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3Co0.4Mn0.3O2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苏继桃 苏玉长 +2 位作者 赖智广 方惠会 禹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2,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并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单相层状结构LiNi0.3Co0.4Mn0.3O2材料(R-3m空间群)。用X射线衍射、恒电流充放电方法对所合成材料与LiNi1/3Co1/3Mn1/3O2材料进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iNi0.3Co0.4Mn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并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单相层状结构LiNi0.3Co0.4Mn0.3O2材料(R-3m空间群)。用X射线衍射、恒电流充放电方法对所合成材料与LiNi1/3Co1/3Mn1/3O2材料进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iNi0.3Co0.4Mn0.3O2具有有序的二维层状结构,在2.75~4.3 V电压区间以0.1C倍率进行充放电,首次放电容量、效率分别为152.3 mA.h/g和84.4%,LiNi0.3Co0.4Mn0.3O2具有更高的放电平台率,首次放电时3.6 V平台率为95.0%;以0.2C倍率进行3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初始容量的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共沉淀 lini0.3co0.4mn0.3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g离子复合掺杂对LiNi_(0.4)Co_(0.2)Mn_(0.4)O_2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友元 周恒辉 +2 位作者 陈继涛 高德淑 苏光耀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25-729,共5页
采用SEM、XRD、恒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钛镁离子复合掺杂对LiNi0.4Co0.2Mn0.4O2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XRD图谱中部分特征峰的强度比值有较大的变化.1%(摩尔分数)的Ti、Mg离子复合掺杂能显著地改善LiN... 采用SEM、XRD、恒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钛镁离子复合掺杂对LiNi0.4Co0.2Mn0.4O2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XRD图谱中部分特征峰的强度比值有较大的变化.1%(摩尔分数)的Ti、Mg离子复合掺杂能显著地改善LiNi0.4Co0.2Mn0.4O2的倍率放电能力,平台保持能力和高倍率下的循环性能.交流阻抗谱表明钛镁离子掺杂抑制了LiNi0.4Co0.2Mn0.4O2在高放电倍率下循环的电化学反应阻抗Rct的增加.采用几种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复合掺杂是改善嵌锂的镍钴锰系金属氧化物的倍率放电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4Co0.2Mn0.4O2 层状结构 钛镁复合掺杂 倍率特性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宋刘斌 李新宇 +2 位作者 肖忠良 曹忠 朱华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023-12029,12035,共8页
三元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具有能量密度大、比容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已基本实现产业化。但该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低和热稳定性能差阻碍了其全面快速的发展。综述了制备工艺的优化、掺杂和包覆等改性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性... 三元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具有能量密度大、比容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已基本实现产业化。但该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低和热稳定性能差阻碍了其全面快速的发展。综述了制备工艺的优化、掺杂和包覆等改性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热电化学和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Co0.2Mn0.3O2 包覆 掺杂 热电化学 数据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磷酸铁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9
4
作者 董鹏 张英杰 +1 位作者 刘嘉铭 李雪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9-57,共9页
为改善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自制的磷酸铁纳米悬浮液,通过共沉淀法在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表面包覆纳米磷酸铁。应用XRD,TG-DTA,TEM等手段表征制备的磷酸铁的结构,形貌和液相状态;... 为改善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自制的磷酸铁纳米悬浮液,通过共沉淀法在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表面包覆纳米磷酸铁。应用XRD,TG-DTA,TEM等手段表征制备的磷酸铁的结构,形貌和液相状态;通过XRD,SEM,EDS,TEM,ICP,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表征制备的包覆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烧结温度和包覆量对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为400℃,2%(质量分数,下同)磷酸铁包覆能显著地改善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结果显示,包覆磷酸铁后改善了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的可逆性和动力学性能。ICP测试结果表明,磷酸铁包覆层能够有效地降低电解液对正极材料的溶解与侵蚀,稳定其层状结构,从而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 正极材料 LiNi0.5Co0.2Mn0.3O2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振实密度球形LiNi_(0.5)Co_(0.3)Mn_(0.2)O_2粉末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志 李新海 +2 位作者 王志兴 彭文杰 郭华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以共沉淀法制备的球形Ni0.5Co0.3Mn0.2CO3粉末为前驱体,按一定的比例将碳酸锂与前驱体混合,然后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高振实密度球形LiNi0.5Co0.3Mn0.2O2正极材料。该材料的振实密度达到2.60g/cm3,与商品化LiCoO2的密度相当。SEM分析表明,... 以共沉淀法制备的球形Ni0.5Co0.3Mn0.2CO3粉末为前驱体,按一定的比例将碳酸锂与前驱体混合,然后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高振实密度球形LiNi0.5Co0.3Mn0.2O2正极材料。该材料的振实密度达到2.60g/cm3,与商品化LiCoO2的密度相当。SEM分析表明,LiNi0.5Co0.3Mn0.2O2正极材料与前驱体形貌有良好的继承性,均为理想的球形。XRD物相分析表明,在不同合成温度下的LiNi0.5Co0.3Mn0.2O2产物均为具有α-NaFeO2层状结构的纯相物质,在较高合成温度下所得材料的结晶度较高。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在2.7~4.3V的电压范围内,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在0.2C倍率下为168.1mA·h/g,在1C倍率下为157.6mA·h/g;经50次循环后,两种放电条件下的电池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5.1%和97.2%,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振实密度 LiNi0.5Co0.3Mn0.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钴镍基正极材料LiNi_(0.7)Mn_(0.3)O_2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钟盛文 陈鹏 +5 位作者 姚文俐 梅文捷 胡经纬 金柱 刘熙林 王春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6期136-140,共5页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合成正极材料LiNi0.7 Mn0.3 O 2,利用 X 射线衍射分析(XRD)表征其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其形貌、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其价态,最终确定了该材料最佳烧成温度为820℃.研究表明,该温度下合成的...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合成正极材料LiNi0.7 Mn0.3 O 2,利用 X 射线衍射分析(XRD)表征其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其形貌、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其价态,最终确定了该材料最佳烧成温度为820℃.研究表明,该温度下合成的 LiNi0.7 Mn0.3 O 2具有典型的α-NaFeO 2型层状结构,颗粒形貌呈类球形且分布均匀;XPS 数据表明,LiNi0.7 Mn0.3 O 2中的 Ni 主要以+3价形态存在,Mn 主要以+4价形态存在.室温条件下以0.2 C 倍率在2.75~4.35 V 的电压范围内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88.9 mAh/g,7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7 Mn0.3O2 烧结温度 无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研制及快充性能 被引量:8
7
作者 程广玉 高蕾 +1 位作者 顾洪汇 王可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97,共4页
研制额定容量5Ah的高功率LiNi0.5Mn0.3Co0.2O2三元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对比陶瓷隔膜与普通隔膜对电池倍率性能的影响,并研究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高倍率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相比普通隔膜,陶瓷隔膜可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采用陶瓷隔膜... 研制额定容量5Ah的高功率LiNi0.5Mn0.3Co0.2O2三元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对比陶瓷隔膜与普通隔膜对电池倍率性能的影响,并研究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高倍率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相比普通隔膜,陶瓷隔膜可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采用陶瓷隔膜制备的电池最高可进行200A(40C)放电(3.0-4.1V),放电容量可达4A时的75.2%,而采用普通隔膜的电池仅为16.3%。陶瓷隔膜电池50A充电的恒流比达到87.0%,具有良好的快充性能;以20A在3.0-4.2V循环1000次,容量保持率为85.2%,且循环后负极表面无析锂,表明电池具备20A的长期高倍率循环能力。在过充、过放、短路及针刺实验中,电池未起火、爆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 LiNi0.5Mn0.3Co0.2O2三元材料 快充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源对固相合成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赵瑞瑞 杨子莲 +3 位作者 杜鹏 陈占军 李爱菊 陈红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2,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烧结制备得到正极材料Li Ni0.5Co0.2Mn0.3O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等电化学性能测试手段,探讨高温烧结工艺中不同锂源对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Li... 采用高温固相法烧结制备得到正极材料Li Ni0.5Co0.2Mn0.3O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等电化学性能测试手段,探讨高温烧结工艺中不同锂源对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Li OH作为锂源合成的材料与采用其他锂源相比,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该材料在0.1C倍率下的首次充放电容量和库伦效率较高(172.7 m Ah/g,89.08%),在0.5C、1C倍率下循环50次后,材料的放电容量仍保持在144.5 m Ah/g和136.2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源 LI Ni0.5Co0.2Mn0.3O2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4)Co_(0·2)Mn_(0·4)O_2的合成、表征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劼 郑建明 +2 位作者 郭晓健 龚正良 杨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11-1314,共4页
以过渡金属乙酸盐和氢氧化锂为原料,应用共沉淀或流变相预处理高温烧结法优化并制备出LiNi0.4Co0.2Mn0.4O2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技术(XRD)及Rietveld结构精修、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综合热分析(TG—DSC)表征结果和电化学测... 以过渡金属乙酸盐和氢氧化锂为原料,应用共沉淀或流变相预处理高温烧结法优化并制备出LiNi0.4Co0.2Mn0.4O2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技术(XRD)及Rietveld结构精修、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综合热分析(TG—DSC)表征结果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单一层状结构,颗粒大小均匀,热稳定性好,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208.7mA·h/g(2.0—4.6V,0.1C),电化学性能优异.非原位(ex situ)XRD测定结果表明,材料充至高电位下发生的不可逆相变造成了材料的循环容量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4Co0.2Mn0.4O2 热稳定性 循环容量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气氛对无钴镍基正极材料LiNi_(0.7)Mn_(0.3)O_2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鹏 钟盛文 +3 位作者 梅文捷 刘熙林 金柱 胡经纬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4期52-57,共6页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控制烧结气氛制备出LiNi0.7Mn0.3O2.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氧气分析仪、电池测试系统及电化学工作站对不同气氛条件下制备的LiNi0.7Mn0.3O2进行结构、形貌、固相反应过程氧气浓度变...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控制烧结气氛制备出LiNi0.7Mn0.3O2.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氧气分析仪、电池测试系统及电化学工作站对不同气氛条件下制备的LiNi0.7Mn0.3O2进行结构、形貌、固相反应过程氧气浓度变化、电性能和内阻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烧结过程存在2次明显吸氧阶段且全程通高纯氧制备的材料有更好的球形度,层状结构更完整,充放电性能及循环稳定性都更好,内阻也较小;在2.75~4.35V电压范围内,以0.2C进行充放电,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91.0mAh/g,7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5.2%.烧结过程中由一种气氛切换为另一种气氛比烧结全程不通气或通空气所制备材料的性能差,但其首次比容量都低于184.0mAh/g,70周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也都不足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氛 LiNi0.7Mn0.3O2 无钴 共沉淀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物前驱体制备LiNi_(0.5)Co_(0.2)Mn_(0.3)O_2的机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柏祥涛 孙学义 +1 位作者 庄卫东 卢世刚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0-263,共4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Ni0.5Co0.2Mn0.3(OH)2,焙烧前驱体与Li2CO3制备Li Ni0.5Co0.2Mn0.3O2。用XRD、SEM和DSCTGA分析焙烧中间产物的结构、形貌及变化,探索制备Li Ni0.5Co0.2Mn0.3O2的机理。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前驱体分解成(Ni0.5Co0.2M... 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Ni0.5Co0.2Mn0.3(OH)2,焙烧前驱体与Li2CO3制备Li Ni0.5Co0.2Mn0.3O2。用XRD、SEM和DSCTGA分析焙烧中间产物的结构、形貌及变化,探索制备Li Ni0.5Co0.2Mn0.3O2的机理。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前驱体分解成(Ni0.5Co0.2Mn0.3)3O4,随后Li2CO3参与反应,形成Li Ni0.5Co0.2Mn0.3O2。Li Ni0.5Co0.2Mn0.3O2的生成在650℃时结束,但层状结构在900℃时才趋于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体 LiNi0.5Co0.2Mn0.3O2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的合成及其高温容量衰减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文 王苗 +2 位作者 陈继涛 张新祥 周恒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8-124,共7页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法合成了富镍型三元复合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材料在3.0~4.4 V下0.2C放电容量达到179.2 mAh.g-1,但在55℃下经历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发生急剧的容量衰减.电化学交流阻抗谱、X射线光...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法合成了富镍型三元复合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材料在3.0~4.4 V下0.2C放电容量达到179.2 mAh.g-1,但在55℃下经历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发生急剧的容量衰减.电化学交流阻抗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原子发射光谱等实验表明,在高温高电压下,电解液与LiNi0.5Co0.2Mn0.3O2电极材料之间的副反应加剧,导致过渡金属原子溶出,该材料局域结构被破坏.同时,电极材料表面还沉积了高阻抗的LiF/MFx层,使得在电极的充放电过程中电荷转移阻抗和Li+扩散阻抗不断增加,以致电池容量急剧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Ni0.5Co0.2Mn0.3O2 高温容量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Mg_2Si_4O_(10)F_2、H_2Mn_8O_(16)·1.4H_2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在高浓度LiCl水溶液中的离子交换行为 被引量:6
13
作者 娄太平 李大纲 +1 位作者 潘蓉 张慧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39-843,共5页
研究了用功能材料Li_2Mg_2Si_4O_(10)F_2(LHT)、H_2Mn_8O_(16)·1.4H_2O(CRYM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LTAP)分别去除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功能材料分别对溶液中的杂质Fe... 研究了用功能材料Li_2Mg_2Si_4O_(10)F_2(LHT)、H_2Mn_8O_(16)·1.4H_2O(CRYM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LTAP)分别去除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功能材料分别对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有很高的选择性,除杂效果明显.分析和研究了这几种功能材料在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分别与Fe^(3+)、K^+和Na^+的交换行为.结果表明,在高浓度氯化锂溶液中这几种功能材料与杂质交换的动力学行为可近似用JMAK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Mg2Si4O10F2 H2Mn8O16·1.4H2O Li1.3Ti1.7Al0.3(PO4)3 LICL 水溶液 离子交换行为 氯化锂 杂质 功能材料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法制备层状Li_xNi_(0.3)Mn_(0.7)O_2正极材料及其离子交换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钟辉 许惠 周燕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1-266,236,共7页
通过共沉淀法高温固相反应在空气气氛中合成出具有P2型结构特征的碱青铜前驱体Na0.66Ni0.3Mn0.7O2,研究了在4种不同离子交换条件下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目标正极材料LixNi0.3Mn0.7O2的离子交换规律,并用XRD、SEM、粒度分析和电性能测试... 通过共沉淀法高温固相反应在空气气氛中合成出具有P2型结构特征的碱青铜前驱体Na0.66Ni0.3Mn0.7O2,研究了在4种不同离子交换条件下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目标正极材料LixNi0.3Mn0.7O2的离子交换规律,并用XRD、SEM、粒度分析和电性能测试考察了目标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以熔融LiNO3为介质于300℃离子交换4h反应进行得最为完全,离子交换率达98%,且目标正极材料具有较完善的O2型层状结构,在2.6~2.9V存在唯一的充放电平台,循环过程中未发现向尖晶石相转变;而离子交换时间过长,目标正极材料将出现尖晶石相而影响其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离子交换 层状 LixNi0.3Mn0.7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0.6)Co_(0.1)Mn_(0.3)O_2正极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吕庆文 尹从岭 +4 位作者 钟盛文 丁能文 赖江洪 罗垂意 范凤松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4期50-54,共5页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LiNi_(0.6)Co_(0.1)Mn_(0.3)O_2锂离子正极材料,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技术分别表征其结构和形貌.然后将所得LiNi_(0.6)Co_(0.1)Mn_(0.3)O_2正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池,并表征其电化学性能,探讨...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LiNi_(0.6)Co_(0.1)Mn_(0.3)O_2锂离子正极材料,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技术分别表征其结构和形貌.然后将所得LiNi_(0.6)Co_(0.1)Mn_(0.3)O_2正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池,并表征其电化学性能,探讨烧结温度和锂配量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LiNi_(0.6)Co_(0.1)Mn_(0.3)O_2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900℃时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室温下,1C倍率下,锂配量(n(Li)/n(Ni+Co+Mn)=1.09)时,正极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43.7 m Ah/g,50次循环后,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仍有141.3 m Ah/g,容量保持率为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共沉淀法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LiNi0.6Co0.1Mn0.3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容量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_(0.5)Co_(0.3)Mn_(0.2)O_2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钟盛文 金柱 +2 位作者 梅文捷 陈鹏 刘熙林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7,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预先合成球形前驱体Ni0.5Co0.2Mn0.3(OH)2,再与锂源共混后高温煅烧合成高容量正极材料Li Ni0.5Co0.3Mn0.2O2。探讨了不同烧结制度对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产物结构为α-Na Fe O2型层状结构...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预先合成球形前驱体Ni0.5Co0.2Mn0.3(OH)2,再与锂源共混后高温煅烧合成高容量正极材料Li Ni0.5Co0.3Mn0.2O2。探讨了不同烧结制度对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产物结构为α-Na Fe O2型层状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材料具有良好的球形形貌。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2.75~4.20 V和2.75~4.35 V充放电截止电压,0.5 C充放电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2.2和172.6 m Ah/g,循环3周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6.73%和94.62%。材料还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5Co0.3Mn0.2O2 正极材料 高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0.4)Co_(0.2)Mn_(0.4)O_2与LiMn_2O_4共混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艳卓 王霄鹤 +2 位作者 刘建武 王振波 柯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1-165,170,共6页
为开发具有优良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大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将不同比例的LiNi_(0.4)Co_(0.2)Mn_(0.4)O_2和Li Mn2O4材料进行共混,研究了LiNi_(0.4)Co_(0.2)Mn_(0.4)O_2和Li Mn2O4共混以及共混比例(10∶0、8∶2、7∶3、6∶4、5∶5、0... 为开发具有优良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大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将不同比例的LiNi_(0.4)Co_(0.2)Mn_(0.4)O_2和Li Mn2O4材料进行共混,研究了LiNi_(0.4)Co_(0.2)Mn_(0.4)O_2和Li Mn2O4共混以及共混比例(10∶0、8∶2、7∶3、6∶4、5∶5、0∶10)对锂离子电池的首次放电性能、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以及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对电极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共混比例会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8∶2,7∶3和6∶4配比的混合材料的体积比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要好于纯LiNi_(0.4)Co_(0.2)Mn_(0.4)O_2和Li Mn2O4材料.其中,8∶2配比的材料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4Co0.2Mn0.4O2 LIMN2O4 共混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F_3包覆改性LiNi_(0.4)Co_(0.2)Mn_(0.4)O_2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倩 李建刚 +1 位作者 谢娇娜 何向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6-29,共4页
制备了4.6V高截至电压下具有良好循环表现的AlF23覆改性LiNi0.4Co0.2Mn0.4O2正极材料,通过XRD、SEM、交流阻抗(IMP)分析、充放电测试研究了不同用量AlF3包覆LiNi0.4Co0.2Mn0.4O2正极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AlF3以非晶... 制备了4.6V高截至电压下具有良好循环表现的AlF23覆改性LiNi0.4Co0.2Mn0.4O2正极材料,通过XRD、SEM、交流阻抗(IMP)分析、充放电测试研究了不同用量AlF3包覆LiNi0.4Co0.2Mn0.4O2正极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AlF3以非晶态形式包覆于LiNi0.4C0.2Mn0.4O2材料颗粒的表面。当包覆量〈1.0%(摩尔分数,下同)时,AlF2包覆导致轻微的初始容量损失,但显著抑制了高充电电压下膜阻抗和电荷传递阻抗的增加,较好改善了LiNi0.4Co0.2Mn0.4O2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当包覆量达到2.0%以上时,因AlF3无电化学活性,使得初始容量损失过大。综合各方面表现,0.5%AlF3包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较佳,2.5~4.6V范围0.5C放电容量为182.2mAh·g^-1循环3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4Co0.2Mn0.4O2 ALF3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LiNi_(0.5)Co_(0.3)Mn_(0.2)O_2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志 李新海 +2 位作者 王志兴 彭文杰 郭华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9-872,共4页
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的球形Ni0.5Co0.3Mn0.2CO3前驱体,合成了振实密度高达2.60g/cm3的球形正极材料LiNi0.5Co0.3Mn0.2O2。研究表明,LiNi0.5Co0.3Mn0.2O2为10μm左右的球形粉体,为纯相的α-NaFeO2层状结构。在2.7~4.3V,0.2C倍率进行充... 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的球形Ni0.5Co0.3Mn0.2CO3前驱体,合成了振实密度高达2.60g/cm3的球形正极材料LiNi0.5Co0.3Mn0.2O2。研究表明,LiNi0.5Co0.3Mn0.2O2为10μm左右的球形粉体,为纯相的α-NaFeO2层状结构。在2.7~4.3V,0.2C倍率进行充放电,LiNi0.5Co0.3Mn0.2O2的首次放电比容量170.2mAh/g,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4.3%;在2.7~4.6V,在0.2C倍率下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1.8mAh/g,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0.5%。LiNi0.5Co0.3Mn0.2O2的首次循环伏安测试结果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进一步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共沉淀 球形LiNi0.5Co0.3Mn0.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LiNi_(0.4)Co_(0.2)Mn_(0.4)O_2正极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恩山 常亮 +1 位作者 朱令之 李鹏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43-545,共3页
采用共沉淀前驱体法合成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Ni0.4Co0.2Mn0.4O2,针对材料的制备条件、形貌、密度、晶体结构以及电化学活性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对材料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光谱(XRD)分析以及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采用共沉淀前驱体法合成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Ni0.4Co0.2Mn0.4O2,针对材料的制备条件、形貌、密度、晶体结构以及电化学活性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对材料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光谱(XRD)分析以及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样品颗粒均匀,为类球形,振实密度为1.8g/cm3;衍射峰与标准的a-NaFeO2层状结构完全对应,为层状嵌锂复合氧化物;LiNi0.4Co0.2Mn0.4O2在电压2.5~4.3V范围内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循环17次后仍保持大约150mAh/g,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4CO0.2Mn0.4O2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