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晶LiNi0.83Co0.1Mn0.07O2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1
作者 郭乾坤 黄吉丽 +2 位作者 周苗苗 胡顺 钟盛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20年第4期23-28,共6页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合成单晶LiNi0.83Co0.1Mn0.07O2正极材料。采用XRD,SEM和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形成形貌良好的单晶颗粒,Li+/Ni2+离子混排程度较低,材料具有良好...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合成单晶LiNi0.83Co0.1Mn0.07O2正极材料。采用XRD,SEM和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形成形貌良好的单晶颗粒,Li+/Ni2+离子混排程度较低,材料具有良好的a-NaFeO2层状结构。在2.75~4.3 V下,扣式电池0.1 C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09.63 mAh/g,库仑效率为91.19%,0.2 C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10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83co0.1mn0.07o2 单晶 高首效 长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LiNi_(0.8)Co_(0.1)Mn_(0.1)O_2过程中加料速度对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巍 李新海 +3 位作者 王志兴 郭华军 岳鹏 李灵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56-1962,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0.8Co0.1Mn0.1(OH)2前驱体,与LiOH.H2O混合后在氧气气氛中焙烧得到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探讨共沉淀反应过程中快速加料和慢速加料制度对前驱体形貌和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0.8Co0.1Mn0.1(OH)2前驱体,与LiOH.H2O混合后在氧气气氛中焙烧得到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探讨共沉淀反应过程中快速加料和慢速加料制度对前驱体形貌和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慢速加料法减小了材料的粒径,合成了平均粒径在0.5μm左右的球形Ni0.8Co0.1Mn0.1(OH)2前驱体,且粒径分布比较集中;所合成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且无杂相存在;缓慢加料法得到的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有很大提高,在0.1 C、0.5 C和1 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223.5、194.3和190.7 mA.h/g,循环3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0.09%、80.80%和85.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8Co0.1Mn0.1O2 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共沉淀过程pH值对Ni_(0.8)Co_(0.1)Mn_(0.1)(OH)_2及LiNi_(0.8)Co_(0.1)Mn_(0.1)O_2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接喜 李新海 +4 位作者 王志兴 李灵均 郭华军 岳鹏 伍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75-2181,共7页
采用快速共沉淀法制备Ni0.8Co0.1Mn0.1(OH)2前驱体,利用前驱体与LiOH.H2O的高温固相反应得到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探讨pH值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 采用快速共沉淀法制备Ni0.8Co0.1Mn0.1(OH)2前驱体,利用前驱体与LiOH.H2O的高温固相反应得到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探讨pH值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H值为11.00~12.00时,合成的Ni0.8Co0.1Mn0.1(OH)2前驱体均无杂相;pH值为11.50时,合成的前驱体制备出的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2.4 mA.h/g;经过4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8Co0.1Mn0.1O2 共沉淀法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的合成工艺优化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肖忠良 胡超明 +3 位作者 宋刘斌 卢意鹏 刘姣 曾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52-1659,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富镍三元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氧气气氛下,锂与金属元素摩尔比为1.05:1、烧结时间15 h、烧...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富镍三元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氧气气氛下,锂与金属元素摩尔比为1.05:1、烧结时间15 h、烧结温度750℃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按最佳工艺合成的样品在1C首次放电容量高达174.9mA·h·g^(-1),5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158.5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0.62%,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XRD和SEM表征表明,在氧气气氛下烧结的样品有良好的层状结构,阳离子混排程度小,具有较好的类球形,粒径均匀分布在10~20μm。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结果表明,工艺条件的优化有助于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8Co0.1Mn0.1O2 合成 高温固相 电化学 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岳鹏 彭文杰 +5 位作者 王志兴 李新海 李灵均 郭华军 胡启阳 张云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01-1606,共6页
将液相共沉淀法制备的Ni0.8Co0.1Mn0.1(OH)2与LiOH.H2O混合,固相烧结合成微米级的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XRD谱表明,合成的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为典型的α-NaFeO2层状结构,无杂质峰;从SEM像可以看出,产物颗粒为类球形,... 将液相共沉淀法制备的Ni0.8Co0.1Mn0.1(OH)2与LiOH.H2O混合,固相烧结合成微米级的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XRD谱表明,合成的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为典型的α-NaFeO2层状结构,无杂质峰;从SEM像可以看出,产物颗粒为类球形,分散性好,由一次粒子紧密堆积而成,平均粒径为3μm;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2.8~4.3 V电压范围内,750℃焙烧15 h合成的LiNi0.8Co0.1Mn0.1O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0.1 C时,其首次放电容量为186.748 mA.h/g,分别高于700和800℃时的首次放电容量172.947和180.235 mA.h/g。材料在0.5和2 C时循环4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8.32%和88.72%,循环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8Co0.1Mn0.1O2 正极材料 共沉淀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密球形LiNi_(0.8)Co_(0.1)Mn_(0.1)O_2颗粒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陆雷 钟伟攀 杨晖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8-264,共7页
以氨水为络合剂,NaOH为沉淀剂,通过共沉淀制备了高致密、粒度均匀的球形前驱体Ni0.8Co0.1Mn0.1(OH)2.通过焙烧该前驱体和LiOH.H2O的混合物制备出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采用XRD、SEM、TEM、TGA/DSC以及恒流充放电... 以氨水为络合剂,NaOH为沉淀剂,通过共沉淀制备了高致密、粒度均匀的球形前驱体Ni0.8Co0.1Mn0.1(OH)2.通过焙烧该前驱体和LiOH.H2O的混合物制备出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采用XRD、SEM、TEM、TGA/DSC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球形前驱体是由纳米级一次颗粒团聚形成,而不是晶粒的长大,且反应时间对前驱体的形貌、粒径分布及振实密度有显著影响.750℃焙烧16 h后的正极材料,保持了完好的球形形貌,具有最佳的层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振实密度最大(2.98 g/cm3),首次放电容量为202.4 mAh/g,倍率性能佳,在3C的放电电流下容量为174.1 mAh/g,且循环性能优良,在40次循环以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颗粒 共沉淀 LiNi0.8Co0.1Mn0.1O2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0.6)Co_(0.1)Mn_(0.3)O_2正极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吕庆文 尹从岭 +4 位作者 钟盛文 丁能文 赖江洪 罗垂意 范凤松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4期50-54,共5页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LiNi_(0.6)Co_(0.1)Mn_(0.3)O_2锂离子正极材料,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技术分别表征其结构和形貌.然后将所得LiNi_(0.6)Co_(0.1)Mn_(0.3)O_2正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池,并表征其电化学性能,探讨...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LiNi_(0.6)Co_(0.1)Mn_(0.3)O_2锂离子正极材料,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技术分别表征其结构和形貌.然后将所得LiNi_(0.6)Co_(0.1)Mn_(0.3)O_2正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池,并表征其电化学性能,探讨烧结温度和锂配量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LiNi_(0.6)Co_(0.1)Mn_(0.3)O_2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900℃时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室温下,1C倍率下,锂配量(n(Li)/n(Ni+Co+Mn)=1.09)时,正极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43.7 m Ah/g,50次循环后,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仍有141.3 m Ah/g,容量保持率为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共沉淀法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LiNi0.6Co0.1Mn0.3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3VO_4修饰富镍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刘斌 唐福利 肖忠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332-5338,共7页
采用湿法融合技术及高温固相法合成Li_3VO_4包覆的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研究材料的结晶相、形貌、微观结构。研究表明,Li_3VO_4均匀地包覆在Li ... 采用湿法融合技术及高温固相法合成Li_3VO_4包覆的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研究材料的结晶相、形貌、微观结构。研究表明,Li_3VO_4均匀地包覆在Li Ni0.8Co0.1Mn0.1O_2表面,未改变原材料的材料结构和形貌,包覆层厚度为1~2 nm。不同含量的Li_3VO_4对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进行修饰研究表明,3%(质量)Li_3VO_4包覆的LiNi_(0.8)Co_(0.1)Mn_(0.1)O_2在1 C下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4.13%,具有最佳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此外,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分析表明,Li_3VO_4能提高Li+电导率,抑制活性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8Co0.1Mn0.1O2 包覆 Li3VO4 电化学 稳定性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道明 李媛媛 +1 位作者 吴益鑫 张大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2,共7页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合成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对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LiNi0.8Co0.1Mn0.1O2在0.5C下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较差,100次循环后,Li+的嵌入/脱嵌的界面...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合成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对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LiNi0.8Co0.1Mn0.1O2在0.5C下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较差,100次循环后,Li+的嵌入/脱嵌的界面阻抗(Rf)和电荷转移阻抗(Rct)迅速增加,极化增大。为改善其电化学性能,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在LiNi0.8Co0.1Mn0.1O2表面包覆不同比例Al2O3包覆层,研究其对LiNi0.8-Co0.1Mn0.1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所有的样品中,1%Al2O3包覆LiNi0.8Co0.1Mn0.1O2具有最优的六方晶型α-NaFeO2层状结构和最低的阳离子混排度。SEM和TEM图表明无定形透明多孔Al2O3包覆层均匀地包覆在LiNi0.8Co0.1Mn0.1O2表面。与纯相相比,1%Al2O3包覆LiNi0.8Co0.1Mn0.1O2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包括相对较高的首次放电容量189.56mAh·g-1、最高的首次库伦效率87.95%、较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结果表明,LiNi0.8Co0.1Mn0.1O2电化学性能得到提高是由于Al2O3包覆层可以抑制电解液与正极副反应的发生,从而减小循环过程中界面阻抗值和电荷转移阻抗值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氢氧化物共沉淀 氧化铝 LiNi0.8Co0.1Mn0.1O2 包覆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0.9)Mn_(0.1)O_2正极材料掺杂ZrO_2改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吕庆文 尹从岭 +1 位作者 彭弯弯 钟盛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93-1597,共5页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出Ni-Mn固溶的LiNi_(0.9)Mn_(0.1)O_2正极材料,并对材料进行ZrO_2掺杂改性,提高其性能。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对LiNi_(0.9)Mn_(0.1)O_2材料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掺杂能...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出Ni-Mn固溶的LiNi_(0.9)Mn_(0.1)O_2正极材料,并对材料进行ZrO_2掺杂改性,提高其性能。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对LiNi_(0.9)Mn_(0.1)O_2材料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掺杂能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ZrO_2掺杂量为1.5%,在25℃、2.75~4.35 V下,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9.8 m Ah/g,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9.79%,在-20℃低温下,放电效率为71.68%。同时分析了材料内阻随放电深度的变化,确定材料电化学阻抗值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9Mn0.1O2 掺杂改性 ZR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包覆LiNi_(0.8)Co_(0.1)Mn_(0.1)O_2的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海涛 段小刚 仇卫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4-87,共4页
用溶胶-凝胶法在前驱体表面包覆AlOOH,与LiOH&#183;H2O烧结成Al2O3包覆LiNi0.8 Co0.1 Mn0.1 O2,对产物进行XRD、SEM及电化学性能分析.AlOOH均匀地包覆在前驱体表面,烧结产物为典型的α-NaFeO2层状结构.Al2O3包覆可降低LiNi0.8Co0.1Mn0.... 用溶胶-凝胶法在前驱体表面包覆AlOOH,与LiOH&#183;H2O烧结成Al2O3包覆LiNi0.8 Co0.1 Mn0.1 O2,对产物进行XRD、SEM及电化学性能分析.AlOOH均匀地包覆在前驱体表面,烧结产物为典型的α-NaFeO2层状结构.Al2O3包覆可降低LiNi0.8Co0.1Mn0.1O2的表面活性,减少与电解液的副反应,提高稳定性并改善高电压、高温循环及高温贮存性能.包覆产物以0.2 C(35 mA/g)在2.7~4.5 V(25℃)、2.7~4.2 V(55℃)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03.2 mAh/g、182.0 mAh/g,第5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8.10%、89.07%;高温贮存240 h后的容量保持率和恢复率分别为91.83%和97.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Al2O3) 包覆 LiNi0.8Co0.1Mn0.1O2 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掺杂对镍基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 电化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芝君 彭弯弯 +3 位作者 李之锋 王春香 张骞 钟盛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20年第2期89-96,共8页
解决镍基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和高温循环性能是其产业化推广应用的关键。研究了掺杂铌改性高镍正极材料,优化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升循环稳定性。首先以硫酸盐为原料,在N2保护气氛下,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三元球形... 解决镍基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和高温循环性能是其产业化推广应用的关键。研究了掺杂铌改性高镍正极材料,优化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升循环稳定性。首先以硫酸盐为原料,在N2保护气氛下,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三元球形Ni0.8Co0.1Mn0.1(OH)2前驱体,通过高温固相反应与LiOH·H2O,Nb2O5合成Li(Ni0.8Co0.1Mn0.1)1-xNbxO2(x=0,0.01,0.02,0.03)系列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Nb5+离子可少量进入正极材料晶格,并在正极材料表面形成化学稳定性好的Li3NbO4。当x=0.02时,在室温25℃,电压2.75~4.2 V,0.2 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2.9 mAh/g,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7.47%,在50℃,0.5 C倍率下循环20次容量基本不变,平均放电比容量为183.7 mAh/g,且该样品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LiNi0.8Co0.1Mn0.1O2 铌掺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时间对球磨-喷雾干燥法制备LiNi_(0.8)Co_(0.1)Mn_(0.1)O_2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榕荣 杨洋 +2 位作者 苏静 龙云飞 文衍宣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2-744,757,共4页
采用球磨-喷雾干燥-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和恒流充放电研究了原料球磨时间对合成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影响。实验结... 采用球磨-喷雾干燥-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和恒流充放电研究了原料球磨时间对合成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材料的结晶度、颗粒球形度、放电比容量均随球磨时间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球磨时间为6 h时合成材料的1 C放电比容量为171 mAh/g,循环50次容量保持率为91%,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8Co0.1Mn0.1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成温度对溶胶凝胶法合成LiNi0.8Co0.1Mn0.1O2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庆研 梁雅莉 +3 位作者 王俊荣 谢光明 王春香 李之锋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20年第6期64-70,共7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研究了烧成温度对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及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均呈现典型的α-NaFeO2层状结构且阳离子有序度较好。不同...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研究了烧成温度对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及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均呈现典型的α-NaFeO2层状结构且阳离子有序度较好。不同烧成温度时材料形貌呈现不规则块状且粒径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温度低于780℃时,材料结晶性不好,生长不完全;温度高于800℃时,材料团聚现象严重、形貌不规整。烧成温度为800℃时材料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5 C高倍率充放电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7.95 mAh/g,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6.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溶胶-凝胶法 LiNi0.8Co0.1Mn0.1O2 烧成温度 高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离子导体LiTi2(PO4)3在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表面的原位反应包覆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国彧 高远 +8 位作者 李亚辉 朱振 王秋琳 景鑫国 严奉乾 徐国军 岳之浩 李晓敏 孙福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07-2314,共8页
通过原位反应法,利用富镍层状金属氧化物LiNi0.8Co0.1Mn0.1O2(LNCM811)正极材料表面残余的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与C8H20O4Ti和(NH4)H2PO4反应,在LNCM811表面原位生成快离子导体LiTi2(PO4)3(LTP)包覆层。这种原位反应的包覆方法有利于移除LN... 通过原位反应法,利用富镍层状金属氧化物LiNi0.8Co0.1Mn0.1O2(LNCM811)正极材料表面残余的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与C8H20O4Ti和(NH4)H2PO4反应,在LNCM811表面原位生成快离子导体LiTi2(PO4)3(LTP)包覆层。这种原位反应的包覆方法有利于移除LNCM811表面有害的残留物氢氧化锂和碳酸锂。而且,获得的LTP均匀包覆层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LNCM811表面和电解液的直接接触及其副反应,还可以确保充放电循环过程中LNCM811正极材料的快速Li+传导。因此,在LTP包覆层的多重作用下,LTP包覆的LNCM811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0.2C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200.6 mAh·g^-1,200圈后的可逆容量依然有155.7 mAh·g^-1;在2C和5C的高电流密度下,200圈后的可逆容量仍然有126.4和111.9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8Co0.1Mn0.1O2 LiTi2(PO4)3包覆 快离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球LiNi_(0.8)Co_(0.1)Mn_(0.1)O_2材料的制备及在改性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士平 崔永莉 +3 位作者 朱洪刚 左文卿 史月丽 庄全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03-1311,共9页
利用共沉淀辅以高温烧结法制备了椭球形三元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LNCM811)正极材料,并用XRD、SEM和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利用CV和恒流充放电测试LNCM811在添加质量含量分别为2%(w/w)DTD(硫酸乙烯酯)、1%(w/w)MMDS... 利用共沉淀辅以高温烧结法制备了椭球形三元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LNCM811)正极材料,并用XRD、SEM和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利用CV和恒流充放电测试LNCM811在添加质量含量分别为2%(w/w)DTD(硫酸乙烯酯)、1%(w/w)MMDS(甲烷二磺酸亚甲酯)及其复合添加剂2%DTD+1%MMDS的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并利用EIS测试其充放电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结果发现相较于1%MMDS,2%DTD能较为显著提高LNCM811在常温的首周放电容量和首周库伦效率;1%MMDS和2%DTD均能提高电极材料的长循环寿命,室温25℃条件下2%DTD比1%MMDS效果更显著,而高温60℃下1%MMDS比2%DTD更为明显;LNCM811正极无论在室温下还是高温下在复合添加剂的电解液中均具有最好循环性能。EIS测试表明2%DTD+1%MMDS复合添加剂能显著降低LNCM811动力学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8Mn0.1Co0.1O2正极材料 添加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镍正极材料(LiNi0.83Co0.12Mn0.05O2)45℃循环失效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洪运 姚晓辉 +3 位作者 妙孟姚 易阳 伍绍中 周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1-440,共10页
本文研究了高镍NCM811材料LiNi0.83Co0.12Mn0.05O2高温45℃循环失效机理.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技术分析发现45℃循环失效前后SEI膜阻抗(RSEI)和电荷转移阻抗(Rct)增长率最快,分别达到83.43%和211.34%.采用XPS、TEM及FFT转换、XRD、... 本文研究了高镍NCM811材料LiNi0.83Co0.12Mn0.05O2高温45℃循环失效机理.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技术分析发现45℃循环失效前后SEI膜阻抗(RSEI)和电荷转移阻抗(Rct)增长率最快,分别达到83.43%和211.34%.采用XPS、TEM及FFT转换、XRD、XANES等手段分别分析了RSEI和Rct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RSEI增长因素主要包括部分有机SEI膜组分转化成碳酸锂等无机成分,同时反应生成的LiF富集在活性物质周围,SEI膜厚度增长,阻抗升高. Rct增长因素主要包括晶体结构被破坏,层状晶相结构向尖晶石和岩盐相的转化,材料开裂,使电荷转移阻抗增加.此外,对固相传质阻抗(Rw)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锂镍混排加剧,过渡金属元素溶出导致锂离子固相传质阻抗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83Co0.12Mn0.05O2 45℃循环失效 电化学阻抗谱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 电荷转移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沉淀剂对所制备的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伟攀 陆雷 杨晖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25-1430,共6页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法,控制合成条件,以不同的沉淀剂(Na2CO3、NaOH)制备出正极材料。通过XRD、SEM及电池测试系统对不同沉淀剂制备的正极材料进行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表征,对比两者存在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以NaOH为沉淀...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法,控制合成条件,以不同的沉淀剂(Na2CO3、NaOH)制备出正极材料。通过XRD、SEM及电池测试系统对不同沉淀剂制备的正极材料进行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表征,对比两者存在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以NaOH为沉淀剂制备的正极材料有更好的层状结构,形貌也更好,充放电性能和倍率性能也较好。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87.9mAh/g,最高可达196.2mAh/g,5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1.6%;以Na2CO3为沉淀剂制备的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较低,但容量保持率较高,为8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 沉淀剂 LiNi0.8Co0.1Mn0.1O2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制备及其对LiNi_(0.8)Co_(0.1)Mn_(0.1)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田丰 聂薇 +4 位作者 郭乾坤 吴理觉 梁卫春 付海阔 钟盛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9年第2期62-67,共6页
用CVD法制备碳纳米管,通过强酸超声处理后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制备成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利用XRD,SEM,BET考察制备的碳纳米管导电剂浆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并考察其作为导电剂对LiNi_(0.8)Co_(0.1)Mn_(0.1)O_2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 用CVD法制备碳纳米管,通过强酸超声处理后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制备成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利用XRD,SEM,BET考察制备的碳纳米管导电剂浆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并考察其作为导电剂对LiNi_(0.8)Co_(0.1)Mn_(0.1)O_2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王水处理后的碳纳米管获得了更好的分散性,并且得到了更多的介孔.添加了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是186.1 mAh/g,而未添加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是181.2 mAh/g.添加了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电池循环性能更好,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是95.95%;添加了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电池大倍率性能优越,在2 C、3 C、5 C倍率下要明显高于单独用SP做导电剂的电池(1 C=180 mA/g).并且,添加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电池电极界面阻抗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 王水 碳纳米管 LiNi0.8Co0.1Mn0.1O2 导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