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vehicle-recognition method on water surfaces using LiDAR data:SPD^(2)(spherically stratified point projection with diameter and distance)
1
作者 Eon-ho Lee Hyeon Jun Jeon +2 位作者 Jinwoo Choi Hyun-Taek Choi Sejin Lee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5-104,共10页
Swarm robot systems are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autonomous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s on water surfaces.For monitoring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conducting security activitie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using a surface ... Swarm robot systems are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autonomous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s on water surfaces.For monitoring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conducting security activitie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using a surface vehicle,the swarm robot system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operation of a single object as the former can reduce cost and save time.It is necessary to detect adjacent surface obstacles robustly to operate a cluster of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s.For this purpose,a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sensor is used as it can simultaneously obtain 3D information for all directions,relatively robustly and accurately,irrespective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Although the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error range exists,obtaining measurements of the surface-vessel position can still ensure stability during platoon maneuvering.In this study,a three-laye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is applied to classify types of surface vehicles.The aim of this approach is to redefine the sparse 3D point cloud data as 2D image data with a connotative meaning and subsequently utilize this transformed data for object classification purposes.Hence,we have proposed a descriptor that converts the 3D point cloud data into 2D image data.To use this descriptor effectively,it is necessary to perform a clustering operation that separates the point clouds for each object.We developed voxel-based clustering for the point cloud clustering.Furthermore,using the descriptor,3D point cloud data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2D feature image,and the converted 2D image is provided as an input value to the network.We intend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3D point cloud feature descriptor by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simulator.Furthermore,we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real-time object classification within this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ject classification Clustering 3D point cloud data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Surface vehic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UAV-LiDAR和GEDI数据的区域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
2
作者 熊晓燕 李彩霞 +4 位作者 柴国奇 陈龙 贾翔 雷令婷 张晓丽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153,共12页
【目的】结合无人机激光雷达(UAV-LiDAR)和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GEDI)数据,构建“样地-局部-区域”估算框架估算高峰林场森林地上生物量(AGB),为森林碳储量监测提供新路径。【方法】以林场内样地实测数据为基础,评估多元线性回归(MLR)... 【目的】结合无人机激光雷达(UAV-LiDAR)和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GEDI)数据,构建“样地-局部-区域”估算框架估算高峰林场森林地上生物量(AGB),为森林碳储量监测提供新路径。【方法】以林场内样地实测数据为基础,评估多元线性回归(MLR)、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回归(SVR)3种模型在估算UAV-LiDAR区域AGB中的性能。为扩增区域尺度样本数量,利用GEDI光斑处的UAV-LiDAR区域AGB,结合筛选的GEDI光斑关键特征,构建光斑尺度AGB估算模型,预测林场内的光斑AGB。联合UAV-LiDAR局部AGB与光斑AGB,采用经验贝叶斯克里金(EBK)法实现森林AGB空间插值;对关键光斑特征进行EBK插值,并结合UAV-LiDAR估算的AGB构建模型,实现AGB空间分布反演。【结果】与MLR和SVR模型相比,RF模型在估算UAV-LiDAR区域2 AGB中表现更优异,R高达0.95,RMSE为9.96 Mg∙hm^(-2),rRMSE为9.79%。利用RF估算的光斑AGB与UAV-LiDAR 2区域AGB的拟合较好,R为0.93,RMSE为5.93 Mg∙hm^(-2),rRMSE为5.84%。采用UAV-LiDAR局部AGB和光斑AGB 2协同插值的预测精度R为0.78,RMSE为22.30 Mg∙hm^(-2),MAE为16.99 Mg∙hm^(-2)。与基于插值关键特征(fhd、rh96、cover、pt4和pai)的AGB反演结果相比,获得的研究区AGB空间范围更合理(49.26~193.27 Mg∙hm^(-2))。【结论】以“样地-局部-区域”AGB估算框架为基础,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空间插值法,有效结合UAV-LiDAR和GEDI数据,克服了实测样地数量有限和遥感数据空间不连续的问题,验证了光斑样本在森林区域AGB估算中的可行性,实现了高峰林场AGB估算,为森林碳储量评估和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激光雷达 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 随机森林 森林地上生物量 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LiDAR和剖面数据的海滩地形动态监测
3
作者 刘文良 褚宏宪 +4 位作者 法鸿洁 王洪松 鲍宽乐 李晓阳 刘京强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2,共12页
传统的海滩监测剖面方法无法获得区域尺度的监测数据,制约了海滩区域地形变化规律的研究。根据2022年4月—2023年9月周期性RTK实测剖面数据和多期机载LiDAR数据,分析了烟台市金山湾局部地区的海滩地形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机载LiDAR技术... 传统的海滩监测剖面方法无法获得区域尺度的监测数据,制约了海滩区域地形变化规律的研究。根据2022年4月—2023年9月周期性RTK实测剖面数据和多期机载LiDAR数据,分析了烟台市金山湾局部地区的海滩地形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机载LiDAR技术能够快速获得海滩的三维点云信息,具有厘米级的精度,且基于多测次的数据能够估算泥沙的侵蚀/淤积体量。2年的剖面监测数据表明,研究区海滩在年际变化中整体呈现淤积趋势,年平均淤积厚度约为0.19 m/a;海滩的季节变化特征表明,弱动力条件下的泥沙淤积量小于强动力条件;平均高潮线以上地形相对稳定,潮间带区域受风浪、潮流等因素影响地形变化频繁。4测次的机载LiDAR数据资料显示,研究区海滩在秋季整体以淤积为主,平均淤积厚度约为0.09 m,潮间带区域侵蚀和淤积相间分布状况明显。汉河入海口东侧海滩的侵蚀深度和淤积厚度相对西侧海滩偏大,河口沙坝东西向有一定增长,导致河口变窄。风浪、潮流、河流等自然因素是塑造海滩形态和控制海滩演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极端天气可影响海滩的季节性演化。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滩地形的自然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dar RTK 海滩 动态监测 烟台市金山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区机载LiDAR点云的多分辨率层次布料模拟滤波 被引量:2
4
作者 蔡尚书 庞勇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针对现有机载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点云滤波方法在地形起伏剧烈的林区适用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分辨率层次布料模拟滤波方法。首先,通过多尺度形态学开运算选择大量种子地面点;然后,基于种子地面点,使用布料模拟法由... 针对现有机载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点云滤波方法在地形起伏剧烈的林区适用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分辨率层次布料模拟滤波方法。首先,通过多尺度形态学开运算选择大量种子地面点;然后,基于种子地面点,使用布料模拟法由低至高逐层构建参考地形,以快速获取高分辨率参考地形;最后,基于点至参考地形的高差区分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利用国际摄影测量和遥感学会提供的数据集和参考方法,评估该方法性能。利用在中国、美国多个代表性林区的点云数据,评估该方法的可推广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的Kappa系数和运行时间是83.72%和34.11 s,精度和效率较经典布料模拟滤波方法提高10.49%和52.17%。相比8种参考方法,该方法能够获得更高精度,并且具有稳定的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dar数据 林区 滤波 形态学 布料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channel CMOS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for LiDAR sensor receiver
5
作者 LIU Ruqing ZHU Jingguo +3 位作者 JIANG Yan LI Feng JIANG Chenghao MENG Zh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For time-of-flight(TOF)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a three-channel high-performance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TIA)with high immunity to input load capacitance is presented.A regulated cascade(RGC)as the input st... For time-of-flight(TOF)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a three-channel high-performance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TIA)with high immunity to input load capacitance is presented.A regulated cascade(RGC)as the input stage is at the core of the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circuit chip,giving it more immunity to input photodiode detectors.A simple smart output interface acting as a feedback structure,which is rarely found in other designs,reduces the chip size and power consumption simultaneously.The circuit is designed using a 0.5μm CMOS process technology to achieve low cost.The device delivers a 33.87 dB?transimpedance gain at 350 MHz.With a higher input load capacitance,it shows a-3 dB bandwidth of 461 MHz,indicating a better detector tolerance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system.Under a 3.3 V supply voltage,the device consumes 5.2 mW,and the total chip area with three channels is 402.8×597.0μm2(including the test p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TIA) three-channel regulated cascade(RGC)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技术策略的直升机LiDAR数据精度分析
6
作者 李致东 胡伟 +5 位作者 刘伟东 王宁 马春田 李俊磊 李丹 赵邦博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169,共8页
针对直升机机载激光雷达(LiDAR)设备定位定姿系统(POS)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原始数据质量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提高质量较差的机载GNSS原始数据解算后精度的方法:采用多(单)基站融合技术(IFMSB)、融合智能基站技术(IFSB)、后处理实... 针对直升机机载激光雷达(LiDAR)设备定位定姿系统(POS)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原始数据质量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提高质量较差的机载GNSS原始数据解算后精度的方法:采用多(单)基站融合技术(IFMSB)、融合智能基站技术(IFSB)、后处理实时扩展技术(PP-RTX)3种策略的解算方法,从航迹位置精度、收敛情况及点云精度等方面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机载GNSS数据质量较差的情况下,直升机机载激光雷达设备和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设备进行激光扫描作业时,多(单)基站融合技术(IFMSB)方法解算的数据精度较高;并经外业实测点检测,该方法点云数据绝对位置东向中误差0.16 m,北向中误差0.05 m,天向中误差0.06 m,能够满足后期拓展应用对数据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单)基站融合技术(IFMSB) 融合智能基站技术(IFSB) 后处理实时扩展技术(PP-RTX) 机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数据 直升机激光雷达(lidar)数据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采样一致算法的卡车车厢点云分割
7
作者 耿磊 杨梅 +1 位作者 肖志涛 张芳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7,共6页
针对卡车种类多且车厢形变不易分割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采样一致(RANSAC)算法的分段式分割方法。首先将车厢面进行等分获得多个近似平面的面片,利用Kd-tree建立面片点云之间拓扑几何关系,将点到平面的欧式距离作为判断准则,通过距离... 针对卡车种类多且车厢形变不易分割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采样一致(RANSAC)算法的分段式分割方法。首先将车厢面进行等分获得多个近似平面的面片,利用Kd-tree建立面片点云之间拓扑几何关系,将点到平面的欧式距离作为判断准则,通过距离阈值对面片进行初始分割;然后设计角度阈值结合RANSAC算法对面片进行优化合并,实现多类型卡车车厢精确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卡车分割模型能够对多种类型的卡车车厢进行分割,其中对于双面卡车、四面卡车以及五面卡车的车体尺寸信息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0.048、0.031和0.046 m,测量精度满足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料装车 激光雷达 点云分割 RANSA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E-ResNet50的激光雷达晴空湍流识别研究
8
作者 庄子波 陈珺 +3 位作者 何沛林 张红颖 靳国华 罗雄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9-640,共12页
针对机场低空区域采用激光雷达进行湍流识别时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使用一种改进50层挤压激励残差网络(SE-ResNet50)的晴空湍流识别方法。通过引入挤压激励模块,改进网络结构,降低了模型对特征定位的过度敏感,使网络在学习过程中选择... 针对机场低空区域采用激光雷达进行湍流识别时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使用一种改进50层挤压激励残差网络(SE-ResNet50)的晴空湍流识别方法。通过引入挤压激励模块,改进网络结构,降低了模型对特征定位的过度敏感,使网络在学习过程中选择性地突出有用的信息特征;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的实测数据建立了样本数据集,依据湍流分类等级抽取弱、中、强3类等量颠簸数据建立平衡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与卷积神经网络、MobileNetV2和ShuffleNetV1网络相比,改进SE-ResNet50的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了7.44%,6.52%和4.11%,对比各个模型生成的混淆矩阵,表明该文方法的准确率达到了95%,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涡流耗散率(EDR) 晴空湍流 残差网络(ResNet)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侦毒雷达折衍型长波接收光学系统设计
9
作者 彭涛 姜勇 +4 位作者 杜赛 陈涌 李晓锋 李晶 周鼎富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7-423,共7页
为了提高激光侦毒雷达探测距离和环境适应性,采用被动消热差法设计折衍型长波接收光学系统,利用二元衍射面特有的色差特性,实现了光学系统消色差及2级光谱校正。在光学系统工作波长9μm~11μm、焦距270 mm、F数2.27、光学透过率不小于86... 为了提高激光侦毒雷达探测距离和环境适应性,采用被动消热差法设计折衍型长波接收光学系统,利用二元衍射面特有的色差特性,实现了光学系统消色差及2级光谱校正。在光学系统工作波长9μm~11μm、焦距270 mm、F数2.27、光学透过率不小于86.6%条件下,采用蒙特卡罗统计法进行公差分析,开展了高低温环境及系统挂飞试验,并测量关键技术指标,验证了仿真结果及设计合理性。结果表明,光学系统波前像差均方根为0.03λ,在-40℃~60℃温度范围内调制传递函数均大于0.47,像质优良;飞行试验中,应用该光学系统的激光侦毒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到4.05 km,优于系统技术要求,所设计光学系统合格。此研究对推动生化环境激光主动遥测雷达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雷达 光学系统设计 验证试验 二元衍射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场强度涨落关联的外辐射源测距技术研究
10
作者 李江源 于溢琛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外辐射源探测具有隐蔽性、低能耗、低成本、抗打击等优势,在微波频段技术相对成熟。光频段的外辐射源探测受制于自由空间传输引起的光场退相干,难以从直达的非合作信号和回波信号中提取确定的相位关系。本文提出了以热光场存在的强度涨... 外辐射源探测具有隐蔽性、低能耗、低成本、抗打击等优势,在微波频段技术相对成熟。光频段的外辐射源探测受制于自由空间传输引起的光场退相干,难以从直达的非合作信号和回波信号中提取确定的相位关系。本文提出了以热光场存在的强度涨落关联建立直达波和回波间相关性的方法,不依赖于电磁波的相位信息;在该相关性的基础上首次分析了以太阳光、黑体辐射等为外辐射源进行目标测距的原理及方法;最后在实验室条件下基于黑体辐射外源成功实现目标测距,并指出未来进一步提升测距距离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基于光场强度涨落关联的外辐射源测距技术是值得大力发展的低成本、高效探测技术。未来突破相关技术瓶颈有望建立以太阳光或目标热辐射作外源的测距系统,在车载无源雷达测距、热像仪直接测距、深空目标测距等领域具备极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光场 强度涨落关联 光学外辐射源雷达 无源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干激光雷达的双偏振探测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晓翩 冯力天 +5 位作者 尹微 靳国华 彭涛 董吉辉 张永科 周鼎富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为了在大气遥感中对风场和退偏比进行联合分析,提出了一种双偏振相干探测方法。基于传统相干测风激光雷达(LiDAR),设计了能实现正交偏振信号分集接收的探测系统,并推导了此系统下大气退偏比计算原理;搭建系统并进行了实验,在不同天气条... 为了在大气遥感中对风场和退偏比进行联合分析,提出了一种双偏振相干探测方法。基于传统相干测风激光雷达(LiDAR),设计了能实现正交偏振信号分集接收的探测系统,并推导了此系统下大气退偏比计算原理;搭建系统并进行了实验,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对比观测平行偏振光和垂直偏振光径向风速信息,结合实时大气退偏比参数双维度描述大气状态。结果表明,激光发射能量为100 J、脉宽为400 ns、距离分辨率为30 m时,阴天、雾天、雨天、晴天径向风速测程分别可达6.0 km、5.5 km、3.0 km、3.0 km;大气退偏比测程为2.0 km、2.0 km、1.0 km、1.0 km;测程内双通道径向风速的一致性不随天气而变化。该研究为大气多要素一体化探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雷达 双偏振接收 相干多普勒测风 大气退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激光主动探测信噪比数学建模与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蕴航 王灵杰 +2 位作者 刘洋 王连强 周頔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1,共8页
使用单光子激光雷达进行远距离探测可以提高最远探测距离,由于其传输链路比较复杂,因此建立了单光子激光主动探测信噪比数学模型。首先,建立了脉冲激光在主动探测链路中发生衍射效应下的回波信号模型,计算了单光子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光... 使用单光子激光雷达进行远距离探测可以提高最远探测距离,由于其传输链路比较复杂,因此建立了单光子激光主动探测信噪比数学模型。首先,建立了脉冲激光在主动探测链路中发生衍射效应下的回波信号模型,计算了单光子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光子数大小;而后,分析了主动探测过程中噪声光电子的组成,定量计算了噪声光电子数。基于上述模型,建立了考虑视轴瞄准偏差下的回波信噪比模型。通过一套用于理论模型验证的单光子激光探测系统的系统参数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目标探测距离与不同接收系统口径大小下的激光脉冲能量与回波信噪比大小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与以激光雷达方程为基础建立的回波信噪比模型计算出来的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该数学模型简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激光雷达 主动探测 信噪比 探测距离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四叉树的LiDAR点云数据组织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支晓栋 林宗坚 +1 位作者 苏国中 钟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74,共4页
分析了点云数据处理中常用数据组织方法,并指出方法的性能判定指标。对常用的构建四叉树方法进行了改进以提高建立四叉树索引的速度,分析及改进索引算法改进以增进数据筛选的速度,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lidar 海量点云 数据组织 四叉树 最小外包矩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需阈值支持的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方法 被引量:12
14
作者 董保根 秦志远 +1 位作者 陈静 徐验兵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15期219-223,248,共6页
点云数据滤波仍旧是现阶段机载LiDAR数据后处理的首要步骤,但其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在回顾和总结已有滤波算法的基础上,将统计学中偏度与峰度的概念引入到算法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偏度平衡的地面点与非地面点非监督分类方法,利用统计... 点云数据滤波仍旧是现阶段机载LiDAR数据后处理的首要步骤,但其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在回顾和总结已有滤波算法的基础上,将统计学中偏度与峰度的概念引入到算法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偏度平衡的地面点与非地面点非监督分类方法,利用统计矩原理从LiDAR点云数据生成的DSM中有效地提取DTM。该方法区别传统算法的最大的优势在于无需参数或者阈值支持,并且相对于LiDAR点云数据的格式和分辨率是独立的。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且能够较好地满足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光探测与测量(lidar) 滤波 偏度 阈值 非监督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LIDAR点云数据估测单株木生物量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清旺 李增元 +3 位作者 陈尔学 庞勇 田昕 曹春香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65-770,共6页
使用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获取的机载激光雷达(LIDAR)点云数据估测了典型树种的单株木生物量。首先由点云数据生成冠层高度模型(CHM),然后采用优化的单株木树冠特征识别算法估测相关的结构参数,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估测参数(... 使用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获取的机载激光雷达(LIDAR)点云数据估测了典型树种的单株木生物量。首先由点云数据生成冠层高度模型(CHM),然后采用优化的单株木树冠特征识别算法估测相关的结构参数,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估测参数(树高、冠幅)与实测参数(树高、冠幅、胸径)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并与现有的单株木生物量实测相关生长方程联立,得到单株木生物量估测相关生长方程。结果表明,由LIDAR点云数据得到的单株木估测参数与实测参数显著相关,可以估测单株木生物量(R^2为0.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lidar) 树高 冠幅 胸径(DBH) 相关生长方程 生物量 青海云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林区机载LiDAR点云的多分辨率层次插值滤波方法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传法 王梦樱 +1 位作者 杨帅 王珍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0,共9页
针对现有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滤波算法在林区适用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层次插值的林区LiDAR滤波方法。该方法首先借助形态学迭代开运算和稳健z-score方法获取大量地面种子点;然后从低层到高层滤波过程中,通过薄板样条函数构... 针对现有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滤波算法在林区适用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层次插值的林区LiDAR滤波方法。该方法首先借助形态学迭代开运算和稳健z-score方法获取大量地面种子点;然后从低层到高层滤波过程中,通过薄板样条函数构造地面参考面,并借助自适应坡度阈值选择地面点;最后将分类出的地面点更新地面参考面,层层迭代直至滤波结果收敛。以ISPRS提供的6组山区基准数据为研究对象,将新方法滤波结果与近5年提出的10种滤波算法比较表明:新方法滤波结果精度最高,平均总误差和Kappa系数分别为1.89%和87.88%。在实例分析中,以6个不同林区点云数据为研究对象,将新方法与形态滤波算法(MF)和渐近不规则三角网加密滤波算法(PTD)比较表明:新方法平均总误差为6.82%,而MF和PTD平均总误差分别为9.21%和8.49%;且前者获取的DEM精度优于后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波 激光探测与测量(lidar) 插值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影像和LiDAR点云数据的水体轮廓线提取方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宗跃 马洪超 +1 位作者 徐宏根 彭检贵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3-36,共4页
从遥感影像中提取水体的传统方法在阴影处和水体浑浊处存在一定局限;机载激光雷达(LiDAR)获取点云数据时水体受阴影和浑浊的影响小,因此使用点云数据提取水体比使用影像数据更加稳健;但点云数据的分辨率低,所提取的轮廓线精度不高。为... 从遥感影像中提取水体的传统方法在阴影处和水体浑浊处存在一定局限;机载激光雷达(LiDAR)获取点云数据时水体受阴影和浑浊的影响小,因此使用点云数据提取水体比使用影像数据更加稳健;但点云数据的分辨率低,所提取的轮廓线精度不高。为了提高水体边缘轮廓线的精确度,提出一种高分辨率影像与点云数据相结合的水体轮廓线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提取的水体轮廓线定位精确、细节完好,水体提取准确率达到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水体 轮廓线 种子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高线形状分析的LIDAR建筑物提取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任自珍 岑敏仪 +1 位作者 张同刚 周国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8,共6页
基于等高线形状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LIDAR(机载激光雷达)建筑物提取方法.首先利用LIDAR数据生成DSM(数字地面模型)等高线,然后根据等高线形状特征参数,从DSM等高线中提取由建筑物点云形成的等高线(建筑物等高线).最后,根据拓扑关系简化... 基于等高线形状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LIDAR(机载激光雷达)建筑物提取方法.首先利用LIDAR数据生成DSM(数字地面模型)等高线,然后根据等高线形状特征参数,从DSM等高线中提取由建筑物点云形成的等高线(建筑物等高线).最后,根据拓扑关系简化建筑物等高线,再利用建筑物轮廓线相互垂直或平行的特点,对建筑物等高线进行规则化,提取建筑物.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地形起伏的情况下,该方法仍可提取出形状复杂的建筑物,准确率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建筑物提取 等高线 形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DAR点云中多层屋顶轮廓线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景中 姚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41-143,共3页
在分析LIDAR数据提取建筑物轮廓线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多层、非规则屋顶轮廓线提取的难点,提出一种直接基于离散点云的屋顶轮廓线提取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屋顶点的识别,初始轮廓线的提取以及轮廓线的规则化等步骤。最后采用实地数据进行验... 在分析LIDAR数据提取建筑物轮廓线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多层、非规则屋顶轮廓线提取的难点,提出一种直接基于离散点云的屋顶轮廓线提取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屋顶点的识别,初始轮廓线的提取以及轮廓线的规则化等步骤。最后采用实地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建筑物 轮廓线 规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LiDAR和多光谱图像的建筑物震害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10
20
作者 窦爱霞 马宗晋 +2 位作者 黄文丽 王晓青 袁小祥 《遥感信息》 CSCD 2013年第4期103-109,共7页
地震破坏的建筑物在遥感影像上和空间上表现出的特征各异,致使遥感定量化估计其破坏程度较困难。本文介绍了基于LiDAR和多光谱影像相结合的多源遥感影像进行倒塌建筑物的面向对象识别的方法、分析处理步骤和特征参数选择,并以2010年1月1... 地震破坏的建筑物在遥感影像上和空间上表现出的特征各异,致使遥感定量化估计其破坏程度较困难。本文介绍了基于LiDAR和多光谱影像相结合的多源遥感影像进行倒塌建筑物的面向对象识别的方法、分析处理步骤和特征参数选择,并以2010年1月12日海地地震后的太子港局部LiDAR数据和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例,提取了倒塌和未倒塌建筑物,经与高分影像目视解译结果比较,面向对象分类结果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lidar 建筑物 震害 面向对象 海地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