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仪式表演和公共情感——《礼记·月令》与中国早期的感物经验 被引量:2
1
作者 闫月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62,共13页
在月令图式中,四时物候的更迭是一个程序,诸多文本均具有这样的叙述结构。从四季兴替的自然时间到仪式表演,显示出月令图式影响到社会行为。从祭祀仪式的意义看,感物的发生逻辑在于天时引发阴阳二气之动,促成自然物变,引发人心之感,形... 在月令图式中,四时物候的更迭是一个程序,诸多文本均具有这样的叙述结构。从四季兴替的自然时间到仪式表演,显示出月令图式影响到社会行为。从祭祀仪式的意义看,感物的发生逻辑在于天时引发阴阳二气之动,促成自然物变,引发人心之感,形成感通互动的境域。在此一语境中,祭祀物色与所处季节直接相关,祭物参与仪式展演,成为意义的生成方式。月令图式是祭祀仪式的根据,这一图式展现出物候、农事和政令的协调。因而,感物与礼制场景直接相关,感物应物候之变,感人循礼制之限。在早期文本中,物不仅是外物,更是祭祀之物;情不仅是私人情感,也是公共情感。通过情实现群体的共鸣,是仪式表演的抒情策略,它最终指向家庭、族群和社会,在更高层面实现它们之间的协调。因此,在礼制背景中,所谓中国文学抒情性,其早期形态并非指向个人情感,而是指向公共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月令 仪式 礼乐 公共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极针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赵铭峰 陈秀华 +2 位作者 梁齐珩 吴燕君 李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82-2286,共5页
目的:评价立极针法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远期疗效。方法:将76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立极针法组和体针组,每组各38例,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在治疗后第3个月经周期及半年后随访。使用腹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痛经症状评... 目的:评价立极针法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远期疗效。方法:将76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立极针法组和体针组,每组各38例,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在治疗后第3个月经周期及半年后随访。使用腹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痛经症状评分量表等作为疗效观察指标,排除脱落患者后,比较2组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各项指标的评分。此外,认真观察并记录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结果:立极针法组脱落2例,传统体针法脱落1例,经过治疗后,立极针法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体针组(P <0.05),2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在治疗后及随访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 <0.05),其中体针组半年后随访数据较治疗后第3个月经周期随访数据有所上升,2组间比较,治疗后第3个月经周期随访(P <0.05)、半年后随访(P <0.01),立极针法组明显优于传统体针法。立极针法和体针组治疗满意率分别为91.67%、72.97%。2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立极针法能有效缓解痛经症状及其引起的全身不适,远期疗效稳定持久,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远期疗效确切;此外,患者对立极针法的治疗满意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极针法 董氏奇穴 寒湿凝滞型 原发性痛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尹诰》献疑 被引量:7
3
作者 姜广辉 付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对清华简《尹诰》提出五项质疑:(一)与传世本《礼记·缁衣》所引《尹诰》文义不合太甚;(二)称呼混乱;(三)叙事内容与《尚书·汤誓》互相冲突;(四)"金玉"连用不应出于夏商之际;(五)与传世文献多有雷同,且夹杂后世语言。
关键词 清华简 《尹诰》 《礼记·缁衣》 辨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早的高校科技学报《利济学堂报》及其中医传播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幼叶 王睿 +2 位作者 杜月英 郑俊海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2-856,共5页
目的重新认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7年)创刊于温州的《利济学堂报》的历史地位和中医传播实践。方法原始文献考证与传播学方法。结果认定与维新变法共命运的《利济学堂报》为中国高校科技学报的萌芽,亦为中国最早的医药学报之一和浙南最... 目的重新认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7年)创刊于温州的《利济学堂报》的历史地位和中医传播实践。方法原始文献考证与传播学方法。结果认定与维新变法共命运的《利济学堂报》为中国高校科技学报的萌芽,亦为中国最早的医药学报之一和浙南最早的维新变法报刊,其主办机构利济医学堂为中国最早的中医专门学校。结论陈虬首创的利济医院、利济医学堂、《利济学堂报》、心兰书社构成四位一体,互为支撑的传播组织结构和医疗传播、教育传播、期刊传播和图书馆传播相辅相成的特殊模式,构成了一个极具新闻学与科技传播学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并成为之后高校科技期刊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济学堂报 陈虬(1851—1904) 中医传播 科技教育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痹证病名发展演变 被引量:8
5
作者 黄少华 何淼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3期600-601,共2页
自痹证在内经中立名以来,后世以关节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名称可谓不可胜数,曰历节,历节风,曰白虎,曰痛风,曰脚气,林林总总不下百余种,常常同病异名或异病同名,让读者有目不暇接,迷惑难解之感。将痹证病名的发展演变作一梳理,一得之见,以期... 自痹证在内经中立名以来,后世以关节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名称可谓不可胜数,曰历节,历节风,曰白虎,曰痛风,曰脚气,林林总总不下百余种,常常同病异名或异病同名,让读者有目不暇接,迷惑难解之感。将痹证病名的发展演变作一梳理,一得之见,以期有抛砖引玉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历节 白虎 痛风 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的传承与转化:中国当代公共文明的本土资源 被引量:5
6
作者 曹丽 杨胜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礼记》一方面记述了殷周以来有关"礼"的种种制度、仪节和观念,同时又通过对《仪礼》的解释、发挥,体现了孔子及其后学重建礼制秩序的构想。《礼记》中针对家族以外的社会行为规范,可视为中国"公共文明"之发端。但... 《礼记》一方面记述了殷周以来有关"礼"的种种制度、仪节和观念,同时又通过对《仪礼》的解释、发挥,体现了孔子及其后学重建礼制秩序的构想。《礼记》中针对家族以外的社会行为规范,可视为中国"公共文明"之发端。但是,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化和国人文明意识的日益自觉,《礼记》所阐述的礼学体系需要进行基础性重构,从中国传统之"礼"的精神和原则中,可以传承和转化出自由、自律、分享和责任等现代性观念,它们构成了当代中国公共文明建设的本土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礼学 公共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孔子家语》札记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朝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51,共9页
《孔子家语》是研究孔子与早期儒学的宝贵材料,但由于长期以来该书“伪书”说的影响,人们对其价值仍然心存疑虑。其实,该书与包括《礼记》、《大戴礼记》在内的传世文献以及新出土文献都有相同或相通之处,细心将《家语》与之比较,不难... 《孔子家语》是研究孔子与早期儒学的宝贵材料,但由于长期以来该书“伪书”说的影响,人们对其价值仍然心存疑虑。其实,该书与包括《礼记》、《大戴礼记》在内的传世文献以及新出土文献都有相同或相通之处,细心将《家语》与之比较,不难发现它的确应该是孔子弟子记录的汇编,其基本的、主要的内容还应当是原始面貌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札记 《礼记》 《大戴礼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里脊火腿菌种的筛选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于立梅 刘学军 +2 位作者 白卫东 陈海光 曾晓房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研究发酵里脊火腿菌种的筛选及工艺优化。利用耐盐试验、耐亚硝酸盐试验、产酸率和拮抗性试验对植物乳杆菌(Lp)、啤酒片球菌(Pc)、乳酸链球菌(St)、嗜酸乳杆菌(La)进行菌种筛选试验,应用正交试验对滚揉工艺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菌... 研究发酵里脊火腿菌种的筛选及工艺优化。利用耐盐试验、耐亚硝酸盐试验、产酸率和拮抗性试验对植物乳杆菌(Lp)、啤酒片球菌(Pc)、乳酸链球菌(St)、嗜酸乳杆菌(La)进行菌种筛选试验,应用正交试验对滚揉工艺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菌种筛选表明Lp、Pc在6%NaCl,150mg/kgNaNO2下能够存活;Lp比Pc耐NaCl、NaNO2性强,产酸率Lp大于Pc,植物乳杆菌(Lp)和啤酒片球菌(Pc)可以作为发酵肉制品的发酵剂。发酵火腿最佳工艺条件为:菌种配比Lp∶Pc=1∶1、发酵温度30℃、菌种接种量107CFU/g、相对湿度85%或90%、滚揉时间为40min、注射率15%、发酵时间为30h、滚揉速度8r/min,滚揉温度设一定值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里脊火腿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嵩焘《礼记质疑》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冠伟 肖永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礼记质疑》是郭嵩焘最主要的礼学专著,历来学者对其褒贬不一。文章在对《礼记质疑》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后,不赞成对该书过分地贬斥,认为该书虽有不少疏失,但其中言之成理的意见亦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该书于治礼发表了一些较好的意见(观... 《礼记质疑》是郭嵩焘最主要的礼学专著,历来学者对其褒贬不一。文章在对《礼记质疑》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后,不赞成对该书过分地贬斥,认为该书虽有不少疏失,但其中言之成理的意见亦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该书于治礼发表了一些较好的意见(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嵩焘 礼记 礼记质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天道与人间秩序——《礼记》政治智慧论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50,152,共6页
《礼记》较为集中地阐述了儒家贯通自然天道与人间秩序的智慧。在《礼记》中,日常生活、政治生活都从天地万物及其自然秩序上寻找到依据,进而得到合理解释;同时,人类生活秩序又因为源于至高无上的天地万物及其自然秩序而获得了合法性和... 《礼记》较为集中地阐述了儒家贯通自然天道与人间秩序的智慧。在《礼记》中,日常生活、政治生活都从天地万物及其自然秩序上寻找到依据,进而得到合理解释;同时,人类生活秩序又因为源于至高无上的天地万物及其自然秩序而获得了合法性和权威性。通过贯通自然、生活与政治,人类的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活动实现了统一。因此,在改造自身的人类活动中,也应该考虑和尊重自然的因素,实现人类行为与天地万物的合拍、同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自然 生活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侠义小说二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良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3-86,共4页
侠义精神乃人类善良天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先秦儒、墨、道、法四大思想流派以及汉初《史记》侠义观的撮要勾勒,论证了中国古代侠义资源的丰厚性。正是在这种丰厚资源的基础上,萌生了中国最早的侠义小说《干将莫邪》和《李寄》,开... 侠义精神乃人类善良天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先秦儒、墨、道、法四大思想流派以及汉初《史记》侠义观的撮要勾勒,论证了中国古代侠义资源的丰厚性。正是在这种丰厚资源的基础上,萌生了中国最早的侠义小说《干将莫邪》和《李寄》,开辟了中国侠义小说的源头。对《干将莫邪》和《李季》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也指出了它们客观存在的历史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侠义精神 滥觞 <干将莫邪> <李寄> 干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吴澄对《礼记》篇章整合重缀的价值探析——以《丧服小记》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启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6-117,共12页
元代吴澄的《礼记纂言》收录了原本《礼记》的三十六篇,并对其中的十九篇进行了章节段句上的调整,颇具有重新编联和整合重缀的意味,目的在于使这些篇章的本文更加接近写作时的原貌而解读上更为晓畅。对于吴澄的这一整理工作,后世历史上... 元代吴澄的《礼记纂言》收录了原本《礼记》的三十六篇,并对其中的十九篇进行了章节段句上的调整,颇具有重新编联和整合重缀的意味,目的在于使这些篇章的本文更加接近写作时的原貌而解读上更为晓畅。对于吴澄的这一整理工作,后世历史上褒贬不一。就其最终的价值和意义而言,只有通过对其调整后的篇章进行对比性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体会吴澄在解读这些篇章本文上的通篇考虑和具体逻辑,以及其经典价值和文本价值是如何体现的。吴澄对《丧服小记》一篇的段句调整幅度是最大的,因而最具代表性,以其为例,亦可管窥吴澄《礼记纂言》的经学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纂言 丧服小记 整合 重缀 经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乐传统——中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之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长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123,共13页
本文对中华礼乐传统追根溯源,对孔子、孟子、《礼记.乐记》、《周礼.考工记》说"礼"进行了扼要的评述,并以大量实例论证了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礼乐传统。作者沉痛地指出,中华礼乐传统已经异化,表现在苛礼多仪、封建礼教桎梏人性... 本文对中华礼乐传统追根溯源,对孔子、孟子、《礼记.乐记》、《周礼.考工记》说"礼"进行了扼要的评述,并以大量实例论证了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礼乐传统。作者沉痛地指出,中华礼乐传统已经异化,表现在苛礼多仪、封建礼教桎梏人性、民族性格弱化、贪污腐败成风等多方面,认为民族前进、社会进步的当务之急是对中华礼乐传统进行改造和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 传统文化 礼乐传统 孔子 孟子 《礼记·乐记》 《周礼·考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吴澄对《礼记·内则》篇的改编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启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31,共6页
在元代吴澄《礼记纂言》对《礼记》诸多篇章内容所做的改编和调整当中,也包括《内则》篇。吴澄的礼学意识和感觉,深受朱熹礼学的影响和启发,这在《内则》篇的改编方面也有体现。通过直观的对比可以看到,吴澄按照自己对《内则》整体内容... 在元代吴澄《礼记纂言》对《礼记》诸多篇章内容所做的改编和调整当中,也包括《内则》篇。吴澄的礼学意识和感觉,深受朱熹礼学的影响和启发,这在《内则》篇的改编方面也有体现。通过直观的对比可以看到,吴澄按照自己对《内则》整体内容和各章段落之间逻辑联系的认识与解读,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以“记父子之礼”“记男女之礼”“记饮食之礼”“记老老之礼”进行归类,对于《内则》原文进行了比较多的调整。通过与原文内容章句结构的对比分析可知,吴澄对《内则》一篇具体章次段落内容和通篇逻辑联系应有的样式,在理解和处理上有其独到之处,也呈现出礼记学史中比较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澄 礼记纂言 内则 朱熹 礼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楚简的发现和《礼记》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锷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6年第3期124-131,共8页
湖北荆门郭店楚简的发现和上海博物馆收藏楚竹书的公布,轰动了中国乃至国际学术界。这批楚简,与儒家经典《礼记》、《诗经》和道家《老子》等文献,关系最为密切,从而引发对两千年《礼记》研究的反思。文章从《礼记》研究存在的问题、《... 湖北荆门郭店楚简的发现和上海博物馆收藏楚竹书的公布,轰动了中国乃至国际学术界。这批楚简,与儒家经典《礼记》、《诗经》和道家《老子》等文献,关系最为密切,从而引发对两千年《礼记》研究的反思。文章从《礼记》研究存在的问题、《礼记》的真伪、《礼记》与秦汉学者的关系、《礼记》研究的意义等四个方面,探讨《礼记》研究的现状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礼记》不存在真伪问题,主要是四十六篇成篇年代先后的问题。四十六篇中的大多数和部分篇章的主体部分,都是先秦之作。秦汉学者在四十六篇的流传和整理中,功劳卓著。戴圣将《曲礼》等四十六篇编成《礼记》,后经郑玄等人的注解,基本奠定了《礼记》的学术和政治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简 上博简 戴圣 礼学 战国 《礼记》 中国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吴澄《礼记纂言》对《少仪》篇改编的价值与意义解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启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6,共10页
元代礼学家吴澄的《礼记纂言》对原本《礼记》中的十九篇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改编,《少仪》篇为其中之一。吴澄就其所划分的《少仪》篇的53个段落文句中的51个部分,按照一定的认识和解读进行了归类性的重新编排,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于... 元代礼学家吴澄的《礼记纂言》对原本《礼记》中的十九篇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改编,《少仪》篇为其中之一。吴澄就其所划分的《少仪》篇的53个段落文句中的51个部分,按照一定的认识和解读进行了归类性的重新编排,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原本《少仪》的篇章,其中的内在逻辑及合理性是值得分析和探讨的。通过具体的对比和分析,可以看到吴澄是在有所研究、有所解读、有所归类的基础上对原本进行调整和改编的,目的在于使该篇整体上意思合乎原来最初撰作者所写的篇章原貌,同时使研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最初经典文本的规范性意义。参考清代王夫之的《礼记章句》对《少仪》篇的分章结果,则正好可以用来验证吴澄对此篇具体段落文句剪裁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澄 《礼记纂言》《少仪》篇 改编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澄对《礼记·玉藻》篇的改编及其意义辨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启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121,共12页
元代吴澄《礼记纂言》对传世小戴《礼记》中的十九篇有所改编,其中包括《玉藻》篇。吴澄将原本《玉藻》篇的章句段落以七个方面来归类,并按照具体的解读在开篇部分之后就将原本的段句章次顺序做了调整和改编,由此形成了一个不同的篇章... 元代吴澄《礼记纂言》对传世小戴《礼记》中的十九篇有所改编,其中包括《玉藻》篇。吴澄将原本《玉藻》篇的章句段落以七个方面来归类,并按照具体的解读在开篇部分之后就将原本的段句章次顺序做了调整和改编,由此形成了一个不同的篇章结构。这些调整本身的逻辑依据,既有对东汉郑玄《礼记注》和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疏文,以及宋代学者的解说当中的相关发现和提示而加以参照与借鉴的地方,也有吴澄自己切合原文的解读而发前人之所未发的创见之处。通过相应的对比考察和解读分析,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吴澄所进行的具体调整和改编的通观性、合理性及合逻辑性。吴澄所做的调整和改编,也堪称是《礼记》章句之学的一个重要文本,对于认识和理解《礼记·玉藻》篇的礼学价值无疑有着独特的经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澄 礼记纂言 玉藻篇 郑玄 孔颖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本《纂图互注礼记》二十卷平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锷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7年第6期96-98,101,共4页
珍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宋本《纂图互注礼记》二十卷,是南宋绍熙年间福建刻本。文章依据《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中的《纂图互注礼记》二十卷,通过对其行款特征、递藏源流的考查,探讨了《纂图互注礼记》在《礼记》和中国古文献研究中的学术地... 珍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宋本《纂图互注礼记》二十卷,是南宋绍熙年间福建刻本。文章依据《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中的《纂图互注礼记》二十卷,通过对其行款特征、递藏源流的考查,探讨了《纂图互注礼记》在《礼记》和中国古文献研究中的学术地位,说明了私家藏书在中国古文献流传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纂图互注礼记 郑玄 张蓉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文弨、戴震校勘《大戴礼记》考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晓华 侯晓玉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111,共6页
清代学者卢文弨、戴震校勘《大戴礼记》的成果最先由卢见曾刻入《雅雨堂丛书》之中。而雅雨堂本《大戴礼记》实有乾隆二十三年戊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两种刻本,后世多误之为一。戊寅本以卢文弨校注为主,并融合了惠栋、戴震的校勘成果;... 清代学者卢文弨、戴震校勘《大戴礼记》的成果最先由卢见曾刻入《雅雨堂丛书》之中。而雅雨堂本《大戴礼记》实有乾隆二十三年戊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两种刻本,后世多误之为一。戊寅本以卢文弨校注为主,并融合了惠栋、戴震的校勘成果;庚辰本则用戴震校本,系戴震在卢见曾幕府时校勘所得,后出转精。《四库全书》本《大戴礼记》系戴震在雅雨堂本的基础上,广集众本,参互考证,从而将《大戴礼记》校勘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卢文弨、戴震合校《大戴礼记》,厘正了《大戴礼记》在流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后世《大戴礼记》学研究奠定了文本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文弨 戴震 《大戴礼记》 校勘 乾嘉考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记·学记》中歧义断句的语法视角考证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健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0-114,共5页
《礼记.学记》中的"大学之教"部分,各家在断句和注解方面都存在歧见。对于任何文献而言,其语言必定刻有其所处时代的烙印,对其作语言层面的分析不能离开其所处历史时期的语言面貌。据此,以《礼记》、《孟子》和《春秋繁露》... 《礼记.学记》中的"大学之教"部分,各家在断句和注解方面都存在歧见。对于任何文献而言,其语言必定刻有其所处时代的烙印,对其作语言层面的分析不能离开其所处历史时期的语言面貌。据此,以《礼记》、《孟子》和《春秋繁露》为语料,结合《礼记.学记》的内容和篇章结构特点对该句作出重新标注,可使各家的对错得失得到一个较为公正的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歧义断句 语法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