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2/SM3/SM4在Android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7
1
作者 郑东 韩星玥 杨中皇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6,共6页
将SM2/SM3/SM4密码算法引入Android安全机制,设计一种更健全的保护隐私机制的Android系统。通过修改Android开源项目源代码,实现加解密和签名验证等功能的应用程序,并编译生成包含密码算法的.so动态链接库,将.so添加到Android 8.0系统中... 将SM2/SM3/SM4密码算法引入Android安全机制,设计一种更健全的保护隐私机制的Android系统。通过修改Android开源项目源代码,实现加解密和签名验证等功能的应用程序,并编译生成包含密码算法的.so动态链接库,将.so添加到Android 8.0系统中,在Ubuntu 16.04环境下重新编译Android 8.0源码生成新的刷机镜像文件。客户端在Android 8.0系统中运行,并在Pixel2上完成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满足用户对算法速度要求的同时,增强了算法的安全性,从而更有效地保护隐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源项目 ANDROID SM2/sm3/SM4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In_2O_4∶Sm^(3+)红色荧光粉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海燕 孙明生 +1 位作者 杨志平 杨艳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采用燃烧法合成了SrIn2O4:Sm3+红色荧光粉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质。发射光谱由位于红橙区的3个主要荧光发射峰组成,峰值分别为568,606,660nm,对应Sm3+的4G5/2→6H5/2、4G5/2→6H7/2和4G5/2→6H9/2特征跃迁发射,其中606nm的发射最强。激发光... 采用燃烧法合成了SrIn2O4:Sm3+红色荧光粉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质。发射光谱由位于红橙区的3个主要荧光发射峰组成,峰值分别为568,606,660nm,对应Sm3+的4G5/2→6H5/2、4G5/2→6H7/2和4G5/2→6H9/2特征跃迁发射,其中606nm的发射最强。激发光谱包括峰值位于323,413nm的宽带,说明该荧光粉可以被近紫外-紫色发光二极管管芯激发发射红光。研究了Sm3+的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rIn2O4:Sm3+是一种可用于制作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荧光粉 sm3+ SrIn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的Li_(4-3x)Eu_x(MoO_4)_2微晶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涛 梁鸿霞 +6 位作者 周婷 钟诚 冯弘 刘梦娇 赖欣 毕剑 高道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191,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Li4-3xEux(MoO4)2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分析(FL)对产物的微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分析。XRD分析表明,制备的Li4-3xEux(MoO4)2微晶均为白钨矿四方结构。SEM结果显示:随着x的...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Li4-3xEux(MoO4)2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分析(FL)对产物的微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分析。XRD分析表明,制备的Li4-3xEux(MoO4)2微晶均为白钨矿四方结构。SEM结果显示:随着x的增大,Li4-3xEux(MoO4)2微晶的晶粒尺寸相应减小,在0.2~0.5μm之间变化。荧光分析结果表明:源于Eu3+的5D0→7F2和5D0→7F1电荷转移的592 nm和614 nm的特征发射峰显现明显,后者的发射强度远远大于前者。随着x的增大,样品中Eu3+的两个特征发射峰的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x=1.0时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3xEux(MoO4)2微晶 水热法 制备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新型红色荧光粉Li_2SrSiO_4:Eu^(3+)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0
4
作者 翟永清 王欣 +2 位作者 冯仕华 刘毅兰 游志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7,共4页
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新型红色荧光粉Li2SrSiO4:Eu3+,用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研究了该荧光粉的形成过程、结构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凝胶燃烧所得前驱物在700... 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新型红色荧光粉Li2SrSiO4:Eu3+,用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研究了该荧光粉的形成过程、结构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凝胶燃烧所得前驱物在700℃焙烧3h即得目标产物Li2SrSiO4:Eu3+,其晶体结构属六方晶系,空间群为P3121,晶胞参数:a=0.5012nm,c=1.2360nm;激发光谱为一宽带,最大激发峰位于396nm处;最强的发射峰位于618nm处,是典型的Eu3+的5D0→7F2跃迁导致的;当Eu3+掺杂摩尔分数x在0.04~0.24的范围内时,随Eu3+浓度的增加,发光强度逐渐增强,无浓度猝灭现象发生。由于该荧光粉能够有效吸收396nm附近的近紫外光,因此适合做350~410nm InGaN管芯激发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用高亮度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SrSiO4:Eu3+ 红色荧光粉 白光发光二极管 凝胶-燃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离子导体Li_3V_2(PO_4)_3包覆LiFePO_4的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晓萍 郭华军 +3 位作者 李新海 王志兴 彭文杰 伍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6-242,共7页
通过机械活化将快离子导体Li3V2(PO4)3包覆在LiFePO4表面,制备了性能优异的复合正极材料9LiFePO4@Li3 V2(PO4)3.用XRD,SEM,HRTEM,EDS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包覆后的材料含有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单斜... 通过机械活化将快离子导体Li3V2(PO4)3包覆在LiFePO4表面,制备了性能优异的复合正极材料9LiFePO4@Li3 V2(PO4)3.用XRD,SEM,HRTEM,EDS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包覆后的材料含有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单斜晶系的Li3V2(PO4)3和正交晶系的Li3PO4;LiFe-PO4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Li3 V2(PO4)3,且部分V3+进入LiFePO4晶格内部,使其晶格参数减小,包覆后的LiFePO4的交换电流密度和锂离子扩散系数均提高了1个数量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包覆后的LiFePO4的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都得到显著改善,在1C和2C倍率下,包覆后的LiFePO4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较包覆前分别提高了34.09%和78.97%,经1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提高了27.77%和65.54%;并且5C时容量为121.379 mA.h/g(包覆前LiFePO4在5C下几乎没有容量),循环35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4.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FEPO4 LI3V2(PO4)3 快离子导体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Mg_2Si_4O_(10)F_2、H_2Mn_8O_(16)·1.4H_2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在高浓度LiCl水溶液中的离子交换行为 被引量:6
6
作者 娄太平 李大纲 +1 位作者 潘蓉 张慧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39-843,共5页
研究了用功能材料Li_2Mg_2Si_4O_(10)F_2(LHT)、H_2Mn_8O_(16)·1.4H_2O(CRYM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LTAP)分别去除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功能材料分别对溶液中的杂质Fe... 研究了用功能材料Li_2Mg_2Si_4O_(10)F_2(LHT)、H_2Mn_8O_(16)·1.4H_2O(CRYM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LTAP)分别去除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功能材料分别对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有很高的选择性,除杂效果明显.分析和研究了这几种功能材料在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分别与Fe^(3+)、K^+和Na^+的交换行为.结果表明,在高浓度氯化锂溶液中这几种功能材料与杂质交换的动力学行为可近似用JMAK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Mg2Si4O10F2 H2Mn8O16·1.4H2O Li1.3Ti1.7Al0.3(PO4)3 LICL 水溶液 离子交换行为 氯化锂 杂质 功能材料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溶剂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i_3V_2(PO_4)_3/C高倍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唐艳 钟本和 +4 位作者 郭孝东 刘恒 钟艳君 聂翔 唐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69-874,共6页
以有机-水为混合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C,选取乙醇、乙二醇和1,2-丙二醇为有机溶剂,聚丙烯酸(PAA)为碳源和螯合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流充放电以及循环伏安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产物... 以有机-水为混合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C,选取乙醇、乙二醇和1,2-丙二醇为有机溶剂,聚丙烯酸(PAA)为碳源和螯合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流充放电以及循环伏安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产物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XRD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溶剂制备的样品结晶良好,有机溶剂的加入不影响Li3V2(PO4)3材料的晶型结构.恒流充放电结果表明有机溶剂的加入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1,2-丙二醇-水为溶剂的样品电化学性能最好,在3.0-4.5V电压范围内,0.1C(1C=150mA·g-1)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2.89mAh·g-1,10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25.42mAh·g-1,循环7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5.79%,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与循环性能;在3.0-4.8V电压范围内倍率性能较差.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混合溶剂制备的样品呈片状和针状,这种形状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因此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3V2(PO4)3 溶胶-凝胶法 混合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国密算法的云数据加密方案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庄 齐锋 叶成荫 《信息安全研究》 2018年第7期646-651,共6页
随着云存储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将数据存放在云端,然而数据的安全性却成为其发展的"噩梦".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针对云存储环境下的数据加密保护机制,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采取不同的加密策略,实现了结构化数据和... 随着云存储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将数据存放在云端,然而数据的安全性却成为其发展的"噩梦".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针对云存储环境下的数据加密保护机制,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采取不同的加密策略,实现了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高效加解密.同时为确保我国网络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在算法的选择上摒弃了国外密码技术,均采用国产密码算法,方案中使用了国产密码算法SM2,SM3,SM4.最后使用Java语言,采用B?S架构的方式设计并实现了一套云存储加密系统,通过仿真实验论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该方案集终端数据安全、网络传输安全、数据存储安全技术于一体,有效地确保了云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2 sm3 SM4 结构化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 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Li(MoO_4)_2:Eu^(3+)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9
作者 谢晔 王海波 +1 位作者 张瑞西 林海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8-80,共3页
以H3BO3助熔剂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iMo2O8∶Eu3+红色荧光粉。通过XRD、SEM及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助熔剂为3 wt%时样品具有好的结晶和优良的光谱性质;光谱测量的结果表明,在近紫外、蓝光激发下,能发射出6... 以H3BO3助熔剂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iMo2O8∶Eu3+红色荧光粉。通过XRD、SEM及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助熔剂为3 wt%时样品具有好的结晶和优良的光谱性质;光谱测量的结果表明,在近紫外、蓝光激发下,能发射出615nm的红光,具有较高的色纯度。因此,可作为目前已商品化的白光LED的红色补偿荧光粉,也可作为近紫外LED和三基色荧光粉组合型白光器件的红色荧光粉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oO4)2 EU^3+ 白光LED 红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_(0.5)Mn_(0.5)PO_4/C电化学性能(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龚强 王红 +3 位作者 廖小珍 麻微 何雨石 马紫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以NH4VO3为钒源合成了化学计量式为(1-x)LiFe0.5Mn0.5PO4-xLi3V2(PO4)3/C(x=0,0.1,0.2,0.25,1)的钒改性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测试表明钒改性能明显提高磷酸锰铁锂材料的充放电性能,其中x=0.2时得到的0.8LiFe0.5Mn...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以NH4VO3为钒源合成了化学计量式为(1-x)LiFe0.5Mn0.5PO4-xLi3V2(PO4)3/C(x=0,0.1,0.2,0.25,1)的钒改性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测试表明钒改性能明显提高磷酸锰铁锂材料的充放电性能,其中x=0.2时得到的0.8LiFe0.5Mn0.5PO4-0.2Li3V2(PO4)3/C(标记为LFMP-LVP/C)材料电化学性能最好,其0.1C倍率时的放电比容量为141mAh·g-1.X射线衍射(XRD)分析指出LFMP-LVP/C材料的微观结构为橄榄石型LiFe0.5Mn0.5PO4/C和NASICON型Li3V2(PO4)3组成的双相结构.能量色射X射线谱(EDS)分析结果指出,Fe、Mn、V、P元素在所合成材料中的分布非常均匀,表明所制备材料成分的均一性.Li3V2(PO4)3改性使材料的电导率明显提高.LiFe0.5Mn0.5PO4的电导率为1.9×10-8S·cm-1,而LFMP-LVP材料电导率提高到2.7×10-7S·cm-1.与纯Li3V2(PO4)3的电导率(2.3×10-7S·cm-1)相近.电化学测试表明钒改性使LFMP-LVP/C材料充放电过程电极极化明显减小,从而电化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本文工作表明Li3V2(PO4)3改性可成为提高橄榄石型磷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Fe0.5Mn0.5PO4 Li3V2(PO4)3改性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2SiO_4(ZnB_2O_4):Mn^(2+),Sm^(3+)发光材料的制备与荧光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志伟 张卫国 牛少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48,共5页
使用高温固相法首次合成了Zn2SiO4(ZnB2O4)∶Mn2+,Sm3+发光材料,探讨了烧结温度、Sm3+含量对样品荧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Zn2SiO4(ZnB2O4)∶Mn2+,Sm3+粉末的结构、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确定了该荧光... 使用高温固相法首次合成了Zn2SiO4(ZnB2O4)∶Mn2+,Sm3+发光材料,探讨了烧结温度、Sm3+含量对样品荧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Zn2SiO4(ZnB2O4)∶Mn2+,Sm3+粉末的结构、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确定了该荧光材料的最佳合成条件,离子掺杂浓度等。实验结果表明:组成为Zn2SiO4(ZnB2O4)∶1.2%Mn2+,8%Sm3+的样品在950℃还原气氛下烧结,发光强度最高;反应生成的ZnB2O4和掺杂Sm3+可以大幅提高材料发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SiO4(ZnB2O4):Mn2+ sm3+ 发光材料 烧结温度 sm3+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a(MoO_4)_2∶Sm^(3+)红色荧光粉的温度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轶卓 张艳秋 +4 位作者 林成新 李香萍 张金苏 李磊 陈宝玖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16-1421,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KLa(Mo O4)2∶Sm3+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对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发现不同浓度Sm3+掺杂的样品均为单斜相结构。测量了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观察到样品在紫外区及可见蓝绿区均有强的激发带,在404 nm激发下存在4个...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KLa(Mo O4)2∶Sm3+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对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发现不同浓度Sm3+掺杂的样品均为单斜相结构。测量了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观察到样品在紫外区及可见蓝绿区均有强的激发带,在404 nm激发下存在4个发射峰。测量了不同温度下样品的发射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对样品的荧光温度猝灭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样品发光的温度猝灭是由横向穿越所导致的,采用Arrhennius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确定激活能约为0.48 e V,表明荧光粉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a(MoO4)2∶sm3+ 红色荧光粉 温度猝灭 横向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锰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良超 应桃开 周享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6-838,845,共4页
用流变相-前驱物热分解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锰粉末,用XRD、TEM和LPSA对粉末样品的组成、结构、粒度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nO和Mn3O4都属于立方晶系的球形粒子,平均粒径(d50)分别约为45.6nm和69.1nm。对MnO和Li2Mn2O4(由Mn3O4制备)的... 用流变相-前驱物热分解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锰粉末,用XRD、TEM和LPSA对粉末样品的组成、结构、粒度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nO和Mn3O4都属于立方晶系的球形粒子,平均粒径(d50)分别约为45.6nm和69.1nm。对MnO和Li2Mn2O4(由Mn3O4制备)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Li2Mn2O4具有较高的充放电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其首次放电容量为128mAh/g,经过十次充放电循环之后电容量仍有117.5mAh/g。而MnO的电化学性能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锰 流变相 热分解 MNO MN3O4 Li2Mn2O4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6nm光激发下Sm^(3+)掺杂NaY(WO_4)_2上转换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雅静 史忠祥 +3 位作者 魏蕾 李娟娟 肖林久 谢颖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5-157,共3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出NaY(WO_4)_2∶Sm^(3+)上转换荧光粉。该荧光粉性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激发光谱以及发射光谱来表征。探讨了Sm^(3+)浓度及退火温度对NaY(WO_4)_2∶Sm^(3+)晶体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在Sm^(3+)... 通过水热法合成出NaY(WO_4)_2∶Sm^(3+)上转换荧光粉。该荧光粉性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激发光谱以及发射光谱来表征。探讨了Sm^(3+)浓度及退火温度对NaY(WO_4)_2∶Sm^(3+)晶体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在Sm^(3+)浓度为1.2%,800℃退火条件下合成的样品具有最佳发光性能。利用816nm光激发NaY(WO_4)_2∶Sm^(3+),观察到了563nm处绿光,606nm处橙光以及647nm处的红光发射峰。它们分别来自于Sm^(3+)的~4 G_(5/2)→~6 H_(5/2)、~4 G_(5/2)→~6 H_(7/2)、~ G_(5/2)→~6 H_(9/2)能级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NaY(WO4)2∶sm3+ 水热法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元素掺杂Li_3V_2(PO_4)_3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艳 王雁英 +3 位作者 郭孝东 钟本和 唐红 刘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4-158,共5页
金属元素掺杂能从本质上改善Li3V2(PO4)3的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概述了近年来金属元素掺杂Li3V2(PO4)3的研究进展,分别从掺杂元素和表征技术两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Mg2+、Ni 2+、Cr3+、Co2+等金属离子... 金属元素掺杂能从本质上改善Li3V2(PO4)3的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概述了近年来金属元素掺杂Li3V2(PO4)3的研究进展,分别从掺杂元素和表征技术两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Mg2+、Ni 2+、Cr3+、Co2+等金属离子掺杂对Li3V2(PO4)3的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LI3V2(PO4)3 金属元素 掺杂 表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Sr_3(PO_4)_2∶Tb^(3+),Li^+荧光粉的制备工艺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凤 袁曦明 +2 位作者 谢安 熊小波 刘丽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8-454,共7页
采用沉淀-燃烧法结合超声波技术合成了小颗粒Sr3(PO4)2∶Tb3+荧光粉,测量了其光谱特性。在Sr3(PO4)2∶Tb3+体系中观察到Tb3+的特征发射,峰值波长分别为489,542,584,620nm,分别对应于Tb3+的5 D4→7F6、5 D4→7F5、5 D4→7F4和5 D4→7F3跃... 采用沉淀-燃烧法结合超声波技术合成了小颗粒Sr3(PO4)2∶Tb3+荧光粉,测量了其光谱特性。在Sr3(PO4)2∶Tb3+体系中观察到Tb3+的特征发射,峰值波长分别为489,542,584,620nm,分别对应于Tb3+的5 D4→7F6、5 D4→7F5、5 D4→7F4和5 D4→7F3跃迁,其中542nm处的绿色发射最强。激发光谱由4f75d1宽带吸收(200~280nm)和4f→4f电子跃迁吸收(280~390nm和475~500nm)组成,可被近紫外发光二极管(NUV-LED)有效激发。采用R+(R=Li,Na,K)作为电荷补偿剂,结果表明:Li+作为电荷补偿剂使样品发光强度提高了31%,Na+和K+的掺入则降低了粉体在近紫外区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3(PO4)2∶Tb3+ Li+ 白光LED 沉淀-燃烧法 超声波技术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解质Li_5La_3Ta_2O_(12)包覆LiMn_2O_4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红建 曹远尼 +2 位作者 肖理红 栾向峰 刘素琴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95-1601,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低温制备石榴石结构的固体电解质Li5La3Ta2O12,并用其包覆Li Mn2O4来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XRD,SEM和TEM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并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测试分析材料的电化... 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低温制备石榴石结构的固体电解质Li5La3Ta2O12,并用其包覆Li Mn2O4来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XRD,SEM和TEM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并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测试分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Li5La3Ta2O12包覆的Li Mn2O4材料与未包覆的材料相比,其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经过150次循环后包覆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保持率为92%,在高倍率10C(C为倍率)下包覆材料放电比容量为61.2 m A·h/g,而未包覆材料放电比容量仅为40.7 m A·h/g;包覆Li5La3Ta2O12后,Li Mn2O4的阻抗明显减小,大幅度提高了其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Li5La3Ta2O12 包覆 LI MN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价钐配合物和异氰酸苯酯的反应——[(CH_3C_5H_4)_2(THF)Sm]_2[μ-η~4-(PhN)OCCO(NPh)]·2THF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福根 沈琪 孙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501-1505,共5页
报道了二价配合物 ( CH3C5H4) 2 Sm( THF)和 Sm I2 ( THF) x 与异氰酸苯酯的反应 . ( CH3C5H4) 2 Sm( THF)和异氰酸苯酯反应生成配合物 [( CH3C5H4) 2 ( THF) Sm]2 [μ-η4-( Ph N) OCCO( NPh) ]· 2 THF( 1 ) ,而Sm I2 ( THF) x则... 报道了二价配合物 ( CH3C5H4) 2 Sm( THF)和 Sm I2 ( THF) x 与异氰酸苯酯的反应 . ( CH3C5H4) 2 Sm( THF)和异氰酸苯酯反应生成配合物 [( CH3C5H4) 2 ( THF) Sm]2 [μ-η4-( Ph N) OCCO( NPh) ]· 2 THF( 1 ) ,而Sm I2 ( THF) x则被异氰酸苯酯氧化为 [Sm I2 ( THF) 5][Sm I4( THF) 2 ]. ( CH3C5H4) 2 Sm( THF)和配合物 1都能催化异氰酸苯酯的齐聚反应 .( CH3C5H4) 2 Sm( THF)和异氰酸苯酯作用生成配合物 1的反应可以认为是( CH3C5H4) 2 Sm( THF)催化异氰酸苯酯齐聚的引发反应 ,而配合物 1是该齐聚反应的活性中间体 .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 ,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齐聚 异氰酸苯酯 二价钐配合物 合成 [(CH3C5H4)2(THF)Sm]2[μ-η^4(-PhN)OCCO(NPh)]·2TH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B_4O_7-Li_2CO_3—H_2O三元体系298K介稳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闫书一 陈婷 +2 位作者 殷辉安 梁渠 唐明林 《盐业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3,32,共3页
文章报道西藏扎布耶盐湖卤水三元子体系Li2B4O7—Li2CO3—H2O 298 K介稳平衡实验数据,并绘制出介稳平衡相图。结果表明:该三元体系属简单共饱型,无复盐或固溶体形成;介稳平衡相图中单变度曲线(AE和BE)对应的介稳平衡固相分别为:Li2B4O7.... 文章报道西藏扎布耶盐湖卤水三元子体系Li2B4O7—Li2CO3—H2O 298 K介稳平衡实验数据,并绘制出介稳平衡相图。结果表明:该三元体系属简单共饱型,无复盐或固溶体形成;介稳平衡相图中单变度曲线(AE和BE)对应的介稳平衡固相分别为:Li2B4O7.5H2O和Li2CO3。与该体系对应的稳定相图比较:碳酸锂与平衡相图中结晶形式一致;硼酸锂在介稳相图中的结晶形式为Li2B4O7.5H2O,而平衡相图中的结晶形式则为Li2B4O7.3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体系Li2B4O7—Li2CO3—H2O 介稳相平衡 扎布耶盐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3V_2(PO_4)_3/C正极材料在不同电压区间的电化学行为及容量衰减原因(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艳 钟艳君 +4 位作者 欧庆祝 刘恒 钟本和 郭孝东 王辛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7-284,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C.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了Li_3V_2(PO_4)_3/C在不同电压区间的电化学行为(3.0-4.5 V和3.0-4.8 V).结果表明,3.0-4.8 V电压区间的...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C.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了Li_3V_2(PO_4)_3/C在不同电压区间的电化学行为(3.0-4.5 V和3.0-4.8 V).结果表明,3.0-4.8 V电压区间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均不及3.0-4.5 V电压区间的.3.0-4.5 V区间0.1C(1C=150m A·g^(-1))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7.0 mAh·g^(-1),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9.5%,而3.0-4.8 V区间的分别为168.2 mAh·g^(-1)和78.5%.经过高倍率测试后再回到0.1C倍率充放电,3.0-4.5 V和3.0-4.8 V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初始0.1C倍率的99.0%和80.7%.经过3.0-4.8 V电压区间测试后,少部分第三个锂离子能够在低于4.5V的电压脱出,使3.0-4.5 V电压区间的放电比容量提升了7.4%.CV结果表明3.0-4.8 V区间的容量损失主要表现为第一个锂离子的不可逆损失.极片的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经过3.0-4.8 V测试后,Li_3V_2(PO_4)_3的结构发生了轻微的改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测试结果表明循环后的电解液中含有少量的V.结构变形和V溶解可能是Li_3V_2(PO_4)_3在3.0-4.8 V区间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V2(PO4)3/C 电化学行为 电压区间 容量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