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猝发多脉冲感应腔磁芯直流复位系统研制
1
作者 吕璐 黄子平 +4 位作者 叶毅 李铭玮 陈楠 高峰 陈思富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103,共6页
对多组磁芯进行并联复位时,磁芯各次励磁工作点不一致,会导致装置运行状态不够稳定。将原高功率猝发多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感应腔磁芯脉冲并联复位系统改造为直流复位系统,该直流复位系统利用继电器对每个感应腔的复位电路进行单独控制,... 对多组磁芯进行并联复位时,磁芯各次励磁工作点不一致,会导致装置运行状态不够稳定。将原高功率猝发多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感应腔磁芯脉冲并联复位系统改造为直流复位系统,该直流复位系统利用继电器对每个感应腔的复位电路进行单独控制,在使用可以周期性重复输出的恒流源的条件下,实现了对多组磁芯一对一的直流复位,解决了脉冲并联复位引起的磁芯各次励磁工作点不一致的问题。工程实施中,系统通过两套恒流源与8套切换控制箱协同工作对94组感应加速腔磁芯进行复位,显著降低了系统复杂度与维护成本。实际应用验证表明,改进后加速器的多脉冲稳定性显著提升,加速器束心位置抖动由1.3 mm降至1 mm以下。介绍了猝发多脉冲感应腔磁芯直流复位系统的工程设计思路、关键器件以及最终的工程布局和运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磁芯 直流复位系统 切换控制箱 运行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闸流管驱动三同轴电缆Blumlein线的kHz重频脉冲功率源 被引量:1
2
作者 谌怡 黄子平 +3 位作者 张篁 刘毅 丁明军 夏连胜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7,共6页
闪光X射线摄影技术在军事和民用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场景。针对重频直线感应加速器高重频的要求,提出了基于氢闸流管驱动三同轴电缆Blumlein线的脉冲功率源方案,设计和研制了一种三同轴电缆,研究了氢闸流管的导通特性,搭建了氢闸流管驱... 闪光X射线摄影技术在军事和民用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场景。针对重频直线感应加速器高重频的要求,提出了基于氢闸流管驱动三同轴电缆Blumlein线的脉冲功率源方案,设计和研制了一种三同轴电缆,研究了氢闸流管的导通特性,搭建了氢闸流管驱动三同轴电缆Blumlein线脉冲功率源的验证平台,开展了kHz重频脉冲功率源实验研究,以及kHz重频脉冲功率源驱动重频感应腔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氢闸流管驱动三同轴电缆Blumlein线脉冲功率源实现了波形品质优异的kHz重频方波脉冲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Hz重频 氢闸流管 三同轴电缆Blumlein线 脉冲功率源 直线感应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脉冲束流位置探测器标定技术
3
作者 李勤 张肇驿 +3 位作者 蒋薇 刘云龙 王永伟 龙全红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1,共9页
电子直线感应加速器性能提升对束流探测器提出了高精度测量要求,由此不仅要求高精度的探测器设计装配技术,而且也要求探测器的准确标定。从强流脉冲束流位置探测器测量原理出发,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开展强流脉冲束流位置探测器标定技术... 电子直线感应加速器性能提升对束流探测器提出了高精度测量要求,由此不仅要求高精度的探测器设计装配技术,而且也要求探测器的准确标定。从强流脉冲束流位置探测器测量原理出发,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开展强流脉冲束流位置探测器标定技术研究。在理论上采用解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的计算处理方法和标定方法的标定效果,提出了特征平面标定,在建立的位置标定系统上,对用于多脉冲电子直线感应加速器的No.23电阻环进行了标定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根据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确定了强流脉冲束流位置探测器标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脉冲电子束 位置探测器 标定技术 标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尺寸轫致辐射转换靶设计
4
作者 荆晓兵 石金水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以减小直线感应加速器X射线光源横向尺寸为目标,开展轫致辐射转换靶的设计。对聚焦打靶过程中电子束运动轨迹进行分析,指出同一个电子束轨迹分布,既可以描述为电子束在某纵向位置处具有一定的横向展宽,也可以描述为电子束保持较小横向... 以减小直线感应加速器X射线光源横向尺寸为目标,开展轫致辐射转换靶的设计。对聚焦打靶过程中电子束运动轨迹进行分析,指出同一个电子束轨迹分布,既可以描述为电子束在某纵向位置处具有一定的横向展宽,也可以描述为电子束保持较小横向尺寸时的轴向分布展宽,由此提出在束腰附近放置多个小靶片实现聚焦电子束有效阻挡的小尺寸多层靶概念设计。采用EGS4程序对X射线产额进行计算,发现靶厚度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X射线产额变化较小,基于这一规律完成了小尺寸多层靶的结构设计。进一步考察了一个设计应用实例,当聚焦电子束最小包络直径3 mm、会聚角100 mrad时,对比大尺寸靶,采用小尺寸多层靶可以获得等效直径减小约50%、产额减小约10%的X射线光源。该设计方法有望在相同的电子束品质和聚焦条件下,获得横向尺寸小于电子束最小束包络直径的X射线光源,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电子加速器 X射线光源 强流电子束 聚焦 轫致辐射转换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龙二号加速器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29
5
作者 石金水 邓建军 +30 位作者 章林文 李劲 夏连胜 陈思富 代志勇 李勤 李洪 赖青贵 禹海军 江孝国 杨安民 黄子平 李远 张篁 李欣 蒋薇 秦玲 刘小平 谌怡 廖树清 谢宇彤 陈德彪 何佳龙 章文卫 朱隽 丁亨松 戴光森 王远 王毅 马冰 王敏鸿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神龙二号加速器是一台以M H z 猝发率猝发工作的三脉冲直线感应电子加速器.该加速器输出的三脉冲电子束,相邻两脉冲间最小时间间隔300 n s ,而且可调,每个脉冲电子束的电子能量1 8 -20 M e V 、束流强度大于等于2 k A .当电子束与轫致... 神龙二号加速器是一台以M H z 猝发率猝发工作的三脉冲直线感应电子加速器.该加速器输出的三脉冲电子束,相邻两脉冲间最小时间间隔300 n s ,而且可调,每个脉冲电子束的电子能量1 8 -20 M e V 、束流强度大于等于2 k A .当电子束与轫致辐射转换靶相互作用时,可产生三个强X 光脉冲,X 光斑点尺寸小于等于2 m m ( F W H M ),距靶1 m 处照射量大于等于7 . 7 4 × 1 0^- 2C /k g ( 0 0 R ).该加速器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三脉冲功率源设计、三脉冲强流高品质电子束源的产生、加速场建造、束流传输线设计、轫致辐射转换靶设计、测量与诊断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三脉冲 猝发 脉冲功率 束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龙一号"直线感应加速器物理设计 被引量:37
6
作者 邓建军 丁伯南 +6 位作者 王华岑 戴光森 程念安 章林文 张开志 戴志勇 石金水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2-504,共3页
 介绍了"神龙一号"直线感应加速器物理设计的主要考虑。"神龙一号"加速器是一台电子直线感应加速器,由3.6MeV感应迭加型注入器、72个感应加速腔、脉冲功率系统、束流输运和聚焦系统、控制系统和真空、绝缘油、绝...  介绍了"神龙一号"直线感应加速器物理设计的主要考虑。"神龙一号"加速器是一台电子直线感应加速器,由3.6MeV感应迭加型注入器、72个感应加速腔、脉冲功率系统、束流输运和聚焦系统、控制系统和真空、绝缘油、绝缘气体以及去离子水系统组成。能产生20MeV、束流大于2.5kA,脉冲宽度为60ns的强流脉冲电子束,X光焦斑均方根直径为1.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脉冲功率 束流输运和聚焦 物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感应加速器加速腔物理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华岑 文龙 +4 位作者 章文卫 小玲 邓建军 丁伯南 陶祖聪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13-319,共7页
简要介绍直线感应加速器(LIA)加速腔物理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讨论了加速电压及其平顶和腔参数的关系.对腔的耦合阻抗与束流不稳定性的关系作了概念性介绍,分析了降低耦合阻抗的途径.并给出两个加速腔设计原型.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加速腔 尾场 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MeV直线感应电子加速器 被引量:19
8
作者 石金水 丁伯南 +5 位作者 邓建军 何毅 李劲 戴光森 文龙 曹国高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99-604,共6页
12MeV直线感应电子加速器(LIA)是经10MeVLIA能量升级和系统改进而来,该机通过在10MeVLIA加速末端续接四个加速组元并调整脉冲功率系统,将输出的电子束的能量升级至12MeV;同时,重新设计的输运磁场分... 12MeV直线感应电子加速器(LIA)是经10MeVLIA能量升级和系统改进而来,该机通过在10MeVLIA加速末端续接四个加速组元并调整脉冲功率系统,将输出的电子束的能量升级至12MeV;同时,重新设计的输运磁场分布及聚焦系统更趋于合理,使经10MeVLIA升级和改进后的12MeVLIA,打靶电子束能量达到12MeV,束流约2.6kA,脉冲半高宽约89ns,焦斑约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 电子加速器 脉冲功率 束输运 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光学渡越辐射进行强流束诊断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国君 刘承俊 +2 位作者 林郁正 陈思富 张卓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15-1218,共4页
 描述了光学渡越辐射用于束流诊断的理论依据,介绍了利用光学渡越辐射对18MeV,2.7kA的强流脉冲电子束进行诊断的实验方案。在解决了在强流束测量中强背景干扰等问题后,获得了光学渡越辐射的特征图案,据此测量了强流脉冲束的剖面、能量...  描述了光学渡越辐射用于束流诊断的理论依据,介绍了利用光学渡越辐射对18MeV,2.7kA的强流脉冲电子束进行诊断的实验方案。在解决了在强流束测量中强背景干扰等问题后,获得了光学渡越辐射的特征图案,据此测量了强流脉冲束的剖面、能量、发散角和发射度。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光学渡越辐射方法是强流束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渡越辐射 束流诊断 直线感应加速器 束剖面 发射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光学渡越辐射测量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1
10
作者 江孝国 董晓娜 +4 位作者 王远 陈良益 张开志 石金水 邓建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47-2150,共4页
针对在神龙一号上进行电子束瞬态发射度的测量要求,建立了一套利用光学渡越辐射原理进行电子束发射度测量的瞬态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瞬态测量时间最快约10ns,并获得了神龙一号发射的脉冲电子束的束斑及发散角,典型值分别为约9mm和10.5mr... 针对在神龙一号上进行电子束瞬态发射度的测量要求,建立了一套利用光学渡越辐射原理进行电子束发射度测量的瞬态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瞬态测量时间最快约10ns,并获得了神龙一号发射的脉冲电子束的束斑及发散角,典型值分别为约9mm和10.5mrad,实现了电子束发散角和束斑的同时测量,为在神龙一号上进行的时间分辨测量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渡越辐射 束流诊断 强流加速器 瞬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环束流探测器的标定 被引量:15
11
作者 谢宇彤 代志勇 韩青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155,共5页
电阻环探测技术是一种成熟、实用的在线测试束流技术 ,它能给出束流的大小和束流质心的位置。在即将投入使用的 2 0 Me V直线感应加速器中 ,该技术将作为一种精确的束流诊断手段。为此设计了一套精密的束流模拟和电阻环标定装置 ,其束... 电阻环探测技术是一种成熟、实用的在线测试束流技术 ,它能给出束流的大小和束流质心的位置。在即将投入使用的 2 0 Me V直线感应加速器中 ,该技术将作为一种精确的束流诊断手段。为此设计了一套精密的束流模拟和电阻环标定装置 ,其束流位置的定位精度达到 0 .0 2 mm,以之对精心设计的电阻环进行标定。标定的结果表明电阻环对束流质心位置的测试精度达到 0 .5 mm,经标定后的束位置拟合值绝对误差不大于 0 .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电阻环探测 束流模拟 束流位置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钪酸盐阴极发射特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安民 夏连胜 +7 位作者 王辉 余志强 李季 石金水 张篁 刘星光 刘云龙 潘海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21-1624,共4页
为获得kA级热发射电子束,研制了直径为100mm钪酸盐热阴极组件,并建立了适应大面积热阴极实验环境的2MV注入器试验平台。实验在二极管真空3.7×10-5 Pa、二极管电压1.95MV、脉宽120ns(FWHM)、阴极温度1 120℃时,获得最大收集电流1 03... 为获得kA级热发射电子束,研制了直径为100mm钪酸盐热阴极组件,并建立了适应大面积热阴极实验环境的2MV注入器试验平台。实验在二极管真空3.7×10-5 Pa、二极管电压1.95MV、脉宽120ns(FWHM)、阴极温度1 120℃时,获得最大收集电流1 038A,发射电流密度约13A/cm2。实验结果表明,工作状态下阴极发射能力与激活温度、系统真空度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阴极组件 二极管 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概念介质壁加速器 被引量:16
13
作者 严萍 王珏 张适昌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6,80,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加速器概念,介质壁加速器(DWA-Dielectric Wall Accelerator),及它的发展状况和关键技术。介质壁加速器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G.Caporaso等人提出来的。它是在新型的开关技术、绝缘技术和传输线技术的基础上,提出...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加速器概念,介质壁加速器(DWA-Dielectric Wall Accelerator),及它的发展状况和关键技术。介质壁加速器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G.Caporaso等人提出来的。它是在新型的开关技术、绝缘技术和传输线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高效加速器概念。相对于直线感应加速器,它用介质壁代替原有的导电壁,取消了漂移段,由多个连续分布的具有高压电场间隙的介质壁组成一个连续加速腔。高沿面强度绝缘、非对称脉冲形成线和快速低抖动闭合开关是实现DWA的关键技术,文中叙述了相关的技术发展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这种新型加速器的实现,将可以推动加速器技术进入一个新水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感应加速器 非对称 Blumlein线 高速开关 微堆层绝缘结构 DW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MeV直线感应加速器主开关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欣 王锦生 +1 位作者 丁亨松 叶毅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9-272,共4页
 介绍了12MeV直线感应加速器主开关的一种优化设计。在保持原有主开关的设计风格和接口结构的条件下,通过优化设计局部结构和调整开关电极尺寸,把主开关的结构电感从63.7nH减小到35nH,使得加速腔的高压脉冲前沿从39.6ns减小到27ns,从...  介绍了12MeV直线感应加速器主开关的一种优化设计。在保持原有主开关的设计风格和接口结构的条件下,通过优化设计局部结构和调整开关电极尺寸,把主开关的结构电感从63.7nH减小到35nH,使得加速腔的高压脉冲前沿从39.6ns减小到27ns,从而有利于提高12MeV直线感应加速器的性能,验证了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开关 电感 脉冲前沿 直线感应加速器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感应加速器用光阴极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篁 陈德彪 +4 位作者 江孝国 夏连胜 刘星光 谌怡 章林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3-586,共4页
通过适当地改造2 MeV注入器实验平台,使系统具备了开展光阴极研究的能力,主要的改动有:将观察窗材料改为石英,增加266 nm固体激光器,对原有的时序控制方式进行修改以满足同步触发方面的要求。研究的阴极材料为含钪储备式热阴极,实验中... 通过适当地改造2 MeV注入器实验平台,使系统具备了开展光阴极研究的能力,主要的改动有:将观察窗材料改为石英,增加266 nm固体激光器,对原有的时序控制方式进行修改以满足同步触发方面的要求。研究的阴极材料为含钪储备式热阴极,实验中最高加热到了740℃,观测到了光电发射和光致等离子体发射现象,最大的激光功率密度为1.3 MW/cm2,最大发射电流密度约为16 A/cm2,光电发射的量子效率约为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光阴极 固体激光器 储备式热阴极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强流直线感应加速器的大面积储备式阴极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安民 伍登学 +3 位作者 刘承俊 夏连胜 王文斗 张开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91-1095,共5页
介绍一种直径为55mm的锇膜(411M)储备式热阴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套脉冲电压幅度为200kV、脉冲平顶宽度大于等于2μs的长脉冲功率源以及配套的加热系统与高压隔离网络电路。在阴极灯丝工作电流18A,阴极温度1165℃,二极管电压75kV... 介绍一种直径为55mm的锇膜(411M)储备式热阴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套脉冲电压幅度为200kV、脉冲平顶宽度大于等于2μs的长脉冲功率源以及配套的加热系统与高压隔离网络电路。在阴极灯丝工作电流18A,阴极温度1165℃,二极管电压75kV条件下,在该阴极试验平台上获得52A的空间电荷限制流,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吻合。实验中还发现,阴极的放气源将严重影响阴极发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二极管 储备式热阴极 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长定子直线感应电机闭环控制策略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卫超 胡安 +2 位作者 马伟明 耿士广 鲁军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26-231,共6页
对运动载荷加速度的精确控制是直线运动系统闭环控制的主要目标。该文介绍了一种直线加速用双边长定子直线电机结构,并对其屏蔽层结构的模型进行了等效处理,得到了便于参数测量和系统控制的L型等效电路。设计了直线加速要求的直线电机... 对运动载荷加速度的精确控制是直线运动系统闭环控制的主要目标。该文介绍了一种直线加速用双边长定子直线电机结构,并对其屏蔽层结构的模型进行了等效处理,得到了便于参数测量和系统控制的L型等效电路。设计了直线加速要求的直线电机动子运动轨迹曲线。基于间接矢量控制基本原理和定子电压前馈解耦控制,提出了位置和电流双闭环的系统控制框图。在动子运动的初始阶段,采用适当的预励磁控制,提高了系统动态控制性能,达到了启动时定子电流的平滑控制。在动子运动的高速阶段,对直线电机采用弱磁控制,降低了直线电机对逆变器供电电压的要求。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系统闭环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长定子直线电机 间接矢量控制 加速度轨迹 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脉冲功率系统模块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劲 李欣 +7 位作者 李远 刘小平 陈德彪 丁亨松 戴光森 石金水 章林文 邓建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3-897,共5页
采用基于并联Blumlein脉冲形成线的MHz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和基于激光触发气体开关的多级触发系统,设计了脉冲功率系统模块,该模块具备6路输出能力,每路均可以MHz重复频率猝发方式输出三脉冲,幅度可达300kV。对模块中的Blumlein装置、... 采用基于并联Blumlein脉冲形成线的MHz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和基于激光触发气体开关的多级触发系统,设计了脉冲功率系统模块,该模块具备6路输出能力,每路均可以MHz重复频率猝发方式输出三脉冲,幅度可达300kV。对模块中的Blumlein装置、脉冲汇流、隔离网络、触发系统等部件参数进行了设计。以多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感应腔作为负载,对该模块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块中每个脉冲的输出时间抖动小于2.3ns(标准差),脉冲间最小时间间隔大于500ns时可在负载上获得高品质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 重复频率 多脉冲 直线感应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脉冲强流直线感应加速器测控系统中仪器通信与控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蒋薇 赖青贵 +1 位作者 秦岭 张晓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70-1274,共5页
多脉冲强流直线感应加速器(LIA)测控系统中仪器设备数量大、种类多、总线类型复杂,其通信和控制直接影响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在硬件上将众多仪器根据功能划分成不同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仪器设备通过必要协议转换后和相应的前端设备服务... 多脉冲强流直线感应加速器(LIA)测控系统中仪器设备数量大、种类多、总线类型复杂,其通信和控制直接影响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在硬件上将众多仪器根据功能划分成不同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仪器设备通过必要协议转换后和相应的前端设备服务器连接,然后接入测控系统网络;仪器设备的通信控制软件采用LabVIEW平台进行开发,前端设备服务器中的本地控制程序通过VISA或UDP协议与仪器通信,远程通信采用DataSocket技术;为了应对强烈的电磁干扰和高压冲击,对仪器供电系统以及Marx充电线路进行了多处隔离,同时采取优化网络结构和数据流向、采用UDP协议以及主从模式总线仲裁等措施提高软件的可靠性。这套系统目前应用于多脉冲强流LIA装置的调试试验中,运行稳定可靠,完全满足实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LABVIEW 以太网 V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剖面测量技术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思富 夏连胜 +1 位作者 章林文 丁伯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9-282,共4页
 束流剖面信息的获得对于加速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强流短脉冲电子加速器束剖面测量技术作了评述。目前,发展时间分辨的快响应的光学测量技术及实时在线测量为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 测量技术 强流短脉冲电子束 束剖面 直线感应加速器 注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