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4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the oxygen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electrolytes on the reaction mechanisms in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1
作者 Aijing Yan Zhuojun Zhang +1 位作者 Xu Xiao Peng Ta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2,34,I0001,I0002,共11页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attract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exceptionally high theoretical energy density,while the development remains in its early stage.As is widely suggested,the solution mechanism induces great...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attract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exceptionally high theoretical energy density,while the development remains in its early stage.As is widely suggested,the solution mechanism induces greater discharge capacity,while the surface mechanism induces greater cycle stability.Therefore,battery performance can be improved by adjusting the reaction mechanism.Previous studies predominantly focus on extremely thin or flat electrodes.In contrast,this work utilizes thick electrodes,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mass transport.Given that the electrolyte solvent is the main site of mass transport,the effects of two typical solvents on mass transport and battery performance are investigated:dimethyl sulfoxide with low viscosity and a high O_(2) diffusion rate and tetra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 with high O_(2) solubility and high Li+transport capability.The results reveal a novel pathway for reaction mechanism induction where the mechanism varies with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A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lectrode progresses,a layered appearance of solution mechanism products,transition state products,and surface mechanism products emerges,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the mass transfer resistance.This work presents a distinct perspective on the way solvents influence reaction pathways and offers a new approach to regulating reaction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O_(2)battery nonaqueous electrolyte oxygen transport property solution mechanism surface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 model for shale gas transport considering diffusion, 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Darcy flow 被引量:10
2
作者 WEI Ming-qiang DUAN Yong-gang +3 位作者 FANG Quan-tang WANG Rong YU Bo-ming YU Chun-s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1928-1937,共10页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port mechanism in shale gas reservoirs and build a theoretical basic for further researches on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and efficient exploitation, various gas transport mechani...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port mechanism in shale gas reservoirs and build a theoretical basic for further researches on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and efficient exploitation, various gas transport mechanisms within a shale gas reservoir exploited by a horizontal well wer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which took diffusion, 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Darcy flow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usion in nano-scale pores in matrix and desorption on the matrix surface were both considered in the improve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or seepage flow. By integrating the Langmuir isotherm desorption items into the new total dimensionless compression coefficient in matrix, the transport function and seepage flow could be formalized, simplified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conventional form of diffusion equation. Furthermore, by utilizing the Laplace change and Sethfest inversion change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were obtained and further discussions indicated that transfer mechanisms were influenced by diffusion, adsorption/desorp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when the matrix permeability is closed to magnitude of 10^-9D, the matrix flow only occurs near the surfacial matrix; as to the actual production, the central matrix blocks are barely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the closer to the surface of matrix, the lower the pressure is and the more obvious the diffusion effect is; the behavior of adsorption/desorption can increase the matrix flow rate significantly and slow down the pressure of horizontal well obv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gas DIFFUSION ADSORPTION/DESORPTION transport mechanism horizontal w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vitation mechanism modelling for maglev transportation system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海波 段吉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230-1237,共8页
A novel maglev transportation system was proposed for large travel range ultra precision motion.The system consists of a levitation subsystem and a propulsion subsystem.During the propulsion subsystem driving the movi... A novel maglev transportation system was proposed for large travel range ultra precision motion.The system consists of a levitation subsystem and a propulsion subsystem.During the propulsion subsystem driving the moving platform along the guideway,the levitation subsystem uses six pairs of electromagnets to steadily suspend the moving platform over the guideway.The model of the levitation system,which is a typical nonlinear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upling system and has many inner nonlinear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was deduced.For testifying the model,the levitation mechanism was firstly controlled by 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PID) control,and then a lot of input-output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mode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The least-squar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was used.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prove that the model is feasible and suitable for the re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lev transportation system levitation mechanism MODELING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vent transport dynamics and its effect on evolu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itrocellulose(NC)-based propellants under hot-air drying process
4
作者 Enfa Fu Mingjun Yi +1 位作者 Qianling Liu Zhenggang Xi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62-270,共9页
Appropriate drying process with optimized controlling of drying parameters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propellant products.However,few research on solvent transport dynamics... Appropriate drying process with optimized controlling of drying parameters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propellant products.However,few research on solvent transport dynamics within NC-based propellants was reported,and its effect on the evolu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was not interpreted yet.This study is conducted to g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hot-air drying for NC-based propellants and clarify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solvent transport behavior and further the change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during drying.The drying kinetic curves show the drying time required is decreased but the steady solvent content is increased and the drying rate is obvious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hot-air temperatures,indicating hot-air temperature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drying kinetics.A modified drying model was established,and results show it is more appropriate to describe solvent transport behavior within NC-based propellants.Moreover,two linear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 to exhibi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vent content and its effect on the change of tensile properties,and the decrease of residual solvent content causes an obvious increase of tensile strength and tensile modulus of propellant products,indicating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can be partly improved by adjustment of residual solvent content.The outcomes can be used to clarify solvent transport mechanisms and optimize drying process parameters of double-based gun propel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cellulose-based propellants Solvent transport dynamics mechanical properties Drying kinetics Effective solv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IST的红外船舶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里里 杨维川 +1 位作者 张程旺 赵鑫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7,共9页
针对红外船舶图像目标特征模糊、背景复杂以及小目标漏检等问题,基于YOLOv8提出一种面向海上交通中船舶目标的检测算法YOLO-IST(YOLO for infrared ship target)。在基线模型的骨干网络中引入C2f_DBB模块和CPCA注意力机制,通过增加特征... 针对红外船舶图像目标特征模糊、背景复杂以及小目标漏检等问题,基于YOLOv8提出一种面向海上交通中船舶目标的检测算法YOLO-IST(YOLO for infrared ship target)。在基线模型的骨干网络中引入C2f_DBB模块和CPCA注意力机制,通过增加特征提取层来提升模型对目标的识别能力;利用C2f_Faster_EMA模块替换颈部网络中的C2f模块,以提升模型检测精度和速度;采用多重注意力的动态检测头Dynamic Head优化模型框架,增强模型对小船舶目标的检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YOLO-IST的召回率R_(ecall)、精确率P_(recision)、平均精度M_(ap@50)、平均精度M_(ap@50-95)和F_(1score)分别达到89.7%、90.5%、94.7%、66.6%、90.1%,较基线模型YOLOv8分别提升了4.5%、3.8%、4.4%、4.7%、4.2%。该模型的提出在海上智能交通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工程 红外目标检测 YOLOv8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细粒浊流沉积动力学机制初探——基于水槽沉积模拟实验
6
作者 吕奇奇 王林 +6 位作者 罗顺社 刘江艳 尤源 闫红果 蒲宇新 孙学虎 张蕾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9-781,共13页
【目的】探究浊流作用下细粒沉积物分选运动规律与沉积特征,并分析其搬运距离及沉积物空间展布受控因素。【方法】基于环形水槽模拟实验,分别通过控制流体初始流速、沉积物浓度、砂泥比三个条件,模拟并分析浊流携带细粒沉积物搬运沉积过... 【目的】探究浊流作用下细粒沉积物分选运动规律与沉积特征,并分析其搬运距离及沉积物空间展布受控因素。【方法】基于环形水槽模拟实验,分别通过控制流体初始流速、沉积物浓度、砂泥比三个条件,模拟并分析浊流携带细粒沉积物搬运沉积过程,初步探讨了其沉积动力学机制。【结果】(1)浊流搬运下的细粒沉积物在流动过程中会出现“水下水跃”、“双流分割”、“上浮作用”、“头部抬升”、“新头部”等实验现象;(2)流体搬运过程中,其细粒沉积物移动速度及搬运距离受流体与环境流体浓度差的影响;(3)初始流速、水下水跃、上浮作用等因素控制着流体流速、细粒沉积物搬运距离及空间展布;(4)“新头部”现象使得流体携带的砂体变得不连续,多呈孤立型或分散型。【结论】根据模拟过程中出现的“新头部”现象推测分散型砂体产生的原因,对分散型砂体的形成与展布规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浊流 动力学机制 物理沉积模拟 运移规律 “新头部”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尺度序列融合的车辆行人检测算法
7
作者 李军 邹军 +1 位作者 陈翠 张世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2,共8页
针对在路侧端车辆与行人检测中存在检测精度低,漏检率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注意力尺度序列融合的车辆行人检测算法YOLOv8-APC。首先,在颈部网络中使用尺度序列融合模块SSFF与三特征编码器TFE,以增强对多尺度信息的提取与融合,同时引入... 针对在路侧端车辆与行人检测中存在检测精度低,漏检率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注意力尺度序列融合的车辆行人检测算法YOLOv8-APC。首先,在颈部网络中使用尺度序列融合模块SSFF与三特征编码器TFE,以增强对多尺度信息的提取与融合,同时引入通道与位置注意力机制CPAM提高检测精度。然后,在改进后的网络结构基础上增加P2检测层,提高对小目标的检测能力,降低漏检率。最后,在主干网络中应用C2f_GhostDynamicConv(C2f_GDC)模块,有效降低模型的复杂度。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在重庆科学谷示范区路侧端数据集Vapddsits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YOLOv8-APC的mAP50值与召回率较原模型提升了11.1%、11.9%;参数量与模型体积分别仅有1.85 M、4.1 MB,分别较原模型下降了38.3%、34.9%,其对远距离小目标以及遮挡目标能够实现更为准确的检测,且不会占用过多的内存资源,为路侧端车辆行人检测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YOLOv8 车辆与行人 特征提取 注意力机制 尺度序列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ISSA-DALSTM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预测
8
作者 王庆荣 王俊杰 +1 位作者 朱昌锋 郝福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81,共16页
针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数据序列的波动性和非线性影响预测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二次分解、双重注意力机制、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预测模型。首先,引入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针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数据序列的波动性和非线性影响预测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二次分解、双重注意力机制、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预测模型。首先,引入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将交通碳排放数据序列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模态分量,再利用样本熵对各分量复杂度进行量化,并利用变分模态分解对熵值最高的分量进行二次分解,进一步弱化交通碳排放数据序列的波动性和非线性;然后,为挖掘交通碳排放量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联性,构建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优化的LSTM(DALSTM)模型,在LSTM模型的输入端嵌入特征注意力机制,突出关键输入特征;同时,在输出端嵌入时间注意力机制,提取关键历史时刻信息;最后,结合Circle混沌映射、动态惯性权重因子和混合变异算子策略改进SSA算法,并对各模态分量分别建立ISSA-DALSTM模型,接着对各模态分量预测值进行重构。用所测算的中国交通运输业1990—2019年碳排放数据来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均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5.3088、3.5661、0.4439,均优于其他对比模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碳排放预测 二次分解 双重注意力机制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掺氢输送管线钢氢脆敏感性研究进展
9
作者 朱世东 李亚龙 +3 位作者 曹鹏程 廖永刚 曹峰 李光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4,共13页
天然气掺氢输送可实现低成本、大规模、持续性氢能供给。在高压氢气环境中管道表面吸附的氢原子会因浓度梯度驱动而扩散到管材内部,导致氢脆。管线钢的氢脆过程复杂,其钢级、表面缺陷、组织缺陷及腐蚀环境和运行工况等均会影响氢脆敏感... 天然气掺氢输送可实现低成本、大规模、持续性氢能供给。在高压氢气环境中管道表面吸附的氢原子会因浓度梯度驱动而扩散到管材内部,导致氢脆。管线钢的氢脆过程复杂,其钢级、表面缺陷、组织缺陷及腐蚀环境和运行工况等均会影响氢脆敏感性的变化规律与机制。探究现役天然气长输管道与氢气环境相容性特征,对预防和控制氢脆的发生、保障掺氢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在天然气掺氢输送过程中氢的来源及其渗透过程,概述了氢脆机理的主要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管道内外缺陷、服役环境(氢浓度、温度、应力状态)以及合金元素(铜、钒、钼、铌)等因素对管线钢氢脆敏感性的影响,最后对天然气掺氢输送管线钢氢脆敏感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掺氢输送 管线钢 氢脆敏感性 氢脆机理 合金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转方管内局部努塞尔数减小机制的数值模拟
10
作者 郭安宁 张金龙 +2 位作者 王璐 王良璧 龚志山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0-1437,共8页
针对扭转方管内局部努塞尔数减小问题,本文应用热通量对流传输方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直方管和扭转方管内热通量的输运机制。结果发现:雷诺数为1200,截面边长为2 cm的直方管某区域内局部努塞尔数是扭率为4的扭转方管内的1.11倍,而扭... 针对扭转方管内局部努塞尔数减小问题,本文应用热通量对流传输方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直方管和扭转方管内热通量的输运机制。结果发现:雷诺数为1200,截面边长为2 cm的直方管某区域内局部努塞尔数是扭率为4的扭转方管内的1.11倍,而扭转方管内平均努塞尔数是直方管的1.80倍。直方管内速度项和速度梯度项均促进热通量传输,而扭转方管这一区域内速度梯度和其自身对热通量传输作用相反引起热通量传输抑制。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理解扭转方管强化传热效果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方管 直方管 对流传热 热通量传输 速度项 速度梯度项 机制 努塞尔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惩罚机制下民航危险品运输演化博弈分析:以航空公司与地面服务代理人为例
11
作者 沈海滨 胡玲 +2 位作者 李娜 张文怡 谢润琪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1,共9页
为解决民航危险品运输地面代理服务中地面服务代理人的违规行为、航空公司疏于监督管理等问题,首先,分别在航空公司采取静态惩罚及动态惩罚机制下构建危险品运输航空公司与地面服务代理人的演化博弈模型;其次,探究博弈双方在不同机制下... 为解决民航危险品运输地面代理服务中地面服务代理人的违规行为、航空公司疏于监督管理等问题,首先,分别在航空公司采取静态惩罚及动态惩罚机制下构建危险品运输航空公司与地面服务代理人的演化博弈模型;其次,探究博弈双方在不同机制下的演化稳定策略;然后,结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航空公司与地面服务代理人的定量分析模型;最后,模拟分析重要参数对博弈双方行为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态惩罚机制下博弈系统无稳定点,双方无演化稳定策略,且双方的行为策略随时间呈现周期性反复趋势;引入动态惩罚机制后,博弈系统存在稳定点,双方的行为策略能够收敛到稳定的焦点;相较于低惩罚力度,较高的惩罚力度更能提高地面服务代理人严格执行代理协议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惩罚机制 危险品运输 演化博弈 航空公司 地面服务代理人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箱梁梁上运架受压箱梁受力性能现场监测
12
作者 王建强 朱广杰 谢明权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研究目的: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工程S1标段采用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50 m/1650 t),箱梁使用YL1800型运梁车和JQ1800型架桥机进行梁上运架施工。由于受到待架设箱梁和运架设备的共同作用,下部受压箱梁的受力性能和安全性受到重视。为... 研究目的: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工程S1标段采用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50 m/1650 t),箱梁使用YL1800型运梁车和JQ1800型架桥机进行梁上运架施工。由于受到待架设箱梁和运架设备的共同作用,下部受压箱梁的受力性能和安全性受到重视。为研究大型箱梁在梁上运架施工过程中下部受压箱梁的受力性能,评价梁上运梁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对梁上运架施工过程中下部受压箱梁进行现场监测和有限元分析。研究结论:(1)大型箱梁在运架施工过程中,下部受压箱梁跨中截面沿纵向顶板和底板均处于受压状态,沿横向顶板处于受压状态,底板中部受拉,两侧受压,且受压箱梁的挠度较小;(2)架桥机中支腿支撑处下部受压箱梁顶板和底板沿纵向、横向均处于受压状态;(3)大型箱梁在运架施工过程中下部受压箱梁的受力和变形满足规范要求,该梁上运架施工方案安全可行;(4)本研究成果可为大型箱梁的运架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箱梁 梁上运架 受力性能 现场监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主运大巷轮式巡检机器人摇臂式行走机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瑞 鲍久圣 +5 位作者 鲍周洋 阴妍 张磊 潘国宇 杨姣 葛世荣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目前主运大巷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主要采用悬挂轨道式巡检方式,无法巡检位置较低或被遮挡的设备,难以满足井下巷道及设备的全方位巡检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轮式巡检机器人的摇臂式行走机构,与轨道式巡检机器人配合使用,以满足全方位巡... 目前主运大巷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主要采用悬挂轨道式巡检方式,无法巡检位置较低或被遮挡的设备,难以满足井下巷道及设备的全方位巡检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轮式巡检机器人的摇臂式行走机构,与轨道式巡检机器人配合使用,以满足全方位巡检需求。确定了轮式巡检机器人的系统结构,重点对其行走系统进行了分析,分别建立了履带式、轮履式、摇臂式3种行走机构的量化模型,利用德尔菲法与网络分析法对行走机构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摇臂式行走机构的机器人移动底盘在井下巷道环境内的行走适应性最佳。对摇臂式行走机构中的关键部件倒V型连杆进行静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倒V型连杆满足煤矿井下常见的坡道满载、紧急转弯、紧急制动3种工况下的强度与刚度需求。面向煤矿井下主运大巷地形特点及运输装备环境,开展模拟巷道内的机器人巡检试验,结果表明:摇臂式轮式巡检机器人在坡道、台阶、沟道的行走测试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满足对煤矿井下巷道及其内部主要设备的巡检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运大巷 轮式巡检机器人 巷道巡检 摇臂式行走机构 履带式行走机构 轮履式行走机构 倒V型连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黄土不同粒级组分的物源贡献揭示的粉尘搬运机制
14
作者 陶林郦 孙磊 +6 位作者 谢远云 迟云平 康春国 魏振宇 刘海金 汪烨辉 吴鹏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2-794,共13页
哈尔滨黄土位于欧亚大陆最东端,其不同粒级组分的物源研究可以揭示粉尘搬运机制,对于理解古粉尘搬运、传输和扩散,以及古大气环流模式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此,本研究分析哈尔滨末次冰期黄土及潜在源区表土<63μm和<10μm粒... 哈尔滨黄土位于欧亚大陆最东端,其不同粒级组分的物源研究可以揭示粉尘搬运机制,对于理解古粉尘搬运、传输和扩散,以及古大气环流模式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此,本研究分析哈尔滨末次冰期黄土及潜在源区表土<63μm和<10μm粒级组分的地球化学组成(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并结合电镜扫描技术,通过主成分分析和Frequentist模型进行物源定量重建,探讨其粉尘搬运机制。结果表明,潜在源区对哈尔滨黄土<63μm和<10μm组分贡献度分别为松嫩沙地西南部(71.3%、56.5%)、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27.1%、42.8%)、松嫩沙地西北部(1%、0.2%)和呼伦贝尔沙地(0.5%、0.5%)。电镜扫描图像显示,哈尔滨黄土沉积物中细颗粒附着在较大颗粒表面或形成团聚体进行搬运。以上结果表明,尽管哈尔滨黄土细颗粒组分可以以单颗粒方式进行远距离搬运,来源于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但是仍有相当大一部分细颗粒附着在较大颗粒表面或形成团聚体进行短距离搬运,来自于近源的松嫩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黄土 物源定量 地球化学 粉尘搬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耐盐性生理机制与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15
作者 石柳娜 尹勇刚 +4 位作者 孙艳 李敏敏 孙梓晶 侍朋宝 韩斌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4,共7页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胁迫因子,解析葡萄耐盐机制对砧木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葡萄盐胁迫响应的生理损伤效应、耐盐生理机制及分子调控网络,重点阐述了离子转运、渗透调节、抗氧化防御及信号转...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胁迫因子,解析葡萄耐盐机制对砧木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葡萄盐胁迫响应的生理损伤效应、耐盐生理机制及分子调控网络,重点阐述了离子转运、渗透调节、抗氧化防御及信号转导等关键通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砧木品种耐盐性差异的遗传基础,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研究表明,葡萄耐盐性是多基因协同调控的复杂性状,需通过多组学整合与基因编辑技术揭示其分子模块,为耐盐种质创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盐胁迫 耐盐机制 离子转运 砧木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材机械化采运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16
作者 马斌 曹亮 +3 位作者 陈贤 雷凤芸 汪靖翔 孙聪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38,共8页
竹材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对林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采运机械化水平是提升竹产业效能、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竹材品质的关键。为此,总结竹材生物物理特性及其对机械化作业的影响,综述竹材机械化采伐与运输技术装备的研究... 竹材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对林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采运机械化水平是提升竹产业效能、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竹材品质的关键。为此,总结竹材生物物理特性及其对机械化作业的影响,综述竹材机械化采伐与运输技术装备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虽然我国已具备部分竹材采运的机械装备,但仍存在竹材生长环境复杂,丘区地形限制采伐机械化水平;竹材运输条件困难,运输装备适应性不足;系统性理论研究匮乏,关键技术研究进展缓慢等问题。构建覆盖采伐、剃枝、分段、打捆、堆放、运输等环节一体的竹产业前端链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深化“地形—竹材—机具”耦合理论研究,优化机具设计,提升关键部件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实现竹材智能高效低损采运;推广无人机空中集材新模式,是我国竹材机械化采伐与运输的发展方向,为竹材采运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发展及产业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采伐机械 集材机械 机械化采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17
作者 李苏雅 邹灯秀 +6 位作者 郑丹莉 邓娟 柯键 蔡国旗 胡玉兰 熊杰 王颖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3-47,共5页
目的检索、评价、整合国内外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制订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规范流程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网站中关于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的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质量... 目的检索、评价、整合国内外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制订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规范流程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网站中关于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的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提取。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0月。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2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6篇,证据总结7篇,系统评价2篇。经整理汇总后形成34条证据,内容包括转运决策、转运前医患准备、设备准备、药品准备、转运中监测与治疗、突发事件及处理、转运交接及记录7个方面。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为临床转运实践提供了循证依据,建议从转运决策、医患准备等多方面完善院内转运流程,以确保机械通气患者的院内转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院内转运 转运准备 患者安全 突发事件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危重症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生物复合胶体影响放射性核素迁移行为与机理研究进展
18
作者 唐清枫 徐真 +4 位作者 孙亚楼 张奇 谭琪 潘多强 吴王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I0001,共17页
深入认识和科学评价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对核环境安全评价和放射性污染场地高效清除和修复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胶体的存在会影响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如何有效控制和阻滞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和预测其潜在的危害已成为... 深入认识和科学评价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对核环境安全评价和放射性污染场地高效清除和修复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胶体的存在会影响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如何有效控制和阻滞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和预测其潜在的危害已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尽管已认识到胶体的存在会影响放射核素的吸附模式和迁移规律,但真实天然环境中胶体种类繁多,黏土矿物和微生物等会形成黏土矿物-生物复合胶体,这些复合胶体与放射性核素相互作用使得迁移行为的预测和迁移机理的分析变得更为复杂。本文先概述了胶体与放射性核素迁移行为,重点阐释了影响胶体和放射性核素迁移行为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然后论述了影响胶体迁移的主要检测手段和分析方法,旨在为核环境安全评价和核应急下有效净化修复放射性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迁移 环境胶体 放射性污染修复 相互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应力对气体扩散层界面传输特性影响
19
作者 张恒 魁殿禄 +1 位作者 常虹 詹志刚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644,共8页
气体扩散层(GDL)多孔介质由多孔传输层(PTL)和微孔层(MPL)两个结构差异显著的组件构成,PTL/MPL界面对电池的性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机械应力对PTL/MPL界面传输特性的影响,首先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表征商用GDL,重构出界面三维... 气体扩散层(GDL)多孔介质由多孔传输层(PTL)和微孔层(MPL)两个结构差异显著的组件构成,PTL/MPL界面对电池的性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机械应力对PTL/MPL界面传输特性的影响,首先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表征商用GDL,重构出界面三维微尺度结构。随后使用有限元方法模拟界面在不同机械压缩比下的应力、应变和微结构参数分布。最后利用孔尺度模型获得机械压缩比与各向异性有效传输特性的关系。研究表明,40%的机械压缩比导致界面上的孔隙率减小了41%,平均孔径下降了近62%。此外,平面内方向的曲度增加了61%,气体扩散率降低了57%,传导率增加了1倍;厚度方向上曲度增加了1倍,气体扩散率降低了67%,有效传导率增加了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扩散层 多孔介质 界面 微尺度 机械应力 孔尺度模型 传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在胁迫响应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学琼 潘素君 +1 位作者 李魏 戴良英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36,共9页
磷(phosphorus,P)是植物生长、发育和诸多生理功能中的必需元素。磷酸盐转运蛋白负责磷从土壤到植物细胞器的摄取和运输,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的分类、结构特点、亚细... 磷(phosphorus,P)是植物生长、发育和诸多生理功能中的必需元素。磷酸盐转运蛋白负责磷从土壤到植物细胞器的摄取和运输,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的分类、结构特点、亚细胞定位及其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响应中的重要作用。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可分三大类,其中第一类又可分为5个亚家族。这些蛋白在植物体内的不同部位发挥功能。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不仅参与磷酸盐的吸收和转运,还在胁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在非生物胁迫下,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被诱导表达,通过提高植物的抗氧化能力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此外,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与其他蛋白互作,从而调控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在生物胁迫下,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通过调节植物体内防御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正向或负向调控植物对病原物的抗性。已有研究表明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在胁迫响应中的重要作用,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仍需进一步探索。未来的研究方向将聚焦于鉴定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的上游调控因子及下游互作靶基因,深入阐明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调控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作物的磷高效利用和高产高抗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磷酸盐转运蛋白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胁迫应答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