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时代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局限性、作用域与知识框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河 冯燕 李瑞萱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数智时代呼啸而来,教育技术学专业致力于培养未来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教育信息化人才。由此聚焦于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毕业生就业困难以及培养理念、培养结构等不符合社会需要等问题,对人才培养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厘... 数智时代呼啸而来,教育技术学专业致力于培养未来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教育信息化人才。由此聚焦于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毕业生就业困难以及培养理念、培养结构等不符合社会需要等问题,对人才培养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厘清数智时代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借助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域梳理与整体框架设计,明确数智时代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内容,形成宏观标准向能力要素延展的融会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教育技术学 局限性 作用域 知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涉烟类非法经营罪中“超范围经营”和“无证经营”之分野——基于90份刑事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吕祚成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7,共6页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主体违法从事批发经营活动的,认定为“超范围经营”还是“无证经营”,往往关乎罪与非罪的界定,其认定存在争议。本文对90份刑事裁判文书进行实证分析,从法益保护的角度得出结论:对于此类行为...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主体违法从事批发经营活动的,认定为“超范围经营”还是“无证经营”,往往关乎罪与非罪的界定,其认定存在争议。本文对90份刑事裁判文书进行实证分析,从法益保护的角度得出结论:对于此类行为,在符合非法经营罪所引述相关行政法规定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综合考量主体、行为、对象等构成要件要素是否满足出罪条件,才能在刑事层面准确做出“超范围经营”抑或“无证经营”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非法经营罪 超范围经营 无证经营 实证分析 法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力犯罪的内涵与外延 被引量:43
3
作者 林亚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8-142,共5页
本文认为我国理论上对于暴力犯罪的界定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对暴力犯罪的界定 ,重要的并不在于刑法分则条文本身是否明文规定以暴力为犯罪构成要件 ,而在于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所采取的是否为暴力行为。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暴力犯罪... 本文认为我国理论上对于暴力犯罪的界定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对暴力犯罪的界定 ,重要的并不在于刑法分则条文本身是否明文规定以暴力为犯罪构成要件 ,而在于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所采取的是否为暴力行为。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暴力犯罪”的范围以及“暴力”的内涵予以分析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几种法律明文规定的暴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犯罪 刑法分则 行为人 犯罪构成要件 根据 界定 规定 中国 内涵与外延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及其限度 被引量:55
4
作者 刘云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38,共6页
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由道德和法律的内在联系及其共性、道德在一定条件下必须以法律作为自身保障机制的特点所构成。道德法律化的范围就是将全体公民都应该而且必须做到的基本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当道德的价值表现为对行为主体内在需... 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由道德和法律的内在联系及其共性、道德在一定条件下必须以法律作为自身保障机制的特点所构成。道德法律化的范围就是将全体公民都应该而且必须做到的基本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当道德的价值表现为对行为主体内在需要的满足时 ,则道德不能被法律化 ;道德规范体系中高层次的道德要求也不能被法律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法律化 道德 法律 社会调控目标 价值 道德境界 道德要求 社会利益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惩治中的适用空间 被引量:16
5
作者 侯艳芳 冯殿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69-73,共5页
随着对刑罚本质的反思和对正义理念的重构,恢复性司法对我国刑事法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惩治中的适用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由于环境犯罪客体的特殊性,恢复性司法的适用应在规范本位主义环境犯罪罪名的框架内... 随着对刑罚本质的反思和对正义理念的重构,恢复性司法对我国刑事法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惩治中的适用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由于环境犯罪客体的特殊性,恢复性司法的适用应在规范本位主义环境犯罪罪名的框架内进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性司法 环境犯罪 理论根基 界限与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立法缺陷及其补救 被引量:17
6
作者 康均心 李娜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7-81,共5页
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存在的立法问题作出评述,提出该罪的可罚范围有待拓宽、行为方式有待明确、与刑法其他罪名需要进一步衔接及统一、刑罚设置上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可罚范围 行为方式 刑罚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前经济犯罪特征的再认识 被引量:8
7
作者 曲新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5-169,共5页
经济犯罪特指经济领域的犯罪,这是其最基本的事实特征。当前,经济犯罪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其规范特征是,违反工商管理与经济法规,滥用经济权利和背离市场信用,以及侵害市场经济秩序。因而,刑法中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qu... 经济犯罪特指经济领域的犯罪,这是其最基本的事实特征。当前,经济犯罪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其规范特征是,违反工商管理与经济法规,滥用经济权利和背离市场信用,以及侵害市场经济秩序。因而,刑法中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可以构成当前经济犯罪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犯罪 特征 概念 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整数规划的分支限界解法及其MATLAB实现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京辉 乔卫民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1,24,共3页
讨论了计算机算法中分支限界法对于线性整数规划问题的解决思想,通过MATLAB中提供的优化函数,实现了快速解决线性整数规划的问题,同时改进了对于此类问题的计算量巨大和编制程序困难的问题,使用了堆栈而不是递归,节约了计算中的资源。... 讨论了计算机算法中分支限界法对于线性整数规划问题的解决思想,通过MATLAB中提供的优化函数,实现了快速解决线性整数规划的问题,同时改进了对于此类问题的计算量巨大和编制程序困难的问题,使用了堆栈而不是递归,节约了计算中的资源。编制的MATLAB线性整数规划的程序,可以编译成C/C++实现和COM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型优化问题 线性整数规划 分支限界法 优化函数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压密封工程适用范围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胡忆沩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59,共3页
基于带压密封工程的原理,研究了承压设备缺陷部位上存在的裂纹、壁厚减薄、刚度和强度的削弱,环连接面法兰线密封、极度危害介质、密封材料、金属材料、工器具等对带压密封工程适用范围的限制。根据国内现有带压密封工程的技术水平和... 基于带压密封工程的原理,研究了承压设备缺陷部位上存在的裂纹、壁厚减薄、刚度和强度的削弱,环连接面法兰线密封、极度危害介质、密封材料、金属材料、工器具等对带压密封工程适用范围的限制。根据国内现有带压密封工程的技术水平和成功的带压密封工程实例,论证了5项不能采用带压密封工程消除泄漏的原由,得出了带压密封工程适用范围的研究结果是:泄漏介质压力为400Pa(绝压)~30MPa(表压),温度为-180~800℃二项重要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压密封工程 限制因素 适用范围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骗取贷款罪新论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道萃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56,共16页
在立法上,骗取贷款罪先后经历了由作为贷款诈骗罪的规范补足到理性回应金融监管政策进行限缩适用的立法过程。《刑法修正案(十一)》删除“其他严重情节”的规定后,有必要重新审视骗取贷款罪的立法旨意与司法政策,防止矫枉过正。信贷资... 在立法上,骗取贷款罪先后经历了由作为贷款诈骗罪的规范补足到理性回应金融监管政策进行限缩适用的立法过程。《刑法修正案(十一)》删除“其他严重情节”的规定后,有必要重新审视骗取贷款罪的立法旨意与司法政策,防止矫枉过正。信贷资金安全应是修改后客体的具体内容。本罪系结果犯,在基本罪层面不可能是行为犯或危险犯。本罪虽有诈骗犯罪的一般属性,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故需单独设定骗取的行为构造以及认定规则,防止扩大化。在基本罪层面,应对构成要件要素做“减法”,成立犯罪的法定构成标准已然有变。应当立足“损失(数额)”与“情节”的二元定量因素,重构与基本罪、加重罪相适应的立案追诉标准。应当根据最新修正规定,从骗取行为、贷款目的、造成实际损失、通知后及时还款等方面,充分为骗取贷款罪开辟正当、合法的出罪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骗取贷款罪 立法变迁 限制处罚 犯罪构成 立案追诉标准 出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定犯的扩张与适用的限缩——以生产、销售假药罪的修改为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孙万怀 孙韶逸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78,共10页
刑法修订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为积极主义的立法趋势,入罪门槛降低以及法益性模糊,由此造成法定犯的不断扩张。生产、销售假药罪成为"修改之最"(修改频率),反映了立法者从最初对法定犯的认识错误到最终的自我修复,即从最初的定... 刑法修订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为积极主义的立法趋势,入罪门槛降低以及法益性模糊,由此造成法定犯的不断扩张。生产、销售假药罪成为"修改之最"(修改频率),反映了立法者从最初对法定犯的认识错误到最终的自我修复,即从最初的定罪不断提前直至与行政罚高度竞合,到《刑法修正案(十一)》完成符合刑法理性的复归,回到了相对积极主义的限缩适用的思路。该罪应该被确定为实质犯,假药是指《药品管理法》中的实质上假药的部分,体现了对不纯正法定犯的认同,从而证明了刑法规范追求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对数量和情节的叠加,而是行为本身危险的存在,而这种危险又可以体现为刑法对相对违法性的追求。落实到法定犯的认定,即使承认法益侵害理论,在认定时也必须叠加个人法益,否则行为不应该进入刑法评价的视野。由此,对于积极主义的立法观也应一分为二看待,立法的"积极主义"是一个中性概念,满足刑法立法的道德诉求才是刑法规范合理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犯 生产销售假药罪 限缩 相对违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秋林 黄群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35-38,50,共5页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一个话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国家赔偿法所存在的问题日渐暴露出来。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可以看作是民主法治进程的标尺。本文从国家赔偿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一个话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国家赔偿法所存在的问题日渐暴露出来。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可以看作是民主法治进程的标尺。本文从国家赔偿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始讨论,从法律上提出了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范围,论证了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 赔偿范围 原则 限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本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3-138,共6页
同一种商品的法律界定、注册商标的范围、超出许可范围生产销售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待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件中行为人的量刑以及销售侵权复制品的定性、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鉴定等问题,是目前司法实践中认定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主要问... 同一种商品的法律界定、注册商标的范围、超出许可范围生产销售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待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件中行为人的量刑以及销售侵权复制品的定性、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鉴定等问题,是目前司法实践中认定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主要问题,相关司法解释未能予以解决。以司法调研为基础,对上述实践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认定思路应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种商品 注册商标范围 商标未遂犯罪的量刑 知识产权犯罪案件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民法域协调视野下防卫限度之确定 被引量:14
14
作者 于改之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53,共12页
《刑法》第20条第2款关于正当防卫限度的学说之争隐含着协调刑民防卫限度法域冲突的不同立场。相较于承认刑民防卫过当二元论,刑民防卫过当一元论更契合违法性评价制度、正当防卫制度的目的,在实践层面也更具有比较优势;相较于刑法从属... 《刑法》第20条第2款关于正当防卫限度的学说之争隐含着协调刑民防卫限度法域冲突的不同立场。相较于承认刑民防卫过当二元论,刑民防卫过当一元论更契合违法性评价制度、正当防卫制度的目的,在实践层面也更具有比较优势;相较于刑法从属型一元论,民法从属型一元论更能实现刑民防卫限度规定的无缝对接,且在有效保护防卫人利益的同时未过度限制对加害人利益的保护。因此,对于刑民防卫限度法域冲突的协调而言,民法从属型一元论属于最优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域冲突 防卫限度 民法从属型 刑法从属型 正当防卫 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上代位权实现的程序规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唐力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8,共12页
《民法典》规定了代位权制度,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对相对人的债权有损债权人债权之虞时,债权人可以代位通过诉讼请求相对人向自己履行以实现债权。代位权实现的过程中涉及三方主体两面法律关系,“入库原则”效果下与“优先受偿原则”效果... 《民法典》规定了代位权制度,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对相对人的债权有损债权人债权之虞时,债权人可以代位通过诉讼请求相对人向自己履行以实现债权。代位权实现的过程中涉及三方主体两面法律关系,“入库原则”效果下与“优先受偿原则”效果下的代位权诉讼之诉讼标的、当事人适格、当事人处分权行使、既判力客观范围等会存在差异;代位权行使之法律效果受制于《民法典》第537条“但书”规定的内容,其与民事诉讼保全程序、民事执行程序、破产程序等财产处置程序存在内在的勾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位权 诉讼标的 当事人适格 权利限制 既判力客观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司法裁判的方法与限制——以“于欢案”为样本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保忠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76,共8页
司法裁判的方法包括认定事实的方法和适用法律的方法。考察历史上各法学流派关于裁判方法的争论,核心在于如何看待法律规则和自由裁量权的作用。当代法治条件下,司法裁判的关键是处理好严格遵守法律规则与发扬法官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司法裁判的方法包括认定事实的方法和适用法律的方法。考察历史上各法学流派关于裁判方法的争论,核心在于如何看待法律规则和自由裁量权的作用。当代法治条件下,司法裁判的关键是处理好严格遵守法律规则与发扬法官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在法的安定性价值与法的妥当性价值之间求得平衡。"于欢案"为研究司法裁判的方法提供了典型样本。通过对"于欢案"一审判决书、二审检察意见书和二审判决书的实证分析,揭示出司法人员的法律思维及其背后的经验法则、法律逻辑和司法良知,是影响司法裁判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欢案” 司法裁判 方法 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打”刑事政策的理性审读 被引量:12
17
作者 严励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5-18,共14页
"严打"刑事政策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严峻的治安情势是催生"严打"的现实基础;法治经验不足是实行"严打"的决策基础;对刑事政策认识混乱是导致"严打"出台的思想基础;旧体制、旧观念影响尚未消... "严打"刑事政策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严峻的治安情势是催生"严打"的现实基础;法治经验不足是实行"严打"的决策基础;对刑事政策认识混乱是导致"严打"出台的思想基础;旧体制、旧观念影响尚未消除是"严打"产生的社会基础。"严打"现实局限性体现在:制定、执行和研究"严打"刑事政策中的误定、误行和不切实际的轻易否定和批判;"严打"刑事政策没有随着社会情势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削足适履的后果。"严打"刑事政策的准确定位,应注意从中国刑事政策完整体系中定位;从刑事政策法律化的视野中定位;从国际刑事政策"两极化"发展态势中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打”刑事政策 历史合理性 现实局限性 发展科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定继承的悖理与我国《继承法》的修正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乐坤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5期113-120,共8页
源于古罗马法的限定继承制度其实是受将遗产范围视为被继承人的财产权利义务、遗产归属于继承人所有等制度相互影响的结果。然而,近世大陆法系的不同国家或地区在规定限定继承制度的同时,又以遗产为基础构建了遗产管理制度。但就遗产管... 源于古罗马法的限定继承制度其实是受将遗产范围视为被继承人的财产权利义务、遗产归属于继承人所有等制度相互影响的结果。然而,近世大陆法系的不同国家或地区在规定限定继承制度的同时,又以遗产为基础构建了遗产管理制度。但就遗产管理人所履行的职责而言,遗产管理人不仅要清理被继承人的财产权利义务,而且也要将清偿被继承人债务后的剩余财产分配给继承人。如此,遗产范围对遗产管理人、继承人就有所不同,即遗产管理人所面对的遗产范围应为被继承人的财产权利义务,继承人所面对的遗产范围为被继承人的财产权利;同时,遗产并不归属继承人所有或者遗产管理人所有,清偿完遗产债务后的剩余遗产才由继承人取得所有权。进而,遗产管理制度所逻辑演绎的遗产范围和遗产归属已经与限定继承的形成基础相悖,立法再予以规定限定继承制度也就欠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定继承制度 遗产范围 遗产归属 遗产管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连续犯概念的存废——以法律效果为视角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彩霞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9-82,共4页
连续犯的处罚缺乏统一的标准,很多直接依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即可,而排除连续犯的概念,以同种数罪论处,在处罚实际效果上差异甚微。作为连续犯法律依据的追诉时效的规定纯属多余,仅依时效中断的理论就能确定,且更为合理。受一事不再理原则... 连续犯的处罚缺乏统一的标准,很多直接依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即可,而排除连续犯的概念,以同种数罪论处,在处罚实际效果上差异甚微。作为连续犯法律依据的追诉时效的规定纯属多余,仅依时效中断的理论就能确定,且更为合理。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制约,连续犯的既判力及于事后发现的部分犯罪行为,容易使行为人避重就轻地脱罪,也使这一概念广受非难。此外,这一概念存立的诉讼经济意义也非常有限。因此,连续犯的概念应予废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犯 处罚 追诉时效 既判力 诉讼经济 存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法放贷入罪范围的限缩路径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行健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4期62-72,共11页
在近年有关非法放贷的司法解释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非法放贷行为的入罪范围、认定依据成为学界重点探讨的内容。在放贷行为的违法责任梯度中,对象不特定、放贷人具备营利目的是承担刑事、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与高利转贷罪的适用... 在近年有关非法放贷的司法解释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非法放贷行为的入罪范围、认定依据成为学界重点探讨的内容。在放贷行为的违法责任梯度中,对象不特定、放贷人具备营利目的是承担刑事、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与高利转贷罪的适用平衡、限制行政权对社会危害性评价所产生的影响,非法放贷的入罪范围应当限缩。首先,应放宽"特定对象"的认定标准,限制"不特定对象"的外延。对于亲属关系与单位内部人员身份,不应根据与放贷人的亲疏关系而限缩成立范围。对于朋友关系,不应将基于物质利益而保持交往、通过网络交往的情形完全排除在外。其次,应完善"营利目的"的评价依据,该目的与利率高低、放贷对象是否特定不存在必然联系,应具体结合放贷人的生活来源、谋取高息的手段、担保物的处分价格、违约金高低、放贷行为的组织性予以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放贷 非法经营 入罪范围 特定对象 营利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