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催化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1
作者 朱繁 吴林彦 +3 位作者 喻瑞 任乐 史光 李加旺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381,I0005,共18页
一氧化碳(CO)的过度排放对地区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CO的治理迫在眉睫,目前CO催化氧化技术是治理CO最有效的方法.CO氧化催化剂可分为两类: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因其催化效率高、耐水抗硫性能好,... 一氧化碳(CO)的过度排放对地区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CO的治理迫在眉睫,目前CO催化氧化技术是治理CO最有效的方法.CO氧化催化剂可分为两类: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因其催化效率高、耐水抗硫性能好,在CO催化净化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贵金属的稀缺性和昂贵的价格以及复杂的烟气组分,限制了其在工业烟气治理领域中的应用.非贵金属催化剂(如Mn、Cu、Co、Ce等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成本低廉,储量丰富,被研究人员视为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此外,随着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推动CO氧化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也是当前阶段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综述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CO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未来该类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催化氧化 贵金属催化剂 非贵金属催化剂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n催化剂上CO催化氧化的研究
2
作者 张伟 高秀娟 +6 位作者 杨媛 曹国壮 王佳豪 宋法恩 伞晓广 韩怡卓 张清德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Sn物质的量比的Mo-Sn催化剂,以CO氧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不同Mo含量对CO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结构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Mo1Sn20催化剂在300℃实现了CO完全转化,相比...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Sn物质的量比的Mo-Sn催化剂,以CO氧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不同Mo含量对CO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结构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Mo1Sn20催化剂在300℃实现了CO完全转化,相比纯SnO_(2)催化剂的转化温度降低了50℃。采用XRD、Raman、XPS、H2-TPR及In situ FT-I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钼物种价态、氧化还原性等进行了研究。相较于纯SnO_(2)催化剂,当引入较少含量的Mo物种后,Mo1Sn20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为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Mo-Sn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使得MoO3部分向MoOx转变,产生较多的Mo^(5+)物种,Mo^(5+)物种的存在促进了氧气的吸附活化以及氧原子的迁移,晶格氧与Mo^(5+)物种共同作用增强了CO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催化氧化 Mo-Sn催化剂 Mo5+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纤维素衍生物转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料的非均相催化剂研究进展
3
作者 邹吉军 刘宝宏 +2 位作者 史成香 潘伦 张香文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其中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经水解、脱水后可得到两种重要的平台化学品——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而它们通过加氢等方法可获得其他的平台化学品。将这些平台化学品进行碳-碳偶联,能够得到C8以上的... 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其中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经水解、脱水后可得到两种重要的平台化学品——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而它们通过加氢等方法可获得其他的平台化学品。将这些平台化学品进行碳-碳偶联,能够得到C8以上的含氧化合物,再通过加氢脱氧得到长链烷烃,经过后续处理用作航空煤油等,因此,碳-碳偶联及加氢脱氧是综纤维素衍生物转化合成燃料的关键。首先综述了用于两种重要的碳链增长反应(羟醛缩合与羟基烷基化/烷基化)的非均相催化剂及其催化机理,主要包括用于催化羟醛缩合反应的碱性催化剂、酸性催化剂和酸碱协同催化剂,以及用于催化羟基烷基化/烷基化反应的酸性催化剂,然后对后续加氢脱氧过程的催化剂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对未来催化剂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纤维素 羟醛缩合 羟基烷基化/烷基化 碱性催化剂 酸性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_(x)Ru@C双金属催化剂低温催化脂肪酸加氢反应性能研究
4
作者 赵佳平 刘朋 +3 位作者 李静 夏海虹 王瑞珍 蒋剑春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Re_(x)Ru@C双金属催化剂,并使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说明:Re和Ru在载体表面均匀分布,而且催化剂中含有大量的Re的氧化物。考察了催化剂用量、Re/Ru摩尔比、反应温...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Re_(x)Ru@C双金属催化剂,并使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说明:Re和Ru在载体表面均匀分布,而且催化剂中含有大量的Re的氧化物。考察了催化剂用量、Re/Ru摩尔比、反应温度、H_(2)压力及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催化硬脂酸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e/Ru为0.25∶1(Re_(0.25)Ru@C催化剂)时,在催化剂用量30%、反应温度140℃、H_(2)压力3 MPa及反应时间4 h时,Re_(x)Ru@C催化硬脂酸加氢反应的转化率达到100%,而且十七烷(C_(17))和十八烷(C_(18))的选择性达到99%。由于循环使用后的催化剂中Re的氧化物减少以及部分Ru被氧化而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使用5次后,Re_(x)Ru@C催化硬脂酸的转化率为97.91%,加氢产物主要为十八醇(C_(18)-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催化剂 脂肪酸 低温加氢 烷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基催化剂电催化甲醇氧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李红伟 许涵侨 +4 位作者 赵燕 刘耀宗 滕志君 季东 李贵贤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3-3456,共14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是一种直接以液态甲醇为燃料,将甲醇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能量转化装置,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成本低、储运方便等显著优势。本文基于电催化甲醇氧化反应(MOR)机理,系统综述了Pt单晶和Pt基合金催化剂电催化MOR的...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是一种直接以液态甲醇为燃料,将甲醇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能量转化装置,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成本低、储运方便等显著优势。本文基于电催化甲醇氧化反应(MOR)机理,系统综述了Pt单晶和Pt基合金催化剂电催化MOR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Pt基催化剂结构及性质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制,阐述了三种Pt基电催化剂的典型制备方法,发现MOR中间物种CO_(ads)在Pt活性位表面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和反应活化能,从而导致Pt催化剂整体性能下降。此外,分析了可能的甲醇电催化氧化路径,提出通过调控甲醇脱氢步骤改善CO_(ads)毒化Pt催化剂的思路,为优化设计Pt基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解析MOR微观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为助推DMFCs大规模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甲醇氧化反应 电化学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差对工业催化裂化装置立管输送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磊 赵北鲲 +5 位作者 刘君建 刘舜 黄新俊 申宝剑 段宏昌 彭威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159,共6页
催化裂化(FCC)装置催化剂循环的下行部分是立管中的密相输送,催化剂流态复杂。受两器压力平衡影响,立管出口压力大于入口压力,为负压差操作。由于负压差是设计参数,工业现场技术人员对其调整范围较小,相关的设计和研究报道较少。在工业... 催化裂化(FCC)装置催化剂循环的下行部分是立管中的密相输送,催化剂流态复杂。受两器压力平衡影响,立管出口压力大于入口压力,为负压差操作。由于负压差是设计参数,工业现场技术人员对其调整范围较小,相关的设计和研究报道较少。在工业FCC装置上,测量了不同工况时负压差立管的轴向压力分布,然后采用CPFD软件研究了立管压差对立管轴向压力、颗粒浓度和循环量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负压差立管下部易出现填充流,造成立管轴向压力逆转。模拟结果表明:负压差阻碍立管排料,立管内颗粒藏量升高、蓄压增大;正压差立管颗粒脱气少,随正压差增大,立管轴向颗粒趋于均匀密相流,立管蓄压和催化剂循环量增大。研究结果可为立管设计和操作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管 负压差 正压差 催化剂流态 质量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水析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琼 刘聪志 +2 位作者 王建立 姜兴剑 赵新一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0-147,共8页
电解水制氢是一种温和且高效的制氢过程,催化剂在析氢反应(HER)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扩大氢气生产过程中,开发高效、稳定且廉价的催化剂是电解水制氢面临的巨大挑战。综述了贵金属、非贵金属和碳基催化剂等常用HE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电解水制氢是一种温和且高效的制氢过程,催化剂在析氢反应(HER)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扩大氢气生产过程中,开发高效、稳定且廉价的催化剂是电解水制氢面临的巨大挑战。综述了贵金属、非贵金属和碳基催化剂等常用HE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以上HER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总结了包括杂原子掺杂、结构工程以及晶体和缺陷工程的一般性改进设计策略,以提升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 析氢反应 催化剂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寸钴基催化剂稳定策略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倩 王丽萍 +3 位作者 龚志远 王一丹 孟凡会 李忠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多相催化反应中,金属催化剂的尺寸效应对其催化活性、产物选择性和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将金属催化剂的尺寸从纳米颗粒减小到亚纳米团簇,甚至原子尺度,可有效提高其活性中心利用率,从而大幅提高催化活性。钴(Co)基催化剂因其独特的电... 在多相催化反应中,金属催化剂的尺寸效应对其催化活性、产物选择性和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将金属催化剂的尺寸从纳米颗粒减小到亚纳米团簇,甚至原子尺度,可有效提高其活性中心利用率,从而大幅提高催化活性。钴(Co)基催化剂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优异的催化活性,在众多反应中受到关注。根据Co基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不同尺寸(纳米颗粒、团簇、单原子和双原子)Co基催化剂的结构及特点,阐述了提高不同尺寸Co基催化剂稳定性的策略,包括空间限域、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和金属-金属相互作用等,分析了这些策略对不同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及其优缺点,并对未来Co基催化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基催化剂 团聚 稳定策略 限域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酮(醛)类香料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杜峰 宋大伟 +2 位作者 孔敬文 严文娟 金鑫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17,共7页
缩酮(醛)类香料是由醛或酮与醇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所得的产物,该产物具有优异的性质、香味持久,近年来在香料香精化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而如何选取合适的催化剂以及合成方法对缩酮(醛)类香料进行高效绿色合成一直是本行业... 缩酮(醛)类香料是由醛或酮与醇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所得的产物,该产物具有优异的性质、香味持久,近年来在香料香精化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而如何选取合适的催化剂以及合成方法对缩酮(醛)类香料进行高效绿色合成一直是本行业的研究热点。以酸性催化剂为例,介绍了杂多酸、离子液体、分子筛以及无机盐等缩酮(醛)类香料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电催化、光催化和微波辅助等方法合成缩酮(醛)类香料进行分析,为缩酮(醛)类香料的低碳绿色高效合成工艺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酮(醛) 香料 催化剂 合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化学现象在催化剂设计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卢新宁 高艳妮 +2 位作者 余浩 华德润 李剑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2-1044,共13页
深入研究非线性化学现象有助于突破传统化学动力学的限制,发现新的反应路径和机制。将非线性化学现象应用于催化剂设计中,可以开发出新的催化材料和制备工艺。对非线性化学现象中的图灵结构、分形结构、神经网络等在催化剂设计中的应用... 深入研究非线性化学现象有助于突破传统化学动力学的限制,发现新的反应路径和机制。将非线性化学现象应用于催化剂设计中,可以开发出新的催化材料和制备工艺。对非线性化学现象中的图灵结构、分形结构、神经网络等在催化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在催化剂设计中,非线性化学可用于指导催化剂的配方、确定工艺参数、明确催化剂构型与活性关系等。随着非线性科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进步,通过对非线性化学的几何结构、二维和三维结构、拓扑结构等的深层认识,非线性化学有望成为突破催化剂设计瓶颈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化学 图灵 分形 神经网络 催化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介孔Ce-Mn-W/Ti-Si催化剂脱汞实验研究
11
作者 陈传敏 李莹 +3 位作者 贾文波 刘松涛 曹悦 孙烁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7-1112,1118,共7页
单质汞(Hg^(0))的高效氧化是燃煤电厂利用现有空气污染控制装置协同脱汞的关键。针对现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催化剂Hg^(0)氧化效率低的技术瓶颈,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Ti-Si载体,借助溶液浸渍法负载Ce、Mn、W合成了Ce-Mn-W/Ti-Si催化剂... 单质汞(Hg^(0))的高效氧化是燃煤电厂利用现有空气污染控制装置协同脱汞的关键。针对现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催化剂Hg^(0)氧化效率低的技术瓶颈,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Ti-Si载体,借助溶液浸渍法负载Ce、Mn、W合成了Ce-Mn-W/Ti-Si催化剂,采用XRD、XPS、TEM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形貌、表面元素进行了分析,并在固定床实验平台上考察了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的Hg^(0)氧化性能,探究了烟气组分O_(2)、NO、SO_(2)、NH_(3)对Hg^(0)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在200~400℃的温度范围内取得了高效的Hg^(0)氧化性能。此外,向烟气中通入NO和O_(2)时均对Hg^(0)氧化起到促进作用。NH_(3)和SO_(2)会抑制Hg^(0)氧化,并且随着其含量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催化剂 有序介孔 Hg^(0)氧化 燃煤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催化剂的开发及其对高盐高COD电镀废水的处理
12
作者 张长平 杨梦康 +2 位作者 刘方骏 艾廷阳 王晓欧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176,共7页
针对高盐高COD电镀废水,开发了碳基、硅基Fenton催化剂,通过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热重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Fenton催化剂进行了形貌、孔径及结构的表征,考察了pH、反应时间、废水... 针对高盐高COD电镀废水,开发了碳基、硅基Fenton催化剂,通过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热重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Fenton催化剂进行了形貌、孔径及结构的表征,考察了pH、反应时间、废水电导率对碳基、硅基Fenton催化剂处理模拟电镀废水效果的影响,最后考察了碳基、硅基Fenton催化剂处理实际电镀废水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碳基催化剂表面有许多不规则的片块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硅基材料有许多不规则的层状堆叠和明显的孔结构,具有较大的孔径和较高热稳定性。碳基催化剂和硅基催化剂中铁锰以氧化物的形式与碳基和硅基相结合,适用pH广泛,在pH为2~9时,COD去除率保持较高水平。对于不同含盐量的电镀废水,碳基催化剂和硅基催化剂展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在处理高电导率和复杂水质的电镀废水时,硅基催化剂表现更优;而在处理低电导率废水时,碳基催化剂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废水 碳基Fenton催化剂 硅基Fenton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环芳烃加氢饱和催化剂活性调控策略研究进展
13
作者 荆洁颖 田涛 +1 位作者 张雨 李文英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88-3601,共14页
作为煤焦油主要成分,稠环芳烃保留了煤中特有的多环结构,其加氢饱和产物环烷烃是高能量密度燃料的优质组分。然而,稠环芳烃自身结构的高稳定性、中间产物的空间位阻及竞争吸附阻碍了其吸附活化导致加氢饱和困难。系统分析了稠环芳烃加... 作为煤焦油主要成分,稠环芳烃保留了煤中特有的多环结构,其加氢饱和产物环烷烃是高能量密度燃料的优质组分。然而,稠环芳烃自身结构的高稳定性、中间产物的空间位阻及竞争吸附阻碍了其吸附活化导致加氢饱和困难。系统分析了稠环芳烃加氢饱和反应特征,作为可逆放热反应,低温高压的反应条件有助于稠环芳烃加氢饱和,全氢产物具有较高的热力学选择性,但反应速率随着加氢程度的加深而降低。综述了催化剂中活性金属和载体的调控策略,活性金属与稠环芳烃间的吸附机制表明,适宜的缺电子结构有利于反应物的吸附活化,而活性金属的电子结构可通过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掺杂其他原子促进电子迁移或晶格畸变及利用金属集团效应等方式调控。除了借助多孔结构充当活性金属的分散平台外,载体还能通过表面酸性、官能团功能化或缺陷工程等方式调控表面性质,实现反应物在载体表面富集与转化。总结发现,具有分散良好的缺电子活性金属和辅助反应物扩散吸附的载体的催化剂是稠环芳烃加氢饱和的关键。未来催化剂的设计研究应着重考虑以下3方面:煤焦油原料的复杂,反应中多组分稠环芳烃间的影响规律及针对影响规律的多功能催化剂的设计;溢流氢与载体表面上稠环芳烃的反应拓展了反应场所,L-H(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无法直接应用导致催化加氢饱和途径和催化剂设计需重新审视;以及不同体系加氢饱和催化剂的失活机制与抗失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环芳烃 加氢饱和 催化剂 吸附活化 电子结构 载体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石化催化裂化催化剂技术发展概述
14
作者 高雄厚 秦松 +4 位作者 刘宏海 陈军 邹旭彪 刘涛 张海瑞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36,共4页
现代石油、化工、生化、环保等工业领域,大约90%以上的工业过程与催化技术密切相关并涉及催化剂的应用,催化技术是促进现代工业发展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简称兰州石化)催化剂厂于1964年建成投产,是我国第一座炼油... 现代石油、化工、生化、环保等工业领域,大约90%以上的工业过程与催化技术密切相关并涉及催化剂的应用,催化技术是促进现代工业发展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简称兰州石化)催化剂厂于1964年建成投产,是我国第一座炼油催化剂生产厂,在这里诞生了石油战线“五朵金花”之一的小球催化剂,被誉为中国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摇篮。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兰州石化催化剂业务始终聚焦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重大需求,始终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发出4大系列50多个品种的催化剂,研发成果全部实现了产业化,为建成世界单套产能最大的催化剂生产装置提供了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出完全自主可控的催化剂产业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催化剂 汽油 烯烃 分子筛 原位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废催化剂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研究
15
作者 李毅 李清方 +2 位作者 丁飞 李保强 袁方利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0,共8页
采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催化裂化工艺(FCC)产生的废催化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在分析原料的基本物化特性的基础上,考察了助剂SiO 2和CaO不同配比对废催化剂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催化剂经等离子体处理后,产物中的玻璃体占比达到83.... 采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催化裂化工艺(FCC)产生的废催化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在分析原料的基本物化特性的基础上,考察了助剂SiO 2和CaO不同配比对废催化剂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催化剂经等离子体处理后,产物中的玻璃体占比达到83.9%;当助剂SiO 2质量分数为40%时,产物中的玻璃体比例提升至93.2%;进一步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助剂CaO后,产物中的玻璃体占比依然高达92.4%,满足国家标准中关于固体废物中玻璃体占比要求;同时,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废催化剂产物浸出液中的金属元素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助剂的添加对降低废催化剂的重金属毒性有促进作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在FCC废催化剂无害化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催化剂 二氧化硅 玻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研究中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方法概述
16
作者 赵志娟 徐鹏 +2 位作者 章小余 屈宝龙 刘芬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5,共12页
催化剂在现代化工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学认知的不断提升,催化剂的研究已经从宏观的动力学性能评估,深入到微观的分子层面和电子结构分析。作为材... 催化剂在现代化工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学认知的不断提升,催化剂的研究已经从宏观的动力学性能评估,深入到微观的分子层面和电子结构分析。作为材料表界面研究领域中最有效的一种分析方法,在过去几十年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以其坚实的物理学基础和表面灵敏性已经成为研究催化材料的标准分析工具,且随着XPS仪器的日益普及,其应用也在不断增长。然而催化剂材料中的活性组分多趋于低含量、小尺度且成分复杂不稳定,对XPS高质量测试提出了巨大挑战。对催化剂研究中的常规XPS分析方法进行系统性的综述,对样品制备、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谱图解析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XPS技术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他材料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多相催化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的丙烯聚合动力学研究
17
作者 胡慧杰 李德展 +2 位作者 杜亚锋 赵梦垚 邹发生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9-784,共6页
对自制茂金属聚丙烯MCAT-1催化剂和商品化Ziegler-Natta(Z-N)催化剂的长期聚合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评价了MCAT-1和Z-N催化剂的初期聚合,并得到了MCAT-1催化剂的初期聚合动力学参数;考察了MCAT-1催化剂、聚合物形态和聚合比之间的关系... 对自制茂金属聚丙烯MCAT-1催化剂和商品化Ziegler-Natta(Z-N)催化剂的长期聚合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评价了MCAT-1和Z-N催化剂的初期聚合,并得到了MCAT-1催化剂的初期聚合动力学参数;考察了MCAT-1催化剂、聚合物形态和聚合比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与Z-N催化剂相比,MCAT-1催化剂后期聚合反应速率衰减更慢;在聚合反应初期,MCAT-1催化剂的初始反应速率受聚合温度的影响,并随时间呈快速衰减趋势,规律符合Arrhenius方程;聚合物表面形貌随聚合比增加而呈阶段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 丙烯聚合反应 动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离子改性的Cu-SSZ-13催化剂在NH_(3)-SCR脱硝中的应用
18
作者 张巍 梁垚城 +8 位作者 伍乔 付业昊 尹艳山 成珊 阮敏 刘涛 周昭仪 张凯凯 李丹聪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79-3891,共13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是当前广泛应用的脱硝技术,其关键在于研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CuSSZ-13分子筛脱硝催化剂因其优异的N2选择性和良好的催化活性备受研究人员关注。然而,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存在的抗硫性和水热稳定性不... 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是当前广泛应用的脱硝技术,其关键在于研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CuSSZ-13分子筛脱硝催化剂因其优异的N2选择性和良好的催化活性备受研究人员关注。然而,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存在的抗硫性和水热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工业应用。为了克服硫氧化物和水热老化对Cu-SSZ-13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可通过向催化剂中引入不同的自由态金属离子来进行改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碱(土)金属离子、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金属离子改性Cu-SSZ-13催化剂在NH_(3)-SCR反应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其抗硫机制和水热稳定性强化方法。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综合利用不同金属离子的特点并结合离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制备具有优良抗硫性和水热稳定性的新型Cu-SSZ-13催化剂,明确金属离子在SSZ-13分子筛中的存在形式和相互作用机制,以及通过实验和计算相结合制备高效的金属离子改性Cu-SSZ-13催化剂以满足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剂 分子筛 金属离子改性 抗硫性 水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O_(2)催化剂用于甲氧基丙醇氧化反应
19
作者 赵鹬 张玉蓉 +3 位作者 毛绍祺 李宁 张栋强 赵仕玲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5-871,共7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一系列Ag/SiO_(2)催化剂。采用XRD、SEM、TEM、O_(2)-TPD对其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其对1-甲氧基-2-丙醇(MOP)的催化氧化性能,考察了Ag理论负载量(以SiO_(2)质量计,下同)对Ag/SiO_(2)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15%Cu/Si...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一系列Ag/SiO_(2)催化剂。采用XRD、SEM、TEM、O_(2)-TPD对其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其对1-甲氧基-2-丙醇(MOP)的催化氧化性能,考察了Ag理论负载量(以SiO_(2)质量计,下同)对Ag/SiO_(2)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15%Cu/SiO_(2)(Cu的理论负载量为15%,以SiO_(2)质量计)和15%Ag/SiO_(2)的微观形貌和催化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5%Ag/SiO_(2)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300℃、液时空速1.8 mL/(g·h)、体积空气流量80 mL/min的条件下,催化剂能稳定运行72 h,其中在反应8~20 h期间,MOP转化率平均为95.05%,目标产物甲氧基丙酮的选择性平均为85.07%;15%Ag/SiO_(2)在反应80 h后,积炭率达到13.5%;与15%Cu/SiO_(2)的Cu物种平均粒径(约15.2 nm)相比,15%Ag/SiO_(2)具有更小的Ag物种平均粒径(3.1 nm),分散性更好;Ag的氧吸附类型和高度分散是MOP在Ag/SiO_(2)催化剂上氧化的重要因素,Ag与SiO_(2)载体的强相互作用和良好的抗积炭能力为催化剂的稳定性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法 银基催化剂 纳米粒子 二氧化硅 甲氧基丙酮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与烘焙耦合对榆木热解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梅艳阳 侯靖凡 +3 位作者 李文琪 陈莹 郑炎鑫 侯原浩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8-635,共8页
为探究催化剂与烘焙耦合对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将榆木进行220、250、280℃温度下的烘焙,然后以煤灰、生物质灰、泥岩为催化剂,在立式炉中进行热解实验,同时利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催化剂与烘焙耦合对榆木热解失重特性和动力学特性的... 为探究催化剂与烘焙耦合对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将榆木进行220、250、280℃温度下的烘焙,然后以煤灰、生物质灰、泥岩为催化剂,在立式炉中进行热解实验,同时利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催化剂与烘焙耦合对榆木热解失重特性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灰和生物质灰分别与烘焙耦合能促进热解气中CO_(2)的生成,而泥岩催化热解产氢效果显著。280℃下,泥岩与烘焙耦合对酚类物质的提升最明显,可达54.69%;而煤灰和生物质灰分别与烘焙耦合对芳香烃的生成更有利。3种催化剂分别与220℃烘焙耦合对气体产率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在低温段,泥岩会提高原样热解反应活化能,但与烘焙耦合则使热解反应活化能降低;在高温段,煤灰会降低热解反应活化能,而生物质灰和泥岩则会增加热解反应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烘焙 催化剂 热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