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煅烧温度对钠离子电池O3-NaNi_(0.33)Fe_(0.33)Mn_(0.33)O_(2)正极材料的影响
1
作者 刘冬梅 何一芃 +2 位作者 余凌智 周旺 陈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6-180,187,共6页
O3型正极材料因较高的理论比容量成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_(0.33)Fe_(0.33)Mn_(0.33)(OH)_(2)前驱体并配钠煅烧为O3-NaNi_(0.33)Fe_(0.33)Mn_(0.33)O_(2)正极材料,探究煅烧温度对该正极材料物相结构与电... O3型正极材料因较高的理论比容量成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_(0.33)Fe_(0.33)Mn_(0.33)(OH)_(2)前驱体并配钠煅烧为O3-NaNi_(0.33)Fe_(0.33)Mn_(0.33)O_(2)正极材料,探究煅烧温度对该正极材料物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影响正极材料表面钠残渣含量,进而影响其电化学性能。2.0~4.0 V的电压范围内,850℃下制备的NaNi_(0.33)Fe_(0.33)Mn_(0.33)O_(2)正极材料表现出最优电化学性能,1 C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1.08%,5 C下放电比容量为91.67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Ni/Fe/mn基正极材料 表面残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温度对钠离子电池P2-Na_(0.67)Ni_(0.1)Fe_(0.1)Mn_(0.8)O_(2)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奇峰 谭磊 +3 位作者 任延杰 邹康宇 宁天翔 李灵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4-1892,共9页
层状氧化物材料因其容量高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SIBs)的候选正极材料,其中,锰基P2型层状氧化物因成本低、稳定性好,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本文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一种P2-Na_(0.67)Ni_(0.1)Fe_(0.1)Mn_(0.8)O_(2)正极... 层状氧化物材料因其容量高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SIBs)的候选正极材料,其中,锰基P2型层状氧化物因成本低、稳定性好,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本文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一种P2-Na_(0.67)Ni_(0.1)Fe_(0.1)Mn_(0.8)O_(2)正极材料,研究煅烧温度对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75℃下获得的Na_(0.67)Ni_(0.1)Fe_(0.1)Mn_(0.8)O_(2)正极材料具有结晶良好的P2纯相,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5~4.3 V的电压范围内,0.05C下所制备正极材料的初始放电容量为232 mA·h/g,且循环100次后,正极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为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Ni/Fe/mn基正极材料 煅烧温度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pH对钠离子电池O3-NaNi_(0.4)Fe_(0.2)Mn_(0.4)O_(2)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一芃 李灵均 +3 位作者 吴奇峰 邹康宇 宁天翔 谭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141,147,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_(0.4)Fe_(0.2)Mn_(0.4)(OH)_(2)前驱体并将其配钠煅烧为O3-NaNi_(0.4)Fe_(0.2)Mn_(0.4)O_(2)正极材料,研究pH对前驱体物化性质及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加,前驱体二次颗粒粒径减小,Ni元素质...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_(0.4)Fe_(0.2)Mn_(0.4)(OH)_(2)前驱体并将其配钠煅烧为O3-NaNi_(0.4)Fe_(0.2)Mn_(0.4)O_(2)正极材料,研究pH对前驱体物化性质及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加,前驱体二次颗粒粒径减小,Ni元素质量分数升高,相应正极材料二次颗粒粒径减小,首次放电比容量增加。2.0~4.0 V的电压范围内,pH=10.0下制备前驱体配钠煅烧后的NaNi_(0.4)Fe_(0.2)Mn_(0.4)O_(2)正极材料表现出最优循环性能,1 C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5.75%;pH=10.6下制备前驱体配钠煅烧后NaNi_(0.4)Fe_(0.2)Mn_(0.4)O_(2)正极材料表现出最优倍率性能,5 C下放电比容量为87.07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前驱体 Ni/Fe/mn基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F_3表面包覆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正极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
4
作者 李成冬 徐进 +2 位作者 李举 夏基胜 刘玮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3-700,共8页
采用典型的湿化学法制备了2%(wt)FeF_3包覆的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材料,并且通过XRD,SEM及TEM等技术来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结果显示,在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材料表面包覆着一层5~20... 采用典型的湿化学法制备了2%(wt)FeF_3包覆的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材料,并且通过XRD,SEM及TEM等技术来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结果显示,在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材料表面包覆着一层5~20 nm厚的FeF_3薄膜。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2%(wt)FeF_3@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样品的首次库伦效率更高,高倍率性能更佳,循环性能更加稳定。在0.5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其容量保持率仍有94.2%,放电比容量为190.6 m Ah×g^(-1)。同时电化学阻抗结果表明,FeF_3包覆层能够抑制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和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稳定材料的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三氟化铁 表面包覆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1.2)[Mn_(0.52–0.5x)Ni_(0.20–0.5x)Co_(0.08+x)]O_2正极材料的结构和储能特性
5
作者 王春雷 任崇 +4 位作者 孔继周 周飞 李军秀 俞超 汤卫平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5年第4期407-411,共5页
以碳酸钠为沉淀剂,乳酸钠为络合剂合成碳酸盐前驱体,950℃烧结制备了Li1.2[Mn0.52-0.5xNi0.20-0.5xCo0.08+x]O2(x=0,0.02,0.04,0.06)系列材料,探讨元素含量变化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x的增大,材料的... 以碳酸钠为沉淀剂,乳酸钠为络合剂合成碳酸盐前驱体,950℃烧结制备了Li1.2[Mn0.52-0.5xNi0.20-0.5xCo0.08+x]O2(x=0,0.02,0.04,0.06)系列材料,探讨元素含量变化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x的增大,材料的晶格常数c/a比值增加,层状结构更加完整。当x=0.02时,该材料的充放电性能最优,其首次放电容量为261.0 m A·h/g,0.5C下循环100次后的放电容量仍有189.9 m A·h/g,容量保持率高达98.85%,2C倍率下放电容量最高达到157.6 m A·h/g。进一步增大x值时,由于Co含量的上升,使得更多的Co3+/4+2g轨道与O2–2p轨道发生带隙重叠,从而使得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绿色合成 结构 充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废旧锌锰干电池制备LiNi_(1/3)Co_(1/3)Mn_(1/3)O_2及改性研究
6
作者 郭光辉 卢康 +1 位作者 肖峰 邱江华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0-73,共4页
采用干湿结合回收技术回收了废旧锌锰干电池中的锰,讨论了硝酸浓度对碳酸锰回收率的影响。将得到的碳酸锰作为锰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三元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通过沉积法使氢氧化铝胶体沉积在材料表面对三元正... 采用干湿结合回收技术回收了废旧锌锰干电池中的锰,讨论了硝酸浓度对碳酸锰回收率的影响。将得到的碳酸锰作为锰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三元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通过沉积法使氢氧化铝胶体沉积在材料表面对三元正极材料进行表面包覆改性。而且对所得产品进行了XRD、TEM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少量包覆不会改变材料的层状结构,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2 m A·h/g,且提高了循环性能,循环充放电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17.3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锌锰电池 锂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包覆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性能增强策略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郑德兵 杜先锋 宋方亨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72,共14页
作为新型绿色能源,锂离子电池已在众多领域表现出可取代传统石化能源的巨大潜力,为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减少碳排放做出了显著贡献,电池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决定了锂离子电池未来的发展空间,现阶段锂离子电池负极... 作为新型绿色能源,锂离子电池已在众多领域表现出可取代传统石化能源的巨大潜力,为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减少碳排放做出了显著贡献,电池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决定了锂离子电池未来的发展空间,现阶段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已相对成熟和稳定,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种类多样,可调控因素较多,发展空间巨大,是锂离子电池快速发展最为关键的单元。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容量可逆等优点,被认为是现在和未来最有潜力的正极材料之一。近年来,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已展示出强大的商业潜力,与此同时,人们对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制于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差的本质问题,导致其实际性能与理论性能之间差值较大,鉴于其丰富的可调控性,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性能提升空间巨大。主要探讨了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存在的各项问题,包括Ni/Li混排、表面残碱、活性氧释放、过渡金属离子溶解以及晶界间裂纹,并阐述了元素掺杂、表面包覆以及元素掺杂和表面包覆协同效应等性能增强策略对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为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以激发更多的创新见解,促进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 循环稳定性差 元素掺杂 表面包覆 性能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1.2)Ni_(0.2)Mn_(0.6)O_2溶胶-凝胶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镇 向延鸿 +6 位作者 李剑 吴贤文 刘志雄 伍建华 熊利芝 何则强 吴显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88,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富锂锰基(Li_(1.2)Ni_(0.2)Mn_(0.6)O_2)正极材料,考察反应pH对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Li_(1.2)Ni_(0.2)Mn_(0.6)O_2)结晶良好,均为理想层状结构的富锂锰基材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富锂锰基(Li_(1.2)Ni_(0.2)Mn_(0.6)O_2)正极材料,考察反应pH对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Li_(1.2)Ni_(0.2)Mn_(0.6)O_2)结晶良好,均为理想层状结构的富锂锰基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显示,pH 7.0时制得的材料颗粒细小,分散均匀。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pH 7的样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2.0~4.8 V以0.05 C充放电时,首次容量达到263 m Ah/g。同时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1.0 C放电容量达到200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 正极材料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5Li2MnO3-LiNi0.5Mn0.5O2的电化学行为及结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钟卓洪 叶乃清 +1 位作者 马真 吴保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10-1313,共4页
对低温燃烧法合成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0.5Li2MnO3-LiNi0.5Mn0.5O2的充放电性能、充放电循环过程中Mn离子的价态变化、电化学阻抗变化以及正极材料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开头的若干次充放电循环中,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对低温燃烧法合成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0.5Li2MnO3-LiNi0.5Mn0.5O2的充放电性能、充放电循环过程中Mn离子的价态变化、电化学阻抗变化以及正极材料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开头的若干次充放电循环中,富锂锰基正极材料0.5Li2MnO3-LiNi0.5Mn0.5O2的放电比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经过若干次循环后可以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其循环性能良好。以0.1 C在2.5~4.6 V之间充放电,放电比容量可达244 mAh/g,第50次循环,仍保有233 mAh/g。充放电过程中晶格中的Mn4+离子部分转变为Mn3+并参与电化学反应,这是造成放电比容量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加的原因,而显微结构和晶体结构保持稳定及电化学阻抗的降低是材料具有良好循环性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0 5Li2mnO3-LiNi0 5mn0 5O2 低温燃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干燥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Li1.2Ni0.2Mn0.6O2正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改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文杰 江友良 +5 位作者 刘赛求 廖启军 向延鸿 吴贤文 熊利芝 何则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70-1876,共7页
采用冷冻干燥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富锂锰基Li1.2Ni0.2Mn0.6O2正极材料,并将其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与传统溶胶凝胶法合成的材料进行比较。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通过冷冻干燥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的Li1.2Ni0.2Mn0.6O2粉末阳离子混排... 采用冷冻干燥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富锂锰基Li1.2Ni0.2Mn0.6O2正极材料,并将其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与传统溶胶凝胶法合成的材料进行比较。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通过冷冻干燥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的Li1.2Ni0.2Mn0.6O2粉末阳离子混排程度更低,冷冻干燥工艺的参与可以改善晶体结构。扫描电镜(SEM)照片分析表明,与溶胶凝胶样品相比较,冷冻干燥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样品的颗粒团聚程度较低。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冷冻干燥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的材料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除此之外,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EIS)结果表明,冷冻干燥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的Li1.2Ni0.2Mn0.6O2电荷转移电阻低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材料,增强了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 正极材料 冷冻干燥 溶胶凝胶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包覆导电聚吡咯的Li_(1.26)Fe_(0.22)Mn_(0.52)O_(2)富锂铁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提高 被引量:1
11
作者 候辰 吕志 +1 位作者 肖湘 赵煜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5-885,共11页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成功合成了导电聚吡咯(PPy)包覆的纳米尺寸Li_(1.26)Fe_(0.22)Mn_(0.52)O_(2)(LFMO)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检测样品的晶体结构,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材料形态和微观结构。...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成功合成了导电聚吡咯(PPy)包覆的纳米尺寸Li_(1.26)Fe_(0.22)Mn_(0.52)O_(2)(LFMO)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检测样品的晶体结构,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材料形态和微观结构。元素映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PPy导电网络存在于复合材料中,并且PPy均匀分布在LFMO颗粒上。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研究了所有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表面上的PPy显著降低了LFMO的电荷转移电阻。包覆PPy质量分数为2%的LFMO-2%PPy表现出极好的倍率性能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其在1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为206 mAh·g^(-1),首圈库仑效率为87%,在1C和2C分别循环50圈后,其容量分别稳定在131和139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铁锰基正极材料 聚吡咯包覆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n8O16纳米纤维微球及其水系锌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12
作者 许玉玲 王睿 +3 位作者 马权伟 康红卫 张龙海 张朝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8-122,共5页
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锰基材料会发生材料体积膨胀、锰的溶解、锌的腐蚀以及水的分解等副反应,从而减少电池使用寿命。为抑制二氧化锰体积膨胀,通过一步水热反应合成了由纳米纤维组成的微球嵌钾化合物(KMn_(8)O_(16))。结果表明,在3 mol/... 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锰基材料会发生材料体积膨胀、锰的溶解、锌的腐蚀以及水的分解等副反应,从而减少电池使用寿命。为抑制二氧化锰体积膨胀,通过一步水热反应合成了由纳米纤维组成的微球嵌钾化合物(KMn_(8)O_(16))。结果表明,在3 mol/L ZnSO_(4)和0.1 mol/L MnSO_(4)组成的电解液中加入40%(体积分数)的乙二醇(EG),能一定程度上抑制析氢副反应,同时,EG可以作为低温电解液使用。KMn_(8)O_(16)纳米纤维微球作为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高的比容量。电流密度为200 mA/g时,经过100次循环,容量约为200 mA·h/g,即使在1000 mA/g大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容量仍能达到150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锰基材料 正极材料 乙二醇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钴Fe-Mn基富锂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作者 孙国平 臧慧娟 陈新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6-349,共4页
在层状固溶体富锂正极材料Li_(1+δ)(TM_(x) Mn_(1-x))_(1-δ)O_(2)(TM为过渡金属)中,无钴Fe-Mn基富锂正极材料(1-x)Li_(2)MnO_(3)·xLiFeO_(2)成为潜在的高性能、低成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从材料的设计、结构、电化学性能和合成... 在层状固溶体富锂正极材料Li_(1+δ)(TM_(x) Mn_(1-x))_(1-δ)O_(2)(TM为过渡金属)中,无钴Fe-Mn基富锂正极材料(1-x)Li_(2)MnO_(3)·xLiFeO_(2)成为潜在的高性能、低成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从材料的设计、结构、电化学性能和合成改性工艺等方面,综述(1-x)Li_(2)MnO_(3)·xLiFeO_(2)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利用Fe^(3+/4+)的氧化还原设计Fe-Mn基固溶体正极材料,分析晶体结构;讨论不同合成方法和包覆改性对材料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针对亟待解决的循环寿命和首次不可逆容量大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正极材料 Fe-mn 合成方法 结构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O3复合相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建宇 鲁理平 +2 位作者 于志辉 宋进 夏定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46-352,共7页
为了解决高比能富锂材料电压衰退、首圈库仑效率低、倍率性能差等问题,本文通过简单的固相烧结法合成P2-O3复合相富锂正极材料。该材料利用P2相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转化为O2相,避免过渡金属迁移,有效地降低了循环过程中的电压衰退,极大... 为了解决高比能富锂材料电压衰退、首圈库仑效率低、倍率性能差等问题,本文通过简单的固相烧结法合成P2-O3复合相富锂正极材料。该材料利用P2相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转化为O2相,避免过渡金属迁移,有效地降低了循环过程中的电压衰退,极大地提高了首圈库仑效率和倍率性能。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在2.0~4.6 V以0.1 C (1 C=200 mA/g)电流进行充放电,P2-O3复合相富锂正极材料可以提供高于290 mA·h/g的比容量,首圈库仑效率高达97%。1 C放电比容量约为240 mA·h/g,100圈容量保持率接近80%;100圈平均电压衰退小于170 m V。该复合相富锂正极材料合成制备简单;在2.0~4.6V电压范围内,实现传统富锂材料在2.0~4.8 V下的高容量,这大大促进了富锂材料与商用电解液的匹配;此外,循环性能相对良好,电压衰退也得到了一定的抑制,有力地推动了富锂材料在电动汽车市场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电压衰退 首圈库仑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性能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春雷 蒋佑煊 +2 位作者 孔继周 周飞 汤卫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63-2767,共5页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 Li_2MnO_3·(1-x)LiMO)2(M=Ni,Co或Mn)具有高比容量、低成本等优点,是下一代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力竞争者。然而该材料也存在首次不可逆容量大,大功率下循环性能差等缺点。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首次充放...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 Li_2MnO_3·(1-x)LiMO)2(M=Ni,Co或Mn)具有高比容量、低成本等优点,是下一代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力竞争者。然而该材料也存在首次不可逆容量大,大功率下循环性能差等缺点。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容量、循环性能、倍率性能、阻抗分析等方面,重点讨论了包覆、掺杂、混合等改性方法对x Li_2MnO_3·(1-x)LiMO_2的电化学性能影响,指出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当前存在争议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改性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改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6
作者 陈立泉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6-8,共3页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体离子学实验室最近对商品LiCoO2进行表面纳米包覆层处理后电化学性质得到显著改善以及 LiMn2O4掺Cr后改善了高温性能的实验结果。同时评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中的最新成就,包括Mn基...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体离子学实验室最近对商品LiCoO2进行表面纳米包覆层处理后电化学性质得到显著改善以及 LiMn2O4掺Cr后改善了高温性能的实验结果。同时评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中的最新成就,包括Mn基层状正极材料和磷酸盐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mn基正极材料 磷酸盐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镍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NCM电解质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文林 刘雪娇 +3 位作者 马青查 杨双丞 张永康 李春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75-2187,共13页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成本低、比容量高,符合锂离子电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认为是下一代的主流正极材料。但是,高镍材料需搭配合适的电解质才能有效发挥其性能,而这一研究很少被关注。因此,总结并选择适配的电解质对于高镍锂离子电池来说...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成本低、比容量高,符合锂离子电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认为是下一代的主流正极材料。但是,高镍材料需搭配合适的电解质才能有效发挥其性能,而这一研究很少被关注。因此,总结并选择适配的电解质对于高镍锂离子电池来说格外重要。本文简述了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一般组成及其产生的电解质类型,重点综述了有机液体电解质、固体电解质及离子液体基电解质在高镍三元材料电池中的应用,并通过电解质的量化计算进行了验证总结。分析表明,离子液体-有机溶剂混合电解质在高镍三元材料(NCM)电池中具备更好的循环效果,同时满足了电池安全稳定的要求,更适合作为高镍材料电池的电解质。最后,针对混合电解质各溶剂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Li^(+)传输等分子动力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电解质 离子液体 量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辅助制备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正国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7-70,共4页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设计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辅助工艺,在p H=11条件下制备了Li Ni1/3Co1/3Mn1/3O2的前驱体,经过空气气氛炉900℃下煅烧15 h后,对所得样品进行XRD、SEM表征、电性能测试,探讨了LAS添加量对产物的影响...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设计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辅助工艺,在p H=11条件下制备了Li Ni1/3Co1/3Mn1/3O2的前驱体,经过空气气氛炉900℃下煅烧15 h后,对所得样品进行XRD、SEM表征、电性能测试,探讨了LAS添加量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LAS不仅不会影响材料的层状结构,还改善了材料颗粒分布,使颗粒分布均匀,粒径均一。在2.5~4.6 V电压区间、0.1 C的倍率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81.9 m A·h/g,经过3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68.2 m A·h/g,容量保持率达到92.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表面活性剂 共沉淀 三元镍钴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雨 赵慧春 +2 位作者 白莹 吴锋 吴川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94-403,共10页
纯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得研发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迫在眉睫。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比容量可达250 mA·h/g,平均放电电压高于3.5 V,电化学特征明显优于钴酸锂和磷酸铁锂等传统的正极材料,是实现300 W... 纯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得研发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迫在眉睫。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比容量可达250 mA·h/g,平均放电电压高于3.5 V,电化学特征明显优于钴酸锂和磷酸铁锂等传统的正极材料,是实现300 W·h/kg动力锂离子电池极具潜力的正极材料。不过,此类材料循环性能不佳,并伴随严重的电压衰退现象,主要原因是随着循环的进行材料表面结构重组,晶体结构发生了由层状结构向尖晶石结构的不可逆转化,导致锂离子迁移阻力增大,进而严重影响其电化学性能。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工作,本文主要从体相掺杂、表面包覆、材料微观结构设计以及晶面调控4个方面详细评述了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改性 电压衰退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伟 钟盛文 黄冰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32-36,共5页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合成前驱体,经高速混合机与碳酸锂混合,通过高温焙烧得到系列改性富锂锰基材料Li[Li0.167Ni0.225Co0.05Mn0.558-yTiy]O2.通过对材料的各项性能进行比较发现,钛掺杂能明显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但随着钛量的增...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合成前驱体,经高速混合机与碳酸锂混合,通过高温焙烧得到系列改性富锂锰基材料Li[Li0.167Ni0.225Co0.05Mn0.558-yTiy]O2.通过对材料的各项性能进行比较发现,钛掺杂能明显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但随着钛量的增大,材料的放电比容量有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富锂锰基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