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Ti_2(PO_4)_3/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袁铮 崔永丽 +2 位作者 沈明芳 强颖怀 庄全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69-1176,共8页
采用聚乙烯醇(PVA)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具有Na+超离子导体(NASICON)结构的LiTi2(PO4)3/C复合材料.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等对其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实验... 采用聚乙烯醇(PVA)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具有Na+超离子导体(NASICON)结构的LiTi2(PO4)3/C复合材料.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等对其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LiTi2(PO4)3/C具有良好的NASICON结构,首次放电容量为144mAh·g-1.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显示,LiTi2(PO4)3/C复合材料电极在首次嵌锂过程中分别出现了代表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及接触阻抗、电荷传递阻抗和相变阻抗的圆弧,并详细分析了它们的变化规律.计算了Li+在LiTi2(PO4)3中嵌入/脱出时的扩散系数,分别为2.40×10-5和1.07×10-5c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i2(po4)3/c复合材料 电化学阻抗谱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 接触阻抗 相变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系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Ti_2(PO_4)_3/C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赵平 文越华 +3 位作者 程杰 申亚举 曹高萍 杨裕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0-1186,共7页
采用Pechini法合成了纳米LiTi2(PO4)3,以聚乙烯醇(PVA)为碳源,探讨了不同碳源分散方式下制备的碳包覆LiTi2(PO4)3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纳米LiTi2(PO4)3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本身晶相的纯度和结晶度,其次为LiTi2(PO4)3... 采用Pechini法合成了纳米LiTi2(PO4)3,以聚乙烯醇(PVA)为碳源,探讨了不同碳源分散方式下制备的碳包覆LiTi2(PO4)3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纳米LiTi2(PO4)3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本身晶相的纯度和结晶度,其次为LiTi2(PO4)3颗粒表面碳包覆层的均匀程度.采用旋转蒸发的碳源分散方式制得的纳米LiTi2(PO4)3晶相纯度高,结晶度好,LiTi2(PO4)3颗粒表面碳包覆层均匀,电化学性能最优.4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23mA·h/g,充放电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锂离子电池 Pechini法 liti2(po4)3 碳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离子导体LiTi2(PO4)3在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表面的原位反应包覆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丁国彧 高远 +8 位作者 李亚辉 朱振 王秋琳 景鑫国 严奉乾 徐国军 岳之浩 李晓敏 孙福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07-2314,共8页
通过原位反应法,利用富镍层状金属氧化物LiNi0.8Co0.1Mn0.1O2(LNCM811)正极材料表面残余的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与C8H20O4Ti和(NH4)H2PO4反应,在LNCM811表面原位生成快离子导体LiTi2(PO4)3(LTP)包覆层。这种原位反应的包覆方法有利于移除LN... 通过原位反应法,利用富镍层状金属氧化物LiNi0.8Co0.1Mn0.1O2(LNCM811)正极材料表面残余的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与C8H20O4Ti和(NH4)H2PO4反应,在LNCM811表面原位生成快离子导体LiTi2(PO4)3(LTP)包覆层。这种原位反应的包覆方法有利于移除LNCM811表面有害的残留物氢氧化锂和碳酸锂。而且,获得的LTP均匀包覆层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LNCM811表面和电解液的直接接触及其副反应,还可以确保充放电循环过程中LNCM811正极材料的快速Li+传导。因此,在LTP包覆层的多重作用下,LTP包覆的LNCM811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0.2C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200.6 mAh·g^-1,200圈后的可逆容量依然有155.7 mAh·g^-1;在2C和5C的高电流密度下,200圈后的可逆容量仍然有126.4和111.9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8co0.1Mn0.1O2 liti2(po4)3包覆 快离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对LiTi2(PO4)3/C复合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叶嘉明 李昌明 +1 位作者 饶睦敏 吴涛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2-324,345,共4页
以Li2CO3、Ti(OC4H9)4和NH4H2PO4为原料,柠檬酸作为螯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Ti2(PO4)3负极材料,再分别用葡萄糖、蔗糖、聚乙烯醇和淀粉作为碳源对LiTi2(PO4)3进行碳包覆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 以Li2CO3、Ti(OC4H9)4和NH4H2PO4为原料,柠檬酸作为螯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Ti2(PO4)3负极材料,再分别用葡萄糖、蔗糖、聚乙烯醇和淀粉作为碳源对LiTi2(PO4)3进行碳包覆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恒电流充放电(GCD)、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碳包覆可以提高LiTi2(PO4)3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但不会影响LiTi2(PO4)3的晶体结构。其中,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包覆的LiTi2(PO4)3电化学性能最佳,0.1 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8.5 mAh/g。在0.2 C、0.5 C、1 C、2 C、5 C、10 C和20 C放电倍率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2.0、109.9、108.6、103.2、94.0、80.6和49.8mAh/g。此外,在0.1 C倍率下经过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能保持7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ti2(po4)3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片面密度和压实密度对Li_3V_2(PO_4)_3/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唐艳 欧庆祝 +2 位作者 刘恒 郭孝东 钟本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04-3413,共10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i_3V_2(PO_4)_3/C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充放电循环测试、电化学阻抗谱(EIS)、循环伏安(CV)等手段研究极片面密度和压实密度对Li_3V_2(PO_4)_3/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_3V_2(...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i_3V_2(PO_4)_3/C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充放电循环测试、电化学阻抗谱(EIS)、循环伏安(CV)等手段研究极片面密度和压实密度对Li_3V_2(PO_4)_3/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_3V_2(PO_4)_3/C的倍率性能随着面密度的增加而变差,且面密度越大极化现象越严重,20C时放电比容量差距高达22.8(mA·h)/g。EIS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面密度的增加,电荷转移阻抗增大,锂离子表观扩散系数降低。当极片压实密度过高或过低时,Li_3V_2(PO_4)_3/C的倍率性能均较差,压力为20 MPa时放电比容量最高,20C时放电比容量为94.0(mA·h)/g,而0和35 MPa时放电比容量仅70(mA·h)/g左右。EIS和CV测试结果表明:极片压实密度较小和较大的情况均不利于电荷和锂离子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V2(po4)3/c 面密度 压实密度 倍率性能 锂离子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Ti_2(PO_4)_3的Na/Li离子交换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娄太平 王家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42-1646,共5页
锂离子传导材料LiTi2(PO4)3能在LiCl水溶液中高选择性地与Na+进行离子交换.研究了NaCl溶液中LiTi2(PO4)3上的Na/Li离子交换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升高温度能显著提高LiTi2(PO4)3上的Na/Li离子交换反应速率,其离子交换动力学规律可近似由JMA... 锂离子传导材料LiTi2(PO4)3能在LiCl水溶液中高选择性地与Na+进行离子交换.研究了NaCl溶液中LiTi2(PO4)3上的Na/Li离子交换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升高温度能显著提高LiTi2(PO4)3上的Na/Li离子交换反应速率,其离子交换动力学规律可近似由JMAK(Johnson-Mehl-Aurami-Kalmogorav)方程描述.对LiTi2(PO4)3在水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升高温度能加快其在水中的溶解速率,pH值过大或过小及离子交换都会加剧LiTi2(PO4)3的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i2(po4)3 离子交换 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碳热还原法制备Li3V2PO43/C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于锋 张敬杰 +1 位作者 杨岩峰 宋广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9-352,共4页
采用喷雾干燥-碳热还原法制备了Li3V2(PO4)3/C正极材料.考察了不同喷雾条件对产物组成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T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二次喷雾干燥制备的前驱体,经过750℃热处理12h制得了平均粒... 采用喷雾干燥-碳热还原法制备了Li3V2(PO4)3/C正极材料.考察了不同喷雾条件对产物组成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T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二次喷雾干燥制备的前驱体,经过750℃热处理12h制得了平均粒径小于0.5μm的Li3V2(PO4)3/C复合材料.在室温下,C/5、1C和5C倍率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1.9、114.6和104.6mAh.g-1,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均接近100%,几乎无衰减,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V2(po4)3/c 正极材料 喷雾干燥 碳热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溶液法制备的钠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x)Na_xV_2(PO_4)_3/C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玲芳 韩绍昌 +1 位作者 范长岭 王菲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1-205,共5页
以溶液法为制备方法、以葡萄糖为碳源合成了一种钠离子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x)NaxV_2(PO_4)_3/C(x=0、0.01、0.03、0.05、0.07)。XRD结果显示组成相为单斜晶型,与标准Li_3V_2(PO_4)_3衍射峰完全一致。微量钠掺杂并未改变产物... 以溶液法为制备方法、以葡萄糖为碳源合成了一种钠离子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x)NaxV_2(PO_4)_3/C(x=0、0.01、0.03、0.05、0.07)。XRD结果显示组成相为单斜晶型,与标准Li_3V_2(PO_4)_3衍射峰完全一致。微量钠掺杂并未改变产物的相组成与晶体结构,但使得晶胞参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的扩散系数。SEM与TEM谱图显示材料颗粒基本为近似椭圆形,粒径分布均匀,碳包覆层完整。充放电测试显示Li_(2.97)Na_(0.03)V_2(PO_4)_3/C试样的倍率性能最好,在12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约为100mAh/g,循环伏安测试也证明该试样的锂离子扩散系数较高,比纯相Li_3V_2(PO_4)_3提高了约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制备 复合材料 溶液法 Li3V2(po4)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3V_2(PO_4)_3/C正极材料在不同电压区间的电化学行为及容量衰减原因(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唐艳 钟艳君 +4 位作者 欧庆祝 刘恒 钟本和 郭孝东 王辛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7-284,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C.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了Li_3V_2(PO_4)_3/C在不同电压区间的电化学行为(3.0-4.5 V和3.0-4.8 V).结果表明,3.0-4.8 V电压区间的...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C.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了Li_3V_2(PO_4)_3/C在不同电压区间的电化学行为(3.0-4.5 V和3.0-4.8 V).结果表明,3.0-4.8 V电压区间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均不及3.0-4.5 V电压区间的.3.0-4.5 V区间0.1C(1C=150m A·g^(-1))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7.0 mAh·g^(-1),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9.5%,而3.0-4.8 V区间的分别为168.2 mAh·g^(-1)和78.5%.经过高倍率测试后再回到0.1C倍率充放电,3.0-4.5 V和3.0-4.8 V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初始0.1C倍率的99.0%和80.7%.经过3.0-4.8 V电压区间测试后,少部分第三个锂离子能够在低于4.5V的电压脱出,使3.0-4.5 V电压区间的放电比容量提升了7.4%.CV结果表明3.0-4.8 V区间的容量损失主要表现为第一个锂离子的不可逆损失.极片的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经过3.0-4.8 V测试后,Li_3V_2(PO_4)_3的结构发生了轻微的改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测试结果表明循环后的电解液中含有少量的V.结构变形和V溶解可能是Li_3V_2(PO_4)_3在3.0-4.8 V区间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V2(po4)3/c 电化学行为 电压区间 容量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负极材料LiTi_2(PO_4)_3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传启 李琳 +2 位作者 汤晶 周天兴 陈骁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2-244,共3页
以碳酸锂(Li2CO3)、二氧化钛(Ti O2)、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为主要原料,采用流变相反应法成功地合成了Li Ti2(PO4)3,并探讨不同合成温度对Li Ti2(PO4)3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技术对... 以碳酸锂(Li2CO3)、二氧化钛(Ti O2)、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为主要原料,采用流变相反应法成功地合成了Li Ti2(PO4)3,并探讨不同合成温度对Li Ti2(PO4)3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技术对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系统及交流阻抗测试法对合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小电流密度下两种温度合成的产物电化学性能差别不大,但在较高倍率下充、放电时,600℃下合成的样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还对合成温度影响Li Ti2(PO4)3性能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 liti2(po4)3 流变相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喷雾干燥法制备纳米Li_3V_2(PO_4)_3/C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艳 方为茂 +2 位作者 钟本和 刘恒 郭孝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5-921,共7页
本文以LiOH.H2O、NH4VO3、H3PO4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喷雾干燥法制备Li3V2(PO4)3/C正极材料,对比了喷雾前驱体直接煅烧与机械活化后煅烧的样品的结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采用XRD、SEM、BET和振实密度测试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等... 本文以LiOH.H2O、NH4VO3、H3PO4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喷雾干燥法制备Li3V2(PO4)3/C正极材料,对比了喷雾前驱体直接煅烧与机械活化后煅烧的样品的结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采用XRD、SEM、BET和振实密度测试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CV和EIS等手段考察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溶胶-喷雾干燥得到的样品为多孔球壳形,其壳体由厚度为100 nm左右的纳米片组成,经机械活化后煅烧保持保持了其纳米片结构,其结晶度与振实密度改善较明显,电化学性能较优异。0.1C放电比容量为123.6 mAh.g-1,10C和20C高倍率放电比容量还高达107.8和106.0 mAh.g-1。电化学阻抗结果表明,由该方法制备的样品具有较小的电荷转移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V2(po4)3/c 正极材料 溶胶-喷雾干燥 空心球壳 纳米片 机械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二帽pseudo-Keggin结构簇合物[HN(C_2H_5)_3]_3[N(C_2H_5)_3]_2[Mo_8~ⅣMo_4~ⅤV_2~ⅣO_(38)(PO_4)]的水热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小兵 林之恩 杨国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90,共5页
The novel polyoxometalate, 32[Mo8ⅣMo4ⅤV2ⅣO38(PO4)],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EPR, IR spectra and X ray diffraction. The compound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with a=... The novel polyoxometalate, 32[Mo8ⅣMo4ⅤV2ⅣO38(PO4)],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EPR, IR spectra and X ray diffraction. The compound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with a= 1.41999(2)nm, b=1.43467(2)nm, c=1.694610(10)nm, α=95.7250(10)°, β=92.2110(10)°, γ=92.6060(10)°, V=3.42829(7)nm3, Z=2, Dc=2.388g·cm-3, Mr=2465.10g·mol-1, μ=2.489mm-1, F(000)=2388, R1=0.0584, wR2=0.1461, S=1.164. The heteropolyanion is a bi capped pseudo Keggin complex. CCDC: 186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帽pseudo-Keggin结构 簇合物 [HN(c2H5)3]3[N(c2H5)3]2[Mo^Ⅳ8Mo^Ⅴ4V^Ⅳ2O38(po4)] 性质 金属氧簇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掺杂对Li_3V_2(PO_4)_3/C晶体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龙云飞 李媚琳 +3 位作者 杨克迪 葛利 吕小艳 文衍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0-524,共5页
利用一步碳热还原法制备了Li3-xNaxV2(PO4)3/C(x=0、0.01、0.02、0.03、0.05、0.08、0.10、0.15)复合正极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和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掺杂对材料结构、微观形貌、充放... 利用一步碳热还原法制备了Li3-xNaxV2(PO4)3/C(x=0、0.01、0.02、0.03、0.05、0.08、0.10、0.15)复合正极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和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掺杂对材料结构、微观形貌、充放电性能和Li+脱出嵌入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掺杂少量Na+不影响材料Li3V2(PO4)3的基本结构,但可在Li3V2(PO4)3中形成电子缺陷,提高晶体内部原子的无序化程度,降低极化和电荷转移电阻,从而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与Li3V2(PO4)3/C相比,Li2.98 Na0.02 V2(PO4)3/C在倍率为15C下的第50次放电容量提高12.1mAh/g,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3V2(po4)3/c 碳热还原技术 Na+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3V_(2-x)Ce_x(PO_4)_3/C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晶 张红杰 +1 位作者 郑伟 李岩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70,共3页
采用溶胶-碳热法制备Li3V2-xCex(PO4)3/C=0、0.02、0.04和0.06)复合材料,通过XRD、SEM、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测试,研究Ce^3+掺杂对材料的影响。Ce^3+的适量掺杂没有改变结构,对形貌也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可降低一次... 采用溶胶-碳热法制备Li3V2-xCex(PO4)3/C=0、0.02、0.04和0.06)复合材料,通过XRD、SEM、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测试,研究Ce^3+掺杂对材料的影响。Ce^3+的适量掺杂没有改变结构,对形貌也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可降低一次颗粒的尺寸,提高电导率。掺杂量x=0.04的材料以2.0C在3.0-4.8V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8.3mAh/g,第5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V2-xcex(po4)3/c 掺杂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辅助法合成Fe_3(PO_4)_2·8H_2O及对LiFePO_4/C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英文)
15
作者 任建新 胡有坤 +3 位作者 郭孝东 唐艳 钟本和 刘恒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6-872,共7页
采用了一种真空辅助沉淀法制备Fe3(PO4)2·8H2O,并以此进一步合成粒径尺寸在400 nm左右LiFePO4颗粒.研究了Fe3(PO4)2·8H2O对于磷酸铁锂的形貌、结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真空辅助制备的Fe3(PO4)2·8... 采用了一种真空辅助沉淀法制备Fe3(PO4)2·8H2O,并以此进一步合成粒径尺寸在400 nm左右LiFePO4颗粒.研究了Fe3(PO4)2·8H2O对于磷酸铁锂的形貌、结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真空辅助制备的Fe3(PO4)2·8H2O具有高纯度,以此制备的LiFePO4具有高结晶度和纯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真空辅助制备的Fe3(PO4)2·8H2O具有未完全发育的颗粒,以此制备的LiFePO4均匀无硬团聚.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显示真空辅助制备的LiFePO4包覆一层均匀的碳.真空制备的LiFePO4显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C、10C、20C倍率下的容量分别为140、113、100 mAh·g-1.真空制备的LiFePO4的循环伏安曲线显示了小的极化电压和尖锐的氧化峰.充放电平台曲线表明真空对LiFePO4高倍率性能起到重要作用.电化学阻抗谱(EIS)计算结果显示,真空和非真空制备的LiFePO4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分别为1.42×10-13和4.22×10-14cm2·s-1,说明真空辅助能够提高LiFePO4的扩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po4)2 8H2O LiFepo4c 真空辅助 沉淀 高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C
16
作者 李玲芳 范长岭 +3 位作者 张翔 曾滔滔 张维华 韩绍昌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080-3085,共6页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分别采用了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C。结果表明,高分子材料酚醛树脂是一种优良的碳源材料,其热解后得到的导电网络能够有效的提高Li3V2(PO4)3的电化学性能;两种试样的充放电曲线和交...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分别采用了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C。结果表明,高分子材料酚醛树脂是一种优良的碳源材料,其热解后得到的导电网络能够有效的提高Li3V2(PO4)3的电化学性能;两种试样的充放电曲线和交流阻抗图谱体现出了试样良好的可逆性,其极化程度很低,电荷转移电阻小;而相对于固相法来讲,溶胶凝胶法和表面活性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的将颗粒粒径控制在纳米级别。用这种方法合成的试样在15 C下充放电比容量也能高于90 m Ah/g,5 C倍率下循环50次比容量无衰减,证明了以酚醛树脂为碳源并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试样具有很好的倍率性能与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3V2(po4)3/c 酚醛树脂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微波法制备Li_3V_2(PO_4)_3/C及其电化学性能表征
17
作者 唐致远 毛文峰 +2 位作者 闫继 袁威 张新河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8-321,共4页
本文采用球磨微波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C,并研究了微波辐射时间对样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40 W微波辐射18 min合成的材料,结晶度高,粒径小而均匀.该电极5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01.3 mAh·g-1,300周期循... 本文采用球磨微波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C,并研究了微波辐射时间对样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40 W微波辐射18 min合成的材料,结晶度高,粒径小而均匀.该电极5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01.3 mAh·g-1,300周期循环,其放电比容量仍保持100.8 mAh·g-1,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3V2(po4)3/c 微波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保护固相合成Li_3V_2(PO_4)_3/C工艺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18
作者 吴骏 陈善华 +1 位作者 邓玲 邱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51-653,657,共4页
在碳粉填埋保护条件下,分别以草酸、硝酸锂、磷酸二氢铵和偏钒酸铵为碳源、锂源、磷源和钒源,采用固相合成法,在900,1 000,1 100℃下制备了Li3V2(PO4)3/C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充放电分析测试表明,900,1 000,1 100℃焙... 在碳粉填埋保护条件下,分别以草酸、硝酸锂、磷酸二氢铵和偏钒酸铵为碳源、锂源、磷源和钒源,采用固相合成法,在900,1 000,1 100℃下制备了Li3V2(PO4)3/C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充放电分析测试表明,900,1 000,1 100℃焙烧均可获得较纯且粒径为50 nm^3μm的Li3V2(PO4)3/C;随焙烧温度升高,合成产物中的LiVP2O7杂质相含量下降;在0.1 C充放电倍率下,900,1 000,1 100℃合成的Li3V2(PO4)3/C充放电3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0%,98.5%和9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3V2(po4)3/c 碳保护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113)优势晶面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3V2(PO4)3/C 被引量:4
19
作者 倪乔 吴川 +3 位作者 白莹 刘元昌 陈光海 吴锋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3期341-348,共8页
通过简单的溶胶-凝胶辅助静电纺丝法得到(113)晶面优势导向的Na_3V_2(PO_4)_3/C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通过对比最佳纺丝条件下分别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氧化乙烯(PEO)作为晶面导向剂制备的两种Na_3V_2(PO_4)_3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通过简单的溶胶-凝胶辅助静电纺丝法得到(113)晶面优势导向的Na_3V_2(PO_4)_3/C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通过对比最佳纺丝条件下分别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氧化乙烯(PEO)作为晶面导向剂制备的两种Na_3V_2(PO_4)_3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证明静电纺丝有利于实现Na_3V_2(PO_4)_3(113)晶面择优取向。在相同的电流密度(0.1 C)下,NVP-PVP和NVP-PEO的首周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2.5 m A·h/g和96.3 m A·h/g,电池循环50周后,NVP-PVP仍然有98.1 m A·h/g的可逆容量保持,NVP-PEO仅仅只剩下34 m A·h/g的可逆容量保持,而即使循环100周后,NVP-PVP的可逆容量仍然在88.2 m A·h/g。结果表明,PVP静电纺丝有利于构建特定的纳米纤维结构和均一的导电碳网络骨架,进而提升主体材料Na_3V_2(PO_4)_3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Na3V2(po4)3/c 静电纺丝 择优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3V_2(PO_4)_3/C复合结构正极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洪源 郭玉忠 +2 位作者 刘良彬 刘昌位 黄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76-79,共4页
以柠檬酸为螯合剂和碳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强弱不同条件下制备锂离子正极材料Li3V2(PO4)3/C。利用XRD、SEM和恒电流充放电等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为纯相的单斜Li3V2(PO4)3,制备条件的不同不会影响Li3V2(PO4)3正极材料的晶... 以柠檬酸为螯合剂和碳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强弱不同条件下制备锂离子正极材料Li3V2(PO4)3/C。利用XRD、SEM和恒电流充放电等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为纯相的单斜Li3V2(PO4)3,制备条件的不同不会影响Li3V2(PO4)3正极材料的晶型结构和晶胞参数,但对材料颗粒尺寸有较大影响,加入蔗糖可以抑制颗粒的长大和团聚,从而影响电化学性能;在3.0~4.3 V电压,由于Li3V2(PO4)3结构的稳定性,在低倍率下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随着颗粒的变大和团聚,材料的倍率性变差,在高倍率下充放电容量衰减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V2(po4)3 c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蔗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