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nitrite intercalated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on mortar durability under Cl−and SO_(4)^(2-) coexisting environment 被引量:7
1
作者 WANG Xu-hui XU Jin-xia TAN Qi-p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546-560,共15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itrite intercalated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Mg-Al LDH-NO_(2))on mortar durability under the coexisting environment of Cl−and SO_(4)^(2-).Cl−and SO_(4)^(2-...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itrite intercalated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Mg-Al LDH-NO_(2))on mortar durability under the coexisting environment of Cl−and SO_(4)^(2-).Cl−and SO_(4)^(2-) binding properties of Mg-Al LDH-NO_(2) in simulated concrete pore solutions,Cl−and SO_(4)^(2-) diffusion properties of mortars with Mg-Al LDHNO 2 were examined.The steel corrosion and resistance of mortar against SO_(4)^(2-) attack were also evalua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g-Al LDH-NO_(2) can effectively adsorb the Cl−and SO_(4)^(2-) in simulated concrete pore solution,and inhibit the diffusion of Cl−and SO_(4)^(2-) into cement mortars.The presence of SO_(4)^(2-) can greatly affect the uptake amount of Cl−,and there is a coupled effect of Cl−and SO_(4)^(2-) on their penetration into mortar specimens.In addition,Mg-Al LDH-NO_(2) can greatly upgrade the resistance of mortars against SO_(4)^(2-) attack and well prevent the steel from corrosion.However,Cl−will aggravate the SO_(4)^(2-) attack and SO_(4)^(2-) can initially decrease and then increase the steel corr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mortar durability SO_(4)^(2-)attack steel corrosion Cl−and SO_(4)^(2-)coexisting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Al LDH固态电解质及其Cs^(+)掺杂研究
2
作者 张叶涵 温舒晴 +1 位作者 郑淞生 王兆林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4-640,共7页
固态电池因其所具有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而极具发展前景,而开发离子电导率高的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发展的一大关键问题。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一种锂铝水滑石材料(Li-Al LDH),并对其结构与形貌、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从XRD... 固态电池因其所具有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而极具发展前景,而开发离子电导率高的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发展的一大关键问题。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一种锂铝水滑石材料(Li-Al LDH),并对其结构与形貌、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从XRD和SEM分析可以看出,Li-Al LDH在180℃条件下仍然保持稳定,EIS测试结果表明Li-Al LDH的离子电导率为8.25×10^(-5) S/cm。进一步对Li-Al LDH进行了Cs^(+)掺杂研究,结果表明,对Li-Al LDH成功实现了Cs+掺杂,且所制得的Li-Al LDH(Cs0.1)样品,其离子电导率约为5.2×10^(-4) S/cm,达到了现有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水平。研究表明Cs+掺杂的Li-Al LDH作为锂电池固态电解质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铝水滑石 掺杂改性 固态电解质 E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去除环境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博 李婧雯 +2 位作者 费超 李辰 范志平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0-1249,1365,共11页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无机功能材料,将LDHs负载到生物炭(BC)上,形成的生物炭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BC/LDHs)复合材料结合了BC和LDHs的优点,在去除环境污染物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该文全面探讨了BC/LDHs复合...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无机功能材料,将LDHs负载到生物炭(BC)上,形成的生物炭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BC/LDHs)复合材料结合了BC和LDHs的优点,在去除环境污染物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该文全面探讨了BC/LDHs复合材料在环境污染物去除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BC/LDH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共沉淀法、共热解法和水热合成法;介绍了其性能调控策略,如异质原子掺杂、化学浸渍和赋磁强化等;总结了BC/LDHs复合材料在去除染料、重金属、营养盐和抗生素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分析归纳了其对环境污染物去除的关键机制;最后,指出了BC/LDHs复合材料在环境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如对特定污染物的去除率、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以及材料的长期稳定性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环境污染物 去除 性能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型异质结β-Bi_(2)O_(3)柱撑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
4
作者 张亚平 吴桐辰 +1 位作者 郑云 林碧洲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39,共9页
采用剥离-重组法,以剥离的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Al-LDH)纳米片为主体,β-Bi_(2)O_(3)纳米胶粒为客体,成功制备了β-Bi_(2)O_(3)柱撑CoAl-LDH复合材料(β-Bi_(2)O_(3)/CoAl-LDH)。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采用剥离-重组法,以剥离的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Al-LDH)纳米片为主体,β-Bi_(2)O_(3)纳米胶粒为客体,成功制备了β-Bi_(2)O_(3)柱撑CoAl-LDH复合材料(β-Bi_(2)O_(3)/CoAl-LDH)。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光电化学特性。制备的β-Bi_(2)O_(3)/CoAl-LDH柱撑材料具有2.1 nm的层间通道、62 m^(2)·g^(-1)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可见光响应能力。在可见光辐照下,以四环素(TC)为模型污染物,考察材料光催化降解率。结果表明,β-Bi_(2)O_(3)/CoAl-LDH催化剂在90 min内可降解91.3%的TC,降解率远高于非柱撑的β-Bi_(2)O_(3)和CoAl-LDH。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是光催化体系主要的活性自由基。柱撑复合的β-Bi_(2)O_(3)与CoAl-LDH之间的电子耦合作用构建了Z型异质结,提高了光生电子与空穴对的分离率,赋予了材料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氧化铋 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 柱撑材料 Z型异质结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BS插层与吸附协同增强片状镍钴氢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
5
作者 刘志伟 武婵 +1 位作者 遆鑫森 刘有智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18,共8页
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Ni-Co LDH)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与丰富的化学活性位点,但片状Ni-Co LDH存在比容量偏低、倍率性能较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片状Ni-Co LDH电极材料,并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水溶液为插层... 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Ni-Co LDH)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与丰富的化学活性位点,但片状Ni-Co LDH存在比容量偏低、倍率性能较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片状Ni-Co LDH电极材料,并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水溶液为插层剂,重点探究液相插层改性前后电极材料的形貌、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DBS插层与吸附双重作用能够扩大Ni-Co LDH的层间距,并增强电极材料的表面活性,进而加快电解质离子的扩散,提升其比容量和倍率性能;改性后的Ni-Co LDH比容量为677 C/g(1504 F/g,2 A/g),其容量保持率为72%(1~30 A/g),明显优于未改性的材料。此外,电化学动力学分析进一步表明,SDBS插层与吸附作用显著提升Ni-Co LDH电池型电极材料的容量贡献占比。最后,以改性Ni-Co LDH为正极材料,活性炭(AC)为负极材料,组装混合电容器,其在功率密度为363 W/kg时,具有46 Wh/kg的能量密度。本工作提出SDBS插层与吸附增强Ni-Co LDH电化学性能的思路,可为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 插层与吸附 电化学性能 混合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改性铁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对汞离子的强化吸附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峰林 张燕娟 +3 位作者 黄祖强 梁兴唐 尹艳镇 胡华宇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9-678,共10页
针对污染水体中汞离子难以去除的问题,本文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为载体,通过Fe-Mo-S复合物的自发形成,将[MoS_(4)]^(2-)化学固化于铁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FeMg-LDH)板层间,获得硫改性FeMg-LDH(S/FeMg-LDH)。以软-软配位作用的吸附机制,... 针对污染水体中汞离子难以去除的问题,本文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为载体,通过Fe-Mo-S复合物的自发形成,将[MoS_(4)]^(2-)化学固化于铁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FeMg-LDH)板层间,获得硫改性FeMg-LDH(S/FeMg-LDH)。以软-软配位作用的吸附机制,将S/FeMg-LDH应用于溶液中汞离子Hg^(2+)的强化吸附。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S/FeMg-LDH进行表征,证明目标产物的成功制备。结果表明:S/FeMg-LDH对Hg^(2+)的吸附基本不受溶液酸碱度的影响,最大吸附量达550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及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基本不受共存Ca^(2+)、Mg^(2+)浓度的影响。由于硫活性基团通过化学键锚定于FeMg-LDH,避免其在吸附过程中流失,因此S/FeMg-LDH再生性强并可重复利用,循环4次后,Hg^(2+)去除率仍达到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改性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汞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层间阴离子对衍生的Ni-Al_(2)O_(3)催化剂光热催化CO_(2)甲烷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李娜 李睿哲 +5 位作者 孙闯 罗小利 石义秋 原弘 欧阳述昕 张铁锐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8,共11页
太阳能驱动的二氧化碳(CO_(2))甲烷化反应不仅有助于减少多余的碳排放,而且是生产燃料的重要途径。层状金属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可以在高温还原气(H_(2)/Ar)氛围中还原,转化为金属负载于氧化物(MO)的催化剂。这... 太阳能驱动的二氧化碳(CO_(2))甲烷化反应不仅有助于减少多余的碳排放,而且是生产燃料的重要途径。层状金属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可以在高温还原气(H_(2)/Ar)氛围中还原,转化为金属负载于氧化物(MO)的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在CO_(2)加氢反应中作为优秀的光热催化剂被广泛应用。然而,有关LDH的层间阴离子类型如何影响CO_(2)甲烷化活性的研究还相对有限。本文研究了包含不同层间阴离子的镍(Ni)铝(Al)LDH前驱体,通过在H_(2)/Ar气氛中还原处理,制备了一系列Ni负载在氧化铝(Al_(2)O_(3))上的MO催化剂,这些催化剂被命名为NiAl-x-MO(其中x代表CO_(3)、NO_(3)、Cl和SO_(4),分别代表碳酸根、硝酸根、氯离子和硫酸根等阴离子)。其中,NiAl-CO_(3)-MO催化剂表现出50.1%的CO_(2)转化率,99.9%的甲烷(CH_(4))选择性以及94.4 mmol∙g^(−1)∙h^(−1)的CH_(4)产出速率。与之相比,NiAl-Cl-MO和NiAl-SO_(4)-MO催化剂的CO_(2)甲烷化活性极低。H_(2)程序升温脱附(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with H_(2),H_(2)-TPD)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结果表明,低CO_(2)转化率是由于残留的氯(Cl)或硫(S)与金属Ni形成的强配位键阻碍了H_(2)的吸附和活化。因此,在设计LDH衍生的催化剂,特别是用于氢化反应的Ni基催化剂时,应优先考虑层间阴离子在LDH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催化 CO_(2)甲烷化 Ni-Al_(2)O_(3)催化剂 层状金属双氢氧化物 层间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Ni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载体催化剂上十氢萘产氢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达 王凤丽 +3 位作者 赵俊哲 陈杰玉 刘清龙 罗明生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Ni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Al-LDH),经焙烧得到NiAl-LDH载体(NiAl-LDO),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NiAl-LDO催化剂,利用XRD、N2吸附-脱附和TEM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上十氢萘的... 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Ni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Al-LDH),经焙烧得到NiAl-LDH载体(NiAl-LDO),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NiAl-LDO催化剂,利用XRD、N2吸附-脱附和TEM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上十氢萘的产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法更有利于形成NiAl-LDH的层状结构,有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和反应物与催化剂活性位的接触;载体中适量Ni的存在有利于Pt颗粒的稳定;过高的Pt负载量易导致Pt颗粒粒径明显增大;当Ni/Al摩尔比为4∶1,Pt负载量为1%(w)时,催化剂的催化脱氢活性最高,在260℃、常压下反应20 min,每克Pt原子的产氢量达到4.47 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有机氢载体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十氢萘脱氢 Pt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含铬废水插层改性水滑石的制备及其鞣制性能
9
作者 周永香 赵嘉敏 +3 位作者 马建中 陈江江 温会涛 张芯妍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7,共10页
鞣制是将生皮转化为革制品的关键工序,铬鞣是生产轻革的主要鞣制方法.然而,在鞣制过程中,60%~70%的铬被吸收,其余的铬残留在废水中,含铬废水的排放容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本研究尝试了一种更绿色、可持续的鞣制方法,以铬鞣废液... 鞣制是将生皮转化为革制品的关键工序,铬鞣是生产轻革的主要鞣制方法.然而,在鞣制过程中,60%~70%的铬被吸收,其余的铬残留在废水中,含铬废水的排放容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本研究尝试了一种更绿色、可持续的鞣制方法,以铬鞣废液为原料,采用共沉淀形式制备柠檬酸钠插层镁铬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SC-MgCr-LDHs)纳米鞣剂.将该鞣剂用于山羊皮鞣制,结果表明:SC-MgCr-LDHs进入胶原纤维之间,与氨基和羧基结合,提高了胶原纤维的耐湿热稳定性.7%SC-MgCr-LDHs鞣革的综合性能与常规铬鞣(6%)相当.从环境影响的角度来看,7%SC-MgCr-LDHs鞣制后废水的化学耗氧量(COD_(Cr))和生物需氧量(BOD 5)明显低于单独用6%铬鞣制后的废水,降低了废水对环境的影响.SC-MgCr-LDHs的成功制备和应用为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鞣废水 层状双氢氧化物 有机插层 鞣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氢氧化物原位生长ZIF-67纳米晶体用于阻燃环氧复合材料
10
作者 宋昆朋 白伟 +2 位作者 谢美娜 何吉宇 杨荣杰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6,共6页
以钴层状双氢氧化物(Co-LDH)作为载体,原位构建了Co-LDH@ZIF-67复合结构,有效地改善了Co-LDH的低催化活性和低比表面积的缺陷。结果表明,与Co-LDH相比,Co-LDH@ZIF-67改性的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在抑制热量、烟雾和有毒气体方面具有明显... 以钴层状双氢氧化物(Co-LDH)作为载体,原位构建了Co-LDH@ZIF-67复合结构,有效地改善了Co-LDH的低催化活性和低比表面积的缺陷。结果表明,与Co-LDH相比,Co-LDH@ZIF-67改性的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在抑制热量、烟雾和有毒气体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当Co-LDH@ZIF-67含量为2%(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LOI值由24.5%增加到28.2%。并且与纯EP相比,EP/Co-LDH@ZIF-67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总热释放以及总烟释放分别降低35.1%、16.3%和15.8%。并且相对于Co-LDH具有更明显的阻燃和抑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层状双层氢氧化物 环氧树脂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水滑石复合材料合成、表征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11
作者 沈彦 潘国祥 +2 位作者 徐博 裘城聪 徐敏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9-335,共7页
传统实验手段在水滑石超分子结构与水合膨胀性能研究上存在不足,无法得知层间阴离子排布形态以及结构水分子的信息。采用共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两种方法合成了天冬氨酸插层镁铝水滑石,用X射线粉末衍射、差热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水滑石... 传统实验手段在水滑石超分子结构与水合膨胀性能研究上存在不足,无法得知层间阴离子排布形态以及结构水分子的信息。采用共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两种方法合成了天冬氨酸插层镁铝水滑石,用X射线粉末衍射、差热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水滑石前驱体及其与天冬氨酸插层复合材料的结构,并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水合特性进行研究。制得的复合材料层状结构规整、晶相单一,天冬氨酸插层后其层间距从0.84 nm增至1.13~1.17 nm;插层后天冬氨酸的热分解温度由249℃升高至334℃,其热稳定性大大提高。通过复合材料结构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水滑石层间阴离子的分布状态以及水分子的结合状况。实验所得插层后水滑石层间距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水分子与天冬氨酸比(N_(w))为3~4时接近;水滑石层间水分子数量越多,层间距越大;水合能逐渐呈增大趋势,且趋于一定值;水合过程层板与阴离子间氢键数量减少,而层板与水分子间氢键增多,总氢键数逐渐增多。通过模拟所得结果与实验结论接近,可为水滑石基药物复合材料设计合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天冬氨酸 分子动力学模拟 水合能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铁水滑石修饰3D石墨烯吸附环丙沙星研究
12
作者 高雪 韩兴威 +3 位作者 孙杰 王斯佳 陆冲 邹豪君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24-4031,4057,共9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镁铁水滑石/三维石墨烯((Mg-Fe)LDHs/3D-rGO)复合吸附材料。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Mg-Fe)LDHs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3D石墨烯网络结构表面,(Mg-Fe)LDHs纳米颗粒的负载有效地提高了产物的比表面积。其对环丙沙星(CIP)...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镁铁水滑石/三维石墨烯((Mg-Fe)LDHs/3D-rGO)复合吸附材料。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Mg-Fe)LDHs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3D石墨烯网络结构表面,(Mg-Fe)LDHs纳米颗粒的负载有效地提高了产物的比表面积。其对环丙沙星(CIP)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IP的初始浓度、温度和pH值为均影响(Mg-Fe)LDHs/3D-rGO对CIP的吸附过程;通过等温吸附曲线拟合发现(Mg-Fe)LDHs/3D-rGO吸附CIP的过程既符合Langmuir模型又同时符合Freundlich模型,基于Langmuir模型拟合得的最大吸附量为143.34 mg/g;通过吸附动力学拟合发现,吸附过程符合Elovich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Mg-Fe)LDHs/3D-rGO的循环再生性能较好,可重复利用。此研究可为抗生素吸附材料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石墨烯 复合材料 环丙沙星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s对超硫酸盐水泥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王嘉伟 李传海 +1 位作者 张冲 张秀芝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90-2800,2813,共12页
为有效提升超硫酸盐水泥(SSC)的抗碳化性能,掺入2%(质量分数)实验室合成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并与相同掺量的偏铝酸钠(NaAlO_(2))、氢氧化钠(NaOH)及乳酸钠(C_(3)H_(5)O_(3)Na)三种外加剂进行对比。采用压汞法(MIP)、X射线衍射(XRD)... 为有效提升超硫酸盐水泥(SSC)的抗碳化性能,掺入2%(质量分数)实验室合成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并与相同掺量的偏铝酸钠(NaAlO_(2))、氢氧化钠(NaOH)及乳酸钠(C_(3)H_(5)O_(3)Na)三种外加剂进行对比。采用压汞法(MIP)、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测试(TG-DTG)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探讨了LDHs对SSC混凝土水化产物组成、孔隙结构特征及抗碳化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LDHs的SSC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最高,达40.6 MPa。SSC混凝土28 d碳化深度为22.7 mm,加入LDHs后碳化深度降至14.6 mm,加入NaAlO_(2)、乳酸钠和NaOH的SSC混凝土碳化深度分别为21.4、17.2和24.5 mm。LDHs有利于SSC混凝土形成更多水化产物,使混凝土总孔隙率降低了6.28%。LDHs的加入有效提高了SSC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碳化性能,乳酸钠和NaAlO_(2)的效果次于LDHs,而NaOH则无改善作用。LDHs提高了SSC混凝土水化程度,细化了孔隙结构,致密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力学性能及抗碳化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硫酸盐水泥 层状双氢氧化物 碳化深度 孔隙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滑石材料的阳离子设计与研究新进展
14
作者 柳雨彤 段金胜 柳召刚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0-94,共5页
水滑石(LDHs)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无机材料,由带正电的金属阳离子和层间阴离子组成。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水滑石在催化、电化学储能和环境修复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分析了二元及多元阳离子水滑石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不同阳离子组成对水... 水滑石(LDHs)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无机材料,由带正电的金属阳离子和层间阴离子组成。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水滑石在催化、电化学储能和环境修复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分析了二元及多元阳离子水滑石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不同阳离子组成对水滑石结构稳定性、离子交换能力、催化活性等性能的影响。阳离子的多样性使水滑石的性能可调控,从而优化其在各领域的应用。还介绍了水滑石的合成方法和改性技术,并讨论了在实际应用中提高效率所面临的挑战。尽管水滑石材料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尤其是在能源转换和环境保护领域,但在大规模制备和长期稳定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随着多功能水滑石材料的进一步发展,预计其在催化、电化学储能和环境修复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将得到更广泛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二元阳离子 多元阳离子 催化 电化学储能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锂吸附剂造粒工艺优化及其原卤提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敏锐 田桂英 +4 位作者 张奥 葛俊杰 张蕾 项军 唐娜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2,共7页
铝基锂吸附剂因其对盐湖卤水中的Li^(+)具有高选择性、快速吸/脱附和清水洗脱等优势而被应用于工业化提锂,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吸附剂的固定化特性和循环稳定性。基于均相沉淀工艺,利用尿素作为沉淀剂制备了层状双氢氧化物-LiAl_(2)(OH)_(7... 铝基锂吸附剂因其对盐湖卤水中的Li^(+)具有高选择性、快速吸/脱附和清水洗脱等优势而被应用于工业化提锂,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吸附剂的固定化特性和循环稳定性。基于均相沉淀工艺,利用尿素作为沉淀剂制备了层状双氢氧化物-LiAl_(2)(OH)_(7)·2H_(2)O(LDH)粉末,对其进行注射造粒得到吸附剂颗粒,考察了吸附性能、结构稳定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醋酸纤维素和NaHCO_(3)可优选作为黏合剂和成孔剂,所得最优粉末状LDH和颗粒状GLDH-1的静态吸附容量分别为7.90 mg/g和7.40 mg/g,表明造粒后多孔负载结构有效改善了黏结剂包埋活性位点的问题,且吸附容量并未显著下降。除此之外,对GLDH-1进行了动态吸附和循环性能测试,对结则茶卡盐湖原卤的动态锂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吸附行为,并且循环使用15次后,GLDH-1仍能保持首次容量的77%。由此可知,使用醋酸纤维素黏合剂和NaHCO_(3)成孔剂的注射造粒技术可有效提高铝基锂吸附剂颗粒的提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锂吸附剂 层状双氢氧化物 成孔剂 注射造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MgLiAl-LDHs三元水滑石复合自修复涂层
16
作者 焦佐军 吴量 +6 位作者 郁富兵 田珍珍 周岩 姚文辉 袁媛 谢治辉 吴国志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3-46,共14页
目的通过一步水热法在镁锂合金微弧氧化(MAO)涂层上搭建水滑石(LDHs)复合涂层,并通过低温水浴引入有机缓蚀剂分子,构建具有出色耐蚀性的智能自修复涂层。方法以Mg-8Li合金为基体,在偏铝酸盐体系电解质中制备MAO涂层。在水热溶液中引入NO... 目的通过一步水热法在镁锂合金微弧氧化(MAO)涂层上搭建水滑石(LDHs)复合涂层,并通过低温水浴引入有机缓蚀剂分子,构建具有出色耐蚀性的智能自修复涂层。方法以Mg-8Li合金为基体,在偏铝酸盐体系电解质中制备MAO涂层。在水热溶液中引入NO_(3)^(−),原位生长获得MgLiAl-LDHs三元水滑石涂层。在低温(50℃)水浴下,分别引入水杨酸(SA)和2-羟基-1,4-萘醌(HNQ),制备自修复涂层(MgLiAl-LDHs-SA、MgLiAl-LDHs-HNQ)。采用SEM、EDS、XPS、FT-IR、XRD表征涂层的组成和结构,利用电化学实验、划伤实验和SVET测试涂层的耐腐蚀性能和自修复性能,并结合测试结果分析其耐蚀和自修复机理。结果复合涂层制备成功,它表现出LDHs结构(003)和(006)X射线特征衍射峰,在引入缓蚀剂后LDHs特征峰向小角度偏移。缓蚀剂分子成功结合到LDHs涂层表面。MAO呈现典型的火山口形貌,LDHs纳米片对MAO涂层具有良好的封孔效果,MgLiAl-LDHs三元水滑石结构更致密,缓蚀剂的加入进一步增大了复合涂层的致密度和厚度。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涂层样品MgLiAl-LDHs-HNQ的腐蚀电流密度(Jcorr)降至4.74×10^(−7)A/cm^(2),电荷转移电阻达到5.7×10^(5)Ω·cm^(3),且析氢速率大幅下降。涂层划伤实验结果表明,LDHs涂层抑制了MAO划伤位置的扩展,缓蚀剂通过与游离金属离子形成了稳定沉淀物,并在裸露合金表面吸附成膜,实现了涂层的动态自修复。SVET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涂层划伤位置的自腐蚀电位经过浸泡后明显降低,进一步验证了涂层的自修复性能。结论所制备的MgLiAl-LDHs-HNQ复合涂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和自修复效果,该研究对镁锂合金表面耐蚀自修复功能涂层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微弧氧化 水滑石 缓蚀剂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酰胺插层水滑石阻滞垃圾焚烧氯苯生成的研究
17
作者 李杨 李静 李文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5-219,224,共6页
以钙铝水滑石材料为基体,采用层间与层板调控技术制备了含硫、氮和羟基多功能基团的磺酰胺插层水滑石(N,S-LDH)抑制剂,用来阻滞二噁英前驱物氯苯的生成。抑制实验研究表明,N,S-LDH抑制剂对氯苯生成有明显的阻滞作用。惰性气氛下,N,S-LD... 以钙铝水滑石材料为基体,采用层间与层板调控技术制备了含硫、氮和羟基多功能基团的磺酰胺插层水滑石(N,S-LDH)抑制剂,用来阻滞二噁英前驱物氯苯的生成。抑制实验研究表明,N,S-LDH抑制剂对氯苯生成有明显的阻滞作用。惰性气氛下,N,S-LDH抑制剂可抑制90%以上氯苯,抑制作用主要是羟基活性基团起作用;空气气氛下,N,S-LDH抑制剂可抑制40%以上氯苯,硫和氮官能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抑制剂 二噁英 水滑石 氯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及其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降解环境污染物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云杰 王琼 +1 位作者 高琳 穆娅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4,共6页
以LDH及其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环境污染物为出发点,从大量文献中归纳总结了LDH及其复合材料作为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对其进行性能调控的常见策略,包括元素掺杂、构建异质结、调控形貌、构建氧空位、拓扑转换策略等。总结了光催化反应过... 以LDH及其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环境污染物为出发点,从大量文献中归纳总结了LDH及其复合材料作为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对其进行性能调控的常见策略,包括元素掺杂、构建异质结、调控形貌、构建氧空位、拓扑转换策略等。总结了光催化反应过程中自由基产生的路径及表征方法、理论计算的应用,对光催化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LDH) 光催化 环境污染 复合型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绣球花状CoAl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合成及作为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
19
作者 张悦 高春莉 +2 位作者 徐迈 朱传高 王凤武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5,145,共8页
采用一步热液法在泡沫镍表面均匀生长3D绣球花状结构CoAl-LDHs。对比了不同形貌的CoAl-LDHs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绣球花状的CoAl-LDHs的比电容为982.2 F/g,比块状的CoAl-LDHs的比电容(251.1 F/g)大。将绣... 采用一步热液法在泡沫镍表面均匀生长3D绣球花状结构CoAl-LDHs。对比了不同形貌的CoAl-LDHs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绣球花状的CoAl-LDHs的比电容为982.2 F/g,比块状的CoAl-LDHs的比电容(251.1 F/g)大。将绣球花状的电极材料与活性炭(AC)组装为超级电容器CoAl-LDH//AC,得到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58 kW/kg,最大能量密度达249.5 Wh/kg,同时循环5 000次后得到改性后的CoAl-LDH//AC的电流保持率为85.5%,比改性前的电流保持率(60.2%)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层状双氢氧化物 CoAl-LDHs 绣球花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
20
作者 张雪晴 黄晓婧 +5 位作者 周芷任 刘娅楠 邹立娜 荣胜忠 潘洪志 马宏坤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48,共8页
电化学传感器可通过电信号的变化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定量检测,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已成为传统检测方法的有效替代方法。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具有记忆效应、层间阴离子可交换性、金属离子可替代性、比表面积大和纳米片薄等优... 电化学传感器可通过电信号的变化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定量检测,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已成为传统检测方法的有效替代方法。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具有记忆效应、层间阴离子可交换性、金属离子可替代性、比表面积大和纳米片薄等优点。近年来,基于LDHs的电化学传感器已引起学者的普遍关注,广泛用于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药物、农药及其他物质的测定。综述了LDHs的结构、性质、制备以及基于LDHs的电化学传感器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LDHs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55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电化学传感器 分析检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