种;两栖纲1目5科7属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等级中濒危(EN)等级有3种;易危(VU)等级有5种;近危(NT)等级有2种;无危(LC)等级有56种;数据缺乏(DD)有2种。[结论]对动物地理区系划分进行总结分析,其中东洋界40种,占58.82%,广布种18种,占26.47%,古北界10种,占14.71%。通过对不同调查时期各物种进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分析得知,鸟类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爬行类和两栖类,哺乳类最低;而均匀度指数最高的是哺乳类,其次是两栖类和爬行类,鸟类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陆栖野生脊椎动物 区系组成 样线法 红外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及缓冲区鸟类多样性研究
5
作者 黄元 王波 +4 位作者 黄俊杰 袁倩敏 陈晓凡 王晓虎 王刚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2期109-121,共13页
为摸清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内野生鸟类分布、种群特点、活动规律和迁徙规律,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采用样线法对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及缓冲区(以广州市从化区为核心的9个区县)进行4个季度、为期1年的野生鸟类多样性... 为摸清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内野生鸟类分布、种群特点、活动规律和迁徙规律,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采用样线法对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及缓冲区(以广州市从化区为核心的9个区县)进行4个季度、为期1年的野生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记录鸟类146种,隶属于16目51科;其中优势物种为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simplex、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和黑短脚鹎Hypsipetes leucocephalus。在居留型组成方面,留鸟占总种数的65.1%,冬候鸟占21.9%,夏候鸟占9.6%。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界占68.5%,古北界占21.2%,广布种占10.3%。记录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2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9种。从化区和增城区的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其他7个区县;聚类分析表明,从化区与增城区的鸟类物种相似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鸟类 物种多样性 样线法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类种群密度调查和估算方法初探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炜 葛晨 +1 位作者 李忠秋 黄成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8,共5页
为探讨不同调查方法对鸟类种群密度估计的差异,于2010年12月15~20日,对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嘉丽泽地区常见的四种鸟(白鹡鸰Motacilla alba、黑喉石鵖Saxicola torquata、白鹭Egretta garzetta、苍鹭Ardea cinerea)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分... 为探讨不同调查方法对鸟类种群密度估计的差异,于2010年12月15~20日,对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嘉丽泽地区常见的四种鸟(白鹡鸰Motacilla alba、黑喉石鵖Saxicola torquata、白鹭Egretta garzetta、苍鹭Ardea cinerea)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分别采用无距离样线法、固定距离样线法以及可变距离样线法(Distance软件)分析,得出其相对丰富度、种群密度等相关信息。对比三种样线法在鸟类数量估计方面的优劣,认为无距离样线法不能真实地反映鸟类数量的多少,固定距离样线法结合样带计数法往往低估鸟类种群密度,可变距离样线法结合Distance软件分析是相对更为先进和精准的种群密度估算方法。对如何进一步利用Distance软件的分析结果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距离样线法 固定距离样线法 可变距离样线法 样带计数法 Distance软件 种群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蕨类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高焕晔 熊源新 苟光前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54,共7页
初步研究表明,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共有蕨类植物178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0科67属。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明显,优势科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蹄盖蕨... 初步研究表明,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共有蕨类植物178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0科67属。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明显,优势科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三叉蕨科Aspid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优势属有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毛蕨属Cyclosorus,铁线蕨属Adiantun,短肠蕨属Allantadia,铁角蕨属Asplenium,线蕨属Colysis。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蕨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包含世界广布成分、热带成分、热带亚热带成分、亚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等6个成分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含26属)为主,频率达44.83%;种的区系成分包含世界广布成分、热带成分、热带亚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等6个成分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含103种),频率达59.5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蕨类区系与深圳南山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最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蕨类植物 样线调查法 聚类分析 季雨林 红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多样性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丽红 郑发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3-737,共5页
采用样线法,调查了四川省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群落。通过8条样线调查共采到标本2893头,分属27科。以隐虫科的标本数量占绝对优势,占标本个体总数的77.74%,其次是步行虫科,占标本个体总数的14.52%,这两科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而金... 采用样线法,调查了四川省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群落。通过8条样线调查共采到标本2893头,分属27科。以隐虫科的标本数量占绝对优势,占标本个体总数的77.74%,其次是步行虫科,占标本个体总数的14.52%,这两科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而金龟科和牧场金龟科为该地区的常见类群,分别占本次标本收获量的1.69%,其余甲虫均为稀有类群。通过多样性指数研究发现,以凌冰沟、白水沟以及尚武的地表甲虫多样性最高,花桥、鸡湾、竹林沟的多样性最低。相似性研究表明,所有样线间的相似性程度较低,仅鸡湾和竹林沟两条样线的地表甲虫群落极为相似,相似性系数达0.75。另外,尝试性引入DG指数来评判科级水平上的多样性指数,并把它与惯用的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做了比较,结果显示,DG指数在科级水平上得出的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有时会得出与实际颠倒的结果。所以建议在地表甲虫科级多样性分析时采用DG指数也许比较合适。研究表明,人为活动的适度干扰,导致了栖息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利于多种地表甲虫的生存,过低或过高的人为活动都会降低地表甲虫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甲虫 样线法 SHANNON-WIENER指数 DG指数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东部大型兽类数量和分布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增超 杨奇森 +2 位作者 张会斌 刘志虎 袁刚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5,共4页
2003年12月对阿尔金山保护区东部的6种大中型兽类进行了数量和分布状况的考察,发现藏野驴和藏羚羊的数量较以往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野牦牛的数量有所下降,藏原羚、狼、赤狐的数量相对比较少。根据样线调查法计算,估计东部地区的藏... 2003年12月对阿尔金山保护区东部的6种大中型兽类进行了数量和分布状况的考察,发现藏野驴和藏羚羊的数量较以往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野牦牛的数量有所下降,藏原羚、狼、赤狐的数量相对比较少。根据样线调查法计算,估计东部地区的藏野驴约8309只,藏羚羊1603只,野牦牛985只,藏原羚214只。从目前的调查看,有限的食物资源及人为因子(盗猎、开矿和围栏等)可能是制约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野驴 藏羚羊 野牦牛 样线调查法 阿尔金山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地区麦吊云杉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建 代金莉 +6 位作者 赵福陪 张越 刘邵谋 张泽 李晓清 赵晓燕 辜云杰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23-30,共8页
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是我国特有种,为Ⅲ级保护植物,综合利用价值较高。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九寨沟地区麦吊云杉种质资源开展全面调查,并分析其生境状况、植被生长现状。结果显示,麦吊云杉在该地区均有分布,海拔2200~2600 m范围... 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是我国特有种,为Ⅲ级保护植物,综合利用价值较高。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九寨沟地区麦吊云杉种质资源开展全面调查,并分析其生境状况、植被生长现状。结果显示,麦吊云杉在该地区均有分布,海拔2200~2600 m范围内分布最多。其天然林分以成熟林为主,占调查总量的64.04%,很少发现天然更新的幼苗,表明麦吊云杉群落处于衰退期,且缺乏天然更新能力。生境土壤以酸性土壤为主,N、P、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在1.78~4.45 g·kg^-1、0.46~1.16 g·kg^-1、4.56~12.35 mg·kg^-1和84.40~105.60 mg·kg^-1之间。麦吊云杉多生于阴坡面,调查共发现林下植物17种,分属10科13属,其中蹄盖蕨等构成了草本植物本底,荚蒾类、冷箭竹等耐阴性很强的矮小灌木为灌木群代表种,高山杜鹃等较高的灌木也是林下常见的灌木种。混交乔木层较为复杂,主要有冷杉、云杉、桦木、槭树和其他阔叶树等5大类,且麦吊云杉的组成均在70%以上,蓄积在90%以上。综合分析,应对九寨沟地区的麦吊云杉进行人为的遗传保育和人工促进更新,以实现麦吊云杉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麦吊云杉 样线法 样方法 资源现状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宁德人口聚集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
11
作者 陈晨 朱琳 +1 位作者 钟俊 计翔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5-91,共7页
两栖动物因其生态功能和营养结构中的位置,成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类群,对维持群落结构和生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监测和分析两栖动物多样性,可以准确地掌握种群动态和主要致危因素,进而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本研究于2018年4月、6月和8月... 两栖动物因其生态功能和营养结构中的位置,成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类群,对维持群落结构和生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监测和分析两栖动物多样性,可以准确地掌握种群动态和主要致危因素,进而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本研究于2018年4月、6月和8月,在福建宁德样区设置了10条样线,针对两栖动物进行了3次样线调查;依据农田、公路、池塘、河流4种样线类型,用Shannon-Wiener、Simpson和Pielou指数量化不同月份的物种多样性并进行差异性分析,同时分析了人口聚集区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调查期间共监测到两栖动物513只,隶属1目5科9属10种;其中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为“国家二级”和易危(VU)保护动物、其余9种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均具有较高的优势度指数(Pi),为该样区的优势物种.不同月份间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6月份的多样性指数均最高.物种的交替出现与生活史周期相吻合,说明该地较适宜两栖动物生存,种间竞争压力不大.人口聚集区对两栖动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与人口聚集区的地理距离越远,物种多样性越高.另外,结合当地两栖动物分布格局与经济发展,对其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两栖动物 样线法 人口聚集区 宁德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达山东部欧亚水獭种群数量及出现频次影响因素
12
作者 杨波 周绍春 +2 位作者 张明海 陈红 王启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655-8662,共8页
水獭作为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种和旗舰物种,在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于完达山东部地区水獭种群数量、分布及其生境选择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匮乏,严重影响了对该物种的野外保护与管理工作。于2021... 水獭作为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种和旗舰物种,在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于完达山东部地区水獭种群数量、分布及其生境选择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匮乏,严重影响了对该物种的野外保护与管理工作。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冬季河流封冻期,采用沿河随机样线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完达山东部地区8条主河和23条支流内的欧亚水獭(Lutra lutra)种群数量、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探究水獭出现频次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欧亚水獭在完达山东部水獭种群数量为571—661只,水獭种群密度为沿河(0.5559±0.2898)只/km,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趋势;(2)环境因子对水獭出现频次影响分析表明,河流深度、距农田距离、距居民区距离和距道路距离是影响水獭出现频次的关键因素。水獭出现频次与河流深度(0—40 cm)呈线性正相关,当河流深度达到40—50 cm时,水獭出现频次最高,之后随着河流深度的增加,出现频次降低;水獭出现频次与距农田距离(0—1.5 km)呈非线性正相关,在距农田距离为1.5—2 km范围内,水獭出现频次最高,之后降低;水獭出现频次与距居民区距离呈线性正相关;水獭出现频次与距道路距离呈非线性关系,当距离>7 km时,二者之间呈现为正相关,反之呈现为负相关。因此,水獭选择栖息地偏向于河流深(40—50 cm),远离农田(1.5—2 km)、居民区和道路(>7 km)的水域。研究为完达山东部欧亚水獭物种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建议通过河岸土地覆盖类型的管理、在河岸周围建立森林缓冲区及加强水獭保护宣传力度等措施实现对水獭物种及其栖息地的维持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水獭 完达山东部 样线法 红外相机监测 广义可加模型(G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则岔林区蓝马鸡种群密度调查
13
作者 吴逸群 刘迺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1866-11866,11879,共2页
采用样带调查法于2007~2008年对甘南则岔林区蓝马鸡的种群资源进行调查。2007年4~6月,蓝马鸡种群密度较低,为0.104~0.208只/hm2;2007年7~8月蓝马鸡群体数量略有增长,为0.162~0.236只/hm2;2007年12月(冬季),密度下降为0.148只/hm2;2... 采用样带调查法于2007~2008年对甘南则岔林区蓝马鸡的种群资源进行调查。2007年4~6月,蓝马鸡种群密度较低,为0.104~0.208只/hm2;2007年7~8月蓝马鸡群体数量略有增长,为0.162~0.236只/hm2;2007年12月(冬季),密度下降为0.148只/hm2;2008年5~8月,蓝马鸡群体种群密度呈增长趋势。综合2年资料,蓝马鸡的平均种群密度为0.171只/hm2。蓝马鸡种群数量与10年前的调查比较增加不明显,当地林管部门还需要加大蓝马鸡栖息环境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种群密度 样线法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宝应湖湿地秋冬两季鸟类区系组成及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德高 宋丹红 +3 位作者 赵强 潘达 汪霄 陈志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64-769,共6页
于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采用样线法对江苏扬州宝应湖湿地冬季鸟类的区系组成进行调研,调查期间共记录到鸟类56种,隶属11目28科。冬季鸟类组成中,留鸟31种,冬候鸟19种,旅鸟6种。古北界鸟类24种,东洋界鸟类20种,其余12种为广布型,鸟类的... 于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采用样线法对江苏扬州宝应湖湿地冬季鸟类的区系组成进行调研,调查期间共记录到鸟类56种,隶属11目28科。冬季鸟类组成中,留鸟31种,冬候鸟19种,旅鸟6种。古北界鸟类24种,东洋界鸟类20种,其余12种为广布型,鸟类的区系组成兼有古北界和东洋界过渡的特点。鸟类群落多样性的比较分析显示,湖岸生境较敞水区生境的鸟类多样性程度高。调查期间未发现大型雁鸭类。结果表明,保护区域内越冬鸟类的多样性,必须权衡满足当地居民对淡水资源的合理需求与尽可能多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应湖 区系组成 样线法 鸟类多样性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调查方法对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雉类种群密度调查的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文雪 严勇 +4 位作者 和梅香 冉江洪 马晓龙 邱瑞军 王妮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4,共7页
种群数量是物种的重要生态学基础资料,合适的密度调查方法是数量估算的基础。2016年4-5月,采用广泛应用于鸡形目Galliformes鸟类种群密度调查的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了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鸡形目鸟类(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 种群数量是物种的重要生态学基础资料,合适的密度调查方法是数量估算的基础。2016年4-5月,采用广泛应用于鸡形目Galliformes鸟类种群密度调查的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了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鸡形目鸟类(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的种群密度。样线法和样点法估算的雄体密度分别是:白腹锦鸡1.20只/km^2和(6.31±0.98)只/km^2,红腹角雉5.41只/km^2和(0.39±0.17)只/km^2,血雉3.01只/km^2和(5.97±2.70)只/km^2。除红腹角雉外,样点法估算的白腹锦鸡、血雉种群密度均大于样线法。建议针对不同鸡形目鸟类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并尽量扩大样本数量,从而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形目 种群密度 样线法 样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鹅喉羚种群数量与分布 被引量:5
16
作者 艾孜孜江.乃比 夏米西丁.阿不都热依木 +5 位作者 热木图拉.阿卜杜克热木 师庆东 程亮 古再努尔.孜比比拉 宁礼群 马合木提.哈力克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7-452,共6页
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艾比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及粪便堆计数法调查了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的种群数量。样线总长1276.6 km,发现79头鹅喉羚。采用Distance 6.0估算了鹅喉羚的密度和遇见率。从春季到冬季,鹅喉羚遇... 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艾比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及粪便堆计数法调查了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的种群数量。样线总长1276.6 km,发现79头鹅喉羚。采用Distance 6.0估算了鹅喉羚的密度和遇见率。从春季到冬季,鹅喉羚遇见率在(0.014~0.034)头/km之间变化。春季鹅喉羚种群密度为(0.104±0.033)头/km2,夏季为(0.057±0.025)头/km2,秋季为(0.048±0.030)头/km2,冬季为(0.131±0.043)头/km2。鹅喉羚适宜栖息平均面积2404 km2,估算该区域春季鹅喉羚数量为240头,夏季为137头,秋季为115头,冬季为314头。粪便堆计数法估算春季种群数量为146头,夏季为90头,秋季为61头,冬季为200头。根据野外考察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并解译艾比湖鹅喉羚分布生境2009年的Landsat ETM遥感影像,将生境分为森林、灌丛、湖泊、沼泽、荒漠、草原6种类型,其中,森林、灌丛为艾比湖鹅喉羚适宜生境。本研究结果将为艾比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鹅喉羚长期监测及有效保护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鹅喉羚 种群数量 样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人灵长类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综述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熙尔 殷丽洁 +3 位作者 秦大公 姚锦仙 李小雨 潘文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6-727,共12页
监测估算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是保护的核心工作。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动物种群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非人灵长类是动物界的高等类群,具有复杂的社会行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全球有701种(含亚种),生活在多种类型的栖息地中,... 监测估算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是保护的核心工作。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动物种群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非人灵长类是动物界的高等类群,具有复杂的社会行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全球有701种(含亚种),生活在多种类型的栖息地中,包括热带雨林、沼泽森林、红树林、次生林、落叶林、季雨林、山地森林,和包含孤存林、长廊森林、热带旱生林、山地草甸、地中海灌木林的稀树草原和干草原,以及荒漠、干旱的山地,甚至是雪地。绝大多数非人灵长类处于濒危的状态,长期有效的监测对于灵长类的保护十分重要。物种多样性和栖息地类型的多样性使得灵长类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常用的非人灵长类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的类型、基本原理、适用场景和局限性,并以研究实例加以分析;介绍了无人机、热成像、计算机学习系统等新技术应用在调查方法中的进展,希望为今后的非人灵长类野外数量调查、种群监测提供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 直接计数法 样线法 样点法 红外相机调查法 遗传调查法 无人机调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线法和标志重捕法在鳄蜥种群数量调查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阳春生 罗树毅 +2 位作者 李钰慧 何家松 武正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1-294,共4页
2015年7~8月,分别采用样线法和标志重捕法对广西大桂山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点的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利用样线法共发现鳄蜥58只,种群密度5.0只/km;标志重捕法共发现鳄蜥129只(其中有26只重复),估... 2015年7~8月,分别采用样线法和标志重捕法对广西大桂山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点的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利用样线法共发现鳄蜥58只,种群密度5.0只/km;标志重捕法共发现鳄蜥129只(其中有26只重复),估算的种群数量为(162±59)只,种群密度(13.9±5.08)只/km,表明标志重捕法的调查结果优于样线法。由于鳄蜥的尾纹可以作为无损伤的个体标记,适合于开展标志重捕法调查,在鳄蜥的种群资源调查中,为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应使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样线法 标志重捕法 种群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及其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程彬彬 何巨涛 +7 位作者 邹芹 罗伟 黎敏灵 刘洁 廖梦薇 吴玉芬 孔凡前 张微微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7-1036,共10页
2019年7月—2020年10月,通过样线法对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共布设样线33条,记录到鸟类99种4005只,隶属于12目37科,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9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3种,留鸟69种,夏候鸟10种,冬候鸟19种,旅鸟1... 2019年7月—2020年10月,通过样线法对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共布设样线33条,记录到鸟类99种4005只,隶属于12目37科,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9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3种,留鸟69种,夏候鸟10种,冬候鸟19种,旅鸟1种,保护区鸟类分布新纪录9种。林地生境内鸟类多样性(3.42)和丰富度(10.74)最高,各生境均匀度相差较小。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丰富度与江西省其他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差异不显著。调查结果丰富了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基础资料,可为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分布新纪录 样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山区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 songaricus)种群数量调查 被引量:4
20
作者 布左拉·吐尔逊 日沙来提·吐尔地 +3 位作者 孜拉吉古丽·西克然木 夏米西丁·阿不都热依木 阿依努尔·阿卜杜艾尼 马合木提·哈力克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为了查清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山区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 songaricus)种群的现状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野生马鹿资源,2010~2011年采用截线抽样法对新疆南山山区天山马鹿的栖息地和种群现状进行了考察。共调查35条样线,总长度78 km,遇见马... 为了查清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山区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 songaricus)种群的现状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野生马鹿资源,2010~2011年采用截线抽样法对新疆南山山区天山马鹿的栖息地和种群现状进行了考察。共调查35条样线,总长度78 km,遇见马鹿158头,平均密度为0.52512±0.064758头/km^2,栖息地面积697 km^2,估计马鹿总数为366.0±45.1头。雌雄比例2.5:1,亚成体和成体数量明显大于幼体和老体数量。研究区域内马鹿的种群密度和资源总数量比往年有所下降;但从性比和年龄结构来看该研究区域马鹿种群有增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山区 天山马鹿 截线抽样法种群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